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感叹 -...

Post on 19-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责任编辑:朱孝兵 彭 博 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73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12 副刊·读吧

邀我至田家 靳润成

老宅旧书之三

看着老宅旧书那些扉页的题记,我不禁想起买某本书的经历与心情。因为这些题记,往昔鲜活了。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购书的自己,顿生雪泥鸿爪、海水杯泻之慨叹。

这些题记大都清楚地记录着某册图书的购买年月和购书地点。譬如,这三本外国小说《宝岛》《诱拐》和《伊戈尔·萨沃维奇》,都写明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购于下瓦房特价书店。”这就令我一下子记起了那个寒冷的冬晨,我骑着自行车从南开区老城里赶到很远的河西区

下瓦房书店,专程去购买特价书的情形。那是一个难忘的元旦,寄托着当时尚不满22岁的我对新一年的憧憬和希冀。

继续翻看下去,陆续发现了更多的题记,也唤醒了更多的记忆。譬如,在这本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上,我记明是

“购于和平路少儿书店,时在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记于翌日晨。”除了时间地点之外,我还写下最初浏览此书的观感:“狄更斯善作悲剧色彩浓郁的故事,然其早期作品却喜剧色彩鲜明,斯书当推代表。”

当我翻到一本《1949-1979 翻译出版外国古典文学著作目录》时,扉页上自题的一段话,不禁令我怦然心动:“卷帙浩繁的外国著作,毕其生亦未可尽睹。今得斯目,得以窥端倪也。他日或可尽量多读一些,斯时也许可以对照书目,心明眼亮,不也是一大乐事吗?”

这段话让我忆起了彼时对这本目录的特殊感情——毕竟,我没上过大学,又不通外文,没人告诉我哪些国家在哪个时期诞生了哪些名著,更没人指点我哪些外国名著值得一读,甚至连好多外国的人名、书名,我都无从知晓。而这本目录书,恰如一个向导、一个路标,给我导引出一个粗略的脉络,让我得以“按图索骥”,一本本地将有缘遇到的外国文学名著陆续收入囊中。因此,我对这本貌不惊人的小册子一直心存感激。那次买回那么多书,我都没包书皮,唯独这本小书却精心包上了书皮,可见对她的呵护。

书扉旧题侯 军

荔枝最早出现于文人笔下,见诸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时称荔枝为“离支”。盖因其“离枝之后,其变甚速”(白居易《荔枝图序》)之故。唐朝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宋朝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而今几乎成为岭南和荔枝的名片。

早在杜牧和苏东坡之前,张九龄在任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的公务之暇,就饱含激情地写了《荔枝赋》,以生花妙笔对荔枝做了最为全面的礼赞,大意如下:

荔枝是果中美者。受东方的气韵,得南方的精华。顺应着自然,生长于偏远,安静平和地经历冬寒夏暑而不凋零。下方主干粗大可合围而挺拔,上方树阴浓密可遮田亩而浑圆。紫色的纹路中透出深红,青黛的叶子立于浅黄的树枝,蓊郁葱茏又如繁露鲜润,盘绕重叠而又缠绕飞扬,像车盖铺张,像帷幔漂浮,云霞烟雾升腾,仿佛栖息着孔雀与翠鸟。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不高也不低,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

木神来临,南风吹送,水气蒸腾,馨香溢发,绿色的花穗一串串,浓郁的芬芳一阵阵。花朵不事张扬,只为果实甘美。有意培育敦厚的根本,没有虚文而有奇妙的品质。果蒂像芍药的子房聚集,外皮像龙鳞一样紧密,内膜饱含润洁的水分,明玉一般的果肉,还没有沾上牙齿就仿佛要溶化。

世有五味,荔枝的味道无与伦比,胜过琼浆玉液,再精彩的语言也不能说尽。听到的人会欢喜而企望,见到的人会惊讶而扬头。愤怒可平息,疾病可忘却,比天降的甘露还要神奇。将之与柑橘葡萄之类相提并论,是古人的一个过错。

敞开厅堂门窗,嘉宾好友会集,时节的炎热让人烦躁,只要有了荔枝,人们便身心舒畅。荔枝是华美宴席上的珍品,更能补益元气,调理内脏,谁都不会餍足这种甘美。

四时果品中最珍贵的荔枝,荣耀绝不

该只局限于某一个地域。以它的高贵,可以敬献宗庙。可惜难以逾越十里长亭,九重宫门。五岭山高入白云,千里江岸生清枫,这么美好的生物处于偏僻之地。柿子可得到梁侯称赞,梨子有幸被张公赏识,只因机遇的不同,荔枝的命运令人嗟叹。其中的奥秘有谁能说清楚?

张九龄是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七岁已有文名。他的诗作《感遇》二首,列

《唐诗三百首》第一。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他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他的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同时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尽职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作为开元盛世最后一个名相,唐代唯一由岭南书生出身而位列中枢的高官,他深受时人尊崇,王维、杜甫都作有赞美他的诗篇。作为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他一直为后世敬仰。

然而张九龄的仕途并不平坦,不止一次遭到排挤和贬谪。《荔枝赋》的写作,便是在他的人生低潮时期。

荔枝是作者家乡的特产,色、香、味俱佳,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岂一座之所荣,冠四时而为最。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但却“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亏曷通……何斯美之独远?嗟尔命之不逢,每被销於凡口”。在这里,作者找到了荔枝与才智之士的契合点,为荔枝亦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叫屈,对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社会加以质疑。表面写荔枝,实际写人才;表面波澜不惊,实则静水深流。正所谓有感而发,不平则鸣。没有个人命运的切肤之痛,就不会有如此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不刊文字。

作为朝廷命官,张九龄借荔枝呼吁重视人才为世所用;作为岭南之子,张九龄对家乡的物产饱含挚爱。因了如此的大力推介,荔枝名扬天下,赢得代代青睐无数。这是九泉之下的张九龄应该欣慰的吧。

张九龄的感叹陈世旭

《新五代史》中,最有名的史论,要数对冯道的见解。冯道字可道,早年是燕王刘守光的掾属,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始终不失崇位,自号长乐老。欧阳修在其本传中,以《春秋》义法暗寓其严贬之意:“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而在《杂传第四十二》之前,欧阳修还专门著了一篇史论,就直接责之以无廉耻了。他引《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批评冯道为“无廉耻者”,又说:

“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欧阳修的文章,往往开头高屋建瓴,先树立一崇高之义,以为一篇之主,下来的文字就可以完全依靠文气来推进了。既引管子之论,发挥浃当,陈义至高,对冯道的批判,虽只寥寥数语,而能掷地有声,其秘密便在于此。

因《杂传》中自有冯道的本传,故欧阳修在史论里对冯道的人生出处只是一语带过,下文陡转向对五代儒者的整体批判,尤其出人意表:“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服儒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子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

从古文批评的术语来说,这一段叫作“陡起波澜”,就是要挑战读者的思维惯性。

尚须注意者,上文虽简古,却层次井然。先感慨五代全节死事之儒的难得,

再垫上一步,问道:“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接着意思又一转,意存忠厚,为当时人作辩解:“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这段话的大意是,五代时天下大乱,真正的高节之士,都处在江湖之远,山林之深,不肯为时君所用,言外之意是,那些朝堂上的儒者,并非真正的儒者。最后引孔子语,既是为了说明,五代全节死事之士难见,只因为我们所采的儒者的“样本”不够多,更

有承上启下之效。文章的末段,再翻进一层,

承接上文“孔子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以女子之有节,而反衬冯道辈的无廉耻:“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 独 携 一 子 而 疑 之 ,不 许 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

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其人而不得见也”是对上文的呼应,这样文章就环环相扣,散而不分。文末的感慨极富感情,欧阳修用对李氏的崇高礼赞代替对冯道辈的强烈批判,深寓其荷道自任的情怀。

●国文课

欧阳修最有名的史论

徐晋如

走向社会后,我从没想过一种情况:无书可读。

读书无非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有买书的钱,二是有适合读书的场所,三是有一定的空闲时间。这三个条件我都能满足。我供职于一所大学,每月工资加稿费,虽然不是一个如何了不得的数目,但每月拿出千多块钱买书,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家有书房 12平方米,足以安放几个书架、一台电脑、一把沙发,也等于有了一个阅读的私人空间。我除了上课、开会,平时不用去单位,工作相对自由,挤出点时间读书,也不在话下。

然而,一次偶然的出行和一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2020年 1月中旬,女儿打来电话,说她所在的高校要评级创优,领导吩咐过年期间不能离开嘉兴,她希望我和她妈妈去浙江过年。为了一家人春节能团聚,我自然答应了。

我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1 月 19 日上车,20 日上午到达嘉兴;然后 28 日踏上归程,29 日回娄底。刨去车上的时间,一共九天。为了这些日子随时有书读,我准备了三本杂志、一本图书。依经验,我每天可以阅读三个多小时的书,这些“食粮”应该说是够量的。

到达嘉兴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武汉肇始的新冠肺炎人传人,但当时真没想到这与我借居的浙江有多大的关系,也完全想不到日后嘉兴也会进行交通管制和市民出行管控。日子就在我的观望中过去了,到了 1月 26日,看到全国新冠肺

炎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加上也没有买到医用防护口 罩 ,我 不 得 不 推 迟 归期,最开始是推到 2 月 16日 ,后 天 又 推 到 2 月 18日,最后是 2月 23日。

带 去 的 书 在 1 月 30 日 就“ 啃 ”完了。女儿虽然也是学中文的,但小专业却跟我区别很大,她本科读的是对外汉语,研究生上的是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她的书架上摆满了西方文学作品和英文、韩文书籍。而我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最喜欢看文史哲和中国文学作品。加上她买的书字号也小 ,不 适 合 我 这 即 将 走 向 老 年 的 眼睛。我只从她的书架上勉强挑了两本书,四五天就看完了。

因此,我每天的工作是早上做饭,饭后买菜,上午与下午就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面上是锻炼身体,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烦躁。

书对我的意义真的非同一般。我是一个所谓的“百无一用”的书生:力不足提起一桶纯净水,气不足盖住大街上一个小贩,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自信,觉得这个世界还有自己可以干也能够干好的事。

人需要梦想,而读书恰恰是我的梦想萌生的土壤之一。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我可以在课堂上变得从容;阅读有益创作的书,我可以将作品写得越来越精美。书教好了,文章写漂亮了,个人的生存也就有了价值。

读书安神,安的是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读书安神游宇明

进入新时代,由于阅读工具发生了变化变革,读电子书也很普遍了。不过,纸质书和电子书是各有利弊的。纸质书占领人的宝贵生存空间,阅读时对眼没有辐射,多为老年人喜欢。而电子书,阅读方便,能节省资金,且无侵占人的生存空间问题,但对眼有辐射,多为年轻人喜欢。

不论读什么形式的书,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只要去读就比不读强。能读进去就是一种缘,能得到知识和快乐就是一种收获。

纸质书和电子书刘汉龙

●[法国] 吉尔·德勒兹著《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刘汉全译)

一部跨度长达二十年的访谈,一场以哲学为武器的抵抗运动。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论述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文学、电影、自然科学,最后统统绕回哲学。他试图用哲学的方式,解释当代人面临的外部环境,他相信,最终唯有哲学才能让人们

“安身立命”。● [美国]理查德·福特著《石泉城》

(汤伟译)福特的这些短篇小说告诉人们,如

何通过有限的叙事尽可能多地暗示出丰富的信息。他继承了美国文学里对

“神秘的存在”的敬意,有些地方省略得很有意思,比如《大瀑布》里,伍迪的身份是什么,以及母亲以前到底有没有结过婚。当然,他的创作还是有一些自我重复的地方,好几篇小说开篇的气味都太相似了。

●[澳大利亚]马特·帕克著《我们在

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李轩译)

数学科普文章不易写,因为无法讨巧,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好在帕克的文字充

满趣味,读来并不枯燥。他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人,有一次去看牙医,他在网络社交平台发了一条状态,征集不需要动手演算的数学难题,以打发时间。一位朋友回复了他:重新排列1至 9,使前两个数字组成的数能被 2整除,前三个数字组成的数能被3整除,以此类推,直到整个数能被 9整除。帕克直到治完牙,也没想出答案,回家后才确定了这唯一的解:381654729。

● [美国]罗杰·凯密恩著《听音乐》(韩应潮译)

该书涉猎的范围包括西方古典、通俗以及民族音乐,介绍了它们的传承、流变,可谓全方位的音乐普及,既是音乐爱好者的入门书,也可供骨灰级发烧友作为 工 具 书 查 询 。 以 前 此 类 书 会 附 赠CD,如今扫码即可欣赏书中介绍的音乐,只是不知这些码的有效时间是多长。

微 书 评微 书 评商 皓

梭罗 1845 年 7 月 4 日住进瓦尔登湖畔他亲手搭建的小屋,1847年 9月 6日离开,就为我们留下了《瓦尔登湖》这样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书,它向世人展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度过人生。康德活了八十岁,但他从未到过小镇六十英里以外的地方。他每天唯一外出的时间就是下午三点半,准

时准点出门散步。邻居戏谑:“每当康德出门,大家就开始对表。”

一 个 人 的 内 心 空 间有 多 大 ,和 生 活 在 哪 里真的没有太大关系。有

些人可能住在很小的一间陋室里,或者一生不离故乡半步,但在书中却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可以与古往今来的智者们对话,那思想中的云彩,那文章中的大海,是远比现实世界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无限广阔张 章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何谓幸福?简单地说就是愚蠢、自私加上健康。”福楼拜的话的确有些极端,但仔细琢磨,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谓“愚蠢”,指的就是想得少;“自私”就是仅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顾及别人;健康不用解释,就是身体没毛病。三点总结起来就是:想得很少、只顾自己、身体挺好。具备这三个特点,人承担的责任就少,心理负担和压力就减轻了不少。

福楼拜的“幸福观”正确与否值得商榷,但他道出了人性的本质。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看出,“高尚”有多难。高尚的人需要为他人着想,不顾及甚至放弃自身的利益。所以,对常人来说,幸福很容易,高尚相当难。高尚这种超越人性的品质,非常值得崇敬。

福楼拜的幸福观三希堂

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会说读书对于自己 的 人 生 十 分 重 要 。至于究竟有多重要,旁人看不出来。不过也有些人,大家都能很清晰地感受到读书对他的影响,比如方文山。方文山的那些歌词,明显能看出古诗词的痕迹。果然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比较喜欢李清照和李煜的词。

方文山说,读书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的确,一本书或许是作者的毕生心血,而善于读书的人,几天工夫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将之化为己有。

有一些作家,则有另一种“化为己有”的本事,他们的文章里,每篇起码会引用五六个名人说的话。这些名人通常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作家、学者,引用他们的话,能显出作者学问大,读的书多。然而这些被引用的内容,有许多属

于一般人都明白的大道理,无精妙深奥之处 。 这 些 作 家 的 文章,一篇篇读下来,很难说出哪篇是其代表作,因为那些文章都

像是拼接组装出来的。“化为己有”并不是当“搬运工”,

而是要让人家书里的精髓,在自己作品里发生化学反应。甚至让书中的观点,经过自己的辨析、思考后,影响自己的言行和人生选择,这才是读书最高级别的收获。

化为己有王 景

����

��������F��FFEFF

����F�������F� ������������F� ��� ����F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b

! ��a���� � ���

����� ������&������

��������������

��4�������� ��b

!�� ������� �

�� � ��������

� ������������������ �

��b

! � � � � $04$0 4)*11*/(

5"6364 ���8 � � �

������������ ����������

��� b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a �����a�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b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 � � �

������������������b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