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組織改造

66
行行行行行行行 行行行行行行行 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 101 行 6 行

Upload: tamara-price

Post on 02-Jan-2016

5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1 download

DESCRIPTION

行政院組織改造.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01 年 6 月. 報 告 大 綱. 一、背景說明 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 三、組織改造歷程 四、願景與策略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六、基準法規範下的組織型態與要項 七、推動時程 八、配套作業 九、各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及立法作業 十、各部會組織法規案審議進度及情形 十一、後續規劃與立法策略 十二、結語. 一、背景說明 -1. (一)組織改造意旨 為因應 全球化 以及 提升國家競爭力 等制度性契機,開啟關鍵的行政院組織改造。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行政院組織改造

行政院組織改造行政院組織改造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01年 6 月

Page 2: 行政院組織改造

2

報 告 大 綱一、背景說明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三、組織改造歷程四、願景與策略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六、基準法規範下的組織型態與要項七、推動時程八、配套作業九、各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及立法作業十、各部會組織法規案審議進度及情形十一、後續規劃與立法策略十二、結語

Page 3: 行政院組織改造

3

一、背景說明 -1

(一)組織改造意旨

1. 為因應全球化以及提升國家競爭力等制度性契機,開啟關鍵的行政院組織改造。

2. 組織改造背後是環境變動的挑戰,不僅反應國際發展趨勢接軌,同時也是公、私部門間的互動,更是政府與公民社會間的對話。

3. 從整體性的觀點才能完整詮釋組織改造的現況,以及後續的完整規劃。組織改造不只是機關數量組織改造不只是機關數量的調整,更是職能的改造與效能的提升的調整,更是職能的改造與效能的提升。

Page 4: 行政院組織改造

4

一、背景說明 -2

(二)行政機關組織長久以來的運作問題

1. 部會數量太多,超出合理管理幅度,增加橫向協調成本。

2. 編制員額不斷膨脹,人事經費負擔沈重。3. 部、會、署、局等名稱眾多,定位混淆。4. 組織法制、運作方式欠缺彈性,難以因應

環境快速變遷。5. 個別機關組織法修正完成前,單位調整無

法順利進行。

Page 5: 行政院組織改造

5

一、背景說明 -3

(三)總統政見及 100 年元旦宣示

1. 成立文化、農業、海洋、及環境資源等專責部會,以及性別平等、社會福利專責機制組織。

2. 馬總統在 100 年元旦宣示:「身為總統,承擔繼往開來的重任,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理念,始終牢記經國先生推動十大建設時講過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所以,多少任政府無法推動的重大改革,我們都不畏艱難,開始啟動,包括行政院組織改造、縣市合併升格、制定「農村再生條例」……。」

Page 6: 行政院組織改造

6

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 -1

提升國家競爭力,強化政府的治理績效提升國家競爭力,強化政府的治理績效:影響政府效率原因很多,但政府組織規模過於龐大,是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世界各國於 1980 年代以來,多有進行組織改造工作。(如加拿大 1994 年精簡內閣部會數目;紐西蘭1988 年縮減與整併政府組織)。

因應國際情勢與環境變化,進行政府組織調整因應國際情勢與環境變化,進行政府組織調整:例如:英國 2008 年成立能源及環境變遷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簡稱 DECC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2010 年因應聯合政府需要,已啟動新一波政府組織改造措施。美國歐巴馬政府 2008 年上任後,即由管理及預算局(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統合,將氣候變遷跨部會議題納入,強化部會合作 ;另受墨西哥灣深海漏油污染影響,於 2010年 7月 19 日通過法案成立「國家海洋委員會」( National Ocean Council ),以統合協調管理美國的海洋、海岸和五大湖相關事務。

Page 7: 行政院組織改造

7

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 -2

美 國美 國

「退伍軍人事務部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專責辦理參與越戰、韓戰、伊拉克戰爭等退伍軍人教育、就業、就養、撫卹等事宜

「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確保宗教自由事宜

自 1993 年起進行政府改造運動,以企業型政府理念推動新公共管理

IMD評比,美國於 1998 年之整體排名躍升全球第一,多年來領袖群倫, 2010 年為第 3,2011 年再度為全球第一

組改歷程

因應國情特有組設

Page 8: 行政院組織改造

8

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 -2

加 拿 大加 拿 大

「國家遺產部 Canadian Heritage」:專責辦理國家文化遺產、古蹟維護保護等事宜

「大西洋機會署 Atlantic Canada Opportunities Agency」:專責大西洋沿岸區域之經濟發展、能源開發等工作,促進區域競爭力

1993 年因應全球化、國際化,力倡「讓政府作對的事」,加強控制政府支出及轉變公共服務結構,自 1994 年開始精簡內閣部會數目

IMD評比,整體排名由第 20 名,至 1998 年,提高為第 10 名, 2010及 2011 年均名列世界第 7

組改歷程

因應國情特有組設

Page 9: 行政院組織改造

9

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 -2

日 本日 本

「防衛廳」:因二次大戰,日本依戰敗約定不成立國防部,為求自保,即以防衛廳組設取代國防部,現為「防衛省」

內閣府下常設「中央防災會議」,另因應 311東北大地震災害成立「緊急災害對策本部」及「原子能災害對策本部」

創設出「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擔負政策執行角色

第一次臨調改革( 1961-1964 ):設立內閣辦公室,強化內閣橫向聯繫功能

第二次臨調改革( 1992-1993 ):設立臨時行政改革促進委員會,提出小而能政府,進行管制鬆綁及地方分權工作,促使經濟結構調整,如日本國營鐵路改革等

橋本改革( 1996-2000 ):加強內閣職能、改組部長層級、縮減內閣之官僚機構與部門數目

小泉改革( 2000 年後):進行郵政、道路公團及推動行政法人改革,解除人事空降問題及財政支出刪減等

組改歷程

因應國情特有組設

Page 10: 行政院組織改造

10

二、各國政府組織設置情形 -2

韓 國韓 國

法人化改革,仿效英、日做法,將 10 個政府機關「政署」化,如全國各醫療中心、汽車檢驗站

總統府下設秘書官,負責跨部會政策協調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造成韓國瀕臨破產,展開企業、金融、公部門及勞動關係改革措施。使其快速脫離金融危機, 2003 年至 2007 年間,經濟年成長率 4% -5%

金大中時期:成立「推動政府改革總統委員會」,依私人顧問公司之組織重組報告,進行組織改造與精簡(部會數目從 22 個減為 17 個、削減 241名高階職位)

李明博時期:成立「國家競爭力總統委員會」,以「小政府」進行組改(減少 11 個機關)

組改歷程

因應國情特有組設

Page 11: 行政院組織改造

11

三、組織改造歷程 -1

時間 重要歷程36 年 4月

行政院組織法修正公布並正式施行,設有 15 部 3 會 1 局(共 19 個機關)。

38 年 3月

大幅精簡組織,行政院所屬機關縮減為 8 部 2 會 1 處。

76 年 因部會不斷增設,共有 27 個機關,行政院開始規劃行政革新及組織調整。

77 年 10 月

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首度函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下設 12 部 7 會 2 總署 1 總處 1 行 1 院(共 24 個機關)。

91 年 4月

行政院組織法第二次函送立法院,設 15部 6會 2總署(共 23 個機關)。

Page 12: 行政院組織改造

12

時間 重要歷程93 年 6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簡稱基準法)」,明定以設 13 部 4 會 5 獨立機關為限,另三級機關署、局總數以 50 個為限。

93 年 9月

配合基準法之規定,行政院組織法第三次函送立法院,設 13 部 4 會 5 獨立機關(共 22 個機關)。

94 年 3月

因法案屆期不續審,行政院組織法第四次函送立法院,設 13 部 4 會 5 獨立機關(共 22 個機關)。

97 年 2月

因法案屆期不續審,行政院組織法第五次函送立法院,設 14 部 7 會 5 獨立機關(共 26 個機關,此時已有 37 個機關),並擬連動修正基準法。

二、組織改造歷程 -2

Page 13: 行政院組織改造

13

時間 重要歷程97 年 7 月 行政院改設立組織改造推動小組,重新檢討舊有

法案,展開部會協商及專家學者諮詢,並於 98 年 4 月 9 日經行政院院會通過新版草案 13部9會 4其他機關 3獨立機關(共 29 個機關),函請立法院審議。

99 年 1 月12日、 13日

立法院三讀完成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設 14 部、 8 會、 3 獨立機關、 1 行、 1 院及 2 個總處(共 29 個機關),並連動修正基準法。

截至 101年1月 20日

合計有院本部、外交部等 15 個部會及所屬、相當中央三級之獨立機關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駐外機構組織通則、政風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完成立法。

二、組織改造歷程 -3

Page 14: 行政院組織改造

14

四、願景與策略 -1

提升國家競爭力願 願 景景

打造精實、彈性、效能的行政組織目 目 標標

強化政府功能,釐清機關職掌縮減部會數量,控管公務人力健全決策機制,減少行政成本改變組織文化,提升為民服務

Page 15: 行政院組織改造

15

年份 2005-2006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

受評國家數 125 125 131 134 133 139 142

總體排名 8 13 14 17 12 13 13

WEF 排名

四、願景與策略 -2

(一)國家競爭力國際評比排名 -1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於 2011-2012 年在 142 個受評國家中,我國競爭力得分 5.26 ,為 5 年來最佳分數,排名仍維持在全球第 13名,另在 111 項評比中,我國排名第一的有 8 項,是近年來最好的成績。

Page 16: 行政院組織改造

16

IMD 排名根據瑞士國際管理學院 (IMD)於 101年 5 月底發布的 2012 年世界競爭力排名,我國排名第 7 ,其中「政府效能」項目回升至第5 名,「基礎建設」亦提升至第 12 名。

四、願景與策略 -3

(一)國家競爭力國際評比排名 -2

項 目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排名變動

一、經濟表現 21 27 16 8 13 -5

二、政府效能 16 18 6 10 5 +5

三、企業效能 10 22 3 3 4 -1

四、基礎建設 17 23 17 16 12 +4

Page 17: 行政院組織改造

17

四、願景與策略 -4

(二)打造一個精實、彈性、效能的政府

精實1.將現有 37 個部會精簡為 29 個部會2.檢討政府職能,合理配置公務人力並有效抑制員額膨脹3.秉持依法行政原則,澈底檢討未以法規設立機關問題

彈性1.鬆綁中央行政機關組織法規,賦予行政部門組織設計靈活度2.運用多元組織型態,重新建構公私部門間之關係,發揮便民效果3.推動行政法人制度,讓公部門在人事及經費運用上更有彈性

效能1.增強院本部及各部會綜合規劃能力2.強化跨部會協調治理能力,解決機關間功能重疊及權責不清問題3.引進企業管理精神,使公部門展現「民眾第一」的服務特質

Page 18: 行政院組織改造

18

臺灣創新文化軟實力仍待提升

臺灣生活品質與環境永續持續改善

各國推動組織改造

勞動人力資源產業結構待調整

行政效能持續提升

經濟發展促進就業

全球競爭力挑戰

老年化少子化

國內邁向高齡社會

行政院部會新架構因應調整

人才培育節能減碳

因應國家發展需要

Page 19: 行政院組織改造

19

解決機關間功能重疊及權責不清問題解決機關間功能重疊及權責不清問題

有效型塑單一窗口有效型塑單一窗口

簡化流程、提升效能簡化流程、提升效能

符合使用者需求及法規要求符合使用者需求及法規要求

強化跨部會協調治理橫向聯繫能力

強化跨部會協調治理橫向聯繫能力

組改效益

提升行政效率、強化國家競爭力

Page 20: 行政院組織改造

20

組改法案 立法情形及施行日期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研考會)

99年 2月 3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 2、 3、 7、 16、 20、21、 25、 29、 30、 31、 32、 33、 36、 39 條。

行政院以命令定自 99年 2月 5 日施行。行政院組織法(研考會)

99年 2月 3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自 101年 1月 1 日開始施行。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研考會)

99年 2月 3 日總統令公布。除第 6、 7、 11-19 條施行日期由行政院 100年 4月 8日令發布施行,其餘條文自 101年 1月 1 日至 103年 12月 31 日止施行。

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人事局)

99年 2月 3 日總統令公布。施行日期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定自 99年 4月 1 日施行。

行政法人法(人事局)

100年 4月 27 日總統令公布。自 100年 4月 27 日施行。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1

Page 21: 行政院組織改造

21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2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規範中央各級機關之總數及單位建置原則1. 增列外交駐外機構、海岸巡防機關為本法有特別規定而

從 其規定之適用對象,並增訂機關不必逐級設立,惟明定隸屬指揮監督關係之規定。

2. 明確定義「機構」,並增列社會福利機構類型(計有實【試】驗、檢驗、研究、文教、醫療、社福、矯正、收容、訓練等類)。

3. 獨立機關合議制之成員,應明定其任職期限、停職、免職之規定及程序,相當二級機關者,其專任成員應先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並賦予行政院院長指定成員為首長及副首長之任命。

Page 22: 行政院組織改造

22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規範中央各級機關之總數及單位建置原則

(續 )

4. 配合地方制度法修正後,四級機關內部單位,除業務繁重、組織規模龐大者得於科下分股辦事,以設立一級為限。

5. 維持現行中央三級以上機關以法律定之。6. 行政院所屬部會、獨立機關、中央三級機關建置規模標準及其內部單位數之總數上限分別為 14 部(含 112個司)、 8 會、 3獨立機關、 70個署局。

7. 各機關組織法律應於行政院組織法修正公布後一年內函送立法院審議。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3

Page 23: 行政院組織改造

23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5

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 -明定行政院部會名稱與院內重要職務及職能

1. 明定行政院下設部及委員會。( 1 )增強傳統八部核心職能(經濟部改設為經濟及能源部、交通部改設為交通及 建設部)( 2 )因應新興業務需求,新增六部: 勞動部、農業部、衛生福利部、環境資源部、文化部、科技部。( 3 )強化八會政策協調統合能力。 國發會、陸委會、金管會、海洋會、僑委會、退輔會、原民會、客委會。

2. 行政院因應性質特殊業務,設附屬機關(構): 中央銀行、國立故宮博物院、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3. 增列行政院設相當中央二級獨立機關: 中選會、公平會、通傳會。4. 提升「行政院院本部」政策規劃能量,檢討其組織設計:( 1 )政務委員由現制 5 人至 7 人修正為 7 人至 9 人。( 2 )副秘書長由現制 1 人修正為 2 人,其中 1 人職務比照簡任第十四職等; 另明定行政院置發言人。

5. 行政院為處理特定事務,得於院內設專責單位,例如:性別平等處、消費者保護處等。

Page 24: 行政院組織改造

24

法制作業 ( 院法規會 )

預決算處理 ( 主計處 )

員額及權益保障( 人事局、 銓敘部 )

財產接管及辦公廳舍調配 (財政部 )

組織調整及綜合規劃 ( 研考會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小組

規範於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

檔案移交 ( 研考會 )

資訊改造 ( 研考會 ) 規範於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調整作業手冊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7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 -組織及作用法規、預決算處理、財產移轉及員工權益保障等配套措施

Page 25: 行政院組織改造

25

員工權益保障配套措施~員工權益保障配套措施~依法任用與派用公務人員聘僱人員駐衛警察工友(含技工、駕駛)休職、停職及留職停薪人員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卹遺族

依法任用與派用公務人員聘僱人員駐衛警察工友(含技工、駕駛)休職、停職及留職停薪人員退休公務人員及領卹遺族

適用

原行政院海巡署所屬軍職人員及各機關依組織法規聘任人員

行政院以外之中央機關人員

原行政院海巡署所屬軍職人員及各機關依組織法規聘任人員

行政院以外之中央機關人員準用

( 不適用於政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職員工及公營事業員工 )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8

Page 26: 行政院組織改造

彈性退休 ( 經機關同意 )任職滿 20 年任職滿 10 年且 50歲

任本職務最高職等年功俸最高級滿 3年

最高加發7 個月俸給總額慰助金

聘僱人員保險年資損失補償損失之已投保年資,準用公教人員保險法第 14條規定之給付基準發給補償金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精簡人員優惠退離辦法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9

Page 27: 行政院組織改造

27

五、組織改造法案立法結果 -10

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訂定中央政府公務人員總數及各類人員數量上限 規範重點

1.適用五院及所屬各級機關,總統府及國家安全會議為準用機關。

2.機關總員額最高限為 17萬 3千人(不含軍職人員及公立學校教職員),並將員額依屬性分為 5 類。

3.各級機關員額分配程序,訂定編制表規定,及機關業務移撥、推行地方化、法人化及民營化現職人員處理方式,及定期辦理員額評鑑之規定。

4.行政院指定專責機關或單位掌理員額管理事項,並由行政院訂定員額管理辦法及實施精簡人員之優惠離職辦法。

後續作業 研議訂定員額管理辦法、員額檢討及評鑑作業方式、

員額分配標準、作業程序及優惠離職辦法等相關事項。

Page 28: 行政院組織改造

28

未來 29 個現行 37 個中央二級機關1. 內政部2. 外交部

4. 財政部5. 教育部

8. 交通及建設部

6. 法務部

9. 勞動部

3. 國防部

11. 衛生福利部

7. 經濟及能源部

13. 文化部12. 環境資源部

15. 國家發展委員會

17.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9. 僑務委員會

1. 內政部

2. 外交部

3. 國防部

4. 財政部

5. 教育部

7. 經濟部

6. 法務部

10. 僑務委員會

8. 交通部

9. 蒙藏委員會

22. 客家委員會

20.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16. 大陸委員會

18. 海洋委員會19. 行政院衛生署

13.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1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8.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4.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15.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1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2.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2.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21. 行政院主計處

36. 中央選舉委員會

35.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31.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29. 國立故宮博物院

2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8.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6.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7.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32. 行政院新聞局

33.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34.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30. 中央銀行

37.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10. 農業部

21. 原住民族委員會

26. 中央銀行29.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8. 行政院主計總處

27. 國立故宮博物院

24. 公平交易委員會23. 中央選舉委員會

25.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14. 科技部

Page 29: 行政院組織改造

◎調整為 14 部、 8 會、 2 總處、 1 行、 1 院、 3獨立機關, 共 29 個機關。

8 會

大陸委員會

海洋委員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

14 部

教育部

交通及建設部

法務部

勞動部農業部衛生福利部

經濟及能源部

文化部環境資源部

科技部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財政部

3獨立機關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中央銀行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新組織架構

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2 總處 1 行 1 院

Page 30: 行政院組織改造

30

六、基準法規範下的組織型態與要項行政院

附屬機構 獨立機關 行政法人附屬機關(如署局 )

二級機關為處理技術性或專門性業務需要得設附屬之機關。(第 33 條)

機關於其組織法規規定之權限、職掌範圍內,得設實(試)驗、檢驗、研究、文教、醫療、社福、矯正、收容、訓練等附屬機構。(第 16 條)

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自主運作,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受其他機關指揮監督之合議制機關。(第 3 條)

為執行特定公共事務,於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以外,所設具公法性質之法人。(第 37 條)

機關:就法定事務,有決定並表示國家意思於外部,而依組織法律或命令設立,行使公權力之組織。(第 3 條)

行政院設 14 部、 8 委員會、 3獨立機關、 70個署局(第 29 條、第 31 條至第33 條)

Page 31: 行政院組織改造

31

組織類型與角色的明確定位

部:掌理政府各部門主要核心職能委員會:統整政府整體發展跨部協調 獨立機關:專業、獨立執行職權

機關:行政公權力之組織機構:機關劃出部分權限 及職掌達成其設立 目的之組織

署:署:政策+執行性+執行性 專門性或技術性局:執行性局:執行性

Page 32: 行政院組織改造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首 長 副首長 幕僚長

政務

政務

常任

常任政務1-2

常任1

政務 常任 常任1 或 2

政務 政務

重要職務重要職務(第 18條至第 20條)

常任1 或 2

主任秘書

秘書長

常任主任秘書或秘書

常任主任秘書或秘書

副幕僚長

常任政務副秘書長 1-3

Page 33: 行政院組織改造

總數7

0個為限(第3

3

條)

14部(第 29條)1.各部政策功能及權限,儘量平衡

2.擔任綜合性、統合性之政策業務

3.基本政策或功能相近之業務,集中由同一部擔任

4.相對立或制衡之業務,由不同部擔任

地方分支機關 ( 第 15條 )

分署、分局

機關總量管制標準機關總量管制標準(第 29條至第 33條)

行政院

8 委員會(第 31條)1.政策統合需要2.業務單位 4-6 處為原則3.各處設 3-6 科為原則 署、局(第 32條)1.業務單位 4-6 處為原則2.各處設 3-6 科為原則

3 獨立 機關

(附帶決議)1.「署」用於業務性質與職掌或別於本部,兼具政策與執行之專門性或技術性機關

2.「局」用於部所擬定政策之全國或轄區執行機關

(第 33條)1.技術性或專門性業務需要

2.業務單位 4-6 組為原則

3.各組設 3-6 科為原則

(第 30條)1.業務單位 6-8 司為原則2.各司設 4-8 科為原則3.112個司為限

附屬機構、行政法人

署、局

Page 34: 行政院組織改造

34

行政法人

部長

各核心政策業務單位(○○○司)

整體策略管理業務單位(綜合規劃司)

內部資源管理輔助單位(○○○處)

附屬機關署、局

各直屬派出單位

附屬機構場、館、團、所等

各任務編組

部會內設有核心政策業務單位以強化「司」職能,有兼具政策規劃與執行之專門性或技術性者設「署」,有執行業務需要者設「局」。

委員會首長為主任委員,業務單位為「處」,輔助單位為「室」。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參照「委員會」規劃。

二級機關(構)規範 二級機關(構)規範

Page 35: 行政院組織改造

調整前調整前 調整後調整後

現行各部會三級機關

(構 ) 約 280 個

◎三級機構:各部會提報為 64 個,經行政院組改小組審定為 39 個◎四級機構 (含機關改

設為機構 )

基準法第 16條 機關於其組織法規規定之權限、職掌範圍內,得設實(試)驗、檢驗、研究、文教、醫療、社福、矯正、收容、訓練等附屬機構

檢討檢討◎三級機關 ( 署、局 ) :

各部會提報為 83 個,經行政院組改小組審定為 70 個

(倘扣除基準法特別規定適用後為 53個 )

◎四級機關:定位為四級機關不必逐級設立者初估為 26 個

基準法第 33條 各部會所屬三級機關署、局總數除地方分支機關外,以 70個為限◎依基準法特別規定適用 對象包括國防組織、警 察機關、檢察機關、調 查機關及地方分支機關基準法第 2條 依業務繁簡、組織規模定為中央四級機關,不必逐級設立

備註:上開統計係截至

100 年 1 月 20 日

行政院審定結果

關機

三級機關(構)規範 三級機關(構)規範

Page 36: 行政院組織改造

36

七、推動時程

99.1- 99.5

(審定期)修正及審定各新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報告,並據以研擬各機關組織法草案。

99.6- 100.12

(籌備期)1 、陸續成立籌備小組進行組織調整、組織

及作用法規、預決算、辦公廳舍、員工權益及轉換訓練、資訊改造及檔案移交等規劃。

2 、於各組織業務調整生效日前七個月辦理公務人員優退申請作業。

101.1起(啟動期)

依各機關組織法立法院審議結果,開始啟動行政院新部會架構。

Page 37: 行政院組織改造

37

八、配套作業 -1

1. 依行政院頒「行政院組織改造期間法案整體控管要點」規定,各機關組織法規配合組改進程適時訂修。

2. 各機關應優先檢討現行業務職能朝去任務化、法人化、地方化及委外化(四化)之可行性,經四化檢討確定後機關保留業務事項,依據組織調整作業原則進一步規劃未來機關之組設。

3. 明定行政院本部、中央二級機關(部、委員會)、中央三級機關(署、局)、中央四級機關(分署、分局)、附屬各級機關之機構及行政法人等之規劃原則。

4. 明定各級機關內部單位之設置原則,並訂定國際合作(或國際交流)、人事單位、政風單位、會計及統計單位、法制單位及資訊單位等之設置原則。

98年 5月 25日已訂頒「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調整作業原則」,各機關組成包括院本部及新部會等 30 個組織調整規劃分組,據以研擬新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報告

Page 38: 行政院組織改造

38

組織法規訂(修)定或廢止:由行政院法規會等主管機關規劃。財產接管及辦公

廳舍調配:由財政部等主管機關規劃。

員額移撥:依「行政院組織改造員額配置(含移撥)計畫」辦理。

預決算處理:依「行政院組織改造期間經費處理原則」辦理。

訂定「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調整作業手冊」

其他主管機關所訂相關法令規章

八、配套作業 -2

Page 39: 行政院組織改造

行政院組織改造服務團

顧客導向主動、適時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與各機關同仁交換意見

行政院組織改造服務團行政院組織改造服務團行政院組織改造服務團行政院組織改造服務團

協助各部會解決組織改造相關問題

金管會+僑委會+…(共 12 機關)國發會+陸委會+海委會+輔導會法務部、財政部、原能會、體委會

內政部、環資部、交通及建設部、衛生福利部、輔導會、勞動部、經濟及能源部、農業部、國發會、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新聞局、海巡署財政部 +陸委會 +… (共 9 新機關)

視需要拜會新機關籌備小組

勞委會、青輔會、體委會、工程會、原能會、新聞局

啟動走動式服務

99

100

Page 40: 行政院組織改造

40

九、各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及立法作業 -1

99.01

100.01

審定期

籌備期

101.01

啟動期

05

02

01

09

01

03-新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報告修正

-新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報告審查完成

-開始啟動行政院新部會架構

-各部會提送各新機關組織法草案

-行政院完成各新機關組織法草案審查-陸續成立新機關籌備小組推動各項工作

-於各組織業務調整生效日前七個月辦理公務人員優退申請作業

-各配套措施分組完成各項法令、標準作業流程及手冊函頒

-視立法院審議各新機關組織法草案進程彈性推動新機關籌設

Page 41: 行政院組織改造

41

各新機關籌備小組之設置

九、各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及立法作業 -2

配合組織調整作業時程,各機關應自籌備期起成立籌備組織,統籌後續各項配套措施調整事宜,各機關各新機關組織法案提報行政院會通過後,原則上依基準法第 28條成立任務編組型態之「籌備小組」,其組織以「設置要點」定之。

為期 101年 1 月 1 日順利啟動新的行政院組織架構,行政院規劃依據組織改造推動時程,並配合各部會組織法案函送立法院時程,責請各部會擬具新機關籌備小組設置要點草案。

新機關籌備小組設置要點經各機關依行政院組改小組確認之參考範例分 3 梯次提報,由行政院組改小組工作分組協調會議討論後,已於 100年 2 月 9 日以院函核復。

配合本院組織改造法案完成立法及施行之進程,法務部等 8部會及所屬,因其新機關籌備小組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各該籌備小組設置要點業已陸續簽陳停止適用。

Page 42: 行政院組織改造

42

各新機關籌備小組之組成

新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分組 新機關籌備小組轉換改制

九、各機關組織調整規劃及立法作業 -3

原則由原組織調整規劃分組首列機關辦理幕僚作業,例如交通及建設部籌備小組由交通部辦理幕僚作業。

新機關籌備小組召集人業奉院長核定,各新機關籌備小組召集人分由副院長(海洋委員會、行政院院本部)、政務委員(環境資源部、科技部)或部會首長擔任。

Page 43: 行政院組織改造

新機關籌備小組組織架構圖

各工作分組(由召集人指定適當人員擔任各工作分組組長 )

召集人副召集人 1-移入機關 1

(原機關 1 )副召集人○ - 移入機關○

(原機關○)

(由行政院院長指派適當人員擔任 )

(由移入機關指派副首長以上適當人員兼任)

組織調整及綜合規劃

員額及權益保障

預決算

財產

資訊

檔案

○○

---

(由召集人指派人員兼任)

副召集人 1-移入機關 2(原機關 2 )

新單位、所屬機關

(構)工作分組

法制

執行秘書

Page 44: 行政院組織改造

農業部籌備小組勞動部

籌備小組衛生福利籌備小組

人事總處籌備小組

主計總處籌備小組

中央銀行籌備小組

組織調整及綜合規劃

員額及權益保障

法制作業

預決算處理

財產接管及辦公廳舍調配

資訊改造

檔案移交

行政院組改小組組織調整及綜合規劃

員額及權益保障

法制法制作業

預決算處理

財產接管及辦公廳舍調配

資訊改造

檔案移交

內政部籌備小組外交部

籌備小組國防部籌備小組

財政部籌備小組

法務部籌備小組

教育部籌備小組

通傳會籌備小組海洋會籌備小組客委會籌備小組原民會籌備小組國發會籌備小組

文化部籌備小組

交通及建設部籌備小組

其他工作分組

行政院組改小組與新機關籌備小組運作關聯

交通及建設部籌備小組

Page 45: 行政院組織改造

組織調整規劃報告及法案審議時程十、各部會組織法規案審議進度及情形梯次 第 1梯次 第 2梯次 第 3梯次

部會別(視調整規劃報告擬案情形及各新機關調整繁簡程度分梯次辦理)

法務部、陸委會、金管會、僑委會、原民會、客委會、中選會、公平會、通傳會、央行、故宮、飛安會

內政部、國防部、財政部、教育部、交通建設部、衛福部、國發會、輔導會、主計總處、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院本部、外交部、經濟能源部、勞動部、農業部、文化部、環資部、科技部、海委會

規劃報告審查完成

99.4.2 99.4.28 99.5.4

各部會提送組織法案期限

99.8.31 99.8.31 99.9.30

組織法案審查完成,函送立法院

99.11.30 99.12.31 100.1.31

4 個月

3 個月

4 個月

4 個月

4 個月

4 個月

( 99年 12月 2日、 100年 1月 6日、 20日、 27日及 10月 4日)行政院函送內政部等 28個部會及所屬 127項組織法案、個別行政法人設置條例草案 4 項、專業法律組織法案 3 項(含駐外機構組織通則草案、主計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及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修正草案)

立法院第 7屆

134項組改法案

Page 46: 行政院組織改造

46

組織改造法案審議情形—立法院三讀通過之組織法案(截至 101.1.20 ) 部會 組織法案 法案數合計 外交部 外交部及所屬 1 局、 1 機構 3財政部 財政部及所屬 4 署、 5 局 (1通

則 ) 、 1 中心7

教育部 教育部及所屬 2 署、 8 機構 11法務部 法務部及所屬 3 署、 1 機構 5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 2 局、 8 機構 1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所屬 4 局 5僑務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 1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1

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 1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及所屬 2 機構 3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 1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中央選舉委員會 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 公平交易委員會 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1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1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1

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 1

合計 15個中央二級機關與飛安會及 2 項專業法律 54註: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選舉委員會前已依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體例完成立法,未編入法案合計數。

Page 47: 行政院組織改造

47

各部會組織法案審議進度及情形

( 101年 5月 31日)行政院函送內政部、國防部、法務部、經濟及能源部、交通及建設部、勞動部、農業部、衛生福利部、環境資源部、科技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大陸委員會、海洋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等 15個部會及所屬 79項法案、個別行政法人設置條例草案 4 項、專業法律組織法案 1 項(主計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刻正與考試院會銜中)。截至 101年 5月 31日,前揭重送法案已全數交付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與相關委員會聯席進行審議作業。

立法院第 8屆

84項組改法案

Page 48: 行政院組織改造

、、

14 個二級機關

65 個三級機關 (構 )

、、

經濟委員會( 3 部會 22 項) 經濟及能源部、農業部、國發會

財政委員會( 1 項) 主計條例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1 部會 9項)

科技部(含 1 法人)教育部、文化部(含 2 法人)

交通委員會( 1 部會 8 項) 交通及建設部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1 項) 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

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 3 部會 22 項)

勞動部、衛福部、環資部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內政部及所屬機關組織法案

原住民族委員會組織法案

協調立法院各黨團採「個別部會及所屬整體考量、同步檢視」方式進行審議

1 個配套之主計機構設置條例

總計 84

項法案

4 個行政法人設置條例草案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2 部會 9項)

國防部(含 1 法人)、退輔會

內政委員會( 4 部會 12 項)內政部、陸委會、海委會、原民會

101.2.16

Page 49: 行政院組織改造

二級機關 三級機關(署、局) 個數

內政部警政署、災害防救及消防署、移民署、役政署、國土管理署

5

外交部 領事事務局 1

國防部 政治作戰局、軍備局、軍醫局、主計局 4

財政部國庫署、賦稅署、關務署、國有財產署、臺北國稅局、高雄國稅局、北區國稅局、中區國稅局、南區國稅局

9

教育部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體育署、青年發展署 3

法務部調查局、矯正署、廉政署、行政執行署、最高法院檢察署、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

6

經濟及能源部產業發展局、貿易商務局、中小企業局、智慧財產局、產業園區管理局、能源署、標準檢驗局

7

交通及建設部觀光署、高速公路局、公路局、航港局、民用航空局、鐵道局

6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勞動力發展署、職業安全署、勞動基金運用局

4

二級機關 三級機關(署、局) 個數

農業部農糧署、漁業署、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農村及農田水利署、農業金融局

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食品藥物管理署、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社會及家庭署

5

環境資源部下水道及污染防治局、氣象局、水利署、水保及地礦署、森林及保育署、國家公園署

6

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2

科技部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核能安全署

4

國家發展委員會 檔案管理局 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行局、證券期貨局、保險局、檢查局 4

海洋委員會 海巡署 1

行政院組織改造部會所屬 -1

未來中央三級行政機關(署、局)

註:

1. 財政部 5 區國稅局按基準法第 33 條規定同時為地方分支機關。

2. 大陸委員會等 12 機關未設有三級機關(署、局)。

3. 已完成立法者以紫色字標註,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尚未完成立法。

Page 50: 行政院組織改造

二級機關 三級機構 個數

內政部 空中勤務總隊建築研究所 2

外交部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1

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圖書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

9

法務部 司法官訓練所法醫研究所 2

經濟及能源部 能源研究所 1

交通及建設部 運輸研究所 1

勞動部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1

農業部

農業試驗所水產試驗所畜產試驗所獸醫試驗所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5

二級機關 三級機構 個數衛生福利部 中醫藥研究所 1

環境資源部森林及自然保育試驗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環境教育及訓練所

3

文化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8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

3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2

行政院組織改造部會所屬 -2未來中央三級機構

註:

1. 國防部等 16 機關未設有三級機構。

2. 現行為籌備處階段者,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等,暫列為

四級機構,未來開館營運後,如其業務繁簡及組織規模達一定程

度者,再予考量列為三級機構。

3. 文化部所設人權機構暫訂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現行景美、綠島兩

園區可先以籌備處方式運作,未來視籌備進度再本精實原則設置

為三級機構。

4. 完成立法者以紫色字標註;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尚未完成立法。

Page 51: 行政院組織改造

51

未來行政法人行政院組織改造部會監督

中央二級機關 現行名稱 行政院組改小組

審定名稱

國防部 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教育部 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文化部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現為行政法人)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科技部 財團法人國研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合 計 1 4

* 文化部之「臺灣電影文化中心」經行政院組改小組審定為行政法人,惟其籌建及維運方 式尚待重新研議,經提報 100年 1 月 24日行政院組改小組委員會議決議,暫不函送立法

院。

Page 52: 行政院組織改造

52

組織改造後,中央二級機關業務單位整併,功能提升,新部會業務單位主管及主任秘書職責加重,為利各司(處)與中央三級機關指揮監督、溝通及協調,如能檢討提升業務司(處)長及主任秘書之職務列等,除可回應立法院附帶決議外,將使部會於指揮監督所屬機關更具效能與貫徹力,並能穩定相關人員持續推動機關業務具正面效益。

在行政院相關主政機關積極溝通之下,獲得考試院之支持,考試院業責成銓敘部組成專案小組,就中央二級機關主任秘書及業務單位司(處)長職務列等調整案進行研議。

  

99年 1月 12日立法院審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附帶決議:

  行政院應提升「司」的功能,並於半年內會同考試院針對 「司長」之職務列等提出檢討。

Page 53: 行政院組織改造

53

精實面 未來各級機關數整併情形

機關層級機關層級 處理建議處理建議

◎四級機關:各部會提報初估為 386 個◎四級機構:各部會提報初估為 143 個

部會提報部會提報

◎三級機關 ( 署、局 ) :各部會提報為 83 個

◎三級機構:各部會提報為 64 個

構機

中央三級

中央二級

中央四級

◎三級機關 ( 署、局 ) :行政院組改小組審定為 70 個

◎三級機構:行政院組改小組審定為 39 個

◎四級機關:經各機關初審建議初估約 260 個

◎四級機構:經各機關初審建議初估約 250 個(含機關改設為機構)

行政院組織法修正公 布前有 37 個部會

99年 2月 3日總統令公布行政院組織法有 29 個部會

各級機關提報總數 713 個審定約 660 個

減少 38個

減少 8 個

減少○○個

至少減少 46個

俟二、三級機關

(構)組織法完成

立法再審定

現行機關總數 約 760 個 減少約 100 個

Page 54: 行政院組織改造

機關層級現行 未來

差距政務 常務 小計 政務 常務 小計

1. 行政院院本部 10 1 11 14 1 15 +4

2. 二級機關 (A+ B) 81 40 121 78 26 104 -17

A.首長 37 - 37 29 - 29 -8

B.副首長 44 40 84 49 26 75 -9

總 計( 1+2 ) 91 41 132 92 27 119 -13

精實面 未來各級機關重要職務配置情形

Page 55: 行政院組織改造

說明:

一、未來中央二級機關「部」之業務單位設 100 司,「部以外」(例如委員會、總處、央行、故宮等)

之業務單位設 87 處,均係按組改後之業務區塊辦理核心政策業務所設,除擔任機關首長政策幕僚

外,並對部會所屬署、局負有督導之責,其職能多能按基準法立法意旨設計而有所提升。

二、 未來各中央二級機關輔助單位之設置大致均按「人事、政風、主計、資訊、法制單位設置原則補充

說明」設置,並對部分部會個案務實考量予以例外處理。

三、 組織改造後,因司、處等單位數減少致員額縮編者,將循權益保障(以原官等、職等任用,薪資補

足差額等)與優惠退離等方式處理。

現行 未來部 部以外 部 部以外

業務單位 50 164 100 86

輔助單位 50 122 79 70

小計 100 286 179 156

總計 386 335

單位減少數 51

精實面 現行及未來二級機關內部單位分析比較

Page 56: 行政院組織改造

機關層級 機關數部會提報版 行政院組改小組初審版

業務單位 輔助單位 科數 業務單位 輔助單位 科數

1. 二級機關 ( A+B )

29 187 150 1,491 187 149 1,314

A. 部 14 100 80 957 100 79 799

B. 部以外 15 87 70 534 87 70 515

2. 三級機關 (署、局) 70 387 299 2,027 378 290 1,818

3. 三級機關(非稱署、局) 5 12 5 34 12 5 30

4. 三級機構 39 306 153 594 297 130 494總 計

( 1+2+3+4 ) 143 892 607 4,146 874 574 3,656減少 18 個減少 490 個減少 33 個註:部會提報版係依各部會提報處

務規程草案計列,行政院組改小組初審版暫依各審查機關審定數計列。

內部單位數總計減少 541 個

精實面 未來二、三級機關內部單位數調整情形

現行各級機關科 ( 含相當 ) 總數約為 38503850 個

Page 57: 行政院組織改造

57

類型 例示機關 就法定事務,有決定並表示國家意思

於外部,而依組織法律或命令設立,行使公權力之組織。(第 3條)

內政部、勞動部、國家發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等

機構 機關於其組織法規規定之權限、職掌範圍內,得設實(試)驗、檢驗、研究、文教、醫療、社福、矯正、收容、訓練等附屬機構。(第 16條)

農業部所屬農業試驗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教育部所屬國家教育研究院;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臺北榮民總醫院;衛生福利部所屬南投啟智教養院;法務部矯正署所屬矯正學校、看守所、少年觀護所;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等。

獨立機關 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自主運作,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受其他機關指揮監督之合議制機關(第 3條)

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相當中央三級獨立機關之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等

行政法人 為執行特定公共事務,於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以外,所設具公法性之之法人(第 37條)

國防部所屬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教育部所屬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文化部所屬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科技部所屬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

另為賦予機關適應環境之彈性,四級機關之設立以命令定之;又組織之設立得依業務繁簡、組織規模定其層級,明定隸屬指揮監督關係,不必逐級設立。

彈性面 組織類型多元化

Page 58: 行政院組織改造

58

類型 例示依基準法第 2條規定:國防組織、外交駐外機構、警察機關組織、檢察機關、調查機關及海岸巡防機關之首長職務列等為特別規定

內政部警政署 法務部調查局、廉政署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原二級機關調整為三級機關:首長職等特殊考量

教育部體育署、青年發展署 科技部核能安全署

若干性質特殊三級機關「署」首長職務採政務、常務雙軌制(「局」首長回歸單軌常務職務)

內政部災害防救及消防署、國土管理署 經濟及能源部能源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文教、試驗及研究機構首長任用,必要時比照(得依)教育人員、醫事人員聘(擔)任

○○館、中心(教育部、文化部)○○試驗所(農業部、環境資源部)○○研究(院)所(教育部、內政部、 經濟及能源部、交通及建設部、勞動部、環境資源部、衛生福利部、法務部)

彈性面 首長職務彈性化

Page 59: 行政院組織改造

效能面 強化業務單位及輔助單位量能 -1

類型 處理作法及效益原精省機關及未完成法制化機關

均已改設部會所屬機關或納入業務或輔助單位,在「人員就地安置」原則下,以垂直整合分工觀點賦予全國政策規劃執行之職能。

業務單位   綜合規劃 未來中央二級機關普設司(處),增強行政院及各部會決

策品質與政策規劃量能。 兩岸事務

教育部、法務部、農業部設有國際及兩岸事務業務單位,餘部會則將兩岸事務納入綜合規劃司(處)專人專責辦理。

計畫制度及管考機制

現行經建會有關國家建設中期計畫制度及研考會中程施政計畫制度,將整併為國家發展計畫新制,並簡化管考機制及資料填報。

Page 60: 行政院組織改造

效能面 強化業務單位及輔助單位量能 -2

類型 處理作法及效益輔助單位   資訊業務 未來中央二級機關單位全面完成法制化(原則均設處、室、科),資訊

資源向上集中,將以新部會架構整併所屬機關資訊基礎 設施及共用行政資訊系 統,並推動共構機房、資訊設備整合應用,以減省成本支出、提升整體資通訊安 全及整體組織運作效能。

   法制業務 14部會納為相關業務、輔助單位辦理,其餘部會則明訂設為常設性任務編組辦理,專人專責發揮法制作業效能。

工程機關 明確界定工程機關定位,執行政策者為局,其所屬經常存續者稱分局(如:交通及建設部高速公路局下設三個養護工程分局、公路局下設五個工程分局),臨時任務型者稱工程處(如:交通及建設部高速公路局下設二個新建工程處、公路局下設二個工程處),另可明訂總工程司等特殊職稱(如交通及建設部高速公路局、環境資源部水利署)。

研究機構 強化研究量能,周全決策品質,設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經濟及能源部能源研究所、交通及建設部運輸研究所、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衛生福利部中醫藥研究所、環境資源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Page 61: 行政院組織改造

61

優惠退離措施規劃辦理情形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第 6 條、第 7

條、第 11 條至第 19 條(優惠退離條文)業以行政院令定自 100年 4 月 8 日起施行,並以行政院組織法開始施行日( 101年 1 月 1 日)為組織業務調整生效日,責請各機關於 7 個月前( 100年 6 月 1 日起)依暫行條例及主管機關所訂相關規定辦理優惠退離後續作業。

100年 9 月 28日以院函補充說明所稱「組織業務調整生效日」係以新機關組織法規之施行日期為準據,並配合分階段施行日期辦理優惠退離,並應預留 7 個月辦理申請及准駁作業時間及程序。

十一、後續規劃與立法策略

Page 62: 行政院組織改造

62

組織法規組織法規 整備工作

1.推動二、三級機關(構)組織法案如期完成立法。2.隨時因應二、三級機關(構)組織法案立法院審查結果,續行確定二、三級機關(構)之處務規程及編制表。

3.協調審定四級機關、機構組織規程(組織準則)、辦事細則及編制表。

未及整備時之因應措施繼續推動整備作業,非有先於組織法完成立法前成立需求,暫不考慮依暫行條例第 2條第 2 項或第 4 項規定訂定新機關暫行組織規程及編制表。

組織改造後續法制作業重點 -1

Page 63: 行政院組織改造

63

作用法規作用法規檢討原則配合組織法規規定,調整有關管轄及業務權責規定。

未及整備時之因應措施各機關應依規定時程將須由行政院依暫行條例規定逕行公告變更管轄權或以命令停止相關業務辦理之事項報院,行政院將適時完成管轄權變更公告等作業。

時程規劃作用法規報院時程由組改小組另行規劃,其中法律案除涉及權責劃分須再研議釐清者外,逕提行政院會議討論後函送立法院審議;法規命令案應於相關法律案報行政院後即行研議,並於法律案完成立法程序後,依組改小組規定時程辦理發布作業或報院核定。

組織改造後續法制作業重點 -2

Page 64: 行政院組織改造

64

配合立法院分批完成立法,行政院新機關依立法進程陸續施行。

各部會將於法制完備並籌備周妥後,陸續穩健上路。

文化部飛安會

金管會

其餘部會待法制完

備籌備周妥

101.05.20101.07.01

101.08.01

通傳會

101.02.06

人事總處

主計總處

公平會 101.01.01 開始施行101.09.01

外交部

僑委會

行政院院本部法務部客委會

央行故宮

中選會

102.01.01

教育部財政部

穩健上路穩健上路

組織改造法案分階段施行

Page 65: 行政院組織改造

65

十二、結語近年來,臺灣與世界各國同樣遭受國際金融風暴、天然災近年來,臺灣與世界各國同樣遭受國際金融風暴、天然災害等侵襲,但也正由於這樣的挑戰,讓我們更加認真檢視害等侵襲,但也正由於這樣的挑戰,讓我們更加認真檢視各項政府職能的必要性與施政的優先順序,並深切反省在各項政府職能的必要性與施政的優先順序,並深切反省在危機中要如何承擔起對民眾的承諾。危機中要如何承擔起對民眾的承諾。

政府組織型態從複雜轉向精實,提供民眾迅速且高效率的政府組織型態從複雜轉向精實,提供民眾迅速且高效率的服務,此外,隨著員額數量精簡,將可合理化人事成本支服務,此外,隨著員額數量精簡,將可合理化人事成本支出,讓施政資源能聚焦在重要議題上,以發揮事半功倍之出,讓施政資源能聚焦在重要議題上,以發揮事半功倍之綜效。 綜效。

環視全球,組織改造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環視全球,組織改造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國多年來行政團隊努力的目標。未來,將更積極朝法規我國多年來行政團隊努力的目標。未來,將更積極朝法規鬆綁、行政流程簡化及為民服務品質提升等方向努力,以鬆綁、行政流程簡化及為民服務品質提升等方向努力,以確實達成「精實、彈性、效能」之目標。確實達成「精實、彈性、效能」之目標。

Page 66: 行政院組織改造

66

簡報完畢簡報完畢更多資訊更多資訊

詳見 詳見 www.rdec.gov.tw www.rdec.gov.tw 組改網組改網頁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