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

Post on 23-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11版教育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CHONGQING

    DAILY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更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首位。巴南区围绕“江南宜学城,品质教育区”的建设目标,在着力建设优质师资队伍过程中,创新了一系列举措,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做“大文章”,涌现出一大批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他 们 担 当 着 巴 南 区

    “品质教育”的动力引擎,持续发力“教育强区”建设。

    修师德做“立德树人”践行者

    教师只有在品德、修养和人格方面堪当表率,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召学生、熏陶学生,美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

    巴南区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管理规章制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为主体框架,完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晋升、岗位竞聘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为巴南区营造了正师德树师风的良好氛围。争做“四有”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巴南好老师”演讲、征文等系列活动,评选师德先进典型等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引导教师做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践行者。

    通过制度保障和氛围营造,巴南区涌现出一大批堪称敬业奉献、师德典范的教师代表,光彩小学荣获“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好人”杨陈伟就是其中一位。

    50多岁的杨陈伟扎根山区30多年,虽然身体残疾,双脚行走不方便,但他自学英语和电脑软件,拖着一瘸一拐的身体到处请教。他的努力,换来的是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手机早已普及的今天,家访对于杨老师来说仍然是一件常事。他说:“仅靠电话联系还不够,只有面对面和家长交流,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商量好孩子的教育办法。”

    30年的坚守,杨陈伟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像这样的好老师,巴南区还有很多很多。清华中学获评“重庆好人”的王书浩老师自建“我们的爱—助学论坛”,十余年来,他们的义工组织先后为40余名贫困学生争取到各类资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大江中学教师黎莲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还为石柱县患肿瘤的3岁男孩捐赠5000元,并和同事等爱心人士一起为孩子凑齐了手术费。

    他们只是普通的人民教师,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平凡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却体现出巴南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出一个教育者的伟大情怀,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影响着巴南学子健康成长,更培养出“重庆好人”王婧、冉春燕,“美德少年”傅钰、张入月、林春燕等一大批好少年。

    强师能抓“素质提升”关键词

    在2017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宣传人选名单上,清华中学物理教师王胜华榜上有名。王胜华善于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担任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创建了班主任研修平台,在班级管理和物理教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凭着16年突出的教学业绩,王胜华获得了重庆市教学名师、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成员、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多种市级荣誉。

    优秀名师的引领能够大大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辐射带动更多教师成长。一年来,巴南区新增了曾永江、刘玉霞等市级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正高级教师共35名。

    刚开学,界石小学冉伟科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冉伟忙着审读工作室成员的“暑假作业”。2011年,冉伟还是巴南区

    “朱朝全科技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在导师带领下,他努力学习科技教育的方法、理论、技巧等精髓,取得很大的进步,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科技竞赛一等奖。“现在我自己主持名师工作室,希望搭建一个区域科技教师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让更多老师一起进步、成长。”冉伟说。

    据介绍,在巴南区大力实施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除了王胜华、冉伟的名师工作室,还有易家志名班主任工作室、王书浩科技名师工作室等“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21个,成为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同时,从2016年开始,巴南区加大了干部教师培训力度,遴选校长、名师培养对象,按照“双导师、双基地”培训模式,与北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增设高层次培训班,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现已形成了教师培训全员化、全员培训专业化、专业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特色化、特色教师名师化

    “五化”发展态势。2016年全年开展区级以上培训44项,参加培训教师9700余人次。

    作为2015年命名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巴南区打破校际藩篱,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这样的方式让老师“流动”起来,尤其是让农村教师的见识更加广阔,学习的机会更多、进步更快。

    肖秀梅原来是巴南区石龙中学的英语老师,已交流到重庆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龙洲湾中学顶岗3年时间。“在这里,身

    边都是‘榜样’,自己无论是在班主任工作还是专业教学上都获益匪浅。”说起教师交流,肖秀梅感受颇深。如今,肖老师在英语教学、班级管理、说课赛课等方面都是一把好手。

    城乡教师的流动,让巴南区师资配置更加合理,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也能有优秀师资补充。鱼洞二小的张学孟老师在南温泉小学支教的过程中,让全校最难管理的“问题班级”大变样,不仅班级氛围得到改变,还给学校的其他老师带去了独到的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经验。

    重保障增“教师职业”幸福感

    近段时间,巴南区清华小学的语文教师吴佳蔓正在阅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吴佳蔓说:“这本书我已经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悟,我要把感悟记下来,在工作坊每月的读书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她介绍,工作坊为新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新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刚入职的教师感到温暖、幸福。

    吴佳蔓所说的“工作坊”,就是巴南区成立的“新教师成长工作坊”。全区共有20个不同学科、阶段的新教师工作坊,由导师、主持人和成员组成。在工作坊内,不仅有“拜师结对制”、“带题研究制”,还采用“主题课例式研训”培养和自主研修、定期集中学习和网络平台交流等学习方式。

    作为入职刚满3年的新教师,参加工作坊一年来,吴佳蔓坦言,原来的“压力”变成了现在的“动力”。“刚到学校工作繁重,时常感到‘晕头转向’。在工作坊的带领下,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得到孩子、家长们的肯定,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吴佳蔓说。

    除了吴佳蔓多次说到的“幸福”,巴南区还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其是在教师专业提升上,巴南区实施了乡村教师学历提升支持计划和全员培训计划,2016年乡村教师100%参加培训,100%完成了当年培训学时;乡村学校校长100%参加培训;国家级、市级校长培训名额向乡村学校校长倾斜。2009年以来,还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4387台,实现了乡村教师全覆盖。

    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巴南还加大投入,强化教师后勤保障。据悉,巴南区已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制定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实施方案。2016年共发放117.73万元岗位生活补助,同时建立了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每学年进行一次调整,镇内教师还同时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

    在生活方面,巴南区不仅落实专项经费,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健康体检,还实现了教师重大疾病互助保障全覆盖,全面实施“解困救助工程”,为身患重大疾病且家庭贫困的教师提供专门救助。巴南区还结合“全面改薄”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完善全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了乡村教师居住条件,进一步为教师工作、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巴南好教师演讲比赛颁奖仪式

    老师不仅非常关心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细节,还很敬业。我们每天早上7点到校,晚上10点放学,老师比我们来得早、去得晚,非常辛苦,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学习。

    ——重庆市实验中学高二学生 龚鑫

    孩子学校的老师除了教学认真,还推荐课外阅读,指导家长怎么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让我们很受益。学校的素质教育抓得非常好,老师们多才多艺,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我们家长非常满意。

    ——融汇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 郭汉东

    声音>>>

    何霜 图片由巴南区教委提供

    ﹃﹃好老师

    好老师﹄﹄点燃品质教育新引擎

    点燃品质教育新引擎

    清华中学物理教师王胜华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努力做一个平凡的研究型、开拓型人民教师,是王胜华老师的愿望。他从事高中教育 16 年,当了 9 年班主任,爱岗敬业,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上。

    他注重教会学生求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用“教”传播科学,与学生一起探索美妙的物理世界,唤醒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与学生一起开发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他用“传”带动他人,尽力壮大教育的力量。他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

    “学习、研究、交流”的班主任研修平台,共享教科研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巴南中学体育教师钟世隆

    从 3 名女足到 50 名女足,从全市最后一名到全国冠军……巴南中学体育教师钟世隆用激情与汗水演绎着他的女足梦。

    2014年开始,巴南中学女子足球队在他的带领下崭露头角。2015年获得重庆市校园足球总决赛亚军、重庆市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2016年获得全国“卓尔杯”足球挑战赛冠军,全队21人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球队不断为西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

    作为国家青年骨干教师,钟世隆多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练员,参与编写了重庆市第一本校园足球教材,还被教育部选派到法国交流学习,回国后积极投身巴南教育工作。

    巴南区鱼洞二小美术教师沈锐

    18年前,沈锐中师毕业,在巴南区安澜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他不但全力上好课,举办好画展、画赛,而且还利用周末时间和学生一起挖泥巴,并在课堂上进行玩泥活动。

    为了学习泥塑制作的方法技巧,沈锐有空就拿泥土练习,边练边总结制作技法,并逐渐摸索出一套独到的教学方法。

    当时,他的做法引起不少争议。沈锐在教研员的鼓励下开通了博客,把学生泥塑作品放到网上展示,得到了更多人的欣赏。沈锐和他的学生也逐渐成为市区美术比赛获奖的常客,泥塑也成为了学校的特色,沈锐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赛课和美术技能比赛一等奖,成为巴南区名师、巴南区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重庆市实验中学英语教师王颖

    王颖从教10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善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她,得到了同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扎实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她从教两年便崭露头角,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

    “评委特别奖”,在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教学实践评优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多个一等奖。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一直用爱与智慧演绎着自己的教师生涯,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铺就学生的成才路,朝着“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努力。

    巴南职教中心计算机教师胡涛

    从教17年,胡涛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在全国“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多次辅导学生参加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并获奖。

    工作中,胡涛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大赛中斩获佳绩。她主研了课题《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的应用研究》,主编的两本专业教材已出版发行,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市级一等奖。在教学中她潜心钻研,结合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受人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目标,让他们意气风发、昂首挺胸地走向社会。

    名师风采>>>

    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易家志辅导学生功课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王胜华关心学生成长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