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41
事事事事事事事事 事事事 2013.6

Upload: fulton-lancaster

Post on 02-Jan-2016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刘麦仓. 2013.6. 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的构成、特点及改革 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变革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原则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概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 (国务院令第 441 号 2004 年 6 月 27 日)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刘麦仓

2013.6

Page 2: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主要内容一、事业单位的构成、特点及改革

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变革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原则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Page 3: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概念:《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 441 号 2004 年 6 月 27 日)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构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以下 28 个行业:

Page 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的构成、特点及改革

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1) 教育 (2) 科研 (3) 文化 (4) 卫生 (5) 体育 (6) 教育出版 (7) 广播电视 (8) 社会福利 (9) 救灾减灾 (10) 统计调查 (11) 技术推广与试验 (12) 公用设施管理 (13) 物资仓储 (14) 监

测 (15) 勘探勘察 (16) 测绘 (17) 检验检测与鉴定 (18) 法律服务(19) 资源管理事务 (20) 公证与认证 (21) 经济监督事务 (22) 知识产权事物 (23) 就业服务 (24) 信息与咨询 (25) 人才交

流(26) 质量技术监督 (27) 机关后勤服务 (28) 其他

Page 5: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1 、国有性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

有资产举办的”,因此,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由国家出资建立,在隶属关系上大多为政府行政或职能部门的分支机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国有性质。

Page 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2 、公益性 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其公益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国有性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由市场主导完成的,但是教育等社会基本服务并不能完全由市场支配,而是需要专门的非营利的机构来从事,加之事业单位的国有性,使其具有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使命。

Page 7: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3 、专业性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主要是教育、科研、文

化、卫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对相关方面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其主要组成人员大多为专业人员,其所从事的不是实物性质的生产活动,而是以专业技术知识为支撑的服务性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Page 8: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4 、资源提供多样性 虽然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以市场为主要资

金来源,但事业单位也拥有不同的资金来源。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可分为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因此,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方面具有多样性。

Page 9: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依据: 2011 年 3 月份,中共中央国务

院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 2011 】 5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启动。

改革原则: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Page 10: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

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

业)

Page 1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事业单位构成、特点及改革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

Page 12: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变革

改革发展历程。1 、 1988 年以前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966 )

2 、 1988—1997 年 《行政事业预算会计制度》( 1988 )

3 、 1997—2012 年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 单位会计制度》( 1997 )及行 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4 、 2012—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修订

Page 13: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及变革

《预算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会计法》

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Page 1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变革

变革中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会计标准体系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

2

医院会计制度(201

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01

0

中小学会计制度(199

8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199

8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

8

医院财务制度(201

0

基层医疗财务制度(201

0)中小学校财务制度(201

2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

2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201

3

体育事业单位财务制度(201

3

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201

3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201

3

广播事业单位财务制度(201

3

Page 15: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变革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

政府收支分类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非税收入制度

财务规则

资产管理

Page 1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国库集中收付。

2001 年 2 月 28 日,国务院同意了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上报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 2007 年 9 月 30 日,《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品或货物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帐户的使用体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Page 17: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政府收支分类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 2007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其中支出功能分类这是此次科目改革的核心。

Page 18: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政府收支分类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明细科目设置。本科目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Page 19: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政府收支分类。

Page 20: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Page 2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等取得的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 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 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Page 22: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税收入

“ 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科目的使用,体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 待处置资产损溢”的净收益,应转入“应缴国库款”,也体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Page 23: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部门预算

从 2000 年开始,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决定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统一实行新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初次尝试。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明细科目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 “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设置,也体现了了部门预算改革。

Page 2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原则

①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

②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③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

④强化事业单位会计质量信息要求

Page 25: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十大变化

《事业单位准则》整体结构修订前后对比

原准则共 54条,新准则 47条。 原准则有 11条原则,新准则修订为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分别是可靠性、全面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和明晰性。

Page 2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修订前后变化

首次提出费用要素。

净资产要素变化最大。新准则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Page 27: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修订的主要变化

(一)扩大了准则的统驭范围

修订前:仅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准则:统驭范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业事业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 3 条)

Page 28: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二)首次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和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第一章 总则 第 4 条)

Page 29: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三)重新界定了会计信息核算基础

修订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可才用权责发生制。 (第二章: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第 16 条)

修订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 9 条)

Page 30: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四)首次提出“费用”要素 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

生制有 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的统驭性,新准则将旧准则中的“支出”要素修订为“支出或费用”要素。

(第一章 总则 第 9 条)

Page 3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五)首次提出会计信息六个质量要求

强化了 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原准则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原则进行了重新表述和排序基础上,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将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性。

此外,事业单位并无调整报表格式权限,取消重要性原则。(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 12—17条)

Page 32: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六)增加“在建工程”资产类别 修订后,在非流动资产项目构成中,新 增加了“在建工程”。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要求,为其统驭下的会计制度制定,将基建项目并入“大账”提供了依据。(第三章 资产 第 21 条)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发布于 1986 年,1987 年开始执行。 1995 年修订,于 1996 年1 月 1 日施行。

Page 33: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七)统一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一般原则 适用统驭范围扩大的新定位,也考虑各会计制度的

具体情况,对新准则不再对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项目的确认原则进行规范(交由会计制度规定),而是统一规定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

——资产 (取得时的成本计量) ——负债 (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计量) ——收入 (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支出 (实际发生额计量) (第 22 、 28 、 34 、 38 条)

Page 3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七)统一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一般原则 修订后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的

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财产: ①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的金额。 ②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 额计算。

(第三章 资产 第 22 条)

Page 35: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七)统一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一般原则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 ①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 额,加上

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②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

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③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

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第三章 资产 第 22 条)

Page 3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八)首次引入折旧和摊销要求

修订后的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从而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真实反映资产消耗水平提出了统一要求,有利于加强资产精细化管理, 为进行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章 资产 第 23 条)

Page 37: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九)调整了净资产的构成

新准则适应用于范围扩大的新定位,对各会计准则净资产构成中的共性项目 做了规定,其中:

①适应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项目,并 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

②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相协调,将原“固定基金” 修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

(第五章 净资产 第 30 条)

Page 38: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十)首次引入财务报告概念 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新准则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会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至少包括:

1 、资产负债表 2 、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 3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完善和统一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及列报格式。 (第八章 第 39—41 条)

Page 39: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十)首次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 1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上,为了增强报表结构的 合理

性,明确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构成,不再包括收入和支出。

2 、首次引入流动性分类标准,对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

3 、资产和负债统一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非流动负债。相应地,旧准则中的“对外投资”也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第 19—25 条 第 42 条)

Page 40: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四、事业单位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十)首次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 3 、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

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这一变化, 兼顾了事业单位实际,使事业单

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要求。

(第八章 第 41 条)

Page 4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结 语

(一)扩大了准则的统驭范围(二)首次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三)重新界定了会计核算基础(四)首次提出“费用要素”(五)首次提出会计信息六个质量要求(六)增加“在建工程”类别(七)统一了会计要素计量一般原则(八)首次引入折旧和摊销要求(九)调整了净资产的结构(十)首次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

适应财政及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需要。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进行了十个方面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