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赫哲话 唱伊玛堪 玩叉草球 做鱼皮画 丰富...

Post on 21-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张卓

!上海大学"

!父母没教过"咱也不想学#

进入饶河县四排赫哲乡,道路两旁常出现一些鱼馆的招牌。“小把头鱼馆”的蓝色招牌并不显眼,蓝色塑料开始退色泛白,饭馆门口的墙上钉着一个黄色金属挂牌,印着两行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食鱼习俗’传习基地”。

鱼馆不大,开业六年,正厅可坐两桌,墙上挂着一些简单的鱼皮画装饰。店主尤晓坤是赫哲族人,鱼馆最有名的是“全鱼宴”。

赫哲族是渔猎民族,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尤晓坤就是村里的捕鱼能手。他回忆,父辈那时候,村里有一年一度的打猎盛会,常打些熊、野猪、鹿、狍子等。“老一辈不会种地,传的手艺就是打渔,让

我去种地,也不行。”尤晓坤不想丢掉前人传下来的捕鱼技艺,但仅靠捕鱼,难以维持生计,于是他开始经营这家鱼馆。

除了捕鱼,他还非常擅长一项赫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叉草球。

叉草球源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产生活,是祖辈为培养孩子们叉鱼的兴趣,开展的一种集娱乐和提高渔猎生产技能于一身的体育活动。

熟练掌握两项民族技艺的尤晓坤,不会说赫哲语,也听不懂。村里人都讲汉语,会说赫哲语的极少。“祖辈在那边说,父母没教过,咱也不想学。”尤晓坤回忆,父母讲话时也是汉语和赫哲语混杂,“有时讲着讲着就听不太懂了”。

现在,能讲赫哲语的人极少,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截至 "#$"年 %$月,&'(")*的赫哲族人已转用汉语,赫哲语濒危。

赫哲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特别盛行说唱艺术,基本形式有四种:伊玛堪、嫁令阔、说胡力、特伦固。说唱艺术中涵盖了大量赫哲语。伊玛堪传承人葛玉霞在教徒弟的过程中深有体会,“有的人觉得,学了和我没什么关系。”

她总是用自己举例子,遗憾没有跟父亲好好学习。她的父亲葛德胜早先在乡里教伊玛堪,也要葛玉霞学。“那时不愿意,现在可遗憾了。”父亲在世时,葛玉霞只学了一部伊玛堪《美丽的家乡》。

!现在想唱"还真来机会了$

葛德胜是最著名的伊玛堪歌手之一,妻子去世后,他一直和女儿一起生活。

一个星期天,葛德胜在扫院子,葛玉霞在院子里沏茶,生产队长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来者是黑龙江民间文化研究所抢救组的成员,一进门就握着葛德胜的手:“现在会唱伊玛堪的,据说只剩您了。葛老,请把您会唱的伊玛堪都唱出来。”彼时,葛德胜已多年没开过嗓了。他一愣,

眨眨眼,点燃一支烟,站在门口默默吸完,然后走进屋里喝了一小盅酒。又回到院子,深吸几口气,才走进屋子里。“你们既然来了。我那么多年不唱,也不知

道能会多少。就先唱个小部头的。”一部唱完,葛德胜的声音又响起,是研究

所拿着小录音机在回放。老葛没见过录音机,震惊地问:“啊?那是我唱的吗?”“葛老,您退休了,一定请把这文化留下,

给后代留下。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李主任的话让葛德胜深受感动。

抢救组的人走后,葛德胜对女儿说了三句话,让她至今铭记:“%&+,年日本鬼子进部落,要把我们赫哲族灭了,那时没心思唱伊玛堪。后来‘破四旧’又不能唱伊玛堪。现在想唱,还真来机会了。”

葛玉霞不自觉地模仿父亲当时的语气,自己也哽咽了:“用心对待、尊重自己的民族,民族文化就处处都在。”

因为政府及时抢救,留下了不少葛德胜唱伊玛堪的录音,葛玉霞的学习也是从这里开始。听一句,记录一句,跟着唱,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村里的老人。不管再忙,她每天都会把父亲的笔记拿出来看看,否则“就觉得这一天过得没意义”。

"#%%年,政府成立非物质文化传习所,葛玉霞开始授课,向更多人传播赫哲族的民族文化。传习所现有 ",个学员,每周有两堂课,周五下午走进社区,教大人;周日中午走进学校,教孩子。传习所里,学生们都会简单的赫哲问候语。

每上一节课,政府补贴老师 +##元,学生+#元。采访过程中,葛玉霞多次提到了政府的支持。“要感谢国家给那么好的政策,国家重视了,我们赫哲人更得重视。”

%传播民族文化"非常艰难$

传习所成立之初,葛玉霞就动员侄儿侄女都去学习。

第一天开课,到的人蛮多;第二天,只有侄儿和侄女到;第三天,连侄儿也不来了,只剩侄女葛艳秋一个学生。她走上讲台,按备课流程,写单词、写句子、注音标,一词一句地教了两个多小时。葛艳秋心疼得留下了眼泪。“小姑啊,你别

这样给我讲,告诉我怎么念就行了。”她至今没缺过一节课。葛玉霞在伊玛堪的教学中花足了心思。给

学员们发笔、发本,每次课后都让他们记下五个或十个单词,第二天上课时先复习,再讲新课,还要点名提问。

学员有时能勉强答上来,有时不能,有时虽然会答,语调却错了,但她坚信:“只要愿意来,我就有耐心想办法教会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赫哲语,她把十个数字的读法编成歌,带着调,边唱边教,学员就容易记住。“传播民族文化,非常艰难,得有人耐心引

导,否则他们不愿意来。”在葛玉霞的努力下,传习所发生了一些可

喜变化:观望的多了,旁听的也多了,慢慢地,观望的变成了旁听的,旁听的变成了学员。

传承人在赫哲族民族文化传承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鱼皮技艺传承人尤雪松是赫哲工坊的第三代传人,如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项目,她也会去讲课,开班需要鱼皮和工具,她都免费提供。

赫哲工坊的鱼皮画销售不景气,她和丈夫依然坚持开店。“因为这项技艺传承的毕竟是我们本民族的文化。”

赫哲族的文明是渔猎文明,历史上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早年衣服、被褥大多是用鱼皮缝制的,素有“鱼皮部落”之称。从原始的捕鱼、食鱼、穿鱼皮服饰到如今的养鱼、赏鱼、画鱼,用鱼皮制作各种服饰、工艺礼品。"##)年 -月"#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饶河有两家鱼皮画工作室,一家由赫哲族鱼皮画技艺传承人尤雪松所开,另一家则是汉族人刘志红开设,她曾在尤雪松的工作室工作过。

刘志红是在四排赫哲乡长大的汉族人,受赫哲族影响,她很喜欢吃烤生鱼片,赫哲语叫做“塔拉哈”,把鲜鱼放在火上烧烤,半生不熟,用盐一拌即可食用。

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别人做鱼皮画,她印象非常深刻。“神奇,真不可思议。”她那时还小,不敢吭声,站在旁边静静看别人做了几次。后来在政府的组织下,她开始摸索学习,技术成熟后还开起了店。

尤雪松也会为刘志红提供帮助。“她需要什么东西可以来找我,我们积极支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建生态园区"做精品旅游$

在传承和发展赫哲族文化的过程中,尤雪松认为,首先赫哲族人得提高思想认识,要有危机感,只有主动作为,民族文化才有希望。“学习方式很多,我们建了微信群,有老师在里面讲课,还有网站,设计了交流、比赛、汇演等多种形式,提升大家传承文化的认知感和紧迫感。”同时,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俗。在遥远的年代里,赫哲族先民为祈求出

猎吉祥、狩猎丰收,在每年“三月三”“九月九”举行隆重的萨满鹿神舞,赫哲语叫“温吉尼”,为山民消灾祈福。%&.)年 )月 ".日召开了“赫哲族首届文体大会”,%&.. 年 ) 月定名为“乌日贡大会”。

“乌日贡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历时 "至 +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之间交替。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箭等,都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有关。“乌日贡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每年的乌

日贡节我们都搞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民俗,反映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葛玉霞最担心的是,下一代人能否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节日时召集赫哲族热爱民族文化的人们一起敬河神、一起敬山神。

尤雪松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个生态园区。把会民族语言的老人尽量集中起来,园区中可以捕鱼,鱼肉可以吃,鱼皮用来做工艺品,饭后可以观赏萨满舞,走的时候还可以带上一些鱼皮技艺的工艺品。“把园区做成一个精品旅游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 "$%)年 -月到黑龙江同江市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后,对赫哲族产生了很大的鼓舞。尤雪松说:“国家都这么重视我们民族,我们自己要有危机感,还要有自豪感,同时也要有紧迫感。像你们这些远方的客人都这么关心赫哲族,那我们本民族的人,更没有理由不把文化传承好,不把民族文化的抢救工作做好。”

责任编辑∶曹 刚 视觉设计∶黄 娟6-7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新民网:www.xinmin.cn易班网:www.yiban.cn 投稿信箱:xmcampus@xmwb.com.cn

第四维 ! 社区版

! ! ! !饶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乌苏里江畔第一大城市。一首《乌苏里江船歌》唱出了饶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银装素裹的外景,小南河村的热炕头,正宗的东北大花,赫哲族的精彩表演……饶河的旅游资源不止于此。围绕饶河的旅游资源和未来旅游业发展规划,饶河县旅游局负责人王玉宝接受笔者专访。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笔者&饶河有哪些特色旅

游资源#

王玉宝& 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的时候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用这句话来形容饶河是再贴切不过的。我们既有绿水青山,也有冰天雪地。

乌苏里江是中国最东边的一条大江,而饶河是这条大江边上唯一的中心城市。饶河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民俗资源还是红色资源,都有独到之处。

从自然资源上讲,饶河的面积是 ),)-平方公里,一半以上是山林,森林覆盖率-%*。饶河的田地很少,没有工业,剩下大多就是水和湿地。

从红色资源上讲,排在首位的是珍宝岛。大多数人把它当作一处战争遗迹,有失偏颇。珍宝岛之战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岛虽然面积小,只有$())&平方公里,但通过这一仗,把前苏联打服了。它不敢对咱们使用核武器,也不敢大规模使用机械化步兵。珍宝岛可以说是当时世界大势的拐点,这个红色要素全国绝无仅有。前段时间修改课本将 .年抗战改为 %'年,东北抗联的地位得到了确认,饶河在东北抗联中出过几位有名的将军。

从民族文化上讲,赫哲族是饶河的亮点。饶河的四排乡是赫哲族仅有的三个聚居地之一。赫哲族人民经过千年休养生息,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原滋原味的伊玛堪说唱、独具特色的民俗手工艺,都集中展现在“最后的鱼皮部落”中。笔者&这些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怎样#

王玉宝&饶河这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较缓慢,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利,到最近的大城市佳木斯,开车需要 '小时。饶河也没通高速、没机场,对我们的限制很大。饶河旅游季节性明显,夏天是旺季,

到冬天人就很少。冰雪旅游一方面受到交通限制,另一方面在做高端产品,受到哈尔滨和佳木斯四丰乡的冲击,高端游客冬天一般不会专门跑到饶河来玩。

扬长避短"有限地对外推介

笔者&如何对外推介#

王玉宝& 我们保持有限推进的状态。因为饶河的体量小,目前还没有太强的接待能力。旅游旺季,即使我们不推介,全国各地也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走边防线走东极线。先到密山,再去兴凯湖二战空基地,从珍宝岛到饶河四排,然后一直走到抚远。在推介方面,都是有限

度的。我们会针对俄罗斯游等项目重点推介,扬长避短,避开接待能力的短板。

交通要素对饶河来说,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比如说,从中国出发去海参崴,看地图会觉得从绥芬河走比较近,但实际走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从绥芬河出发,铁路排号需要很久,过海关又要排很久,实际要用 %"个小时。从饶河出发也是 %"个小时,可以先来这里钓钓鱼烤烤肉,晚上出发。%"个小时全部都在火车上,感受全世界最长的铁路:远东大铁路。看风景,唠唠嗑,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发现到海边了,心情豁然开朗。从饶河走会有很多故事,一路相对比较顺利,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以%红色主题游$为突破口

笔者& 饶河发展旅游有

什么局限#

王玉宝&基础设施不够,最欠缺大型的、能造成足够客源吸引力的优势景区。

说到东极点,饶河是乌苏里江边唯一的中心城市,而抚远是在黑龙江的沿线,两座城市几乎同时迎来中国第一缕阳光,但是游客不一定明白。抚远在对外推介时,有“迎来中国第一缕阳光”的黑瞎子岛作招牌。赫哲文化方面,我们与同江一起打造赫哲族品牌,可以优势资源互补,相对减少一些投入。

笔者& 饶河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

将来最有可能从哪个点突破#

王玉宝& 饶河最具备爆发力的点还是“红色”,围绕“红色主题游”,集中打造我们所有的旅游资源。一是珍宝岛,二是东方,加起来就是“东方红”。再结合森林、湿地、界江,和四排乡的赫哲族文化。

笔者&关于%红色主题游&$有没有

具体发展规划#

王玉宝&有,我们的规划叫“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观光带”,重点还是放在乌苏里江上。乌苏里江上需要打造的,不光是珍宝岛,还有四排赫哲族、关东情摄影基地……

! ! ! !说赫哲话"唱伊玛堪"玩叉草球"做鱼皮画''

丰富多彩的赫哲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危机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听课也要把赫哲文化传下去

陈 静 '上海大学( 文

杨应葛 俞晗之 '上海大学( 摄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在赫哲族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困难、有疑惑,也充满希望。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伊玛堪”传承人葛玉霞说:“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重视,我们本民族也越来越重视,所以传承民族文化,我们信心百倍。”

!

!

!

专访饶河旅游局负责人王玉宝

打造乌苏里江边的!东方红"

! 王玉宝

"

用鱼皮制成的赫哲族图腾

"

尤雪松介绍鱼皮画

! 伊玛堪传承人葛玉霞展示民族服饰给学生试戴

!

采访时)葛玉霞大方地跳起了民族舞蹈

! 葛德胜留下的笔记

"

擅长捕鱼做鱼的尤晓坤是赫哲族)

但不会说本民族

语言

"

葛玉霞热情介绍伊玛堪的服装配饰

"

刘志红介绍店里的鱼皮画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