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初期殖民統治與臺民反應」 - chwa.com.t ·...

Post on 10-Feb-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歷史【      專刊 】HISTORY

12月號月號2010

獨家發行

臺北市立松山家商綜合高中部歷史科

林虹妤老師

認知取向於

「日治初期殖民統治與臺民反應」

教材設計與分享的

一、前言

由於國一社會科的臺灣歷史已對日治時期的統治,包括臺灣割讓與抗日行動、政治控

制、經濟發展、社會變遷、政策演變與教育政策,已架構起應有的基礎知識內容。因此,本

單元的教學型態與課程安排,似乎可嘗試由日治在臺灣的遺留,如飲食文化、生活習慣、古

蹟建築等文化資產切入,透過師生對話及問答等方式,協助學生瞭解該單元的相關歷史知

識,以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並建構日治初期的歷史圖像。期許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應

用的能力,尤其是在歷史文化資產上。

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將運用地圖、文獻紀錄、相關檔案,配合課本內容,依序呈現《馬

關條約》簽訂後,朝野大臣、當時在京城任職的臺灣官員聯名上奏反對割讓的情形。也將談

及在北京參與會試的各省舉人,以「公車上書」之舉阻止割讓。對於當時的老照片、文告、

錢幣、郵票、地圖等,對清廷在三國干涉還遼下贖回遼東半島,法雖有干涉但德俄未同意、

割臺已成定局後,「臺灣民主國」的成立及北中南各地主要義軍及其統領的抗日進行闡述與討

論。希望學生能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學習將眾多片段的歷史資訊,組織成較有意義的內容

和較為整體的概念。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1 2010/12/15 下午 05:06:40

2

CHWA

在論及基隆失守、民主國領導人相繼內渡、臺北也失守後,各地義軍,在抗法

名將劉永福領導下,雖英勇抵抗、相繼殉難的簡要過程及其對日軍予以重大打擊的情

形。此外,也可運用地圖來呈現:當日本援軍於西海岸與南端登陸,使臺南陷於重重

圍困、致劉永福內渡的情形。還可運用老照片、檔案、文書和戶政資料及許多的文化

資產--包括史蹟、景點和建築物,以問題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點燃起學生的求知

慾,將全臺底定後,臺人的武裝抗日以及日本治臺政策的演變與總督基礎統治體制的

建立的歷史事件,逐步地引導學生探究其原因和意義。

二、關於乙未割臺、臺灣民主國與抗日事件的問題設計

在臺灣,目前仍有許多長輩曾受日本教育、會說日文(可調查)。日治時期的的臺

灣總督府是現在的總統府;臺大醫學院(前身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以筆者任教

學臺北為例,有許多百年學校,尤其是國小,甚至建中、北一女以及離我很近的松山

國小都是百年學校。又這種季節適合泡溫泉,「泡湯」這習慣是受日治所影響,也留有

「北投溫泉博物館」及「瀧乃湯」1

等。學校附近就有「池上」便當、「關山」便當、「吉野」

家等地名,地名之外,壽司、蕃茄、螺絲起子等臺語詞彙也與日治有關。可鼓勵學生想

一想、分享一下,在臺灣,上述的例子之外,還有哪些建築物、地名、詞彙是日治所遺

留迄今?

以任教學校所在縣市、地區附近為例,也能透過地圖,誘導或鼓勵學生多做觀察

並與同學分享,在臺灣有哪些日本相關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語彙和史蹟建物等。

例如:

杕以日本行政區區劃與主要城市地圖為例,

可鼓勵學生多想想:如右圖所示,見到這

些地名,會有何聯想?

杌誘導或鼓勵學生想想:於飲食文化、生活

習慣、語彙、衣食住行育樂、婚喪喜慶方

面,有哪些是受日治所影響:(可由學校

所在地區、縣市為例而列舉),以筆者任

教學校為例:

飲食:受日治影響迄今,大阪燒、鯛魚燒、和果子、富士蘋果、神戶牛排、壽司、

章魚燒、生魚片、松阪牛、關東煮、札幌拉麵、天婦羅、甜不辣等大多都為學生

1 「瀧乃湯」前身為「天狗庵旅舍」,是日本人開辦的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1913年孫中山先生、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也來過。

•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的首張 PPT。☉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的首張 PPT。☉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2 2010/12/15 下午 05:06:49

3

TOPLineTOPLineTOP HISTORYTOP歷史【      專刊 】

所愛,也能列舉。

詞彙:如便當、啤酒、壽司、蕃茄、螺絲起子、摩托車、引擎、歐吉桑、歐巴桑、

巴士、味噌湯、加油、可愛等,班上學生幾乎都可一起念出。

地名:岡山、池上、關山、富野、鹿野、豐濱、吉安、松山等。於課堂中,教師

也能先與學生進行部分分享,再鼓勵學生腦力激盪後再與其他同學分享。

服裝:婚紗、新娘禮服-傳統中國係是用的是鮮紅色且穿戴中國鳳冠霞帔,在喪

事才使用白色,且無火葬、泡湯、和室、和服和穿白色婚紗之習俗等。

建築:臺北賓館、總統府、臺灣銀行、臺大醫院舊館、行政院、臺大-大門-文

學院-法學院、中山堂、新公園、臺灣博物館、自來水博物館、花博-圓山公園

展區-一號公園、忠烈祠-多神社改建、圓山大飯店也是臺灣神社所改建而成。

師大、紅樓等也是。

百年學校:以小學最多。如士林、老松、板橋、新莊、樹林、松山、蓬萊、淡水、

石碇、深坑等國小。還有建中、北一女等,學生也可一併分享。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建國啤酒廠,是臺灣第一座、也是唯一的啤酒製造廠。

華山藝文園區:原為芳釀株式會社造酒廠,在 1922年予以買收後改稱臺灣總督府

專賣局臺北酒工廠,專製清酒、人參酒。

總之,這部分的內容選材、切入角度,包括透過學生長輩將過去的自身經驗相

互連結,皆能讓學生感受過去和現在的關連性。也能讓學生能體認到:歷史有著延

續、流動與變遷的過程。

杈在問題討論方面,可透過老照片或歷史文化資產或日治遺留迄今的民宅照片,和學

生分享、比較:在臺灣建築中,清代傳統民居的建築型制與日治時期的建築物有何

差異?外觀上有何不同?或有何特色?

杝於《馬關條約》簽訂後,朝野大臣、當時在京城任職的臺灣官員聯名上奏反對割讓的

情形與在北京參與會試的各省舉人,以「公車上書」之舉阻止割讓之情形而言:

在唐景崧給清朝的電文:「臺民洶洶,屢請代奏,未便瀆陳。茲據紳民血書呈

稱:『萬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甯先死於亂民之手,不願死倭人手!』⋯⋯現

聞各國阻援換約,皇太后、皇上及眾廷臣倘不乘此將割地一條刪除,則是安心棄我臺

民。臺民已矣,朝廷失人心,何以治天下?查公法 286條,有云:『割地須問居民能

順從與否』,又云:『民心順從,方得視為易主』等語。務求廢約,請諸國公議,派兵

輪相助,並求皇上以慰眾志,而遏亂萌。迫切萬分,呼號待命。」過程中也可引國家

文化資料庫中,1895年(光緒 21年),「臺灣省誓死不二不與賊臣俱生之臣民反割讓

••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3 2010/12/15 下午 05:06:56

4

CHWA

臺灣告示」、5月 23日發布的「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及「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的

就任文告」以呈現對清廷在三國干涉還遼下贖回遼東半島,而法雖有干涉但德俄未同

意、割臺已成定局後,臺民對割臺的反應與反抗情形,並讓學生看看、想想、說說

「臺灣民主國」是否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甚至由民主國主要領導人物之相片,也可

由學生談談如何對臺灣民主國的主要領導人物進行辨識與相關的問題,包括總統、

副總統、民主大將軍和義軍統領等。

由公車上書的舉動、國家文化資料庫搜尋到之臺灣臣民「誓死不二不與賊臣俱生之

臣民反割讓臺灣告示」以及臺灣民主國為籌措軍餉而發行的「士擔幣」(stamp)郵票與

唐景崧給清朝的電文或「1895劉永福欽差幫辦臺灣防務文告」與「欽命幫辦臺灣防務劉

永福發給臺南府城義民狀」,再配合許多版本或地圖集皆有的「抗日義軍抵抗圖」或「日

軍攻臺示意圖」等內容,如:

或在欣賞電影「1895」關於客家抗日後,也可讓學生談一談或討論:

假設你在 1895年,是位 19歲的臺灣人,面對當時的狀況,你會參與抗日?為什

麼?

為何日軍在臺北城未受到太多反抗,而自新竹以南則遭遇臺人的堅強抵抗?

為何在中南部的抗日下,會有日軍的增援及其後的全臺失守?

希冀能藉著角色扮演,培養學生能將先備知識連結,讓其有觀察、表達和領悟體

驗或主動自我學習的能力。

三、關於殖民體制的建立與統治政策演變的問題設計

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嘗試以跨版本內容,運用相關檔案、戶政資料及報紙報導,

依時序脈絡,來架構課程、設計教材。過程中,則輔以問題設計,進行歷史理解與核

心概念的傳遞。

••

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之 PPT。☉此為筆者本單元☉ 所做之 PPT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4 2010/12/15 下午 05:06:57

5

TOPLineTOPLineTOP HISTORYTOP歷史【      專刊 】

當談論日治初期的武官總督,因日本政

府於明治 29年(1896年)頒行《六三法》即

《法律第六十三號》,授予臺灣總督有制定律

令和發布緊急命令之權,使其擁有行政、財

政、立法、司法等權力並握有指揮及調動軍

隊之權。由於國中也有提及,因此可藉助如

圖所示的資料閱讀鼓勵學生想一想、談一

談:從《六三法》是否可看出日本統治臺灣

的政策為何?臺灣人民反對的理由何在?

至於日治時期的三種法律:《六三法》、《三一法》、《法三號》,可視班級差異而

補充說明或進行探討,並以延伸學習的書單,以滿足部分學生的求知慾在理解、釐清

《六三法》(1896~1906)、《三一法》(1907~1921)、《法三號》(1921~1945),於內容的差

別上,如:

杕《六三法》:特色是臺灣總督的委任立法權。該法第五條規定:「現行法律或將來發

布之法律,如其全部或一部分有施行於全臺灣之必要者,以敕令定之」,賦予了日本

本土的現行法以及將來會頒布的法律,有施行於臺灣的可能。

杌《三一法》:本法規定臺灣總督府的律令制定,不得違反在臺灣施行的日本法律及敕

令,凸顯出日本法律與敕令優於臺灣的律令,確立臺灣法令從屬於日本法令的法位

階。總督命令僅在緊急時使用立法權,且「律令審議會」取代「評議會」。

杈《法三號》:立法權回歸日本國會- 1921年為配合內地延長主義制定「法三號」,最

具「特別統治」的總督律令制定權,仍被保留於臺灣的特殊情形時,如:無應適用的

日本法律、或難依日本特例敕令辦理時,才得以律令規定在臺灣的立法事項。

當講授 1897年關於臺民的「國籍選擇」,包括:《馬關條約》第五條規定:「割讓

與日本之地區居民,如欲在被割讓地區之外居住者,可以自由變賣其所有的不動產後

遷出。為此,自本約批准交換日起2

,給予二年寬限期間。但於上述寬限期間屆滿時,

尚未遷出該地區之居民,則任由日本國視為日本國臣民。」。據此日本於 1896年 11月

頒布了〈臺灣及澎湖列島住民退去條規〉,概要是凡臺灣以及澎湖列島的居民希望離去

者,不論永世居民或短暫居住者,均須向官府申告,「土匪」則須先投降、解除武裝後

離去,離臺者所攜帶的財產免除關稅等。但是實際退離臺灣者,都不及人口的百分之

一,顯示居民在臺灣紮根程度之深,但不能說是欣然選擇日本國籍,透過學習單的設

計也能鼓勵學生思索、探究和表達其原因為何。

2 《馬關條約》於 1895年 5月 8日批准交換,因而臺灣居民的國籍選擇,最後期限為 1897年 5月 8日。

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之 PPT。☉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之 PPT。☉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5 2010/12/15 下午 05:07:00

6

CHWA

國籍選擇的期限過後,日治之初的統治問題,包括 1897年日本本國對於「臺灣賣

卻論」的議論,與決定繼續保有臺灣後。臺灣總督府開始嚴格限制臺灣中國之間的往

來,主要表現於清國在臺灣設領事館的遭到拒絕,為阻絕臺灣與清國關係,在臺也成

立了「臺灣銀行」,增進與「大日本帝國銀行」的匯兌關係,同時也努力地排除清國對臺

灣居民的影響。然而,臺民雖成為「日本籍」,卻因殖民地的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反

而在差別待遇中,激發了臺人的意識。上述內容,倘若時間許可,也是可以探究的。

此外,自 2010年 7月起,因全國戶政網路連線,戶籍全部數位化,用電腦就能找

到日治時期建立的祖先之戶籍謄本。運用日治時代戶籍謄本上詳盡記載的人口檔案、

資料,也能學生分享、探究記錄所呈現的珍貴文獻史料及其隱含的統治和治理意義。

如:花錢買男嬰回來養,作為該戶人家傳宗接代的薪火,則稱之為螟蛉子。種痘一欄,

寫有「天」,則表示曾感染天花。明治 43年(1910年)以前施行種痘者,初種填「一」。

再種填「二」。三種填「三」。明治 44年後,則填種痘年次。如:大正 14年(1925年)

感染則填「十四感」,無感則免記載。而「種別」共分三種:一具有公務員身份或有資產

而行為善良者;二不屬第一種、第三種者;三為曾被禁錮之受刑人或需要警察人員特別

注意者則表示,含曾遭「匪徒刑罰令」懲處之家庭。查媒嫻,則表示入本戶籍家幫傭、

服侍之人;媳婦仔--童養媳,則是收養入戶,準備作為戶主所生之子或養子、螟蛉子

之妻;亦可改為養女而出嫁。至於養子,則多為同姓同宗族人所生或過繼戶主者。

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之 PPT。☉此為筆者本單元所☉ 做之 PPT。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6 2010/12/15 下午 05:07:01

7

TOPLineTOPLineTOP HISTORYTOP歷史【      專刊 】

運用媒體報導的資訊方面,倘若藉由 2010年 9月 14日公布的第 20屆「醫療奉

獻-特殊貢獻獎」得主:83歲迄今仍在研究蚊子的連日清先生,也可鼓勵學生想一想,

自牡丹社事件迄日治,為何需要從事蚊子的相關研究?甚至也可想一想⋯⋯前總統李

登輝先生畢業於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目前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也曾念臺灣總督府

臺中高等農林專門學校。此外:

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傑出校友包括蔣渭水、賴和、杜聰明、李應章等。

1937成立之「臺中州立農業學校」–今臺中高農。

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2~1927),在不同時期分別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

林專門部(1928~1943)、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專門學校(1944~1945)。戰後改

為中興大學農學院,2002年則改為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迄今。

創立於 1919,校名為「臺灣公立嘉義農林學校」,旨在培養臺灣農業及林業人才。

1921改名為「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1945改制為「臺灣省立嘉義農業職業學

校」,今日則為嘉義大學。

臺大農學院,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迄 1943年分為理學部和農學部。

透過上述內容的列舉,也可誘導學生思考日治時期,為何許多臺籍菁英都是念醫

學或農業?這與日本當時的什麼政策有關?包括:工業日本、農業臺灣,且臺人只能念

醫與農業,醫學方面主要則研究熱帶醫學、傳染病與蛇毒之研究等,皆可與其探討或

分享。甚至,也可舉些諺語(如下圖右所示),讓學生說說看,畫線部分所代表之意思

為何。

四、結語

在臺灣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迄今的歷史文化資產,週休二日的臺灣旅遊,不僅能

創造觀光財;更期待學生透過本單元的歷史學習,在遇見日治時期的史蹟、景點和建

•••

此為筆者本單元所做之 PPT。☉此為筆者本單元☉ 所做之 PPT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7 2010/12/15 下午 05:07:03

總公司/北區高中營業處

地址:臺北縣土城市忠義路 21號電話:(02)2262-5666傳真:(02)2262-0565

中區高中營業處

地址:臺中市南區樹義一巷 26-1號 2樓電話:(04)2261-8485傳真:(04)3601-8600

南區高中營業處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應安街 12號電話:(07)381-1377傳真:(07)960-2868

誠摯邀請老師分享您精闢的見解及投稿,投稿請寄:we04@chwa.com.tw

您的稿件企劃部將視情況刪修,修改後會寄給您過目,您同意後才會刊登。

投稿作品,視同授權本刊書面及電子版刊載。作品一經刊登將依字數致贈

稿酬。

來稿請勿侵害他人著作權,如有引文,請註明參考資料來源。

來稿請附作者資料:姓名、任教學校、聯絡電話/地址、電子郵件信箱。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您 E-mail 或來電詢問:02-2262-5666#213楊先生。

本公司已盡力處理刊物中圖文的著作權事宜,倘有疏漏,惠請著作權人能與

本公司聯繫,僅此致謝。

••

••

TOPLineTOPLineTOP HISTORYTOP歷史【      專刊 】

築物時,能將所學組織成有意義、帶著走的能力。曾有家住中正區的學生,學習本單

元後,於週記和我分享假日與父母親走訪附近史蹟時,向其解釋前身為臺灣總督府的

總統府何以面朝清領時期的臺北城東門,其左邊為何是臺灣銀行,又臺大醫院舊館、

臺北賓館、司法大廈、交通部(今國史館)、臺大醫學系舊館及目前的東門國小、行政

院、監察院等,於日治總督府殖民體制建立下的意義。其雙親的驚訝及過程中的成就

感和喜悅,為此,他又更努力的查詢並和家人分享,何以「228公園」又稱「新公園」。

也包括臺灣第一座的博物館「臺灣博物館」為何又稱「兒玉/後藤紀念館」,更是 1908

年為紀念臺灣南北縱貫線鐵路全線通車,由總督府訓令成立「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附屬博物館」簡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緣由。

總之,此教材的設計、運用和材料的組織,除了企盼能幫助學生掌握乙未割臺、

臺灣民主國建立與結束的原因及其後臺人的兩階段武裝抗日,還有總督府基礎統治體

制建立的主要歷史知識外,更希望能建構歷史發展圖像。藉檔案史料的組織和運用,

也希望學生能有延伸學習的興趣,甚至提升其歷史思維或激發其問題意識與再探究的

動力,甚至能夠幫助學生在問題形成時,透過延伸閱讀、請教師長或運用網路尋求解

惑,並將相關資訊,透過歸納、分析與思辨過程,提升思維和解惑的能力,及瞭解歷

史事件有其多元而複雜的因果關係。也期待學生能將歷史所學,透過親子互動,將課

本所學或延伸閱讀及其領悟體驗的解說,從中獲得成就感,再對學習經驗與自身感受

的連結,強化主動學習和思考的意願。

全華歷史專刊-2010.12號.indd 8 2010/12/15 下午 05:07:07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