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4
BCN 3110 诗诗 Tutorial M3 师 师师 师师 师师师师师师师 师师师师师师 师师师师师师师师师师师师 (: ),。 《》 师师师师 1. 师 师 、。 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 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 ,,、、。,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 “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体,? 诗诗诗诗诗诗 、,、。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 诗 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 ,。, ,。 ,,。,, 诗诗诗诗诗 “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一。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 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 ,一,, ,, 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一,,,,, 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 2.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一体。 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 ,,, 诗诗诗 “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一。。 《》 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 :,,一,,,一 诗 诗 诗诗 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 ,;,, 诗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3. 师 师 ,。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一 诗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 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诗 ,一一。,,一,,。

Upload: may-tsm

Post on 23-Dec-2015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TRANSCRIPT

Page 1: 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BCN 3110 诗歌 Tutorial M3

师生讨论:分析汉乐府《焦仲卿妻》(又名:《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并讨论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艺术特色1. 生动细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

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真诚、软弱而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

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

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 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

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 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真诚与善良。 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

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

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2. 详略得当的文字处理。 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

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

Page 2: 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BCN 3110 诗歌 Tutorial M3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

《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 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

3. 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

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

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

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4. 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 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

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 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 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 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 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 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 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 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

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 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又如兰芝分别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在诗中也暗伏、照应,显示了结构的缜密。

诗篇通过两条线索的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使人物性格不断丰富,主题不断深化。

5. 前后呼应 ,互为映衬。 诗篇有许多地方前后呼应,起了很好的映衬作用。

Page 3: 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BCN 3110 诗歌 Tutorial M3 开头和结尾都借鸟以为比兴,分别写徘徊留恋的孔雀和永不分离的鸳鸯,渲染了悲剧的气氛,象征性地概括了全部故事情节。

开头两句比兴后,诗篇写兰芝自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而当兰芝回到娘家,其母又复述了这几句话。一呼一应,强调了兰芝德、才兼备,完全符合当时对从事家庭劳役的妇女的全面要求。可是她竟然被休弃了,这说明她是无辜的,蒙受了不白之冤。仲卿与兰芝在大道口分别时,兰芝曾设誓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而当仲卿闻变赶来与兰芝相会时,便仍从蒲苇磐石的比喻提出了责问。这一呼应强调说明焦、刘双方爱情的坚贞。

他们确实象蒲苇那样坚韧,象磐石那样难以转移。当仲卿送别兰芝时,兰芝曾说道:“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作为伏线,已预示出人物将来的命运。归家后,其兄果然施加很大压力强迫她改嫁。前后比照,可以看出兰芝对于生活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当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曾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企图以此来打动仲卿,要他抛弃兰芝。在焦刘已下定同死的决心,仲卿登堂同母亲诀别时,焦母却仍然重复说出这样的话:“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这又是前后呼应,表现了焦母的庸俗、专断、顽固。

6. 赋比兴的手法和浪漫主义色彩。 赋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太守家准备迎娶时,诗篇以高度夸张的手法,铺叙了舟车的华丽、礼品的丰盛。这样的描写,对于兰芝的不慕富贵的高尚品格起了映衬作用,而且欲抑先扬,喜庆气氛与悲剧结尾接踵而至,使诗篇起伏跌宕,更加摇曳多姿。

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

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7. 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 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

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Page 4: 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BCN 3110 诗歌 Tutorial M3人物性格特征

1. 刘兰芝 —— 正面人物(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受害者、反抗者) 聪明、能干、知书达礼

诗歌第二段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聪明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还女子。

在她被遣回娘家后,母亲对她的责备“十三教汝织,……十六知礼仪。”也为兰芝的自述做了佐证。

再加上被遣回娘家不久就有“窈窕世无双”的县令的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太守的公子来求婚,也反衬出刘兰芝的能干、知书达礼。

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婆婆百般刁难,说她动作太慢。面对这些,刘兰芝实在无法忍受,终于对焦仲卿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她知道婆婆在鸡蛋里挑骨头,迟早有一天会把她赶回娘家的,还不如自己请回。可见刘兰芝的聪明、刚强。

坚贞不屈 第二自然段兰芝面对婆婆的“故嫌迟”,她要求丈夫“及时相谴归”。可能有些人,一天就只知道哭哭涕涕,甘受委屈,她却要求让自己回娘家,可见她的刚强。

第九自然段写道刘兰芝的严妆。被遣回娘家本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她却要精心打扮自己,要风风光光地走。她不会让婆婆瞧不起她,她想让婆婆知道她离开焦家也会生活得很好。

第十段写到她与婆婆的告别。“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却很镇定、从容,没有掉一滴眼泪,没有流露半点可怜相。足见其坚贞啊。

忠于爱情 她的第一次拒婚,面对的是县令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许多女子都追求的呀。她的母亲本来支持她,但是也动了心,劝她“汝可去应之”。刘兰芝没有被那公子的地位和相貌所打动,只是想到与焦仲卿的铮铮誓言,想到与焦仲卿的情投意合,从而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她说“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在“断”字前加一个“自”,“自”是立即、立刻的意思,表明她几乎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可见她的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怀。

太守家迎亲的场面热闹、富贵、繁华,可刘兰芝不为所动,从侧面衬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最后的“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壮举动更说明这一点。

反抗精神 刘兰芝借母亲的口拒绝了太守家的求婚,可是哥哥逼迫,无奈之下,刘兰芝口里答应了这门婚事,却在心里做好了抗婚的准备,最后以死拒绝了婚事,表明了自己忠于爱情。这最能反映出她的反抗精神,因为面对那样好的条件,加上自己又不能在娘家呆下去,许多女人会选择结婚的,可刘兰芝没有。

从诗歌中刘兰芝对焦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哥哥和母亲说话的态度语气不同,也可以感受到她备受压迫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在刘兰芝的性格中,这是最主要的,也是诗歌重点歌颂的性格。

2. 焦仲卿 ——正面人物(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受害者、反抗者) 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成逞的诚正而软弱的性格

当他听兰芝的倾诉时,他同情并理解兰芝的境遇,并在母亲面前为她说情,可惜最后还是被母亲驳回。

忠贞于爱情 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郑重表示心意:“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Page 5: 94285561 Tutorial M3 焦仲卿妻

BCN 3110 诗歌 Tutorial M3 为了爱情和反抗压迫,也同样以死来表现他的叛逆。

立场坚定、 倔强 不为母亲的威迫利诱和“东家美女”的引诱,坚决要与兰芝在一起。

反抗性格 与母亲的对话:“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霖结庭兰。 儿今曰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种!” 最后他同样以身殉情,表现出坚决的叛逆。

诚正与善良 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

3. 焦母 —— 反面人物(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 极端蛮横无理

对于刘兰芝的美德及仲卿夫妇的爱情,她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孤行,独断专横,极力维护她这个封建家长的权威,并以此来摧残这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男女,这充分暴露出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4. 刘兄 ——反面人物(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 性情暴庚,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根本没有丝毫对自己亲妹妹悲惨遭遇的同情,反而不顾礼义,尖

酸刻薄,冷酷尤情地逼迫妹妹再嫁他人。诗人以此刻画出一个典型的市侩形象。他是个受封建礼教毒害又以此来害别人的人。

作者虽然只是寥寥几笔,着墨不多,但这两个人的挣狞可恶,以跃然纸上。这些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概括出来,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两个反面人物,诗人达到了揭露封建家长制毒害甚至迫害青年的本质的目的,使人们认清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虽然焦母、刘兄可恶,但他们同样是封建礼教受害者。因为他们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和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 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