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95 學年度 教育策略於課程教學之應用研習

Post on 03-Jan-2016

1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95 學年度 教育策略於課程教學之應用研習. 如何做一個高效能教師: 談有效教學設計的理念與實際 杜 振 亞. 今天將要分享的重點. 教學信念對教學行為的影響 由教學歷程看教學活動的設計 分享教學方法: 如何確認起點行為?如何呈現學習材料?如何發問與回應?如何激勵學習動機?如何評量並及時回饋? 自由意見交換及討論. 教師是項「專業」的工作嗎?. 如何稱得上是專業? 何以成「師」?能否替代? 專業自主、專業倫理與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信念與敬業精神 - 由概念的理解到信念的養成 - 由信念的養成到行為的實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9595 學年度學年度教育策略於課程教學之應用研習教育策略於課程教學之應用研習

如何做一個高效能教師:談有效教學設計的理念與實際

杜 振 亞

今天將要分享的重點

教學信念對教學行為的影響 由教學歷程看教學活動的設計 分享教學方法:

– 如何確認起點行為?如何呈現學習材料?如何發問與回應?如何激勵學習動機?如何評量並及時回饋?

自由意見交換及討論

教師是項「專業」的工作嗎?

如何稱得上是專業?何以成「師」?能否替代?

專業自主、專業倫理與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信念與敬業精神 - 由概念的理解到信念的養成 - 由信念的養成到行為的實踐

教師的知與行模式

機會與限制

教師的思考歷程: 教師的個人信念 教師的行動計畫 教師的互動性思考 與決策

教師的行動和其可觀察的效應: 教師在教室的行為 學生在教室的行為 學生的學習成就

翻譯並修訂自 Clark & Peterson, 1986, p.257

中西對於教育的觀點

中國傳統的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 採取注入或灌輸式的教學,如講述法的應用

西方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性啟發與引導,如對話與探索教學

教學意義的反思

基本意義 - 什麼是教學 衍生意義 - 什麼是成功或有效的教學

百科全書對於教學的定義 敘述性定義:

即傳授知識或技能 教學即成功:

以成效論教學活動 教學為有意的活動:

以教師信念為基礎的目標導向行為 教學的科學定義:

科學、藝術或兩者的綜合

如何教「學」

基本上我們想強調,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在傳遞知識,而在於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因此一位有效能的教師應熟悉相關的學習理論,如:行為主義的制約理論、認知學派的訊息處理論、社會文化的學習理論、多元智慧理論及動機對學習的影響等,唯有掌握學生的特性(個別差異),量身設計教學,才可能實現「有教無類,適性發展」的教育理想。

對於「教學」發人深省的看法

最有效的教學並非在短時間內,用最低的代價,成功地傳遞品質最佳的訊息,而是教師所傳遞的資訊能為學生完全吸收。

Pierre Bourdieu & Jean-Claude Passeron , 1965

對於「教學」發人深省的看法

好的教學是四分之一的準備及四分之三的表演。

Gail Godwin , 1974

教學是通往學習的康莊大道。 Jessamyn West , 1979

部分教師對於「教學」的詮釋 適當的教學是「享受」,不適當的教學是「煎熬」 。

教學像「冒號」,作用在「總起下文」–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意願。教學也像「刪節號」,是無止境的研究與探索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更應時時充滿「驚嘆號」,維持學生的高度興趣;常常提出「問號」,引導學生持續地深入思考。

欲勝任教學所需具備的知識 學科內容知識( content knowledge ) 課程知識( curriculum knowledge ) 有關學習者知識( knowledge of learner ) 有關教育目標的知識( k. of edu’l aims ) 教育情境的知識( k. of edu’l context ) 一般教學法知識( k. of instruction ) 學科教學法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 )

何謂「學科教學法知識 (PCK) 」

所謂 PCK 關切的是教師如何將其專長學科內容知識關聯至他們的教學知識;基本上教師要先對欲教授學科的內容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詮釋,才能針對學習者的特性去設計教學活動,以結合學生的先前知識和既有能力。質言之, PCK的主要關切有三:

PCK 的主要內涵

使概念容易理解的知識

幫助學生學習理解的教學策略

呈現特定概念的最有效方式

教學的歷程

由此歷程能否發現前述知識的作用何在?

關於「教學設計」 談到教學策略的應用就不得不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其實是一連串作決策的歷程( the process of making decisions ),它包括:理解、轉化、表徵(呈現)、 選擇、順應學生特徵、思考教學內涵、評鑑、反省和新的理解等;其目的在提高達成預期目標的可能性。

教學設計的根本問題

在計畫教學之先,先問問自己︰「在這門課 ( 或這堂課 ) 中,我希望要學生學什麼? 」

在教學中,要不時的問自己︰「學生學得如何?」、「我如何確知學生學到了?」

教學設計的 MUST 原則: 教師必備的四項教學技巧

選定 ( Selecting ) 適切難度的目標 向著課程或教學目標 ( Target ) 教學 關注 ( Monitoring ) 學生的學習並伺機調整教學

善用 ( Using ) 學習的原理

教學設計的 MUST 原則

選定適切難度的目標: 配合受教學生的程度,不要太難,也不要太簡單;太難學生易感措折,太容易學生會覺得無聊。

向著(課程或教學)目標教學: 上課一切的作為,都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避免高談闊論、天馬行空而偏離主題。

教學設計的 MUST 原則

關注學生的學習並隨機調整教學: 我們可以藉一些小小的活動以達此目的,但這些活動必需是:

a. 可被察覺(覺知)的 如舉起手、寫下來 b. 可被驗證的 如把手臂圍成圈或交叉

教學設計的 MUST 原則

善用學習的原理: 主動(積極)參與 強化動機 預期設定(預告要學的事物) 總結(在課程結束前將學習者再導回

待學習的焦點上) 學習保留 增強理論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確認學生的起點行為

認識她 /他、關心她 /他、瞭解她 /他

相關的前置知識與經驗 學習的動機、意願與學習風格 對課業的期望

–教學內容、作業、考試與成績等 藉由這些資訊來調整適切的目標

教師的教學行動

確認了適切的教學目標﹝就是教學結束後學生應該表現出來的行為﹞,接下來得決定要採取那些行動,來幫助學生學習,以達成這些既定的目標?又要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大部分的時間,都能聚焦在所欲的學習上?

動動腦,答案就快出來了!

呈現待學習的資訊﹝ I﹞   講課  投影在螢幕上  遊戲和活動  書本   影片   特別來賓的演說   實地參觀(校外教學參觀)   演示

講述的重要技巧一、確認教學環境二、肢體語言,尤重眼神交會三、注意開場,留心氣氛營造四、善用前情提要與下集預告五、切記感覺統合的效果六、適時提問以確認教學成效

提問的技巧﹝ Q﹞ 問題與所欲的學習是否 relevant ?切記別先指定回答的人選或依序要求作答,更不要自問自答;要注意「候答時間」的掌握,以增進學生思考的機會。

題目要清析易懂、循序漸進;必要時給予適當提示。

注意「集體作答」的檢測效果。

回應的四個層次﹝ R﹞老師的回應有四種層次 : 最低層次的回應是對學生沒有回應

為什麼老師經常使用不回應 ?

對於老師的無回應,典型學生的反應是什麼 ?

稍高層次的老師回應是”很好”或是其它類似讚許的表示

更高層次的老師回應是重覆學生的反應 最高層次的老師回應是會針對所欲的學

習(目標)去回應

其他促進學習的活動﹝ A﹞

依前述,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習,要讓學習者大部分的時間都能聚焦在所欲學習的事物上;所以除了提供資訊、發問及適時回應外,我們還可要求學生透過一些隱性 (covert)或顯性 (overt) 的行為,來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並檢測其學習的歷程與結果。

隱性 (covert) 的行為示例

記得… 想想關於… 想像…描述… 回憶

顯性 (overt) 的行為示例

轉向你身旁的人,並且告訴他…

寫下來… 討論… 標誌… 在紙上畫出…

記憶術練習

在前面我們用 MUST來表述教學的四大原理,而在這一段我們也可用 IRAQ來表述教師在教學中的的四大活動, 您可以告訴 您的夥伴或是在紙上寫下這八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思嗎?

Come on. You can make it.

Just try your best.

關於動機

技術上,動機是存在個體內的,所以您不能給某人動機。就如您可以牽一匹馬到河邊,但是您不能強迫牠喝水;但是您可以加味牠的飼料或在牠到河邊以前讓牠使勁費力地跑,甚至一段長時間不給牠水喝。因此,您需要巧妙的操控一些個體以外的事物,俾便使個體能產生慾望(需要)去做您希望他(牠)做的事。

動機的外在變數: 一、焦慮:對學習事物關切的程度, 提昇時可用來維持學生的學習效能;亦可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間以降低焦慮。

二、興趣:新鮮、活潑的生活經驗三、回饋:不管學生做對或做錯,他們渴望及時且

精確的回饋,以修正學習的行為。四、成功:對學習學生都懷有某種程度的期望,所

以我們宜善用「比馬龍」效應;多給學生成功的經驗而不是挫折,對建立學生的自信並提升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

五、感受(奇摩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無論是個別的或是集體的,如微笑、不拘謹的動作、輕拍背部或鼓勵的言詞等,都能給與學生正面感受。

動機的內在變數:

即由活動而得到酬償。當活動本身富有(酬償)價值時,就產生了內在動機的情況;而這類活動通常都可達到(預期的)目標,且動機也將伴隨而生。如自我激勵或自我對話:「我很棒,我還要更棒」或是「我可以,我一定可以。」

增強原理的運用

增強的類型: 正增強 負增強 消弱 懲罰

負增強與懲罰的區別

負增強與懲罰相近似,但不相同;懲罰是做了某件(不對的)事而給予某種痛苦的經驗或感受,而負增強是做了某件(可欲的或對的)事而懲罰消失,即痛苦的經驗不再。

獎懲的技巧

訂定合理的規準,並善盡告知的責任

規過於私室,揚善於公堂 當機處理,務求公平一致根據學生特性,善用不同方法 多獎少懲,並留心副作用

教學評量的目的

一、了解起點行為及適當安置學生

二、規畫教學活動及調適教學步調

三、診斷學習困難及激勵學習動機

四、評定學習成就及報告學業成績

實施評量的原則一、 應清楚地指陳所欲評量的行為表現二、應依所擬評量之行為表現選擇適切的評量技

術三、周延的評量有賴各種評量技術的運用四、教師須覺察各種評量技術本身的限制 ,方能

適 當的使用評量技術五、評量旨在達成某種目的 ,而非為評量而評量

除了紙筆測驗 ,仍應注意多元評量的方式 ,如 :實作評量或檔案評量

再論所謂的教學模式

系統化教學模式是「應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整合各項教學因素與條件,以期在預定的時間內,達成有效教學之目標的一種程序與步驟」,一般設計時應分別考量學習者、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量等。有人就目標導向區分所謂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大領域教學模式;也有人分行為、社會與訊息處理等教學模式,但這全然是依論述者的觀點而定。

有關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則可視為是實施教學的方式,一般常用的如講述教學、編序教學、精熟教學、個人化教學、合作學習、角色扮演、概念構圖或模擬學習等;而合作學習又可再分團隊競賽、小組探索或拼圖等不一而足。

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的運用

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學科,也沒有任一門學科可以只運用一種教學方法;戲法人人會變,自有巧妙不同,這正是所謂「教學既是項科學,也是門藝術」的最佳詮釋,如何善待,全在於您個人用心。

什麼是「有效教學」 按計畫完成了教學按進度完成了教學把教科書教完了使學生樂於學習讓學生學到了「該學」的知能培養學生學到了「學習」的策略 學生樂於學習並達到既訂的教學目標

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情境因素- 如何把握這些因素以有效教學

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

學生特性 學校情境

課程屬性學區特質

教師特質班級特性

有效教學的基本要件

一、解教師的角色與任務 - 教如何學 二、熟悉教學的技巧 - 如何教三、掌握教學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果)四、重視學習的歷程 – 如何引導投入

共同做一個人間活菩薩

投身教育不只是從事一項職業,也不僅是經營一項事業,更是獻身一項志業;它真的是各稟良心共同參與的龐大希望工程;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唯有今日優質的教學,才有明日卓越的學生,這是 您我共同的願景,也是 您我共同擔負的使命。

感謝 聆聽

敬請 指教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