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bao...

Post on 08-Jul-2020

4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近日,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著名作家余华的全新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也是继《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后时隔多年余华的又一本新作。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人物,随着《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等作品在美、英、法、意、日、韩等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出版,近年来余华频繁受邀世界各国的演讲与活动,他从个人和中国经验出发,打开与世界文坛的交汇,《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正是他这段时间内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余华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个书名源自余华2010年5月参加耶路撒冷国际文学节期间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经历。纪念馆有一处国际义人区,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大屠杀期间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他们中间一些人的话被刻在柱子上和墙上,而一个波兰人说出了一句令他难忘的话。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波兰农民,他把一个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犹太人才走出地窖。以色列建国后,这个波兰人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华由此

进入了人是什么的思考。人有许多的共性,包括愚蠢,也包

括自尊和怜悯等等,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我们都从人身上看到这些东西。哪怕是精神失常的人,他仍然是个人,他有他的属于人的逻辑。余华引用了鲁迅和莎士比亚笔下精神失常的人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人性里面共通的内容。

尤其震撼的是余华自己的一次经历,他在意大利访问期间,被邀请方安排到精神病院去跟精神病人进行文学对话,精神病人确实表现出了精神障碍的问题,这令陪同访问的翻译也异常紧张,但最后,当余华他们告别出来,看见这些精神病人有男女搂在一起去食堂吃饭,他突然发现原来精神病院里也有爱情。

这就够了,余华写道:“我此前觉得精神病患者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无底洞里,但是那两对男女亲密走去的身影改变了我的想法,因为那里有爱情。”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书中所收录的23篇文章由余华本人亲自编选,话题宽泛,但都不同角度围绕着余华创作经验而延伸,如《兄弟》创作中如何处理命名问题?《第七天》的灵感来自何处?叙述中遇到障碍如何破解?文学如何洞察生活和呈现真实?……《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一篇则是他2018年初在维舍格勒获颁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的致词。

根据相关第三方销售数据显示,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兄弟》《第七天》等销售量每年都在飞速增长,《活着》累计已销售一千万册,而读者构成中年轻读者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事实上,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自1999年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后,二十年来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创造性阅读令他感到惊喜,而同一个文本在教学阅读和文学阅读间的交错兴味也令他深有感触。在这本杂文集中,余华还结合语文教案、名家评论、最初创作构想与如今回看的感受,站在作家视角阐述了他眼中语文和文学的联结,以及如何打开两者之间的秘密通道。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一切,我们可以在生活里,在文学和艺术里寻找出成千上万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无论这些例子是优美的还是粗俗的;是友善和亲切的,还是骂人的脏话和嘲讽的笑话;是颂扬人的美德,还是揭露人的暴行——在暴行施虐之时,人性的光芒总会脱颖而出,虽然有时看上去是微弱的,实质无比强大。

★ 假如文学里真的存在神秘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作家的作品中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

★ 生活是那么的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

★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灵魂,有时候灵魂是几个细节,有时候灵魂是一句话,有时候灵魂可能就是一小段的描写。

★ 真理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存在,你们要去寻找它,它才会有,然后它会引领你们。

★ 每个人在自己的现实世界之外,都拥有一个虚构世界,很多的情感、欲望和想象存放在那里,期待被叫醒,电影、文学、音乐、美术,所有形式的艺术如同叫醒闹钟,让人们虚构世界里的情感、欲望和想象获得起床出门的机会。然后虚构世界开始修改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开始修改虚构世界,这样的相互修改之后,人生不知不觉丰满宽广起来,并且存储在记忆之中。

★ 作家可以为一个读者写作,只能是一个,就是作家自己。

★ 要去读伟大的作品,不要去读平庸的作品。长期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就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会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长期读平庸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也会平庸,写作时会不知不觉沉浸在平庸里。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中的缺点,应该关心优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 如果把我们的现实当成一个法庭,文学不是原告不是被告,不是法官不是检查官,不是律师不是陪审团成员,而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书记员。很多年过去后,人们想要知道法庭上发生了什么时,书记员变得最重要了。所以文学的价值不是在此刻,而是在此后。

□ 新浪读书

书名:《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作者:余华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编辑:沈俊6 悦读2018年8月29日

CHONGMINGBAO投稿:shenjun12369@126.com 崇明报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华全新杂文集余华全新杂文集 □ 坊间人

高贵不是奢侈品加身的包装,高贵是源自内心的善良。金钱的富有,永远弥补不了精神上的贫穷;物质上的富足不能与精神的高贵等同。富有,可以是一个数字,但“贵”的内涵更深,是金钱无法抗衡的丰厚底蕴。

精神的财富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养;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了一个境界。

对生命而言,最感恩的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对智慧而言,最感恩的是教导自己的老师;对财富而言,最感恩的是资助自己实现梦想的贵人;对人生而言,最感恩的是永远信任、支持自己的朋友。

人生一世不要天天混日子,也不要天天熬日子,而要天天享受日子。心境简单了,就有了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活得简单不难,只需懂得为真诚而活,为美好而生,为幸福而做。

人生因缘而聚,因情而暖。世间之事,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热。人世间的感情,勉强总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美好的一天,从无悔开始。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活着,总有看不惯你的人,也有你看不惯的事。茶叶在水中,不过两种状态,

“浮、沉”;饮茶时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有时候你选择了低头,不是因为你输了,而是因为你懂了。

人生所有的问题,都靠成功来解决;人生所有的成功,都靠成长来解决;人生所有的成长,都靠学习来解决;人生所有的学习,都靠自己来解决。花开不是为了花落,是为了绽放;生命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活得精彩。

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如果你想拥有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你必须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没有一点努力会白白丢了,你今日撒下的种子,会在你看不见、想不到的某日,悄悄生根发芽。

与凤凰同飞,当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你能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宝,你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草,你被草包围着,你就是“草包”。人生,就是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苏醒的过程,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这一刻迷离的面目,下一刻就会清晰;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下一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

把努力、勤奋、永不放弃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一时的热血,买得起喜欢的东西,去得了想去的地方,不会因为身边的人来或走,而损失生活的质量,反而会从容不迫,有底气,这就是养成这种习惯的回报。

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人生中会有许多“枢纽”,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你意识到了,就要紧紧抓住它,去开创生命中另一片天空。世上有奇迹,但奇迹只会发生在那些有条件,够资格去创造奇迹的人身上。而拥有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便是那些条件与资格中最基本又最重要的。

余华说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展现一个完整的明朝展现一个完整的明朝《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是历史

学者张宏杰的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之作。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276年间七个著名人物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为读者还原一个完整的明朝。

作者张宏杰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在历史场景中做出深度还原,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让读者能够在现实中读懂历史的兴亡进退。

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这个由中国社会底层登上帝位的皇帝,最懂农民的艰苦,他一生也绞尽脑汁为实现农民乌托邦而奋斗,“农民思想”是他治理帝国的最根本指导思想。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对地主阶级的仇恨,通过“徙富室以实京师”、制造冤案等措施削弱、查抄地主的财产。

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也是最“目光远大”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为稳固自己的王朝,使自己的统治“亘古不变”,他亲自编写《大明律令》《大诰》《皇明祖训》等教化统治人心;他窥视到了统治的盲区及不足,并适时修正,企图让大明王朝长盛不衰。

不可否认,在其苦心经营和谆谆教导下的大明王朝,传位16帝,享国276年。

朱棣 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完全秉承了朱元璋伪装、贪权、凶狠、残暴的基因。他觊觎皇权,却装出

孝子贤孙的模样和忠君报国的态势,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窃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书中把永乐皇帝朱棣对权力的运用之术刻画得入木三分。朱棣比他父亲要残忍,“诛十族”就是他的发明。朱棣认为君主进行斗争必须既像人又像兽。如有必要,君主应随时抛弃传统道德。理由是“令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

海瑞 三十五岁中举,四十岁升任

县令的海瑞,大明王朝官场的异类。海瑞的一辈子,让人敬畏,又让人

心酸,还让人觉得有些戏谑。海瑞的生命里已经彻底抹杀了自己,抹杀了一个正常人对世俗所有的欲望,不为钱财,也不为权势,在他的生命里只剩下自己服务的帝国,效忠的君王,只有道义。最有名的莫过于那一段:海瑞做好棺材,上书骂皇帝。这成为海瑞忠义、刚直最具代表性的壮举,是他对皇帝陛下恨铁不成钢的极端表现,也是他对帝国胆大包天的责任心。

皇帝既不敢杀他,也不敢罢黜他,却又很难重用他。杀了他要落下个杀清官的骂名,重用他又会不断地接到各种各样的弹劾。所以海瑞就成了刺猬,成了被供着的皮球,被官僚组织踢来踢去。海瑞一辈子就在极端的孤独和起伏不定中度过。

魏忠贤 二十二岁已经娶妻生女的魏忠贤,游手好闲,纵酒赌博,终日偷鸡摸狗。为改变家庭生活而净身入宫,在宫里,他被称为“傻子”,整整30年。53岁的魏进忠,本以为就此了却残年。可大明王朝却将整个国家的权力奉送在他手上。

天启帝对政治十分厌恶,一心只想玩,批阅奏折这类差事就落在了大字不识的魏忠贤身上。靠别人翻译,自己口述别人再译这样的程序,魏忠贤掌控了朝廷大权。魏忠贤为所欲为,坏事做绝,最终遗臭万年。

张献忠 中国历史上爆发过好多次农民起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只是改朝

换代的工具。张献忠身上,读者们看到远远不止这点。他没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加快社会的变革,而是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烧杀劫掠,血流成河,遭殃的始终是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而农民起义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统治者比以前更加严密的控制。

吴三桂 吴三桂眼看明朝大势已去,准备前往北京投降李自成,谁料途中得知家业被抢一空,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占有,他调转马头重新返回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爱妾,他抛弃了父亲,以致全家被李自成杀死;在被李自成围困走投无路之际,他投降了清朝的多尔衮。为清皇朝南征北战,期间吴三桂为表忠心,亲往缅甸抓回了明朝的永历帝,并在昆明城外将其绞杀。

做了云南王后,拥兵自重,康熙帝撤藩时再度叛清。一个乱臣贼子,注定死无葬身之地。

郑成功 有着一半日本血统的郑成功,自幼跟随海盗头目的父亲做着走私的买卖,熟知海里的一切。后因受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故世称“国姓爷”。

郑成功抗清的同时,收复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但郑成功最终因国事、家事抑郁而终。

□ 鸿雁

书名:《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者:张宏杰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