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 研習手冊 在與未來 學術論壇 · 研習手冊...

Post on 21-Jul-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樂活實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論壇

論壇時間:107 年 12 月 10 日(星期一)09:00-17:00

論壇地點:佛光大學雲起樓 301 國際會議廳

辦理單位: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 主辦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承辦

胡瀚文基金會 協辦

研習手冊

《樂活實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論壇

引 言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按例每年下學期舉辦一場《未來與樂活產業研討會》,邀請未來學、

生命學、樂活學、自然醫療以及公共政策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共聚一堂,切磋專業。惟因

下學期校內事務通常較為繁忙,遂有老師建議將定期研討會提前至上學期舉辦,俟逢本院

擬積極推動院內各系深度學術對話,除邀請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師生一起參與本次論

壇外,亦襄贊經費玉成此事。

本次論壇雖定位為內部學術對話,但亦盼藉由校外學者的專題講座提供院內師生創新

思考的激素。承蒙陽明大學醫學院的潘懷宗教授首肯在百忙中抽空擔任上午專題講座的主

講人,他的題目是〈台灣下一個食安震撼彈〉。健康飲食是樂活養生的要務之一,然而台灣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連基本的飲食安全都無法保障,又如何奢談健康飲食?這是攸關所有

樂活人健康而不得不正視的公共政策議題。下午的重頭戲主要聚焦在「未來永續與樂活健

康的跨領域對話」,共有三個子題由彭臺臨講座教授、林香君教授與李利國教授分別闡述〈面

對高齡化時代,樂活產業的未來趨勢〉、〈從生命的「心盛」到「興盛」談樂活與未來〉與

〈未來學與樂活學的共振效應〉,三位講者學養深厚,常有獨特創見,透過他們對於樂活與

未來的詮釋,想必引發與會師生的共鳴與回響。專題演講與跨域對話均保留 Q&A 的時間,

論壇結束前並安排綜合討論,以利所有與會者充分交換意見,達到真正學術對話的目的。

本次論壇在有限時間與經費的情況下得以順利舉行,除了感謝上述主講者的智慧分享

外,籌辦此次會議的召集人汪雅婷教授與副召集人陳建智教授,奉獻了最多的心力,江淑

華教授、羅智耀教授等各場次主持人有效掌握會議進行的節奏亦功不可沒,院秘書鄭秋蘭

與系秘書黃秋蘭兩位小姐在行政事務上的盡心協助,也是本次論壇得以如期舉行的重要因

素。當然,沒有全院師生的熱情參與就不可能造就此次論壇的成功,希望這股團結合作的

氛圍也為樂活產業學院創造永續發展的無限可能。

樂活產業學院院長 許興家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系主任 何振盛

2018.12.10

目 錄

論壇議程

專題演講

〈台灣下一個食安震撼彈〉 潘懷宗 教授

未來永續與樂活健康的跨領域對話

〈面對高齡化時代,樂活產業的未來趨勢〉 彭臺臨 教授

〈未來學與樂活學的共振效應〉 李利國 教授

〈從生命的「心盛」與「興盛」談樂活與未來〉林香君 教授

綜合座談

何振盛 教授、彭臺臨 教授、李利國 教授、林香君 教授

論壇議程

時 間 主 題 主講人 主持人

09:00-09:30 報到

09:30-10:00 開幕式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何振盛 主任

10:00-12:00 專題演講:

台灣下一個食安震撼彈

陽明大學醫學院

潘懷宗 教授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何振盛 主任

12:20-13:30 午餐休息

13:30-15:00

未來永續與

樂活健康的

跨領域對話

面對高齡化時代,

樂活產業的未來趨勢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彭臺臨 講座教授

宗教學研究所

張美櫻 教授

未來學與樂活學

的共振效應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李利國 教授

從生命的「心盛」與

「興盛」談樂活與未來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林香君 教授

【備註】13:30-14:15 為第一輪,三位主講人各闡述 15 分鐘;14:15-14:30 為第二輪,三位主講人再補充

發表各 5 分鐘;14:30-15:00 為現場 Q&A。

15:00-15:30 茶敘

15:30-17:00 綜合討論

與談人:

何振盛 主任

彭臺臨 教授

李利國 教授

林香君 教授

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

羅智耀 教授

17:00 賦歸

台灣下一個食安震撼彈!

-白色色素二氧化鈦安全性需要重新評估-

潘懷宗 教授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英國有超過 350 萬人、全世界更是超過 4.22 億人罹患糖尿病,

其中 90%以上為第 2 型糖尿病患者,而台灣也有 200 多萬名糖尿病

患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奧斯丁分校 2018 年 5

月由亞當.海勒(Adam Heller)教授等人發表在《毒物化學研究》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期刊的結果指出,牙膏、化粧品、

咖啡奶精、咖啡用奶粉等加工食品中常見的白色色素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 TiO2),可能會導致使用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增加。

此研究共招募 11 名志願者,並先取得他們的胰臟(頭部)組織樣

本(可以用內視鏡拿到,不用穿刺),結果發現其中 8 名已經罹患第

二型糖尿病的患者,組織內都有許多二氧化鈦的結晶顆粒,顆粒的大

小約在 110 ± 70 nm 左右;而未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其餘 3 人,胰臟

組織則並未發現二氧化鈦。因此研究人員初步推論,第二型糖尿病發

生的原因之一可能跟二氧化鈦結晶顆粒累積在體內,刺激體內的白血

球引發免疫反應,進而造成發炎並破壞胰臟組織細胞有關。

海勒教授認為二氧化鈦顆粒可能導致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與石綿粒

子造成肺部纖維化及肺癌的途徑相類似,因為當胰臟組織有外來的結

晶顆粒(crystal-caused)存在時,會引起發炎,這與石綿粒子結晶引

起的慢性肺部發炎疾病,如矽肺病和石綿沈著病(asbestosis)等的致

病機轉相當類似,可說是如出一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 1923 年二氧化鈦被第一次製造出來,

當作白色色素後,需求量劇增,目前其產量佔全世界顏料總產量的

70%,經常被添加到食品、化粧品、紙張、塑膠及塗料中。隨著二氧

化鈦產量的增加,全世界第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亦逐年飆高,先從

1960~1970 年,爆增 4 倍罹患人口後,再自 1980 年世界總人口的 4.7

%上升到 2014 年的 8.5%。也就是說,過去五十年來二氧化鈦的使用

量增加,極可能是導致第 2 型糖尿病流行的因素之一,科學家們期望

能擴大研究規模,以進一步驗證此項假說。

此外,若是常接觸高濃度的二氧化鈦奈米粒子(粒子直徑< 100

nm), 也有研究指出會增加癌症和遺傳疾病的潛在風險。一般來說,

正常顆粒的二氧化鈦(200~300 nm)不容易進入血液,幾乎可從身上

全數排出,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相當安全。但奈米科技興起後,

奈米級顆粒的二氧化鈦,其安全性就必須另外再深入研究,不能等同

視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學院羅伯特.席斯特

爾(Robert Schiestl)教授 2009 年 11 月發表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期刊,以小鼠為實驗動物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服用二氧化

鈦奈米粒子將導致小鼠遺傳基因損傷。常用的食品級白色顏料二氧化

鈦顆粒大小如前所述通常在 200~300 nm 之間,並非奈米顆粒,但並

不表示就完全沒有其他較小顆粒混雜其間,前一陣子,澳洲問題奶粉

被質疑有奈米級二氧化鈦顆粒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研究人員以內含二氧化鈦奈米粒子之飲用水餵食實驗小鼠,

成年雄鼠給水 5 天,懷孕雌鼠給水為期 10 天,並觀察實驗小鼠細胞

的 DNA 和遺傳物質。結果接觸二氧化鈦奈米粒子的實驗小鼠,會發

生細胞中 DNA 雙股斷裂 (double-strand break)的情形,且和劑量曝

露呈現正相關,越高劑量的二氧化鈦奈米粒子,DNA 雙股斷裂的比

例就越高。研究作者指出, DNA 雙股斷裂造成健康的危害遠遠超過單

股斷裂或氧化壓力損傷。

研究人員還發現,曝露在二氧化鈦奈米粒子的實驗小鼠體內有高

濃度的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推論應為二氧化鈦奈

米粒子之毒性所引發一連串的炎症反應。因為當二氧化鈦粒子變得更

小時(奈米級),其接觸身體細胞的表面積,相對就會變得更大,所

以更容易引起發炎反應。

二氧化鈦又名氧化鈦或鈦白,俗稱鈦白粉。是一種白色顏料,因

為認為它非常安全,所以允許加入人類食品中,給人類食用,目前是

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常見用於口香糖、糖果、麵包及調味料等,

同時也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用品中,包括牙膏、防曬乳液、防曬噴

霧、清潔劑、化妝品、塗料、塑料、造紙、印刷油墨等,甚至陶瓷、

玻璃、橡膠等產品,應用範圍幾乎無所不在。

正常顆粒的二氧化鈦雖然對人體沒有基因毒性(非奈米顆粒),但

正常顆粒已有研究顯示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發炎反應,包括肺上皮細

胞及肺纖維化。這次德州大學研究,又再證明,也會引起胰臟發炎反

應,導致胰臟損傷,產生糖尿病,因此正常顆粒的二氧化鈦安全性,

潘懷宗老師認為必須重新加以重視,特別是對食品添加應該要有更多

的規範。

2007 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二氧化鈦之致癌性列為

Group 2B 等級(可能為人類致癌物,此類物質引起人類癌症的證據

有限,有引起實驗動物癌症的證據,而不一定有致癌機制的證據)。

歐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2016 年根

據專家小組建議,正常顆粒的二氧化鈦在腸道中吸收率低,故用於食

品添加物中並不會引起基因毒性;對於生殖毒性的證據仍不足,因此

無法訂定其每日容許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也就是說,

科學家之前對於食品中正常顆粒的二氧化鈦,認為對於消費者的健康

並無風險上的疑慮,當然不包括混雜奈米級顆粒的危險性。

但德州大學這篇文章告訴大家,正常顆粒的二氧化鈦也可以沉積

在胰臟頭部,如果不是經由鼻腔吸入或腸道吸收進入血流,即有可能

從十二指腸經胰管直接進入,因為他們是相通的管道。

另外,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2017 年 4 月發布,規定

二氧化鈦(正常顆粒,非奈米顆粒)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不得超過食物

總重量的 1﹪。二氧化鈦在食品添加物的使用限量標準,規定範圍為

10~65 % (重量百分比)以內。而在化粧品的部分,食藥署 2016 年 4 月

發布,化粧品含有二氧化鈦成分(奈米化且產品劑型為噴霧劑者除外),

其含量百分比在 25%以下者,以一般化粧品管理; 如化粧品內添加二

氧化鈦或奈米化二氧化鈦總量超過 25%者,及含有奈米化二氧化鈦成

分、且產品劑型為噴霧劑者,則必須以含藥化粧品級申請查驗登記,

顯示奈米級二氧化鈦危險性比較高。

由於此篇研究報告出現在受試者胰臟組織的二氧化鈦粒子大小,

為 110 ± 70 nm,也就是沉積在胰臟內的二氧化鈦粒子橫跨奈米級及

正常顆粒,顯示平常食用的白色色素可能並非只有單一大小的顆粒,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是奈米顆粒發展之後,也開始進入人體污染人類。

既然二氧化鈦的使用,仍然可能有健康上的疑慮,在各國政府仍需數

十年才能做出結論前,我們個人應該如何自保,才能避免二氧化鈦的

傷害呢?

1. 根據 2016 年 9 月一篇荷蘭的研究報告顯示,2~6 歲幼兒食入最大

宗二氧化鈦的來源是牙膏,佔 57%。所以家中有 6 歲以下幼兒的

父母,在選購兒童用牙膏時,務必購買不含二氧化鈦成分的牙膏,

避免幼兒刷牙時不慎食入,非常重要。

2. 而成年人食入最大宗二氧化鈦的來源則是口香糖(14%)、咖啡奶

精(11%)、沙拉醬(7%)及大蒜醬(5%)等,所以我們成年人

平時應拒絕食用含二氧化鈦的加工食品,並期望政府立法要求廠

商必須標示二氧化鈦成分,給人民選擇的權力。

3. 二氧化鈦奈米粒子經常用於化粧品或防曬產品中,所以千萬不要

使用噴霧產品,因為可能造成肺部吸入大量二氧化鈦奈米粒子,

損傷肺部,而且可以進入血流,污染全身。建議可選用乳霜或乳

液形式來取代噴霧,這是潘老師一再提到的,切記。

4. 不得有奈米級的二氧化鈦顆粒添加入食品中。

註: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海勒教授為世界級知名教授,首先開發出亞培公司的手

指驗血糖機,只需要一隻蚊子叮咬我們時吸取血液的 1/8 就可驗血糖,方便民眾

偵測。最近更發展出,不須血液,配戴手臂上一個銅板大小的貼片,即可連續偵

測血糖值,在 2017 年底已獲美國 FDA 通過,他的這篇二氧化鈦導致糖尿病的研

究,值得大家多加重視。

面對高齡化時代,樂活產業的未來趨勢

彭臺臨 講座教授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講綱:

高齡者樂活的需求

高齡者生活的問題:活得很短,病的很久

高齡樂活產業發展

未來學與樂活學的共振效應

李利國 教授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當我告訴詢問者我任教於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時,幾乎都會引起

進一步的詢問:什麼是未來學?樂活學又是什麼?兩者有何關係因而

結合?我發現不只是一般人會產生這些疑惑,本系師生恐怕也不知該

如何為人解惑!

其實,本系把未來學與樂活學結合,最簡單的原因是未來學與樂

活學的跨領域研究以及應用於改造社會行動上,猶如琴瑟和鳴,可以

相互增添價值信念與邁向目標的能量,換言之,對未來學與樂活學的

雙軌研究與知識教學能產生學術及應用的共振效應(resonance effect)。

共振效應,意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的振動頻率相同,當一

個物體受外力作用開始振動,會引起其他物體一起振動的現象。音叉

實驗是最常見的證明模式:把兩個自然頻率相等的音叉放在鄰近處但

不相接觸,當敲擊甲音叉所發出的聲波 (強迫振動的頻率,

Forcedvibrations)碰觸到乙音叉時,每一個疏密部彷彿都在輕推一下乙

音叉的兩頭,由於輕推的頻率跟乙音叉的自然頻率相同,因此乙音叉

的振幅就會被這些連續的輕推而加大,造成乙音叉振動而發出聲音,

即代表產生共振。

「共振」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見,比如我們的情緒處在低潮,往往

會影響身旁的人也不開心,顯示情緒頻率會產生共振效應。同樣的,

地震並不是特別強,但地震的頻率和房屋頻率若相同時,建築物就會

產生非常劇烈的晃動,共振效應就是主因。而當我們對吉他調音時,

若用手指按住第二根弦的第五格,則第一根弦和第二根弦所發出來的

音調會相同。所以,當我們用手指去撥第一根弦時,就會發現第二根

弦被引起振動。再比如我們會覺得和某人聊得特別投機,就是因為雙

方的自然頻率相似或選擇的話題符合"彼方和己方"自然頻率的意願。

所以共振也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一種相互影響現象、一種疊加成

效現象。

那麼未來學與樂活學的雙軌研究與知識教學何以能產生

學術及應用的共振效應?

首先,未來學與樂活學都是因應變遷加劇而產生的新學科。就學

科本質而言,套用托佛勒的觀點,就是說未來研究的目的是嘗試以「遠

見思維、多樣化的情境想像、系統性研究方法」去探索「可能會發生

的許多未來、較可預期大概會發生的未來,以及什麼是道德評價下應

該創造出的所欲的未來」。

而樂活學的學科本質,套用Paul H. Ray與Sherry Ruth的(文化創意人:

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的觀點,是深入研究塑造人民為何從主流生

活文化中逐漸轉變的新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深層架構,以發現這些正在

改變世界的樂活族最在意的事,什麼對他們有意義、什麼沒有意義,

他們會選擇對什麼事採取行動,又會拒絕花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支持

什麼事,透過探索他們重塑的價值觀與現實行為的變化,以認知未來

社會的藍圖。

木村麻紀(全球樂活潮,2007,李毓昭譯,晨星出版社)也強調:

LOHAS的價值觀不只是注重環保生態與個人健康,更在於其蘊含對

未來人類存活、生活品質與構成快樂因子的了解與改進的寧靜革命潛

力,帶領人們從只顧自己人的快樂與存活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型社

會過渡到追求永續的地球環境,創造讓所有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未來。

其次,未來學與樂活學之間具有互補與加成的功效和作用。基本

上,通過前瞻的宏觀視野、政策規劃與評估影響的未來研究,必能促

使樂活這一社會目標的落實;反之,樂活理念與樂活社會目標也必然

對思量未來政策具有導向作用。

近代社會變遷的顯性特徵,即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化社會,這固

然是世界各國都在追求的發展方向,但真的正確嗎?美好嗎?

如果所謂的現代化社會真的是美麗新世界,那麼,業已現代化的

社會為什麼仍然充滿了罪惡與災難?為什麼越是現代化的國家及城

市,越是犯罪率較高、婚姻不正常、充斥著色情、販毒與暴力,而且

形形色色的精神困擾症層出不窮?現代社會中的人,似乎並不比傳統

社會中的人更快樂。

針對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社會分配不公,出現了社會主義;針對現

代社會的人與人「疏離」現象、人心的荒蕪空虛,出現了心靈醫治運

動(Mind-cure Movement)與宗教熱的現象;針對工業發達、人類掠

奪資源、擴大生產而形成的環境污染破壞,出現了生態主義與全球環

境保護運動;針對現代社會中追求成功、鼓勵競爭、追求財富,出現

了提倡回歸自然的清貧思想與簡樸運動…。這些,似乎都表徵著現代

未必即是個理想的社會,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和它的運作邏輯,都已面

臨改革重整之必要,所以才會出現這一波波反現代的浪潮。

從未來學角度研究社會變遷,目的不是觀察對比不同時空發生的

變化與差異,而是藉由探索變遷的動因及走向,進而形塑較理想的未

來意象,以引導大眾思考真正所欲的願景並產生行動共識!樂活理念

顯然已是形塑較理想的未來意象的不可或缺之因子!

第三,未來學與樂活學原本分別重視人類身處的這個世界外在環

境的變項以及個人層面的意識變化,當本系加以整合,就意味着我們

擴張了尋找解決當前台灣或世界的問題的視野,包括:各類衝突、共

同性的貧富差異、犯罪與恐怖主義的猖獗,顯示我們已認知到不能只

期待政府、宗教或經濟改變社會結構和制度後,才能有一個更美好的

世界,而是進一步探索訴求於每個人的內在與集體意識的可能以及如

何行動能形成共振,以塑造我們期盼的更公義的世界。

綜而言之,樂活學有助於我們內在意識的顯化,未來學有助於我

們掌握外在時空的振動頻率。所以,未來學與樂活學的整合之涵意就

是要對人們倡導新理念:我們必須體認世界的現狀與所欲的更佳未來

願景,並在此前提下,倡導新價值觀、發揮自由意志選擇並踐行更好

的未來政策與生活型態,同時也需更有規範性地着手改善自己,作為

改善這個世界的基礎。

召集人 汪雅婷

副召集人 陳建智

議場組 汪雅婷、邊芳華、未樂系學會

總務組 黃秋蘭、鄭海莉、未樂系學會

文書組 陳建智、未樂系學會

交通組 何振盛、陳建智

攝影組 葉明勳、未樂系學會

動員組 周鴻騰、未樂系學會

機動組 林晏如、黃孔良、黃秋蓮、陳碩菲

.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