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足可攻玉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04/09/07/7bc.pdf2007/04/09  ·...

1
Email: jlrb18@126.com 电话:(0431)88600721 2014 4 9 星期三 编辑 翟劲涛 耿华彬 7 他山之石 足可攻玉 —关于浙江海宁、河北辛集发展皮草产业的调查 王吉东 杨刚 本报记者 曹培云 在中国,问起皮草业的翘楚,人们立刻会告诉你浙江海宁、河 北辛集、辽宁佟二堡。他们是怎样发展皮草产业的?他们发展皮 草产业对带动当地经济起到了怎样的拉动作用?作为地处皮毛 动物养殖“黄金带”的吉林省,有没有条件发展皮草产业?发展皮 草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在吉林省发展皮草产业,可否将其发展成 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着诸多的疑问,2月25日至 3月4日,记者随由吉林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左长青、吉林省社会 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冯堤、东北亚总部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 发展部经理牟贵喜等五位专家组成的项目调研组,就皮草产业项 目的有关问题,对浙江海宁、河北辛集进行了为期8天的调研。 规模巨大 辐射面广 早就知道浙江海宁是一个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 游之地、皮衣之都,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这个濒海的小县城, 唐代有诗人顾况、明代有史学家谈迁、清有大学士陈元龙;至近现 代,则有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巨擘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电 影艺术家沙可夫(史东山)、诗人徐志摩和穆旦(查良铮、金庸之 兄);到了当代,则更有外语教育家翻译家许国璋、机械工程专家 中科院院士沈鸿、香港实业家查济民、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 镛)等驰誉中外的大师。以海宁为基点,再向四周眺望—临近 的桐乡乌镇出过大作家茅盾,富阳出过大作家郁达夫,绍兴出过 秋瑾、蔡元培、鲁迅、朱自清……这里,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 灵的宝地! 海宁作为一个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宝地,冠以“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等美誉都很恰如其分,也能令人 理解。但令人不免产生遐想的是,海宁并不是皮毛动物的养殖基 地,也不是皮革鞣制加工基地,并没有丰富的皮草资源,可为什么 却敢以“皮衣之都”昭告天下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地的皮草产 业是全国皮草行业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 从我国毛皮产业发展历史看,皮草产业是由小到大递次发展 的。特别是1984年城市改革,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到2006年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各种毛皮动物养殖场、户遍及山 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相 应配套的达到规模的饲料生产厂家约100家,遍及全国。皮革加 工厂悄然兴起,主要的市场有 10 处之多,如尚村、留史、辛集、大 营、佟二堡、海宁、崇福、雅宝路、首山、黑河、绥芬河等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过几轮的市场“洗牌”,辛集、海宁和 佟二堡终于名列三甲! 看看这三个地方皮革城的规模,我们即可略见一斑。海宁皮 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迄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其目前的建 成面积是70万平方米。是中国皮革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 竞争力优势的专业市场,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是全国皮革服 装、裘皮服装、毛皮服装、皮具箱包、皮 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 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 1995 年荣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 1999 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市场,2005 年10月被省工商局评为“浙江省五星 级文明规范市场”,2007 年 2 月被国家 旅游局评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 河北辛集皮革城始建于1993年, 位于辛集市新城区,属河北省重点项 目。皮革城建成区占地80公顷,建筑 面积 110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 1.33 亿美 元,是一个以皮革服装加工为龙头,集 多种加工、贸易、科研、金融、生活、娱 乐于一体的综合工贸城。城内设有皮 革经销区,生产加工区,综合商业区, 生活娱乐区,大型停车场、酒店、学校、 医院、金融、通信等服务配套设施齐 全。辛集国际皮革城是全国知名的 AAAAA 特 色 旅 游 购 物 景 区 ,也 是 世 界一流的皮革皮草制品的研发、制造 和贸易中心。 此次项目调研虽然因为时间问题没能去辽宁佟二堡,但通过 业内人士介绍,我们得知佟二堡的规模也是大得惊人。佟二堡于 1992年4月建立经济特区,1996年被列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 点镇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皮衣裘皮基地,今年被评为辽宁 省特色旅游乡镇。 佟二堡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如今佟二堡已 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大皮装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辽宁佟二堡、河北 辛集、浙江海宁),拥有大规模的皮装、裘皮加工企业,拥有全国 最大的裘皮商场,享有皮衣之乡、裘皮基地的美誉。佟二堡皮装、 裘皮服装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俄罗斯、丹麦、韩国等 国家和地区,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皮衣裘皮基地。 在浙江海宁,据海宁最大的皮草品牌公司—雪豹(中国)集 团公司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的王总介绍,整个海宁的皮草业是 “雪豹”带起来的,“雪豹”公司创办于 1984 年,历经 30 年的风风 雨雨,目前已卓然成为中国皮草业的领军“王者” —“雪豹”品牌 已经享誉全球。该企业仅直营销售这一块,每年即可进账1.5亿 元。另据海宁皮革商会会长助理、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董事、 总经理王雪良先生介绍,“三星”每年直营销售额为 1 亿余元,全 额销售可实现3亿元,利税3000万元。在海宁,像他们这样已经 成规模的皮草企业有 2000 多家,如蒙努、太球、白领氏、金狐狸 等。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应。整个海宁皮 草产业每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可达 300 多亿元! 在河北辛集,据辛集皮革城创办者之一、副总经理冯占军先 生介绍,河北辛集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皮草业的全产业 链,养殖、生皮、制革、加工、成品、销售一体化,收入相当可观,仅 皮革城一家,年销售收入即可实现30亿元。另据河北辛集皮革 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岷先生介绍,辛集目前已经形成大规 模的产业集聚,仅制革厂,辛集就有150多家。整个辛集皮草业 年实现销售额也是 300 多亿元! 调研中,记者发现,浙江海宁、河北辛集皮草业的稳健发展以 及其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在海宁的周 边,配套的相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桐乡,有建筑面积26.7万 平方米的世贸中心,主要销售皮草、箱包、皮制小件等;在浙北余 姚,也有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皮革城。在河北辛集的周边, 无极县已经上马以皮料供应为主的“上海皮革城”。 其实,其辐射功能远不止他们的周边,国内的四川成都、重 庆、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包头、新疆乌鲁木 齐、甘肃兰州、宁夏银川、辽宁沈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等 全国主要城市,国外如俄罗斯、东欧、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到处 都有海宁和辛集产品的身影! 拉动产业 藏富于民 在调研组去海宁调研等车的空档,记者和调研组的同志借用 2 个多小时的时间去杭州西湖狮峰山上的翁家山村喝龙井茶休 息。一位热心的王姓妹子请我们到家品茗。天气尚凉,这位“西 湖妹子”上身穿一件宝石蓝色的皮羽绒服。记者问她这件衣服在 哪儿买的、花多少钱?她告诉记者,是跟家人去海宁游玩时买的, 花了 1000 多元钱。 记者又问:“杭州作为‘人间天堂’,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旅游 胜地,你们守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上,干嘛还要去海宁旅游呢?” “西湖妹子”笑着告诉记者:“祖祖辈辈住在西湖边上,当然热爱这 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了。可住得久了,谁还没点审美疲劳呢? 再者说,海宁的景色也和杭州一样的美,还可以去钱塘观潮啊!最 要紧的,还是那里的皮革城吸引我们。尽管杭州城里卖皮草的商 店有很多,但价格都挺贵的。不如花十几元钱、坐十几分钟的车直 接到海宁去买,那里的东西都是厂家直销,质量好,价钱便宜,很划 算呢!又能买东西,又能游玩,又有好吃的,当然要去了!” 说者无心,却令听者顿开茅塞。海宁的皮草业已经拉动了当 地旅游、餐饮、交通等诸多相关产业,并使其迅猛发展。 当天下午,调研组从杭州乘高铁仅用了18分钟就到了海宁 西站。从海宁西站到海宁皮革城有 33 公里的路程。我们几个人 打了一辆商务出租车直奔海宁皮革城。路上,我们与年轻司机朱 师傅攀谈起来。朱师傅是来自安徽偏僻地区的农民兄弟,到海宁 来开出租车已经5年了。问他收入情况怎样?朱师傅说:“在俺 老家,地少人多,单靠种地只能过苦日子。俺爹7年前来海宁干 工程,收入挺高的,赚了钱。俺和弟弟紧接着就把地转包给村里 人种,带着老婆孩子也来了。俺全家合租了一幢三层别墅,一年 房租1万多块钱。俺和老婆各开一辆车,一年下来,除了吃喝用 各种费用,俺和弟弟都能净剩个15万多块钱。孩子也在这边的 学校上学了。俺挺满意的!” 当晚到驻地后,我们到旅店楼下的一家小饭馆吃晚饭。饭馆 老板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民,来海宁开饭馆儿已经7年。年净收 入20多万元。晚7时之后,饭馆陆续进来许多就餐者,一会儿就 把饭店坐满了。听口音就知道食客们来自全国各地,有来旅游购 物的,有来专门上货的。饭店张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二三月份是 淡季,来的人不算多。要是到了旺季,每天来的人多得不得了,饭 馆内坐不下,只好在外面现放桌子!” 据了解,在浙江海宁,像朱师傅、张老板这样的外来移民已经 有30多万人。他们在为海宁的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也享受 着在这里赚钱的快乐,更享受着当地政府给他们的福利—凡外 来人口均在医疗、养老、保险、子女教育方面享受与当地人一样的 待遇! 记者的这些亲眼所见、所闻,汇聚成一个清晰的信息,那就 是:这里之所以令人蜂拥而至,均与皮草有关。换句话说,这里的 皮草产业做大做强之后,强力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海宁和辛集当地的居民,多年来,围绕皮草产业做文章,他们 有的开工厂,有的搞加工,有的搞销售,有的开旅店,有的开饭 店,有的搞物流……在海宁,仅搞皮革制衣的企业就有1000多 家,搞皮料批发的有500多家,搞成品销售的有3000多家。在辛 集,也大体是这样的规模。在辛集制衣工业区内,制衣企业就有 1000多家;在辛集制革工业区内,成规模的制革企业有100多 家。辛集皮草业的直接从业者约 8 万人。他们都借皮草产业发 了家! 如果仔细再算一算,当地 皮草业拉动了饲料加工、养殖、 化工原料、污水处理设备等相 关产业,拉动了生产成衣辅料 的企业和供应商,拉动了服装 机械制造企业、成衣加工的制 衣企业、制造衣服配饰的制件 或围巾箱包类企业等众多产 业。同时,还拉动了服装设计、 制衣及制革技术、机械修理、缝 纫等技术的对口培训。另外, 还拉动了依托皮衣产业配套及 兴起的相关服务行业。这是多 么完美的产业链条和集群啊! 可以说,皮草业真正成了当地 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皮草产业的稳健发展拉动 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自 身则靠品牌的提升增强市场的 竞争力,从而实现皮草产业自 身的做大做强。 据《中国裘皮产品出口质 量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表明, 我国毛皮加工产业走过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经营之路,自主知名 品牌少,和同类国外品牌比较附加值低,所接订单80%以上来自 外商的贴牌加工,面临着“产品多、品牌少、名牌更少”的尴尬局 面,在国际毛皮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位置。缺乏强大的品牌使 得区内企业定价能力比较弱,只能扮演价格影响着而非价格制定 者的角色,以利润率很低的出口订单或代工赚取有限的加工费,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降低,产业利润空间遭受严重积压, 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无法自主开拓国内及国外市场,严重制约产 业可持续发展。 而海宁、辛集的高明在于,他们摸准了市场的规律,坚决走品 牌发展之路。走得坚决,走得辛苦,走得漂亮。目前,海宁在全国 乃至世界叫得响的品牌有雪豹、三星、蒙努、太球、白领氏、金狐 狸等;辛集在全国乃至国际叫得响的品牌有西曼、巴迈隆、正太、 赛迪尼、东明等。这些品牌不但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更使企 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胜之地。 与时俱进 统筹发展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曾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 大批皮革企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轮博弈下来,大浪淘 沙。95%的皮革企业纷纷倒下,不是死去,就是转产。生存下来 的,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他们自身的筋骨强大,摸准了市场的 脾气。幸存者中,浙江海宁、河北辛集、辽宁佟二堡是名列前三的 领军者。 目前,我国皮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养殖业、鞣制加工业、 制品加工业、机械和化工业、毛皮及毛皮制品经营贸易业以及相 关服务业等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皮草现在已经不再高高在 上,消费阶层也逐渐扩大了。皮草消费的市场也在扩大。2013 年,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中国皮草消费正处于上升期,国内皮草 服饰的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2.4%。预计到2015年,国内皮草消 费市场容量将达到164.23亿元。另外,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 会 2012 年发布的《中国毛皮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近 年来,国际毛皮鞣制、染色加工业迅速向中国转移,目前,我国裘 皮加工总量占世界的75%以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裘皮加工中 心,产品销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毛皮服装消费大国。 虽然身处毛皮大国的位置,但是我国毛皮业也存在着种种问题。 首先,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间协同能力薄弱。处于皮革产业上 游的养殖业多以个体户形式经营,缺少必要的准入和监管机制, 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质检和产品等级评定标准。处于中下游的皮 革产品缺乏高级设计师,设计理念整体较落后,企业追求眼前利 益,多以代加工、贴牌生产经营,而处于生产、设计、销售产业链 条中最为盈利的设计部分的利润,则被国外赚取,各个企业间联 系不紧密,竞争激烈,缺乏合作与沟通,只是形式上的集聚,不利 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专业的皮草皮革 中心的数量增长较快,竞争无序,相当多的过分追求大而全,对商 户的管理和支持都不够,销售手段较为单一,坐等客来还是主要 的模式。 其次,国内裘皮原料约60%依靠进口。整个产业链,利润率 最高的是养殖环节,约为50%。鞣制、加工分别有10%的利润 率。在我国有适宜养殖的地区的前提下,大量进口利润率较高 的生皮。 第三,品牌价值低。但凡去过皮草专卖店或者大型皮草城 的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国内皮草产品在国际大牌皮草产 品面前,确实能看到差距。同样是以奢华著称的裘皮服装,例如 裘皮大衣,国外品牌一般都在几万元、十几万元以上,甚至更 贵,而国产的知名品牌一般在2万元至3万元左右,一般品牌在 万元左右。 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注册过的毛 皮及制品企业3000多家。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毛皮服装产量 约为五百万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各种裘皮服 装上百万件。随着国内毛皮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已建有10余 处裘皮交易市场(裘皮及其制品集散地)。然而,就是在世界裘皮 加工业排名老大的中国,却鲜有自己的裘皮品牌。 由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国皮草产业的典型“特点”。即: 技术门槛较低,人工成本较高,养殖环节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鞣 制环节的污染处理成本较高,产品出口要么受环保主义影响较大 (西欧、北欧及北美),要么受到进口国的贸易限制(俄罗斯及东 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中国的皮草行业,没能形 成良性发展势头,市场趋向混乱,产品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众多纷 纷上马的皮草城迅速死掉! 那么,为什么海宁、辛集、佟二堡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发展 得如此之好呢? 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宁皮革协会会长助理王雪 良先生的解释是:“我们一直坚持走‘信誉第一、质量优良、锻造 品牌’的发展之路,并在几年前成立了由9大皮革企业组成的‘品 牌联盟’,组团创品牌,抗御市场风险。” 浙江太球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明甫先生的解释是:“我 们时刻盯住市场的晴雨表,随时调整战略发展方向,绝不违背市 场规律。” 浙江蒙努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卫丰先生的解释是:“我 们在努力做好皮草主业的同时,坚持多向发展、多种经营。这样, 可以多业互补,避免陷入泥潭。” 河北辛集国际皮革城副总经理冯占军则直接点出辛集成功 的三点原因。即: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产业基础好;从不制造假 冒伪劣产品,质量过硬,信誉好;视野开阔,用全球视野调整发展 战略,不投机,也绝不走弯路、蠢路。 企业老总们说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对。但他们始终都没忘记 说另一条重要原因,即:政府的扶持。有了政府的强力支持,企业 避免了来自资金费用、人员场地、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诸多市场 风险;企业也才有了与时俱进、统筹协调发展的可能。 在海宁,政府不但主动出面帮企业招商、融资,也为企业出谋 划策、帮企业规划,甚至走出海宁为企业宣传形象、开拓市场。在 企业用地(政府无偿为企业提供生产用地且不占股份)、税费缴纳 等诸多方面,更是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 在辛集,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与海宁一样大。河北辛集皮 革城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岷介绍说:“辛集分别有制革和 制衣两个工业区的管委会,都成立于1995年。成立管委会的目 的不是为了涸泽而渔、杀鸡取卵,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放 水养鱼,让企业规范地做强做大。在辛集,企业开业前3年免税, 3年后税费减半。企业产品出口俄罗斯、东欧、东亚等国外市场, 政府都是全力帮忙协调。在辛集制革工业区内,制革企业100多 家。制革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治污。治污是这些企业最大的 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更是需要一笔很大的投入。我们总不 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啊。在治污问题上,我们下了硬规定,就是 每个企业都必须有独立的治污系统,这是一级治污,不达标就不 让其生产。达到标准要求后,再由市里集中治污,这是二级治 污。达到标准后,才统一排放到阜阳河。治污是一个投入非常大 的系统工程,如果政府不出面积极有效地进行服务协调,肯定无 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调研回来后,记者脑中始终萦绕着这样几个问题:吉林省有没有条件发展 皮草产业?发展皮草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在吉林省发展皮草产业,可否将其发 展成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可以肯定地说,吉林省完全有条件发展皮草产业。而且,吉林省发展皮草 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自然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 仅以自然优势而言,吉林省坐拥 135 万公顷的优质天然林,其地理位置、气 候温度、林相条件等要素最接近北欧皮草加工出口国家,处在国际行业公认的 毛皮动物养殖“黄金带”,具有开发养殖业无可比拟的自然优势。以此优势进军 皮草行业,必将成为中国皮草行业重要的新生力量。 恰此时,吉林森工集团携手东北亚总部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全球视野 和超人的胆识,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创建了东北亚国际皮草城! 他们联手中国国际商会,审时度势,倾力整合海宁、佟二堡等知名皮草工 厂、国内外驰名皮草品牌永久落户中国长春东北亚国际皮草城,旨在打造集创 意设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皮草全产业链,形成中国最大的皮草原材料 基地,并助推中国由皮草生产加工大国蝶变为品牌设计大国。 令人欣喜的是,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甫一运营,即确立了崭新的产业导向地 位-依托吉林省长春市的区位辐射优势、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自然资源养殖优势 以及政策扶植等优势,力争在 3 至 15 年内,渐次整合皮草产业链,打造包含优良 种畜繁殖与养殖—毛皮初加工—成品制造—批发销售的全产业链的皮草产 业。努力把吉林省长春市建设成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皮草成品生产基地、 皮草设计研发之都和皮草产品批发零售集散中心。这样算来,其产生的综合效 益:皮草养殖 200 亿元,皮革皮草生产销售 1200 亿元,箱包生产销售 300 亿元,皮 鞋生产销售600亿元,羽绒服生产销售150亿元,物流等第三方服务业250亿元, 品牌价值300亿元,最终形成皮草全产业链3000亿元的产业极。 目前,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的展示面积近 8 万平方米,聚集了 300 余家皮草商 入驻,国内知名工厂、国内外诸多皮草品牌以工厂直营店的营销方式,省却了批 发零售环节,确保了价位的最真实、最优惠,全部厂家直销则使东北亚国际皮草 城成为中国皮草业的“奥特莱斯”。 当然,一个项目运营的成功,还需要优良的内外部环境,需要优秀的管理营销 团队,需要优质的服务支撑。他们正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承“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精神,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立足 东北亚文化城这块风水宝地,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志气,把东北 亚国际皮草城经营好、管理好、运营好,成为中国皮草行业的后起之秀,成为长 春东北部商界一颗闪亮的明珠。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加上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 吉林的皮草全产业链必将在他们手中形成! 记者感言 调研组在浙江海宁最大品牌—“雪豹”公司“取经”,并洽谈合作事宜。 调研组在浙江海宁皮草企业工厂店调研 调研组在浙江海宁皮草企业工厂店调研调研组在河北辛集中国皮革城调研 调研组在河北辛集中国皮革城调研微信号: ccdbygjpcc 官网:www.dbywhc.com 省内外各大城市均有专线大巴详情致电垂询 地址:东新路与东环城路交会(乐群街 2 号) 电话:0431-81803345/81803333 公交线路: 117 路、152 路(正茂生产资料站下车) 318 路、269 路(荣光路站下车北行) 227 路、115 路(东环城路站下车北行) 279 路(发电小区站下车) 130 路(旧物交易市场站下车) 私家车、出租车引导:可从吉林大路与东环城路交汇 北行 900 米或到乐群街最北端即可到达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Nov-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他山之石 足可攻玉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04/09/07/7bc.pdf2007/04/09  · Email:jlrb18@126.com 电话:(0431)88600721 专 刊 编辑 翟劲涛 耿华彬 2014

专 刊Email:jlrb18@126.com 电话:(0431)88600721 2014 年 4 月 9 日 星期三编辑 翟劲涛 耿华彬 7

他山之石 足可攻玉——关于浙江海宁、河北辛集发展皮草产业的调查

王吉东 杨刚 本报记者 曹培云

在中国,问起皮草业的翘楚,人们立刻会告诉你浙江海宁、河北辛集、辽宁佟二堡。他们是怎样发展皮草产业的?他们发展皮草产业对带动当地经济起到了怎样的拉动作用?作为地处皮毛动物养殖“黄金带”的吉林省,有没有条件发展皮草产业?发展皮草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在吉林省发展皮草产业,可否将其发展成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着诸多的疑问,2月25日至3月4日,记者随由吉林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左长青、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冯堤、东北亚总部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经理牟贵喜等五位专家组成的项目调研组,就皮草产业项目的有关问题,对浙江海宁、河北辛集进行了为期8天的调研。

规模巨大 辐射面广

早就知道浙江海宁是一个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皮衣之都,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这个濒海的小县城,唐代有诗人顾况、明代有史学家谈迁、清有大学士陈元龙;至近现代,则有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巨擘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沙可夫(史东山)、诗人徐志摩和穆旦(查良铮、金庸之兄);到了当代,则更有外语教育家翻译家许国璋、机械工程专家中科院院士沈鸿、香港实业家查济民、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等驰誉中外的大师。以海宁为基点,再向四周眺望——临近的桐乡乌镇出过大作家茅盾,富阳出过大作家郁达夫,绍兴出过秋瑾、蔡元培、鲁迅、朱自清……这里,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宝地!

海宁作为一个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宝地,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等美誉都很恰如其分,也能令人理解。但令人不免产生遐想的是,海宁并不是皮毛动物的养殖基地,也不是皮革鞣制加工基地,并没有丰富的皮草资源,可为什么却敢以“皮衣之都”昭告天下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地的皮草产业是全国皮草行业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

从我国毛皮产业发展历史看,皮草产业是由小到大递次发展的。特别是1984年城市改革,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2006年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各种毛皮动物养殖场、户遍及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配套的达到规模的饲料生产厂家约100家,遍及全国。皮革加工厂悄然兴起,主要的市场有10处之多,如尚村、留史、辛集、大营、佟二堡、海宁、崇福、雅宝路、首山、黑河、绥芬河等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过几轮的市场“洗牌”,辛集、海宁和佟二堡终于名列三甲!

看看这三个地方皮革城的规模,我们即可略见一斑。海宁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迄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其目前的建成面积是70万平方米。是中国皮革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专业市场,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是全国皮革服装、裘皮服装、毛皮服装、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1995 年荣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1999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市场,2005年10月被省工商局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7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河北辛集皮革城始建于1993年,位于辛集市新城区,属河北省重点项目。皮革城建成区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33亿美元,是一个以皮革服装加工为龙头,集多种加工、贸易、科研、金融、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工贸城。城内设有皮革经销区,生产加工区,综合商业区,生活娱乐区,大型停车场、酒店、学校、医院、金融、通信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辛集国际皮革城是全国知名的AAAAA特色旅游购物景区,也是世界一流的皮革皮草制品的研发、制造和贸易中心。

此次项目调研虽然因为时间问题没能去辽宁佟二堡,但通过业内人士介绍,我们得知佟二堡的规模也是大得惊人。佟二堡于1992年4月建立经济特区,1996年被列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皮衣裘皮基地,今年被评为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 佟二堡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如今佟二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大皮装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辽宁佟二堡、河北辛集、浙江海宁),拥有大规模的皮装、裘皮加工企业,拥有全国最大的裘皮商场,享有皮衣之乡、裘皮基地的美誉。佟二堡皮装、裘皮服装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俄罗斯、丹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皮衣裘皮基地。

在浙江海宁,据海宁最大的皮草品牌公司——雪豹(中国)集团公司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的王总介绍,整个海宁的皮草业是

“雪豹”带起来的,“雪豹”公司创办于1984年,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已卓然成为中国皮草业的领军“王者”——“雪豹”品牌已经享誉全球。该企业仅直营销售这一块,每年即可进账1.5亿元。另据海宁皮革商会会长助理、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雪良先生介绍,“三星”每年直营销售额为1亿余元,全额销售可实现3亿元,利税3000万元。在海宁,像他们这样已经成规模的皮草企业有2000多家,如蒙努、太球、白领氏、金狐狸等。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应。整个海宁皮草产业每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可达300多亿元!

在河北辛集,据辛集皮革城创办者之一、副总经理冯占军先生介绍,河北辛集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皮草业的全产业链,养殖、生皮、制革、加工、成品、销售一体化,收入相当可观,仅

皮革城一家,年销售收入即可实现30亿元。另据河北辛集皮革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岷先生介绍,辛集目前已经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仅制革厂,辛集就有150多家。整个辛集皮草业年实现销售额也是300多亿元!

调研中,记者发现,浙江海宁、河北辛集皮草业的稳健发展以及其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在海宁的周边,配套的相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桐乡,有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的世贸中心,主要销售皮草、箱包、皮制小件等;在浙北余姚,也有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皮革城。在河北辛集的周边,无极县已经上马以皮料供应为主的“上海皮革城”。

其实,其辐射功能远不止他们的周边,国内的四川成都、重庆、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包头、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宁夏银川、辽宁沈阳、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等全国主要城市,国外如俄罗斯、东欧、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到处都有海宁和辛集产品的身影!

拉动产业 藏富于民

在调研组去海宁调研等车的空档,记者和调研组的同志借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去杭州西湖狮峰山上的翁家山村喝龙井茶休息。一位热心的王姓妹子请我们到家品茗。天气尚凉,这位“西湖妹子”上身穿一件宝石蓝色的皮羽绒服。记者问她这件衣服在哪儿买的、花多少钱?她告诉记者,是跟家人去海宁游玩时买的,花了1000多元钱。

记者又问:“杭州作为‘人间天堂’,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旅游胜地,你们守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上,干嘛还要去海宁旅游呢?”

“西湖妹子”笑着告诉记者:“祖祖辈辈住在西湖边上,当然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了。可住得久了,谁还没点审美疲劳呢?再者说,海宁的景色也和杭州一样的美,还可以去钱塘观潮啊!最要紧的,还是那里的皮革城吸引我们。尽管杭州城里卖皮草的商店有很多,但价格都挺贵的。不如花十几元钱、坐十几分钟的车直接到海宁去买,那里的东西都是厂家直销,质量好,价钱便宜,很划算呢!又能买东西,又能游玩,又有好吃的,当然要去了!”

说者无心,却令听者顿开茅塞。海宁的皮草业已经拉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交通等诸多相关产业,并使其迅猛发展。

当天下午,调研组从杭州乘高铁仅用了18分钟就到了海宁西站。从海宁西站到海宁皮革城有33公里的路程。我们几个人打了一辆商务出租车直奔海宁皮革城。路上,我们与年轻司机朱师傅攀谈起来。朱师傅是来自安徽偏僻地区的农民兄弟,到海宁来开出租车已经5年了。问他收入情况怎样?朱师傅说:“在俺老家,地少人多,单靠种地只能过苦日子。俺爹7年前来海宁干工程,收入挺高的,赚了钱。俺和弟弟紧接着就把地转包给村里人种,带着老婆孩子也来了。俺全家合租了一幢三层别墅,一年

房租1万多块钱。俺和老婆各开一辆车,一年下来,除了吃喝用各种费用,俺和弟弟都能净剩个15万多块钱。孩子也在这边的学校上学了。俺挺满意的!”

当晚到驻地后,我们到旅店楼下的一家小饭馆吃晚饭。饭馆老板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民,来海宁开饭馆儿已经7年。年净收入20多万元。晚7时之后,饭馆陆续进来许多就餐者,一会儿就把饭店坐满了。听口音就知道食客们来自全国各地,有来旅游购物的,有来专门上货的。饭店张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二三月份是淡季,来的人不算多。要是到了旺季,每天来的人多得不得了,饭馆内坐不下,只好在外面现放桌子!”

据了解,在浙江海宁,像朱师傅、张老板这样的外来移民已经有30多万人。他们在为海宁的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也享受着在这里赚钱的快乐,更享受着当地政府给他们的福利——凡外来人口均在医疗、养老、保险、子女教育方面享受与当地人一样的待遇!

记者的这些亲眼所见、所闻,汇聚成一个清晰的信息,那就是:这里之所以令人蜂拥而至,均与皮草有关。换句话说,这里的皮草产业做大做强之后,强力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海宁和辛集当地的居民,多年来,围绕皮草产业做文章,他们有的开工厂,有的搞加工,有的搞销售,有的开旅店,有的开饭店,有的搞物流……在海宁,仅搞皮革制衣的企业就有1000多家,搞皮料批发的有500多家,搞成品销售的有3000多家。在辛集,也大体是这样的规模。在辛集制衣工业区内,制衣企业就有1000多家;在辛集制革工业区内,成规模的制革企业有100多家。辛集皮草业的直接从业者约8万人。他们都借皮草产业发

了家!如果仔细再算一算,当地

皮草业拉动了饲料加工、养殖、化工原料、污水处理设备等相关产业,拉动了生产成衣辅料的企业和供应商,拉动了服装机械制造企业、成衣加工的制衣企业、制造衣服配饰的制件或围巾箱包类企业等众多产业。同时,还拉动了服装设计、制衣及制革技术、机械修理、缝纫等技术的对口培训。另外,还拉动了依托皮衣产业配套及兴起的相关服务行业。这是多么完美的产业链条和集群啊!可以说,皮草业真正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皮草产业的稳健发展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自身则靠品牌的提升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皮草产业自身的做大做强。

据《中国裘皮产品出口质量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表明,我国毛皮加工产业走过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经营之路,自主知名品牌少,和同类国外品牌比较附加值低,所接订单80%以上来自外商的贴牌加工,面临着“产品多、品牌少、名牌更少”的尴尬局面,在国际毛皮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位置。缺乏强大的品牌使得区内企业定价能力比较弱,只能扮演价格影响着而非价格制定者的角色,以利润率很低的出口订单或代工赚取有限的加工费,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降低,产业利润空间遭受严重积压,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无法自主开拓国内及国外市场,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

而海宁、辛集的高明在于,他们摸准了市场的规律,坚决走品牌发展之路。走得坚决,走得辛苦,走得漂亮。目前,海宁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品牌有雪豹、三星、蒙努、太球、白领氏、金狐狸等;辛集在全国乃至国际叫得响的品牌有西曼、巴迈隆、正太、赛迪尼、东明等。这些品牌不但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胜之地。

与时俱进 统筹发展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曾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

大批皮革企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轮博弈下来,大浪淘沙。95%的皮革企业纷纷倒下,不是死去,就是转产。生存下来的,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他们自身的筋骨强大,摸准了市场的脾气。幸存者中,浙江海宁、河北辛集、辽宁佟二堡是名列前三的领军者。

目前,我国皮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养殖业、鞣制加工业、制品加工业、机械和化工业、毛皮及毛皮制品经营贸易业以及相关服务业等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皮草现在已经不再高高在上,消费阶层也逐渐扩大了。皮草消费的市场也在扩大。2013年,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中国皮草消费正处于上升期,国内皮草服饰的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2.4%。预计到2015年,国内皮草消费市场容量将达到164.23亿元。另外,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毛皮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国际毛皮鞣制、染色加工业迅速向中国转移,目前,我国裘皮加工总量占世界的75%以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裘皮加工中心,产品销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毛皮服装消费大国。

虽然身处毛皮大国的位置,但是我国毛皮业也存在着种种问题。首先,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间协同能力薄弱。处于皮革产业上

游的养殖业多以个体户形式经营,缺少必要的准入和监管机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质检和产品等级评定标准。处于中下游的皮革产品缺乏高级设计师,设计理念整体较落后,企业追求眼前利益,多以代加工、贴牌生产经营,而处于生产、设计、销售产业链条中最为盈利的设计部分的利润,则被国外赚取,各个企业间联系不紧密,竞争激烈,缺乏合作与沟通,只是形式上的集聚,不利

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专业的皮草皮革中心的数量增长较快,竞争无序,相当多的过分追求大而全,对商户的管理和支持都不够,销售手段较为单一,坐等客来还是主要的模式。

其次,国内裘皮原料约60%依靠进口。整个产业链,利润率最高的是养殖环节,约为50%。鞣制、加工分别有10%的利润率。在我国有适宜养殖的地区的前提下,大量进口利润率较高的生皮。

第三,品牌价值低。但凡去过皮草专卖店或者大型皮草城的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国内皮草产品在国际大牌皮草产品面前,确实能看到差距。同样是以奢华著称的裘皮服装,例如裘皮大衣,国外品牌一般都在几万元、十几万元以上,甚至更贵,而国产的知名品牌一般在2万元至3万元左右,一般品牌在万元左右。

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注册过的毛皮及制品企业3000多家。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毛皮服装产量约为五百万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各种裘皮服装上百万件。随着国内毛皮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已建有10余处裘皮交易市场(裘皮及其制品集散地)。然而,就是在世界裘皮加工业排名老大的中国,却鲜有自己的裘皮品牌。

由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国皮草产业的典型“特点”。即:技术门槛较低,人工成本较高,养殖环节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鞣制环节的污染处理成本较高,产品出口要么受环保主义影响较大(西欧、北欧及北美),要么受到进口国的贸易限制(俄罗斯及东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中国的皮草行业,没能形成良性发展势头,市场趋向混乱,产品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众多纷纷上马的皮草城迅速死掉!

那么,为什么海宁、辛集、佟二堡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发展得如此之好呢?

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宁皮革协会会长助理王雪良先生的解释是:“我们一直坚持走‘信誉第一、质量优良、锻造品牌’的发展之路,并在几年前成立了由9大皮革企业组成的‘品牌联盟’,组团创品牌,抗御市场风险。”

浙江太球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明甫先生的解释是:“我们时刻盯住市场的晴雨表,随时调整战略发展方向,绝不违背市场规律。”

浙江蒙努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卫丰先生的解释是:“我们在努力做好皮草主业的同时,坚持多向发展、多种经营。这样,可以多业互补,避免陷入泥潭。”

河北辛集国际皮革城副总经理冯占军则直接点出辛集成功的三点原因。即: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产业基础好;从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质量过硬,信誉好;视野开阔,用全球视野调整发展战略,不投机,也绝不走弯路、蠢路。

企业老总们说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对。但他们始终都没忘记说另一条重要原因,即:政府的扶持。有了政府的强力支持,企业避免了来自资金费用、人员场地、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诸多市场风险;企业也才有了与时俱进、统筹协调发展的可能。

在海宁,政府不但主动出面帮企业招商、融资,也为企业出谋划策、帮企业规划,甚至走出海宁为企业宣传形象、开拓市场。在企业用地(政府无偿为企业提供生产用地且不占股份)、税费缴纳等诸多方面,更是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

在辛集,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与海宁一样大。河北辛集皮革城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岷介绍说:“辛集分别有制革和制衣两个工业区的管委会,都成立于1995年。成立管委会的目的不是为了涸泽而渔、杀鸡取卵,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放水养鱼,让企业规范地做强做大。在辛集,企业开业前3年免税,3年后税费减半。企业产品出口俄罗斯、东欧、东亚等国外市场,政府都是全力帮忙协调。在辛集制革工业区内,制革企业100多家。制革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治污。治污是这些企业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更是需要一笔很大的投入。我们总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啊。在治污问题上,我们下了硬规定,就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有独立的治污系统,这是一级治污,不达标就不让其生产。达到标准要求后,再由市里集中治污,这是二级治污。达到标准后,才统一排放到阜阳河。治污是一个投入非常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政府不出面积极有效地进行服务协调,肯定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调研回来后,记者脑中始终萦绕着这样几个问题:吉林省有没有条件发展皮草产业?发展皮草产业的优势在哪里?在吉林省发展皮草产业,可否将其发展成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可以肯定地说,吉林省完全有条件发展皮草产业。而且,吉林省发展皮草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自然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

仅以自然优势而言,吉林省坐拥135万公顷的优质天然林,其地理位置、气候温度、林相条件等要素最接近北欧皮草加工出口国家,处在国际行业公认的毛皮动物养殖“黄金带”,具有开发养殖业无可比拟的自然优势。以此优势进军皮草行业,必将成为中国皮草行业重要的新生力量。

恰此时,吉林森工集团携手东北亚总部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全球视野和超人的胆识,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创建了东北亚国际皮草城!

他们联手中国国际商会,审时度势,倾力整合海宁、佟二堡等知名皮草工厂、国内外驰名皮草品牌永久落户中国长春东北亚国际皮草城,旨在打造集创意设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皮草全产业链,形成中国最大的皮草原材料基地,并助推中国由皮草生产加工大国蝶变为品牌设计大国。

令人欣喜的是,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甫一运营,即确立了崭新的产业导向地位-依托吉林省长春市的区位辐射优势、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自然资源养殖优势以及政策扶植等优势,力争在3至15年内,渐次整合皮草产业链,打造包含优良种畜繁殖与养殖—毛皮初加工—成品制造—批发销售的全产业链的皮草产业。努力把吉林省长春市建设成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皮草成品生产基地、

皮草设计研发之都和皮草产品批发零售集散中心。这样算来,其产生的综合效益:皮草养殖200亿元,皮革皮草生产销售1200亿元,箱包生产销售300亿元,皮鞋生产销售600亿元,羽绒服生产销售150亿元,物流等第三方服务业250亿元,品牌价值300亿元,最终形成皮草全产业链3000亿元的产业极。

目前,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的展示面积近8万平方米,聚集了300余家皮草商入驻,国内知名工厂、国内外诸多皮草品牌以工厂直营店的营销方式,省却了批发零售环节,确保了价位的最真实、最优惠,全部厂家直销则使东北亚国际皮草城成为中国皮草业的“奥特莱斯”。

当然,一个项目运营的成功,还需要优良的内外部环境,需要优秀的管理营销团队,需要优质的服务支撑。他们正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承“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精神,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立足东北亚文化城这块风水宝地,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志气,把东北亚国际皮草城经营好、管理好、运营好,成为中国皮草行业的后起之秀,成为长春东北部商界一颗闪亮的明珠。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加上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吉林的皮草全产业链必将在他们手中形成!

记 者 感 言

调研组在浙江海宁最大品牌——“雪豹”公司“取经”,并洽谈合作事宜。

调研组在浙江海宁皮草企业工厂店调研调研组在浙江海宁皮草企业工厂店调研。。 调研组在河北辛集中国皮革城调研调研组在河北辛集中国皮革城调研。。

微信号:ccdbygjpcc官网:www.dbywhc.com

省内外各大城市均有专线大巴详情致电垂询

地址:东新路与东环城路交会(乐群街2号)

电话:0431-81803345/81803333

公交线路:117路、152路(正茂生产资料站下车)318路、269路(荣光路站下车北行)227路、115路(东环城路站下车北行)279路(发电小区站下车)130路(旧物交易市场站下车)私家车、出租车引导:可从吉林大路与东环城路交汇北行900米或到乐群街最北端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