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癖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06-06/08/08.pdf ·...

1
读书有时像偷窥,尤 其阅读名人传记或者名人 随笔,常能收获窃窃之喜, 比如名人的癖好,千奇百 怪,捧腹之余让人不得不 慨叹一句,到底是名人哪, 连癖好都这么非比寻常。 春天读一本安迪·沃 霍尔的传记,书里写波普 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因 为平时太忙,没有时间买 衣服,所以整天都是穿着 同样的白衬衫。别人以为 他老也不换衣服,其实不 知道这位怪人买了 100 件 相同的衬衫,每天换一 件。读到这里时我又感疑 惑又觉好笑,心想,安迪先 生为什么不是买10件相 同的衬衫而是 100 件?难 道会积累90多件脏衣服 一起洗?不过,这个怪癖 倒是可以解读成成功人士 的生活也许比凡人更忙碌 更单调。虚度时光乃是一 件奢侈的事啊。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 在其散文集《有如走路的 速度》里提到自己的怪癖, 是喜欢与车合影。只要在 马路上看到帅气的车,他 就自动站到车前,拜托朋 友帮忙拍照。这个稀奇古 怪的怪癖是怎么产生的 呢?原来与车合影是他们 家的传统。早年,他的父 亲因为贫穷买不起车,一 直被母亲责备,于是夫妻 俩每回看到漂亮的车,就 带着孩子一起与车合影, 仿佛在和自家的车合影似 的。长大成人后,是枝裕 和就养成了与车合影的癖 好。由此可见,在孩子成 长的过程中,原生家庭扮 演了一个“身教”的角色。 孩子们通常在不自觉的情 况下模仿家长的做法。某 种意义上来说,身教重于 言传倒也不无道理。 另一个日本导演北野 武,写过一本《北野武的小 酒馆》。在书里讲到自己 的怪癖,极其匪夷所思,那 就是清洗厕所。某天,在 一家日料馆里,店老板发 现北野武在厕所里呆了很 长时间没有出来,老板不 放心,于是跑到厕所里去 看,发现北野武竟在里面 清洗厕所。据北野武自己 说,这是他唯一的洁癖,因 为他对厕所的脏污没法忍 受。他一直记着母亲的话: “你可以把洁净之物弄脏, 但你不能把不洁之物弄 脏。”说到底,这就是母亲给 孩子从小树立的规矩。所 谓规矩,就是为他人着想。 在《我的先生夏目漱 石》里,夏目漱石的太太夏 目镜子深情回忆了从结婚 到夏目漱石去世,两人一 同走过的20年波澜起伏 的生活。谈到夏目的癖 好,镜子说夏目在开始写 小说之前,有个多年的习 惯,就是每天睡觉前,要带 点书放到枕头边。有时是 一本厚厚的外文书,有时 是两三本书,有时甚至把 词典带进卧室。把书带进 卧室,本算一件正常的事, 但奇怪的是,夏目从来不 读枕边书,连一页也不翻, 他只是要搬点东西放在枕 头旁才安心。从这个癖好 中,我解读出一个讯息,那 就是我们眼里的大师并不 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灵感泉 涌,下笔如神。每部作品 背后其实排着一长串的焦 虑、纠结和不安。世上哪 有什么事是容易的。 鹿怪癖 [email protected] WANG HAI CHAO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第 2390 期 8 副刊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美编:李玉伟校对:林梅制作:高志翔 芒种:古人的“会玩” 芒种,五月节,仲夏的第一个节 气。《孝经纬》:“曰芒种者,言有芒之谷 可播种也。”这时是夏熟作物的收获季 节,同时可以开始种水稻了。这大约 是芒种节气要表达的意思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仲夏五月最大 的感受是越来越热了。天气热,湿气 重,正是容易生疫病的时候,所以在古 代五月会被视为恶月。端午节总是和 芒种节气前后脚,它最初的主题之一便 是“辟除疫气”。端午节门上挂的艾草、 身上佩的香囊、泛酒的菖蒲和雄黄、沐 浴的兰草,实际上都是应季的药物。连 手臂上系五彩丝绳,也寄托着辟开疫病 的祈愿。当然,历史的复杂赋予这个节 日更加丰富的内涵,一个有关卫生防疫 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逐渐发展成 为一个好吃、好喝、好玩、好看、好闻又 有故事的节日。富于想象力的传统,深 入骨髓的浪漫精神,能将生活中的不美 好转化为美好,这是古人的会玩。复兴 传统文化,也许应该包括,在自己的血 液中找回那一点“会玩”的基因。 樱桃近来大量上市,最是繁忙。 在出产樱桃的地方,这几日据说满街 都能看到顺丰小哥在打包樱桃。樱桃 这个名字最早写作“莺桃”,是“莺鸟所 含食”的意思。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 着画面感。莺鸟能够含食,可见樱桃 个头小巧且皮肉薄嫩。想那披着一身 嫩黄羽毛的娇俏小鸟,在浓密的绿荫 间,嘴里含一颗吹弹可破的红色樱桃, 画面多么新鲜漂亮!这种樱桃现在还 有,因为过于薄嫩而不耐储藏和运输, 只能是现摘鲜食的美味,市场上少 见。我们现在争相抢购的樱桃大多是 舶来品种,个头大,硬实,适合长途运 输,不过莺鸟恐怕是含不住了。 天气热了,一柄折扇随身携带,自 带些许凉意;又可题字作画其上,随手 打开玩赏一会儿。所谓“怀袖雅物”,正 是如此。南宋时,五月有送扇子的习 俗,有的地方端午前两天专设“扇市”, 车马特盛,颇为热闹。我们现在用的折 扇明代才流行起来,在此之前男男女女 都用团扇。团扇本来只是祛暑驱蝇的 普通物件,然而执扇子的是谁呢?这就 大大引发了人们的想象。“手弄生绡白 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手与纨扇同样如 玉的质感便引人遐思了;“玉腕笼纱金 半约,睡浓团扇落”,美人摇扇而眠,纱 袖里金镯子半隐半现,睡意浓时团扇便 滑落下来,香艳扑面而来;素扇看久了, 总忍不住要“手拈团扇写新题”,题得的 扇子或是赠人,或是自家赏玩,都是意 趣。现下扇子正受宠, “出入君怀袖,动 摇微风发”,待秋凉时扇子不免又要掩 埋于箱柜杂物之间,这光景又怎地不令 人心生怨愁? 一柄扇子倒能生出个千情万绪,也 真是会玩。然而……团扇毕竟还是祛 暑驱蝇的普通物件,兜兜转转仍是在蝉 声里悠闲地扇个风、纳些凉是正经。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老屋与春树 老屋与春树在一起,会给人一种 特别的感觉。有时候看到一些老房 子,春天老天井里有树新发,或有繁花 从老墙上垂下来,就会被触动,这里头 有一种生命强烈对比的美感。 如今农村很多老屋大门紧锁,细看 铁锁已经很锈了,两片锁扣本来就不像 锁得住什么的样子,已经锈得快断掉了。 屋边的桃李梨树不知道主人已经 进城,春天照样生发,开得红白耀眼, 蜜蜂嗡嗡地来去,花开得愈娇艳,就显 得老屋更加残破。 再过些年,老屋变成了一堆残垣,花 依然开得快要漫出去。蜜蜂还是嗡嗡地 来去,美好与残破的对比就更加鲜明了。 花谢过后不久,屋边来了一群人, 他们从车上下来,走到老屋边,脚上已 经沾满了泥巴,清明了,他们从远而又 远的地方来,专门回来上坟。大人站 在老屋边指这里看那里,也有人良久 地站着也不知道想什么,小孩子不知 道不远处便埋着自己的曾祖父,祖父, 仍然打打闹闹。一阵风吹过,那几棵 树婆娑而动,一片欣欣然的样子,也不 知道它们懂不懂生离死别,事世沧桑。 古器与繁花也有别样的美感。近 日买了一本花道的书,作者是日本的 川濑敏郎,他的作品简约,追求一种枯 寂禅意之美,我注意到他用的多是六 朝时代、镰仓时代、新罗时代、古坟时 代等比较古旧的花器。苗、花、叶、果 实、枯藤等等插在这些质朴、充满历史 感的花器里,呈现一种特别的美。 我回到老家,春天山花乱开,家里 花瓶不够时,便翻出厨房里废弃的老坛 老罐子,把花插在里头的韵味,是现代 花器所不能及的。一个很沧桑古老,一 个新鲜美好;一个被时间碾过,时间已 经慢慢定格在身上,一个正在经历时 间,美得正当时,美得稍纵即逝。 老人与婴儿同框,也让人感概。曾经 看到一张照片,一个老人跟一个婴儿对 视。那个老人,真是垂垂老矣,脸上最显 眼的是老人斑,坐在轮椅上。那个婴儿 呢,那还用说吗,有着新生的所有可爱与 美好,他坐在他的婴儿车里,两人在一家 店门口相遇,对视的瞬间被人拍了下来, 老人的表情不多,眼睛很木,婴儿呢,在 笑,眼神有光。一个时间在慢慢停滞,一 个生命才刚刚勃发,时间在这个画面里像 一条线,一个人在这头,一个人在那头。 还有老砖缝里长出了新草,老门 旧窗上又贴上了新对联等等。旧与新 的相遇,仿佛时间在对话,有一种不能 言的美好与感伤。 能随风飞到天上去的, 一定没什么分量。 \ 每滴酒都不一样 葡萄酒文化涉及了太多的领域,似乎难以用定义描述,这本书不 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 为媒介,覆盖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与葡萄酒 文化话题。作者在 2011 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 赛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作者:沈爱民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9 年 3 月 百花文艺出版社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语言混血 情况严重。偏偏这次同行的一位 旅伴,具有语言洁癖。他说,当地 人英语口音像是讲法语,能把人 听到吐。我想起来,在和瑞士人 讨论的时候,他确实去了好几次 洗手间。 语言不但是表达和交流的工 具,实际上,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物 种,是一个复杂、精妙的思想文化 世界,是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认 知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严格说, 不但诗是无法翻译的,各种语言之 间,本质上也是无法准确翻译的。 老祖宗说得对,任何事物都有 两面性。语言种类越多,认知维度 就越多,世界就越丰富,同时交流 也会越困难。 当前,世界80%的人讲83种主 要语言。其中,将英语、法语、西班 牙语、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 家,各有一二十个。剩下的语言, 都只有几个国家或者本国使用。 还有六千多种语言,没有文字,没 有记录,依靠口口相传,图书馆里 找不到它们的影子,只存在部分记 忆中。这些语言的寿命不会很长 了,短到甚至可以听见它们的消亡 声音,就是“嗖”的一声。 据推测,半数以上的语言,不 会活过本世纪。下个世纪末,绝大 多数语言将灭绝,其速度与物种灭 绝速度有一拼。2012 年 6 月,有一 只名叫“孤独乔治”的象龟死亡,标 志着一种象龟亚种的灭绝。“孤独 乔治”算是高寿,享年 100 多岁,可 是,多年来,它只是孑然一身地活 着,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无龟共 眠,无龟交谈。因为,它没有同类。 也许,“孤独乔治”是世界上最 孤独的生命,“孤独乔治”的生活, 是生命世界最冰冷的生活。 某个语言濒临灭绝前,也许, 只剩下一个人还能懂它。语言是 用来交流的,无人能懂,他 (她) 与谁促膝交谈?这种语言,也是最 冰冷的语言。 千百年后,如果全世界人都说 一种语言,祸兮福兮? 也许,交流是方便了,不过,世 界肯定会变得更单调,更无聊。试 想一下,如果地球上除了人类,所 有物种都灭绝,就算假设我们还能 生存,可是草原上没有马,森林中 没有虎豹,天上没有鸟,水里没有 鱼,花丛里没有蜜蜂,视线所及,到 处只有两条腿的人,嗯,不知你感 觉如何,反正我是要搬家了,搬到 别的星球上去。 给各种活着的东西留出各自 空间,这也许是使生命生生不息的 大智慧。 在莱茵河中的船上,有一帮印 度人与德国一大家子人聊得起劲, 一会儿眉飞色舞,一会儿哄堂大笑, 还前仰后合的。这引起我那位对语 言有洁癖的同伴儿的好奇,于是悄 悄认真听他们聊什么。仔细一听, 德国人竟然一直在说德语,而印度 人一直在说难懂的印度英语。 也许,交流的本质,在于有人 说话,而不在于说什么。 瑞士的葡萄,也说着各种语言。 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这里基 本都有,黑比诺(PinotNoir)、赤霞 珠(Cabernet Sauvignon)、西 拉 (Shiraz)和梅洛(Merlot),这些在其 他国家表现优异的葡萄品种,在这 里也挺适应。 用它们酿出的酒,也似乎分别 说着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因为 充分保留了这些国家葡萄酒的风 格,就像是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酿出来的。就连瑞士的红酒评级 制度,也是参照法国原产地命名方 式制定的,也叫作 AOC。可以说, 瑞士的葡萄酒比较国际化。 瑞士全国都生产葡萄酒,有6 个产区,其中最大的是瓦莱州,其 次就是我这次拜访的沃州,这也是 质量最好的产区。我在日内瓦时 曾与当地几位教授喝酒,我问瑞士 最好的葡萄酒在哪里,他们相视一 笑,说,“我们想说是在日内瓦,但 不得不说是在拉沃。” 在拉沃(Lavaux)的梯田式葡萄 园,我们顺着湖边丘陵山道进入一 家酒庄。主人不在,一个干练并且 干瘦的女子接待了我们。她是这 里的工作人员,她说自己是捷克 人。干练且干瘦的捷克女士在请 我们品酒前,先请我们吃了些乳 酪。嗯,我懂我懂,买酒用苹果,卖 酒给乳酪。品酒先吃苹果,有利于 分辨酒中缺陷;先吃乳酪,则能使 口感更加柔顺愉快。 本想做出江湖老鸟姿态摆摆 手婉拒,可是,听说瑞士乳酪和瑞 士巧克力、军刀和手表一样著名, 尤其是沃州乳酪,属于世界上非尝 不可的东西。于是放下姿态,很低 调地拿起一个小角试了一口,嘻 嘻,呵呵,果然…… (连载 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怪癖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06-06/08/08.pdf · 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灵感泉 涌,下笔如神。每部作品 背后其实排着一长串的焦 虑、纠结和不安。世上哪

读书有时像偷窥,尤

其阅读名人传记或者名人

随笔,常能收获窃窃之喜,

比如名人的癖好,千奇百

怪,捧腹之余让人不得不

慨叹一句,到底是名人哪,

连癖好都这么非比寻常。

春天读一本安迪·沃

霍尔的传记,书里写波普

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因

为平时太忙,没有时间买

衣服,所以整天都是穿着

同样的白衬衫。别人以为

他老也不换衣服,其实不

知道这位怪人买了100件

相同的衬衫,每天换一

件。读到这里时我又感疑

惑又觉好笑,心想,安迪先

生为什么不是买 10 件相

同的衬衫而是100件?难

道会积累 90 多件脏衣服

一起洗?不过,这个怪癖

倒是可以解读成成功人士

的生活也许比凡人更忙碌

更单调。虚度时光乃是一

件奢侈的事啊。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

在其散文集《有如走路的

速度》里提到自己的怪癖,

是喜欢与车合影。只要在

马路上看到帅气的车,他

就自动站到车前,拜托朋

友帮忙拍照。这个稀奇古

怪的怪癖是怎么产生的

呢?原来与车合影是他们

家的传统。早年,他的父

亲因为贫穷买不起车,一

直被母亲责备,于是夫妻

俩每回看到漂亮的车,就

带着孩子一起与车合影,

仿佛在和自家的车合影似

的。长大成人后,是枝裕

和就养成了与车合影的癖

好。由此可见,在孩子成

长的过程中,原生家庭扮

演了一个“身教”的角色。

孩子们通常在不自觉的情

况下模仿家长的做法。某

种意义上来说,身教重于

言传倒也不无道理。

另一个日本导演北野

武,写过一本《北野武的小

酒馆》。在书里讲到自己

的怪癖,极其匪夷所思,那

就是清洗厕所。某天,在

一家日料馆里,店老板发

现北野武在厕所里呆了很

长时间没有出来,老板不

放心,于是跑到厕所里去

看,发现北野武竟在里面

清洗厕所。据北野武自己

说,这是他唯一的洁癖,因

为他对厕所的脏污没法忍

受。他一直记着母亲的话:

“你可以把洁净之物弄脏,

但你不能把不洁之物弄

脏。”说到底,这就是母亲给

孩子从小树立的规矩。所

谓规矩,就是为他人着想。

在《我的先生夏目漱

石》里,夏目漱石的太太夏

目镜子深情回忆了从结婚

到夏目漱石去世,两人一

同走过的 20 年波澜起伏

的生活。谈到夏目的癖

好,镜子说夏目在开始写

小说之前,有个多年的习

惯,就是每天睡觉前,要带

点书放到枕头边。有时是

一本厚厚的外文书,有时

是两三本书,有时甚至把

词典带进卧室。把书带进

卧室,本算一件正常的事,

但奇怪的是,夏目从来不

读枕边书,连一页也不翻,

他只是要搬点东西放在枕

头旁才安心。从这个癖好

中,我解读出一个讯息,那

就是我们眼里的大师并不

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灵感泉

涌,下笔如神。每部作品

背后其实排着一长串的焦

虑、纠结和不安。世上哪

有什么事是容易的。

【陆小鹿●夕花朝拾

怪癖

[email protected]

WA

NG

HA

IC

HA

O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第2390期

8 副刊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美编:李玉伟 校对:林梅 制作:高志翔

【阿木●人间节气

芒种:古人的“会玩”芒种,五月节,仲夏的第一个节

气。《孝经纬》:“曰芒种者,言有芒之谷

可播种也。”这时是夏熟作物的收获季

节,同时可以开始种水稻了。这大约

是芒种节气要表达的意思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仲夏五月最大

的感受是越来越热了。天气热,湿气

重,正是容易生疫病的时候,所以在古

代五月会被视为恶月。端午节总是和

芒种节气前后脚,它最初的主题之一便

是“辟除疫气”。端午节门上挂的艾草、

身上佩的香囊、泛酒的菖蒲和雄黄、沐

浴的兰草,实际上都是应季的药物。连

手臂上系五彩丝绳,也寄托着辟开疫病

的祈愿。当然,历史的复杂赋予这个节

日更加丰富的内涵,一个有关卫生防疫

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逐渐发展成

为一个好吃、好喝、好玩、好看、好闻又

有故事的节日。富于想象力的传统,深

入骨髓的浪漫精神,能将生活中的不美

好转化为美好,这是古人的会玩。复兴

传统文化,也许应该包括,在自己的血

液中找回那一点“会玩”的基因。

樱桃近来大量上市,最是繁忙。

在出产樱桃的地方,这几日据说满街

都能看到顺丰小哥在打包樱桃。樱桃

这个名字最早写作“莺桃”,是“莺鸟所

含食”的意思。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

着画面感。莺鸟能够含食,可见樱桃

个头小巧且皮肉薄嫩。想那披着一身

嫩黄羽毛的娇俏小鸟,在浓密的绿荫

间,嘴里含一颗吹弹可破的红色樱桃,

画面多么新鲜漂亮!这种樱桃现在还

有,因为过于薄嫩而不耐储藏和运输,

只能是现摘鲜食的美味,市场上少

见。我们现在争相抢购的樱桃大多是

舶来品种,个头大,硬实,适合长途运

输,不过莺鸟恐怕是含不住了。

天气热了,一柄折扇随身携带,自

带些许凉意;又可题字作画其上,随手

打开玩赏一会儿。所谓“怀袖雅物”,正

是如此。南宋时,五月有送扇子的习

俗,有的地方端午前两天专设“扇市”,

车马特盛,颇为热闹。我们现在用的折

扇明代才流行起来,在此之前男男女女

都用团扇。团扇本来只是祛暑驱蝇的

普通物件,然而执扇子的是谁呢?这就

大大引发了人们的想象。“手弄生绡白

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手与纨扇同样如

玉的质感便引人遐思了;“玉腕笼纱金

半约,睡浓团扇落”,美人摇扇而眠,纱

袖里金镯子半隐半现,睡意浓时团扇便

滑落下来,香艳扑面而来;素扇看久了,

总忍不住要“手拈团扇写新题”,题得的

扇子或是赠人,或是自家赏玩,都是意

趣。现下扇子正受宠,“出入君怀袖,动

摇微风发”,待秋凉时扇子不免又要掩

埋于箱柜杂物之间,这光景又怎地不令

人心生怨愁?

一柄扇子倒能生出个千情万绪,也

真是会玩。然而……团扇毕竟还是祛

暑驱蝇的普通物件,兜兜转转仍是在蝉

声里悠闲地扇个风、纳些凉是正经。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田一洁●草木心弦

老屋与春树老屋与春树在一起,会给人一种

特别的感觉。有时候看到一些老房

子,春天老天井里有树新发,或有繁花

从老墙上垂下来,就会被触动,这里头

有一种生命强烈对比的美感。

如今农村很多老屋大门紧锁,细看

铁锁已经很锈了,两片锁扣本来就不像

锁得住什么的样子,已经锈得快断掉了。

屋边的桃李梨树不知道主人已经

进城,春天照样生发,开得红白耀眼,

蜜蜂嗡嗡地来去,花开得愈娇艳,就显

得老屋更加残破。

再过些年,老屋变成了一堆残垣,花

依然开得快要漫出去。蜜蜂还是嗡嗡地

来去,美好与残破的对比就更加鲜明了。

花谢过后不久,屋边来了一群人,

他们从车上下来,走到老屋边,脚上已

经沾满了泥巴,清明了,他们从远而又

远的地方来,专门回来上坟。大人站

在老屋边指这里看那里,也有人良久

地站着也不知道想什么,小孩子不知

道不远处便埋着自己的曾祖父,祖父,

仍然打打闹闹。一阵风吹过,那几棵

树婆娑而动,一片欣欣然的样子,也不

知道它们懂不懂生离死别,事世沧桑。

古器与繁花也有别样的美感。近

日买了一本花道的书,作者是日本的

川濑敏郎,他的作品简约,追求一种枯

寂禅意之美,我注意到他用的多是六

朝时代、镰仓时代、新罗时代、古坟时

代等比较古旧的花器。苗、花、叶、果

实、枯藤等等插在这些质朴、充满历史

感的花器里,呈现一种特别的美。

我回到老家,春天山花乱开,家里

花瓶不够时,便翻出厨房里废弃的老坛

老罐子,把花插在里头的韵味,是现代

花器所不能及的。一个很沧桑古老,一

个新鲜美好;一个被时间碾过,时间已

经慢慢定格在身上,一个正在经历时

间,美得正当时,美得稍纵即逝。

老人与婴儿同框,也让人感概。曾经

看到一张照片,一个老人跟一个婴儿对

视。那个老人,真是垂垂老矣,脸上最显

眼的是老人斑,坐在轮椅上。那个婴儿

呢,那还用说吗,有着新生的所有可爱与

美好,他坐在他的婴儿车里,两人在一家

店门口相遇,对视的瞬间被人拍了下来,

老人的表情不多,眼睛很木,婴儿呢,在

笑,眼神有光。一个时间在慢慢停滞,一

个生命才刚刚勃发,时间在这个画面里像

一条线,一个人在这头,一个人在那头。

还有老砖缝里长出了新草,老门

旧窗上又贴上了新对联等等。旧与新

的相遇,仿佛时间在对话,有一种不能

言的美好与感伤。

能随风飞到天上去的,一定没什么分量。

漫画

漫话

图\

田志仁

每滴酒都不一样葡萄酒文化涉及了太多的领域,似乎难以用定义描述,这本书不

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为媒介,覆盖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与葡萄酒文化话题。作者在2011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赛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作者:沈爱民定价:58元出版时间:2019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语言混血

情况严重。偏偏这次同行的一位

旅伴,具有语言洁癖。他说,当地

人英语口音像是讲法语,能把人

听到吐。我想起来,在和瑞士人

讨论的时候,他确实去了好几次

洗手间。

语言不但是表达和交流的工

具,实际上,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物

种,是一个复杂、精妙的思想文化

世界,是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认

知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严格说,

不但诗是无法翻译的,各种语言之

间,本质上也是无法准确翻译的。

老祖宗说得对,任何事物都有

两面性。语言种类越多,认知维度

就越多,世界就越丰富,同时交流

也会越困难。

当前,世界80%的人讲83种主

要语言。其中,将英语、法语、西班

牙语、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

家,各有一二十个。剩下的语言,

都只有几个国家或者本国使用。

还有六千多种语言,没有文字,没

有记录,依靠口口相传,图书馆里

找不到它们的影子,只存在部分记

忆中。这些语言的寿命不会很长

了,短到甚至可以听见它们的消亡

声音,就是“嗖”的一声。

据推测,半数以上的语言,不

会活过本世纪。下个世纪末,绝大

多数语言将灭绝,其速度与物种灭

绝速度有一拼。2012年6月,有一

只名叫“孤独乔治”的象龟死亡,标

志着一种象龟亚种的灭绝。“孤独

乔治”算是高寿,享年 100 多岁,可

是,多年来,它只是孑然一身地活

着,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无龟共

眠,无龟交谈。因为,它没有同类。

也许,“孤独乔治”是世界上最

孤独的生命,“孤独乔治”的生活,

是生命世界最冰冷的生活。

某个语言濒临灭绝前,也许,

只剩下一个人还能懂它。语言是

用来交流的,无人能懂,他(她)能

与谁促膝交谈?这种语言,也是最

冰冷的语言。

千百年后,如果全世界人都说

一种语言,祸兮福兮?

也许,交流是方便了,不过,世

界肯定会变得更单调,更无聊。试

想一下,如果地球上除了人类,所

有物种都灭绝,就算假设我们还能

生存,可是草原上没有马,森林中

没有虎豹,天上没有鸟,水里没有

鱼,花丛里没有蜜蜂,视线所及,到

处只有两条腿的人,嗯,不知你感

觉如何,反正我是要搬家了,搬到

别的星球上去。

给各种活着的东西留出各自

空间,这也许是使生命生生不息的

大智慧。

在莱茵河中的船上,有一帮印

度人与德国一大家子人聊得起劲,

一会儿眉飞色舞,一会儿哄堂大笑,

还前仰后合的。这引起我那位对语

言有洁癖的同伴儿的好奇,于是悄

悄认真听他们聊什么。仔细一听,

德国人竟然一直在说德语,而印度

人一直在说难懂的印度英语。

也许,交流的本质,在于有人

说话,而不在于说什么。

瑞士的葡萄,也说着各种语言。

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这里基

本都有,黑比诺(Pinot Noir)、赤霞

珠(Cabernet Sauvignon)、西 拉

(Shiraz)和梅洛(Merlot),这些在其

他国家表现优异的葡萄品种,在这

里也挺适应。

用它们酿出的酒,也似乎分别

说着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因为

充分保留了这些国家葡萄酒的风

格,就像是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酿出来的。就连瑞士的红酒评级

制度,也是参照法国原产地命名方

式制定的,也叫作AOC。可以说,

瑞士的葡萄酒比较国际化。

瑞士全国都生产葡萄酒,有 6

个产区,其中最大的是瓦莱州,其

次就是我这次拜访的沃州,这也是

质量最好的产区。我在日内瓦时

曾与当地几位教授喝酒,我问瑞士

最好的葡萄酒在哪里,他们相视一

笑,说,“我们想说是在日内瓦,但

不得不说是在拉沃。”

在拉沃(Lavaux)的梯田式葡萄

园,我们顺着湖边丘陵山道进入一

家酒庄。主人不在,一个干练并且

干瘦的女子接待了我们。她是这

里的工作人员,她说自己是捷克

人。干练且干瘦的捷克女士在请

我们品酒前,先请我们吃了些乳

酪。嗯,我懂我懂,买酒用苹果,卖

酒给乳酪。品酒先吃苹果,有利于

分辨酒中缺陷;先吃乳酪,则能使

口感更加柔顺愉快。

本想做出江湖老鸟姿态摆摆

手婉拒,可是,听说瑞士乳酪和瑞

士巧克力、军刀和手表一样著名,

尤其是沃州乳酪,属于世界上非尝

不可的东西。于是放下姿态,很低

调地拿起一个小角试了一口,嘻

嘻,呵呵,果然…… (连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