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打造美丽中小河流 -...

Post on 06-Apr-2021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8.04

融合创新,打造美丽中小河流

汇报人: 刘晓平

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1、广州市水城概况

2、河涌整治设计

3、河湖水系连通设计

4、城市重点地区水闸设计

5、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

6、研究与创新

汇 报 提 纲

一、广州市水城概况

清代广州府舆图

广州自古就是一个水城,“六脉皆通海,

青山半入城”是古广州城的真实写照,古代羊

城八景中的大部分景点是和水有关的。

古代广州水城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清初广州

城郭图。

从此图可

以看到

“六脉皆

通海,青

山半入城”

的城市格

局。

古代广州水城 广州自宋代开始通过开凿六脉渠沟通护城濠,再由濠排入珠江,打造了干支

两级排水系统,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格局。到明清时期,街区的日

益增多,街区下水道再接支脉,形成了干、支、斗三级排水系统。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东江

北江

西江

广州市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具有构筑“山、水、城、田、海”

生态城市格局的优越条件。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面

积7434.4km2,管辖11区。

呈“江、河、湖、海”丰富的水形态。

全市河流(涌)1368条,水库359座,

大型人工湖15座。全市水域面积达7.47

万hm2,全市水面率约为10.02%,是一

座“河道如巷、水系成网”的岭南水城。

北部以丘陵区河流为主,流域边界

明显,主要河流有流溪河、白坭河、增

江;

中南部主要为三角洲网河区,大小

水道、河涌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流域

边界不明显,主要水道有珠江广州河段、

陈村水道、市桥水道、沙湾水道和虎门、

蕉门、洪奇门三大入海口门。

广州水城介绍

西

东 江

河 增

北部

中部

南部

西

道 前 航 道

后航道 东 江

北 干

虎门

蕉门

洪奇门

沙 水 道

现代广州水城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工

机电

勘测

转型

水工 机电 规划 市政给排水

园林景观 建筑 资环

勘测 项目管理

水利院 水务院

传统水利 城市水务、生态水利、水景观

水安全

农业灌溉

水力发电

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

水景观、水文化

“十五”之前广州基本完成了防洪潮水安全体系,从十一五以

后,广州启动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五水协

调发展,2017年广州全面推进河长制,深度开展黑臭河涌治理。

建设模式:“控源截污提水质、亮点纷呈建水城、齐抓共管出成

效”,开门治水。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981年成立,是隶属广州市水务局的综合型设计单位,有水利咨询甲级、

设计甲级、工程勘察、市政给排水、风景园林乙级等资质。获“质量/环境/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水利部AAA信誉设计单位。业务范围涵盖规划、

咨询、勘测、设计和总承包。

我院秉承“规划引领、创新务实、精心设计”的精神,完成了数百项水利

规划与设计、水环境治理、市政工程、风景园林等领域的规划设计。获得国家、

省、市优秀勘察设计奖8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广州市河涌(中小河流)整治

河涌综合整治

广州城区河涌众多,是与市民最亲近的滨水区域,在河涌的设计中,我

们在保证水安全基础上,重点考虑河涌的亲水性、生态性、与城市景观环境的

协调及地域文化的融合。通过采用生态、亲水型断面,水环境营造、生态修复

等措施,使河涌成为城市里的景观生态绿廊和慢行休闲廊道,成为市民喜爱的

亲水休闲场所。

一、生态型---------------------果树区保护区、大沙河、河涌莲麻河、牛拦河

二、生态休闲型-----------------赤岗涌、蕉门河

三、休闲观光型-----------------东濠涌、荔枝湾涌、猎德涌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广州市首个生态河道治理项目。

• 解决河涌的排涝、灌溉、水运功能。

• 重点考虑河涌堤岸的生态设计和小动物栖息空间保护设计。

• 种草试验及品种筛选

河涌综合整治——生态型(平原河道) 果树保护区河涌整治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大沙河综合整治工程

• 大沙河位于广州市花卉博览园内,对生态要求很高。 • 设计岸线保持原河道走向,并尽量保留现有的树林,河底维持现状。 • 通过水闸调节来保持河涌常水位,使防洪排涝、灌溉与景观实现和谐统一。

河涌综合整治——生态型(平原河道)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从化莲麻河整治

• 这是属于配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 在尽量保留原河道良好生态的前提下营造亲近自然的滨水空间; • 主要进行护岸、亲水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

河涌综合整治——生态型(山区河道)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从化牛拦河整治工程

• 这是属于配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和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一个项目; • 采用生态设计手法,追求“虽自人工,宛若天开”的效果; • 主要进行河道疏浚、护岸建设和生态修复。

河涌综合整治——生态型(山区河道)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位于“小蛮腰”南侧,城市中轴线上,连接珠江前航道与黄埔涌,全长2.1公里。

• 整治后打开了水道、绿道和人行步道,为市民营造了亲水娱乐空间。

河涌综合整治——生态休闲型

• 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视察赤岗涌时赞叹“我的治水理念在赤岗涌上得到实现”

赤岗涌整治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涌综合整治——生态休闲型 蕉门河整治

南沙区的“城市客厅”和“生态绿廊”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 古代广州“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东濠涌是六脉水系

留下的唯一一条明涌,东濠涌在城市建设中被人遗弃,成了城中心的臭水沟,广州亚运前夕,通过河涌综合整治和调水补水、净水,实现城市中心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恢复了河涌的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成为广州城中心亲水、玩水、赏水、慢行休闲的好地方,是广州治水的典范。

东濠涌整治

整治前 整治后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 两任总书记胡锦涛、习近平都亲临东濠涌视察,对东濠涌整治赞赏有加。

东濠涌整治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东濠涌整治

东濠涌美景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东濠涌整治

东濠涌美景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揭盖复涌,打通珠江~荔湾涌~荔湾湖水上通道,重现荔枝湾故道,再现“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风光,打造西关风情游线。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荔枝湾涌整治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整治后的荔枝湾涌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荔枝湾涌整治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涌综合整治——休闲观光型 猎德涌整治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5

三、河湖水系连通设计

河湖水系连通

河湖水系连通对于雨洪资源利用、提高区域排涝标准、建立健康通畅的水环境体系,改善

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涉及水利、城市规划、生态、景观、市政、环境工程、建筑、机电、历史人文等多专业学

科。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世纪初至今我院在河湖水系连通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和探索研究,做出

了不少的亮点和精品。

一、利用低洼地挖湖---------------------白云湖、海珠湖、挂绿湖

二、废地利用、生态修复-----------------花都湖、凤凰湖

三、以湖定城、带动区域开发-------------中新知识城起步区人工湖、中部人工湖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白云湖是广州改革

开放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人工湖,也是广州中心城区水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湖区面积约3000亩(水面1500亩),是广州原有的四个人工湖之和。

白云湖—新世纪广州新建的第一个大型人工湖

河湖水系连通—利用低洼地挖湖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白云湖

• 白云湖是一个水利工程综合体系,由广和泵站、引水渠、湖区(具体包括东、西两片湖区和中央湿地)、石井河泵站(船闸)四大主体水利工程构成。

• 主要功能为补水、雨洪调蓄和休闲景观的功能。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白云湖

• 现已成为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大型休闲公园和集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于一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白云湖实景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湖

海珠湿地二期

海珠湿地一期

海珠湿地

总用地面积: 4078亩

总体水域面积:2202亩 水域面积占总用地面积: 53.8%

海珠湖、海珠湿地

海珠湖与海珠湿地融合贯通,是海珠生态城的核心

海珠湖

总用地面积:2248亩

湖区面积: 1422亩

(水面面积795亩)

河湖水系连通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海珠湖周边共6条河涌相交汇,形成“一湖六脉”格局。

• 设计“游龙戏珠”的平面形态和采用“金镶玉”的建设开发模式;

• 呈河、堤、湖的空间结构。

海珠湖—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明珠

河湖水系连通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湖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位置

海珠湖位置

广州新电视塔位置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湖——春节到海珠湖看花海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湿地-广州市中心城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湖水系连通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挂绿湖

增城挂绿湖——山水相映之湖

河湖水系连通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花都湖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总长6.68km,总面积4207亩,由新街河连通河边5个废

弃的采石坑(最深处88m),通过分级蓄水而形成湖面,是“河湖一体”、变废地为宝

地的一个成功案例。主要的工程措施为河湖连通、蓄水、生态修复、景观环境建设。

从湖边住宅看建成后的花都湖美景

花都湖—广州最深、最长的人工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河湖水系连通——废地利用、生态修复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72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花都湖

花都湖美景

工程分三期建设,第一、二期为花都湖公园范围,长约5.48km,第三期为花都湿地范围。

花都湖改变了花都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花都湖很多很多市民爱上了骑单车和环湖慢跑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规划从蕉门河引水入山边废弃采石坑形成7个人工湖面,连通河湖水系营造

滨水生态公园。

南沙凤凰湖——南沙自贸区核心区景观湖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湖水系连通

中新知识城起步区人工湖

——景观湖带动城市新区开发

——东方特色、岭南风格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新知识城中部人工湖——以湖定城

中部人工湖水域3km2,分为东西两个湖区,包含环湖环岛岸线建设、湖区上游4条支流整治、湖区景观绿化和湖区3座水闸和1套内循环系统。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80

四、城市重点地区水闸工程设计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重点地区水闸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城市景观亮点

城市中心区里的水闸除了满足防洪排涝、调蓄水位、引调水等功能

外,水闸及附属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尤为重要,我们在设计中,

水工、金结、建筑、景观等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和融合创新,对闸门及附

属建筑进行专门的外观设计并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力图与周边景观环境

相融合并成为城市滨水别具特色区的靓丽风景线。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涌水闸(南北闸)工程

重点地区水闸工程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花地河水闸(南北闸)工程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花地河水闸(南北闸)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黄埔区长洲岛新担涌水闸工程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东闸

• 东闸采用七孔下卧式底轴驱动钢闸门,液压启闭,中孔兼做通航孔,水闸顶部设计为廊桥的形式,廊桥上设两座单层门亭、四座重檐方亭、六段景观廊和两座三层楼阁 (阅江阁),通航孔设钢吊桥连接,吊桥启闭设备置于阅江阁二楼,廊桥的建筑外形采用岭南园林式仿古建筑形式。

单层门亭 重檐方亭

三层阁楼(阅江阁)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闸

• 西闸采用三孔顶升式闸门,水闸主体上下游两侧各采用一座三孔园林式人行拱桥;设备管理房外观采用单层园林式建筑风格。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88

五、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生态修复

花都湖水生态修复

湖光山色,青山碧水

河水污染严重,水浮莲疯长,水面垃圾成堆

整治前

整治后

整治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治前新街河河床淤积较严重,河道因围

垦、两岸随意倾倒垃圾使过洪断面有所缩窄,影响

河道的防洪、排洪安全。

2)河水污染严重,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属

劣Ⅴ类水,水体自净能力差,河道水体生态环境恶

劣。

3)河道内大部分滩地杂乱无章,景观环境较

差。

4)河道缺乏亲水设施,人难以靠近水边。

整治措施

1)疏浚河道,拓宽河面,提高防洪调蓄能力,

确保区域水安全;

2)清除河底污染严重的污泥,沿岸彻底截污,

关停上游污染源,控制水污染,改善水质;

3)生态修复,原位生物治理及水域生态景观

构建等措施,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形态多

样性,形成“水绿生态系统”;

4)以人为本,营造亲水和亲近自然的滨水空

间。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花都湖水生态修复

花开湖畔,碧水蓝天,水质大部分时间优于V类水 整治前 水质重度污染,河水发黑发臭

通过疏浚河道,拓宽行洪断面,利用原主河道废弃旧堤形成景观岛链,形成湖中特色游园线路。

河道滩地杂乱无章,河道淤积严重

整治前

整治后

整治后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整治后湖区水质明显改善,从劣V类提升为V类,鱼儿回游,滨水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水体变清、鱼儿回游

花都湖水生态修复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自然野趣、生态风光

花都湖水生态修复

建成后的花都湖滨水植物带,花都湖水岸边浅水区大量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共16种)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湖水生态修复

碧水蓝天、生机盎然,内湖水质常年达到IV类水 整治前 水质重度污染,河水发黑发臭,为劣V类水

整治后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湖水生态修复

海珠湖建设范围内的河涌水质建

设前为劣V类水,建设后大部分指

标均优于IV类水,水质改善明显。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珠湖水生态修复

海珠湖浅水湿地——水生植物带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科学规划水安全与水生态;

•水量与水质并重、集中与分散式污水处理

结合;

•雨洪管理及中水回用,实现区域内雨污水

自我削减与循环。

《广州市天河智慧城水系规划 》2013

天河智慧城63km2

该规划涵盖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早于2014

年底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绵城市建设

天河智慧城东部水系海绵城市建设(大观湿地) 2013年

• 总面积702亩,全长3km。

• 工程实施后的可以收集

区域内48%的雨水径流,

并且使区域内的综合降

雨径流系数由雨水收集

利用工程实施之前的

0.66,降为0.35,有效

的降低了区域的降雨径

流系数,减轻排水防涝

压力。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绵城市建设

生态设计:

重塑人与自

然的和谐;

湿地回归:

与雨洪为

友的景观智慧;

天河智慧城东部水系海绵城市建设(大观湿地)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99

六、研究不创新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建立东濠涌二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二维城市水浸模型、城市管网模型以及耦合平台,分析计算东濠涌流域内的水动力情况,重点模拟深隧水动力情况,并对东濠涌流域进行水浸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多场暴雨率定,仿真性和预测性较好。

东濠涌水动力模型研究

河流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发与应用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针对石井河流域特点,建立二维水质模型进行分析,为规划方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石井河水质模型研究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单孔大跨度液压启闭双向挡水式水闸的研究与运用》

本项目依托广州市黄埔涌水闸、花地河水闸等大跨度水闸的设计及水闸水

力学模型试验、闸门水弹性振动试验等共同完成。研究运用大跨度新型水闸

作为利用潮汐动力改善感潮河网地区水环境的重要调控手段,解决在双向挡

水条件下液压启闭闸门的结构流激振动、上下游河道的消能防冲等技术难点,

优化确定结构布置方案和运行操作规程。

关键技术创新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涌水闸(南北闸)工程

感潮区大型水闸关键技术

•黄埔涌水闸(南、北):泄水孔每孔净宽32.4m,采用翻转式弧形闸门,广州

市第一座大跨度液压启闭机控制的闸门,全国单孔净宽最大的弧形钢闸门;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花地河南、北水闸

北闸—彩虹飞度

南闸--天鹅展翅

•花地河水闸:每孔净宽40.0m,

上翻式拱形钢闸门,双向挡水、

门顶可溢流,全国单孔跨度最大

的拱形钢闸门。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担涌水闸东闸

闸门形式——下卧式底轴驱动钢闸门;满足通透性,可控制不同景观水位;

新担涌水闸东闸是我国第一座将廊桥和水闸结合,景观与防洪(潮)、通航兼顾,凸显

岭南特色的大型景观闸桥,闸门形式为七孔底轴驱动下卧式钢闸门。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大型潜水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潜水泵大型化和潜水泵站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潜水泵站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提出贯流式潜水泵的自耦挂钩式安装方式和带建压间隙安装方式、增强潜水电机冷却和降低温升技术等已成功应用于大型潜水泵设计制造,研制开发的带行星齿轮减速的大型潜水泵和湿定子型全贯流潜水贯流泵已在广东、湖南等省灌排泵站建设及更新改造中应用。

应用于广和泵站等珠江三角洲40余座大中型排涝泵站,流量大、占地少、投资省。

广和泵站

技术创新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习近平说:“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希望广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在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

借用习总书记在视察东濠涌后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共勉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手机:13602755078 QQ:228231025

与时俱进,融合创新,打造美丽中小河流

谢谢您的耐心聆听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