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經濟篇 目 錄 -...

131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 目 錄 第一章 農業 ............................................................... 4-8 第一節 農業發展 ....................................................... 4-8 第二節 農業生產種類與數量............................................ 4-15 第三節 農業經營型態 .................................................. 4-59 第二章 漁業、畜產業 ...................................................... 4-61 第一節 漁業 .......................................................... 4-61 第二節 畜產業 ........................................................ 4-90 第三章 其他產業 ......................................................... 4-104 第一節 二級產業 ..................................................... 4-106 第二節 三級產業 ..................................................... 4-113 第四章 觀光產業發展 ..................................................... 4-116 第一節 觀光資源概述 ................................................. 4-116 第二節 觀光產業發展 ................................................. 4-116 參考書目 ................................................................ 4-13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a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

    目 錄 第一章 農業 ............................................................... 4-8

    第一節 農業發展 ....................................................... 4-8

    第二節 農業生產種類與數量 ............................................ 4-15

    第三節 農業經營型態 .................................................. 4-59

    第二章 漁業、畜產業 ...................................................... 4-61

    第一節 漁業 .......................................................... 4-61

    第二節 畜產業 ........................................................ 4-90

    第三章 其他產業 ......................................................... 4-104

    第一節 二級產業 ..................................................... 4-106

    第二節 三級產業 ..................................................... 4-113

    第四章 觀光產業發展 ..................................................... 4-116

    第一節 觀光資源概述 ................................................. 4-116

    第二節 觀光產業發展 ................................................. 4-116

    參考書目 ................................................................ 4-131

  • 第四篇 經濟篇

    4-2 | 口湖鄉志

    前言

    本鄉沿海因有統汕洲、外傘頂洲等大小洲嶼,受到澎湖溝、北上海流的影響,成為暖流性魚族四季洄流密集的海域,使海鮮漁貨相當豐富1,是過去先民「靠海吃

    海」謀生的一大憑藉。而在統汕洲與外傘頂洲間,近北港溪出口處,舊時可進出大

    商船,古稱下湖港,又名樹苓港。據連橫《臺灣通史》載:「彰泉邊民漸來臺灣,

    而以北港為互助之口…北港在雲林縣西。」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載:「下湖港

    在縣西南四哩,為外泊以港,南北小舟由此出入,交易貨物則在北港街行線。」又

    日治時,明治三十二年(1899),安倍明義編《臺灣地名的研究》載:「下湖港,位於北港溪口北,咸豐年間,笨港(今北港)停泊地移此。」,由上可知,本鄉古有下湖港(約今臺子村南成龍安檢所附近),在臺灣的開拓史上,曾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曾是臺灣西部沿海十一個主要港口之一2,但後來因天災地變、自然力的衝激,漸被

    流沙淤積後逐步失去功能,過去依憑港口維生的鄉民,不是改業、就是移居他鄉外

    里。

    所留下來的鄉民,乃以從事一級產業3為主,但因本鄉屬多變的潟湖、沙洲之地,土地的鹽分較高,早期只能從事旱作,以耕種:甘藷、花生、芝麻、豆類等農作物

    為主。其他從事二級、三級產業者,也少之又少。從有限的資料顯示,日治時期,

    本鄉向政府登記的工場:王達,昭和六年(1931)登記的成發煉瓦工場,以及李扱,大正十四年(1925),登記的金號成瓦工場兩家。

    大正十四年(1925),日政府創立日糖興業株式會社北港製糖所,後來有了口湖原料區,促使部份農地種植甘蔗,更有椬梧農場,增加了土地的利用,以及鄉民的

    就業機會。昭和五年(1930),嘉南大圳的竣工,本鄉雖屬水尾,但卻有機會將大部

    份旱地變為水田,播種稻穀,在三年輪作下,增加農作物的種類,發揮農地的利用

    價值,改善了鄉民的生活。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社會產業結構改變,而形成以農、漁、牧、養殖業為

    主的村落型態。這時的農業,只有繼續維持過去的耕作方式。但自從五十年代工商

    業起飛之後,農業景氣逐漸低迷,生產利潤薄弱,尤其自政府推動十大建設,加上

    工商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日增,導致鄉民移居都市,村莊只剩老弱婦孺,使農業雪

    上加霜。

    民國六十八年高速公路竣工通車,南北運輸便捷,使養殖業受惠。本鄉氣候溫

    和,頗適合鰻生長,早自民國五十七年,就有人將農地改為池塘養鰻,至民國七十

    年養鰻技術逐漸純熟,到民國七十八年,締造出「鰻魚王國」的黃金時代,鰻魚外

    銷金額近七億萬美元。除養殖鰻以外,其他如烏魚、文蛤、馬蹄蛤、草蝦、虱目魚、

    吳郭魚(臺灣鯛)等,也蓬勃發展。至於畜牧業,則以養猪為主,其他如鵝、雞、鴨、

    乳牛,也有所飼養。

    1 雲林縣政府編,(2000),《雲林文獻四十四輯》,頁 84。 2 戴寶村,(1996),《臺灣史論文精選》,〈近代港口市鎮之發展與變遷〉,玉山社,頁 428。 3 一級產業是指直接利用自然資源的產業活動,農、林、漁、牧業皆屬之。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3

    養殖業的興起,雖為本鄉創造出經濟奇蹟。但因過度將農田墾成漁塭,在超抽

    地下水的結果,使地層下陷,造成雨季經常淹水的結果。且鰻魚外銷價格不穩,又

    受到大陸、韓國等市場的衝擊,鰻苗價格的提高,養鰻業正趨於沒落。目前許多業

    者轉而飼養烏魚、石斑魚之類。部份漁塭,於民國七十五年受韋恩、艾貝颱風的肆

    虐,民國八十五年又受賀伯颱風的摧殘,引發海水倒灌,積水不退,形成沼澤地區。

    目前為調息既有土地的利用型態,促進農牧用地與養殖土地之合理使用,發展產

    業,提振休閒觀光,便成為重要的經濟課題。

    本鄉產業,從歷年變遷的走勢來看,(圖 4-0-1)一級產業歷年均佔有極高的比

    例,自民國七十年起,呈現一路下滑的狀態,直至民國七十三年起,才維持長達五

    年就業人口比例的平衡,民國七十七年開始逐年遞增。(圖 4-0-2)二級產業4除了民

    國七十五年至民國七十八年呈現下降趨勢之外,其餘皆變動不大。(圖 4-0-3)三級

    產業5則與一級產業呈相反發展,至民國七十九年呈現最低就業人數。(圖 4-0-4)然

    而,整體結構上,本鄉一級產業人口,一直占總產業人口之百分之七十以上。可知

    本鄉的產業,是以農、漁、牧之發展為重,尤以漁業所佔比例最高。(表 4-0-1)

    表 4-0-1 口湖鄉產業區位商數值

    產業別 農林漁牧

    礦石及土石 採取業

    製 造 業

    水電 燃氣業

    營 造 業

    商 業

    運輸倉儲

    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

    公共行政社會服務

    口湖鄉 1.39 0.16 0.65 0.45 0.72 0.62 0.36 0.66 0.65

    資料來源:《臺閩地區工商普查報告》(1981:1986)

    4 二級產業是指利用各種原料所從事的各種製造活動,礦業、土石採取業、製造業、水電燃氣業、營造業均屬之。

    5 三級產業是指提供各種服務的產業,商業、運輸業、金融保險業、不動產業、工商服務業、社會及個人服務業等均屬之。

    圖 4-0-1 口湖鄉歷年總產業就業人口變化資料來源: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1992)

  • 第四篇 經濟篇

    4-4 | 口湖鄉志

    圖 4-0-2 口湖鄉歷年一級產業就業人口變化資料來源: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1992)

    圖 4-0-3 口湖鄉歷年二級產業就業人口變化資料來源: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1992)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5

    圖 4-0-4 口湖鄉歷年三級產業就業人口變化資料來源: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1992)

  • 第四篇 經濟篇

    4-6 | 口湖鄉志

    表 4-0-2 口湖鄉各級產業結構表

    年 度

    合 計

    百 分 比 %

    農業 非農業 第一類 第二類

    農林漁 牧獵業 計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製造業 水電 煤氣業 營造業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70 21106 100 17621 83.49 944 4.47 0 0 819 3.88 19 0.09 106 0.50

    71 21153 100 17069 80.69 1195 5.65 10 0.05 1082 5.12 19 0.09 84 0.40

    72 20618 100 16089 78.03 1315 6.38 1 0.01 1150 5.58 10 0.05 154 0.75

    73 20488 100 15873 77.47 1339 6.54 0 0 1245 6.08 13 0.06 81 0.40

    74 20993 100 16214 77.24 1403 6.68 6 0.03 1300 6.19 11 0.05 86 0.41

    75 20959 100 16380 78.15 1485 7.09 2 0.01 1384 6.60 13 0.06 86 0.41

    76 20326 100 16101 79.21 1214 5.97 3 0.01 1141 5.61 5 0.02 65 0.32

    77 20123 100 16175 80.33 1065 5.29 2 0.01 1016 5.50 3 0.01 44 0.22

    78 20961 100 17699 84.44 899 4.29 1 0.01 818 3.90 5 0.02 75 0.36

    79 21715 100 18180 83.72 1185 5.46 6 0.03 1083 4.99 10 0.05 86 0.40

    表 4-0-2 口湖鄉各級產業結構表(續完)

    年 度

    非農業 第三類

    計 商業 運輸倉儲及 通信業 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

    社會團體及 個人服務業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實數 %

    70 2541 12.04 245 1.16 78 0.37 21 0.10 2197 10.41

    71 2893 13.68 293 1.39 86 0.41 27 0.13 2487 11.76

    72 3214 15.59 360 1.75 84 0.41 27 0.13 2743 13.30

    73 3277 15.99 341 1.67 71 0.35 24 0.12 2840 13.86

    74 3376 16.08 499 2.38 75 0.36 38 0.18 2764 13.17

    75 3091 14.75 357 1.70 83 0.40 17 0.08 2634 12.57

    76 3011 14.81 335 1.65 83 0.26 10 0.05 2613 12.86

    77 2883 14.33 334 1.66 40 0.20 17 0.08 2492 12.38

    78 2363 11.27 242 1.15 41 0.20 12 0.06 2068 9.87

    79 2350 10.82 262 1.21 54 0.25 21 0.10 2013 9.27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2),《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頁 3-30。 補充說明:其他年份尚未統計,在此無數據資料顯示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7

    本鄉產業發展中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是相對於本縣特別具發展性之產

    業,二級產業中之製造業及三級產業的商業相對上較為具發展潛力。6

    6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2),《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頁 3-31、3-32。

    圖 4-0-5 口湖鄉歷年產業結構變化資料來源: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1992)

    圖 4-0-6 口湖鄉產業相對成長率分析資料來源: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1992)

  • 第四篇 經濟篇

    4-8 | 口湖鄉志

    第一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發展

    早在明鄭時期以前,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就有不少漢人以笨港(今北港)作為寄航之地,偷渡來臺;明鄭入臺之時,實施「軍兵屯墾」政策,雲林地區大槺榔東

    堡、他里霧堡與斗六堡等地,分別有屯弁招佃開屯。時本鄉在文獻上,尚未有開屯

    的記載。迨臺灣歸順清朝之後,漢人進入雲林縣的墾殖活絡之後,在康熙末年,才

    有陳姓買海埔地,在本鄉臨海地區進行開墾。大致到乾隆年間,招佃墾田。

    土地開墾完成之後,長年在原地經營的墾戶卻不多。由於清代來臺從事土地墾

    殖的漢人,無一不帶有濃厚的逐利傾向。因此,開墾完成的土地大租權7轉移頻繁,

    甚至消失,對投資墾地的業戶而言,農墾區的「生利」能力十分薄弱。全境的耕地

    率不高,開墾完成的土地多為旱園。

    開墾完成的田園之大租納租方式,主要有四:定額租、結定額租、麻租、抽的

    租。土地在開墾之初,墾佃常因無法保證一定的收穫額,本鄉多要求行抽的納租方

    式,即每次收穫按固定比率繳租,如「熟園遞年配納大租一九五抽的,凡有耕種五

    榖、雜子,冬屆之期,前來請主捐抽,以供納課。」又如「首年所收五榖,許其自

    行收抵工本;次年歸全一九抽收;迨第三年,歸全一九五抽的;自第四年起,永遠

    二八抽的,以抵完糧。」迨田園墾熟後,收穫穩定,且單位面積生產量增加,佃戶

    則多會要求改抽的租為定額租。由於水田化程度不高,以致田園墾成之後,納定額

    租者少,始終採行抽的租者多,單位面積生產量始終不穩定。從日治初期各地申報

    的田園租額來看,田園生產力普遍不高。(表 4-1-1)

    表 4-1-1 清代雲林縣口湖鄉的農業墾殖 墾殖地點

    始墾者 始墾年代 墾殖過程 納租方式 堡 街、庄

    尖山堡 新港、椬梧、

    下崙、牛挑灣

    等區 陳姓 康熙末年

    向南社明買海埔地召佃開

    墾,陳氏子孫爭論不休,嘉慶

    十二年(1807),大租權出典楊家,道光元年(1821),楊家再轉典吳昌記。

    抽的租:一

    九五抽的

    資料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1992),《臺灣地名辭書-卷九 雲林縣》。

    由於土地的墾殖率低,開墾完成的田園生產力也不高,以致地方治安經常不平

    靜,社會浮動事件叢生,彼此勾結以圖不軌,即使地方無事,也常因纖毫小忿而相

    互攀引,械鬥不休,甚至不少業者也常牽涉其中,導致開墾完成的田園常被官方沒

    為「抄封田」8。

    日治時期,農業活動在本鄉的區域經濟結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殖民政

    7 清代「一田二主」墾佃關係中的墾戶(大租,業戶)向佃戶(小租戶)放納大租的權力。 8 指因身犯重罪,全家予以抄家處死,財產亦抄封歸清朝政府所有的土地。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9

    府一方面透過日資會社,特別是製糖會社,大力墾殖清代遺留下來的荒蕪棄地,開

    築嘉南大圳,改善了農業的經營環境。昭和五年(1930)四月嘉南大圳興建完成,不

    僅帶來水源,也將鹽分地得到改良,使得農田景觀展現全然不同的風貌。原本雜異

    性、粗放的農地納入整齊劃一的「水稻-甘蔗-雜作」三年輪作制。

    光復之後,隨著二、三級產業的蓬勃發展,農業活動走向衰退。本鄉一級產業

    人口比率由民國五十九年的百分之八十八點八降至民國七十九年的百分之八十三

    點七,更嚴重的是由於養殖漁業及水田都需要大量用水,廣鑿地下深井而造成地層

    下陷、海水倒灌、水質鹽化等嚴重的生態問題,更使謀生困難,造成人口嚴重的外

    流。

    一、農業環境

    臺灣地處於亞熱帶地區,無論氣溫、日照及雨

    量均適宜從事農業經營。可是根據民間的說法及文獻

    上的記載,本鄉早在康熙年間就有漢人入墾,最遲在

    乾隆年間已出現許多聚落,且下湖口自雍正九年

    (1731),開發至咸豐年間到日本殖民統治初期曾做為北港的外港。但是這一片地勢低窪的平原地卻因沙

    崙、湖沼眾多,地質鹽分含量高的生態特徵,而無法

    順利墾殖為水田。在臺灣堡圖上全鄉境內沒有一處水

    田區。亦即在清代一直到日本殖民統治初期本鄉僅能

    種旱作。故本鄉在農業經營上其產值遠不如臺灣其他

    各地。

    濁水溪為孕育嘉南平原北端的最重要命脈。湍急

    的濁水溪一出山地,由於溪床坡度驟緩,易形成沖積

    扇,而沖積扇地區如闢為耕地,其灌溉與排水皆十分

    便利。在濁水溪溪口以南,自然形成本鄉附近的統汕

    洲、外傘頂洲等鹹性沖積土,每年東北季風盛吹,造

    成農作栽培不易,更影響作物栽培的種類。

    本鄉東半部為農田,嘉南大圳完成後,曾慶幸帶

    來水源,但因土地貧瘠,且屬水源末端,灌溉用水經

    常不足,又每因颱風帶來暴雨,致使水稻收成偏低。

    農作物除了水稻外,旱田則以種植甘蔗、花生、甘薯、

    玉米為主。俗諺:「風頭水尾,維生艱難」,由此可知鄉民生活的困境。9過去主要的

    生產作物包括水稻、蔬菜、瓜仔…等十餘種,其中以水稻、甘薯產量最多,水稻分

    布面積最廣。在分布情形方面,水稻、蔬菜、雜作均生產於本鄉東北側,範圍最廣;

    長期蔬菜區則位於牛挑灣大排拔子腳附近;甘蔗則於臺糖農場生產居多。(圖 4-1-3)

    9 雲林縣政府編,(2000),《雲林文獻-第四十四輯》,頁 84。

    圖 4-1-2 民國 98 年本鄉仍可見到牛車漫步

    圖 4-1-1 50 年代本鄉農耕情形(李怡儒提供)

  • 第四篇 經濟篇

    4-10 | 口湖鄉志

    (一)地勢

    本鄉位於臺灣西南部,雲林縣之西南隅,東以瑞穗橋與水林鄉為界,南沿北港

    溪與嘉義縣東石鄉相望,西臨臺灣海峽,北與四湖鄉接壤。地勢平坦,全鄉東西寬

    6 公里,南北長 18 公里,呈一不規則長方形。

    在地形上屬於標高 40 公尺以下的隆起海岸平原,西部海岸屬於上升海岸(又稱離水海岸),海底受溪流沖積的作用,表面平坦,坡度平緩,海水深度亦小。濱海地區沼澤甚多且濱外沙洲發達,同時受到溪流沖積與海岸上升的影響,形成許多海埔

    新生地。10

    圖 4-1-3 口湖鄉農地利用現況

    (二)土壤

    本鄉位於北港溪以北,土質屬於風成堆積,絕大部份為沙土與沙質土壤。因西

    臨臺灣海峽受到海水影響、排水的情況不佳,加上地勢極為平坦,造成鹽份含量過

    多而形成鹽漬土,土壤貧瘠,尤其近海村落土地鹽份甚濃,農作物栽培不易。近年,

    專家學者前來本鄉進行改良土質與技術指導,狀況稍有改善。外傘頂洲為濁水溪

    流砂堆積而成的浮洲,不能從事作物生產,尤以目前正陸續沉潛中。只能作為漁

    民作業的根據地。11(表 4-1-2)

    10 《雲林縣綜合發展計劃鄉鎮市發展綱要計劃》,頁 19-1。 11 《雲林縣綜合發展計劃鄉鎮市發展綱要計劃》,頁 19-1。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1

    表 4-1-2 口湖鄉土地適宜性分析表 項 目 範 圍 地 區 說 明

    環境改變源管制擴大地區

    鄉境南部及濱海地區,以下湖口區之純海水養殖及下崙、蚶仔寮、臺子村地區之淡水養殖;新港附近之鹹水養殖區。

    濱海地區環境災害情形嚴重,以東港、港西及臺子村較明顯。

    鄉境西側及南部,由下崙、臺子村、下湖口及山寮、水井等地區。

    土壤鹽化、受季風及排水等影響,不適稻作。

    飛沙大排、牛挑灣大排及尖山排水及北港溪出海口地區。

    排水溝阻塞、海水倒灌情形嚴重。

    保持原生環境發展地區

    鄉境內陸地區,口湖、過港、椬梧等東南側農地。

    種植水稻、甘蔗、高梁、玉米及花生等作物。

    計劃發展地區 海域部份之海埔新生地。 為離島工業區之口湖區,提

    供石化及科技工業區。

    鄉境內金湖、臺子村地區。 為離島工業區之金湖區,工業用地。

    加強環境保育 管理地區

    北港溪出海口窪地。 目前有漁民非法佔用作養殖使用。

    頂口湖、金湖地區。 地盤下陷速率迅速地區。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2),《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頁5-16。

    (三)氣候

    本鄉屬亞熱帶氣候,其特徵是高溫、豪雨、多風。季風有二,一為冬季之東北

    季風,此時為本鄉「乾燥期」,一為夏季之西南季風,此時為本鄉之「雨期」。東北

    季風開始於每年十一月,終止於翌年三月,為期約為五個月,此期間東北風盛吹,

    風力強大,每秒平均風速 3.6 公尺,平均最大風速 10.1 公尺,極端最大風速 14.8 公尺,致使本鄉農作物之栽培,必須有防風林掩護,並於旱田及飛砂地區埋設稻藁等

    局部掩護,以維護農作物之生長。西南季風開始於每年五月,終止於九月,為期約

    五個月,此期間時因低氣壓演變成颱風,對農作物頗有損害。雨期、旱期之確定,

    慣以五日為一候,每候平均雨量超出 20 公厘時為雨期開始,每候平均雨量降至 20公厘以下為雨期之終止。

    由於雨量較少,又季節分布不均,冬季乾燥,旱災頻率較高。蒸發量乾期時比

    較降雨量多達十倍,致乾燥期灌溉水量經常不足。尤其冬天季節風帶有鹽份,損害

    農作物,而影響第二期水稻的收獲。故本鄉必須提早栽植,以防損害。12並採水旱

    田輪作制度及選擇作物栽培的種類。

    12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0。

  • 第四篇 經濟篇

    4-12 | 口湖鄉志

    二、耕地面積

    農業耕地依地目別,可區分為水田及旱田;一般而言,水田耕地之地力優於旱

    田。由表 5-1-3 資料所示,以民國六十三年底為例,本鄉擁有耕地面積合計為 4,919.89公頃。其中水田包括兩期作田 160.50 公頃及第二期作田 4,082.98 公頃,水田合計4243.48 公頃。約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八十六點二五;旱田計 676.41 公頃,約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十三點七五。民國九十五年底,耕地面積為 3,588.98 公頃。其中水田面積合計 3140.05 公頃,約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八十七點四九;旱田面積合計 448.93 公頃,約占耕地面積百分之十二點五 0。目前轉作與休耕者多,依地目別的區分並不實際。

    其中種植面積以椬梧地段為主要分布,占 65.23 公頃,其次為謝厝寮占 45.88公頃,其餘以口湖、謝厝寮、外埔、下崙、後厝為主要分布地段。 表 4-1-3 口湖鄉耕地面積 單位:公頃 年

    別 總計

    水 田 旱 田

    合計 兩期作田 旱 期 作 田

    第一期作田 第二期作田

    63 4,919.89 4,243.48 160.50 - 4,082.98 676.41

    67 4,900.39 4,223.98 160.50 1,046.00 3,017.48 676.41

    68 4,880.69 4,205.58 160.50 1,046.00 2,999.08 675.11

    69 4,866.39 4,198.98 160.50 1,046.00 2,992.08 667.41

    70 4,866.39 4,198.98 160.50 - 4,038.48 667.41

    71 4,852.09 4,192.38 160.50 - 4,031.88 659.71

    72 4,866.39 4,198.98 160.50 - 4,038.48 667.41

    73 4,498.68 3,877.02 160.50 - 3,716.52 621.66

    74 4,030.68 3,475.19 160.50 - 3,314.69 555.49

    75 4,030.68 3,475.19 160.50 - 3,314.69 555.49

    76 3,794.86 3,282.32 - - 3,282.32 512.54

    77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78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79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0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1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2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3 3,743.36 3,258.03 - - 3,258.03 485.33

    84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5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6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87 3,744.86 3,259.53 - - 3,259.53 485.33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3

    別 總計

    水 田 旱 田

    合計 兩期作田 旱 期 作 田

    第一期作田 第二期作田

    88 3,625.38 3,140.05 - - 3,140.05 485.33

    89 3,625.38 3,140.05 - - 3,140.05 485.33

    90 3,625.38 3,140.05 - - 3,140.05 485.33

    91 3,625.38 3,140.05 - - 3,140.05 485.33

    92 3,625.38 3,140.05 - - 3,140.05 485.33

    93 3,588.98 3,141.05 - - 3,140.05 485.33

    94 3,588.98 3,140.05 - - 3,140.05 485.33

    95 3,588.98 3,140.05 - - 3,140.05 448.93

    資料來源: 63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5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三、農時與輪作

    本鄉水稻每年種植二期,第一期稱為「早冬」,於農曆過年之後二月播種,三、

    四月插秧,六、七月收穫;第二期稱為「慢冬」,於農曆五、六月間播種,七月插

    秧,十一月收穫。第二期作,無論耕作面積及生產量均較第一期作為高(詳見表4-1-6),早期本鄉種植之水稻包括「蓬萊米」與「在來米」兩種,蓬萊米因為經濟價值較高,所以無論在種植面積與產量都較在來米高(詳見表 4-1-8、表 4-1-10)。其中本鄉也有種植少許的長秈、圓糯、長糯之水稻,但以蓬萊米與在來米為最大宗。

    四、農田水利

    水利灌溉系統是農業生產的大計,昭和五年(1930)嘉南大圳的完工,北港支線區的開設,是影響本鄉農業結構的關鍵因素。在此之前本鄉受限於土壤鹽化的天然

    條件,農業生產量不高,在水利設施的配合下,農業產量與種類才呈現穩定的成長。

    嘉南大圳北港支線的分支眾多,有牛尿港分線、水井分線、新港分線…等給

    水路,其灌溉面積約1千公頃左右。主要排水設施共有尖山、牛挑灣、下崙、口湖、青蚶、羊稠厝等大排水路。13本鄉農田灌溉的幹線系統為三年輪灌區域,水

    源均以濁水溪為主、少量汲取地下水及地面補助水源為輔。統籌營運施行夏、秋

    季三年一作及三年二作水稻灌溉;冬、春季旱作灌溉,依輪植區依序循環營運。

    而灌溉系統有七條支分線供灌溉主區域,總長20,551.8公尺。其支分線有:1.北港支線三區:長度3,862公尺。2.蘇水尾分線:長度1,028公尺。3.謝厝寮分線:長度2,483公尺。4.牛尿港分線:長度7,046公尺。5.青蚶分線:長度3,352公尺。6.新港分線:長度1,616公尺。7.下寮分線:長度1,164.8公尺。

    本鄉農業用水主要地表水源為濁水溪天然流量,灌溉系統屬北港支線區,因排

    13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2),《促進雲林沿海地區農地有效利用之研究》,頁 4-17、4-19。

  • 第四篇 經濟篇

    4-14 | 口湖鄉志

    水系統抽水引入灌溉面積不大,多列為補助水源。自濁水溪引水的渠道系統有濁水

    幹線、斗六大圳、引西圳及鹿場課圳,但因支流引水之埤圳規模均小,排水系統豐

    枯變化大,併用區面積小,另外,大部分抽水站均為濁幹線與新虎尾溪系統之補助

    水源。

    農田水利會本鄉附設之工作站,因屬沿海地層下陷區,每日二次潮水均由各

    區域大排逆流而上到灌入各中、小排內。其中牛挑灣大排因受地盤下陷之影響,

    排水路阻塞嚴重,故在各中、小排水路終點處大都設有自動與手動防潮閘門,共

    計25座58門。在管理上需要縣府配合相當困難,且轄內縣府編定之漁業生產養殖專業區面積龐大,其排放水更是渠道管理上之難題,影響農田灌溉排水;大、中、

    小排水系統之護坡砌石以及出海口水門等設施尚欠良善,常成為海水倒灌的引水

    道,上述問題極待加強改善。

    五、土地改革

    在臺灣光復後初期土地改革之前,地權分布相當不平均。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

    屬於完全沒有耕地的佃農;若包括半自耕農戶數在內,則全部農戶中有百分之六十

    以上皆與租佃制度有關。可見光復後臺灣土地問題主要是「地權分配不平均」,因

    此土地改革的目標是要扶植自耕農。在初期辦理耕地放租的基礎上,省政府於民國

    三十八年開辦「三七五減租」,規定農地地租額不能超過該地上正產物年收獲量的

    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原高於此一租率者減至此一標準,不及者不得增加,這項改革

    也因此改善了農民的收入。

    政府為了盡快恢復稻米生產,先後實施兩種政策,除了「三七五減租」(實施成果見表 4-1-5),另一為「公地放領」,此時農民在政府的協助下,已有能力收買自己所耕種的土地。原來的地主則領到公營事業的股票,把資金轉向工商業,和平的完

    成土地改革。這些措施,不但提高農業生產力,也增加農民所得,並改善所得分配。

    而政策的影響使得總產量穩定成長。但近年來工商業轉型及國民消費型態改變,稻

    米生產過剩,政府行稻田轉作政策,所以在栽培稻米面積就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

    土地改革改變了臺灣社會的結構與生產型態。全自耕農的比例從民國三十七年

    的百分之三十三增加到民國四十二年的百分之五十七,半自耕農從百分之二十四降

    為百分之二十二,而佃農則從百分之三十六降為百分之十五。小農戶因此成為臺灣

    農村以至臺灣社會最大多數的人口;地主階級則從農村中消失。14

    14雲林縣發展史編纂委員會,(1997),《雲林縣發展史(上)》,雲林:雲林縣政府,頁 5-107。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5

    表 4-1-4 實施三七五減租後佃農購買佃農耕地面積與戶數 單位 面積:公頃 戶數:戶

    購買耕地面積 購買更地佃農戶數 合 計 水田 旱田 其他

    本年 累計 本年 累計 本年 累計 本年 累計 本年 累計67 - 80.4801 - 67.5719 - 12.9082 - - - 14068 - 80.4801 - 67.5719 - 12.9082 - - - 14069 3.1018 83.5819 2.6012 70.1731 0.5006 13.4088 - - 1 14170 0.9460 84.5279 - 70.1731 0.4660 14.3548 - - 1 14271 4.0973 88.6252 - 70.1731 4.0973 18.4521 - - 3 14572 - 88.6252 - 70.1731 - 18.4521 - - - 14573 - 88.6252 - 70.1731 - 18.4521 - - - 145

    74 - 88.6252 - 70.1731 - 18.4521 - - - 145

    75 0.4578 89.0830 0.4578 70.6309 - 18.4521 - - 4 149

    76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77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78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79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80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81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82 - 89.0830 - 70.6309 - 18.4521 - - - 149

    83 0.0425 89.1255 0.0425 70.6734 - 18.4521 - - 1 150

    84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85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86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87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88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89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90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91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92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93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94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95 - 89.1255 - 70.6734 - 18.4521 - - - 150資料來源: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 第四篇 經濟篇

    4-16 | 口湖鄉志

    表 4-1-5 實施三七五減租成果

    年別

    佃農戶數 (戶)

    土地筆數 (筆)

    租約件數(件)

    訂 約 面 積(公頃)

    合計 田 旱 其他

    76 134 264 136 88.9346 87.7209 0.2081 1.005677 127 212 108 77.5738 75.4840 1.3385 0.751378 127 212 108 77.5738 75.4840 1.3385 0.751379 127 212 108 77.5738 75.4840 1.3385 0.751380 127 212 108 77.5738 75.4840 1.3385 0.751381 127 212 108 77.5738 75.4840 1.3385 0.751382 131 212 110 77.5738 75.4840 1.3385 0.751383 113 204 106 66.4598 63.7813 1.8176 0.860984 113 204 106 66.4598 63.7813 1.8176 0.860985 113 204 106 66.4598 63.7813 1.8176 0.860986 113 204 106 66.4598 63.7813 1.8176 0.860987 113 204 106 66.4598 63.7813 1.8176 0.860988 112 204 105 64.8789 62.2004 1.8176 0.860989 112 204 105 64.8789 62.2004 1.8176 0.860990 112 204 105 64.8789 62.2004 1.8176 0.860991 86 158 86 43.5014 43.5014 - -92 55 92 55 20.7026 20.7026 - -93 60 102 58 22.8159 22.8159 - -94 60 100 58 22.3986 22.3986 - -95 48 80 46 15.6716 15.6716 - -

    資料來源: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1997-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一期至第十一期。

    第二節 農業生產種類與數量 一、 食糧作物

    (一)稻

    稻屬於禾科植物之一,明末國人引進之前,土

    著民族已有裁植陸稻的傳說;明末才由漢人及荷蘭

    人輸入水稻,獎勵大陸農業移民來臺墾殖,教化土

    著,從事定居性的農耕。引進耕牛、農具、作物品

    種,興建埤、圳、池、塘等水利設施,因此奠定了

    臺灣漢人農業社會的基礎。

    日治時期,為落實「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

    政策,對於臺灣稻米生產非常重視。而在日本治臺圖 4-1-4 水稻田(埔北村)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7

    之前,臺灣所栽培的稻米為「在來種」稻米,品種約有 175 種,大致可分為粳稻和糯稻。但因臺灣原有稻米混雜不堪,產量低,品質又不好,於是日本人實施品種的

    改良。日本人為了改良稻米品質,為適應國內的需要,於是從明治三十二年(1899)起,開始有計劃性的引種及試驗。大正十一年(1922)確定以幼苗插秧等日本梗稻栽培要領並加以推廣。於大正十五年(1926),改良之後的新種稻米,品質優良、產量較高之新品種由當時之臺灣總督府伊澤多喜男,指定臺灣生產之粳稻稻米,命名為

    「蓬來米」。此之後即成為富有歷史意義的臺灣稻米專用名詞。

    日本一貫以殖民地的經濟政策為手段,盡其剝削搾取之能事,稻米生產幾近半

    數都供其本土消費。最繁盛的時期,稻米栽培面積約佔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十。蓬萊

    米在臺灣的種植獲得空前的成功,所以「蓬萊米」特別受日本人所喜愛且大力推廣。

    一方面壓迫甘蔗種植面積的減少,另一方面也威脅日本本土稻作的生存。因此,日

    本政府為了保護日本稻作農民,在昭和九年(1934)臺米輸日最高峰之時,開始對臺灣米作進行抑制政策,決定減少 7 萬公頃臺灣稻作面積,並限制水利灌溉設施的新築,更積極地獎勵轉作。其所獎勵的轉作的代替物包括黃麻、甘薯、小麥、花生、

    蔬菜類等。如此,一改過去一直以米糖為重心的單一作物生產體制,使得臺灣農業

    經營日趨多元化。

    臺灣光復初期,境內之農地與農產,自民國三

    十四年以後,因度量衡之更換標準,計算耕地改為

    公頃,1 公頃為 100 公畝,舊制 1 甲地,易算新制為 0.96992 公頃,易言之,為 96 公畝 99.2 公釐;農產量,也改為公斤計算。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 石稻米為 10 大斗,其重量為 138.75 臺斤,1 大斗為13 臺斤又餘,更改後的官方規定,1 臺斤也可算為0.6 公斤,易言之為 600 公克。稱 1,000 公斤為 1 公噸,從民國三十四年,境內農產就按此比例作記錄。

    惟光復以來,境內的農產數字,直至民國四十年,才開始有所統計而加以紀錄。

    而由表 4-1-8 與表 4-1-9 所示,本鄉稻米種植面積與生產量方面,長期間有先增加後減少之趨勢,在種植面積方面,由民國四十年的 1,867 公頃至民國七十八年之 57,620公頃達最高峰,但由於耕地面積逐年縮減,至民國七十九年底達 55,141 公頃,其中水田佔百分之八十七,餘為旱田,民國九十五年僅剩 926 公頃。在單位面積產量方面,長期間有增加之趨勢,由民國四十年每公頃平均產量為 2.55 公噸,增加至民國八十三年每公頃平均產量為 5.98 公噸。

    圖 4-1-5 路邊晒稻穀

  • 第四篇 經濟篇

    4-18 | 口湖鄉志

    表 4-1-6 日治時期口湖鄉稻米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甲 產量:石

    年 別 面積合計 產量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

    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大正 11 年 66,10 531 39,10 371 27,00 160大正 13 年 117.70 984 54.50 479 63.20 505昭和 2 年 325.12 2,621 114.60 1,498 204.87 1,071

    資料來源:臺南州,(1922 - 1927),《臺南州第四至九統計書》。 補充說明:1.由參考資料顯示大正 10 年以前及大正 14 年無數據資料顯示。 2.昭和 3 年後,口湖鄉以蓬萊米與在來米兩者生產面積及產量為個別統計。

    表 4-1-7 日治時期口湖鄉蓬萊種與蓬萊米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甲 產量:石

    年 別 面積合計 產量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昭和 3 年 7.00 83 - - 7.00 83昭和 4 年 7.00 83 - - 7.00 83昭和 5 年 425.95 6,037 309.8 432 37.70 432昭和 6 年 419.08 4,127 - - 419.08 4,127昭和 7 年 737.90 10,701 1,00 15 637.90 10,686昭和 8 年 859.96 12,355 19.87 137 840.09 12,218昭和 9 年 49.75 573 - - 49.75 573昭和10年 53.00 600 - - 53.00 600昭和 11年 45.67 583 - - 45.67 583昭和13年 906.1 15,374 48.10 660 858.00 14,714昭和14年 1,227.1 19,460 54.50 702 1,172.60 18,758昭和16年 1,461.16 22,836 125.26 1,678 1,335.90 21,158

    資料來源:臺南州,(1927 - 1941),《臺南州第九至二十三統計書》。 補充說明:1.-為資料毀損,無資料可查 2.由參考資料顯示昭和 12 年、15 年、17 年後無數據資料顯示。 3.昭和 9-11 年以蓬萊種為統計資料;其餘年分為蓬萊米之統計資料。

    表 4-1-8 稻米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總計 第 一 期 第 二 期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39 - - - - 1,436.89 3,534,928

    40 1,866.60 4,753,997 159.56 411,875 1,707.04 4,342,140

    41 1,793.59 4,965,644 155.59 430,770 1,638.00 4,534,874

    42 1,889.57 6,956,185 153.74 446,634 1,735.83 6,509,551

    43 2,385.47 7,091,909 328.75 917,541 2,056.72 6,174,368

    44 2,181.00 6,563,324 256.86 725,484 1,924.14 5,837,840

    45 1,674.29 4,572,970 165.63 617,300 1,508.66 3,955,670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19

    年別

    總計 第 一 期 第 二 期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46 1,836.02 6,103,274 155.60 561,249 1,680.42 5,542,025

    47 1,716.36 5,443,510 136.40 550,374 1,579.96 4,893,136

    48 1,813.41 5,221,896 165.20 684,374 1,648.21 4,537,522

    49 - - - - - -

    50 2,522.89 9,186,300 220.65 893,632 2,302.24 8,292,668

    51 2,823.00 9,375,000 246.00 1,019,000 2,577.00 8,355,000

    52 2,890.00 10,122,000 450.00 1,824,000 2,439.00 8,298,000

    53 2,705.00 10,647,000 465.00 2,043,000 2,239.00 8,604,000

    54 2,932.00 12,183,000 482.00 2,153,000 2,450.00 10,030,000

    55 3,115.00 12,773,000 634.00 2,725,000 2,481.00 10,048,000

    56 2,665.00 4,256,000 405.00 1,762,000 2,260.00 2,494,000

    57 2,854.00 11,903,000 850.00 3,869,000 2,004.00 8,034,000

    58 3,405.00 7,423,000 1,155.00 5,199,000 2,251.00 2,224,000

    59 2,800.00 11,853,000 1,290.00 6,001,000 1,510.00 5,852,000

    60 2,563.00 8,952,000 1,140.00 5,078,000 1,423.00 3,885,000

    61 2,374.00 10,576,000 1,090.00 4,929,000 1,284.00 5,648,000

    62 1,816.00 6,245,000 1,105.00 3,953,000 711.00 2,292,000

    63 2,037.00 6,357,000 1,145.00 4,224,000 891.00 2,133,000

    64 2,104.00 5,426,000 1,156.00 4,077,000 948.00 1,350,000

    65 2,148.00 7,659,000 1,153.00 4,562,000 995.00 3,098,000

    66 2,107.00 7,909,000 1,221.00 4,450,000 887.00 3,458,000

    67 2,202.40 8,580,431 1,198.30 5,732,290 1,004.10 2,848,141

    68 2068.14 6,950,600 1,108.40 4,204,471 959.74 2,746,129

    69 2,117.31 8,131,704 1,480.50 6,378,417 636.81 1,753,287

    70 2,660.30 9,699,928 1,728.90 6,570,690 931.40 3,129,238

    71 2,868.00 11,721,566 1,579.60 7,388,884 1,288.40 4,332,682

    72 3,035.72 14,025,053 1,979.73 9,736,055 1,055.99 4,288,998

    73 3,042.59 12,211,997 1,757.20 7,172,890 1,285.39 5,039,107

    74 2,576.68 9,241,959 1,599.44 5,697,436 977.24 3,544,523

    75 1,787.59 9,258,980 1,485.59 8,862,070 302.00 396,910

    76 2,016.91 9,427,059 1,144.31 6,459,327 872.60 2,667,732

    77 2,053.30 8,866,272 1,013.30 5,606,302 1,040.00 3,259,970

    78 2,167.18 10,211,808 1,135.97 6,829,452 1,031.21 3,382,356

    79 1,714.50 9,480,273 1,109.47 6,893,770 605.03 2,586,503

    80 1,626.55 8,556,332 1,039.06 5,959,039 587.49 2,597,293

  • 第四篇 經濟篇

    4-20 | 口湖鄉志

    年別

    總計 第 一 期 第 二 期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81 1,414.59 7,073,024 820.45 5,170,416 594.14 1,902,608

    82 1,448.06 7,505,407 827.81 5,137,692 620.25 2,367,715

    83 1,077.00 6,451,000 … … … …

    84 1,049.00 6,395,000 … … … …

    85 1,480.00 5,703,000 … … … …

    86 1,437.00 6,544,000 … … … …

    87 1,565.00 6,516,000 … … … …

    88 1,495.00 6,086,000 … … … …

    89 1,344.00 5,739,000 … … … …

    90 1,256.00 4,727,000 … … … …

    91 1,234.00 5,674,000 … … … …

    92 1,199.00 5,577,000 … … … …

    93 974.00 4,376,000 … … … …

    94 1,068.00 4,191,000 … … … …

    95 926.00 4,145,000 … … … …

    資料來源: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5-1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1.生產面積及產量為蓬萊米、在來米、圓糯米、長糯米的加總。 2.51-66 年、 83-95 年統計數字為四捨五入。 3.83-95 年之統計資料無第一期與第二期之區分。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21

    表 4-1-9 口湖鄉蓬萊米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積

    產量合計 (公噸)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 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39 … … … … 1,264.41 3,161,33451 2,653.00 8,920,000 220.00 927,000 2,433.00 7,993,00052 2,756.00 9,706,000 401.00 1,649,000 2,356.00 8,057,00053 2612.00 10,335,000 444.00 1,961,000 2168.00 8,374,00054 2,831.00 11,807,000 453.00 2,032,000 2,378.00 9,775,00055 3,000.00 12,353,000 583.00 2,528,000 2,418.00 9,825,00056 2,593.00 4,090,000 363.00 1,596,000 2,229.00 2,494,00057 2,772.00 11,574,000 796.00 3,640,000 1,976.00 7,935,00058 3,339.00 7,263,000 1,116.00 5,039,000 2,223.00 2,224,00059 2,675.00 11,345,000 1,192.00 5,586,000 1,483.00 5,760,00060 2,459.00 8,517,000 1,054.00 4,683,000 1,404.00 3,833,00061 2,289.00 10,185,000 1,024.00 4,619,000 1,265.00 5,566,00062 1,727.00 5,958,000 1,028.00 3,699,000 700.00 2,259,00063 1,922.00 6,004,000 1,062.00 3,932,000 860.00 2,072,00064 2,018.00 5,150,000 1,082.00 3,823,000 936.00 1,327,00065 1,975.00 7,010,000 983.00 3,923,000 992.00 3,087,00066 1,905.00 7,217,000 1,022.00 3,770,000 884.00 3,447,00067 2,006.90 7,670,598 1,006.10 4,830,230 1,000.80 2,840,36868 1,984.34 6,645,679 1,024.60 3,899,550 959.74 2,746,12969 2,053.51 7,886,243 1,416.70 6,132,956 636.81 1,753,28770 2,593.90 9,467,975 1,672.90 6,371,993 921.00 3,095,98271 2,801.70 11,548,516 1,513.30 7,215,843 1,288.40 4,332,68272 3,035.72 14,025,053 1,979.73 9,736,055 1,055.99 4,288,99873 3,018.89 12,121,753 1,757.20 7,172,890 1,261.69 4,948,86374 2,511.68 8,981,687 1,569.44 5,558831 942.24 3,422,85675 1,754.59 9,115,647 1,462.59 8,734,587 292.00 381,06076 1,985.11 8,980,523 1,128.31 6,371,567 856.80 2,608,95677 1,973.30 8,574,538 993.30 5,499,902 980.00 3,074,63678 2,087.18 9,730,848 1,055.97 6,348,492 1,031.21 3,382,35679 1,700.50 9,393,753 1,095.47 6,807,250 605.03 2,586,50380 1,616.55 8,498,952 1,029.06 5,901,659 587.49 2,597,29381 1,397.39 6,968,706 803.25 5,066,098 594.14 1,902,60882 1,432.86 7,412,398 812.61 5,044,683 620.25 2,367,715

  • 第四篇 經濟篇

    4-22 | 口湖鄉志

    年別 面積

    產量合計 (公噸)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 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83 1,065.00 6,374,000 … … … …84 1,397.00 6,338,000 … … … …85 1,480.00 5,703,000 … … … …86 1,437.00 6,544,000 … … … …87 1,565.00 6,516,000 … … … …88 1,495.00 6,068,000 … … … …89 1,304.00 5,530,000 … … … …90 1,226.00 … … … … …91 1,234.00 5,674,000 … … … …92 1,199.00 5,577,000 … … … …93 974.00 4,376,000 … … … …94 1,068.00 4,191,000 … … … …95 926.00 4,145,000 … … … …

    資料來源: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5-1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1.生產面積及產量為蓬萊米、在來米、圓糯米、長糯米的加總。 2.51-66 年、 83-95 年統計數字為四捨五入。 3.83-95 年之統計資料無第一期與第二期之區分。 表 4-1-10 日治時期口湖鄉在來米與在來種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甲 產量:石

    年 別

    面積合計 (公頃)

    產量合計(公噸)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 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昭和 3 年 529.45 4,401 393.70 3,270 135.75 1,131昭和 4 年 529.45 4,401 393.70 3,270 135.75 1,131昭和 5 年 489.98 4,092 450.68 3,763 39.30 329昭和 6 年 1,132.1 9,268 65.90 675 1,066.20 8,593昭和 7 年 602.82 7,712 58.16 744 544.66 6,968昭和 8 年 485.57 5,715 72.28 411 413.29 5,304昭和 9 年 45.26 459 - - 45.26 459昭和 10 年 104.07 1,027 67.57 668 36.50 359昭和 11 年 16.25 192 - - 16.25 192昭和 13 年 22.64 292 8.90 98 13.74 194昭和 14 年 37.5 517 4.00 47 33.50 470昭和 16 年 89.77 842.92 6.92 84 82.85 836資料來源:臺南州,(1928-1941),《臺南州第十至二十三統計書》。 說明:1.由參考資料顯示昭和 12、15 年、17 年後無數據資料顯示。

    2.昭和 3-8 年與昭和 10 年以在來種為統計;昭和 9、11、13、14、16 年以在來米生產面積及產量為統 計資料。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23

    表 4-1-11 口湖鄉在來米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積 合計

    產量 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39 … … … … 140.93 303,424

    51 164.00 435,000 24.00 87,000 139.00 348,000

    52 127.00 393,000 48.00 169,000 79.00 225,000

    53 85.00 286,000 20.00 78,000 65.00 209,000

    54 92.00 339,000 26.00 111,000 65.00 228,000

    55 104.00 379,000 49.00 185,000 56.00 194,000

    56 63.00 164,000 41.00 164,000 22.00 -

    57 74.00 294,000 53.00 223,000 21.00 71,000

    58 56.00 147,000 35.00 147,000 21.00 -

    59 113.00 458,000 92.00 385,000 21.00 74,000

    60 92.00 391,000 79.00 355,000 13.00 36,000

    61 72.00 335,000 60.00 282,000 12.00 53,000

    62 76.00 245,000 70.00 229,000 6.00 17,000

    63 109.00 334,000 78.00 273,000 32.00 60,000

    64 87.00 276,000 74.00 253,000 13.00 23,000

    65 173.00 650,000 170.00 639,000 3.00 10,000

    66 202.00 692,000 199.00 680,000 3.00 12,000

    67 195.50 909,833 192.20 902,060 3.30 7,773

    68 83.80 304,921 83.80 304,921 - -

    69 63.80 170,078 63.80 170,078 - -

    70 66.40 231,953 56.00 198,697 10.40 33,256

    71 66.30 173,050 66.30 173,050 - -

    72 - - - - - -

    73 23.70 90,244 - - 23.70 90,244

    74 65.00 260,272 30.00 138,605 35.00 121,667

    75 20.00 74,290 10.00 58,440 10.00 15,850

    76-88 - - - - - -

    89 40.00 209,000 … … … …

    90 30.00 154,000 … … … …

    91-95 - - - - - -

    資料來源: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5-1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1.51-66 年 統計數字為四捨五入。 2.83-95 年之統計資料無第一期與第二期之區分。 3.89 年、90 年為梗秈稻及軟秈稻之加總。

  • 第四篇 經濟篇

    4-24 | 口湖鄉志

    表 4-1-12 日治時期口湖鄉圓糯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甲、石 年 別 面積合計 產量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昭和 3 年 2.60 22 - - 2.60 22 昭和 4 年 2.60 22 - - 2.60 22 昭和 5 年 5.21 21 - - 5.21 21 昭和 6 年 16.50 207 - - 16.50 207 昭和 7 年 2.95 39 - - 2.95 39 昭和 9 年 1.42 16 1.42 16 - -

    資料來源:臺南州,(1928 - 1941),《臺南州第十至二十三統計書》。 說明:1.-為資料毀損,無資料可查 2.由參考資料顯示昭和 8 年、10 年後無數據資料統計 表 4-1-13 口湖鄉圓糯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積 合計

    產量 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39 - - - - - -

    51 3.00 10,000 1.00 2,000 2.00 8,000

    52 3.00 11,000 1.00 3,000 3.00 9,000

    53 1.00 12,000 1.00 2,000 3.00 10,000

    54 5.00 20,000 1.00 6,000 3.00 14,000

    55 5.00 22,000 2.00 6,000 4.00 15,000

    56 5.00 - - - 5.00 -

    57 4.00 17,000 - - 4.00 17,000

    58 6.00 6,000 2.00 6,000 4.00 -

    59 7.00 28,000 4.00 18,000 3.00 10,000

    60 6.00 24,000 4.00 16,000 3.00 8,000

    61 8.00 36,000 2.00 10,000 6.00 26,000

    62 8.00 27,000 3.00 12,000 5.00 15,000

    63 3.00 11,000 3.00 11,000 - -

    64-74 - - - - - -

    75 13.00 69,043 13.00 69,043 - -

    76 31.80 146,536 16.00 87,760 15.80 58,776

    77 80.00 291,734 20.00 106,400 60.00 185,334

    78 80.00 480,960 80.00 480,960 - -

    79 14.00 86,520 14.00 86,520 - -

    80 10.00 57,380 10.00 57,380 - -

    81 17.20 104,318 17.20 104,318 - -

    82 15.20 93,009 15.20 93,009 - -

    83 12.00 77,000 … … … …

    84 12.00 57,000 … … … …

    85-95 - - - - - -資料來源: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5-1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1.51-66 年、 83-95 年統計數字為四捨五入。 2.83-95 年之統計資料無第一期與第二期之區分。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25

    表 4-1-14 口湖鄉長糯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積 合計

    產量 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 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39 … … … … 31.55 70,170

    51 3.00 9,000 1.00 3,000 2.00 7,000

    52 3.00 11,000 1.00 4,000 2.00 7,000

    53 4.00 14,000 1.00 3,000 3.00 11,000

    54 4.00 17,000 1.00 4,000 3.00 13,000

    55 5.00 19,000 1.00 6,000 4.00 13,000

    56 4.00 2,000 1.00 2,000 3.00 -

    57 5.00 17,000 2.00 6,000 3.00 11,000

    58 5.00 6,000 2.00 6,000 3.00 -

    59 6.00 21,000 3.00 13,000 3.00 9,000

    60 6.00 22,000 4.00 14,000 3.00 7,000

    61 5.00 20,000 4.00 18,000 1.00 3,000

    62 4.00 15,000 4.00 14,000 1.00 1,000

    63 2.00 9,000 2.00 9,000 - -

    64-95 - - - - - -資料來源: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5-1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1.51-66 年、 83-95 年統計數字為四捨五入。 2.83-95 年之統計資料無第一期與第二期之區分。 3.64 年後本鄉即無栽種長糯米。 表 4-1-15 口湖鄉長糯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積 合計

    產量 合計

    第一期作 第二期作 面 積 產 量 面 積 產 量

    39 … … … … 31.55 70,170

    51 3.00 9,000 1.00 3,000 2.00 7,000

    52 3.00 11,000 1.00 4,000 2.00 7,000

    53 4.00 14,000 1.00 3,000 3.00 11,000

    54 4.00 17,000 1.00 4,000 3.00 13,000

    55 5.00 19,000 1.00 6,000 4.00 13,000

    56 4.00 2,000 1.00 2,000 3.00 -

    57 5.00 17,000 2.00 6,000 3.00 11,000

    58 5.00 6,000 2.00 6,000 3.00 -

    59 6.00 21,000 3.00 13,000 3.00 9,000

    60 6.00 22,000 4.00 14,000 3.00 7,000

    61 5.00 20,000 4.00 18,000 1.00 3,000

    62 4.00 15,000 4.00 14,000 1.00 1,000

    63 2.00 9,000 2.00 9,000 - -

    64-95 - - - - - - 資料來源: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5-1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1.51-66 年、 83-95 年統計數字為四捨五入。

  • 第四篇 經濟篇

    4-26 | 口湖鄉志

    2.83-95 年之統計資料無第一期與第二期之區分。 3.64 年後本鄉即無栽種長糯米。

    (二)小麥

    漢人移入臺灣,亦將華南的小麥引進。清領時期栽培的方法並不講究。日治後,日政府認為小麥適合其本土的溫帶氣候,在臺灣以推甘蔗為主。故在臺種植小麥的

    田地有限。本來對於小麥的種植,一般是利用水田的休閒期或旱地。光復後,由於

    美援麵粉的進口,使小麥栽培面積減少。表 4-1-16 所示,小麥並非本鄉重要的農

    作物,民國五十一年以後就很少再發生產的資料。

    表 4-1-16 口湖鄉小麥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積 產量

    39 61.55 22,158

    40 38.00 14,820

    41 42.00 31,011

    42 42.00 34,020

    43 17.50 5,775

    44 13.00 8,060

    45 - -

    46 - -

    47 - -

    48 - -

    49 1.10 1,200

    50 2.00 2,400

    51 8.00 9,920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1.00 2,400

    60-72 - - 資料來源:39-66 年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13-120。 67-72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1984),《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34 期。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27

    二、雜糧作物 雜糧作物又稱為普通作物,或稱旱地作物。就本鄉而言,在農作物中,其重要

    性質僅次於稻米,其中以甘薯生產為最大宗,種植地區分佈最廣,季節的限制也最

    少,其次為花生及豆類。光復後,由於美援小麥及大豆大量進口,糧食充裕,同時

    又因其他經濟農作物品種甚多,甘薯種植利益雖有限,但本鄉因以甘藷當主食的農

    戶不少,且可當養猪飼料,故花生以外,甘藷一直是重要雜糧作物。15

    表 4-1-17 日治時期雜糧作物面積及產量 單位:甲

    年 份

    甘 薯 大 麥 小 麥 大 豆 其他豆類 面積 (甲) 產量

    面積(甲) 產量

    面積(甲)

    產量

    面積(甲)

    產量

    面積(甲)

    產量

    大正 7 年 949.75 15,999,156 29.00 174 7.58 25 46.10 135 102.30 17大正 11 年 827,00 9,014,300 73,50 220 126,87 555 - - -大正 12 年 599,40 10,628,000 49,50 143 43,93 280 18,40 105,25昭和 3 年 1,003 19,346 29 148 7 17 - - - -昭和 4 年 1,009 12,111 - - - - - - - -昭和 5 年 1,018 20,351 - - - - - - - -昭和 6 年 1,009 22,157,755 697 16,890 - - - - - -昭和 7 年 1,013.50 20,270,000 - - - - - - - -昭和 8 年 1,021.00 23,591,700 21.97 76 - - 10.42 26 - -昭和 9 年 1,119.00 27,751,200 29.90 100 16.10 66 10.40 22 - -資料來源:臺南州,(1918 - 1934),《臺南州第一至十六統計書》。 說明:1.-為資料毀損,無資料可查。 2.由參考資料顯示大正 6 年以前、8-10 年、13-14 年及昭和 1-2 年、10 年後並無數據資料統計。

    (一)甘薯

    甘薯慣稱為「番薯」或「甘藷」,屬於旋花科植物,

    栽培的起源,尚待稽考,約明萬曆二十年(1592)至萬曆三十年(1602)間,自福建引進臺灣。因容易種植,山區或沿海砂地都有栽培。早期本鄉甘薯當主食用,

    甘薯也可製成簽儲存,甘薯葉還可當蔬菜食,更可當

    猪羊家禽的飼料。日治時期,至光復初期,甘薯簽成

    為本鄉食米的替代品。

    日治大正六年(1917)至大正八年(1919),日本政府對甘薯品種曾作多次的比較與試驗,汰劣留優良,

    改良品質使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後又致力於甘薯雜交育種,育成塊根收量高及澱粉

    量高的新品種。

    臺灣光復後,政府農業機構對甘薯品種的研究更為加強,除了注重澱粉含量、

    塊根生產量糖分含量、食味外,並注意早熟、抗旱、抗濕、抗寒、抗熱、抗病蟲害

    各方面。在民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曾向大陸各省及美國徵集較優良的品種多達

    15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21。

    圖 4-1-6 北港糖廠口湖原料區招牌

  • 第四篇 經濟篇

    4-28 | 口湖鄉志

    71 種。經過田間實地視察、雜交、特性調查後,選出最具多項優良的品種數十種,以供各地農友選擇栽種。

    本鄉甘藷的分布,以謝厝寮、椬梧、水井地段為主要種植區域。而沿海較貧瘠

    的地區,由於地下水的抽取以及養殖漁業的發展,許多原先種植甘薯的耕地,紛紛

    轉作或改為養殖漁塭,因此甘薯在本鄉的種植逐漸減少。由表 4-1-18 所示,甘薯種植面積與產量方面,由民國三十九年的 2,300 公頃到民國五十九年 3,460 公頃達最高峰,而至民國九十五年底,種植面積僅剩 391 公頃。在產量方面,由民國三十九年 22,500 公噸到民國五十九年 64,739 公噸為最高峰,而至民國九十五年僅剩 9,181公噸,且繼續在遞減中。

    表 4-1-18 口湖鄉甘薯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 積 產 量

    39 2,300.00 22,500,000

    40 2,284.00 23,296,800

    41 2,065.25 19,777,100

    42 2,429.80 24,116,280

    43 2,676.60 37,910,900

    44 2,598.00 32,761,536

    45 2,316.00 30,108,000

    46 2,445.00 29,063,500

    47 2,447.00 42,620,800

    48 2,413.00 38,418,000

    49 2,512.00 41,964,000

    50 1,972.00 32,424,000

    51 1,935.00 31,771,600

    52 1,245.00 16,185,000

    53 1,652.60 26,820,800

    54 2,036.40 36,763,140

    55 2,208.20 40,249,720

    56 2,006.50 30,653,765

    57 3,362.00 53,156,400

    58 2,188.00 22,120,400

    59 3,460.00 64,739,000

    60 3,110.00 51,759,750

    61 3,312.00 61,544,000

    62 2,547.00 49,680,000

    63 2,468.00 53,644,000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29

    年別 面 積 產 量

    64 1,737.00 32,514,000

    65 1,782.00 35,640,000

    66 1,651.00 28,625,000

    67 837.00 15,735,000

    68 1,682.00 33,006,000

    69 1,888.00 41,290,000

    70 1,568.00 27,348,000

    71 1,668.00 38,639,430

    72 1,688.00 30,768,000

    73 1,328.00 23,904,000

    74 330.00 6,630,000

    75 350.00 2,670,000

    76 240.00 5,040,000

    77 388.00 7,280,000

    78 42.00 798,000

    79 432.00 8,598,000

    80 509.00 8,815,000

    81 497.00 9,860,000

    82 557.00 9,413,000

    83 702.00 13,998,000

    84 519.00 10,153,000

    85 453.00 10,372,000

    86 539.00 11,805,000

    87 605.00 12,945,000

    88 470.00 9,856,000

    89 348.00 7,290,000

    90 395.43 7,665,000

    91 654.00 14,642,000

    92 569.00 14,289,000

    93 418.00 8,687,000

    94 461.00 9,614,000

    95 391.00 9,181,000資料來源: 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24-135。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 第四篇 經濟篇

    4-30 | 口湖鄉志

    (二)大麥

    大麥,屬禾本科植物。昭和十年(1935),隨大陸移民引進臺灣。其品種均為四稜大麥,產量既低、品質亦劣,不適釀酒之用。日治時期因不在本省釀造啤酒,其

    原料之大麥亦不予推廣栽培。直至光復後,啤酒銷路日廣,其原料用之大麥需要量

    逐年增多,致農友多選種播種。民國三十九年雲林縣播種面積達 834.94 公頃,是年本鄉播種面積達 395.95 公頃佔全縣百分之四七點四二。(表 4-1-19)而後產量逐漸減少,民國四十三年後即停止栽種大麥。16雲林縣迄至民國五十一年栽培面積僅為 2公頃,五十二年以後即無栽種。

    表 4-1-19 口湖鄉大麥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 積 產 量

    39 395.95 316,760

    40 236.40 260,040

    41 268.00 289,440

    42 186.00 -

    43 93.00 110,790

    資料來源: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36-137。

    (三)玉蜀黍

    玉蜀黍又名玉米,土名稱為「番麥仔」,屬禾本科植物。以往耕種均為本地硬

    質品種,玉蜀黍生育期較長,可分為白、黃二種,產量與品質皆甚低劣。

    臺灣於民國四十二年開始從事「飼料用玉蜀黍」改良工作,一方面自國外引進

    優良自交系,一方面在各地採集育自交系,再將二者作為親本進行雜交育種,於民

    國四十七年育成雙雜交玉蜀黍新品種,較本地品種增產百分之七十五,而生育期亦

    較本地早熟 15 至 20 日,因此也讓栽培面積增加。17民國七十二年為種植面積最高峰(表 4-1-20),達 422 公頃之多,比民國四十年的 27.1 公頃增加 15 倍之多。至於飼料用玉蜀黍方面,一方面與政府鼓勵稻作轉作雜糧有關,一方面與畜牧事業的快速

    擴充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民國八十二年至八十六年民國栽種面積高達 2,000 多公頃,但至八十七年後僅栽種百餘公頃,九十四年後即無種植。(表 4-1-21)

    表 4-1-20 口湖鄉玉蜀黍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 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 積 產 量

    40 27.10 19,241

    41 131.20 94,464

    42 74.20 166,950

    43 93.00 110,790

    16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35。 17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3918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81。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31

    年別 面 積 產 量

    44 53.00 63,600

    45 54.00 64,800

    46 54.00 64,800

    47 58.00 69,600

    48 79.00 94,800

    49 85.00 102,000

    50 77.00 132,160

    51 136.00 272,000

    52 90.00 174,000

    53 117.00 267,300

    54 124.80 315,804

    55 109.00 266,630

    56 80.48 209,040

    57 133.60 300,200

    58 127.20 328,860

    59 352.00 773,160

    60 163.00 442,400

    61 157.00 367,700

    62 166.00 452,960

    63 178.50 480,300

    64 210.20 589,360

    65 180.00 466,200

    66 163.00 394,900

    67 165.00 442,000

    68 - -

    69 196.00 572,600

    70 264.00 818,600

    71 264.00 818,600

    72 422.00 1,444,000

    73 104.00 738,400

    74 135.00 1,030,000

    75 60.00 350,000

    76 28.00 132,600

    77 25.00 107,400

    78 17.00 72,800

    79 19.00 102,200

    80 - -

    81 - -

    82 - -

    83 - -

  • 第四篇 經濟篇

    4-32 | 口湖鄉志

    年別 面 積 產 量

    84 - -

    85 - -

    86 - -

    87 23.00 179,000

    88 23.00 183,000

    89 44.00 399,000

    90 31.00 236,000

    91 20.00 155,000

    92 19.20 165,000

    93 28.00 187,000

    94 34.00 226,000

    95 21.00 160,000資料來源: 40-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41-153。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表 4-1-21 口湖鄉飼料用玉蜀黍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 積 產 量

    58-72 … …

    73 370.00 1,295,000

    74 305.00 1,161,000

    75 620.00 1,890,000

    76 745.00 3,148,500

    77 738.00 3,540,600

    78 670.00 3,015,000

    79 1,690.00 7,110,000

    80 1,935.00 9,288,000

    81 1,989.00 8,413,000

    82 2,592.00 11,902,600

    83 2,292.00 10,938,000

    84 2,590.00 11,959,000

    85 2,645.00 12,406,000

    86 2,376.00 11,838,000

    87 776.00 3,722,000

    88 321.00 1,541,000

    89 309.00 1,522,000

    90 380.00 1,762,000

    91 127.00 591,000

    92 58.30 297,000

    93 101.10 412,000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33

    年別 面 積 產 量

    94 - -

    95 - -資料來源: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58-72 年雲林縣政府編,《雲林縣統計要覽》無統計數字。

    (四) 蜀黍(高粱)

    蜀黍又稱高粱,屬禾本科植物。臺灣很早就有種植,一般惟釀酒之用。本鄉高

    粱的種植,不普遍,民國八十七年種植 287 公頃式高峰,過後逐年減少,八十九年

    後逐年遞減。(表 4-1-22)

    表 4-1-22 蜀黍(高粱)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別 面 積 產 量

    83 166.00 758,000

    84 146.00 675,000

    85 87.00 383,000

    86 50.00 240,000

    87 287.00 1,209,000

    88 142.00 653,000

    89 44.00 198,000

    90 67.00 298,000

    91 48.00 192,000

    92 35.00 151,000

    93 9.00 39,000

    94 - -

    95 5.00 28,000資料來源: 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尚未列期作統計。 83-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95-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45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67-82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雲林縣統計要覽》無統計資料。

    (五)大豆

    大豆屬於豆科植物,為普通作物,對於土壤改良裨益良多。是中國大陸東北重

    要的農作物,傳入臺灣甚早。日治時期曾引進不少的優良品種,但日政府認為不適

    合在熱帶的臺灣種植,故未專心推廣。大豆用途很廣,除供食用外,亦可榨油;豆

    餠可作為家畜飼料、農田肥料之用;莖葉更可充作綠肥等用途。

    由表 4-1-23 所示,本鄉大豆種植的面積與產量方面,長期間變化從增加到後來減少之趨勢。在種植面積方面,由民國四十年的 63.2 公頃到民國五十三年 226.3 公

  • 第四篇 經濟篇

    4-34 | 口湖鄉志

    頃達最高峰,而至民國九十四年種植面積僅餘 13 公頃。在產量方面,由民國四十年 54 公噸到民國五十二年 213 公噸達最高峰,而至民國九十四年僅剩 38 公噸。民國九十五年以後則沒有再栽種。

    表 4-1-23 口湖鄉大豆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40 63.20 54,352

    41 33.90 30,849

    42 49.50 34,650

    43 22.00 15,680

    44 63.00 40,740

    45 42.00 31,320

    46 90.00 71,550

    47 57.00 60,900

    48 62.00 52,320

    49 127.00 101,680

    50 137.00 128,270

    51 142.00 136,360

    52 218.00 212,500

    53 226.30 209,618

    54 156.60 134,376

    55 98.00 82,644

    56 124.30 95,800

    57 109.80 72,375

    58 89.70 80,130

    59 70.00 62,665

    60 36.00 37,800

    61 38.00 29,550

    62 98.00 85,700

    63 104.00 97,800

    64 129.50 122,150

    65 145.50 145,500

    66 88.00 83,000

    67 85.00 85,000

    68 88.00 107,000

    69 98.00 148,400

    70 73.00 54,000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35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71 73.00 116,400

    72 50.00 60,000

    73 28.00 48,300

    74 4.00 4,800

    75 45.00 64,000

    76 55.00 85,000

    77 153.00 118,550

    78 35.00 54,000

    79 - -

    80 - -

    81 - -

    82 - -

    83 - -

    84 - -

    85 - -

    86 - -

    87 - -

    88 - -

    89 - -

    90 20.00 48,000

    91 40.00 120,000

    92 24.00 67,000

    93 18.00 55,000

    94 13.00 38,000

    95 - -

    資料來源: 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54-167。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六)其他豆類

    其他豆類包括小豆、綠豆、鵲豆等等,本鄉均為間作種植,以調節土壤,單位

    產量並不高。(表 4-1-24)本鄉於民國七十八年栽種量僅剩 30 公頃,七十九年即無栽種,當年本縣也僅剩 2公頃,八十年後全縣皆無種植。

    表 4-1-24 口湖鄉種植其他豆類面積及產量統計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40 257.60 278,208

  • 第四篇 經濟篇

    4-36 | 口湖鄉志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41 405.00 439,967

    42 348.10 243,670

    43 380.00 252,724

    44 824.00 494,840

    45 932.00 912,100

    46 961.00 940,400

    47 1,350.00 1,324,400

    48 1,730.00 1,324,000

    49 630.00 444,000

    50 1,050.00 800,000

    51 790.00 562,000

    52 960.00 821,800

    53 1,091.00 900,670

    54 1,064.00 857,360

    55 963.00 757,150

    56 793.50 613,700

    57 498.50 198,252

    58 361.20 261,840

    59 334.90 212,360

    60 339.00 166,300

    61 353.00 175,150

    62 371.00 272,200

    63 354.00 261,600

    64 466.80 292,540

    65 577.70 399,760

    66 499.50 480,500

    67 515.00 506,400

    68 711.00 667,200

    69 719.00 771,400

    70 423.00 487,200

    71 423.00 487,200

    72 744.00 892,800

    73 744.00 1,182,000

    74 508.00 676,200

    75 340.00 408,000

    76 625.00 997,000

    77 30.00 36,000

    78 30.00 39,000

    79 - -

    80 - -資料來源: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37

    40-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67-181。 67-82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1994),《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44 期 。

    三、特用作物

    本鄉地處亞熱帶,特用作物種類眾多,其中以經濟值較高且種植面積較廣者「甘

    蔗」、「花生」兩種為主要特用作物之生產。18

    表 4-1-25 日治時期特用作物面積及產量 單位:甲分厘

    年份 花生 胡 麻 黃 麻

    面 積 (甲分厘) 產 量

    面 積 (甲分厘) 產 量

    面 積 (甲分厘) 產 量

    大正 11 年 590,00 10,030 118,50 285 - -大正 12 年 351,40 12,690 23.70 183 - -昭和 2 年 949,75 16,966 64.47 168 - -昭和 3 年 678 16,627 84 242 - -昭和 4 年 694 13,323 82 132 - -昭和 5 年 687 14,835 88 275 - -昭和 7 年 697 16,890 85 262 - -昭和 8 年 692.30 15,923 70.00 213 - -昭和 9 年 685.00 16,052 60.21 186 43.50 97,223昭和 10 年 691.60 16,529 57.41 161 60.17 168,476資料來源:臺南州,(1922 - 1935),《臺南州第四至十七統計書》。 說明:1.-為資料毀損,無資料可查。 2.由參考資料顯示大正 10 年以前及大正 13-14 年、昭和 1-2 年、6 年、11 年後無數據資料統計。

    (一)甘蔗

    臺灣栽培甘蔗的歷史,如據元代大德二年(1298)至大德三年(1299),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煑海水為鹽,釀庶漿為酒」推算,應在十四世紀初就有栽培的紀錄。

    荷蘭人佔領臺灣時,曾獎勵種蔗,砂糖已成為重要輸出貨物,臺灣糖業由荷蘭人經

    營之時,已有相當的規模。明鄭時期更以屯田制開發蔗糖業,清領時又設有甘蔗講

    習所,傳授種植甘蔗常識及製糖方法,因此製造紅糖是清末即初具基礎。19本鄉從

    下湖港附近及外埔所發掘出來的糖廍遺物判斷,本鄉種植甘蔗的歷史應該很早。

    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本農業學者新渡戶稻造出任總督府殖產局長,並提出「臺灣糖業改良意見書」,主張以「蔗作農業生產過程」的改進和「製糖工業過程」的

    近代化,作為臺灣糖業改革的兩大目標。日治時期,因日人缺乏產蔗地區,遂於臺

    灣地區銳意經營糖業,獎勵種植甘蔗,並廣設小火車鐵道,載運原料甘蔗送入廠內

    製紅糖、粗白糖,再悉數運回日本精緻消費。20

    臺灣甘庶的分佈集中於西部平源,尤以濁水溪以南最多,本鄉則以口湖為主要

    18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81。 19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181-182。 20 四湖鄉公所編,《四湖鄉志》,頁 174。 。 20 四湖鄉公所編,《四湖鄉志》,頁 174。

  • 第四篇 經濟篇

    4-38 | 口湖鄉志

    種植地段。甘蔗可分為生食用的紅甘蔗、及製糖用的白甘蔗,生食用的紅甘蔗為汁

    多且質脆,為人民之休閒食品,歷年皆有農民種植。

    由表 4-1-27 所示,本鄉生食甘蔗種植面積與產量方面,長期間變化起伏並不均勻,在種植面積方面,由民國四十年的 76.37 公頃到隔年民國四十一年 375.8 公頃急速增加,但在民國四十三年又快速下降至 12 公頃,在短短三年內起伏很大。相較於產量方面就呈現較穩定狀態,由民國四十年 2,009 公噸到民國六十六年 10,512公噸,其平均產量大都維持在 50 - 70 公噸。

    而由表 4-1-28 所示,本鄉甘蔗種植面積在民國八十五年時為 310.55 公頃,至民國九十四年時僅剩33.9公頃,產量方面則是由民國八十五年30,627公噸下降至1,330公噸。表示本鄉長期間種植甘蔗的變化為逐漸減少之趨勢。

    表 4-1-26 日治時期甘蔗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甲分厘、斤

    年 份 畑作付 合計 面積 數量 面積 數量

    大正 11 年 600,56 31,116,727 600,56 31,116,727大正 12 年 50,953.5 19,247,000 50,953.5 19,247,000昭和 2 年 407.32 33,301,000 407.32 33,301,000昭和 3 年 497 39,046 497 39,046昭和 4 年 605 53,078 605 53,078昭和 5 年 574 40,510 574 40,510昭和 7 年 833.50 62,817,410 833.50 62,817,410

    資料來源:臺南州,(1922 - 1932),《臺南州第四至十四統計書》。 說明:由參考資料顯示大正 10 年以前及大正 13-14 年、昭和元年、6 年、8 年後無數據資料統計

    表 4-1-27 口湖鄉生食用甘蔗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39 9.60 58,800

    40 76.37 2,008,531

    41 375.80 11,123,680

    42 265.40 12,739,200

    43 12.00 576,000

    44 20.00 1,000,000

    45 60.00 2,880,000

    46 50.00 2,400,000

    47 50.00 2,400,000

    48 50.00 2,400,000

    49 50.00 2,900,000

    50 50.00 2,900,000

    51 65.00 4,680,000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39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52 70.00 5,040,000

    53 70.50 5,076,000

    54 68.20 4,910,400

    55 72.00 5,184,000

    57 75.00 4,500,000

    58 75.60 3,477,600

    59 86.50 4,273,530

    60 88.00 4,919,200

    61 98.00 5,468,400

    62 98.00 5,978,000

    63 102.00 7,344,000

    64 126.00 8,316,000

    65 142.00 10,224,000

    66 146.00 10,512,000

    67 175.00 12,600,000

    68 182.00 14,104,000

    69 176.00 12,672,000

    70-95 - -資料來源: 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83-195。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民國 70 年以後本鄉即無栽種生食用甘蔗。

    表 4-1-28 口湖鄉甘蔗歷年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57-67 … …

    68 886.00 80,424

    69 1,076.00 92,314,000

    70 921.00 71,110,000

    71 643.00 46,225,000

    72 536.59 48,295,000

    73 618.65 55,427,000

    74 610.25 58,408,000

    75 - -

    76 - -

    77 - -

    78 - -

    79 - -

    80 - -

  • 第四篇 經濟篇

    4-40 | 口湖鄉志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81 517.97 39,604,000

    82 406.89 35,676,000

    83 489.81 43,174,000

    84 340.35 30,993,000

    85 310.55 30,627,000

    86 297.92 28,145,000

    87 249.78 21,838,000

    88 259.98 28,162,000

    89 236.18 20,873,000

    90 185.90 13,792,000

    91 168.67 13,018,000

    92 59.66 5,365,000

    93 58.64 4,996,000

    94 33.90 1,330,000

    95 11.18 906,000資料來源:68-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80-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30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說明:57-67 年度於雲林縣政府編,(1980),《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30 期全縣統計不詳。

    (二)花生

    又名為落花生,俗稱地豆、土豆。原產於南美

    洲的巴西、祕魯等地,其品種甚多。明神宗萬曆年

    間傳入臺灣,到了清朝已栽種的非常普遍。漢人入

    墾臺灣,也帶入臺灣栽種,成為主要雜糧作物之一。

    其中以大粒種、小粒種來做區分。本鄉因位於濱海

    地區,所以較適合種植耐旱耐瘠大粒種的花生。本

    鄉以埔北為主要種植地段,面積約占 57 公頃。而花生也是提供製油的主要原料,果實除供食用外,更

    可供榨油、製藥,榨油後所剩下的殘渣俗稱「豆餅」,

    還有剩餘的價值,一般作為農作物的肥料及家畜的飼料。

    由表 4-1-29 所示,本鄉花生種植面積與產量方面,長期間變化從增加到後來減少之趨勢。在種植面積方面,由民國三十九年的 2,866 公頃到民國六十年 4,371 公頃達最高峰,而至民國九十五年,種植面積僅餘 580 公頃。在產量方面,由民國三十九年 1,864 公噸到民國六十七年 6,309 公噸達最高峰,至民國九十五年僅剩 1,706公噸。而在單位面積產量方面長期間則是為遞增趨勢,由民國三十九年 0.65 公噸增加到民國九十五年為 2.94 公噸。

    圖 4-1-7 過港村花生田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41

    表 4-1-29 口湖鄉花生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39 2,866.00 1,863,870

    40 2,243.97 2,095,868

    41 2,035.95 2,190,471

    42 2,189.20 1,970,280

    43 2,880.00 2,087,400

    44 2,778.00 1,977,936

    45 3,161.00 2,437,260

    46 3,381.00 2,967,760

    47 3,699.00 3,678,850

    48 2,893.00 2,985,580

    49 3,440.00 3,850,320

    50 3,153.00 3,722,340

    51 3,440.00 3,010,000

    52 3,692.00 4,072,320

    53 3,839.40 4,980,150

    54 3,908.60 5,114,838

    55 3,938.50 4,883,668

    56 4,121.00 5,743,440

    57 3,940.00 3,461,640

    58 4,284.00 3,380,300

    59 4,096.00 5,924,616

    60 4,371.00 3,881,460

    61 3,605.00 4,248,160

    62 3,240.00 4,832,160

    63 3,458.00 6,068,300

    64 3,800.00 4,700,080

    65 3,115.00 4,672,500

    66 2,532.00 3,123,600

    67 3,598.00 6,309,160

    68 2,872.00 4,543,600

    69 3,032.00 5,026,000

    70 2,966.00 5,582,400

    71 3,096.00 5,762,400

    72 2,220.00 2,922,600

    73 2,275.00 3,870,500

  • 第四篇 經濟篇

    4-42 | 口湖鄉志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74 1,830.00 3,000,000

    75 1,590.00 1,275,000

    76 1,568.00 2,783,000

    77 1,125.00 1,912,500

    78 1,100.00 1,924,000

    79 1,270.00 2,315,000

    80 1,340.00 2,412,000

    81 1,402.00 2,523,600

    82 1,185.00 2,337,800

    83 1,292.00 2,561,000

    84 1,360.00 2,652,000

    85 1,265.00 2,796,000

    86 1,398.00 3,430,000

    87 1,130.00 2,369,000

    88 560.00 1,257,000

    89 650.00 1,720,000

    90 782.00 1,783,000

    91 883.00 2,651,000

    92 708.00 2,013,000

    93 572.00 1,894,000

    94 644.20 1,492,000

    95 580.00 1,706,000

    資料來源: 39-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199-212。 67-89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2001),《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51 期。 90-95 年度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編,(2004-2008),《雲林縣口湖鄉統計要覽》第 7期至第 11 期。

    (三)芝麻

    本鄉口湖地區古稱「烏麻園」,烏麻即黑芝麻,也稱麻仔、胡麻。本鄉土壤皆

    為河流沖積土所組成,適宜種植芝麻。栽植芝麻時間,始於閩、粵同胞移拓至臺灣

    時,為婦女生產時,以芝麻油、米酒燉雞是必然之補品。芝麻品種可分為黑白二種,

    年有生產。21由表 4-1-30 所示,近年因需要量銳減,栽植面積逐漸減少。種稙面積由民國四十年 47.3 公頃至民國七十一年 6 公頃,而產量也由民國四十年 20.34 公噸至民國七十一年僅剩 3.72 公噸。目前已沒有種植,「烏麻園」也改為口湖,同樣成為歷史。

    21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經濟志》〈卷四農業篇〉,頁 212。

  • 第四篇 經濟篇

    口湖鄉志 | 4-43

    表 4-1-30 口湖鄉芝麻生產面積及產量 單位 面積:公頃 產量:公斤

    年 別 面 積 產 量

    40 47.30 20,339

    41 33.40 15,364

    42 21.60 9,072

    43 1.00 300

    44 3.00 1,380

    45 4.00 1,800

    46 5.00 2,250

    47 5.00 2,500

    48 5.00 2,500

    49 5.00 2,500

    50 8.00 4,800

    51 33.00 36,300

    52 10.00 7,200

    53 16.00 7,200

    54 14.00 7,300

    55 - -

    56 5.00 2,000

    57 4.00 2,000

    58 3.00 1,950

    59-65 - -

    66 2.10 840

    67 2.50 1,250

    68 2.60 1,560

    69 3.00 1,800

    70 6.00 3,840

    71 6.00 3,720

    72 - -

    73 - -資料來源: 40-66 年度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1979),《雲林縣志稿卷四 經濟志農業篇》,頁 213-230。 67-82 年度 雲林縣政府編,(1979-1993),《雲林縣統計要覽》第 29 期至 43 期。 說明:72 年以後本鄉即無栽種,是年雲林縣僅斗六種植 4公頃,83 年後全縣皆無統計數字。

    (四)黃麻 黃麻之栽種,始於移民之時。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