怎样说课?

30
1 怎怎怎怎常常常常常常常常常 常常

Upload: marcellus-alston

Post on 31-Dec-2015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怎样说课?. 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 李岩. 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 (一)课程改革目标 1、实行课程三级管理,增强适应性。 2、同时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4、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5、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6、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7、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二)改变几种观念. 1、教育观 为了学生的发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怎样说课?

1

怎样说课?

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 李岩

Page 2: 怎样说课?

2

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

• (一)课程改革目标• 1 、实行课程三级管理,增强适应性。• 2 、同时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3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4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Page 3: 怎样说课?

3

• 5 、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7 、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Page 4: 怎样说课?

4

(二)改变几种观念

• 1 、教育观 为了学生的发展• (全面、全体、主体、个性、终身)• 2 、教师观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 进者、组• 织者

• 3 、教学观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对话•

• 4 、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

Page 5: 怎样说课?

5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l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l 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l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l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l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l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l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Page 6: 怎样说课?

6

8

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结构情情 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意识 能能感感 力力维维 教育教育信念信念 维维度度 专业态度专业态度 自我完善自我完善 度度

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思想道德思想道德素养素养

基础能力基础能力知识维度知识维度

本体性本体性 条件性条件性 实践性实践性知识知识 知识知识 知识知识

Page 7: 怎样说课?

711

能力维度能力维度

基础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基础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等。这是从事一般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等。这是从事一般人际交往工作所需的能力。人际交往工作所需的能力。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这是从育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这是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事教师工作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

自我完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反思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等。这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研究能力等。这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到发展的重要保证。

Page 8: 怎样说课?

8

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1 、传统的“双基”教学基本过程:备课——讲课——练习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分析—样例练习—

小结作业特点:教师主导,问题启发,示范巩固问题:忽视学生主体参与 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目标单一

Page 9: 怎样说课?

9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

• 基本过程:准备—师生互动—反思改善• 启动学习(情境、兴趣、目标)• 指导思维(方法、形式、评价)• 训练建构(训练、拓展、巩固)

Page 10: 怎样说课?

10

3 、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变量

• 目标• 条件• 过程• 结果

Page 11: 怎样说课?

11

三、说课

• 1 、说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课时按排)• 案例:说教材“ 0 的加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 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 : 在数与代数方面,低年级要让学生学习整数

及有关运算,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作为“认数与计算”的内容之一,学好本课题有关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 0 和意义和 5 以内的加减法,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也可为学习 10 以内的其他加减法奠定基础。

• ( 2 )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从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实”到

“虚”、由形象到抽象的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Page 12: 怎样说课?

12

• 本课题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关 0 的加减法的算理,学会有关 0 的加减计算。

• 本课程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体会有关 0 的加减法的特性和规律

• 。•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用 0来表示“没有”及利用加减法的含义进

行教学。

• ( 3 )课时建议: 1 课时

Page 13: 怎样说课?

13

2、说目标• 案例:“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 1 )•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A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B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C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与分析,了解空气的成分;

• B 、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C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

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组织开展以空气污染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

Page 14: 怎样说课?

14

• 带来的严重危害;

• B 、通过介绍空气中成分气体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 C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Page 15: 怎样说课?

15

3 、说学生•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习方法和技巧• 案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课题2)( 1 )说已有知识和经验A 、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获取二氧化碳的几种途径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个基本原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B 、学生在课题“制取氧气”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气体的制取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还要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等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因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关于采取对比的方法组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回忆、对比、分析、归纳、实验等过程中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Page 16: 怎样说课?

16

• ( 2 )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充分利

用教材所呈现的一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规仪器模型,组织用“拼凑”图片的方法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原理。为此,建议把这些图片复印放大,让学生 先通过“拼凑”这些仪器模型的方法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再组织小组交流与展示,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 3 )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同以往试管实验探究活动相比,本课题设置的模型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挑战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还要有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

Page 17: 怎样说课?

17

• 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探究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Page 18: 怎样说课?

18

4说教法

• 案例:“一株紫丁香”•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 1 )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至其能联系生活,入情入境,尽情发挥想像,释放自己的情感。

• ( 2 )自主探究• 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

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Page 19: 怎样说课?

19

• ( 3 )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诗,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 ( 4 )练习说话•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独特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讲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往事”、“如果让你去陪

Page 20: 怎样说课?

20

• 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这些说话练习,旨在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Page 21: 怎样说课?

21

4说教学流程

• 教具准备• 设计思路• 版书设计• 案例:一件珍贵的衬衫• (初中语文第二册自读课文)•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小学时大家就读过写周总理的文章,谁能讲讲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Page 22: 怎样说课?

22

• 呢?(请 1-2名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更会让大家感到周总理确实是人民的好总理。”

• 教师板书课题;一件珍贵的衬衫。• 请学生解题,着重解释“珍贵”二字。•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故事引入新课,就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第二环节:自读指导• 步骤一:指导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提示的要点,从提示入手,

以“一件珍贵的衬衫”的由来为线索,结合投影片上的思考题,边听教学录音,边在书上圈点勾画,自学文章的追述部分 ----2-7自然段。

Page 23: 怎样说课?

23

• 投影片上的思考题为:• ①追述部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②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这件事中记叙的各个要素是什么?•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第一组的代表来主持,除围绕思考题进行外,还要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研讨加以解决。

•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本来是“我”自己的过错,可周总理为什么这样对我呢?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的句子有哪些?文中描写周总理采用了什么方法?……这些问题难度不大,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宏观调控。

Page 24: 怎样说课?

24

• 教师有选择地写出第二部分的板书。•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 1 、让学生明确这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 、能准确找出这部分的时间词语,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3 、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步骤二:列出追述部分的提纲,结合板书,复述故事内容。• 复述时要求学生既要做到要素清晰,内容完整,又要做到必要概括和适当取舍,切忌机械地背诵原文。

•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 1 、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 在完成这个教学步骤后,我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过渡:

Page 25: 怎样说课?

25

• 既然这部分内容已把衬衫的来历说清楚了,结构看起来似乎也很完整,那么课文的开头,结尾是不是多余呢?

• 步骤三:由第二组学生代表到前面组织教学,学习开头和结尾和作用,学生讨论投影片的思考题:

• ①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②开头与题目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③开关与追述部分又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④这样安排好处是什么?• 学生要明确:开头正是本课结构上最精妙之处,它把后发生

的事提到前面来写,既对“衬衫”做了必要的交代,同时也形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这是运用倒叙才达到的效果,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写法。

Page 26: 怎样说课?

26

• 文章的结尾写的是珍藏这件衬衫的重大意义,因小见大,深化主题,也是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一、三部分的内容。• 设计此步骤目的:• 1 、让学生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突出重点;• 2 、学生能找出全篇文章中的时间词语,理清先后顺序,突破难

点。• 步骤四:默读全文,体会词语的作用。• 由第三组的代表主持,学生勾画出用得好的词语并作批注,说说

用得好的道理。•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步骤一,比较阅读• 默读 60页(小刘的衬衫)这篇短文,找出它与课文的不同之处,

Page 27: 怎样说课?

27

• 并谈谈哪篇文章好,为什么?• 由第四组的学生代表主持。• 教师点拨学生找出三处不同:①写作人称不同;②顺序不同③详略不同。

• 这个步骤结束后师生共同评出优胜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此练习的目的:突出文章重点,掌握学生反馈情况。• 步骤二,能力提高• 练习用倒叙手法写作。此次练习只写开头,写好后读给大家听。• 此项练习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能力的迁移。•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Page 28: 怎样说课?

28

• 课后完成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

• 一件珍贵衬衫• 1 、衬衫所凝聚的深情• (倒叙开头)每当……每当……回想起……• 2 、这件珍贵衬衫的来历• 起因:马路上• (时间顺序 发展:医院里• 结局:交通队• 3 、珍藏衬衫的重大意义

Page 29: 怎样说课?

29

5说教学评价

• 教师提问题• 学生练习

Page 30: 怎样说课?

30

• 注意点:• 1 、说课不是备课• 2 、说课不是讲课• 3 、说课不是“背课”、“读课”,要突

出“说”• 4 、要把握好时间• 5 、注意发挥个人特长、体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