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誼 萬多人口的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 鼠疫中的《白雪...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317日/星期六 開卷 21 蹬磕蹬磕蹬,傍晚時分的馬車駛 過,傅家甸的住戶早已經一片漆 黑,小夥計們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街串 巷,正把柴給送到飯館、客棧、妓寮、 澡堂子去,冬天的紅火就這樣燒起來了 ……。在中國女作家遲子建筆下,一百 年前的老哈爾濱,也就著這紅光,漸漸 地活了過來。 出生於東北漠河的遲子建曾說:「沒有 故鄉,就不會有我的寫作。」她在黑龍江 畔長大, 家鄉北極村靠近俄羅斯, 無邊無 際的森林、蒼茫的大雪、在冰封的江上捕 魚、偎著火爐聽外婆和鄰居們講神話故 事,構成了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也形 成她以厚實土地為底的文學世界。 至今,遲子建仍每年回鄉住幾個月,新 書《白雪烏鴉》(聯經)則把故事拉到了 她現在居住的哈爾濱,描寫1910年東北大 鼠疫爆發時,哈爾濱城內的平民眾生相。 書中分22章,如章回小說般搬演了這 一年間的浩劫,描寫災難底下每個角色 的人生場景,不論是拉馬車的王春申、 被贖出的妓女翟芳桂,或一口血吐在地 上暴斃的皮貨獵人巴音等等,十多個人 物各有故事又命運交織,「因為一場災 難突襲時,它砸到的不是某個人,而是 群體,所以我想用群體的反應來折射這 場災難。」遲子建平靜地說。 文壇路順遂,筆法多變 現年48歲的遲子建大學起開始寫作, 研究班畢業後進入黑龍江省作協,現任 作協主席,文壇之路順遂。多產的她已 出版六十多部作品,也是大陸少數專攻 中、短篇的作家,《白雪烏鴉》是她交 出的第6部長篇小說。 台灣僅出版過遲子建的《世界上所有 的夜晚》、《額爾古納河右岸》(皆馥林 )及《白雪烏鴉》 3部作品,卻已能從中 窺見她多變的筆法。《世界上所有的夜 晚》書中的同名中篇,描繪小鎮女人喪 夫後的療傷之旅,行雲流水卻無比哀傷 ,具體反映了大陸礦災問題,也寄寓了 真實生活中,她先生車禍過世的悲痛。 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則描繪東北 原始游牧民族鄂溫克族的百年滄桑,魔 幻與宗教氛圍濃烈,遲子建因而被冠上 「魔幻寫實」之名。到了《白雪烏鴉》,她 轉而埋頭史料與舊報,寫作前還畫出一 張老哈爾濱地圖,考察當時馬車價格、 米市行情等,以求寫實還原當時生活。 既理想主義又悲觀主義 「作家的身分就像演員,在不同的小 說裡,面對不同的場景、題材、角色而 有不同表演。」遲子建不在乎被如何定 位,她認為文學沒有標籤,一個好的作 家應該在藝術上多變,「但骨子裡的東 西卻能一以貫之。」 她自述,寫《額爾古納河右岸》時儘 管心也是蒼涼的,但那枝筆能優遊在青 山綠水間,寫得特別酣暢淋漓;《世界 上所有的夜晚》紀念個人生活的一場經 歷,則在寫作中療癒了自己。 「我想我骨子裡不變的,就是既理想 主義又悲觀主義,生命的結局逃不過, 但生命的歷程又是快樂的,如果能把苦 難當作生命的一部分,心就能靜下來。 我作品想表達的,就是苦難當中的詩意 吧。」遲子建說完,忍不住自嘲:「你 看我也給自己貼標籤了!」 回顧大災難,關注小人物 《白雪烏鴉》的靈感源自2003SARS 流行,防疫恐慌中,哈爾濱媒體提起百 年前的鼠疫,她才第一次知道,當時兩 萬多人口的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 竟死了5000人,引起她好奇追查史料。「 從哈爾濱的老照片中,我看到大災難下, 貧民窟裡依然升起炊煙、街上的人仍做 著小生意。這種流動的生活氣味,動盪 中的平和之氣,喚起了我寫作的欲望。」 經過長久醞釀,遲子建花一年寫完本 書,並把筆投向了最關注的小人物。她 笑說:「因為我就是平民,我覺得日常 生活在老百姓當中,更有滋味一些。」 然而,太沉重的死亡氣味,讓她幾度無 法繼續,「感覺每天都在送葬,耳畔似 乎總縈繞著哭聲。」 寫作中她遭逢外婆去世,讓她感覺童 年世界永遠地陷落了,奔喪回來後又生 了一場病,直到重拾起筆,她才發現哀 痛與疾病,原來給她悄悄注入了力量。 小說結尾,她寫劫後餘生的人。王春 申趕著馬車,懷念已經不在的俄國女子 謝妮科娃,最後來到鐘錶店,看著壁上 形形色色的鐘錶,「那裡面的時間,沒 一個是現在的時間。王春申的眼睛濕了 ,因為他從這些壞掉的時間中,看見了 謝尼科娃青春的臉。」 遲子建說,她寫作時心情平靜,盡量 讓人物自己說話,「大概,這是我自己 比較感動的一段了。」 寫作30年以來,遲子建不認為自己攀 上過高峰,也不給未來設目標。「就是 不斷地寫、不斷地寫,期待自己內蘊越 來越豐滿,像流水一般,是容納百川而 漸變的過程。」 責任主編/周月英 編輯/蔡昀臻 動盪中的平和之氣 苦難中的詩意 人物 ⊙林欣誼(本報記者) 白雪烏鴉 遲子建著 聯經出版公司 290小說 ⊙房慧真(作家) 樣的小說不多了。大長篇,聚焦 一時一地,不玩時空旅人遊戲。 捨先鋒魔幻拼貼後設、神話夢境國族寓 言,而就只是扎扎實實、細細密密、規 規矩矩地如農夫犁田耕地般的寫實。然 而在長篇小說虛構的土壤上通篇扎根「 寫實」,不像表面上來得容易。王安憶 曾說,類型小說萬千溝壑只需空中一躍 跳,瞬時無影腳攀過萬重山,但小說家 必須要找到現實的舟筏,砍樹搭橋渡河 ,腳踏實地一步步逼近彼岸。 遲子建不耍花腔的細密寫實,的確會 令人聯想到王安憶。兩人的長篇寫作皆 聚焦於長養斯人之風土,一南一北,王 安憶的繁華海上,遲子建的關外東北風 情,寫了又寫,都像反覆描摹,描也描 不膩的一卷清明上河圖。如果說王安憶 接下了海派的棒子,而遲子建的素樸文 風,恰恰承續了與張愛玲大大不同的蕭 紅,呼蘭河與「額爾古納河」本是同宗 一脈。 《白雪烏鴉》重現了一百年前的哈爾 濱大鼠疫。災難易寫,然而難得的是災 難退為背景,前景是非常時期的「日常 生活」。遲子建寫大災難寫來不慍不火 ,如她後記所言,是一種「老哈爾濱氣 息,動盪中的平和之氣。」瘟疫的惶惶 威脅如巨鳥翅翼遮蔽晴空,然而細筆勾 勒上色的糧棧、飯館、點心舖、糖果店 、燒酒店 小生意的叫賣吆喝,小人物 的人情溫存,仍為冰霜覆蓋,瘟疫籠罩 的惡寒之地呵出一口人間暖氣,令人遙 想久違的《呼蘭河傳》之餘韻。 鼠疫中的《白雪烏鴉》 章詒和 新書讀友會 章詒和首部長篇小說《劉氏女‧楊 氏女》,以內斂、冷靜筆觸描繪邊緣人 物的命運和內心。章詒和近日來台, 與讀者分享她的寫作和人生經歷。 時間:3/18 (日) 15:00-16:30 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三樓Forum (台北市松高路11號) 主辦:時報出版公司(自由入場) 書活動 遲子建(左)新書以1910年東北地區鼠疫 為小說背景。 捕捉 遲子建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an-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林欣誼 萬多人口的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 鼠疫中的《白雪 …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17.pdf · 既理想主義又悲觀主義 「作家的身分就像演員,在不同的小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年3月17日/星期六 開卷21

磕蹬磕蹬磕蹬,傍晚時分的馬車駛

過,傅家甸的住戶早已經一片漆

黑,小夥計們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街串

巷,正把柴給送到飯館、客棧、妓寮、

澡堂子去,冬天的紅火就這樣燒起來了

……。在中國女作家遲子建筆下,一百

年前的老哈爾濱,也就著這紅光,漸漸

地活了過來。

 出生於東北漠河的遲子建曾說:「沒有

故鄉,就不會有我的寫作。」她在黑龍江

畔長大,家鄉北極村靠近俄羅斯,無邊無

際的森林、蒼茫的大雪、在冰封的江上捕

魚、偎著火爐聽外婆和鄰居們講神話故

事,構成了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也形

成她以厚實土地為底的文學世界。

 至今,遲子建仍每年回鄉住幾個月,新

書《白雪烏鴉》(聯經)則把故事拉到了

她現在居住的哈爾濱,描寫1910年東北大

鼠疫爆發時,哈爾濱城內的平民眾生相。

 書中分22章,如章回小說般搬演了這

一年間的浩劫,描寫災難底下每個角色

的人生場景,不論是拉馬車的王春申、

被贖出的妓女翟芳桂,或一口血吐在地

上暴斃的皮貨獵人巴音等等,十多個人

物各有故事又命運交織,「因為一場災

難突襲時,它砸到的不是某個人,而是

群體,所以我想用群體的反應來折射這

場災難。」遲子建平靜地說。

文壇路順遂,筆法多變

 現年48歲的遲子建大學起開始寫作,

研究班畢業後進入黑龍江省作協,現任

作協主席,文壇之路順遂。多產的她已

出版六十多部作品,也是大陸少數專攻

中、短篇的作家,《白雪烏鴉》是她交

出的第6部長篇小說。

 台灣僅出版過遲子建的《世界上所有

的夜晚》、《額爾古納河右岸》(皆馥林

)及《白雪烏鴉》3部作品,卻已能從中

窺見她多變的筆法。《世界上所有的夜

晚》書中的同名中篇,描繪小鎮女人喪

夫後的療傷之旅,行雲流水卻無比哀傷

,具體反映了大陸礦災問題,也寄寓了

真實生活中,她先生車禍過世的悲痛。

 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則描繪東北

原始游牧民族鄂溫克族的百年滄桑,魔

幻與宗教氛圍濃烈,遲子建因而被冠上

「魔幻寫實」之名。到了《白雪烏鴉》,她

轉而埋頭史料與舊報,寫作前還畫出一

張老哈爾濱地圖,考察當時馬車價格、

米市行情等,以求寫實還原當時生活。

既理想主義又悲觀主義

 「作家的身分就像演員,在不同的小

說裡,面對不同的場景、題材、角色而

有不同表演。」遲子建不在乎被如何定

位,她認為文學沒有標籤,一個好的作

家應該在藝術上多變,「但骨子裡的東

西卻能一以貫之。」

 她自述,寫《額爾古納河右岸》時儘

管心也是蒼涼的,但那枝筆能優遊在青

山綠水間,寫得特別酣暢淋漓;《世界

上所有的夜晚》紀念個人生活的一場經

歷,則在寫作中療癒了自己。

 「我想我骨子裡不變的,就是既理想

主義又悲觀主義,生命的結局逃不過,

但生命的歷程又是快樂的,如果能把苦

難當作生命的一部分,心就能靜下來。

我作品想表達的,就是苦難當中的詩意

吧。」遲子建說完,忍不住自嘲:「你

看我也給自己貼標籤了!」

回顧大災難,關注小人物

 《白雪烏鴉》的靈感源自2003年SARS流行,防疫恐慌中,哈爾濱媒體提起百

年前的鼠疫,她才第一次知道,當時兩

萬多人口的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

竟死了5000人,引起她好奇追查史料。「

從哈爾濱的老照片中,我看到大災難下,

貧民窟裡依然升起炊煙、街上的人仍做

著小生意。這種流動的生活氣味,動盪

中的平和之氣,喚起了我寫作的欲望。」

 經過長久醞釀,遲子建花一年寫完本

書,並把筆投向了最關注的小人物。她

笑說:「因為我就是平民,我覺得日常

生活在老百姓當中,更有滋味一些。」

然而,太沉重的死亡氣味,讓她幾度無

法繼續,「感覺每天都在送葬,耳畔似

乎總縈繞著哭聲。」

 寫作中她遭逢外婆去世,讓她感覺童

年世界永遠地陷落了,奔喪回來後又生

了一場病,直到重拾起筆,她才發現哀

痛與疾病,原來給她悄悄注入了力量。

 小說結尾,她寫劫後餘生的人。王春

申趕著馬車,懷念已經不在的俄國女子

謝妮科娃,最後來到鐘錶店,看著壁上

形形色色的鐘錶,「那裡面的時間,沒

一個是現在的時間。王春申的眼睛濕了

,因為他從這些壞掉的時間中,看見了

謝尼科娃青春的臉。」

 遲子建說,她寫作時心情平靜,盡量

讓人物自己說話,「大概,這是我自己

比較感動的一段了。」

 寫作30年以來,遲子建不認為自己攀

上過高峰,也不給未來設目標。「就是

不斷地寫、不斷地寫,期待自己內蘊越

來越豐滿,像流水一般,是容納百川而

漸變的過程。」

責任主編/周月英 編輯/蔡昀臻

動盪中的平和之氣

苦難中的詩意

書 人物 ⊙林欣誼(本報記者)

■白雪烏鴉遲子建著

聯經出版公司

290元小說

⊙房慧真(作家)

這樣的小說不多了。大長篇,聚焦

一時一地,不玩時空旅人遊戲。

捨先鋒魔幻拼貼後設、神話夢境國族寓

言,而就只是扎扎實實、細細密密、規

規矩矩地如農夫犁田耕地般的寫實。然

而在長篇小說虛構的土壤上通篇扎根「

寫實」,不像表面上來得容易。王安憶

曾說,類型小說萬千溝壑只需空中一躍

跳,瞬時無影腳攀過萬重山,但小說家

必須要找到現實的舟筏,砍樹搭橋渡河

,腳踏實地一步步逼近彼岸。

 遲子建不耍花腔的細密寫實,的確會

令人聯想到王安憶。兩人的長篇寫作皆

聚焦於長養斯人之風土,一南一北,王

安憶的繁華海上,遲子建的關外東北風

情,寫了又寫,都像反覆描摹,描也描

不膩的一卷清明上河圖。如果說王安憶

接下了海派的棒子,而遲子建的素樸文

風,恰恰承續了與張愛玲大大不同的蕭

紅,呼蘭河與「額爾古納河」本是同宗

一脈。

 《白雪烏鴉》重現了一百年前的哈爾

濱大鼠疫。災難易寫,然而難得的是災

難退為背景,前景是非常時期的「日常

生活」。遲子建寫大災難寫來不慍不火

,如她後記所言,是一種「老哈爾濱氣

息,動盪中的平和之氣。」瘟疫的惶惶

威脅如巨鳥翅翼遮蔽晴空,然而細筆勾

勒上色的糧棧、飯館、點心舖、糖果店

、燒酒店…小生意的叫賣吆喝,小人物

的人情溫存,仍為冰霜覆蓋,瘟疫籠罩

的惡寒之地呵出一口人間暖氣,令人遙

想久違的《呼蘭河傳》之餘韻。

鼠疫中的《白雪烏鴉》

章詒和 新書讀友會 章詒和首部長篇小說《劉氏女‧楊

氏女》,以內斂、冷靜筆觸描繪邊緣人

物的命運和內心。章詒和近日來台,

與讀者分享她的寫作和人生經歷。

●時間:3/18(日)15:00-16:30●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三樓Forum   (台北市松高路11號)

●主辦:時報出版公司(自由入場)

書活動

▲遲子建(左)新書以1910年東北地區鼠疫

為小說背景。

書 評

捕捉遲子建

Page 2: ⊙林欣誼 萬多人口的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 鼠疫中的《白雪 …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17.pdf · 既理想主義又悲觀主義 「作家的身分就像演員,在不同的小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年3月17日/星期六22開卷

新 書 布告 ⊙葉小鶇、陳彥明/輯

1940年9月26日,從巴黎一路逃

亡到法西邊境小鎮包港(

Port Bou),在前無去路(西班牙關閉邊

境),後有追兵(法國維琪政府準備遣返

德國難民)的困境裡,想到畢生心血,散

落四處的藏書、手稿,精疲力竭的班雅明

決定不再跑了。當天,他吞食嗎啡自殺。

 班雅明的死,一如亂世裡的路倒者,

幾乎沒引起多少目光注視。甚至幾個月

之後,他的好友,一輩子拒絕「哲學家

」標籤卻實在很哲學的漢娜‧鄂蘭,特

地跑來憑弔致哀,卻怎麼也找不到他的

墓地。「不會再有線索了,這裡,沒有

他的名字。」鄂蘭這麼說。

 班雅明就此沉寂了。直到戰後1960年代,他的兩卷本著作問世,人們才理解

到他們是如何錯過了一個超越時代的…

…好,就說是「天才」吧,儘管這名詞

不甚準確,但也難有更好的了。「似乎

歷史是一條跑道,有些競賽者跑得太快

,結果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之外。」把班

雅明與卡夫卡並列,論及兩人「文章身

後事,寂寞成一家」的遭遇時,鄂蘭如

此譬喻。

 幸而,跑道是圓的,繞了一圈,也許

遲到,但總比不到的好。

 1960年代之後,班雅明聲名鵲起,且愈

演愈熱,吸引了無數目光,讀者幾成「粉

絲」。他,為何這麼迷人?關鍵或在於他

的思考與文字實在難以歸類,既獨特且

神祕:他博學多聞,但實不能稱之為學

者;他關心文本與詮釋,但實不能稱之

為語文學家;他熱衷神學會通,但實不

能稱之為神學家;他寫了不少書評,卻

實不能稱之為文學評論家;他什麼都是

,卻什麼也不止。「做一個有用的人,於

我似乎永遠是一件醜陋不堪的事。」他

曾如此說過,或者他更渴望的是穿越這

些名分、頭銜,當一個類如他筆下所說

的「漫遊者」,在支離破碎的微賤現實

之中,捕捉歷史的面目吧。

 即使到了今天,班雅明猶然超越時代

,只要死心啃,總能給人許多「啟迪」

。只是就一位推崇「行文大部分是由引

文語錄組合而成,是最離奇的鑲嵌技術

」,且如詩人般思考,偏愛「隱喻」的

作家,他的作品並不好讀,尤當還得經

過翻譯之時。而這,或許也就是《柏林

童年》對於普通讀者的最大意義了──

這是一塊磚,喔不,玉石,讓你用來敲

開班雅明之門。

 《柏林童年》動筆於1932年,直到1938年方才定稿,足足寫了6年,真正出版則

是1987年的事了。由於距離自殺時間很

近,許多人認為這本書乃班雅明回首一

眸,實具有「告別演出」的味道。而確實

,在短短30篇童年「經驗與思想片段」之

中,他使出渾身解數,為我們示範了如何

瓦解連續敘事結構卻又能疊合空間與時

間為一文本;如何以個人經驗點顯出時

代普遍特徵;如何使用寓言形象與雙關

語;甚至,為了貼近讀者,他還繼《柏林

記事》之後,再度打破「永遠不要使用『

我』這個字,除非在信件中」的禁忌,再

度以第一人稱寫成這本書。

 此書純以散文寫就,好讀易讀,卻處

處耐人尋味。識途者看門道,當能從濃

濃的童年鄉愁之中,撥尋出班雅明的文

學實踐之道;初入者看熱鬧,1900年前

後柏林老西區商店街的人物、色彩、氣

味、聲音、光線,歷歷如縷,宛如就在

眼前。闔書論定或可說,一如《憂鬱的

熱帶》之於李維史陀;《旁觀者》之於

彼得‧杜拉克,這本書說明了一件事:

真正的大師總不會忘記普通讀者,他總

會記得送我們一個舉重若輕的禮物!

■柏林童年Berliner Kindheit um Neunzehundert

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著,

王涌譯,麥田出版,

320元,散文

歷史微光

傅月庵︵作家︶

位於西班牙包港的班雅明

紀念墓碑。(取自Wikipedia)

■文明尼爾‧弗格森著,黃煜文譯,聯經出版,420元,文化

 為什麼六百多年來幾個西歐小國

能成為世界的支配者?新興的東方

是否即將成為時代的主導?作者以

淺顯文字講述歷史,試圖對人類史

上的支配關係提出解釋,指出「競

爭、科學、財產權、醫學、消費社

會與工作倫理」乃西方統馭全世界

的六大利器,並藉以預測未來。

■人口大震盪福瑞德‧皮爾斯著,陳信宏譯,天下雜誌,400元,社會

 全球人口已突破70億,但平均出

生率卻普遍下滑,不出十年,各國

國力興衰、區域政經態勢都將因此

出現大洗盤。低迷不振的生育率有

何影響?作者耙梳歷史並走訪六十

餘國,觀察各國人口變遷現象,剖

析人口量質消長、分布與遷移背後

的意義及隱憂,足以提供借鏡。

■隈研吾Nikkei Architecture編,林錚顗譯,博雅書屋,650元,建築

 日本當代建築師隈研吾向以犀利

的分析及批判力著稱,本書匯集了

建築專業雜誌歷來關於隈氏經歷及

思考的訪問,並以大量圖片介紹其

主要建築作品。書中收錄隈氏與女

建築家妹島和世、分子生物學者福

岡伸一及社會學者宮台真司的對談

,可從多元角度認識其魅力。

■耳聞證人伊利亞斯.卡內提著,鄭樹森譯,允晨文化,280元,小說

 打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昂揚旗

幟,猶太裔德語作家卡內提在這部

1974年出版的集子裡,以最長千字

的短篇幅,寫就了50則糅雜荒誕與

寫實的小小說,其中不乏折射真實

世界的明嘲暗諷之作。書中對一張

張臉孔的描繪,可讀出德語文學承

自卡夫卡的荒謬風格脈絡。

■最寒冷的冬天大衛‧哈伯斯坦著,王祖寧、劉寅龍譯,八旗文化,560元,歷史

 北韓近日因「偉人」辭世而引起

國際矚目,與兩韓政權現況及歷史

轇轕相關的著作接連問世。本書作

者為美國資深新聞人,以「韓戰真

相解密」為副題,上追1950年該場

戰爭的來龍去脈,並分析當時詭譎

猜疑的世界情勢。全書厚達五百餘

頁,企圖為韓戰訂定歷史座標。

■機巧的感覺莎娣‧史密斯著,劉曉米、陳鼐安譯,聯合文學,350元,散文

 以小說《白牙》備受讚譽的作者

,早已奠定早慧文名。本書結集她

在不同時期撰寫的書評、影評、雜

文與隨筆。文中涉及的書寫對象不

一而足,包括卡夫卡、佛斯特、納

博科夫、維斯康提等大家。讀者可

藉以深入理解才女的書寫情思,亦

可從其機巧與廣博識得其人其文。

責任主編/周月英 編輯/蔡昀臻

▲ 身為猶太裔的班雅明當年因納粹追捕而選擇

自盡於法西邊境。圖為位於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大屠殺紀念館。 (法新社資料照片)

鄉愁碎片裡的

Page 3: ⊙林欣誼 萬多人口的傅家甸(今哈爾濱道外區) 鼠疫中的《白雪 …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20317.pdf · 既理想主義又悲觀主義 「作家的身分就像演員,在不同的小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1年3月17日/星期六 開卷23

責任主編/周月英 編輯/蔡昀臻

周寫貓耳朵

日本311震災周年剛過,兩岸文壇也

出現了跨海震盪,害貓剉得鑽進

桌底,冷靜半分鐘後,才伸出爪子點點

滑鼠,繼續上網看個究竟……。

 砲爺張大春前幾天在部落格轉貼了一

篇上海《東方早報》的文章,作者江弱水

來勢洶洶說,他讀了蔣勳的《美,看不見

的競爭力》(中信),「我從來沒有見識過

這樣不嚴謹的寫作,比所有的『戲說』和『

大話』都強,幾乎算得上『穿越』了。」

 咪啊~竟敢對美學大師這麼毒舌?貓

舔了舔滴下來的汗,一邊讀完洋洋灑灑

五千多字。江文列舉了蔣勳書裡對古文

或文人生平的錯誤解釋,例如他認為陶

淵明真有下鄉種田,卻被蔣勳說成了「

頂多雇別人來種田」的世家子弟;他也

很不滿蔣勳根據「舉杯邀明月,對影成

三人」一句,就說李白「從來不跟人喝

酒的,要喝酒就跟月亮喝」,諷刺李白

被這一寫,「這輩子算是白喝了」。

 貓問天哪,陶淵明到底有沒有親自下

田?李白跟誰喝酒?張大春老兄轉貼了

全文卻不發評論,只下了「這人丟大了

」的標題。喵,丟的意思是?這人指的

是?江弱水又是誰?貓「江蔣分不清」

,想得毛都亂了,趕快call out大陸記者

朋友熊貓討論一下。

 熊貓在視訊電話裡推了推眼鏡說,大

陸有些人專門以「打名家」掙知名度,

轟得越兇越容易走紅。蔣勳在大陸的確

很受讀者歡迎,不過江弱水是古典文學

教授,本名陳強,在復旦及浙江大學教

書,對古典詩詞的研究做得不錯,平時

很少在報上寫文章,沒想到這次跟蔣勳

摃上了呢。

 貓歪頭想起了美學大師蔣勳一貫的優

雅身段,如果他看到對岸這篇潑辣文,

會怎麼回應呢……喵的,貓要從桌底爬

出來好好想一想了。

色情是繁衍的前戲。人類因為是萬

物之靈,所以在生殖行為之外,

又發展出了色情,助性。再怎麼冷感的

人,只要一談到色,沒有不眉飛色舞的

。但人類又是萬物之靈,沒辦法像一般

正常動物那樣坦然面對自己,於是又發

展出了風化觀,又再發展出各種障眼法

。從這些扭扭捏捏的小動作就可以看得

出來,面對色情,我們是多麼地既期待

,又怕受傷害。

 所以色情文學總是偷偷摸摸的,但照

樣大放異彩。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

人》先是在佛羅倫斯出版,三十多年之後

才和英國的讀者公開見面。享利‧米勒的

《北迴歸線》先在巴黎面市,也是等了將

近30年才回流美國。但法國也不是一向就

這麼放得開,薩德的作品被活埋了一個

半世紀,也和前面兩本一樣,直到60年代

初才在本土解禁。至於扶正為經典,印成

七星文庫版,又要再等上30年。

 到了21世紀,人類總算進化得比較坦

然一點,色情文學也寫出了一片天,而

且花樣百出,與時俱進。

新色情時代

 法國藝評家凱薩琳‧米雷,以54歲的

高齡出版《慾望‧巴黎》(商周),大膽

告白自己的性經驗和性幻想,真情感動

歐陸,看得眾人讚嘆不已。巴西的衝浪

女孩布魯娜(Bruna Surfistinha),把接客

的點點滴滴貼上部落格,結集成《蠍子

的甜美毒液》,去年也被改編成電影。德

國出產的《濕地》體液橫流,光在祖國就

賣了至少150萬本,還一度成為亞馬遜的

銷售冠軍。如果把韋勒貝克擺在這裡,

說不定他也會覺得很欣慰,避開那些愛

看又愛唸的評論,總算找到了知音。

 美國近來也冒出幾位後生可畏的寫手

,神祕兮兮的諾兒(Noire)就是其中頗

具代表性的一位。她在色情之外又結合

了街頭文學,暴力、犯罪、嗑藥百無禁忌

,2006年憑著《G點》出道,果然擊中讀

者的快感帶,接下來打鐵趁熱,以每年

兩本的速度,迅速建立起一支粉絲團。

 今天的色情文學和羅曼史,似乎主要

是女生寫給女生看的文類,男生好像不

會再靠閱讀來滿足性幻想。不過這又是

刻板印象,畢竟色情文學不只是性幻想

,色情描寫也不是色情文學的專利。每

本書的讀者結構都是個案,不能一概而

論。像諾兒就從讀者來函中發現,男粉

絲群日益壯大:「很多男的說他們是從

女朋友那邊借來看的。而且我也很驚訝

,男同志有一大票。」

媽咪色小說

 最近爆紅的《格瑞的五十個陰影》(

Fifty Shades of Grey),又是傳奇另一

章。作者詹姆斯(E. L. James)原本是

倫敦的電視製作人,她先是把小說逐章

PO到網路上,去年被澳洲一家小出版

社相中,印刷發行。沒想到「媽咪色小

說」(Mommy Porn)、「給成人看的

《暮光》」這樣的聲名不脛而走,微薄

的印刷量趕不上突然狂飆的讀者興趣,

下載次數暴衝,上周終於攻占《紐約時

報》電子小說第一名,亞馬遜排名也竄

升到第三位,駭得美國出版社趕緊出手

搶標,最後由藍登旗下的純文學出版社

Vintage以七位數的天價簽下一套三本

的版權。

 女主角安娜塔西亞是個純潔的學院乖

乖女,做訪談時遇上了謎樣的極品男克

里斯汀‧格瑞。他不但英俊多金,私下

還偏愛手銬和皮鞭。她越是想了解他,

就越是得陪著他深入虐愛禁區……

 不少部落客都批評書中的暴力和歧視

女性的潛態度,不過也因為這樣的部落效

應,更讓人想一探究竟。據說此書還讓不

少褪色的婚姻重燃激情,不少女同事也聚

在茶水間嘰嘰喳喳,開起讀書會,端著咖

啡走出來神采飛揚,工作特別有效率。

熱愛新福音

 這樣的故事雖然新鮮不到哪裡去,不

過軟色情加上重口味,也稱得上出奇制

勝。更重要的是坐車時拿出來看也不

會有人側目,因為書背不是Kindle就是

iPad,閱讀器又多了一個存在的理由。

鐵路轟趴的賣點,就是在公共場合行淫

,享受觸犯禁忌的快感。

 拉斯‧馮‧提爾2005年監製了一部給女

生看的色情片《安娜情欲史》(All About Anna),帥哥美女真槍實彈,性愛場景雖

然不如一般A片長,不過多了認真的故事

,整個意境就很唯美。一幫影評人看了大

嘆,還是馮‧提爾最了解女人,因為他知

道女生也愛看A片,不過不是那種純粹搗

來搗去的,她們需要的是劇情。

 劇情是什麼?當然是色情小說囉。

●大英百科全書在發行244年之後,

今後將不再印行實體書,2010年出版

的32冊正式成為末代紙本。大英百科

在過去兩個世紀共賣出了700萬套,

不過在數位浪潮衝擊之下,公司的主

要業務早已不是百科全書。總裁考茲

(Jorge Cauz)表示,轉型並沒有那

麼困難,公司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經察

覺數位化的壓力。今年的營收大約只

有15%是來自百科全書的銷售,尤其

是訂閱和apps下載,其他85%的主要

收入則來自於教育產品及相關服務。

國際 書 市極短訊

⊙郭光宇世界 書 房讀色性也

色情文學往往與時俱進,花樣日多。

近年出版的作品不唯在主題內容上橫跨性幻想、

性體驗與暴力犯罪,

更透過網路的明修棧道,

以及數位科技的暗渡陳倉,

竄進無數男男女女的閱讀常軌之間。

陶淵明、李白老兄,出來說說話啊!

▼色情/情色是永遠不會退流行的創作題材。(法新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