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110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 8 台台 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台台 台台 CC 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 台台台台台 -- 台 台台 2.5 台台台台

Upload: lerato

Post on 09-Jan-2016

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 8 單元:第八講: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侷限.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 版 授權釋出 】.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By VANNEVAR BUSH.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第 8 單元:第八講: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侷限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版授權釋出】

Page 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www.nsf.gov/od/lpa/nsf50/vbush1945.htm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By VANNEVAR BUSH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acquired during the war is confined to the agencies that gathered it. Except to the extent that military security dictates otherwise, such knowledge should be spread upon the recor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general public.Thanks to the wise provision of the Secretary of War and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most of the results of war-time medical research have been published. Several hundred articles have appeared in the professional journals; many are in process of publication. The material still subject to security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released as soon as possible.It is my view that most of the remainder of the classified scientific material should be released as soon as there is ground for belief that the enemy will not be able to turn it against us in this war.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industry and in education can be released without disclosing its embodiments in actual military material and devices. Basically there is no reason to believe that scientists of other countries will not in time rediscover everything we now know which is held in secrecy. A broad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upon which further advances can readily be made furnishes a sounder foundation for our national security than a policy of restriction which would impede our own progress although imposed in the hope that possible enemies would not catch up with us.During the war it has been necessary for selected groups of scientists to work on specialized problems, with relatively little information as to what other groups were doing and had done. Working against time, 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obliged to enforce this practice during the war, although it was realized by all concerned that it was an emergency measure which prevented the continuous cross-fertilization so essential to fruitful scientific effort.Our ability to overcome possible future enemies depends upon scientific advances which will proceed more rapidly with diffusion of knowledge than under a policy of continued restriction of knowledge now in our possession.

Page 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1950)

Page 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台灣科學學術的古早狀況

Page 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三十年前的景況

Page 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長科會 (1958)國科會 (1967)

NSF(1950)

Page 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1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臺灣新聞智慧網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日期 :890305標題 : 吳大猷的風範報別 : 中國時報作者 : 江才健版序 :03版名 : 總統大選特別報導專欄 : 我見我思

Page 1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台灣科學的成長年代• 1957 年 來台第一次院士會議 , 吳大猷提出長期科學發展方案之建議• 1958 年 成立長科會美援 2200 萬元 , 到 1966 年增為 7000 萬元• 1965 年 中美合作中美基金 2500 萬元 , 成立數學 , 物理 , 化學 , 生物 , 工

程五個        中心             .• 1967 年 成立國科會• 1968 年 陸續聘回約 2000 人• 1969 年 3 億 2 千萬元• 1972-1978 年• 增至 4 億• 1980 年• 清華 30 人 台大 20 人 師大 20 人 中研院物理所 15 人• 成大 15 人 中央 12 人 淡江 8 人•

Page 1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成長的年代

Page 1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SSC的故事

Page 1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www.lip.pt/outreach/oldweb/posters/9808007.jpeg

Page 1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mediaarchive.cern.ch/MediaArchive/Photo/Public/2001/0109035/0109035/0109035-A5-at-72-dpi.jpg

Page 1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www.fe.infn.it/u/fiorini/MaterialeMostra/1%20ASIMMETRIA-MATERIA-ANTIMATERIA/CERN-satellite_LR.jpg

Page 1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gpuscience.com/hpc/is-power-hungry-supercomputing-ok-now/

Page 1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www.physics.ohio-state.edu/~ling/group/cms.html

Page 1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s://lhc2008.web.cern.ch/LHC2008/industry/venue.html

Page 2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Flicker:Traskas

Page 2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Date: 1962

Keywords: CaptionIn 1962, CERN hosted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Energy Physics. Among the distinguished visitors were eight Nobel prizewinners. Left to right: Cecil F. Powell, Isidor I. Rabi, Werner Heisenberg, Edwin M. McMillan, Emile Segre, Tsung Dao Lee, Chen Ning Yang and Robert Hofstadter.

http://cdsweb.cern.ch/record/39577

Page 2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2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史丹佛直線加速中心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Steve Jurvetson

Page 2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費米國家實驗室Fermi National Laboratory

Chris Phan

Page 2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2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2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2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2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3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3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http://mediaarchive.cern.ch/MediaArchive/Photo/Public/2001/0110017/0110017/0110017-A4-at-144-dpi.jpg

Page 3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大強子對撞機  Large Hadron Collider

Page 3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3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     A9/生活新聞            2008/03/30 美人警告 大強子對撞機 恐毀滅地球

【楊明暐/紐約時報廿九日報導 】  伊拉克戰亂持續,許多美國人繳不起房貸…這些新聞令人鬱悶,不過底下這則消息若屬實,那麼上述新聞都不算什麼:兩名

美國人向夏威夷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阻止正在瑞士興建中的一台「大強子對撞機」啟用,因為這機器有可能製造出一個「黑洞」,將吞噬整個地球,甚至全宇宙。   座落在日內瓦郊區的「大強子對撞機」( Large Hadron Collider ,簡稱 LHC ),是科學家花了十四年,耗資八十億美元建造的。這部巨型粒子加速器訂五月完工啟用,科學家希望利用它進行質子對撞實驗,製造出宇宙「大霹靂」( Big Bang )那一瞬間的狀況,從而解開宇宙誕生的奧秘。   製造「大霹靂」解開宇宙誕生奧秘   但是對華爾特.瓦格納和路易斯.桑邱這兩位自稱對物理學素有研究的美國人來說,這項實驗一點也不好玩。他們指責主導大強子對撞機計畫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刻意低估這部機器所可能造成的危險。   他們說,大強子對撞機可能帶來的危險之一,是它可能製造出一個小型黑洞,這個黑洞會把地球吃掉。要不然,它也有可能釋出一種名為「奇子」( strangelet )的東西,把地球萎縮成高密度塊狀物,天文學家管這叫「奇異物質」( strange matter )。   兩人還指控CERN未依「國家環境政策法」規定,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憂心產生小型黑洞 造成世界末日   瓦格納和桑邱是在檀香山聯邦地方法院提出這一訴訟,要求法院祭出臨時禁制令,規定CERN在提出安全和環境評估報告之前不得啟用大強子對撞機。本案被告除了CERN,還包括美國聯邦能源部、費爾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CERN是歐洲國家設立的組織,總部設在瑞士。瓦格納說,他不曉得CERN是否被員前來檀香山出庭,但他認為CERN應接受夏威夷聯邦地院對此事有管轄權。   瓦格納和桑邱原本應在法國或瑞士提出訴訟,但為了省錢,才決定在夏威夷打這場官司。他說,費爾米實驗室和能源部將負責供應和維護大強子對撞機的大型超導磁鐵,法院若對這兩個機構祭出禁制令, 大強子對撞機計畫還是會被迫中止。   瓦格納現居住在夏威夷大島,他曾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習物理和從事宇宙射線研究,後來他取得北加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來在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任職,負責輻射安全事務。   兩人向法院提訴訟 阻止機器啟用   這已非瓦格納第一次控告科學研究機構。一九九九年和二○○○年他曾向法院提訴訟,要求法院禁止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使用「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並於二○○一年遭法院駁回,而該對撞機自二 ○○○年啟用至今未發生任何意外。另外,桑邱自稱是一位作家,是研究時間理論的專家,現居住在西班牙。   大強子對撞機座落在日內瓦郊區靠近法國的邊境地區,這是一座長廿七公里的巨大環型地下隧道,為全球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來自卅四個國家超過二千名科學家參與了這項計畫。   這座對撞機將以七兆電子伏特能量,讓兩束接近光速的質子進行碰撞。粒子學家阿卡尼〡哈默德說,屆時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因為宇宙射線在大氣層中每天皆發生大約十萬次這種碰撞。   不過科學家也承認,宇宙射線的碎片會以接近光速射穿地球,不造成傷害,但對撞機內兩束質子對撞後產生的任何東西會逗留在實驗室內,有可能造成嚴重破壞。

http://city.udn.com/54543/2793366?tpno=29&cate_no=61530

Page 3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SSC的故事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

Page 3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3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Waxahachie.

Page 4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EPS announces 2008 Accelerator Prizes

Alex Chao of SLAC receives the 2008 achievement prize for outstanding work in the accelerator field, with no age limit, "for many ground-breaking and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accelerator physics, and for the direct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lmost every major accelerator project, built or not built, over the past 30 years".

趙 午Alex Chao

http://cerncourier.com/cws/article/cern/33362

Page 4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在 Texan Wasahachi SSC Lab(1993 Summer) (趙午攝 )

江才健

Page 4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81.7.20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 810720標題 : 郝揆支持參加美 超能超導對撞機計劃中研院研擬十年人才培育計劃 , 盼透過 參與國際性學術研究提昇我尖端科技水準作者 : 楊維敏版序 : 01版名 : 要聞報導地 : 台北

Page 4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 810804標題 : 科技發展政策 應有更周延的考量美國 SSC計畫在美科學界及 政壇引起極大爭 議 , 我國是否應予支持參與 ,值得再做檢討。作者 : 江才健版序 : 09版名 : 大社會

Page 4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 810813標題 : 袁家騮、吳健雄、李遠哲、丁肇中、鄧昌黎五院士對我擬參加美 SSC計劃表 關切聯名致函 吳大猷院長 , 對該院將以十年十億台預算參加此一大型計劃的 決策過程不滿作者 : 江才健版序 : 02版名 : 焦點新聞報導地 : 台北

Page 4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4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810919標題 :SSC計劃在台面臨非純科學範圍考量作者 : 江才健版序 :06版名 :綜合新聞

Page 4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4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4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5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5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CarloRubbia   (Gorizia1934 - )

Page 5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丁肇

                                                                                                                            丁肇中  (1936- )

Page 5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許多人常會談論丁肇中強烈競爭的個性,但是他如果沒有如此的個性,更重要的是他如果沒有過人的科學能力,是不會在高能物理那個叢林般的領域出頭的。丁肇中的過人科學條件和強烈的人格特質,雖然沒能夠使他在一九七六年一個人得到他應該獨得的諾貝爾獎,卻使他創造了一個奇蹟;那就是在得到諾貝爾獎近三十年之後,他依然站在世界科學實驗的最前端上工作。

Page 5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在雨季的時候,一個像波士頓的城市,在一秒鐘之內也許要落下千千萬萬的雨滴。     如果其中的一滴雨有著不同的顏色,我們就必須找出那一滴雨。」

                                                                                                                                                                            ----------丁肇中形容他困難的實驗工作

       科學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         丁肇中

There are lots of super intellectuals and super egos, Samuel Ting has few rivals in either field. ---- Economist

許多人常會談論丁肇中強烈競爭的個性,但是他如果沒有如此的個性,更重要的是他如果沒有過人的科學能力,是不會在高能物理那個叢林般的領域出頭的。 丁肇中的過人科學條件和強烈的人格特質,雖然沒能夠使他在一九七六年一個人得到他應該獨得的諾貝爾獎,卻使他創造了一個奇蹟;那就是在得到諾貝爾獎近三十年之後,他依然站在世界科學實驗的最前端上工作。

Page 5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CarloRubbia   (Gorizia1934 - )

Page 5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5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5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5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Carlo Rubbia  (Gorizia1934 - )

Page 6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Tsung-Dao Lee, Director Emeritus of RIKEN-BNL Research Center at Brookhaven Lab, Appointed as Member of the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Page 6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rofessor Sau Lan Wu Enrico Fermi and Vilas Professor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Page 6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6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810919標題 :SSC計劃在台面臨非純科學範圍考量作者 : 江才健版序 :06版名 :綜合新聞

Page 7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7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7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7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7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 820320標題 : 參與美 SSC計劃「敗部復活」再掀爭議箇中內情愈來愈複雜 ,對我 未來科學研 究與海外科學人士間交流等影響至鉅 亟待澄清作者 : 江才健版序 : 04版名 : 綜合新聞

Page 7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820322標題 :李遠哲談 SSC 澄清流言表明立場李氏自美返國 將與連戰郭南宏見面說明對台 灣加入該計劃的立場作者 : 江才健版序 :06版名 : 大社會

Page 7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7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 820324標題 : 一以「中央研究院」名義者昨刊登廣告 , 對本報就 SSC計劃專訪李遠哲院士文 中有關丁肇中「在壓力之下致函國科會」 一節 ,廣告中竟誣指為「無實質證 據」李遠哲親函本報證明報導完全正確作者 : 李遠哲版序 : 03版名 : 焦點新聞

Page 7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820327標題 :近代科、科學政策、大科學和人性因素作者 : 江才健版序 :07版名 : 大社會專欄 : 大社會論壇

Page 7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8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You can put the dead body of donkeys inside that hole

Donkey------ Ass

Then you have the biggest

Ass-hole in the world

Page 8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日期 : 820907標題 : 變局中台灣科技發展的危機和挑戰系列三之一 SSC: 可資借鑑的一個美國科 學發展例子作者 : 江才健版序 : 07版名 : 大社會

Page 8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Date: 28 Jun 1998

CaptionConference "Internet, Web, What's next?" on 26 June 1998 at CERN : Tim Berners-Lee, inventor of the World-Wide Web and Director of the W3C, explains how the Web came to be and give his views on the future.

Page 8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編譯霍達文/美聯社赫爾辛基十五日電】 一向不愛出鋒頭,也不像許多所謂網路明星那麼愛撈錢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發明人伯納斯李十五日獲頒約值一百二十萬美元(約台幣四千萬元)的千禧科技獎。他是獲得這個獎的第一人,這個在二○○二年設立的獎項是要表揚他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方式。 現年四十九歲、芬蘭籍的伯納斯李是舉世公認創造全球資訊網的人,他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發明全球資訊網時,還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工作。 伯納斯李決定不把他的發明商業化,也未申請專利,千禧科技獎委員會特別強調這點的重要性。他本人則說,假如他為錢財而發明,他絕對不會成功。 

Uldis Bojārs

Page 8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科學社群的價值和傳統

Page 8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文化創造的局限

Page 8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8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rofessor Antonino Zichichi

http://www.ccsem.infn.it/em/zichichi/index.html

Page 8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A person between God and The Pope

Page 9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9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9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9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1988年在 意大利 西西里島 Erice

ETTORE MAJORANA FOUNDATION AND CENTRE FOR SCIENTIFIC CULTURE

江才健

Page 9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錢嘉東 , 江才健 ,李政道 (L-R)1988意大利西西里島 Erice

江才健

Page 9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與吳健雄 ,袁家騮 ,朱經武在西西里艾瑞契科學中心 (1994)

江才健

Page 9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9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9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Page 9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意義的抉擇• 科學是一普世標準

• 還是因文化不同的宇宙觀照

Page 10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Vannevar_Bush_portrait.jpg 2010/12/5

第 3頁文 http://www.nsf.gov/od/lpa/nsf50/vbush1945.htm 2010/12/30

http://big5.ce.cn/culture/rw/cn/xw/201002/11/t20100211_20958680.shtml 2010/11/10

http://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3/0106c.htm 2010/12/5

臺灣新聞智慧網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 日期 :890305 標題 : 吳大猷的風範 報別 : 中國時報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03 版名 : 總統大選特別報導 專欄 : 我見我思

http://www.lip.pt/outreach/oldweb/posters/9808007.jpeg 2010/12/30

http://mediaarchive.cern.ch/MediaArchive/Photo/Public/2001/0109035/0109035/0109035-A5-at-72-dpi.jpg

2010/12/30

Page 101: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http://www.fe.infn.it/u/fiorini/MaterialeMostra/1%20ASIMMETRIA-MATERIA-ANTIMATERIA/CERN-satellite_LR.jpg

2010/12/30

http://gpuscience.com/hpc/is-power-hungry-supercomputing-ok-now/ 2010/12/30

http://www.physics.ohio-state.edu/~ling/group/cms.html 2010/12/30

https://lhc2008.web.cern.ch/LHC2008/industry/venue.html 2010/12/30

Flicker:Traskas http://www.flickr.com/photos/traskas/2075508584/ 2010/12/30

http://cdsweb.cern.ch/record/39577 2010/12/5

http://www.bnl.gov/bnlweb/history/nobel/nobel_76.asp 2010/12/30

Page 102: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Steve Jurvetson http://www.flickr.com/photos/jurvetson/2557850918/ 2010/12/5

Chris Phan http://www.flickr.com/photos/functoruser/3720748766/ 2010/12/9

Fermilab, Reidar Hahn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ermilab.jpg 2010/12/30

http://adams-institute.ac.uk/lectures/?scheme=1&id=14 2010/12/30

http://www.luisi.ru/photofromspace/collider.php 2010/12/30

http://www.fnal.gov/pub/today/archive_2009/today09-03-12.html 2010/12/30

Page 103: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http://atlas-service-enews.web.cern.ch/atlas-service-enews/2009/news_09/news_beam09.php

2010/12/30

http://www.uslhc.us/Images/Heavy_Ion_Event_Displays 2010/12/30

http://www.uslhc.us/images/events/atlas_firstleadcoll2.jpg 2010/12/30

http://mediaarchive.cern.ch/MediaArchive/Photo/Public/2001/0110017/0110017/0110017-A4-at-144-dpi.jpg

2010/12/30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as-lhc-draws-nigh-nobelis

2010/12/5

http://www.newscientist.com/data/images/archive/2500/25005101.jpg 2010/12/30

http://www.symmetrymagazine.org/cms/?pid=1000370 2010/12/30

Page 104: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第 38頁文 http://city.udn.com/54543/2793366?tpno=29&cate_no=61530 2010/12/30

http://www.billshrink.com/blog/5626/government-wastes/ 2010/12/30

http://www.beg.utexas.edu/indassoc/egl/devine/geolsetting.htm 2010/12/30

U.S. Government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scmap1.jpg 2010/12/30

wikimed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sc_mdl.JPG 2010/12/30

及文字說明

http://cerncourier.com/cws/article/cern/33362 2010/12/5

江才健

Page 105: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 810720 標題 : 郝揆支持參加美 超能超導對撞機計劃中研院研擬十年人才培育計

劃 , 盼透過 參與國際性學術研究提昇我尖端科技水準 作者 : 楊維敏 版序 : 01 版名 : 要聞 報導地 : 台北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 810804 標題 : 科技發展政策 應有更周延的考量美國 SSC 計畫在美科學界及政壇

引起極大爭 議 , 我國是否應予支持參與 , 值得再做檢討。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 09 版名 : 大社會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 810813 標題 : 袁家騮、吳健雄、李遠哲、丁肇中、鄧昌黎五院士對我擬參加美

SSC 計劃表 關切聯名致函吳大猷院長 , 對該院將以十年十億台預算參加此一大型計劃的 決策過程不滿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 02 版名 : 焦點新聞 報導地 : 台北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810919 標題 :SSC 計劃在台面臨非純科學範圍考量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06 版名 : 綜合新聞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84/rubbia-autobio.html 2010/12/5

Page 106: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edu.china.com.cn/2010-08/29/content_20814690.htm

2010/12/5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76/richter.html 2010/11/1

http://www.nndb.com/people/908/000099611/ 2010/12/5

Gary Taubes, Nobel Dreams: Power, Deceit, and the Ultimate Experiment

http://fwww.goodreads.com/book/show/3071857.Nobel_Dreams 2010/12/30

http://www.weltderphysik.de/de/154.php?i=471 2010/12/30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D_Lee-med.jpg 2010/12/5

http://www-wisconsin.cern.ch/~wus/ 2010/12/5

Page 107: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 820320 標題 : 參與美 SSC 計劃「敗部復活」再掀爭議箇中內情愈來愈複

雜 , 對我 未來科學研 究與海外科學人士間交流等影響至鉅 亟待澄清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 04 版名 : 綜合新聞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820322 標題 : 李遠哲談 SSC 澄清流言表明立場李氏自美返國將與連戰郭

南宏見面說明對台 灣加入該計劃的立場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06 版名 : 大社會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 820324 標題 : 一以「中央研究院」名義者昨刊登廣告 , 對本報就 SSC 計

劃專訪李遠哲院士文 中有關丁肇中「在壓力之下致函國科會」一節 , 廣告中竟誣指為「無實質證 據」李遠哲親函本報證明報導完全正確

作者 : 李遠哲 版序 : 03 版名 : 焦點新聞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820327 標題 : 近代科、科學政策、大科學和人性因素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07 版名 : 大社會 專欄 : 大社會論壇 http://www.damninteresting.com/americas-discarded-superconducting-

supercollider 2010/12/30

Page 108: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中國時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日期 : 820907 標題 : 變局中台灣科技發展的危機和挑戰系列三之一 SSC: 可資

借鑑的一個美國科 學發展例子 作者 : 江才健 版序 : 07 版名 : 大社會 http://mediaarchive.cern.ch/MediaArchive/Photo/Public/

1998/9806033/9806033/9806033-A4-at-144-dpi.jpg 2010/12/30

Uldis Bojārs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im_Berners-Lee.jpg 2010/12/5

http://www.map-of-italy.net/sicily.htm 2010/12/30

http://www.ccsem.infn.it/em/zichichi/index.html 2010/12/30

Antonio G Colombo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ntonino_Zichichi_2008.JPG 2010/12/5

http://diamante.uniroma3.it/hipparcos/majoranalink.htm 2010/12/5

Page 109: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http://www.physics.bc.edu/fac/research/dibartolo/Erice/Default.htm 2010/12/30

http://www.ccsem.infn.it/em/zichichi/books.html 2010/12/30

http://livredor.hiwit.org/topic/search/erice-sicily.html 2010/12/30

http://www.physics.unisa.it/dynamicbrain/location.html 2010/12/30

http://www.ccsem.infn.it/em/history/index.html 2010/12/30

江才健

江才健

Page 110: 台灣近三十年科學學術的進展和局限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江才健

http://laspace.lsu.edu/ISCRA/ISCRA2010/participant_information.php

2010/12/30

http://fisica.unicam.it/nic@qs07/index.htmlq=node%252F11.html 2010/12/30

http://www.ipcf.cnr.it/erice2003/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