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ji universitysem2.tongji.edu.cn/semcourse/gcjjx/images/shenqingbiao.doc · web...

Post on 27-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编号

同济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

所 属 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 程 名 称 工程经济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 ( 验 ) 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商管理

1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技术经济及管理

课 程 负 责 人 陈 松

申 报 日 期 2009 年 4 月 18 日

课程网站地址

同济大学教务处二○○八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2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

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信息

姓 名 陈 松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11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021-65981787

学 位 博 士 职 务 博士生导师 传 真 021-65986988

所在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E-mail chens@tongji.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092

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技术管理

1-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工程经济学》,3 学时/周,4 届,约 240 人,本科;《公共项目投融资分析》,2 学时/周,7 届,约 580 人,MPA;《技术创新与管理》,2 学时/周,6 届,约 180 人,硕士研究生;《Technology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技术战略与创新管理》,(英语授课),2 学时/周,5 届,约 540 人,SIMBA;

《风险投资管理》,2 学时/周,5 届,约 520 人,MBA;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设计/论文:21 人(本科) 16 人(硕士研究生)参编教材:[1] 参编,《工程经济学》(第三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

[2] 参编,著作《工程经济学概论》,北京:电子出版社,2003.6

[3] 参编,著作《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1;[4] 参编,著作《房地产企业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

4

1-3

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1]《德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分析》,促进对德学术发展基金(2008);[2]《技术创新的比较制度分析—以长三角为例》,指导的学生获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2007);[3]《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上海市科委(2004);[4]《韩国产业技术创新》,韩国基金会(1997)。

曾为上海闸北区人民政府、现代汽车公司、LG 化学上海公司、上海大众汽车销售公司等提供管理咨询。

学术兼职: 任英文期刊《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中国技术管理)地区编辑; 任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Managing Projects in Business》编辑; 任英文期刊《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ISSN1598-1347)编委成员; 《技术经济》杂志(国内一级学会刊物编委。

发表的论文:[1] 陈松,王晟.从制造分工到研发分工的交易成本差异——以温州为例[J].中国技术管理与战略,2008(1).

[2] 王晟 , 陈 松 . 专 业 化 与交易成 本 :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的 经 济 分 析 [J]. 科 学 学 研究,2008(1).(CSSCI收录,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A 类重点期刊)[3] 陈海华,陈 松. 美、英、日科技中介发展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6).(CSSCI

收录,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A 类重点期刊)

[4] 陈松,冯国安.技术创新中的职能分工 [J].科研管理,2005(1). (CSSCI收录,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A 类重点期刊)[5] 陈松,冯国安.技术导入的范式——逆向导入[J].科研管理,2004(1). (CSSCI收录,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A 类重点期刊)[6] 陈松,冯国安.三种技术导入模式的技术效果[J].科研管理,2003(3). (CSSCI收录,

5

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A 类重点期刊)[7] 钟竞,陈松.外部环境、创新平衡性与组织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CSSCI收录)[8] 陈键,陈松,顾昱.技术创新集群——形成机制、绩效作用机制及其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2). (CSSCI收录)[9] Song Chen. The Modes and Paradigm of Technology Sourcing in China, 7th DS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Shanghai.

[10] Yu Gu, Song Chen.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High-Tech

Companies' R&D Expenditur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BIM 2008), 2008 (EI收录)

[11] Yu Gu, Song C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vestment in R&D—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Proceedings of Hangzhou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MOT2008), 2008.(ISSHP收录)[12] Yu Gu, Song Chen. Strategic Crisis Management of SMEs (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 in China, 10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ll &

Medium Business (WLICSMB 2008), 2008.

[13] Chen Hai-hua, Chen Song.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s of Regional GIUI Innovation

Network——A Case Study of HSIP, Taiwan. Proceedings of Hangzhou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 MOT 2008 ) ,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Press,

June 2008:232-238.(ISSHP收录)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6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 -1⑴

基本信息

姓 名 邵颖红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6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916733256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021-65983943

所在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E-mail

shaoyingh@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092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

2 -2⑴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1.工程经济学,3 学时/周,5 届,约 500 人,本科2. 工程经济学,3 学时/周,5 届,约 300 人,工程硕士3. 投资学,2 学时/周,5 届,130 人,硕士研究生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设计/论文:25 人(本科)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准则、 建设部委托、2007.7——2008.7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006 年 7 月 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2003 年上海三菱电梯奖励金1998 年度教学系列奖教金三等奖

2 -3⑴

学术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1] 邵颖红,工程经济学,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渝祥、邵颖红等,《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7-80177-256-3 主要编著者,中国计划出版社.

[3] 邵颖红、黄渝祥等 《 工 程 经 济 学 概 论 》 , 7-5053-8830-4 电 子 工 业 出 版7

社,2003 年 7 月.

[4] 参编《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第十三章,经济管理出版社,8万字,1999 年[5] “广东福地兼并佛山彩管”,《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及《使用说明》,北京大学出版社,8000字,1999 年[6] 参编《会计学》第十五章,经济管理出版社,4万字,1998 年

发表论文[1] 邵颖红 毛立玫.资产支撑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应用研究[J].上海投资,2006(8):43-46.

[2] 邵颖红 周增华.基于 PPP 融资模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2):182-185.

[3] 邵颖红 常希颖 .购买力 平价在合资 项 目财务评价中 的运用 [J].现 代 管 理 科学,2007(11):66-67.

[4] 邵颖红 谭强.PPP 投融资模式的风险与分担[J].上海投资,2007(2):54-58.

[5] 邵颖红 朱哲晗 陈爱军.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5):33-34,37.

[6] 储昶 邵颖红.积极推进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健康发展[J].上海投资,2005(12):33-36.

[7] 邵颖红 周增华.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融资模式探讨[J].上海投资,2005(4):47-

49.

[8] 邵颖红 叶明海 周增华.污水处理项目 TOT 融资模式转移定价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4):319-319.

[9] 邵颖红 关印 . 市 政 工 程 项 目 公私合作模式 的适用 性 研 究 [J]. 上 海 投资,2006(9):46-49.

[10] 钟启泉 邵颖红 杨靖波 .市政污水处理项目的风险及其控制途径[J].上海投资,2006(1):42-45.

[11] 邵颖红 陈爱军.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争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36-4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2)-1

基本信息

姓 名 吴宗法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03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 电 话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E-mail gjwzf@263.net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092

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的理论及方法

2(2)-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工程经济学》 3 学时/周,3 届,约 152 人, 本科《工程经济学》3 学时/周,2 届,约 180 人,工程硕士《费用效益分析》2 学时/周,3 届,约 60 人,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费用效益分析》 2 学时/周,2 届,约 210 人, 工商管理硕士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设计/论文:15 人(本科)

2(2)-3

学术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1.吴宗法 陈晓华.水利工程移民后评价[J].红水河,2006,25(1):114-118.2.吴宗法.农村移民社会保险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8-43.3. 陈震 吴宗法 .货币政 策紧缩下的我国 房 地 产 企 业 生存力 研 究 [J]. 经 济 论坛,2008(20):65-67.4.杨巍 吴宗法.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整合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9):1-4,53.5. 陈震 吴宗法 . 基于因子 分 析 的我国钢铁企 业竞争力 实证研 究 [J]. 经 济 论坛,2008(13):62-65.6.张彦举 吴宗法 .市政公用事业民营化分析 [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40-43.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9

2. 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信息

姓 名 钟 竞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02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18385121

学 位 博 士 职 务 传 真 021-65986988

所在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E-mail mnzjx@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092

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

2(3)-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 2 学时/周,200 人,本科;《专业英语》2 学时/周,250 人,MBA;《管理学原理》2 学时/周,100 人,本科。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毕业论文 5 届,20 人

2(3)-3

学术研究

发表的专著及论文:[1] 钟竞,吴泗宗,张波,高技术企业跨边界学习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6,578-618.

[2] Zhong Jing, Wu Sizong, Li Jun, Case study of high-tech firms' learning beyond

boundaries, 2007 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2007 年 12 月论文集)。[3] 钟竞,陈松,外部环境、创新平衡性与组织绩效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67-71.

[4] 钟竞,知识资产特性与高技术企业学习战略研究,科学学研究,2006 ,12

10

(增刊), 582-589.

[5] 吴泗宗,钟竞,李清海,我国高校融入国际网络的思考,科技与管理, 2005

, 2 , 114-116.

[6] Jiaotao Li and Jing Zhong, Explaining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R&D in China,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03,24,101-115.

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1] 参与欧盟项目 Asia Link Startsim(Training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kills by

networked start up simulation)

[2]上海市 2006 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资助效果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3]主持上海市 2008 年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项目评审评估体系的研究”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1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陈松 男 1964.11 教授 技术经济及管理 学科建设,双语教学邵颖红 女 1956.6 副教授 技术经济及管理 学科建设,教学吴宗法 男 1963.3 教授 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张玉臣 男 1963.07 副教授 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王海生 男 1964.9 副教授 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钟 竞 女 1974.02 讲师 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杨蒙莺 女 1977. 讲师 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

3-2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教学队伍由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和讲

师 7 人组成,都具有丰富的工程经济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其中,

所有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六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另外一名具有硕士

学位,计划近年内再引入 1~2 名青年博士。2 名教师有多次在国外学

习、访问的经历。同时,教师队伍与实业界联系紧密,多次承担企业培

12

训,与企业、工程咨询机构保持持续的合作和交流,实践经验丰富。目

前,每学年学习工程经济课程的学生约 500 人,每名教师每学年人均

教授 100 名学生。

3-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 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列教材,如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工程经济

学》,目前已出版到第三版,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工程经济学概论》,

其中《工程经济学概论》被选拔到台湾出版。2. 出版译著《工程经济学》,清华出版社,以此为教材和已结合英文原

著试行《工程经济学》的双语教学。3. 结合工程经济实践组织收集和编写了 10万字教学案例和习题,供

学生课上讨论和进行课后分析。其中某案例获得北大 10 大案例奖。4. 发表了多篇有关工程经济学学术论文。

3-4

师资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建立了教学梯队,经常举办座谈,分享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成果;2.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国外的学术会议,并在国内及国际学术

会议中发表论文,与兄弟院校建立联系;13

3. 学院提供青年教师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经费,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

上不断创新;4. 开展学生公开评议,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形成约束和促进;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4

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从同济大学有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之始,即 1956 年就已开始了工程经

济课程,但现代以西学为体的工程经济学则开始于 1981 年,当时著名教授

翟立林编写了《工程经济学教材》,之后 1984 年刚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学者

黄渝祥引进西方最新理念,和邢爱芳一起重新编写工程经济学教材,并由同

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几乎所有教授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校都采用了该教

材,至今已发行了上百万册,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工程经济学教材。当时黄渝

祥、邢爱芳主讲工程经济学课程,并将工程经济学是推向全校开设,作为管理

学院的唯一的公共基础课,全校工科学生均要修习工程经济课。1994 年邵颖红开始讲授工程经济课程,2003 年主编了由电子工业出版

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概论》,该教材由台湾学者改编在台湾出版发行。2007

年翻译了美国著名教材《工程经济学》。2004 年从重庆大学引进的陈松教授在同济开始讲授工程经济学,并成为

该课程的带头人。2006 年从河海大学引进吴宗法教授,其在社会分析和移民

15

工程方面是著名专家,充实了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 经过五十多年的课程建设,同济大学工程经济研究、教材及课程在全国都

具有影响力,已形成了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课程教学梯队,分别

为全校九个本科专业的学生讲授该课程。除了中文教授外,还有双语讲授。在

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中,教材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师资队伍不断扩

充,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也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和完

善充实,希望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再攀高峰、再铸辉煌。

16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

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工程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是研究有关工程设计和分析的

效益和费用并对此进行系统计量和评价的学科。上一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引入工程经济

教学后,工程经济处于蓬勃发展之中,这门学科今天在工程实践界得到广泛认可并受

到重视,工程经济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必须采用的方法,是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

知识,也是政府民营机构中决策人员的重要工具,许多专业资格考试(投资咨询工程

师、建造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师等等)都把工程经济学作为重要内容。《电子商务》课程

在我校的本科教学中,目前已针对多个专业(工商管理、营销、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工业工程)开设。由于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工程经济学》课程在我校大部分

工科专业存在着开课的需求。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和能力,懂得现代工程经济理论,掌

握解决工程经济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工

17

程实践的实际问题。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一个专题,各专题按照工程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教学

和应用的逻辑顺序排列。本课程的三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所包含的专题如下:1. 第一部分:工程经济学基础(专题 1~专题 5)2. 第二部分:工程经济学应用(专题 6~专题 9)3. 第三部分:工程经济学其他专题研究(专题 10章~专题 11)

专题 1 导论(2 学时)主要阐述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用七个基本原则来表示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

念、思路和方法。专题 2 成本概念和估算技术(2 学时)介绍在工程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的成本概念,以及估算框架和模型。专题 3 等值计算(4 学时)介绍现金流量、资金时间价值和经济等值等概念,给出了利息公式和等值计算方法。专题 4 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4 学时)介绍了常用的分析一个方案投资经济效果和盈利性的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净现

18

值、内部收益率等。专题 5 投资方案的比较和选择(4 学时)这些方法和在比较方案时的正确选用是第 5章的主要内容,此外第 5章还讨论了在

分析中如何进行资本预算的问题。专题 6 项目融资分析(4 学时)介绍了融资方案分析技术,重点是融资方案的选择和资本成本的计算,并简要介绍

了项目融资的相关内容。专题 7 工程项目财务分析(8 学时)第 7章主要介绍了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技术,包括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识

别,如何编制有关报表考察项目的基本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及

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并从应用的角度全面而实用地阐述了折旧、贷款融资、价格变化

和汇率变化等对工程经济分析的影响。专题 8 工程项目经济分析(8 学时)第 8章专门介绍了进行公共项目经济分析的主要技术,即费用效益分析和费用效益

效果分析。其中费用效益分析是重点,包括经济效益和费用的识别和计量方法。专题 9 投资风险分析(6 学时)

19

第 9章主要讨论了备选方案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对工程的影响。介绍了

各种分析未来收入和成本估计的不确定性的非概率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

析。解释了分析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不确定性结果的概率技术。其中包括了期望值、期望

效用等决策规则以及决策树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实物期权方法。专题 10 资产更新分析(3 学时)第 10章就资产更新分析方法进行了专题讨论。一个组织经常要考虑现有资产是应该

继续使用还是应该被新资产更换以满足当前或者将来的经营需要。第 9章就阐述了解决

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即以经济寿命为依据进行更新分析。专题 11 价值工程(3 学时)第11章就价值工程技术进行了专题介绍。内容包括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功能分析、

功能评价、方案创造等方法。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财务管理的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和风险分析。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如何模拟投资项目的分析环境,包括各类项目。一种解决方式

是提供各种项目的案例,给出各类项目的 excel财务分析模型、经济分析模型和风险分

20

析模型,并提供项目投资决策内容,布置大作业,要求学生在 excel 上完成各种报表的

制作和分析模型的建立。另一种解决方式是购买相关软件模拟投资决策环境。此外应加强

与工程咨询界的联系,把握工程经济分析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利于我们造就大量适合社

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实践教学的设计应主要考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动手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机会,培养学生浓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设计效果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同时也让他们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更深刻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具有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能力和合作意识。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1.很多学习工程经济的学生将工程经济理解为复杂的财务计算,因而望而生畏,

实际上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而计算可通过电子表格

21

很容易解决。2.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设计和练习电子表格模型可以很快的反馈出工程经济学

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代替冗长乏味手工计算的电子表格,鼓励学生不断地练习

和探索,从而提高了工程经济学概念和方法的熟练程度。3.(1)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原则、基本概念和方法; (2)帮助人们熟练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理性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1 电子表格计算 2 学时 验证性2 投资方案比较模型 2 学时 设计性3 财务分析模型 2 学时 设计性4 经济分析模型 2 学时 设计性5 风险分析模型 2 学时 验证性6 各类项目决策模拟 5 学时 综合性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本课程实验主要采用两种组织形式:独立实验和小组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在实施阶段其组织形式略有不同。

22

独立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制作 “工程经济学作品集”。作品集是要求个人单独完成的作

业。内容包括: 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自你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电气工程或建

筑工程) 选择一个社会上或校园中的工程项目或问题,对一个或多个有建议的解决方案应用

工程经济分析 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此外,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 根据教师布置的投资项目实例完成财务分析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的建立 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照片或图,并在这些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

等说明性文字 独立实验完成的实验内容时间安排上,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作,一部分实验由学生自

己在课后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实行光盘提交。小组实验主要是完成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包括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和 PPT 文件。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为 3-5 人,课上汇报时间为 15-20 分钟。小组实验可以发挥全体参与

学生的能力。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都完全负起责任,通过讨论,综

23

合设计实验计划、收集资料、动手操作,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方便教学,本课程还配备了光盘。光盘浓缩了工程经济学教材的所有电子表格模

型,由不同软件商提供。利用光盘,学生在不上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

实验。    教师对于实验的指导,一是体验性和操作性实验的演示,二是创造性实验的直接辅

导,特别是创业计划书的辅导,使学生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一、工程经济作品集

专业、清晰、精炼和创造性是评估一个作品集好坏的重要指标。学生必须通过展示他们的知识来获得成绩。二、创业计划书采用现场答辩,根据事先给定的评价指标评分。

4-2-5 创新与特点实验集成了各种工程经济实验,不但有基础性实验、而且还有培养学生设计和考察

综合能力的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平台适用于工程经济教学的多个实验环节,形成了完

整的实验体系。

24

学生用 CD 中包含的电子表格模型提供一种高效、省时的工具来解决工程经济学教

材中的大多数问题。学生用 CD让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练习本书中所举例子的“如果—什

么”问题而不用靠手输入。同样重要的是,学生用 CD还可以帮助教师省去课堂教学中

编制和展示电子表格资料所需要的时间。但是我们首要的目的是使用电子表格来改进学

习方法本身。学生通过个人实验了解工程经济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开

发工程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小组实验合作制作创业计划书,大大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

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使用《工程经济学概论》,邵颖红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年出

版,是国内较有影响的工程经济学教材之一,并曾刊印到台湾。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参考教材。参考教材为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工程经济学》。(2)译著。与本课程配套的译著有《工程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一

25

版),该译著这些译著内容丰富、论述严谨,配有大量的案例和习题,适合作为工程经

济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3)英语补充教材:课程补充教材《Engineering Economy》(电子版),按照

课程教材的内容,选取部分英文原版教学资料,使学生具有国际观,并利用本教材开展

双语教学。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与本课程配套的实验软件包,由邵颖红老师提供。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普遍反映

效果较好。学生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毕业后,不需

经过专门培训,直接参与工程咨询工作。4)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不需要高级实践性教学条件,在个人电脑上即可完成实践性教学。本学科组

目前打算购买和自行开发软件包,以提高教学效果。

5)网络教学环境《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网页已初步建成网页将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授课录像 50

分钟、考试样卷、教学案例、课程习题、网上问题解答和与本课程关联的网上资源信息等

26

教学资源。相关内容将不断补充完善和更新。并正式在同济大学远程教育中心使用,同时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栏目中的本课程网页正在建设中,学生可

通过网上交流平台随时就课程内容及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和探讨,并通过上交课程作业。

此外还将提供学生各类工程经济分析专业网站地址,以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实际问

题,开拓学生视野。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

学改革)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小组答辩、模型演示等多种方式

方法。工程经济作品集和创业计划书由学生自由寻找题材,课外主动进行文献检索和实

地调查分析,完成工程经济分析模型的设计;邀请工程咨询界人士作专题讲座,以使学

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1] 课堂授课:密切结合工程设计实践,深入浅出地解释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概念

和方法。 [2] 案例学习与讨论:每一专题均给出一综合案例,引导学生读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7

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3] 模型演示:整个课程结合电子表格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有完整的指导。 [4] 小组答辩:在课程中设置了分组以大学生创业为题,编制创业计划书,进行讨论

和公开答辩。以上教学方法互相综合作用,其中形象生动的软件演示和情景模拟和循序渐进的小

组合作等作用尤为突出。使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团队合作、相互讨论学习的

能力。

教学手段本课程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实验教学等全部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制作了 PPT

课件。本课程的网站还包括了部分课程授课的视频等。全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外开

放,供校内学习者和交流者共享。 通过 email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作业递交及信息反馈。 本课程充分和恰当地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使课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使学生容易学习

和接受。

28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

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学生评价 (具体见附件)教师授课形象生动、循序渐进,方法得当,学生收获颇多。专家评价 (具体见附件)1)对课程的评价工程经济学课程结合了学生在其他领域课程中所积累的知识,这些课程提高了学

生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清楚描述和评价可行性方案的创新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现实约束(经济、审美、安全等)的能力。

2)校外专家评价对课程的评价课程深入浅出,利用电子表格教学,使复杂变得简单,获益匪浅3) 教授的听课评价该课程结合工程实践授课,案例丰富,评价为优

课堂录像资料要点:1. 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概念2. 为何需要做财务分析3. 如何做财务分析

29

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同时面向工程类与管理类专业开设工程经济学课程,注重联系工程项目投资决策

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子表格模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因材施教,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工科学生补充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学

习, 并结合学科背景学习,管理类学生则注重分析企业或个人所面临的工程经济

决策问题。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我校是国内第一个开设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校,并出版了工程经济学教材系列,

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高校和实务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工程经济学作为交叉性、复合性的传统学科,其教学地位在我校受到其它课程的

蚕食,成为边缘性学科。开课专业逐渐萎缩。这与国际趋势和国内工程实务界的需求是

30

不相称的,许多学生毕业后才发现该课程的重要性。希望得到有关各方面的重视,加

大投入,主要的问题有 缺少联系工程实践的成熟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开发工程经济分析软件包; 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尚需完善,需要进一步建设案例库均存在进一步改革完

善问题; 缺乏与国际交流的机会;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全国精品课程,成为网上课程资源齐备的面向全国并具有

一定影响的开放课程。建设步骤 :2009 年——校级精品课程 2010 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2012 年——全国精品课程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2009 年:习题及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参考文献

目录及授课录像示范上网;2010 年:授课全程录像上网(理论课程),课堂讨论

31

案例上网;2011 年形成相应专业的师生网上互动;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网上教学

互动网上的学生学习自我检查(考试系统)。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09 年 4 月-2010 年 4 月:课程负责人授课录像及部分主讲教师部分授课录像上

网2010 年 4 月-2011 年 4 月:课程负责人授课录像及部分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上

网2011 年 6 月-2012 年 4 月:所有课程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上网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32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课程的相关情况已建立专门网页包括:课程特色,相关链接教学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情况、教学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情况、教学

改革和研究情况)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组织、实践教学、教学课件、习题案例、课程历史

沿革)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包括教材和相关资料、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成果展示、校内及校外同行评议、学生评教、部分授课录像)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在我们的课程网站上已经给出试卷及参考答案7. 院(系)的政策措施

33

所在院(系)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学校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同济大学以此为契机,在对全校各专业课程建设作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有发展目标、有具体措施、有鲜明特色和有经费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该目标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实施“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学校的政策措施包括: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措施有力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强有力的经费资助;将精品课程作为院(系)教学状态考核和办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对获得各类课程建设奖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倡导学生全面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具体措施包括:由学院资深教授和行政领导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进行督

导,挑选优秀教师参加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和创造条件以学科组为单位,从事、参与课程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包括:争取和进行教学研究课题的工作、编写教材、探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以及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科研课题研究、各类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研究等。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均与科研成果相结合。

学院教务科、学院实验室、学院办公室、各系都联合搭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体化平台,为教师申报提供全方位服务,统一制作网页,上传资料。学院安排专人负责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协助任课教师整理精品课程相关的各类材料。

请国家精品负责人,学校主管部门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帮助教师了解申报流程,促进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学院提供课程所需要的实践教学的软件、硬件设备,根据课程的建设需要,及时扩充、更新学院教学机房的设备,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需要。

院(系)审核意见:

签名(盖章): 日 期:

34

8. 说明栏

35

附件 1 学生评价

36

附件 2 外校同行评价

37

附件 3 同事评价

38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