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馬 雲門的召喚 -...

Post on 12-Mar-2021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雲門的召喚

馬嶺作品:《九歌》劍客,舞者王立翔,2012

《 雲 門 的 召 喚 》

馬 嶺

2012年,受兩廳院邀請,我和令狐磊代表《生活》

月刊第一次訪問台灣,那時,我們還要從香港中轉。

《生活》承載著許多的文化理想,台灣積累的文化深

度,正是時代的明鏡和文化復興的支點。我們的第

一個座標就是雲門舞集。和林懷民老師見面後,我

們更感受到雲門創作能量背後的生命態度。

幾個月後我和記者夏楠前往雲門,雲門也全力支持

《生活》的創作。我只是拿相機,卻常會有種不自覺

的自省,也許這次拍攝是生命裡的唯一一次機會。

身處雲門,這種意識格外的清晰。這種被召喚的使

命感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敦煌,另一次就是雲門。

當時雲門的排練場是八里的鐵皮屋,拍攝的第一組

作品以雲門的舞作《九歌》為背景,拍攝雲門舞集

的肖像。雲中君,山鬼,湘夫人,走下舞台,在動

和靜的兩幀畫面裡凝聚在遠古和當下之間流動的生

命之氣,是為《九歌肖像》。

接下來是和雲門 2一起下鄉的作品《在人間》。雲

門 2是年輕充滿活力的舞團。除了在大劇院的舞台

演出,他們還要去到台灣各個城市和鄉村的學校裡

的禮堂,為無法抵達大劇院的學生們表演。如果你

在中學的禮堂裡看過雲門 2的演出,你會覺得,世

界原來這麼寬廣。

在下鄉演出的旅行途中,我把雲門 2的舞者們拉到

城市的各個角落,旅客稀少的台鐵小站,高速路邊

的天橋,通往捷運的地道,學校課室外的走廊,演

出散場後空蕩的禮堂。他們就穿著優衣庫和 GAP舞

蹈,卻那麼包含情感。

1977年出生於浙江杭州,1999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

學英文系,之後在《新周刊》、《城市畫報》等雜誌

從事攝影及編輯策劃工作。2007年進入現代傳播,

擔任集團攝影總監及《生活》攝影總監,從事攝影

及視覺策劃等工作。攝影作品多次獲得亞洲出版協

會(SOPA)卓越攝影獎項。主要攝影作品有:《幻

影長江》、《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

召喚》、《雲門》、《茶之路》等。現為獨立創作人,

從事攝影、紀錄片導演、寫作、策展等多項工作。

部分攝影展覽

2018 Design Shanghai:一人飲2017 上海新天地:何日君再來2016 Photo Shanghai:生活之眼2015 北京金融街:敦煌影像藝術大展2013 縱目攝影雙年展:九歌肖像2011 驚蟄畫廊:反造型

馬 嶺 簡 歷

馬嶺於上海茶之路空間,2019

看排演中的林懷民,《雲門舞集》排練場,八里,2012

雲門 2舞者郭子葳,2012 雲門 2舞者黃珮華、余建宏,2012

雲門 2舞者余建宏,2012

排練中的舞者,2012

排練中的舞者,2012

排練中的舞者,2012

雲門 2舞者李尹櫻、王宇光,台中,2012年

雲門 2舞者林宜萱,台中,2012年

雲門 2舞者許嘉卿、陳慶翀,台中,2012年

雲門 2舞者林柔雯、王鎮倫,2012

《九歌》“東皇太乙 ”,舞者余建宏,2012 《九歌》“湘夫人 ”,舞者周章佞,2012

《九歌》“雲中君 ”,舞者陳偉安/坐騎 舞者林智偉、趙敦毅,2012 《九歌》“東皇太乙與女巫 神人交歡 ”,舞者余建宏、黃佩華,2012

舞者李宗軒、蘇依屏,2012 林懷民,2012

《 雲 門 初 開 》

阮 義 忠

附 錄 :《 雲 門 舞 集 何 去 何 從 》 梁 光 明

七月十六、十七、十八日,《雲門舞集》將在國父

紀念館舉行一次盛大的現代舞發表會。關心國內舞

蹈藝術動態的人士,都會不約而同的特別重視這次

的演出。

這是《雲門舞集》五年來辛苦耕耘成果的一次總展

示。他們預定演出的主要節目有:

十六日——漁歌(周文中曲 林秀偉編舞)、夸父追

日(許常惠、許博允曲 林懷民編舞)、孔雀東南飛

(賴德和曲 林懷民編舞)、吳鳳(李泰祥曲 林懷

民編舞)

十七日——紅線繩(林樂培曲 林懷民編舞)、鄉土

組曲(李泰祥曲 林懷民、林秀偉、何惠楨編舞)、

哪吒(許博允曲 林懷民編舞)

十八日——嬉遊曲(林懷民編舞)、待嫁娘(賴德和

曲 鄭淑姬編舞)、寒食(許博允曲 林懷民編舞)、

白蛇傳(賴德和曲 林懷民編舞)、看海的日子(溫

隆信曲 林懷民編舞)

《雲門舞集》已經是國內水準最高的一支舞蹈團體,

看看這份洋洋可觀的節目單,甚至會使人想到這次

發表會,或許正足以代表著我國青年一代舞者,現

階段舞蹈藝術水平的一次大展。

但是,當最後一支舞 “看海的日子 ”跳完落幕時,

在一片喝采的掌聲中,《雲門舞集》已站在一個新

轉捩點上。

就編舞者林懷民而言,他面臨的新挑戰將更艱巨,

他能從裹著緊身衣的西洋摩登芭蕾和穿著寬袍大袖

的傳統舞台動作中,脫穎而出,創造一種能表現這

一代生活內容的新風格舞蹈嗎?

就 “雲門 ”的青年舞者們而言,五個寒暑的艱苦鍛

鍊,確實使他們的舞藝到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水

平。然而,五年的其他改變也真不少,她們一個接

一個地從文化學院舞蹈專修科畢業了,而成為 “社

會人士 ”,為了不間斷地使舞藝繼續進步下去,其

中有的出嫁了,但是還不敢有孩子;其中有的訂婚

了,但是還不敢去面對一種要來的現實婚姻生活;

其中有的服兵役去了,要是想在退伍之後再恢復到

原有的舞藝水平,恐怕有太多的動作需要從頭練

起。從一個更廣大的現實視界望去,當我們的社會

還不能把舞蹈當成一個行業來待遇時,這批青年舞

者們,還能再撐幾個寒暑,繼續帶著便當,聚在一

齊為精進舞藝做全天候的苦練?

曾經為台灣現代舞蹈帶來無限生機和新穎風貌的

《雲門舞集》,在五年艱苦奮鬥大豐收之際,已經開

始面臨遠比剛成立時還要複雜的挑戰。

五年前,林懷民剛從國外回來不久就組織了《雲

門舞集》,他帶著一群十八、九歲的舞蹈專修科學

生,開始了不敢侈想會有收成的耕耘工作。這個團

體經常維持著十多個團員,去年起,每人每月可以

從《雲門舞集》基金會領到三千元的生活津貼。就

在這個生活條件下,他們開始了已經五年歲月的全

我只拍過一次雲門舞集,那是 1977年的事。那回與作家梁光明同行,本來是他寫

文章,我負責攝影,但當時他正熱衷拍照,在現場猛按快門,為了鼓勵他,採訪

於《家庭月刊》發表時,我特意將圖、文全交由他包辦,自己所拍的六卷底片,後

來只選林懷民的特寫當《有名人物無名氏》系列的一幅作品,其餘皆未曝光。事隔

四十年,才將樣片挑選、整理、編輯成《雲門初開》系列。

林懷民的手,《雲門舞集》台北承德路排練場,1977

天候練舞工作。然而,對於基金會來說,這卻意味

著一年六十萬的開支。林懷民說:

“公演一次就算有二十萬的收入,一年辦兩次發表會

好了,也不過收入四十萬。還差二十萬呢!再加上

其他的開支,入不敷出的程度,令人幾乎難以想像

要如何渡過。”

《雲門舞集》的團址設在台北市承德路的一座沿街

店鋪公寓的二樓,一片不到三十坪的光地板,裂縫

處補著膠紙帶,壁上除了三面大鏡子以外,幾乎

沒有什麼裝飾,牆角堆放著一套普通的電唱機,和

一架蒸便當用的電鍋,沒有冷氣,沒有辦公桌,也

沒有椅子。這群可愛的青年人就在這個看來簡陋的

場所,努力地跳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舞蹈,一連五

年下來,他們的身材都鍛鍊得健美極了。大量的體

力運動簡直把身上唯一的一層脂肪都消耗掉了,而

使每個人都顯得雙腮下陷,顴骨高聳。他們練舞到

中午,吃完便當,喝過白水,倒在地板上就睡的神

態,正是最令人感動的時刻。《雲門舞集》真像一

群固執的理想主義者家族,在一種嚴苛的自我要求

下,不斷地試著向體能的極峰和藝術的頂層竄騰

著。林懷民談到這批舞者時說:

“只要我肯放他們走,不管瑪莎葛蘭姆或阿文埃利

的舞蹈團,都歡迎他們去工作,但是,我不能這麼

做,他們是台灣舞蹈界(如果有這麼一界)基礎最

好的一群新生力軍,我應該要求他們繼續留在自己

的國家為未來的舞蹈工作獻身,也許他們盡再大的

努力,也只能好到這樣一個水平了,但是,這並不

值得感傷,藝術事業不是在一天一年或一代裡就能

做出有氣候的成績來!他們最起碼還可以為培植更

新一代的舞者而努力。”

記得四年多以前的《雲門舞集》發表會裡,那些動

作顯得生硬的少年人,今天站在台上都已經是頗有

專業風範而技藝純熟的舞者了。我國有句老話:“日

中而昃,月盈而虧。”經過五年艱苦奮鬥的這些青年

舞者,是否已經面臨體能條件和智力稟賦的 “瓶頸 ”

階段了呢?在今後日趨明顯的現實生活困阻前,他

們是否會就此認輸而放棄以往的努力?亦或是繼續

奮勇直進,向一個更陡峭的頂峰艱苦攀登而去?我

們僅僅單純地去揣測這些答案,是沒有多少現實意

義的。擺在眼前更嚴肅的問題是:我們本位文化的

舞蹈藝術有待創新振興,我們本地有水準的舞者有

待鼓勵培植。要是不能本著這種覺悟,透過實踐來

思索問題,只是坐在老遠的觀眾席上,茶餘飯後地

談論 “畢業 ”公演後的 “雲門 ”舞者將何去何從,

那真是既悲哀又滑稽的舉動了。

就林懷民個人的編舞生涯而言,這次發表會中演出

的 “看海的日子 ”,對他過去多年的努力最具總括性

的意義,這支舞根據黃春明的小說所改編,以本地

的小漁港為背景,演出一個風塵女郎的故事。貫穿

全舞的音樂以 “草螟弄雞公 ”等民謠旋律為主,是

一支活潑寫實而夾雜浪漫意味的佳作。

林懷民解釋說:“已經這麼多年了,我們從穿著緊身

衣的洋人現代芭蕾裡尋求靈感,我們又從穿著寬袍

大袖的傳統舞台身段裡吸取營養,我明白,這一切

都應該只是過程現象,透過這兩個摸索階段,我應

該試著依據真實生活的面貌,去完成一種風格更成

熟,精神更積極的新作品來。嚴格地說,老穿緊身

衣跳舞是變相的自我放逐,而老穿著寬袍子跳舞則

是顯然地逃避現實。我雖然不願特別標榜自己是個

寫實主義者,但是,我深信提出跟時代脈搏相去太

遠、與現實面貌相差太多的作品,只是一種心智的

反動和體力的浪費。在這次發表會裡,我特別把 ‘看

海的日子 ’排在最後的一個節目上,用意就在標明

過去五年《雲門舞集》所致力的方向何在,這支舞

在十八日晚上發表後,即使被評為是失敗的作品,

我相信也不能就意味著創作的路線走錯了。”

看來,今後林懷民在編舞生涯上,並不會發生何去

何從的迷惘,他已經簡潔而得要領的掌握到了藝術

創作的方向。然而,創作的路線走得再對,並不就

等於作品一定成功,林懷民,這個潛力深厚、才情

煥發的青年舞蹈家,身負著他自己和我們社會的雙

重期許,在未來的歲月裡,他會繼續展示出了什麼

樣的作品?仍然是個充滿挑戰性的問題。

原文刊載於《家庭月刊》1977年 9月號

指導舞者排練的林懷民,1977

舞者陳乃霓,1977林懷民與舞者洪丁財、劉紹爐,1977

指導舞者排練的林懷民,1977指導舞者排練的林懷民,1977

舞者吳素君,1977 指導舞者排練的林懷民,1977

舞者杜碧桃,1977 舞者王連枝,1977

舞者們的午歇,1977舞者林秀偉、陳偉誠,1977

舞者葉台竹,1977 舞者鄭淑姬、王連枝,1977

排練中的林懷民,1977 排練中的林懷民,1977

用照片說故事.讓故事傳真情

地點:宜蘭市中山路二段 430 巷 33 號/展期:2019 年 3 月 30 日至 6 月 23 日

第 6檔展覽

馬嶺《雲門的召喚》

阮義忠《雲門初開》

主 辦 單 位 : 宜 蘭 市 公 所 / 宜 蘭 市 民 代 表 會

宜 蘭 市 市 長 江 聰 淵

宜 蘭 市 民 代 表 會 主 席 林 智 勇

台 灣 故 事 館 館 長 劉 美 華

敬 邀

故事館第 2空間於 2019年 1月正式啟用,一樓為傳統暗房,二樓為攝影圖書室、教室與展示空間。攝影家阮璽

將於第 2空間設立攝影工作坊,自 2019年 1月 6日起開課,每期 4天,集中於星期日上課。

報名請洽故事館/ Tel:03-9334670或

宜蘭市文化發展所/ Tel:03-9325164轉 812

或上官方網站攝影工作坊連結報名:

http://culturaltour.e-land.gov.tw/stories_of_taiwan/排練中的林懷民,1977

主辦單位:宜蘭市公所

展出日期:2019.3.30~6.23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第6檔展

阮義忠

雲門初開

阮義忠作品:

林懷民於台北承德路排練場,1977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