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25

Upload: wallace-barrett

Post on 02-Jan-2016

4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天体的运动 , 万有引力的发现 , 引力常数的测定. 万有引力. 估算天体的质量. Tr 法 ( 环绕周期 T 与环绕半径 r) 中心天体. 万有引力的应用. 人造卫星 , 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 伽利略,哥白尼,第谷,开普勒. 发现史. 一行星的运动. 开普勒三大定律. 二万有引力的发现和公式. 适用条件. 两个质点. 三万有引力的应用. 估算天体的质量与密度. 已知环绕半径r和环绕周期T. 基本公式:. F 万 =F 向 =ma n =. 难点:变轨,机械能,向心与离心超失重问题.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万有引

天体的运动 , 万有引力的发现 , 引力常数的测定

万有引力的应用

估算天体的质量Tr 法 ( 环绕周期 T 与环绕半径 r) 中心天体

人造卫星 , 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

二万有引力的发现和公式

三万有引力的应用估算天体的质量与密度

221

r

mGmF

适用条件 两个质点

已知环绕半径r和环绕周期T

基本公式: F万=F向=man=r

mv2

rm 2

rT

m2

24

一行星的运动

发现史 伽利略,哥白尼,第谷,开普勒

开普勒三大定律

难点:变轨,机械能,向心与离心超失重问题

例 1: 地球和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8l : 1 ,半径之比为 4 :1 ,求:(1) 地球和月球的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2) 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发射卫星所需的最小速度之比

(2004 年春全国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 5 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 h=342 km 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 R=6 . 37×103 km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g=10 m / s2 .试导出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T 的公式 ( 用h 、 R 、 g 表示 ) ,然后计算周期 T 的数值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变式训练 1—1 两颗人造卫星 A 、 B 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 TA : TB=1 : 8 ,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 ) A . RA : RB=4 : 1 , VA : VB=1 : 2 B . RA : RB=4 : 1 , VA : VB=2 : 1 C . RA : RB=1 : 4 , VA : VB=1 : 2 D . RA : RB=1 : 4 , VA : VB=2 : 1

能力提高 l 一 2(2004 年全国 ) 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的高度为 h ,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 v0 ,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 r ,周期为 T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 r0 的均匀球.

某人在某星球上以 V0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经 t s落回原处,若星球半径为 R ,则在该星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 ?

变式训练 2—1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 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 若抛出时的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半径为 R ,万有引力常量为 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3

(2003 年全国 )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 T=1/30s .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 ( 引力常数 G=6 . 67×10-11m3 / kg .S2 )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与绕行周期就一定相同. B .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 就可算出地球的质量. C .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D .一只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的质量减小,所受地球引力 减小,故飞船的速度减小.

AB

·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 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 Fl ,向心加速度为 a1 ,线速度为v1 .角速度为 ω1 ,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 高度忽略 ) 所受的向心力为 F2 ,向心加速度为 a2 ,线速度为 v2 .角速度为 ω2 ,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 F3 ,向心加速度为 a3 ,线速度为 v3 ,角速度为 ω3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 .第一宇宙速度为 v ,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A . F1=F2>F3 Bal=a2=g>a3

C . v1=v2=v>v3 D . ω1=ω3<ω2 .

D

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因超期服役和缺乏维持继在轨运行的资金,俄政府于 2000 年底作出了将其坠毁决定.坠毁过程分两个阶段。首先使空问站进入无动力由运动状 态,因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 影响,空间站在地球运动的同时缓慢向地球靠近, 2001 年3 月,当空间下降到距地球 220 km 高度时,再由俄地面控制中心控其坠毁.“和平号”空问站已于 2001 年 3 月 23日顺利坠入太平洋预定海域.在空间站自由运动的过程中①角速度逐渐减小 ②线速度逐渐减小③加速度逐渐增大 ④周期逐渐减小⑤机械能逐渐增大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③④

D

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 ) A .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B .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 .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D .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在地球大气层有很多 太空垃圾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每到太阳活动期,由于受太阳的影响,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开始增加,而使得部分垃圾进入大气层,开始做靠近地球的向心运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 A .由于太空垃圾受到地球引力 减小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B .由于太空垃圾受到地球引力增大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c .由于太空垃圾受到空气阻力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D .地球的引力提 供了太空垃圾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 心力, 故产生向心运动的结果,与空气阻力无关

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作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 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 ( ) A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 将变大 B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 将变小 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 D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 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 F1 ,向心加速度为 a1 ,线速度为 v1 ,角速度为ω1 ;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 F2 ,向心加速度为 a

2 ,线速度为 v2 ,角速度为ω2; 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 F3 ,向心加速度为 a3 ,线速度为 v3 ,角速度为ω3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第一宇宙速度为 v,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A . F1=F2> F3 B . a1=a2=g> a3 C . v1=v2=v> v3 D .ω1=ω3<ω2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 就可算出地球质量;(B)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他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就一定是相同的;(C) 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D) 一只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2005 年郑州 )据报道,“嫦娥一号”预计在 2006年底或 2007 年初发射,“嫦娥一号”将在距离月球高为 h 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半径为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0 .“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多少 ?

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 16N ,它在以 5m/s2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 9N ,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多少倍?( g取 10m/s2 )

(2005 年辽宁 ) 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 R1 ,自转周期为 T1 ,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 R2 ,绕行星公转周期为 T2 .若万有引力常量为 G 求: (1)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2) 要在此行星的赤道上发射一颗质量为 m 的近地人造卫星,使其轨道沿赤道上方,且设行星上无气体阻力,则 对卫星至少应做多少功 ?

假设地球自转速度达到使赤道上的物体“飘”起(完全失重),估计一下地球上一天等于 h ,(地球赤道半径取 6.4×106m )。若要使地球的半面始终朝着太阳,另半面始终背着太阳,地球自转周期等于 天。( g取 10m/s2 )

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 )A .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B .这颗行星的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C .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D .这颗行星上同样存在着生命

A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初速度 v 发射后,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使发射速度变为 2v ,则该卫星可能 ( )A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 周期变大B .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C .不绕地球运动,成为太阳系的人造行星D .挣脱太阳引力的 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

CD

2002 年 3 月 2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 3 号”载人试验飞 船,经过 6 天多的太空运行.试验飞船的回收舱于 4 月 1日顺利地返回地面.已知飞船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所示.飞船在运行中是无动力飞行,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在飞船 从轨道的 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 B 点的过程中,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②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③飞船的机械能守恒 ④飞船的机械能逐渐增大A .①③ B .①①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