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年度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畫 影視概論

Post on 27-Jan-2016

8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98 年度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畫 影視概論.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 許維哲. 影片類型欣賞 影視媒體的科技演進 影視作品製作流程 影視作品製作的工作角色. 滿足替代性參與的心理愉悅 : 化身英雄或感受浪漫氛圍. 影視科技的應用 : 觀眾欣賞作品的動機. 資訊傳遞的需求 : H1N1 的新聞及廣告. 藝術技藝創作與故事想像 : 魔戒 、 阿凡達. 分享經驗與重現歷史 : 羅倫佐的油與鐵達尼號. What do you think?. 一起來欣賞作品與分組討論. 影片類型的內容風格分析 : 紀錄片 劇情片 實驗片 動畫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9898 年度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畫年度科學傳播人才培育計畫

影視概論影視概論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 許維哲

•影片類型欣賞•影視媒體的科技演進•影視作品製作流程•影視作品製作的工作角色

影視科技的應用影視科技的應用 :: 觀眾欣賞作品的動機觀眾欣賞作品的動機

滿足替代性參與的心理愉

悅 :化身英雄或感受浪

漫氛圍

分享經驗與重現歷史 :

羅倫佐的油與鐵達尼號

藝術技藝創作與故事想像 :魔戒、阿凡達

資訊傳遞的需求 :

H1N1的新聞及廣告

What do you think?

一起來欣賞作品與分組討論一起來欣賞作品與分組討論

影片類型的內容風格分析 :• 紀錄片• 劇情片• 實驗片• 動畫片• 廣告片

電影的發展電影的發展1877年美國人 Eadweard Muybridge 愛德華 .麥布里奇 連續按下 24架照相機的快門 拍下馬匹奔馳的畫面1882年 法人 Étienne-Jules Marey ( 馬雷 ) 首次設計一種攝影槍 ( 免除了拍攝需使用多部攝影機的需求 ) 以每秒 12張照片連續記錄了鳥的飛翔

1889年 美國人伊士曼發明賽璐璐膠片1895年 盧米埃兄弟自製攝影機 在巴黎公開放映電影

電影的發展電影的發展•視覺暫存的效果 每秒 16格畫面 即產生動態效果 而現行電影規格為每秒 24格畫面

電影攝影機依賴兩種機械裝置運作電影攝影機依賴兩種機械裝置運作

一是靠著連續轉動裝置移動膠捲一是依賴間歇運動裝置 使每一畫格有足夠時間以穩定曝光

電影影片的規格電影影片的規格圖片來源圖片來源 :: 國家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資料館

越大的底片在曝光時

使用越大的面積 質感越好IMAX電影

採用 70mm底片

電影專業底片 半專業使用 廣泛應用於記錄片及

新聞片拍攝

1932年發明1970年代盛行家用及業餘製片

市場使用

電影放映的畫面比例電影放映的畫面比例 (Aspect ratio)(Aspect ratio)

8mm、 16mm、35mm有聲片、錄影帶畫面皆是此比例( 美國影藝學院標準 )

寬螢幕比例( 商業電影院放映的標準 )

35mm變形鏡頭寬螢幕

(Techniscope特藝公司發展 )

電影沖印以及轉電視格式流程電影沖印以及轉電視格式流程

•Sync : 影音同步

•Work Print: 工作拷貝 ( 剪接用影

片 )

•Negative Cutting: 負片剪輯 ( 拍攝原底片剪接 )

•Answer Print: A拷貝 ( 依負片剪輯後

底片所沖印的拷貝 )

•Color grading: 調光•Optical effect: 光學效果 ( 如溶接 )

•Telecine: 電影底片轉錄成電視影帶 ( 過TC)

•Release Print: 放映拷貝

電影底片如何辨識單一影像位置電影底片如何辨識單一影像位置 ??Key Code (Edge Code)

電視的成像原理電視的成像原理

•視覺暫存的效果 •1933年俄裔美人 左瑞金(Vladimir Zworykin)聲明最先研製 電子掃描攝像管

類比式電子訊號

電視的成像原理電視的成像原理•最早的黑白電視 僅需傳送亮度訊號•彩色電視則以 RGB三原色分離方式 以三槍攝像管記錄 色調和色純度傳送

電視的成像原理電視的成像原理

CCD電子耦合裝置 : 接受入射光 依照光的強度不同而感應不同電荷數 主要功能是將光源轉換成電能•3CCD與單一 CCD差異 : RGB的光源處理•尺寸及解析度 :1/2 、2/3 、1/4 、1/6 及百萬畫素以上

電視交錯掃描原理 Interlaced

將每一圖像分作二次掃描目的用於減少閃爍現象

電視影像的影格 (frame)與圖場 (field)的概念

NTSC PAL SECAM

掃描線條 525 625 819

影格頻率 30 a field = 262.51 lines

25 25

圖場頻率與電流頻率Hz

60 50 50

應用國家 美、日、台灣 大陸、英國、歐洲 法國

NTSC、 PAL & SECAM 三種系統 彼此並不相容

1.電視採用交錯式掃描的呈像方式 與電影投射呈像方式不同2. 1 frame = 2 fields3. NTSC採用 29.97 frames per second, 60Hz

概念 : 1. 產生數位化訊號的基本原理 : 將連續性之類比訊號 (Analog signal) 隨時間變化而有連續性出現性質者

例如 : 聲音之波動便是類比訊號

影音媒介邁向數位化

2. 將類比訊號先予以標本化 (Sampling) 再將所得之標本值予以量子化(Quantization)

例如 : 一般 CD 的標本化頻率為 44.1KHZ因為一般聲音之最高頻率為 20KHZ而訂定此一標準 →即輸入訊號帶域之 2 倍以上的頻率值作為標本化之依據 專業音響機種需使用 48KHZ為標本化頻率 →以 48KHZ的標本即每秒有四萬八千次採樣

影音媒介邁向數位化

現行數位化錄音→量子化是以 16bit位元為標準

量子化的意義乃在將標本訊號的振幅予以數值化

影音媒介邁向數位化

數位電視 數位電視 Digital TV (DTV)Digital TV (DTV)

高品質、低雜訊方便傳輸、轉換、儲存影像資料 可壓縮資料、有效利用頻道空間多媒體互動功能 ( 購物 、資料查詢 )

數位化趨勢 : 將類比式電視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 以數位技術後處理後播送

目前有美規 ATSC 歐規 DVB 及日規 (ISDB-T)的傳輸標準台灣數位電視使用歐規系統 (2000年由美規更改成 DVB)目前由台視、中視、華視、民視、公視經營 15個頻道 預計 2010年全面停止類比電視訊號

數位電視 數位電視 Digital TV (DTV)Digital TV (DTV)

SDTV (Standard TV)•標準畫質電視 720*480•掃描線 480條 目前國內採行交錯掃描方式 Interlaced 規格 480i

區分 SDTV 與 HDTV

FULL HDTV (1080i)•高畫質電視 依日本 HDTV規格標準 1920*1080 •使用 HDCAM•公視高畫質數位電視” HiHD”具 1080i的影像品質

高畫質 (High Definition TV) (720P) •720P 解析度為 1280*720 (逐行掃描方式 )•因人的視覺暫留效果 , 逐行掃描比交錯掃描清晰 使得 720P 接近 1080i的畫質

數位電影 數位電影 Digital Cinema Digital Cinema

•影像紀錄採用逐行掃描 Progressive的方式 : 一個影像 = 一張完整畫面記錄

在電影數位化技術中所連貫的電視概念

•數位電影攝影機規格採用一秒鐘 24個影格 frame 簡稱 24P 與電視一秒鐘 30 frame = 60 fields不同

•數位電影攝影機追求接近底片式電影的高畫質 35MM電影底片的解析度被認定約 4000*2000 目前普遍數位電影攝影機的解析度約 1920*1080而先進的數位攝影機種已可達到 4K的畫質 ( 例如 Red One可錄製 4520*2540)

1080p, 720p, & 480p 畫質的解析度比較

Source: IDC, 2005Source: IDC, 2005

經由磁帶紀錄影音電子訊號

電視錄影系統概念電視錄影系統概念

電視錄影系統規格歷史發展電視錄影系統規格歷史發展

1969年 日本 SONY發表業務用帶寬 3/4吋的卡匣式磁帶 錄影系統 命名 U-match 獲得好評

1975年 日本 SONY發表帶寬 1/2吋的民生用卡匣式 磁帶錄影系統 命名 Betamax

1976年 日本 VICTOR(JVC)發表帶寬 1/2吋的民生用卡匣式 磁帶錄影系統 命名 Video Home System(VHS)

1977年 Panasonic 加入 (VHS)陣營 之後形成 Betamax 與 VHS規格的競爭直到 1988年 SONY 亦加入 VHS陣營 才結束

電視錄影系統電視錄影系統

Betamax 與 VHS 比較

Betamax VHS

畫面水平解析度 250條 ~500條 250條 ~500條最長錄影時間 分 1 、 2 、 3 、 5

小時120、 160、 180分鐘 及 SP、 EP、 LP加倍技術

競爭結果 衍生後續業務型Betacam、Digital Betacam HDCAM ( 領導專業市場 )

發展S-VHS(400條解析度 )D-VHS機型但未普及由碟片市場取代

民生用錄影機規格比較

VHS-C (1982年 )

V8 (1985年 )

Hi8 (1989年 )

DV(1995年 )

影帶種類 1/2 吋相容 VHS系統

8mm寬V8影帶

8mm寬Hi8影帶

6.35mmDV影帶

水平解析度

250條SVHS-C (400)

270條 400條 500條

聲音品質 Hi-Fi立體聲

Hi-Fi立體聲

Hi-Fi立體聲

48KHZ 16Bit立體聲

最長攝影時間

30分鐘 120分鐘 120分鐘 60~90分鐘

專業數位錄影設備發展專業數位錄影設備發展•自 1993 年後 SONY 延續 Betacam system 發展推出 Digital Betacam 格式•1994 年 各電器廠商 為避免過去 Beta/VHS 的規格競爭 共同制定家用數位影像系統規格 (DV)------SONY 發展出依 DV 規格為基準的 DVCAM專業數位攝影機設備------Panasonic 則發展出 DVCPRO 型式的專業數位攝影機設備•1997 年 , Sony 延續其 Betacam 機種至 HD 畫質 , 稱為 HDCAM ; 而Panasonic 則研發其對應的 HD 稱為 DVCPRO HD.

專業數位錄影設備發展專業數位錄影設備發展•於 2003 年 SONY 研發新的無影帶式專業影像儲存裝置 , XDCAM 系列 , 採用 Professional Disc 為儲存媒體 , 提供更便利及快速的數位影像輸出入剪接功能

專業數位錄影設備發展專業數位錄影設備發展•於 2004 年 Panasonic 另研發新的影像儲存裝置 , 稱為 P2 Card, 專供DVCPRO 系列機種使用•另有傳統磁帶 DVD燒錄 及硬碟的影像儲存裝置

邁向影像數位儲存邁向影像數位儲存 ------ 碟片碟片型式 VCD SVCD DVD 5 DVD 9

畫質 352*240

480*480

720*480 720*480

影音壓縮壓縮格式

MPEG I

MPEG Ⅱ

MPEG Ⅱ

MPEG Ⅱ

容量 VCD700MB60~80分鐘

VCD 700MB30~40分鐘

4.7GB單面單層即時 2 小時

8.5G單面雙層市面出租用

邁向影像數位儲存邁向影像數位儲存 ------ 碟片碟片

型式 Blu-ray Disc (BD)

畫質 1920*1080p

影音壓縮壓縮格式

MPEG-2 、 MPEG-4 AVC

容量 25GB 單面單層50GB 單面雙層

•MPEG指的是一種視頻與音頻訊號資料的壓縮運算法標準 ( 經由重新編碼 達成減少檔案量與降低失真的目的 )•MPEG-1 是 MPEG 組織制定的第一個壓縮標準•MPEG-4 亦適用串流標準

影視傳播管道的發展趨勢影視傳播管道的發展趨勢1. 提升畫質 (SD HD)2. 分時觀賞 ( 多個數位頻道依序播出同一節目 ) (TIVO)3. 依觀眾需求 自由選擇 例如 :Video On Demand (VOD) 及中華電信的大電視 (MOD)4. 數位匯流發展 ( 文字媒體 , 電影 , 電

視 ,Internet,手機電信的整合 ) 例如 :YouTube,手機電視 and IPTV

影視傳播管道的發展趨勢

影視概論影視概論 :: 影視製作流程影視製作流程策劃階段

• 選定故事• 籌措預算• 決定與管理製作人員• 控制進度• 參閱及收集各種小說、劇本、

原創劇本 • 擬定各式可拍攝時間及評論意見

• 設定劇情與欲傳達意念• 塑造人物• 構思對白

• 每一個鏡頭的構圖、拍攝方式及時間

• 燈光的運用• 鏡頭間的轉接方式

(EDITING)• 演員位置及移動方向• 劇中所呈現的觀點 ( 第一人稱

或全知觀點 )• 安排情節高潮• 修訂整合各方意見• 以影像思考方式詮釋劇本

STORYBOARDSTORYBOARD 範例範例

STORYBOARDSTORYBOARD 範例範例

拍攝前製作階段

導演 •助理導演•場記

攝影指導•攝影助理•燈光師

錄音師•錄音助理

美術指導•服裝•化妝•髮裝•道具

製片•劇務•場務

安排勘景 評估佈景、 道具的製作預算

選定並初步接洽主要演員人選

製片公司召開預算審核會議 通過拍攝預算

各部門編列所需經費預算

選擇攝影組

提出全片拍攝計

連絡拍攝方面的

硬體租借事宜

拍攝前製作階段製片與導演確認完成拍片前準備

請領製作經費

製片正式

與演員

展開簽約

給付費用和量製服裝

事先檢查、校正各部門

拍攝所需的器材設備

搭製佈景及

製作服裝道具

導演與副導

協調拍片進度

並由副導演

排定拍片進度

演員試 裝並拍 定裝照

召開演職員會議溝通觀念與導演全片意圖正式開拍

112/04/21 40

導演的基本工作導演的基本工作主題一主題一

能夠明確的視覺化 ”所要表達的故事” 故事的靈感 不一定要來自劇本 但要去感受、理解和融入故事的主旨

“要說什麼故事”→ 選擇的鏡頭就是 導演說故事的 ”所有” 素材

導演需設計分鏡

112/04/21 41

主題二主題二導演要能透徹每個演員所代表的影像角色 能在不同拍攝場景中 掌握演員應該經歷的意識和心理

同時也能瞭解如何動態地運用銀幕效果 (雖然有些導演認為鏡頭運用只是工具 重要的是如何讓說故事的人來表達) 或是掌握觀眾的觀賞需求 ( 可假想自己的需求作初步摸索 )

112/04/21 42

主題三主題三所謂稱職的導演工作 : 能夠讓分執不同工作領域的專業人員 都能貢獻和感受到他們對整個影片製作過程 有獨特的價值 ( 就是具備不可被取代的功能) 在一開始 , 從

視覺化場景描述的寫作能力、掌握肢體和語言表達的表現能力、和能夠建構故事戲劇化效果的三個方向出發

43

主題四主題四導演要能體認本身所擁有的製作環境來發揮 (特別是獨立製片和學生作品 需要時常將低成本預算的製作態度銘記在心)

要知道仍有許多電影工作者 能夠在不需利用華麗的場景設計、道具、 服裝、設備、或特效 便能製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而關鍵往往在於作品的原創性和策略Ex.伊朗電影﹍阿巴斯的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天堂的小孩”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 美國獨立製片電影﹍”厄夜叢林”

電影剪接的功能電影剪接的功能 (( 連續敘事連續敘事 ))

早期的發明並非具 有敘事結構 的戲劇性 目的只是一種生活紀錄的概念 ↓中期則發展出表達情感、去蕪存菁、

重新組合 、追求動作流暢 目的是滿足觀眾視聽需求 ↓現在則逐漸追求意念的創造、溝通訊息的層次

目的是挑戰傳統剪接技法

電影剪接設計電影剪接設計 (( 非連續敘事非連續敘事 ))

一 . 庫萊曉夫與普杜夫金的剪接實驗 方式 : 1. 把過往影片一次又一次地放映 把各個影片每一部分的結構→加以分段剪斷 研究分析 再進行詳細討論 ↓ 2. 把這許多片段 一次一次改變程序把它們接起來放映 ↓ 3. 研究所形成的不同效果 看看是否和原來的效果不同 而且是怎樣的不同法

電影剪接設計電影剪接設計 (( 非連續敘事非連續敘事 ))

二 . 艾森斯坦的剪接理論 ( 蒙太奇剪接 )艾森斯坦處理影片 用一種新穎而富有革命性的手法

“把許多印象結合在一起的” 對他來說 : 不論什麼情況都可以用不同鏡頭 放在剪接桌子上把它剪接出來的 艾森斯坦的剪接理論 淵源於中國「六書」的「轉注」

「犬」字和「口」字合在一起可以成為「吠」字 「刃」字加上「心」字可以成為「忍」字 「鳥」字加上「口」字可以成為「鳴」字

電影剪接設計電影剪接設計 (( 非連續敘事非連續敘事 ))

這種並列的方法 , 不僅是把一項意義加到另一項而已在並列之後 , 整個變成了一種新的概念

→都變成了動詞了 而且是具備動人動作的內涵艾森斯坦所謂的想像性

“如果藝術的目的是感動觀眾、那麼藝術家就必須詮釋材料”

因此應用到電影的剪接工作 :事實上也是把不同的印象連接在一起

使其成為一種新的含有動人動作的關係

應用法國電影界對於剪接工作所用的字眼 也就稱之為「蒙太奇」「蒙太奇」 montagemontage

☆例如 : 卓別林“摩登時代”開場的豬隻與人群溶接

• 電影聲音設計的劣勢電影聲音設計的劣勢 1.對電影聲音的研究 A.過去都是從電影故事空間的觀點出發 B.大多探討對白與影像間的關係 C.較少涉及音樂與音效的分析

2.目前國內普遍 音樂與戲劇的配合程度→ 制約與簡陋 做法 : 多以罐頭音樂或拼貼流行音樂方式達成

雖說是受限於成本的考量但缺乏創意概念的建立 亦是主要原因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配樂 : 指的是有旋律的背景音樂 是樂師根據劇情需要而作曲譜製

音效 : 指的是包括一切 用以解釋敘事動作的聲音表現 例如腳步聲、關門聲、鳥叫聲 用來塑造及烘托環境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 電影聲音的三個構成:音樂、音效、口語音樂、音效、口語

存在故事空間內( 同質性 )

不在故事空間內( 異質性 )--以影像與聲音有無直接關係來區分

1.音樂: 電影配樂

藉場景環境的音樂 :一方面呈現真實一方面營造劇情氣氛

Ex.愛蜜利異想世界 的 pub演唱 歌舞片 : 紅磨坊

隱喻人物的內心情緒營造劇情的整體劇情張力

Ex. 希區考克的驚魂記庫柏立克的發條橘子猜火車Fly on the ointment

表現方

表現方

式式::

三 . 電影聲音的三個構成:音樂、音效、口語

存在故事空間內( 同質性 )

不在故事空間內( 異質性 )--以影像與聲音有無直接關係來區分

2.音效 基本功能在於 呈現真實Ex. Kiss the canvass的拳擊

象徵 Ex. 人物內心世界的衝擊 ﹍雷聲表震撼 Honor the father ﹍回憶

隱喻 Ex.Ex. 虎吼表忿恨爆發的前兆虎吼表忿恨爆發的前兆 ﹍﹍強調誇張的效果強調誇張的效果

表現方

表現方

式式::

• 口語 : Ex.阿甘正傳主角的說話方式 50年代好萊塢女星的語調 A.對白分析 ﹍語意分析 ( 說話內容 ) 、敘事結構分析 B.言語與語聲分析﹍近來女性主義研究取向

• 可單獨研究音樂本身的表現形式 : (如第五元素中 古典聲樂與現代電子樂曲的對照)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 聲音表現的功能 ---以第五元素一片為例 1.聲音用來進行場面調度 “第五元素”隨處可聞的電子音樂音效、人物的言語方式

( EX.D.J 奇特的播音口吻) →協助建立未來世界場景的描述 “搶救雷恩大兵”

槍砲的飛嘯聲、爆炸聲、士兵的哀嚎聲 →建構了逼真的戰爭場景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2.聲音協助影像場景的串場工作 (Sound Bridge)

---在現在場景仍出現在螢幕時 下一場景聲音已經出現 藉緊湊連接 提供觀眾預知 →來協助場景轉換功能

3.進行音樂與背景音效的融合→甚至與動作結合 ---形成類似 MTV的觀影效果 緊扣觀眾對聲音影像的感應力 以致無以分辨 而完全沉浸於故事劇情環境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五 . 聲音表現的韻律與劇情張力的連結 ---分析第五元素一片

DRAMATIC FUNCTION

對白“ SHOW TIME”: 懸疑性的建立

肅穆聲音建立了戲劇張力的起點 : 形成氣氛

藉環境音的變換→建立三者人物( 歌手、英雄和女主角 ) 與場景關係 音樂節奏逐漸加強戲劇張力

聲音串場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DRAMATIC FUNCTION

藉音樂音調逐漸拉高 : 加強戲劇張力 破門聲及槍聲的音效 : 象徵一場戰爭即將爆發 高音音樂逐漸加強 : 暗示戲劇高潮的來臨 女主角颤抖和逐漸加快的呼吸聲 : 象徵仇恨的建立 爆炸聲 : 勾起女主角復仇的渴望靜音的運用 : 強化對照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DRAMATIC FUNCTION

壞人吵雜聲響 : 加溫仇恨的象徵

高音效果提昇戲劇張力並藉聲音轉折隱喻劇情氣氛的變化

強化打鬥音效來象徵懲罰的來臨( 注意 MTV式的影音結合 )

藉快而有力的音樂節奏象徵戰鬥的勝利

課程大綱: 影視聲音概論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