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昕 王阳明的 知行学说 - chinateacher.com.cn ·...

1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010-8229672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活成理想的自己 涂玉霞 且行且思 教师成长 2018年2月7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9 周刊 “点石”未必“成金” 徐步达 师生之间 新教师如何站稳讲台 郭军东 成长记录 这是我一年级时画的语文老师。那时我刚入学,不怎么会写汉字,每天就用图画记录当天的心情。我的坐位临 着窗,小鸟每天都会从我的窗边飞过,而我也像小豆豆那样,和它说话打招呼。每到这时,老师会说:“小航,你可别 ‘飞’走啊!”我就被她“拽”回了课堂。在我的眼中,长着长头发、穿着裙子的女老师是最美的。祝福老师永远美丽!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郭子航 指导教师 张惠娟 与大多数教育同人一样,在已有的 教学生涯中,我曾为许多学生的成长、 成才提供过有效的帮助,也曾饱含深情 地将这些故事化作文字,使其成为师生 间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除了那些成 功的教育案例,我也曾有过许多“点石” 没有“成金”的经历。尽管这些失败的 教育经历无法像那些动人心弦的成长 故事一样吸引眼球,但依然是我参与学 生生命成长的见证。 M 是从乡镇到城里读书的住宿生, 父亲出国打工,母亲照顾他和正在读小 学的弟弟。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缺失 父亲的陪伴,原本性格直率的M变得越 来越执拗,学业成绩也一降再降。此情 此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也采取了 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积极与家长 沟通,希望家长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 予以关注;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生沟通, 希望他们体谅M的成长困境。此外,我 与 M 的个别交流也进行过多次。然而 直至毕业,M 的“问题行为”也未得到有 效矫正。很遗憾,我没能从根本上帮到 他,也没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无论怎 样,我这个“前老班”永远是他随时可倾 诉的对象。但我更加期盼的是,他已经 学会了“与自己沟通,向自己倾诉”。 同为住宿生的H,自七年级入学 不久便频繁干扰课堂教学秩序,违反 午自习、晚自习纪律……面对这个被 各科教师挂在嘴边的“刺头”,缺乏班 级管理经验的我套用其他教师的管理 办法—让“不听话”的学生当纪律委 员。此举非但没有焕发H的责任意 识,反而对班级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 响。我也曾与 H 做过几次自以为比较 深入的交流,但他不久便转回乡镇中 学。就这样,我与H的师生关系仅维 持了一个学期,便草草终了。事过6 年,不知今日的 H 身在何方,遗憾自己 没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贵人”,希望 他已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F是家住学校附近的走读生,在三 年的初中生活中,他虽没做过什么惊 天动地的“大事”,但小错不断是常 态。直至毕业,上述情形也未得到显 著改善。而我,对他也没有投入许多 关注。 直到有一天,我受现在所带班级 频发的问题所困,在上届毕业生QQ 群中道出了自己满腹的失望。很快各 种安慰纷至沓来,这些或宽慰或诙谐 的话语,使我低落的情绪得到了短暂 的缓解。 聊至深夜,QQ又闪动起来—是 F。 “别再为师弟师妹的事发愁了,有些事 不是您发愁就能改变的,要想得开。您 对我们的教育,我永远难忘。” 我陷入沉思 —目前班级的现 状,真的说明自己的工作毫无益处? “熊孩子”们真的丝毫未受到自己的教 育影响?是不是对教育效果的预期过 高过早? 想到这里,我猛然意识到,原来教 育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只是这些 影响既不轰轰烈烈,也不一劳永逸,而 是潜移默化、微小至极。也正是从那 天晚上,一个足以影响我整个教育生 涯的信念开始萌生—教育,期待的 是微小的变化。 愿我自身的不足,没有对曾经的 和现在的学生产生太多、太大的影响, 愿即将面临高考和中考的他们能够不 忘初心、实现梦想。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莒县第六中学) 每次寒假过完,谈起假期收获, 总有不少教师大发感慨:抱回去书 竟一本没看,打算写的文章只是开 了头,计划好的旅行还在计划里,那 么长的一串日子不知到哪儿去了。 难道我们的寒假就在睡睡懒 觉、做做家务、刷刷微信、带带孩子 中度过? 塞涅卡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 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难 得一假,何不去掉“油腻”,打点“鸡 血”,充点“能量”,在寒假里活成理 想的自己? 有人问梁启超:“你信仰什么主 义?”他答曰:“我信仰的是趣味主 义。”梁启超说自己每天除了睡觉 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地 活动。然而,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 生病。他认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 下面的几项:劳作、游戏、艺术、学 问。因为,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 质上的消耗而有余。 对于今年寒假,我们该让自己做 点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静默沉思,我 确定了寒假规划: “520”+“三字经”。 滋养身心的“520”。5:每天走 一万步,打一套太极拳,做一套手指 操,练钢琴一刻钟,给家人讲一个有 趣的小故事。2:去两个城市旅游, 开阔视野。0:零熬夜。 提升素质的“三字经”。读:人 物传记类《史蒂夫·乔布斯传》,教育 专业类《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教 育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文学类《蒋勋说文学》。背:整理和 再次强化背诵《装在图图脑海里的 200 首诗词》。写:完成《开发师生潜 能的50个创意》四分之一撰写任务。 每个人的规划都需要结合自己 的实际合理安排才行,关键是接地 气,有信心,莫让规划成了“鬼话”。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 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 需要。充实的假期让我们获得了不 少成果,不妨拿出来晒一晒,帮助我 们照亮现实,抵达自我实现的梦想。 如:成为“讲书人”,与朋友聚餐 的时候,用几分钟时间讲讲你最近 看的书。这是锻炼我们的记忆力、 思考力、表达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变身“生活秀”,把你的旅游 照片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配上诗意的文字,做成美篇。美了 大家的眼,也美了你的心。 如:实现“作家梦”,把你撰写的文 章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透过你的文 字,了解你的思想,获得一定的启示。 为了鼓励自己完成规划,我们 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我们家有 一个很好的创意,就是设一个成长 投资公司,然后大家把自己的寒假 成长规划晒在家庭群里。寒假结束 后,完成规划的翻倍奖赏,没有完成 计划的,你的钱就被充公了。今年 我的寒假成长投资金额是1000元 (我先自己出这笔钱,这叫“逼上梁 山”法)。假期如果完成任务,“公 司”返还 2000 元(这叫价值驱动法), 未能完成,1000元充公。这种方式, 把一个人的学习变成大家共同关注 的成长投资,有动力。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过 早地进入“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的 萧条状态,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一 定会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改。《穷 查理宝典》有这样一个观点:获得智 慧是一种道德责任,所以你必须坚 持终身学习。因为光靠已有的知 识,你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我们 的努力,是为了让每天夜里睡觉前 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故,何不给自己一个张弛有度 的寒假,活成理想的自己? (作 者 单 位 系 湖 北 省 武 穴 市 师 范附属小学) “三尺讲台”是教师坚守的阵地。 新入职教师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就 会发现教学工作远比想象中更难。如 何才能站稳“三尺讲台”? 转换角色、适应变化,是每个新入 职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过去,你们 是“学习者”;现在,你们是“教育者”。 作为“学习者”,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作 为“教育者”,除了对自己负责外,还要 对学生负责。因此,新教师要时刻想 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 率,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把专业理论知 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更要关注如 何让学生尽快掌握。 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 站稳三尺讲台的重要保证。一要真 正独立思考,不是看看参考书、看看 别人的课件即可。别人的东西能不 能借鉴?可以,但借鉴只能是在独立 思考之后,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补 充。二要熟悉教材。教师要对教材 前后章节的知识内在联系了如指掌, 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对教 材内容滚瓜烂熟。三要正确使用课 件。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教 师不深入研究教材,而是在网上随意 找几个课件修修改改,就匆忙上阵 了。要知道,课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 助手段,不能代替自己的独立思考和 教学设计。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 苦练内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才能 让教学得心应手。 这里所说的“内功”,主要是指五 项基本功,即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 评课五项基本技能,这是做一个合格 教师的基本保证。教师如果连这些基 本能力都不具备,站稳三尺讲台也就 无从谈起。此外,教师的“内功”还包 括“舌尖上的功夫”,即把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作为终身的修养。 对新入职教师来说,还有特别重 要的一点,就是在入职之始认准一个 师傅,在与老教师的比较中找出自己 的差距、不足,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 学效果。此外,听课的对象要广泛, 不仅要听师傅的课,还要听其他教师 的课,博采众长方能出类拔萃。 当然,学别人是为了完善自己, 听课评课是以人为鉴,在广泛学习的 基础上,还得认真反思,找出问题与 差距,不断修正自己,这样才能实现 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占领讲台、超越 讲台的飞跃。作为教师,在忙碌的工 作之余,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一块思考 的空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这样日积 月累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切不可心 急。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每个阶段身份不同,要求各异。作为 新入职教师要胸怀理想,不能好高骛 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 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坚定,有条不紊, 不打乱仗,不走弯路,向着目标一步一 个脚印地前进。 只关注眼前可以走得快,但走不 远;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你不仅 走得快,还能走得远,走得稳。 (作 者 单 位 系 湖 北 省 襄 阳 市 第 四 中学) 童心绘师 龙场悟道后,正德四年(一五〇 九),阳明于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 合一”,开启其“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 第一阶段。阳明于龙场彻悟了这样一 个道理,即人的本然之知是内在于人 心的,欲使人的本然之知升华为自为 之知,只需向内用力而不须向外求索, 若向外“格事事物物之理”,则将误入 歧途。阳明以其所悟证诸五经而莫不 吻合,始思本然之知如何通过功夫而 转化为自觉之知的途径。从知(本然 之知)到行(致的功夫),再到知(自觉 之知),构成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最初 的框架和结构。 自接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在 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始,至离黔途径辰 州、常德等地,阳明一直在对他的致知 功夫进行亲身的体验,采用的多是静 坐体悟的方式。他不仅自己亲身体 验,还自率诸生实践。若干年后,当他 的功夫获得新的进境时,也曾“悔昔在 贵阳”时于功夫上的单调与局限。 第二阶段自正德七年(一五一二) 始。该年底,阳明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与徐爱结伴,发京师,沿京杭运河归浙 省亲。二人沿河船行一月余,一路围 绕《大学》宗旨诸问题展开讨论,“知行 合一”乃其中一个重点。这次讨论,显 然使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提升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 徐爱当初未能领会阳明知行合一 的教诲,就与宗贤(黄绾)、惟贤(顾应 祥)反复争辩,仍不能弄明白,于是向 先生请教,先生让其试举例。徐爱曰: “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 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 是两件。”阳明道: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 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 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 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 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 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 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 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 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 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 恶。(《传习录上》) 阳明强调的是知必须通过行才能 获得,行必须通过知的引导才能通 达。他在龙场悟道中体会到的这个本 心良知,必须通过依赖相应的功夫才 能体会。 在第二个阶段与徐爱的对话中, 对知行合一的理解的确深了一层。阳 明更注重“知”与“行”不分先后的问 题,反复强调“知”的同时已在“行”,行 的同时已是知。非是先知了,别立个 心去行;亦非是先行了,别立个心去 知。只要不是被私欲隔断,知行在时 间上是无先后之分的。这种没有私欲 隔断的知,是真正的知,行,是真正的 行。一旦知了便是行了,一旦行了便 是知了,不必分两截去用功夫,否则便 是被私欲隔断。 他接着上段话说: 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 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 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 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 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 称为知孝弟?(《传习录上》) 知与行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知 与行是共居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的不 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他们在空间上并 居,在时间上并时。既不能彼此分离, 又不能相互代替……阳明的“知行合 一”学说进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即第 三阶段。 阳明的朋友顾东桥在给阳明的一 封书信中谈到,真正的认识是能付诸 实践的,不能实行就不能称作认识。 这是为学者提出的重要立论,必须踏 实躬行方可。如果以为只躬行就是认 识了,恐人们就会只去专心存养,而忽 视学习、思考,进而忘了事物的道理, 如此一来,就会有不明白不理解的地 方。这难道是圣学所说知行并举的既 成方法吗?针对顾东桥的这些疑问, 阳明作了极其认真的答复: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 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 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传习 录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 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是阳明知行合 一学说中最应引起注意的一段话,也 是他晚年思想达到成熟时候的完满 表达。 阳明特别注重“知”的功夫与“行” 的功夫的“合一并进”,知行功夫合作 一个功夫,“本体”也就自然呈现,“知 行功夫”与“知行本体”也融为一体。 他的心学的实质就是要人自觉实现这 种本体与功夫的一体化过程。“外心 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 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 何疑乎?”在认真解答了东桥疑问的 同时,阳明的确把他的知行合一学说 在其心学体系的框架内阐发得更加成 熟和圆满。 (选自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中 华书局 2015 年 6 月第 1 版) 王阳明的 知行学说 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阳明是其别号。明代思想 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浙江余姚人。 当下,人们好像很是关注王阳明的心学和他的知行观。其缘 由,有复杂丰富的社会、政治、心理、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 《传习录》等阳明著作及其全集,坊间可见多种版本;关于王阳明其 人其书的各类注、解、传及介绍性读物,堪称充栋。这里,选刊学者 王晓昕的文章,可资了解王阳明的基本思想。王晓昕,《王文成公 全书》的点校者。选文,是该书前言的片段。 王阳明著作,《王文成公全书》四册外,中华书局 《阳明先生集要》两册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王阳明全集》 四册等,亦可选读。 (任余) 随看 随想 王晓昕 每周推荐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n-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王晓昕 王阳明的 知行学说 - chinateacher.com.cn · 如:成为“讲书人”,与朋友聚餐 的时候,用几分钟时间讲讲你最近 看的书。这是锻炼我们的记忆力、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010-8229672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活成理想的自己□涂玉霞

且行且思

教师成长2018年2月7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9版周刊

“点石”未必“成金”□徐步达

师生之间

新教师如何站稳讲台□郭军东

成长记录

这是我一年级时画的语文老师。那时我刚入学,不怎么会写汉字,每天就用图画记录当天的心情。我的坐位临

着窗,小鸟每天都会从我的窗边飞过,而我也像小豆豆那样,和它说话打招呼。每到这时,老师会说:“小航,你可别

‘飞’走啊!”我就被她“拽”回了课堂。在我的眼中,长着长头发、穿着裙子的女老师是最美的。祝福老师永远美丽!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郭子航 指导教师 张惠娟

与大多数教育同人一样,在已有的

教学生涯中,我曾为许多学生的成长、

成才提供过有效的帮助,也曾饱含深情

地将这些故事化作文字,使其成为师生

间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除了那些成

功的教育案例,我也曾有过许多“点石”

没有“成金”的经历。尽管这些失败的

教育经历无法像那些动人心弦的成长

故事一样吸引眼球,但依然是我参与学

生生命成长的见证。

M是从乡镇到城里读书的住宿生,

父亲出国打工,母亲照顾他和正在读小

学的弟弟。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缺失

父亲的陪伴,原本性格直率的M变得越

来越执拗,学业成绩也一降再降。此情

此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也采取了

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积极与家长

沟通,希望家长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

予以关注;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生沟通,

希望他们体谅M的成长困境。此外,我

与M的个别交流也进行过多次。然而

直至毕业,M的“问题行为”也未得到有

效矫正。很遗憾,我没能从根本上帮到

他,也没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无论怎

样,我这个“前老班”永远是他随时可倾

诉的对象。但我更加期盼的是,他已经

学会了“与自己沟通,向自己倾诉”。

同为住宿生的 H,自七年级入学

不久便频繁干扰课堂教学秩序,违反

午自习、晚自习纪律……面对这个被

各科教师挂在嘴边的“刺头”,缺乏班

级管理经验的我套用其他教师的管理

办法——让“不听话”的学生当纪律委

员。此举非但没有焕发 H 的责任意

识,反而对班级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

响。我也曾与H做过几次自以为比较

深入的交流,但他不久便转回乡镇中

学。就这样,我与 H 的师生关系仅维

持了一个学期,便草草终了。事过 6

年,不知今日的H身在何方,遗憾自己

没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贵人”,希望

他已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F是家住学校附近的走读生,在三

年的初中生活中,他虽没做过什么惊

天动地的“大事”,但小错不断是常

态。直至毕业,上述情形也未得到显

著改善。而我,对他也没有投入许多

关注。

直到有一天,我受现在所带班级

频发的问题所困,在上届毕业生 QQ

群中道出了自己满腹的失望。很快各

种安慰纷至沓来,这些或宽慰或诙谐

的话语,使我低落的情绪得到了短暂

的缓解。

聊至深夜,QQ又闪动起来——是

F。“别再为师弟师妹的事发愁了,有些事

不是您发愁就能改变的,要想得开。您

对我们的教育,我永远难忘。”

我陷入沉思——目前班级的现

状,真的说明自己的工作毫无益处?

“熊孩子”们真的丝毫未受到自己的教

育影响?是不是对教育效果的预期过

高过早?

想到这里,我猛然意识到,原来教

育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只是这些

影响既不轰轰烈烈,也不一劳永逸,而

是潜移默化、微小至极。也正是从那

天晚上,一个足以影响我整个教育生

涯的信念开始萌生——教育,期待的

是微小的变化。

愿我自身的不足,没有对曾经的

和现在的学生产生太多、太大的影响,

愿即将面临高考和中考的他们能够不

忘初心、实现梦想。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莒县第六中学)

每次寒假过完,谈起假期收获,

总有不少教师大发感慨:抱回去书

竟一本没看,打算写的文章只是开

了头,计划好的旅行还在计划里,那

么长的一串日子不知到哪儿去了。

难道我们的寒假就在睡睡懒

觉、做做家务、刷刷微信、带带孩子

中度过?

塞涅卡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

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难

得一假,何不去掉“油腻”,打点“鸡

血”,充点“能量”,在寒假里活成理

想的自己?

有人问梁启超:“你信仰什么主

义?”他答曰:“我信仰的是趣味主

义。”梁启超说自己每天除了睡觉

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地

活动。然而,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

生病。他认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

下面的几项:劳作、游戏、艺术、学

问。因为,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

质上的消耗而有余。

对于今年寒假,我们该让自己做

点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静默沉思,我

确定了寒假规划:“520”+“三字经”。

滋养身心的“520”。5:每天走

一万步,打一套太极拳,做一套手指

操,练钢琴一刻钟,给家人讲一个有

趣的小故事。2:去两个城市旅游,

开阔视野。0:零熬夜。

提升素质的“三字经”。读:人

物传记类《史蒂夫·乔布斯传》,教育

专业类《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教

育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文学类《蒋勋说文学》。背:整理和

再次强化背诵《装在图图脑海里的

200首诗词》。写:完成《开发师生潜

能的50个创意》四分之一撰写任务。

每个人的规划都需要结合自己

的实际合理安排才行,关键是接地

气,有信心,莫让规划成了“鬼话”。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

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

需要。充实的假期让我们获得了不

少成果,不妨拿出来晒一晒,帮助我

们照亮现实,抵达自我实现的梦想。

如:成为“讲书人”,与朋友聚餐

的时候,用几分钟时间讲讲你最近

看的书。这是锻炼我们的记忆力、

思考力、表达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变身“生活秀”,把你的旅游

照片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配上诗意的文字,做成美篇。美了

大家的眼,也美了你的心。

如:实现“作家梦”,把你撰写的文

章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透过你的文

字,了解你的思想,获得一定的启示。

为了鼓励自己完成规划,我们

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我们家有

一个很好的创意,就是设一个成长

投资公司,然后大家把自己的寒假

成长规划晒在家庭群里。寒假结束

后,完成规划的翻倍奖赏,没有完成

计划的,你的钱就被充公了。今年

我的寒假成长投资金额是 1000 元

(我先自己出这笔钱,这叫“逼上梁

山”法)。假期如果完成任务,“公

司”返还2000元(这叫价值驱动法),

未能完成,1000元充公。这种方式,

把一个人的学习变成大家共同关注

的成长投资,有动力。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过

早地进入“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的

萧条状态,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一

定会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改。《穷

查理宝典》有这样一个观点:获得智

慧是一种道德责任,所以你必须坚

持终身学习。因为光靠已有的知

识,你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我们

的努力,是为了让每天夜里睡觉前

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故,何不给自己一个张弛有度

的寒假,活成理想的自己?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穴市师

范附属小学)

“三尺讲台”是教师坚守的阵地。

新入职教师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就

会发现教学工作远比想象中更难。如

何才能站稳“三尺讲台”?

转换角色、适应变化,是每个新入

职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过去,你们

是“学习者”;现在,你们是“教育者”。

作为“学习者”,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作

为“教育者”,除了对自己负责外,还要

对学生负责。因此,新教师要时刻想

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

率,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把专业理论知

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更要关注如

何让学生尽快掌握。

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

站稳三尺讲台的重要保证。一要真

正独立思考,不是看看参考书、看看

别人的课件即可。别人的东西能不

能借鉴?可以,但借鉴只能是在独立

思考之后,是对自己思考的一种补

充。二要熟悉教材。教师要对教材

前后章节的知识内在联系了如指掌,

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对教

材内容滚瓜烂熟。三要正确使用课

件。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教

师不深入研究教材,而是在网上随意

找几个课件修修改改,就匆忙上阵

了。要知道,课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

助手段,不能代替自己的独立思考和

教学设计。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

苦练内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才能

让教学得心应手。

这里所说的“内功”,主要是指五

项基本功,即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

评课五项基本技能,这是做一个合格

教师的基本保证。教师如果连这些基

本能力都不具备,站稳三尺讲台也就

无从谈起。此外,教师的“内功”还包

括“舌尖上的功夫”,即把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作为终身的修养。

对新入职教师来说,还有特别重

要的一点,就是在入职之始认准一个

师傅,在与老教师的比较中找出自己

的差距、不足,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

学效果。此外,听课的对象要广泛,

不仅要听师傅的课,还要听其他教师

的课,博采众长方能出类拔萃。

当然,学别人是为了完善自己,

听课评课是以人为鉴,在广泛学习的

基础上,还得认真反思,找出问题与

差距,不断修正自己,这样才能实现

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占领讲台、超越

讲台的飞跃。作为教师,在忙碌的工

作之余,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一块思考

的空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这样日积

月累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切不可心

急。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每个阶段身份不同,要求各异。作为

新入职教师要胸怀理想,不能好高骛

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

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坚定,有条不紊,

不打乱仗,不走弯路,向着目标一步一

个脚印地前进。

只关注眼前可以走得快,但走不

远;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你不仅

走得快,还能走得远,走得稳。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襄阳市第四

中学)

童心绘师

龙场悟道后,正德四年(一五〇

九),阳明于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

合一”,开启其“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

第一阶段。阳明于龙场彻悟了这样一

个道理,即人的本然之知是内在于人

心的,欲使人的本然之知升华为自为

之知,只需向内用力而不须向外求索,

若向外“格事事物物之理”,则将误入

歧途。阳明以其所悟证诸五经而莫不

吻合,始思本然之知如何通过功夫而

转化为自觉之知的途径。从知(本然

之知)到行(致的功夫),再到知(自觉

之知),构成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最初

的框架和结构。

自接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在

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始,至离黔途径辰

州、常德等地,阳明一直在对他的致知

功夫进行亲身的体验,采用的多是静

坐体悟的方式。他不仅自己亲身体

验,还自率诸生实践。若干年后,当他

的功夫获得新的进境时,也曾“悔昔在

贵阳”时于功夫上的单调与局限。

第二阶段自正德七年(一五一二)

始。该年底,阳明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与徐爱结伴,发京师,沿京杭运河归浙

省亲。二人沿河船行一月余,一路围

绕《大学》宗旨诸问题展开讨论,“知行

合一”乃其中一个重点。这次讨论,显

然使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提升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

徐爱当初未能领会阳明知行合一

的教诲,就与宗贤(黄绾)、惟贤(顾应

祥)反复争辩,仍不能弄明白,于是向

先生请教,先生让其试举例。徐爱曰:

“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

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

是两件。”阳明道: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

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

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

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

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

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

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

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

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

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

恶。(《传习录上》)

阳明强调的是知必须通过行才能

获得,行必须通过知的引导才能通

达。他在龙场悟道中体会到的这个本

心良知,必须通过依赖相应的功夫才

能体会。

在第二个阶段与徐爱的对话中,

对知行合一的理解的确深了一层。阳

明更注重“知”与“行”不分先后的问

题,反复强调“知”的同时已在“行”,行

的同时已是知。非是先知了,别立个

心去行;亦非是先行了,别立个心去

知。只要不是被私欲隔断,知行在时

间上是无先后之分的。这种没有私欲

隔断的知,是真正的知,行,是真正的

行。一旦知了便是行了,一旦行了便

是知了,不必分两截去用功夫,否则便

是被私欲隔断。

他接着上段话说:

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

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

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

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

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

称为知孝弟?(《传习录上》)

知与行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知

与行是共居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的不

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他们在空间上并

居,在时间上并时。既不能彼此分离,

又不能相互代替……阳明的“知行合

一”学说进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即第

三阶段。

阳明的朋友顾东桥在给阳明的一

封书信中谈到,真正的认识是能付诸

实践的,不能实行就不能称作认识。

这是为学者提出的重要立论,必须踏

实躬行方可。如果以为只躬行就是认

识了,恐人们就会只去专心存养,而忽

视学习、思考,进而忘了事物的道理,

如此一来,就会有不明白不理解的地

方。这难道是圣学所说知行并举的既

成方法吗?针对顾东桥的这些疑问,

阳明作了极其认真的答复: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

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

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传习

录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

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是阳明知行合

一学说中最应引起注意的一段话,也

是他晚年思想达到成熟时候的完满

表达。

阳明特别注重“知”的功夫与“行”

的功夫的“合一并进”,知行功夫合作

一个功夫,“本体”也就自然呈现,“知

行功夫”与“知行本体”也融为一体。

他的心学的实质就是要人自觉实现这

种本体与功夫的一体化过程。“外心

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

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

何疑乎?”在认真解答了东桥疑问的

同时,阳明的确把他的知行合一学说

在其心学体系的框架内阐发得更加成

熟和圆满。

(选自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中

华书局2015年6月第1版)

王阳明的知行学说

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阳明是其别号。明代思想

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浙江余姚人。

当下,人们好像很是关注王阳明的心学和他的知行观。其缘

由,有复杂丰富的社会、政治、心理、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

《传习录》等阳明著作及其全集,坊间可见多种版本;关于王阳明其

人其书的各类注、解、传及介绍性读物,堪称充栋。这里,选刊学者

王晓昕的文章,可资了解王阳明的基本思想。王晓昕,《王文成公

全书》的点校者。选文,是该书前言的片段。

王阳明著作,《王文成公全书》四册外,中华书局

《阳明先生集要》两册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王阳明全集》

四册等,亦可选读。 (任余)随看随想

□王晓昕

每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