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務計畫 成果報告 - zhi-shan.org · 真好。以前,我在家裡不愛講...

Post on 10-Oct-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台灣服務計畫成果報告

2019

基於尊重多元文化與愛心無國界之理念,匯集民間力量,協助弱勢地區之發展,以達到世界大同之至善境界!

Taiwan

目錄Contents

01 前言:讓大人們長出力量 讓孩子們穩穩長大 02 2019 關鍵數字 03 培力篇 ● 幫助媽媽有力量 是完善照顧孩子的最佳捷徑

* 破繭成蝶 三個部落媽媽的成長故事

* 快樂大掃 翻轉都市原住民婦女的人生

● 培力青壯年與小農 做好部落照顧 照顧部落 * 原來我也可以

* 從Mari身上看見培力新希望

12 陪伴篇 ● 陪伴小小孩 遊戲和親職教育不可少

* 只要有心 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接納你

* 看見Silan的安心和開心

● 多元學習和支持 陪孩子找到自己

* 共同陪伴 打造後山奇蹟

* 孩子們的感謝與回饋

● 陪伴青少年 多管齊下

* 從陪伴看見小軒的韌性

* 課輔志工與阿真的英文課

前言Introduction

2019年至善在台灣的服務,持續陪伴,加強培力!

在過去20年陪伴孩子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唯有給孩子身邊的大人更多更好的力量或能力,才是照顧好孩子的最佳途徑。為此,我們培力了45位都市及部落原住民婦女,或是開創家事清潔事業或是提升教養能力,讓她們得

以經濟自主或擔任部落守門員延續部落共同照顧的傳統;我們也培力15位部落小農,提升其永續農業的知能,以支持新竹原鄉產業及環境永續經營。

而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我們也一直戰戰兢兢,不斷進化。

從過去為原鄉孩子爭取生存權及發展權,2019年我們開始主張孩子的遊戲權,在至善好友-玩具圖書館協會和國際遊戲協會台灣分會的協助下,我們邀請部落耆老重現部落的傳統童玩,讓老人家能跟年輕的媽媽和孩子們說

說童玩的故事,也能陪著孩子們一起玩,在陪伴的過程中,也傳承文化。

不論從佩蓉、儀馨和逸嫻三位部落媽媽身上,或是部落青年Mari、部落孩子Silan、小樹、小軒和阿真的故事裡,相信大家都不難明白,培力與陪伴,是一條漫漫長路,唯有持續的投注時間、精力、金錢與愛,才有可能做

到真正的改變或是翻轉。

感謝您持續的支持,讓大人們長出力量 ,讓孩子們穩穩長大!

1

讓大人們長出力量

讓孩子們穩穩長大

目錄Contents關鍵數字Key Numbers

意 義 第1次和玩具圖書館協會及國際遊戲協會台灣分會共同在尖石鄉舉辦「原鄉親

子遊戲童樂會Wah hmzyapas la, laqi!」(泰雅族語:孩子,來玩吧!),在兼顧

原鄉孩子們的生存權及發展權的同時,也為他們倡議遊戲權,共100個家庭,

約500位親子參與,藝人江振愷與羅美玲夫妻也帶著孩子到場支持

首度邀請2個不同族群的工藝老師(排灣族和泰雅族)共同合作

帶領尖石國中的孩子們在校園建築休憩亭(跨族群合作,工法也跨族群)

感謝4家企業(AIG、元禮國際、美樂家慈善關懷協會、台灣默沙東藥廠)

深入原鄉舉辦5場企業志工日活動,陪伴部落孩子長大

支持5個原鄉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馬里光、司馬庫斯、美園、平和、旭

海)運作,提供原鄉學齡前幼兒極具文化特色的照顧服務

支持7個原住民在地組織,讓陪伴與培力的服務擴及更多不同族群及地區

提昇15位農戶永續農業的知能,支持新竹原鄉產業及環境永續經營

支持7所原鄉國中小開展30項多元學習及才能培育的課程或社團

為原鄉孩子創造更多元學習的機會

培力45位都市及部落原住民婦女開創家事清潔事業或提升教養能力

目前已有200位客戶肯定並持續支持,亦有7位部落原住民婦女考上保母證照

總共陪伴1543位1-22歲在學之原住民兒少平安長大

關鍵數字

1

2

4

571530

451543

2

幫助媽媽有力量 是完善照顧孩子的最佳捷徑

培力篇

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目標,改變媽媽,就有機會做到真正照顧每一

個孩子!

在原鄉,我們組織部落照顧者支持關懷團隊,培力15位部落婦女教養能力,建構原鄉兒少安全連結網,促進兒童權益發展;並由部落媽

媽發展在地文化生活教材,透過課程及親子服務,促進兒童自身文化認

同。參與培力對於婦女的自我照顧及兒童照顧能力都有提升,也透過團

隊得到彼此的支持,認識到更多的社會資源,並且可以互相照應。

在都市,我們培力30位原住民婦女家事清潔的職能,讓她們拓展新的職涯方向。目標是提高婦女收入、經濟邁向自立,未來甚至能從經營

管理、行銷宣傳、客戶服務到異業結合,由婦女們共同運用科技,共同

營運家事清潔事業,拓展工作團隊規模,提升成員收入。

3

Empowerment

佩蓉、儀馨和逸嫺,三個三十歲的女人,原本以為她們的人生就

會在部落生養孩子而已。她們的轉變,從加入至善的婦女培訓開始。

很善於手作、美勞的佩蓉說,不要以為她有五個孩子,就很會帶

孩子,「前面三個小孩真的是打到大的,我沒有耐心,也沒有學習對

象⋯⋯」談起自己一路從小媽媽走過來,直到生老四,才有比較正確

的育兒知識,現在,她知道要用「陪伴」代替打罵。她的轉變,大女

兒感受深刻,「老大以前從不會對我撒嬌,現在會來跟我抱著、躺在

一起談心。」她笑著說。

4

破繭成蝶 三位部落媽媽的成長故事

培力篇Empowerment

擁有幼保專業的逸嫺,則

在這一份工作中找回自己,

肯定自己。她說:「畢業後

沒有進入職場,以前覺得很

遺憾⋯⋯現在,任何一個

課程,對我來說都是複習,

喚起回憶,學以致用的感覺

真好。以前,我在家裡不愛講

話,現在小孩回家會跟阿嬤、爸

爸說,媽媽今天有講故事唷!連婆婆

都感覺到我變得很活潑。」

儀馨比較晚加入,當她懷著老三,想去參加至善的說明會,老公對她

說:「好好當妳的孕婦就好!」所幸至善的培力課程允許婦女帶著自己的

孩子一起來參加,成群的孩子就由婦女們共同照顧,儀馨生完老三,雙胞

胎女兒也上幼兒園了,她開始加入至善,「以前覺得孩子健康就好,現在

我還會想,她們的發展好不好!」儀馨的育兒知識和能力增加了,她很留

意小女兒的發展狀況,譬如認知、小肌肉的發展狀況。丈夫看到她變得開

朗,也從反對轉為不反對,還會在她受訓時「探班送便當」,雖然嘴巴仍

不說,但用具體行動支持著。

「以前,我在家是當蛹,雙胞胎女兒只會說我很兇;現在,感覺自己

是一隻蝴蝶!」儀馨用破繭的蝶形容自己的成就感與滿足,很傳神。

5

來到至善之前,淑珍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低收、負債,做過服

務生、百貨公司收銀員和糖果工廠作業員,「我就是必須出來賺錢養小

孩,可以做什麼就做,有基本工資就好,回想起來我也很佩服自己,可

以一天坐在那邊12個小時,也不能講話,就盯著牛奶糖從眼前一直過去。」學歷高中畢業,40歲了能找怎樣的工作?淑珍常常無語問蒼天!

曾經,莉萍以丈夫為天,想出門工作卻得到「會賺錢囂張喔?」的言語,「我在那個家真的好像監獄,以前只是買菜超過時間,就被

鎖在外面,在門口一直敲一直敲,娘家就在前面只隔一條橋,也不能回

去。」她只能在家接成衣車縫,一邊煮飯一邊車衣服,一邊照顧三個小

孩。40好幾眼睛都做到飛蚊症了,她還能去哪裡?

6

快樂大掃 翻轉都市原住民婦女的人生

培力篇Empowerment

7

莉萍笑說,「最有成就感喔?就是他家很

髒的時候啊!我很喜歡通排水管,髒東西一串

出來,爽。」淑珍則最喜歡打掃浴室,「尤其

是水龍頭,去的時候霧霧的,出來亮晶晶。」

「居家清潔」不再只是落在婦女頭上的

「義務」,也不該只是「那邊順便幫我弄一

下」的程度而已。淑珍笑著說也真是奇怪,

「我們去外面做,人家都有給我們錢,那自己在

家裡做得累死怎麼沒有人要給我錢?」

淑珍和莉萍如今的心願很簡單,「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要再逆來順

受,不要再取悅男人。小孩子都大了,我們可以開始愛自己了。」人生走

到一半,這些媽媽們終於能專心快樂了。

而「快樂大掃」對淑珍和莉萍

來說,帶給她們的不僅是每個月

穩定的收入,更是一條從父權

走向賦權的路。基金會時常

接到客戶來電誇獎媽媽們,

不僅讓媽媽們翻轉對家事的

印象,感受到被尊重「真的好

爽」,也培養出她們對工作的

專業自信及渴望進階的動力。

圖片 感謝美麗佳人提供

部落耆老尤命哈用說:「部落

沒有青年,那麼部落的活力、生命

的流動也將會慢慢的流失。」

因此,我們培力願意留在部落

的小農和青壯年,讓他們長出自己

的力量,可以做好部落照顧,照顧

部落。

在新竹尖石及五峰原鄉,我

們支持15位小農,提升其永續農業的知能,以促進新竹原鄉產業發

展及環境永續;同時我們也和台中

深耕與宜蘭崗給2個在地原住民組織一起工作,培力21名部落青壯年,學習對原住民長者長照服務之

能力(包含居家照顧之生命徵象檢

測)、文化技藝能力及製餐外場應

對能力等,在工作中提升主動性及

積極度,增加其自信心;其目的除

了學習部落照顧的脈動,更讓部落

文化與自立照顧模式得以延續,讓

部落老有所顧,幼有所照。

8

培力青壯年與小農 做好部落照顧 照顧部落

培力篇Empowerment

「感動的時刻~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考上證照!」「從第一天上課到今天考上證照的過程中,一直沒信心,甚至學歷不高常常很自卑,

通過這次的考試,好像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一樣,真想大聲告訴很多

人,原來我也可以!」「謝謝一路鼓勵著我的夥伴和老師,老師的嚴謹

教學,剛中帶柔的親切,真的是受用無窮,同學們也從不認識到現在彼

此相愛,在考照的過程雖有成敗,但是我知道彼此的勉勵和成長才是雙

贏哦!」

考上居服員證照的這一天,部落婦女Ali在自己的臉書上開心用力的分享著,似乎想把這份喜悅跟全世界分享!因為部落長照的需求增加,

Ali是這些年我們和台中深耕協會重點培力的照顧人力之一,由於家中就有年邁臥床的公婆需要照顧,所以使得她在工作上比起其他照顧者都來

得仔細的多,我們一直勸她去考居服員,她總是抗拒的說:「不要啦!

我最害怕考試了,我又沒有念什麼書,學歷那麼差⋯」

但考上證照這一天,全世界認識Ali的人一定都感染了她的喜悅!

去年有一位曾被Ali照顧過的癌末居家安寧個案,因著Ali的專業和細心,在家安穩平靜地度過人生的最後三個月(原本回家前醫生判定只能

再活15天到一個月),阿公臨走前甚至還能沒有遺憾地和家人吃上最後一次團圓飯,Ali受邀成為他的座上賓!現在,即便Ali的工作如常,但從言語和眼神中透露出的自信,是我們過去從未看過的。

從Ali的身上,我們堅定的相信,陪伴一個人長出力量後,他能給出去的力量更是強大!

原來我也可以

9

22歲的Mari是寒溪部落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她是我們這些年和宜蘭崗給協會重點培力的部落青年。

但其實說起被培力,Mari甚至是從小學就開始的⋯

Mari小時候,看著媽媽總是穿梭在部落裡,積極參與部落各項事務或工作,年紀還小的她總是疑惑著:「為什麼別人的媽媽都在家

裡,我的媽媽卻一直跑來跑去?」

隨著媽媽和哥哥成立了崗給協會,因著部落水資源的議題帶著她

一起去參與抗議,Mari似乎慢慢懂了媽媽和哥哥在做的事情對自己生長的這個部落有多重要;於是,她在國中時期就成了部落裡年紀最小

的部落工作者。

10

從Mari身上看見培力新希望培力篇Empowerment

11

媽媽和哥哥有意識地帶著她參與每一件部落工作,甚至帶她到大

學去旁聽原住民相關的族群、長照或幼照等課程,於是Mari才不到大學的年紀,已經學會了撰寫計畫提案、執行服務方案,成為媽媽和哥哥重

要的左右手,即便上了大學離家念書後,Mari還是經常因為媽媽或哥哥的一通電話,立馬放下手邊的課業或是休閒活動,毫不遲疑的奔回部

落,即刻救援。

部落事務繁雜的程度其實外人很難想像,但面對這種工作內容、

工時甚至收入都不確定,又經常需要承擔族人們的情緒和各種聲音的工

作,年紀輕輕的Mari為什麼願意留在部落?

「是一種責任感吧,我想。」Mari輕描淡寫的說。

「和我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們不是出外工

作,就是進入家庭或是去當兵了,我很明白

部落裡非常需要年輕人,媽媽和哥哥很需

要我的幫忙,我在執行他們交付的任務

時都會有種莫名的快樂,我知道我是這

個部落的一份子,部落的事也就是我的

事,就是那種族群和文化的認同特別的

強烈,也許這就是我的使命吧!」

培力,雖然是一條漫漫長路,但在Mari身上,我們依然看見希望!

「陪伴,是一種承接住對方狀態的過程,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並非

獨自一人,而是有人安穩、沉靜的陪在身旁。」曾是社工師,目前為

心理療癒作家的蘇絢慧這麼解讀「陪伴」。

這樣的陪伴,也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的。

在台灣的都會區和原鄉,因為您和第一線社工的承接,讓1543位1-22歲的原住民孩子們,在照顧上、在學習上、在文化上,都有了穩穩長大的力量。

12

陪伴篇Accompany

陪伴小小孩 遊戲和親職教育不可少

13

「孩子如果不遊戲,就不是孩子;而成人如

果不遊戲,他就永遠失去了他心裡的孩子。」

詩人聶魯達如是說。

至善重視孩子們的「遊戲權」,希望每一位孩子,能在大人陪伴下,樂在遊戲

中,並在遊戲中學習、成長。但是,原鄉

幼兒教保服務因為交通、法令等限制,不若

都市蓬勃發展,同時因為場地空間有限,並沒

有親子館或公園等公共設施可供全家同樂,學齡

前孩童較少和父母親或是照顧者一起玩的經驗。

於是,2019年我們不但透過據點式及行動式等多元型態的教保服務陪學齡前的孩子們一起玩,也強化親職教育,教照顧者怎麼陪孩子們

玩,並進行(脆)弱家(庭)關懷及照顧者喘息服務,更在年底舉辦全

台唯一一場專為原住民孩子量身打造的遊戲大會,從爬行、搬尿布到套

圈圈、滾鐵圈、打大彈弓、丟九宮格,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此外,為了促進幼兒們自身文化認同,在部落,我們的社工偕同耆老,發展在地文化生活教材,並在課程中使用族語歌謠、鼓勵孩子使

用族語名字等,讓語言是可以帶回家庭中繼續與家中的長輩產生互動跟

連結的,教學上也以部落生活作為素材;在都

市,汐止wawa森林則展開親子共學及老幼共學,讓孩子的照顧者和文健站的老人

家們都能和幼兒們一起遊戲互動。

四歲的尤命是一位聽障的孩子,因為聽障的緣故他不太有安全

感,對人也比較有距離感。

社工Hana剛開始陪伴他的時候,他不會有太大回應,Hana常常問自己:「我不是專業老師,我要怎麼讓孩子更好? 」「家長是怎麼看我的?」對自己有諸多懷疑⋯後來Hana選擇陪著家長與孩子一起去上專業老師的課程,並記錄下來再回去做一些調整,同時也把自己遇到

的問題與困難向專業老師請益,老師都毫不吝嗇的給予建議與叮嚀,

讓Hana慢慢學會如何和尤命相處。

有一次Hana陪著尤命一起玩黏土的時候,尤命突然開心地朝著Hana比了一個讚的手勢並笑容滿面的一直點頭,雖然他不會用言語表達正確的稱讚與感謝,但這個簡單的小動作卻給了Hana無比的信心。

Hana明白,陪伴孩子是件不簡單的事情,但只要有心,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接納著你。

14

只要有心 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接納你

陪伴篇Accompany

看見Silan的安心和開心

15

Silan是家中的老么,剛入園時,如廁訓練非常不足,上小號或大號

時,常會來不及直接上在褲子裡,但我

們發現他仍可繼續玩教具,不像其他同年

的孩子如果來不及上廁所會感到不舒服而不

動;我們和家長求證他在家如廁的狀況後發現,

Silan大部份是怕被罵而不敢說要去上廁所,所以就在教室重新引導用不罵的方式教他上廁所。

到了第三個月,Slian想尿尿的時候,果然已經可

以清楚的表達,然後自己跑

去廁所;同時,我們也藉著

繪本和對話,引導他說出正

確的句子,也和家長分享孩

子在園內的進步,鼓勵家長

用正確的字句和孩子對話、

不急著打斷孩子說話及一定

要看著孩子說話等技巧。

剛入園的Silan,對陌生人事物都很沒有安全感,眼神也常透露著惶恐不安,第一學期下來,有幾次他上完廁所後和我們說:「老師,我

去尿尿了!」我們就會給他一個讚,後來幾次的機會中也刻意將他的好

行為加以表揚,然後慢慢的,我們看見了他的安心和開心。

不論在原鄉或都市,原住民孩童面對學校中以主流文化為主體的

學習模式,仍多有學習成就低落的挫折和無奈,加上學校中普遍文化

課程不足,讓孩子和族群及傳統文化漸行漸遠,凡此種種,都是造成

國小階段的孩子們對學習產生抗拒的主因。

為此,我們分別針對都市和部落孩童們不同的需求,提供了多元

適性的學習和支持,希望陪孩子在長大的路上,找到自己。

在新北汐止wawa兒少據點,我們的社工除了提供課後照顧服務,協助引導孩子完成學校功課外,也和孩子們從據點空間設計規劃到社

會議題,展開各種討論,也設計出多元的學習課程,包含:耆老學、

性別多元、吉他社團、Youtube創作、關注香港反送中運動等,提升孩童自主學習能力。

16

多元學習和支持 陪孩子找到自己

陪伴篇Accompany

17

而在原鄉,學習資源相對匱

乏,我們和原鄉國小共同合作,除了

補足孩童學習物資或活動費用外,也提供

多元學習師資(舞蹈、攝影、畫畫、合唱、美術),增加原住民孩童多

元視野、探索自我。2019年我們帶著部落孩童們下山比賽或展演9次,透過實戰經驗,讓孩童與家長肯定學習成果,提升孩童自信心;同時也

首度舉辦2場大型跨校閱讀攝影營隊(框攝無限、eye上曙光),豐富孩童寒暑假的學習。另外,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們聘任5位專業領域(早療、語言治療、職能治療、園藝治療、諮商)的老師進到原鄉

國小(含附幼)與教保中心,透過個別或團體的課程,讓學習落後學生

能跟上該年齡之能力,同時為了協助學校老師突破教學上的盲點及提供

關於特教相關資訊,也首度為70位老師辦理4場特教研習活動,以支持原鄉學校老師們專業知能的增長,讓老師對孩童有更多的同理。

很難不注意這個孩子,每每只要他出現在校園,就會聽到四處

都有人在呼喚他的名字,每一聲呼喚就會看他轉頭找聲源還要舉手答

〝右〞⋯這其實是早療老師拜託全校師生一起幫忙,用來訓練小樹人

際與社交所做的精心安排。

小樹是個中重度自閉症的孩子,小班時的他完全沒有任何口語能力,也還在包尿布,老師不知道如何跟他相處,也不知道怎麼帶他;

後來早療老師看他資質很好,主動提出想幫他上課的要求,並積極跟

學校老師合作,希望透過各式訓練讓小樹可以盡快回到日常生活;於

是,從戒尿布開始、訓練口腔減敏感、大小肢體訓練、認知⋯等等。

一直到現在國小二年級了,治療師們跟特教巡迴老師還有導師都會一

起針對小樹做些合作與討論,並共同規劃階段性的學習目標與執行。

看著小樹口語能力與清晰度越來越好,自理能力也不斷增強,去年聖

誕節甚至能跟班上其他同學一起上台表演跳舞,特教巡迴老師常說:

「感謝至善大力支持、訓練他,拜至善幫忙所賜,說小樹是尖石後山

的奇蹟一點都不為過!」

18

共同陪伴 打造後山奇蹟陪伴篇Accompany

19

孩子們的感謝與回饋

陪伴正值青春期且多數都是離家求學的原住民青少年們,

社工們則是多管齊下,從自我探索、情緒關懷、文化認同到典

範學習,缺一不可。

在新北汐止wawa兒少據點,社工陪著青少年們共創原鄉輕旅行,由青少年們在有限的預算下自己安排行程交通及食

宿,並向實踐大學USR計畫提案,靠著自己的力量面對處理旅行中所有的意外和

困難,一步一腳印地回到父母或祖

父母出生長大的原鄉;並開始

整理耆老學的訪談,帶領大專

院校參訪團進行社區導覽,

與企業志工合作職涯營隊。

在原鄉,我們號召50位大專生參與夜間輔導志工

服務,除了提供給青少年們

最好的典範學習對象,也陪伴

住宿學生解決課業困難與情緒

問題,並穩定就學;同時我們也為

青少年們開設至少20項以上社團或課程(流行音樂、廚藝、美甲、嘻哈研究、街

舞、魔術桌遊、熱舞、柔道、籃球、田徑、合唱、棒球、

女壘、森巴鼓、熱音、烹飪、烘培、木工、園藝、農場),並

20

陪伴青少年 多管齊下陪伴篇Accompany

21

連結演出及比賽機會,提供舞台讓學生將所學成

果展現,培養自信,並建立自我了解及探索、增進人際互動技巧、

抉擇能力提升與突發事件或創傷之修復能力;此外;我們也協助學

校規劃與執行民族教育課程,增進學生對自己的文化認同,2019年我們首次邀請排灣族和泰雅族工藝老師(跨族群合作,工法也跨族

群)合作帶領青少年們一起建築休憩亭,同時也首次在校內製作屬

於自己的杵臼和傳統織布箱,並且由畢業學長分送給推動實驗教育

的國小母校,讓民族教育成為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而為減

輕200位原住民高中職大專學生就學經濟壓力,我們也透過發放獎助學金、學習或升學獎勵金,使其順利完成學業,並鼓勵輔導學生

升大學,2019年約有57%原住民高中職學生繼續升學;同時我們持續提供13位原住民弱勢青少年學生居住環境,輔導青少年建構自立生活基本技能,邁向自主與自立的人生旅程,進而適應社會。

小軒排行家中五個小孩中的老三,是個聰慧且懂事的孩子,因

為家長工作關係常居住在不同的親戚家中,上學的路對他來說,總

是有許多變數,國二時的小軒因為家庭的變化很多,常常沒辦法到

學校上課,也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放棄的心態,覺

得自己的努力都沒辦法讓家人改變,過程中

社工老師和學校輔導老師在小軒最辛苦

的時候,願意傾聽、陪伴他,不放棄

跟小軒溝通聊天的機會。在風風雨

雨中,小軒在國二下開始讓自己到

校次數逐漸增加。

國三的小軒換了班導之後,願

意持續穩定到校,參加校內中途班

課程,不論是木工、烹飪、烘焙,

樣樣都能夠認真學習,還擔任課程老

師的小幫手指導其他新進同學。每次煮

完菜、完成烘焙作品,小軒一定帶回家跟家

人分享,希望家人能看到他的努力。不論是班導

和輔導組長、老師們對於國二到國三小軒的成長與改變都給予極大

的肯定,也會跟小軒聊未來高中的方向。

小軒的夢想是當一位美髮設計師,能夠幫客人設計出好看的造型。這一年來,小軒在缺少家庭強力支持下仍展現出其韌性,也用

自我努力回饋給老師們和社工。儘管未來的人生道路還是充滿了挑

戰和困難,期盼小軒帶著這份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22

從陪伴看見小軒的韌性陪伴篇Accompany

23

過去課輔的英文課程都以8人左右的大班進行,當時阿真常因無法專注課堂,或

者要練習時被其他同學搶先,沒有確實練習

到,導致英文程度一直沒有進展。後來透過

課輔老師小瑜堅持不懈的每週讓他練習發音、

甚至自創有趣的「學生作嘴型給老師猜」、「翻字

卡配對發音」等遊戲帶阿真反覆的練習,加上阿真自己

也有一顆不排斥學學看且蠻單純接收的心,逐漸就累積成了實力。

有一次阿真用老師的電腦找國外賽車的影片看,小瑜靈機一

動,順勢帶他讀影片的英文標題,發現他竟可以念出不認識的單

字,而阿真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透過這學期周三的英文課程了解到,持續不斷的重複練習真的

可以提升學生自然發音的能力,另外找到孩子有興趣的點去切入、

設計英文課程,也確實可以使他們更願意去接觸與學習這個科目,

而一旦不那麼排斥英文後,他們也會更願意去做學校既定的英文練

習如背單字、寫習作。

課輔志工與阿真的英文課

24

立足台灣的亞洲兒少發展最佳夥伴到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長期且穩定的支持最有需要的孩子!

至善服務地區包括台灣、越南、雲南,

以及緬甸等亞洲四地,

每一年約幫助 85,000 名孩子吃飽、上學,獲得照顧,

讓他們成長之路不孤單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