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虔敬聚會

20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 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Upload: albert-wang

Post on 21-Jul-2016

2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這是貝登堡爵士為Scouting for Boys這本書

第廿二講手繪的騎士敬天圖像。目前中譯版的童軍手冊,是貝登堡針對全球童軍伙伴稍作改寫的。

其中第一段副標題為 A Thought for Scout Sunday

,中譯版在童軍手冊的第278頁(第廿二節),有興 趣的夥伴可以自行參閱。

不過,稍早的版本,更接近貝登堡爵士的原始爐邊 談話的內容中,雖然第廿二講談的也是修養的篇章 ,但對於宗教這個部分,講得簡單而又直接。副標 題就叫做『星期天的童軍運動』。

原文的大意是說星期天是主日,務必去上教堂做禮拜,或從事針對制服組織(在當時主要是軍人)所進行的,『各教派自己的教堂巡行』(a church parade of their own)。短短數語道出當時英國的宗教環境。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英國被認為是世界上宗教傳統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自從英王亨利八世於1534年與羅馬教皇在政治上脫離關系並規定英王為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Church of England)在英格蘭被正式確立為國教。在蘇格蘭,屬於加爾文宗的長老會(Presbyterian)被確立為蘇格蘭國教(Church of Scotland)。新教其它形式的各種教派(Protestant Churches)也在16-18世紀相繼產生。

儘管各教派在政治與社會影響力上互有不同,但每個教派都各別有自己的儀典、崇拜活動與教義的解釋。

舉例來說,多數教派將崇拜活動場所稱為教堂(church),而部分新教教會則以“chapel”稱呼教堂建築。

在禮拜的流程、祭儀等形式,受洗的資格與儀式等各方面,教派之間也都有不一樣的詮釋與實踐。

雖然在1870年英國頒布了教育法將國民教育的責任收回到政府身上,但是長期以來受教會影響的情形並無法在短期間改變,各教派依然是影響降教育環境很重要的力量。

因此貝登堡在爐邊談話的童軍肇始期,會主張周日休息而不懶逸;以行善與敬畏上蒼的 自然研究填補空檔; 並且務必要到教會去 禮拜或參加各教派自 己的(a church parade

of their own)。Parade 並不一定真的有遊行發 生,只是穿著制服組織 參加禮拜的一種說法。

1949年英國一個教會的Church Parade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初期的童軍運動得到YMCA、基督教少年軍以及有心於青少年公

民教育的教會團體協助,很多童軍團其成員多屬同一個教會。

因為教育法施行的影響,二十世紀初英國的教育環境漸漸擺脫了教會的影響,有些童軍團因此以『Open Troop』的形式對社區內的青少年開放,一個團裡因而有可能兼納了聖公會、浸信會、衛理會等等教派(denominations)背景的團員。

當時的英國,宗教活動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於推動童軍運動的許多先鋒來說,這個環節便成了需要重視的議題。

很快的1909年在水晶宮舉行了一次童軍校閱(Crystal Palace Rally),

該次盛典對童軍運動有很多影響。

除了意外出現女童軍的設立請願之外,在校閱準備時需要正視的議題之一,便是如何為各個不同教派的童軍團設計宗教儀典。

人稱大叔(Uncle)的總會雜誌(Headquarters Gazette)編輯H. Geoffrey

Elwes是出身自基督教少年軍,具有虔誠基督信仰的童軍先鋒。Uncle Elwes為水晶宮校閱設計了屬於童軍自己的(Scout’s Own)敬拜儀典。這是當時普世教會運動(Ecumenical Movement)推展跨教派(interdenominational )活動的成功典範。

之所以叫做Scout’s Own,也就是他不屬於任何教派,而是在當時的宗教背景下屬於童軍自己的,基督屬性的敬天崇拜儀典。

1844年6月6日,英國青年George William在倫敦創立了基督教青年會普世運動。

以福音聚會形式,讓當時在工業革命浪潮中迷惘的青年們在心靈上得到充實。

後來在巴黎奠定了世界化的基礎,並為青少年活動開啟長久的貢獻,也是童軍運動早期在英國與美國的重要推手之一。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相對於Elwes大叔普世教會的『世界大同』概念,總長貝登堡

爵士毋寧是更具宏觀思維的。

儘管貝登堡在著手童軍運動擘造的初衷,是作為基督教少年軍(當時貝登堡是該組織的副總裁)的補充性訓練活動,但是隨著童軍運動『無心插柳柳成蔭議』的發展,總長對童軍運動的看法漸漸朝超越宗教的、世界性的角度進化。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貝登堡不斷吸納資訊、審時度勢為童軍運動擘劃方向的高度。這類的領袖特質,比起我們經常聽到的『貝登堡是唱跳、繪畫、音樂、露營、探涉、冒險全能專才』更值得每一位童軍服務員深思,學習。

因為殖民活動的影響,十八世紀 起許多印度教徒(Hindu)、穆斯 林(Muslim)和其他宗教信仰者 作為僕人和女傭來到英國。19世 紀以前,非基督徒的少數派一直 遭受到各種形式的不公平待遇, 包括被排除在接受高等教育和 供職於地方、國家政府部門之外。

儘管宗教寬容和廢除與宗教相關的民事限制在19世紀取得了重大進展,它推動了各種形式宗教生活的顯著發展,但當時的社會要做到跨越宗教仍有相當大的鴻溝,貝登堡在這件事情上作了很多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大的耐心。

因為Elwes大叔的執著,終於在十年之後,與總長爆發衝突,大叔甚至嗆聲如果不能堅守基督教義,則童軍運動必然分裂。

從文獻上我們可以知道,總長在推動運動發展的過程中,因其願景、組織能力等是野的高度遠超過其他夥伴,不免在過程中遭遇不解、質疑、反對、決裂等挑戰。 這其實正是領導人必須接受的考驗,經過高階軍官歷練的總長,在領導特質上,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總長以信念與恆毅慢慢克服這個爭議。Elwes在英國童軍總會歷任總會通訊Headquarters Gazette(1911-1922)和服務員Scouter (1923-

1926)兩份雜誌主編。這段期間總長與大叔以及其他教會派人士作了很多的溝通。漸漸的降低了這些夥伴對異教的介心與排斥。

總長對這個議題堅定而柔軟,總是強調任何信仰都比沒有信仰來得強,並且強調,對造化上蒼的理解,比針對特定信仰與教軌的爭議來得重要得多。貝登堡利用一次極偉訓練的機會,這樣描述:

其中邀請基督徒反思,穆斯林在集剪開放的心胸接受虔敬聚會的聖經經文,我們何曾以聆聽可蘭經篇章以為回報?

漸進的,總長先以在基督教形式的虔敬聚會中邀請其他信仰者,並邀請基督教夥伴思考這些朋有寬廣的心胸作為開端,直到漸漸地降低特定宗教色彩為止。這樣一面在英國軟化爭議,並在其他地區宣揚跨越宗教,這項努力,在童軍萌芽期間持續了二十多年。一個領導人的寬闊心胸與堅定,在這件事情尚可見一斑。

On My Honour: Guides and Scouts in Interwar Britain一書中大叔在宗教議題上對總長嗆聲的描述。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一直到1928年,對虔敬聚會,總長尚且必需作以下的說明:

這段話說明了當時英國童軍團的實務現象。對於教會所屬的童軍團,以原本的宗教形式來進行敬天崇拜是很自然的。但對於Open Troop,以及聯團露營來說,在歷經了近20年努力之後,總長給的建議便相對的清楚而直接了。

總長提醒應避免對其他信仰的冒犯,不需拘泥特定形式,尤其應避免任何教義觀點,並以孩子為本,去激發正確的精神態度。

在經歷了長久的努力之後,對於大叔原本以普世教會觀點設計的宗教敬拜,成功轉化成跨越信仰、超脫宗教、以全球童軍夥伴(特別是孩子)為主的,真正屬於童軍自己的Scout’s Own。

對這個議題的探討,我們看到了總長 推動童軍運動時,經歷了化解『原為 助力後為阻力』的人文過程,這是組 織發展必然發生的現象。

如果套用現代管理學的理論,那正是美國 新世紀木章訓練所引用的FSNP循環。

同時,也看到了童軍運動之所以成為世界性運 動的原因:既跨越了宗教的藩籬,又維持原本敬 畏上蒼的良好公民特質。

For an open Troop, or for Troops in camp, I think the Scouts' Own should be open to all denominations, and carried on in such a manner as to offend none. There should not be any special form, but it should abound in the right spirit, and should be conducted not from any ecclesiastical point of view, but from that of the boy.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因為總長堅信敬畏上蒼、不負於上蒼是童

軍運動的精髓,他在Aids to Scoutmastership

一書中,對虔敬聚會下了這樣的註腳:

用以對上蒼敬慕,並提升其對童軍諾言規律更全面認知、用以輔助宗教儀式的輔助性(而非替代性)常規性儀典性質的聚會。

也就是說,貝登堡內心對虔敬聚會的觀點,是不能取代童軍夥伴們個別的宗教信仰的。

他相信所有宗教都在精神面相通,而童軍諾言與規律是敬慕上蒼、彰顯各種信仰精神的具體表現,因此,虔敬聚會一種為了信仰訓練訓練的目的(The purpose of religious training)而做的聚會;是一種禮拜儀式或課程(a service or calss),來內化青少年對上蒼的真誠信仰。

因為其形制不應拘泥,並以童軍團員(青少年)為出發點,因此在英文的詮釋上說is an inspirational, informal ceremony held as part of

Scouting or Guiding activities.很多中文的文件便將之譯解成為童軍或女童軍運動中舉辦的一種精神性、非正式的儀式。

這裡的informal,是相對於嚴謹定義的宗教儀軌來說的,表示它的操作是屬於童軍自己的(Scout’s Own)。較適當的詮釋也許可以說這是一種精神性、非教會形式的儀式。也就是說,適當的準備與程序的設計都應該被期待並認真思考,以符合其真義才是。而總長也對這個觀點給了清楚的警語:If he has not got them keen, it would be better to not hold a Scout’s Own at all.(如果團長不能讓孩子們對這件事有感動,最好不要舉行虔敬聚會)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理想而言,童軍活動應能讓青少年完全年內化敬畏上蒼的態度。

舉個例子來說,當一群行義 夥伴歷經艱險,攀爬登頂之 後,大家或坐或站的休息 恢復元氣,欣賞展望良好 的風景,此時其中一位夥 伴有感而發的脫口而出: 「感謝老天爺,我們終於 做到了。」而其他人很 自然的接著說「真的..」

有意無意中,他們已經歷經了一次簡單、自然、而美好的虔敬聚會了,因為他們嘉許彼此的成果,也因此有所成長。虔敬聚會的美好,可以是那種自發的,感性的,精神性的經驗。

但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由其是較為年幼的孩子們,這些經驗是必須被營造的。

在英美等講究崇敬精神的國家,虔敬聚會是很自然而多元的。不見得總是神情肅穆,也不一定在拂曉或夜間,更別說得點上多少根蠟燭了。不過,總有一些原則是相通的。

讓我們先來思索,虔敬聚會其實

• 不是教堂禮拜,也不是教堂禮拜的替代品

• 不是特定教派的儀軌與規範禱詞

• 不是團長用來借用上蒼之名講些逆耳忠言的時機

• 不必然由團長來主持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滿足下列其中條件之一,它就離虔敬聚會的真實意涵很遠了

總長盡力將虔敬聚會定位成跨越宗教的敬天自省儀典。儘管設計時難免參酌基督教的敬拜流程,但仔細思索,俯首默禱、感念上蒼造物以及自己的福分,幾乎是所有宗教共通的元素,在內容與形式上

也力求讓參與者可以在相同的形式上操作而不致有任何冒犯。

隨著新住民人口的增加以及宗教自由的風氣日盛,台灣的童軍未來也許需要參考其他國家,在活動中為虔誠宗教信仰者適當的安排。

比如說,伊斯蘭教徒若堅守一日五次定時敬拜的教規,應在營隊或其他活動中給予方便。這樣的作法是尊重個別夥伴的宗教信仰,與虔敬聚會是靈性活動中,兩個不同的面向。

而在虔敬聚會時,則邀請各種 不同信仰的夥伴,以屬於童軍 自己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共同 體會、讚嘆上天的恩賜。

有了這些認識之後,相信在面 對多元信仰與設計虔敬聚會的 準備中,會有更接近其基本精 神、更呼應其原則的思維。

• 它是以一種可以和擁有不同信仰的童軍夥伴一起分享的方法。來顯揚上蒼以及其創造萬物的神奇,並體會我們不過萬物的一部分而已。

• 虔敬聚會是一個活動中的休止符,讓我們在嘗試追求、學習或樂在其中的事物中,探索更深沉、更永恆的一面。

• 虔敬聚會是因生命的恩賜而對上蒼所作的回應。

新住民原國籍統計圖byDec’14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總括來看,虔敬聚會讓與會者將教條教義與教軌擺在心裡,與

夥伴同在以共同的方式深化心靈層次的淬煉,這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童軍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跨越宗教藩籬尋求共同心靈價值的公民素質練習。

因此在虔敬聚會的主題上是非常多元的。從單純的崇敬從上蒼、到對諾言規律的反省、助人銘言的省思、童軍精神的激盪、愛國意識的交流、重大挑戰的突破、人際互動的反省、到各種節慶活動(國慶日、母親節、端午節…)背後意義的探索與對話都可以是虔敬聚會的題材。

流程也應力求簡短,結構設計方面,如果我們分析各種宗教的儀軌,會發現有其共通性,一般而言,大致的原則是這樣的

有了這些原則之後,只消考慮到虔敬聚會的主要參與者(服務員?童軍?小狼?),並將這些元素以適齡的原則來設計即可。

• 主持者以一個可以從預備時間切換到儀典氛圍的動作開始(像是禱告、問訊、頌詞等)

• 主持者以總結性質的動作來結尾(像是祝禱、祈願、勉勵等)

• 儀典期間,會有大家都熟悉的動作可以創造參與。(例如人

人都會唱的歌曲、大家普遍熟悉的摘句、經文或頌詞、彼此熟悉的應答)

• 會有針對這次儀典的主題,與這個主題相呼應的故事、見證、經文、講話等

• 會有主持人之外的貢獻者(講述、朗誦、歌頌、問答..)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總括來看,虔敬聚會的內容涵蓋了幾個元素的交互運用

唸禱: 禱詞是舉行虔敬聚會時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它在開場、結束以及落接轉折間,都能發揮很好的引領作用。也是聚會會主持人建立領導風範的重要時機。

但對台灣童軍而言,這卻往往是較弱的一環。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的服務員對默禱這件事情並不熟悉的緣故。

建議服務員在生活中經常藉由唸禱來澄淨自己。同時,對於虔敬聚會的每一段禱詞都能做事先充分的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童軍界近來很多夥伴為了落實多元宗教共存的文化,在虔敬聚會的唸禱時會強調請參與者以各人宗教信仰隨禱,但這樣的安排,也許恰恰與Scout’s Own的精神相違。

虔敬聚會宜發展屬於童軍自己、簡單的共同方式。或以右手環握領巾圈;或雙手輕持法蘭西帽徽;或簡單交覆手背自然下垂;或與身邊夥伴彼此輕握;這些都是很好的範例。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歌唱: 如前所述,歌唱不但是引導氣氛的工具,也是帶領所有與會者一起參與的時機。所以虔敬聚會所用的歌曲應該挑選大家耳熟能詳的。

在平常的活動裡,應找機會習唱這類適合虔敬聚會的歌曲。如果仔細檢視,會發現沒有一首歌是『虔敬聚會專用』的,每一首歌在平常都能有其適用的地方。除了童軍歌曲之外,大家耳熟的其他歌曲只要符合情境,當然可以斟酌運用。

故事: 只要掌握簡短、與主題環環相扣、不落俗套的原則,故事會是很好的工具。負責的夥伴最好熟悉故事內容,不以唸稿的方式來進行,通常效果會比較好。過程中適度的運用道具,有時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但要注意切莫因此轉移了注意力,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朗誦: 傳達講詞或文章的原文原意時,朗誦當然是最好的方法。事先應該熟悉全文,對斷句、聲音表情等表達才能恰如其分。另外,朗誦稿以合適的方式安置、字體大小與光線合宜程度的事先估量與安排,也都是朗誦很重要的準備。

頌詞: 頌詞通常安排在故事或朗頌結束,傳達主題明確後。不同於故事與聽眾的貼近度;簡短的頌詞通常是嘉許特定的人事物,以簡煉的語言表達感謝、讚許、認同、敬佩的意思。

應答: 由指定的參與者領頌或領唱、其他參與者應答,或是在營造對話式的環境進行特定主題的反思,甚或常見的重溫諾言,都屬於應答式的安排,應答的斷落不宜過常,領者與答者間最好是事先安排或早有默契,整體氣氛方能進行得較為流暢。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虔敬聚會的第一個唸誦/禱告或歌唱,稱之為Call to Worship(宣

召),原始的意思是「召喚夥伴齊來敬拜」,讓夥伴們的心靈得以澄淨下來的信號。

台灣童軍界因受木章訓練的影響,多另設計安排一個特別情境的場地,由副團長帶隊到達並依儀典設計者的構思安靜排程隊形。這個動作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Call to Worship了。

很多國外的例子,是以比較自然的方式發生的。也許在一棵樹下,當團長與幾位夥伴走到那裏,唱起” Kum Ba Ya”這首歌,其它夥伴聞聲漸漸聚攏過來,並且跟著虔誠的吟唱。這很像是基督徒星期天上教堂,一開始在堂外比此寒暄問候,甚至進到堂內依然輕聲說笑,但是當Call to Worship開始,眾人便進入了做禮拜的氛圍。

虔敬聚會不一定 要在夜裡暗處; 不一定要燃燭(如 果很有經驗的夥 伴會發現,即便 是在亮處燃燭, 也可以創造虔敬 情境的);也不見 得要特別帶隊到 神祕場所,只要 Call to Worship 的安排做得適當, 是可以讓虔敬聚 會很流暢而不露 痕跡發生的。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台灣童軍界經常以禱告做為開始,但從虔敬聚會的原理來看,一段能夠朗誦做為序曲也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以台灣常見的夜間逐光虔敬聚會為例,想像在夥伴們在經過一段黑暗的路徑,來到燭光前,心靈尚未澄靜之際,一位副團長以類似下述的一段短誦也許很能帶領夥伴進入適當的情緒中。

在上述的燭光情境中,或以一 段簡短的歌曲,像是小小童軍 光芒做為宣召歌,也很適合。

這樣的安排,比起站定之後直接默禱多了一點沉澱的機會,也有一點柔軟的暗示。

宣召後即可藉著唸禱、詩歌、故事、歌唱、誓詞、許願等等方式,在很短的時間中,莊嚴有序地傳達到與會的所有童軍與來賓心中,進而達到進化心靈、堅定價值、感動人心、振奮精神的目的。 至於末尾,通常以一個稱之為Benediction的唸禱做為結束,我們通常稱之為祝禱詞,它的意義是感恩祝福。整體要掌握的不外

• 要有主題、

• 營造虔敬氣氛、

• 以10分鐘左右短時間操作、

• 盡力準備務求配合夥伴熟悉程序與內容。

等幾項原則。

熒熒燭火,朦朧映照童軍光芒 極偉精神,隱約感染夥伴胸懷 多少前人篳路藍縷 千百故事留芳千古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小狼與童軍的虔敬聚會

由於文化差異以及翻譯的不能盡義,多少影響了台灣童軍對虔敬聚會的操作。虔敬兩字,往往給予肅穆的想像。但其實並不盡然。

同時,虔敬聚會也該因為實施對象的不同給予不一樣的設計。如果對象是幼童軍,必須考慮他們可以接受的情境、容易吸收的故事、可以熟悉的歌曲、以及平易近人的禱詞。

同時,在小狼階段的虔敬聚會,適當的加入一些互動的活動其實是很不錯的。

對於小狼而言,正值剛開始其性靈發展的階段,虔敬聚會的操作如果可以讓虔誠的心情、敬愛天地與大自然的態度在孩子心中萌芽,那就很成功了。

至於童軍階段,則可以鼓勵他們 多參與準備與執行工作,性靈活 動的練習,對於未來公民的訓練 來說,是十分要緊的。

右圖可以看到一群童軍自己進行 著他們的虔敬聚會,而團長立於 後方旁觀。

美國經常介紹類似『感謝圈』之類的活動。 虔敬聚會時,小狼們圍成圓圈,並讓小狼再圈裡扔一顆球,接到球的小狼必須說一句感謝的話,比如說『謝謝今天好天氣』、『謝謝團長帶我玩』、『謝謝小希借我手帕』…等。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試想,如果真的安排了這樣一個虔敬聚會,對童軍會有什麼樣的感觸?當天的營地活動禮有可能發生什麼事?

某次露營,聯隊長通知童軍在早餐後,到水池邊集合。夥伴們三三兩兩漫步過去時,團長與副團長開始唱著『親愛的讓我們彼此相愛,因愛心中來』。夥伴們意會到這將是一個虔敬聚會的開始,於是收起笑語跟著唱合,並輕悄的到達團長身邊聚合。

歌聲漸歇,團長帶領大家默念,感謝上蒼給予我們美好的一天,給予我們陽光、空氣與水,並賜與人類智慧可以掘池儲水,用來灌溉植物,蓄養池魚,許多生物因此生生不息。

接著副團長講了個真實故事,幾個家庭兩年前到某地舉行家庭露營。當大人在忙於炊事時,遠處的池邊因為欄杆腐朽,導致幼童不慎跌入池中,多虧一位小狼快速回到炊事場向大人回報,幼童得以及時搶救而平安無恙。

接下來,一位副團長領唱了小小童軍光芒

另一位副團長頌禱,感觸生命的脆弱與渺小,並感念上蒼的仁慈帶給小狼機警,一個可能哀傷的結局扭轉了,因此更見家庭的美好

一位副團長領唱了我的家庭真可愛

團長祝禱上蒼持續給予我們智慧與警醒,在歡樂中時時感觸生命的脆弱與可貴,並感謝上蒼賦予童軍更多的自覺能力,祝福每一位夥伴因為這些自覺,可以給自己與他人創造更更安全的環境。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經常運用在虔敬聚會的歌曲

1.三條諾言

2.憑我的榮譽

3.極偉的貝登堡

4.為國家盡本份

5.小隊峇 (Back to Gilwell)

6.在我夢中回到極偉園

7.小小童軍光芒

8.我們有童軍精神(B.P. Spirit)

9.Kum Ba Ya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虔敬聚會的流程中,除了交互運用上述的各種元素之外,還有一

個不應忽略的項目,那就是靜默。

適當的靜默時間可以引發參與虔敬聚會的自省,與自己對話,或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參與者感受氛圍。

在過程中安排故事講授者或是領唱的夥伴,有技巧的暫停數秒後方才開始下一階段的流程。用這樣的方法所創造的靜默時間,以及它在與會者心裡留下的漣漪,對於與會夥伴來說,都將是難忘的。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

Cogito, ergo sum

關於虔敬聚會 試從百年前的發源 看虔敬聚會的意義與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