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67101255 : (010)67119475 e-mail:dfxcb@vip.sina.com...

Post on 03-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慈溪与青岛、顺德并称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慈溪的经济可概括为: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1/600的财政收入、1/500的生产总值、1/400的净出口总额。

慈溪是浙江省宁波市的县级市,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04万。慈溪春秋时属越,秦为句章县地,自唐由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始称“慈溪”,现因区域横跨3县北部而俗称

“三北”。慈溪文化积淀丰厚,孕育形成“围垦、移民、青瓷、慈孝”等地域文化。

慈溪市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市境内有达蓬山、上林湖越窑遗址、慈溪虞氏旧宅等旅游景点。

本报讯 慈溪市以生态补偿为抓手,建立健全 相 关 工 作机 制 ,饮 用 水 源 保 护 取得明显成效。

从 2011 年 开 始 ,慈 溪 市 每年安排财政资金 1000 余万元,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和集雨区农户进行生态补偿,同步建立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市、镇、村 3 级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市对镇、镇对村、村对农户的3 级联动考核体系,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成效与补偿资金挂钩,极大地调动了镇(村)两级和农户参与饮用水源保护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了定期巡查水源保护区的工作制度,组建成了覆盖水源保护区 6 镇 13 村的饮用水源保护巡查队伍,对饮用水源实行定期巡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各环

节信息互通,切实提高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水平。

自 2011 年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来,慈溪市已累计下拨生态补偿资金 2580 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饮用水源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截至目前,慈溪市已基本完成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13 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溪坑整治 105公里;实施水源地环境提升工程,累计拆除违章建筑 2740 平方米,完成立面改造 2.88 万平方米,种植绿化 4.05万平方米。

从 水 质 情 况 看 ,2012 年 ,全 市 10 个 饮 用 水 源 水 库 中 有两 个 水 库 的 水 质 较 上 年 提 升一 个 类 别 ,其 余 8 个 与 上 年 持平;2013 年又有两个水库水质类别得到了提升,水库富营养化方面,除一个水库与上年持平 外 ,其 余 9 个 水 库 的 富 营 养化指数均有所下降,最大降幅为 9.07%。

胡伟

本报讯 慈 溪 市 小 家 电 制造和化纤产业发达,对再生塑料需求量很大。起源于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的废塑料加工业,从业户最多时曾有 5000 余家。行业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虽经多次集中整治,但由于门槛低、工艺简单,仍出现反弹。针对这一情况,慈溪市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开展废塑料行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按照“全面控制、逐个清理、长效巩固”的原则,对非法废塑料加工户开展地毯式清理。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慈溪市多次组织召开废塑料加工经营户负责人座谈会,并赴重点镇(街道)深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成立了废塑料整治和依法打击领导小组,组成 6 个工作组进驻 5 个重点镇(街道),组织 1900 余名镇村干部,进行全天候巡查整治和联合执法,市委、市政府主要

领导多次带队到重点镇(街道)进行督查。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9 人,约谈非法经营者 30 余名。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了废塑料加工和经营双

“清零”目标。同时,引入第三方监 管 机 制 ,加 强 督 查 ,严 防 反弹。出台相关方案,做好合法持证废塑料加工户和涉塑企业的规范提升工作。

整 治 活 动 让 群 众 拍 手 称快。观海卫镇城隍庙村村民罗军说,以前经过广义路时总能闻到异味,现在异味消失了,废塑料加工的嘈杂声也听不到了,整治得真好。

同时,慈溪市将废塑料经营场地进行拆违复垦、改造覆绿等环境提升工作也提上日程。在观海卫镇施叶村,已存在 20 多年的废塑料交易市场被拆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崭新的农民公寓。

胡伟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独立篇章提出了今后 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对于经济发达的浙江宁波慈溪市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之根基。慈溪环保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拼搏奋斗、克难攻坚,推动慈溪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12年,慈溪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市。

2012 年,慈溪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2013 年,慈溪市政府及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决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切实解决群众重点关注的生态问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 2016 年争创国家级生态市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如 何 保 障 生 态 建 设 工 作 顺 利 推 进?慈溪市从组织机构、机制体制、创新载体、督查考核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缜密的谋划部署。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慈溪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把生态市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强化责任落实,慈溪市调整充实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 2013 年度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书,下达到各地和各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与各单位签订了责任状。

创新机制,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市级各部门、各镇(街道)的联动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市建设各项机制。例如,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水环境治理的组织领导体系,启动了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整合整治力量。如在废塑料整治方面,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公安、国土、环保、工商、供电等部门力量,重拳出击,采取强有

力措施,顺利完成了废塑料“清零”任务。创新载体,狠抓落实。整合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制定并实施《慈溪市 城 乡 生 态 环 境 综 合 治 理 十 大 行 动 计划》,进一步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和“禁燃区”建设、建筑扬尘控制、重点行业整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清理河道清洁乡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建设、疏堵保畅等十大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把废塑料深化整治、铜熔炼整治、

“河长”综合治理水环境等一批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作为百日攻坚任务,推动相关工作。

强 化 考 核 ,加 强 督 查 。 在 考 核 导 向上,继续把生态建设任务作为对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生态建 设 与 镇(街道)主 要 领 导 业 绩 紧 密 结合。在督查方面,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机制,组织实施了生态建设半年度对账督查,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工作的专项督查,努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 八项工作 风生水起

围绕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根据年初生态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2013年,慈溪市重点抓了八方面工作。

1、以节能减排倒逼企业转型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淘汰关

闭了慈溪市金轮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2.4 万千瓦发电机组、慈溪造纸厂 10 万吨造纸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关闭了新浦敦和铜熔炼园区。

加 快 工 业 企 业 转 型 升 级 ,引 导 推 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壮大效益型龙头企业,完成工业技改投入 118 亿元,同比增长 43%,工业总产值突破 3000 亿元大关。

大力发展服务业,2013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37.7%,服务业发展指标综合评价居全省各县市第一。

2、强势治水,破解生态建设难点“以铁的纪律、铁的决心、铁的手腕推

进水环境治理,力争到 2016 年基本消灭劣V 类水体,现有水质提升一个类别。”为实现这一目标,2013 年,慈溪市制定出台了

《慈溪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召开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动员大会,深入开展“截污、清淤、环通、修复”等十大治水专项行动,拉开了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序幕。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单独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主要负责人同时兼任市委办、市府办副主任;建立了四套班子领导领衔治理河道的治河责任体系,34 位市领导每人担任一条河道的“河长”,并各带领一个部门,负责河道的治理工作。建立了以市人大主任和市政协主席为组长,市人大、政协、纪委、组织相关部门组成的两个巡视督查组,对市级部门及镇(街道)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慈溪市

“河长”管理工作在宁波市得到全面推广。截至 2013 年年底,慈溪市累计整治涉

河排污口 533 个,新建改造主干管 45 千米,完成污水接纳单位 810 家,实施农村生活 污 水 治 理 项 目 25 个 ,受 益 户 数 达 到5044 户。建成灵峰浦拓疏、水体流动大塘江入口工程、郑徐水库一期等重点工程。

完成镇村级河道整治 180 公里,建成生态河道 50 公里,清理河道及周边垃圾 17.8 万吨,沿河绿化 48.2 万平方米。完成渗漏公厕改造 161 座。取缔了一批饮用水源集雨区的农家乐和畜禽养殖户。

3、发展绿色农业,削减面源污染加快绿色农业发展。2013 年,全市新

增无公害农(水)产品 51 个、绿色食品 8个、无公害产地认定 1 万亩。千亩以上规模化农场 100%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有核心基地千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比例达 80%。主导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 45%。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2013 年,共实施 11 个畜禽生态养殖小区(规模场)生态化改造,完成 12 家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纳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98%。在过去 3 年拆除千余家畜禽养殖场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全年又完成了67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取缔工作。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减少农药和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2013 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60万亩(次),施用商品有机肥1.25万吨,推广病虫绿色防控20万亩

(次),实施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 4.6 万亩,化肥施用强度低于 280公斤/公顷(折纯)。

4、开展清洁空气行动,治理大气灰霾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完成“禁燃

区”20 家单位的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关闭金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中科众茂热电有限公司脱硫、脱硝治理,完成宁波三A 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康福得人造皮有限公司工业有机化合物治理项目。

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建成投用了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完成机动车尾气检测 5.07 万辆,超额完成尾气检测车辆4.8 万 辆 的 目 标 。 加 快 公 交 车 辆 更 新 ,2013 年新投入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 43辆、天然气 LNG 公交车 23辆。

开展疏堵保畅专项行动。通过打通“断头路”、新建公共停车场、试点建设中心城区“绿波”控制系统等措施,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减少因交通堵塞导致的尾气排放污染。

加强扬尘控制。加强对建筑工地和工程车辆防尘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把扬尘控制与建筑施工单位的信用体系挂钩。增加了道路保洁、洒水的频次。

5、整治城乡环境,改善城乡面貌深 入 推 进“ 四 边 三 化 ”和“ 双 清 ”行

动 。 全 市 累 计 完 成 废 弃 矿 山 治 理 面 积8.09 万 平 方 米 ,完 成 四 边 绿 化 面 积 2850亩,新增村庄绿化 520 亩、河道两岸绿化830 亩。拆除道路两侧违法广告牌 580 块计 823 平方米,拆除非公路标志 1456 块。累计集中清理河道 610 条 1357.4 千米,疏浚河道 253.8 千米 182.5 万立方米。完成了中心城区一横一纵道路综合整治绿化工程、中心城区公园广场升级改造增绿工程。

深入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 1 万余亩,完成山地造林抚育 4050 亩,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15 千米,实施封山育林 1.6 万亩,累计建设生态公益林 10.26 万 亩 ,全 市 森 林 覆 盖 率 达 到21%。新增中心城区绿化面积 26.7 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城镇人均公绿面积达到 13平方米。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南部沿山精品线建设,有序推进 6 个全面小康村、4 个省级中心村、3 个宁波市级特色

村和 88 个“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合格(先进)村建设,承办了宁波市美丽乡村现场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高度肯定。

6、整治重点行业,解决突出问题全 面 开 展 废 塑 料 整 治“ 清 零 ”攻 坚

战。至 2013 年 9 月底,实现废塑料加工和经营双“清零”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严防反弹行为,同时出台新 标 准 ,做 好 合 法 加 工 户 的 规 范 提 升工作。

全 面 开 展 铜 熔 炼 等 重 点 行 业 整 治 。完成造纸企业整治两家、金属表面酸洗企业整治 5 家、化纤企业整治 7 家,关闭新浦敦和铜熔炼园区,完成园区外 3 家铜熔炼企业的整治。组织开展 18 次非法小电镀专 项 打 击 行 动 ,累 计 取 缔 非 法 小 电 镀62家。

7、加强环境监管,强化安全保障严格审批。把牢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关,全年审批通过 565件,依法否决 76件。严密监管。严格落实重点监管企业

每月一次、一般监管企业每季度一次的例行检查,同时组织开展不定期的巡查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2013 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 9000 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 5500余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740余份。

严肃执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13 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386 起,作出处罚决定 324 件,罚款 1276.6 万元,环保与法院累计强制执行案件 209 起。开展环保与公安联合执法行动 13 次,行政拘留5 人次,刑事拘留 6 人次,其中 1 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为宁波市首例因环境污染罪入刑案件。

加强环境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强化辐射安全日常监管,加强危废监管力度,确保环境安全。

8、开展宣传及创建,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进一

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载体平台,鼓励环保志愿者参与,加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和领导干部环保培训,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努力营造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系列创建。2013年,完成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3个、省级生态镇(街道)两个、国家生态村两个、宁波市级生态村 25 个。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7 个,省级生态镇(街道)比例达到 89%,宁波市级生态村比例达到 90%以上。长河镇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我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

■ 再接再厉 继往开来

过去一年来,尽管慈溪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 当 前 整 体 生 态 环 境 形 势 依 然 十 分 严峻。主要体现在河网水质尚未实现根本性好转、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高和环境污染整治压力依然很重。

下 一 步 ,慈 溪 市 将 着 力 抓 好 相 关 工作,并组织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并最终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奠定基础。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慈溪市今后一项重要的中心任务,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府及各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慈溪市一定能建设成为“碧水、蓝天、清新、洁净”的生态家园。 龚建能

悠悠三北地

浓浓生态情

浙江慈溪市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

“清零”废塑料行业污染

以生态补偿助力饮用水源保护

本版责任编辑本版责任编辑::崔爽崔爽

电话电话: (: (010010))6710125567101255传真传真: (: (010010))6711947567119475E-mail:dfxcb@vip.sina.E-mail:dfxcb@vip.sina.comcom

星星 期期 二二20142014年年22月月1111日日

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 慈溪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编:100062 电话:67194786(总编室) 67113790(广告部) 发行部:67113791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崇工商广字第0029号 年价:390元 月价:32.50元 零售:每份1.50元 人民日报印刷厂印

慈溪上林湖水库上滩头水清岸绿慈溪上林湖水库上滩头水清岸绿

慈溪市浒山街道大塘河新貌慈溪市浒山街道大塘河新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