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地理热点问题

53
江江江江江江江江江江 江江江江江江江江江江 江江江江江江江 江江江

Upload: dexter-garrison

Post on 01-Jan-2016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江苏高考地理热点问题. 陆慕高级中学期 尹家国. 一、 世界第三极. 1 、青藏高原 2 、珠峰高程 8844.43m. 范 围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气候、水文、能源、交通、农业. 雪面高和岩石高. 雷达探测仪. 雪面高程 - 雪高 3.50 米 = 8844.43 米. 3 .神秘的珠峰. ( 1 ) 形成: ①海洋( 2.8 亿年前, “ 特提斯海 ” 为古地中海)的一 部分 ; ②印度板快和亚欧板快挤压抬高隆起。 ( 2 ) 冰川 : 珠峰南坡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为海洋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江苏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江苏高考地理热点问题

陆慕高级中学期 尹家国

1 、青藏高原

2 、珠峰高程 8844.43m

一、 世界第三极

范 围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气候、水文、能源、交通、农业

雪面高和岩石高 雷达探测仪

雪面高程 - 雪高 3.50 米 = 8844.43米

( 1 )形成: ① 海洋( 2.8 亿年前,“特提斯海”为古地中海)的一 部分; ② 印度板快和亚欧板快挤压抬高隆起。( 2 )冰川 : 珠峰南坡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为海洋性 珠峰北坡 青藏内陆高山为大陆性冰川

3 .神秘的珠峰

( 3 )冰塔林奇观 海洋性冰川: 冰温高,消融快,运动快 不能形成

大陆性冰川: 中低纬—阳光直射冰川裂隙—自上而下消融—形成

高纬—斜射—冰塔无法发育

( 4 )雪线海拔 雪线平均海拔 6000m 以上

南坡雪线比北坡底

( 5 )垂直自然带

( 1 )以拉萨为中心公路网( 4+ 中尼):过去公路为主( 90% 以上)( 2 )青藏铁路:长 1118Km (以后将占 75% )( 3 )三大难题 ①多年冻土;②生态脆弱; ③ 高寒缺氧。( 4 ) 列车窗外风景线 ① 青海湖岛;②柴达木盆地:荒漠,盐湖,红柳;③昆仑山口:雪山,泥炭(灰白色,第三、四纪古湖);④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野牦牛 , 藏羚羊;⑤唐古拉山口:雪山高寒草甸;⑥芜塘草原 ( 那曲 ) ;⑦念青唐古拉山 : 雪山、草场、湖泊、农场;⑧藏南谷地(拉萨):布达拉宫、白雾、城市。( 4 、 6 为三大自然保护区)

4 .高原列车进西藏

( 5 ) 区位因素:社会经济(主导)、技术、自然

( 6 ) 意义:经济(旅游)、资源、民族团结、国防

5 .世界第三级( 1 )   高度:多年变化范围应在 8844~8850

( 2 )   低温气候:

( 3 )   喜山与青藏高原隆起影响到全球大气环流

6. 西藏邻国:印,尼,不 , 缅 4 国8 7. 亚欧与印度板块界线 : 雅谷地地缝合线9 8. 世界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9. 南亚七国 ① 主要灾害:地震,滑坡 , 泥石流 ,旱涝,飓风 ② 印度工农业分布; ③克什米尔问题 10. 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政史)

1 . 三山夹两盆的地形( 1 )塔里木盆地 面积: 53万 Km2 (中国之最); 范围:北天山 , 南昆仑 , 西帕米尔 ,东南阿尔金山( 2 )吐鲁番盆地 ( -155m ,最最低)( 3 )乔戈里峰 (8611 米 , 世界第二高峰 , 中巴交界 )( 4 )伊犁谷地 — “新疆粮仓”2 .临国最多( 8个)面积最大 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二.新疆是个好地方

( 1 )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年温差大,降水少。( 2 )河流少,多内流河,额入北冰洋;( 3 )自然带:草原、荒漠、山地垂直自然带;( 4 )绿洲农业与灌溉农业;麦、玉米、长绒棉、 瓜果、西红柿;( 5 )山地牧业;( 6 )农田、村镇、城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7 )合理用水、用草和治沙,任务重;( 8 )矿产丰富:油、气、煤、金属、非金属、玉石 (9) 石油、纺织工业较发达(原料指向型);

3.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4. 天山南北异同    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西有山口,西风气流使水汽来自大西洋、  北冰洋,较湿润。 南:封闭性强,更干燥。 5. 农牧业生产( 1)光热、土地、草场资源足,水资源稳定——宜农宜牧( 2 )长绒棉:塔、吐(南疆棉区),产输出全国      各省区第一

  

( 3 )瓜果:哈密瓜、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雪     梨、无花果

特别甜的原因因:热量足,光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 4 )甜菜:准噶尔,产量全国各省区首位( 5 )坎儿井:多在吐鲁番盆地, 1000 多条,总

长       5000 千米 特点:人工开凿地下渠道,把地下潜流水引

     到地面利用( 6 )山地牧业:①天山、阿 尔泰山        ②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③ 冬夏牧场

( 1 )油气①油预测总量约 500 亿吨 (占三分之一),气 13万亿

m3

② 分布:准、塔、吐 ---哈③开发:只发很小部分,潜力巨大 ( 2 )西气东输工程① 气源:塔里木和陕甘宁长庆气田②管道起止点:轮南 ------ 上海③ 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九省区④ 给郑、宁、沪三个百万人口城市先供气⑤ 天然气的能源类型:来自太阳能,非可再生,常规(3) 煤、铜、钨、铅锌、黄金、无机化工原 料、玉石、 宝石等丰富

6 . 矿产开发潜力巨大

( 1 )哈石油丰富:  ①陆地探明 24 亿吨 ,所属里海大陆架 70 亿吨 ;  ② 2010 年产 1 亿吨, 2015 年产 15 亿吨;  ③国内需求较少,产量的 80%需出口( 2 )中哈油管:  ①总长 3088千米(哈境内 2818千米,中境内 270千米);   ② 2006 年正式投入运营,现已输油,设计年输油 5000万吨,其中俄利用它年输 3000万吨,哈输中年 2000万吨;   ③起止点:哈里海沿岸的阿特劳、经肯基亚克、阿塔苏至中国新疆独山子 。

7 . 中哈石油管道走新疆

独山子

查尔夫(土)

奇姆肯特(乌)

鄂木斯克(俄)

阿特劳(哈)

肯基亚克(哈)

阿塔苏(哈)

8 、旅游( 1 )最长内陆河、最低洼地、最大沙漠 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魔鬼城)( 2 )乔戈里峰冰川,最深的湖泊喀纳斯湖, 最大自然 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与亚欧第二大陆桥(地史)9 、民族、宗教10 、自治区成立 50周年(政史) 11 、生产建设兵团(政史)

1 、台湾省概况(1)   范围: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2)   位置:北回归线横穿南部,北大亚 , 南小热, 东太平洋 , 西海峡 , 北东海,南南海(3)  地形:山地为主 ,东山西平 , 多火山地震 , 玉山 3592 米

三、祖国的宝岛——台湾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一、台湾的地理位置

②降水:北部全年多雨 , 中南部夏多冬少 , 南部

集中夏季

原因: A 东北季风影响 ,东北部迎风 ,冬为雨季;    B 夏 ,东南和西南季风 ; C 7—

9 月多台风③ 火烧寮多雨 ( 年均 6000㎜ ) 的原因

(4)   气候:①类型:亚热季和热季

C 地处台湾山脉迎风坡 , 多地形雨

A 亚热带季风区 ,降水丰沛;

B 位于西太平洋 ,易受台风影响 , 多台风雨;

(5)   资源:森林 (樟脑 ) ------- 山地 ; 煤、油 ------ 平原 ; “ 米仓”、“鱼仓”、“盐仓”、“糖缸”、 水果之乡 (香蕉菠萝柑橘 ) (6)   经济特点:①以进口 ---加工 ---出口型经济为主 ②电子工业发达:新竹、桃园、高雄重要工业区

(7)   台湾水果进入大陆路线 ① 过去经日本或香港转运大陆 ②现在经过福州、厦门、港澳登陆祖国大陆 (8)   人口、城市 :西部 (台北市、高雄市、基隆港 )

(1)   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2)   交通:扼西太平洋航线的中心,是我国与太平洋地区联系的枢纽和海上屏障,素有东南“藩篱”之称 (3)  战略:对美来说是其西太平洋战略防线的中枢,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扼巴士海峡与台湾海峡,是美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2  、台湾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

二、台湾的军事战略价值二、台湾的军事战略价值

中国海岸线正东,由日本列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构成了一个狭长的“链条”,这在海洋军事地理上称“第一岛链”。中国海域是一个被“第一岛链”环抱着的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域。 台湾是中国天然门户,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出海口,也是“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台湾统一,“第一岛链”的封锁自然被打破,中国军队可以东出太平洋扩大海防,台湾海峡也可成为中国国内一条安全的海上通道 。

(4)  中国海域 “第一岛链”

(1) 台湾大陆相毗连(2) 历史上台湾的人口迁移 ①汉武帝时:将东南沿海东夷的分支闽越

  迁往台湾,多定居于山区,称之为山夷,即后  来的“高山族”。

 ②秦汉以前:福建、广东的先民→台湾,  开辟平原。

 ③迁移路线: A 福州→台北部 B 泉州→台北、中、南部 C 厦门→台北、中、南部 D 汕头→台北、中、南部

3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

6 、《反分裂国家法》遏制台独 (政)

4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史 )

5 、连、宋走向回家路 (政 )

1 、 日本是个岛国 (1)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韩、俄相望(2)由 4 大岛和约 3000 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 378,000 平 方公里。人口 1.3 亿,为密度较高国家,主要为大和民族。

四、日本生事为哪般

      ⑤季风显著,海洋性强:太平洋沿海多台风,

年降水较均匀

(3) 自然特征:①东亚岛国, 我国近邻 ② 海岸曲折,多良港:神户、横滨

③境内多山, 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④火山之国, 地震之邦

     ⑥矿产贫乏,森林、水能、渔业资源丰富

(1)  人口来源:蒙古人跨海而来(2) 古代中国文化向日本扩散 ① 文字,②佛教,③科学, ④技术  ( 大化革新,遣唐使 )  (迁移扩散、扩展扩散 )(3) 近代西洋文化扩散:“明治维新”引进西方的政治、军事、科技、文

化 (4) 二战后,唯美是从

2 、地域文化

( 1)日本资源匮乏 ( 2 )经济发达 ① 第二经济大国,次于美国; ② 进口原料(油、煤、铁、棉等),出口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③钢铁、汽车、化工、电子、纺织是主要部门,大量出口 ④贸易: A美国 B亚洲国家 C西欧 金融:东京是金融中心之一 ⑤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工业带(5大工业区),筑波科学城,填海造陆; ⑥渔业发达,常居第一,渔场(北海道)成因; ⑦ 农业: A.单产高,小机械 B.稻米(平原)、果蔬(丘陵) C.除稻米外,其它农产品大量进口

3 、日本经济

①有利: A 海岸曲折,多良港; B人口密集;      C劳动力素质高② 不利: A 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B 右翼膨胀 ,军国主义复苏,教科书篡改侵略亚洲 历史,引起亚洲各国不满。

③ 发展途径: A 发展海运; B 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品; C开拓国际市场。

④ 原料来源: A 石油--西亚、东南亚;    B煤--中、澳;    C 铁矿石--巴、印、澳; D棉--中、美

。 ⑤出口产品:汽车、船舶、电子产品、精密仪器

( 3 )经济发展分析: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1)  东海位居中国海区 ① 中国海区东部:西靠东部发达地区;东有水道与太平洋相连;西北接黄海,东北接日本海;南与南海呼应。②东北至西南长约 1300千米,东西宽约 740千米,面积约 77万平方千米。(2)  战略位置重要 ①扼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南北航路要冲,是联系东北亚与东南亚的纽带,也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重要海区。② 平时是中国海防的中心环节,战时对海上兵力机动和保障华东经济区安全有重要意义。(3)  东海资源丰富① 水产 (渔业 ) ;②油气;③可燃冰 据估计,仅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量可高达 1000 多亿桶,相当于伊拉克的储藏量

4  、日本染指中国东海

中日东海海域争端中日东海海域争端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中日海域分界线

 ①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领土的自然延伸,但最宽处仅 360 海里,所以中日划定各自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重叠 ,划界分歧。 ②中国大陆架原则:  A .中国大陆架一直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中线;  B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是一个国家领土的自然 延伸, 2500 米切断大陆架,冲绳海槽深达 2700~ 3000m ,故日本大陆架到冲绳海槽就已结束。

(4) 日本踞岛索油挑事端

③③日本“中间线原则日本“中间线原则

 日中“共处同一大陆架”,冲绳海槽是大陆架的一个凹陷,并不是大陆架的终点,终点是其东部 1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④日本不顾中国反对,开进东海,在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附近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并做实验性开采。

⑥钓鱼岛问题由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和钓鱼列岛一起割让给日本;战后应交中国,然而 1951年 9 月 8日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由美国托管; 1971年,美国将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托管区一并交给日本。

⑤钓鱼岛列岛自古是中国领土,日本一直把钓鱼岛据为己有,并对钓鱼岛进行实际

上的控制。

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

(5)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干涉(5)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日本的一位官员曾经说过:“大陆和台湾就像一对夫妻,夫妻吵架我们可以不管,但如果丈夫要拿起刀杀妻子,我们就不能不管了。”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正在《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一文中说:“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为一体,那么冲绳海域和东海将纳入解放军的势力范围,日本船舶和飞机将被赶出这一海域: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出入口将被北京完全堵死,日本将只能听从北京的命令,日美安保条约也将名存实亡。因此对日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朝鲜问题,而是台湾问题。”

日本媒体称:日本3/4的货船都要经过台湾海峡,平均每十分钟即有一艘日本货轮从台湾海峡经过,每年通过这条航线的货运量达7亿吨左右。因此,台湾海峡是日本的生命线。“台湾被解放军掌握之日,便是日本噩梦开始之时”。

日本对我国南沙问题的干涉

4  、日本侵华史 (史 )

(1)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2) 日本全面侵华: 9.18 、 12.9 、

南京大屠杀

(3)   现日漠视历史 (政史 )

1.     中国神州飞船简况:从神一到神六(1)    2005 年 10月 12日 9 时发射成功, 10月 17日 4时 32 分安全返回。表明中国成为继苏联 (俄罗斯 ) 、美国之后第三个能自主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2)   “ 神舟一号” 1999年 11月 20日发射升空 “ 神舟二号” 2001年 1月 10日发射升空 “ 神舟三号” 2002 年 3月 25日发射升空 “ 神舟四号” 2002 年 12月 30日发射升空 “ 神舟五号” 2003 年 10月 25日发射升空:杨利伟 绕地飞行 14圈

五、神州六号--中国航天事业又一里程碑

 (3) 发射场与着陆点:酒泉、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 (4)神六飞船绕地球一圈 90 分钟 ,费俊龙、聂海胜 24时见到日出日落 16次,共经历昼夜更替 76次。 2.飞船发射为何选择秋冬季节?   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 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其中, 3艘测量船都在南半球的较高纬度。南半球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测控。  3飞船发射的有利条件:  (1)气象:晴天多,透明度好 ( 主导因素 )。   (2)地形:开阔,利于跟踪观测。 

 4.神六飞行中地球公转速度由何变化?    加快 5.夜间发射返回:利于跟踪观测  6.飞船上看天:黑色的天上有满天繁星

7.中外航天城 : ①中国:酒泉、太原、西昌

 ②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③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中心 (在今哈萨克境内

8.风险最大三环节: ①发射时 ②再入大气层:由于速度快,跟大气摩  擦产生 1600 多摄氏度的高温,而飞船内

要保持 20 多度的温度

 ③黑障区:飞船离地 40~ 80千米,无线  电通信中断,飞船情况地面无法知道

 9.航天工业区位指向:技术指向型

六 环境问题

( 2 )产生原因 人口增长 资源和环境问题

其实质是发展问题

 ( 3 )主要问题   A 气候变化 ;  B 臭氧层破坏 ;C 酸雨

      --- 欧 ( 法、波、 瑞典 、芬兰 ) 、北美、 中国 ( 川 、

    渝 、贵、沪 、湘 、粤、 浙 ) ;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 .全球性环境问题 ( 1 )表现与分布 A 环境污

染 城市 发达大于发展中;

B 生态破坏 农村 发展中

( 1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氟氯烃 一氧化氮 甲烷 臭氧( 2 )危害: ①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② 社会经济 降水和干湿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结构变化( 3 )原理 :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二氧化碳增多原因 : ①人类活动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毁林

2 .温室效应

②搬迁首要原因:污染严重(不利整体规划,能源、交通紧张

( 4 ) 措施: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 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③采用新能源; 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 5 ) 京都议定书: 2005 年 10 月生效( 6 ) 首钢迁往曹妃甸的原因:

①当初建在北京的区位因素:近原燃料,市场,交通, 政策,劳动力素质。

③选址曹妃甸有利条件:交通(海运);有良好腹地;

近煤、铁产地

( 2 )形成条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

( 4 )危害:A 对生物: 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B 对非生物: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 1 )分布:欧洲、北美、中国

3 、酸雨

A 燃烧煤、油、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 3 )主要污染源:

B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二氧化硫

(5) 近年来中国酸雨危害突出的原因

A 工业迅猛发展 ,片追经济效益 ,治污经验不足B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和资金优势 ,把污染转嫁到我国

(6) 中国重酸雨区A 贵、川、渝、湘、赣、粤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二氧化硫B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工、交、家燃烧煤、油、气

(7) 措施 A 减少矿物燃料消费量B进行技改 ,减排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D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C 综合利用 ,回收二氧化硫制硫酸

4 臭氧层空洞( 1)原理:氟氯烃在低空不易分解 , 上升至平流层 ,破坏臭氧 ,

使之变薄 ,含量小于 200DU(DU为多布森单位 )

( 2 )影响: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

导致 A 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病(癌)、白内障 B 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

( 3 )分布:①南极地区 (9-11月 ,春季 ) ②北极地区③ 青藏高原 , 可能

导致 :

A 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B 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C 山地雪线上升 , 冰川退缩 ,河水上涨D 藏羚羊 , 野牦牛等动物分布区明显改善

(4) (4) 措施:措施: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5 、赤潮(1)(1)定义:定义:海洋生态灾害,指在海洋中浮游生活的海洋生态灾害,指在海洋中浮游生活的 赤潮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赤潮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

聚集聚集 ,,且引起水色异常且引起水色异常 (( 不一定红不一定红 ))

(2) (2) 原因:原因:A 丰富的营养物质 (排污 )B 强烈的阳光

D 较高的水温C 停滞的海水

    

(3) (3) 我国易发海域:珠江口我国易发海域:珠江口 , , 长江口长江口 , , 渤海渤海

(4) (4) 危害:危害:A A 海水缺乏氧气鱼类死亡海水缺乏氧气鱼类死亡 ,, 或鱼类或鱼类

的食物死亡的食物死亡 ,, 鱼类因确食而死亡鱼类因确食而死亡

B B 产生毒素产生毒素 ,, 毒死鱼类毒死鱼类

C C 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