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戳穿“骗捐”谎言? -...

1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值班编委:萧真值班编辑:于静宜值班校对:王泽文 B 5 杂谈 城市 人物 聚焦 2 1 3 评热点时事,论人生百 态。《杂谈》与您每周相约, 聚焦当周热点事件,呈现同 一事件下那些见思想、见风 采、见个性的精彩观点。 同时,每周还将在本报 新浪官方微博(@三亚日报) 发布当周聚焦事件,征集读 者观点。如果您关心时事、 如果您有独特的见解,请加 入我们,让思想在这里碰撞, 让智慧在这里交融。 [email protected] 一周热语 本期话题 一事一议 欺骗善心触及了法律 不得不说,男子为了医治女友,出此下 策、编织谎言、蓄意炒作,其不诚信行为不仅 让人们的善心备感受伤,更触及了法律。可 以说,对于这起案件的定性,捐助者的主观 态度显得异常重要。如果捐助者纷纷作证, 正是因为受骗才捐款,那么,该名男子很可 能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男子被追究刑 罚,对于无辜的受重伤女友显然是火上浇 油,这将使各方陷入两难的情法纠结。 可见,对于该起事件,有必要在法律范围 内,梳理出一套方案,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与 感受,实现情法兼容,让善心得到尊重。为 今之计,男子须更诚恳地认错道歉,拿出实 际行动,对外公开承诺捐助者可以随时要求 退款,尽最大可能获取捐款者谅解。 舒 锐(时 评 作 者) 骗捐谎言消费社会善意 “救人被咬”的谎言,消费了社会的善 意。受了重伤、经济陷入困难,可以找正当 求助的渠道。决不应该把一个普通的事故包 装成见义勇为,来骗取帮助。因为这么干, 社会危害巨大。谁缺钱了、有困难了都策划 一次“见义勇为”故事,到社会上去骗同情, 会产生“狼来了”效应,消解社会信任。真伪 难辨,于是人们不敢行善,真正需要帮助的 人反而得不到帮助。 “救人被咬”的谎言,也消费了媒体的公 信。报道的疏忽和轻率放大了当事人谎言的 破坏力。不详细核实而抢发新闻,虽然一时 吸引了眼球,但事件逆转后,谁还信你?媒 体的公信力一旦沦丧,危害比出一两个骗子 大得多,话语权乃是公器、重器,不可不慎。 刘 念(时 评 作 者) 直接捐款如何不被滥用? 把这归结于媒体的不负责任和网友们的 轻信和盲目,用吃一堑长一智来作事件总结 都不能掩盖问题的本质。 网友们的热情有目共睹,但这种直接捐 款的方式如何避免因为信息的不透明被滥 用,也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时 代,捐款渠道的通达,我们恐怕很难退回到 必须依赖某一个慈善组织来行善的时代,那 么又该由谁来监管这些钱的使用?除了道德 的约束还有良知的谴责,我们是不是还能找 到更有效的办法来监管资金的使用?如何让 这种爱心不被利用了是社会的事,一个法治 严明的社会不该在这样的骗局面前无能为 力。这是自发性的慈善无法靠自身的谨慎就 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 高 路(时 评 作 者) 如何戳穿“骗捐”谎言? 一则发生在安徽的新闻这几天激起了网友的善心:一个女子因从猛犬口下救女孩,导致自己 四肢上的肌肉都被狗吞噬,捐款源源不断地流向被咬伤的人。可是这种温暖仅仅持续了一天,最 新的消息将所有人的热情打进了谷底,原来,李娟并非在回家路上受伤,而是在一家养狗场内被 狗咬伤的,而这家养狗场的主人,正是她的男朋友张宏宇。张宏宇也承认,自己撒了谎,但他表 示,所有善款将用于女友治疗。 这起事件也激起人们对“骗捐”的讨论。 有必要尽早制定社会募捐法 不过无论结局如何,这起骗捐事 件凸显出了我国非公益募捐的法律 短板。 与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公益募捐 不同,非公益募捐是为帮助特定对象 摆脱困境所发起,是公益募捐的有益 补充。但因该领域并无法律直接规 范,近年来纠纷不断,让善心善行屡 屡受伤、受骗,阻碍了民间慈善的发 展。对此,有必要尽早制定社会募捐 法,对于发起人、捐赠人、受赠人、监 管人等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 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界定。只有法律 及时作出规制,才能给善心善意以法 律保障,避免善心被伤,让各方陷入 情法纠结的尴尬。 陈 李 玉(时 评 作 者) 回顾过往新闻,“骗捐”事件时有发生。最近的一个事例是,广西一女子谎称父亲在天津 爆炸事件中遇难,骗得将近9万元的捐款。另外,今年上半年曾引起舆论强烈反响的南京“诈 捐门”也值得一提:4岁女童小柯被查出罕见病“脊索瘤”,柯父通过网络求助共获得善款600 多万元,但事后人们发现,柯父经商多年,有房有车,且房子不只一套,家境根本不是柯父所 说的“砸锅卖铁”那样。 这些事件都让人们不停地发问:社会募捐该如何管理、使用、监督? 从改革慈善机制入手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慈善法,各 地自行制定的慈善救助办法基本上都 对申请救助基金的求助人,设置了较 高的门槛,且申请程序繁琐。对于危 重病人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有 限的资金也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因 此,遇到重大疾病或突发伤害,许多人 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官办慈善基金。 能不能改变这样一种局面?比 如,慈善机构采取垫付的方式,让有困 难的病人在申请之初,就可凭医院证 明拿到部分补助,事后再根据实际情 况抵扣。对于任何形式的“骗捐”行 为,则都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无论其 是否真有困难 —救助归救助,追责 归追责,两者可并行不悖。 椿 桦(时 评 作 者) 倒逼网络募捐规范化 网络募捐是民间公益和慈善事业 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作为一种新 生事物,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态给予 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从立法、行政 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网络募捐的规范, 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因此,情侣骗捐 80 万,倒逼网络募 捐规范化。首先,网络慈善相关的立 法,可以更加规范和完备,让网络募捐 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 力。同时,对网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 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 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对参与 网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 定位和定性。再者,不管是网络募捐 主体,还是受助对象,均要公开善款使 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 督。 汪 昌 莲(时 评 作 者) “大 V”医生郝爱勇 山东青岛市南公安分局官方微博通报,警方 根据网络社交媒体流传的一起涉嫌刑事犯罪信 息展开调查,于10月18日将涉嫌强奸犯罪的嫌 疑人郝爱勇刑事拘留。郝爱勇在网上是大V,有 十多万粉丝,“微博声望很高”。 “大V”医生背后的推手也要严查 这位“大 V”医生,经过媒体查证,其身份、治 疗“事迹”等各方面都严重存疑。而其开出的天 价药单多为普通药,涉嫌性侵患者等恶劣行径, 更让人惊叹于这位披着白衣的“天使”究竟隐藏 着怎样的真面目?“大V”医生郝爱勇的炼成过 程,无疑是有着多重推手的。无论是让其招摇撞 骗的相关网络平台管理者,还是连资质有无都不 清楚就敢让其当副会长的民间协会,都需要执法 部门继续跟进,查明相关责任人并严厉问责,彻 底查明幕后推手,给所有受害者以交代。 西安居民郭飞虎 陕西西安居民郭飞虎的老父亲5个月前走失,近 日他从媒体刊登的认尸启事中获悉,父亲已于10月 17日病亡。这个结果让郭飞虎想不通:明明老人被 警方发现后送到了救助管理站,又被转至福利院,可 他多次到派出所、救助管理站寻找都得不到任何消 息。 走失老人之死折射制度和人性之失 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走失的老人一般 都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妥善安置,家人也能通过公共 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很快找回老人。遗憾的是,类 似郭先生父亲的遭遇近年来并不鲜见,而回顾每一 次类似事件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匪夷所思的蹊跷和 难以名状的苦楚,折射出社会救助过程中的制度和 人性之失。大而化之的反思制度与人性,并不能解 决个案之痛。对于郭飞虎一家而言,老人的亡故还 需要更多的事实真相。透过一次次类似的个案,我 们或许应当反思:在寻亲与救助之间,究竟是什么原 因阻隔了对走失老人或小孩的有效救济呢?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酝酿住进 养老院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10月21日,记者 获悉,钱理群先生早已卖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 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钱老认为自己适 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 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 教授养老故事要有平民版本 在多数老人固守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背 景下,钱教授卖房住进养老院,无疑具有较强 的示范效应。银发社会对养老提出了巨大挑 战,假如多数老人守住传统观念不放,别说以 房养老、卖房养老,就算住进养老院,也会遭到 不少老人的抵制,养老难题将难以化解。在此 背景下,钱教授的做法无疑值得宣扬,也势必 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授养老故事的 平民版本,才能被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才有利 于建设大众化的养老体系,从而化解养老难 题。 “我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奶 奶,但没有抚养两个孩子的义 务,也不是他们的监护人” —广西老人不满儿子 媳妇对孙子不管不问,告状索 要“带孙费”,法院判合法。 “她的所作所为我确实接 受不了,也不能接受她的道 歉” —泸州女司机撞伤9岁 女童后逃逸,回家仍淡定打麻 将。被撞者是亲戚,家长称无 法容忍。 “个人不能有收藏品吗?” —湖南村民藏品被公 安局扣25年未还,专家称是 乱执法。 “本区严禁饲养携带宠物 入内,违者停水停电,本公司 只为人民服务,与畜生无缘” —吉林一物业对养狗 居民停水停电,称不为狗服 务。 “我是山海关的罪人,我 们愧对全国游客,愧对山海关 人民” —山海关5A景区被摘 牌,区旅游局长痛哭。 “到底是水厂不计成本支 援教育事业,还是教师用水成 本已经均摊到了学生身上?” —邢台多所中学收学 生水费,厂家免费供水给教 师,遭家长质疑。 “我为了报答她才嫁给老 公?真不是” —吉林女孩受老太资 助9年后嫁给对方儿子,回应 称不是报恩是真爱。 “一盘 15 个,3 桌等于 45 个,45 个算起来 1710 块,等 于38块钱一个” —温州食客在酒店用 餐后发现3盘窝窝头消费 1710 元,称每只相当于一只青 岛大虾。酒店解释称计价员 输入错误。 “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克扣 狮子的粮饷啊” —动物保护人士指北 京动物园狮子骨瘦如柴,园方 回 应 称 2008 年 入 园 时 就 很 瘦。 “让我不要跟家长说,又 给我讲笑话,非让我笑了,才 肯让我走” —河南一初中学生走 路声音太大遭老师暴打,老师 打完要求他笑。 (综合《信息时报》、《成都 商报》、《新文化报》、中国新 闻网、《华商报》)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Aug-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如何戳穿“骗捐”谎言? - epaper.sanyarb.com.cn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15-10-25/09/09.pdf · 大得多,话语权乃是公器、重器,不可不慎。 刘念(时评作者)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值班编委:萧真 值班编辑:于静宜 值班校对:王泽文B5 杂谈城市

人物聚焦 21 3

评热点时事,论人生百

态。《杂谈》与您每周相约,

聚焦当周热点事件,呈现同

一事件下那些见思想、见风

采、见个性的精彩观点。

同时,每周还将在本报

新浪官方微博(@三亚日报)

发布当周聚焦事件,征集读

者观点。如果您关心时事、

如果您有独特的见解,请加

入我们,让思想在这里碰撞,

让智慧在这里交融。版主:吴采净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周热语

■ 本期话题

延伸阅读

一事一议

欺骗善心触及了法律

不得不说,男子为了医治女友,出此下策、编织谎言、蓄意炒作,其不诚信行为不仅让人们的善心备感受伤,更触及了法律。可以说,对于这起案件的定性,捐助者的主观态度显得异常重要。如果捐助者纷纷作证,正是因为受骗才捐款,那么,该名男子很可能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男子被追究刑罚 ,对 于 无 辜 的 受 重 伤 女 友 显 然 是 火 上 浇油,这将使各方陷入两难的情法纠结。

可见,对于该起事件,有必要在法律范围内,梳理出一套方案,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与感受,实现情法兼容,让善心得到尊重。为今之计,男子须更诚恳地认错道歉,拿出实际行动,对外公开承诺捐助者可以随时要求退款,尽最大可能获取捐款者谅解。

舒锐(时评作者)

骗捐谎言消费社会善意

“ 救 人 被 咬 ”的 谎 言 ,消 费 了 社 会 的 善意。受了重伤、经济陷入困难,可以找正当求助的渠道。决不应该把一个普通的事故包装成见义勇为,来骗取帮助。因为这么干,社会危害巨大。谁缺钱了、有困难了都策划一次“见义勇为”故事,到社会上去骗同情,会产生“狼来了”效应,消解社会信任。真伪难辨,于是人们不敢行善,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得不到帮助。

“救人被咬”的谎言,也消费了媒体的公信。报道的疏忽和轻率放大了当事人谎言的破坏力。不详细核实而抢发新闻,虽然一时吸引了眼球,但事件逆转后,谁还信你?媒体的公信力一旦沦丧,危害比出一两个骗子大得多,话语权乃是公器、重器,不可不慎。

刘念(时评作者)

直接捐款如何不被滥用?

把这归结于媒体的不负责任和网友们的轻信和盲目,用吃一堑长一智来作事件总结都不能掩盖问题的本质。

网友们的热情有目共睹,但这种直接捐款的方式如何避免因为信息的不透明被滥用 ,也 是 个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信 息 时代,捐款渠道的通达,我们恐怕很难退回到必须依赖某一个慈善组织来行善的时代,那么又该由谁来监管这些钱的使用?除了道德的约束还有良知的谴责,我们是不是还能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监管资金的使用?如何让这种爱心不被利用了是社会的事,一个法治严明的社会不该在这样的骗局面前无能为力。这是自发性的慈善无法靠自身的谨慎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

高路(时评作者)

如何戳穿“骗捐”谎言?

一则发生在安徽的新闻这几天激起了网友的善心:一个女子因从猛犬口下救女孩,导致自己

四肢上的肌肉都被狗吞噬,捐款源源不断地流向被咬伤的人。可是这种温暖仅仅持续了一天,最

新的消息将所有人的热情打进了谷底,原来,李娟并非在回家路上受伤,而是在一家养狗场内被

狗咬伤的,而这家养狗场的主人,正是她的男朋友张宏宇。张宏宇也承认,自己撒了谎,但他表

示,所有善款将用于女友治疗。

这起事件也激起人们对“骗捐”的讨论。

有必要尽早制定社会募捐法

不过无论结局如何,这起骗捐事件凸显出了我国非公益募捐的法律短板。

与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公益募捐不同,非公益募捐是为帮助特定对象摆脱困境所发起,是公益募捐的有益补充。但因该领域并无法律直接规范,近年来纠纷不断,让善心善行屡屡受伤、受骗,阻碍了民间慈善的发展。对此,有必要尽早制定社会募捐法,对于发起人、捐赠人、受赠人、监管人等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界定。只有法律及时作出规制,才能给善心善意以法律保障,避免善心被伤,让各方陷入情法纠结的尴尬。

陈李玉(时评作者)

回顾过往新闻,“骗捐”事件时有发生。最近的一个事例是,广西一女子谎称父亲在天津爆炸事件中遇难,骗得将近 9 万元的捐款。另外,今年上半年曾引起舆论强烈反响的南京“诈捐门”也值得一提:4 岁女童小柯被查出罕见病“脊索瘤”,柯父通过网络求助共获得善款 600多万元,但事后人们发现,柯父经商多年,有房有车,且房子不只一套,家境根本不是柯父所说的“砸锅卖铁”那样。

这些事件都让人们不停地发问:社会募捐该如何管理、使用、监督?

从改革慈善机制入手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慈善法,各地自行制定的慈善救助办法基本上都对申请救助基金的求助人,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且申请程序繁琐。对于危重病人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有限的资金也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因此,遇到重大疾病或突发伤害,许多人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官办慈善基金。

能 不 能 改 变 这 样 一 种 局 面 ? 比如,慈善机构采取垫付的方式,让有困难的病人在申请之初,就可凭医院证明拿到部分补助,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抵扣。对于任何形式的“骗捐”行为,则都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无论其是否真有困难——救助归救助,追责归追责,两者可并行不悖。

椿桦(时评作者)

倒逼网络募捐规范化

网络募捐是民间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从立法、行政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网络募捐的规范,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因此,情侣骗捐 80 万,倒逼网络募捐规范化。首先,网络慈善相关的立法,可以更加规范和完备,让网络募捐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同时,对网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对参与网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再者,不管是网络募捐主体,还是受助对象,均要公开善款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汪昌莲(时评作者)

“大V”医生郝爱勇

山东青岛市南公安分局官方微博通报,警方根据网络社交媒体流传的一起涉嫌刑事犯罪信息展开调查,于 10 月 18 日将涉嫌强奸犯罪的嫌疑人郝爱勇刑事拘留。郝爱勇在网上是大 V,有十多万粉丝,“微博声望很高”。

“大V”医生背后的推手也要严查

这位“大 V”医生,经过媒体查证,其身份、治疗“事迹”等各方面都严重存疑。而其开出的天价药单多为普通药,涉嫌性侵患者等恶劣行径,更让人惊叹于这位披着白衣的“天使”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面目?“大 V”医生郝爱勇的炼成过程,无疑是有着多重推手的。无论是让其招摇撞骗的相关网络平台管理者,还是连资质有无都不清楚就敢让其当副会长的民间协会,都需要执法部门继续跟进,查明相关责任人并严厉问责,彻底查明幕后推手,给所有受害者以交代。

西安居民郭飞虎

陕西西安居民郭飞虎的老父亲 5 个月前走失,近日他从媒体刊登的认尸启事中获悉,父亲已于 10 月17 日病亡。这个结果让郭飞虎想不通:明明老人被警方发现后送到了救助管理站,又被转至福利院,可他多次到派出所、救助管理站寻找都得不到任何消息。

走失老人之死折射制度和人性之失

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走失的老人一般都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妥善安置,家人也能通过公共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很快找回老人。遗憾的是,类似郭先生父亲的遭遇近年来并不鲜见,而回顾每一次类似事件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匪夷所思的蹊跷和难以名状的苦楚,折射出社会救助过程中的制度和人性之失。大而化之的反思制度与人性,并不能解决个案之痛。对于郭飞虎一家而言,老人的亡故还需要更多的事实真相。透过一次次类似的个案,我们或许应当反思:在寻亲与救助之间,究竟是什么原因阻隔了对走失老人或小孩的有效救济呢?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酝酿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10 月 21 日,记者获悉,钱理群先生早已卖掉住房于今年 6 月底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钱老认为自己适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

教授养老故事要有平民版本

在多数老人固守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背景下,钱教授卖房住进养老院,无疑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银发社会对养老提出了巨大挑战,假如多数老人守住传统观念不放,别说以房养老、卖房养老,就算住进养老院,也会遭到不少老人的抵制,养老难题将难以化解。在此背景下,钱教授的做法无疑值得宣扬,也势必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授养老故事的平民版本,才能被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才有利于建设大众化的养老体系,从而化解养老难题。

“我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奶奶,但没有抚养两个孩子的义务,也不是他们的监护人”

——广西老人不满儿子媳妇对孙子不管不问,告状索要“带孙费”,法院判合法。

“她的所作所为我确实接受不了,也不能接受她的道歉”

——泸州女司机撞伤 9 岁女童后逃逸,回家仍淡定打麻将。被撞者是亲戚,家长称无法容忍。

“个人不能有收藏品吗?”——湖南村民藏品被公

安局扣 25 年未还,专家称是乱执法。

“本区严禁饲养携带宠物入内,违者停水停电,本公司只为人民服务,与畜生无缘”

——吉林一物业对养狗居 民 停 水 停 电 ,称 不 为 狗 服务。

“我是山海关的罪人,我们愧对全国游客,愧对山海关人民”

——山海关 5A 景区被摘牌,区旅游局长痛哭。

“到底是水厂不计成本支援教育事业,还是教师用水成本已经均摊到了学生身上?”

——邢台多所中学收学生 水 费 ,厂 家 免 费 供 水 给 教师,遭家长质疑。

“我为了报答她才嫁给老公?真不是”

——吉林女孩受老太资助 9 年后嫁给对方儿子,回应称不是报恩是真爱。

“一盘 15个,3桌等于 45个,45 个算起来 1710 块,等于38块钱一个”

——温州食客在酒店用餐 后 发 现 3 盘 窝 窝 头 消 费1710 元,称每只相当于一只青岛大虾。酒店解释称计价员输入错误。

“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克扣狮子的粮饷啊”

——动物保护人士指北京动物园狮子骨瘦如柴,园方回 应 称 2008 年 入 园 时 就 很瘦。

“让我不要跟家长说,又给我讲笑话,非让我笑了,才肯让我走”

——河南一初中学生走路声音太大遭老师暴打,老师打完要求他笑。

(综合《信息时报》、《成都商报》、《新文化报》、中国新闻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