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學校」計畫成果報告總表study.nmmba.gov.tw/portals/plans/9/成果報告書.pdf ·...

Post on 14-Jan-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1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學校」計畫成果報告總表 計畫申請

名稱 我們的河-大甲溪 辦理地點

神岡國小、大甲溪支

流、伸港

對 象 1-6 年級

計畫活動

總場次

低年級 8 節

中年級 11 節

高年級 15 節

辦理期間 自 100 年 3 月 1日起

至 100年 6月 30日止

報告附件

▇印刷品▇課程表或流程表

□其他 ▇活動教案

▇活動學習單 ▇活動照片

計劃活動

總人次 450 人

活動心得: 大甲溪素有中部「母親之河」的美稱,過去風景秀麗,溪水清澈。但自 921 地震重創中

台灣,山區岩層鬆動、大量土石崩落大甲溪河床,93年 6月 29 日輕度颱風敏督利引進旺盛西

南氣流,降下豪大雨引發土石流、溪水暴漲、海水倒灌,沿海地區嚴重積水(72水災),大

甲溪 5座電廠全部停擺,激烈沖刷的土石讓大甲溪完全變了樣。連續幾次颱風挾帶豪大雨,

造成大甲溪(谷關溫泉)河床淤高。97年怪颱辛樂克造成大甲溪溪水暴漲,橫跨大甲溪、連

繫台中縣后里鄉與豐原市的后豐大橋第二橋墩被洪水沖斷,北上橋面崩塌五十公尺,造成多

部人車落水,當日景象,思之仍令人怵目驚心。

在教學活動中,一直試著讓小朋友思考:當我們面對一條溪流時,我們是用什麼心態來

看待這條溪流?溪流是只有排水功能的臭水溝?或是都市發展的一部份?是歷史中的人文故

事的背景?除了美麗的風景、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一條溪能讓我們看到什麼?記得什麼?

想到什麼?以前的大甲溪曾經是那麼美麗,如今在過渡開發下,也許代表了經濟發展、農業

進步,但尊重生命、關愛土地的心還剩下多少?如果只是沒有情感的、美其名的整治、景觀

工程,或是農業開發,蜿蜒的溪流及生態將日復一日遭受抄家滅族般的傷害。以前曾發生過

的悲劇,誰能保證不再發生。

始終相信,在學習的歷程中,親身體驗是必要而且無可取代的,在大自然裡,透過實地溪

流探索活動的觀察、紀錄、討論和心得分享,讓孩子親身撫觸大地的脈動,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經由仔細觀察下發現生態之美,體驗書本之外的驚喜,便能自然的融入了生態保育的觀念。

居住在台灣的我們,經常自豪的說:台灣是「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但是台灣究竟哪裡可愛,

美在何處?在多數人的學習經驗裡,總是停留在書本、圖片上,老師的解說中,以似懂非懂的方

式背誦我們身邊的種種,欠缺親身體驗的感動,更沒有機會真正去觀察發現這塊土地的美在哪

裡?因此,每當有人問起,總只能以道聽塗說或照本宣科的方式敷衍一番。而台灣原本美麗動人

的山川原野,能夠滌蕩心靈的生態之美,也在大家的輕忽下,逐漸隨風遠颺、消逝無蹤!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帶領孩子們一起走出冷氣房,享受台灣大自然風霜雨雪的洗禮,與

嬌豔翠綠的植物說聲哈囉!和遨翔天際的鳥兒,一起神遊大地;和魚、蝦、蟹、貝逗陣悠游水中;

聽鳥鳴蟲唧的款款深情與大地合唱。希望讓孩子們發現台灣福爾摩沙的楚楚動人,能讚嘆造物者

的神奇,與身為台灣人的福氣與驕傲!再帶著他們的感動與讚嘆,將這些點點滴滴的喜悅分享給

所有的家人,讓環境保育觀念深入家庭,讓所有的人一起重新認識台灣、欣賞台灣、關懷這片我

們土生土長的美麗大地。

願所有人都能發現,原來,福爾摩沙是這麼美!

效益評估: 這次的方案是以自己家鄉為對象,頗能得到家長及社區的支持,因此事前的資料蒐集、社區

調查、教材製作都獲得不少助力,也因大甲溪支流流經神岡,農田灌溉、養殖等都是引用相關水

源,夥伴教師和孩子們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觀察紀錄,比對教材和網頁內容,隨時提供觀察結果和

心得,教並據此修正教材,師生彼此都在不斷的成長。孩子們也在生活中發現觀察的樂趣、生態

的包羅萬象,也逐漸將觀察面由河流擴及附近相關生態,如水田、河口、能源、污染……等等。

也會學著自己查資料,並與同儕分享心情。

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豐富生態背景知識的給予;更有實際走向自然親身體驗的感動,讓孩

子們在自然觀察中,利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水田生態、用鼻子嗅聞植物的花香與清涼、聽聽老祖

2

父老祖母說著往年的開墾故事,與欣賞自然生態的款款動人的無限風情。孩子們在不斷的驚奇體

驗與歡呼聲中,深刻體會大自然的迷人風采,並建構自我學習歷程。

在學習的歷程中,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是必要而且無可取代的,在大自然裡,讓孩子們仔細

觀察、動手操作、分享喜悅。在互動討論中,孩子們逐漸發現更多學習的樂趣與學習的成就感,

因而培養出更多的自信,渾身散發出動人的神采。他們找到了學習的關鍵之鑰,逐步建構並開啟

屬於他們自己智慧世界。

檢討與建議:

1. 歷經多次地震和風災,大甲溪的地貌、流向都逐漸改變,很多長輩陪著孩子探索後,發現跟

往常大不相同,會告訴孩子們許多歷史,反而讓師生都學會更多教材外的常識,提供教師們

更多參考。

2. 這次參與教學的班級數雖然較少,但依各年段的吸收能力給予不同主題的教學,反而能提供

更充裕的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年段的需要。因此,教學貴在精而不在多,能提供實作師生適

切的需要與協助,才能達到最大效益。

3. 在課程設計中有溪流、河口和利用當地特色風力發電的生態調查活動,若讓年齡層較低的孩

子自行課後探訪,不但有安全上的顧慮,孩子也常有不知所措的困擾。若能利用親師合作方

式,一起以戶外教學模式辦理,相信會更有效。

3

海洋教育各項會議花絮

造型飾版彩繪

有趣的飾版彩繪…打底和著色

著色後要上一層透明漆並曬乾

4

安裝在開關上,就是美麗的裝飾品

還有各種不同造型哦~~

5

筆筒彩繪

筆筒四個面說的是一個螃蟹上岸玩耍的故事

6

伸港探索教學花絮

下到灘地,男孩們開心的挖沙尋蟹

女孩們還會前後圍捕、或藉助工具抓到亂跑的小螃蟹

7

小朋友觀察抓到的螃蟹種類,及外觀的差異

還要幫螃蟹量背甲寬、量身高體重

8

協助解說的大哥哥、大姊姊教小朋友作標本

小朋友也學得很認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