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的实习“好玩”吗? ·...

Post on 23-Jan-2020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眼下不少大学生也正经历着和小王一样的事情,在准备期末考试和论文的同时,也在为实习而求索。

招聘实习生平均时长一个月

前程无忧2014年年底发布的《2014企业实习生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在校学生在选择实习工作时,对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企业的知名度、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使企业的实习生招聘难度有所增加,招聘周期变长。调查显示,能在一周内招聘到实习生的企业仅为 6.9%,27.6%的企业在半个月以内,31.6%的企业的平均招聘时长在一个月以内,还有 33.9%的企业招聘实习生的平均时长为一个月以上。

90后、95后大学生寻找实习的渠道比过去宽得多。“如今,大学生实习招聘也会跟社交结合起来,这已然成为一个趋势。比如上豆瓣、周伯通等网站的大学生很多,一些专业领域的招聘平台如拉勾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相比之下,上一些大型招聘平台的大学生可能在减少。”公益校园就业导师、企业HR雷声指出,在这种新的趋势下,企业方也会根据新的年轻人的社交和使用媒体的习惯来发布实习招聘信息,比如会更多使用微信、微博。

“当然,传统渠道也不会枯竭,学校、熟人推荐等方式也是当前大学生寻找实习的重要途径。”

内容变化不大但形式在翻新

同时,大学生实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如高校与企业建立的实习基地越来越多,去海外实习、去香港实习吸引了很多大

学生的目光,而且很多政府机关也会公开招募大学生去见习。

“坦白讲,当下大学生的实习内容和过去不会有很大变化,但为了迎合现在 90后、95后,企业会做一些软性上的改变。”雷声举例,比如以前大家开会都是每人拿个本到会议室规规矩矩开会,现在都是找个咖啡厅,一人端杯茶或咖啡,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交流。再比如有的企业会包装一些实习岗位,如首席惊喜官等,来吸引大学生注意。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之下,新一代大学生对实习越来越重视。麦可思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八成毕业生有实习经历。其中“只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的毕业生群体所占比重最大,本科为48%,高职高专为46%。而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群体在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上均具有较大优势。

不会为经济压力选择职位

“现在的大学生敢说敢做,很有勇气,很愿意直接表达自己,他们获得机会的可能性更大。”凹凸人网就业指导专家白云记得,前两年他们曾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场小型宣讲,宣讲结束之后就有一个 90后大学生找他,说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非常想来他们公司实习。“当时我侧面了解到他参加学校活动特别多,四级都还没过,不是特别想要他,就以此婉拒说你毕业前还有考四级的机会,考过了再联系吧,后来就把此事淡忘了。结果来年3月份,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自己四级考过了,是不是应该来报到了。后来,他

来到我们这实习,表现非常好。可以看出,90后对某项工作一旦认定,就会执着追求。”

“此外,90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去选择职位。”白云解释,相比70后、80后的务实,90后会更理性,也更愿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更愿意关注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追求的是如何更可能被社会认可,这些愿望比70后、80后更强烈。

时而忘我投入时而消极怠工

“90后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创意与灵活性,这也是与70后80后不同的地方。”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补充道,“当然,90后性格独立、随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工作过程中情绪化问题严重,面对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可以忘我投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则消极怠工。同时,在时间作息方面,90后似乎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

前程无忧的调查也显示,目前实习生实习周期呈短期化趋势,62.0%的企业实习生的平均在岗时间在 4个月以内。而实习生“稳定性差”(62.6%)是令企业头疼的头号难题,其次是“工作责任感不强”(42.0%)。

“现在大学生找实习其实还很盲目。”英才网联主编苑航解释,很多学生找到与专业相匹配的实习岗位不容易,就随意找实习。有的找到了与专业匹配的岗位,又不懂得珍惜,觉得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但是,如果在实习期间,没有找到与目标岗位相匹配的岗位,那么就是无效实习,而无效实习经历,对以后的找工作没有多大帮助。有的学生看似实习经历很多,但实际作用并不大。”

苑航指出,大学生找实习工作,也是需要规划的,不能太任性。她建议,学生先考虑清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再去找。要尽量找到与自己的专业、爱好、特长相吻合的岗位。不要盲目去实习,否则会耽误了宝贵的实习机会。“现在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以后在工作时还是不要太脱离本专业。没有专业背景,找实习岗位也会很困难。”

(摘选自《新京报》)

A9编辑:孙华中 排版:孙华中 校对:沈楚博览天下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大学生大学生,,你的实习你的实习““好玩好玩””吗吗??

作家冯骥才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六本新书,其中他最用心之作,是他在1981年写下著名散文《挑山工》后,再次回到泰山为最后一代挑山工写作的《泰山挑山工纪事》一书。冯骥才说,自己在三十年中始终放不下那些挑山工,决定再回去看一看,“大家老说我们应该有挑山工的精神,但这一类人从几千年前到今天,马上就要消失了,我觉得我应该把他们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欠挑山工的。”

冯骥才因写挑山工而成为了泰安市荣誉市民,去年他看到媒体报道称,泰山的挑山工已经是现存最后一代挑山工了,于是觉得义不容辞,再次爬上泰山拜访挑山工。在拜访中他发现,最年轻的挑山工都已经45岁。“以后不会再有人干挑山工的活儿了。要挑一百斤,每天要走 8800个台阶,到山顶,一天一趟,没有人再能做、愿意做这样的重活儿了。”

冯骥才的经典散文《挑山工》自 1983年至今,一直收录在五年级的课本中,有人说,80后凡是念过书的人,没有人能绕过《挑山工》。“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泰山挑山工纪事》中,冯骥才从自己与泰山的结缘说起,一直写到今天。

冯骥才说,现在很多人不解,挑山工是因为过去生活所迫,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还会有挑山工。“我年轻的时候就很敬仰他们,那时候这座山的挑山工很多,我还看到过唯一的一个女挑山工。”这次去冯骥才说自己更加冷静了,在思考挑山工的命运,“他们还是因为生活所迫,是我们城市人生活好了。”书中收录了不少冯骥才拍摄的挑山工的照片,“他们也有包工头,给包工头打工,住在一米多高

的窝棚里,就吃煎饼,抹点酱,吃完扛上山,现在还是这样,还是在受苦的。”

73岁的冯骥才可谓高产,在去年此时订货会上携八本新书与读者见面,今年又一口气推出六部作品,包括《俄罗斯双城记》、《中国传统村落立档田野调查手册》、《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心居清品》和《泰山挑山工纪事》。

“写作就像我在挤地铁的时候用手机写短信的感觉,就好像我用一只手把各种事情撑起来,另一只手赶紧写。”冯骥才说,自己平时还要带研究生,“我的写作时间其实很少很少,我希望我再老一点儿以后,年轻人可以顶上去,我就能拿出一点儿时间来写一点儿文字。”冯骥才最想写的是中国的国民性,“真的值得好好写一写,其实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小说就已经在写我们民族的国民性了。” (摘选自《新京报》)

冯骥才33年后再写挑山工

元旦后,不少大学生,特别是大三学生,开始寻找寒假或寒假之后的实习机会。不过,麦可思的一项调查则发现,在对实习越发重视的同时,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在实习方面也呈现出短期化的趋势,并存在稳定性差、责任感不强和盲目性等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也不断对实习中学习机会少、工作简单重复等大肆吐槽。

作为被实习与实习的甲、乙双方,他们应该怎样适应彼此呢?有关专家认为,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当下大学生应该尽早接触职场,且不能“为实习而实习”,要有所规划。同时,企业也应主动了解实习生的期望,加强对实习生的引导和激励工作,以便让实习更有意义。

目前,来自武汉某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小王,正在为下学期的实习而忙碌。“我们专业规定,下学期3月至6月必须要有四个月的实习期,但现在觉得找实习单位比想象中要难。”小王觉得,找实习有点像找工作,随便找个不难,但想找到心仪的并不容易。“实习对以后找工作很重要,我还是希望找一个比较高、比较大的平台。现在还有时间,希望 1 月底可以最后定下来。”

几位大学生在实习中研究调查问卷。能够结合自己所学,在实习中做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而非打杂类的工作,是当下新一代大学生在实习中所追求的。

甲方用微信招聘迎合大学生

乙方实习就要敢想敢干敢自我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