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篇 质量篇 创新七中 梦想摇篮 -...

1
一所学校的成功除了管理和教学上的 创新改革,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 队伍。“教师的外部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和学 校的发展,内部价值在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 展”,这是每一名七中人的基本共识。 七中目前共有258名教职员工,其中市 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高达 41 名, 占全员总数的16%强;拥有高级和特级职称 的老师共有99人,占总人数的38%强……这 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凸显出该校对于优 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倾心培育。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老师业务素养的提高, 每年都会安排一批老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考 察,同时,学校也会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来校 讲学,让我们受益匪浅!”该校高三年级组长 辜冬山老师说。 除了外部交流,该校在校本教研上更是 倾注了满腔心血,从去年开始,该校大力推 广一年两次的学习班集中培训、一年一次的 全校教师教学论坛、一年半一次的校级小课 题结题表彰、一年一次的传帮带师徒结对活 动、两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大型考试后 组织一次深度教学反思的六个“一”教学教 研改革,让广大教师始终沉浸在学习提高的 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成长。 该校正在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即市级 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级及 以上学科首席名师等名师引领工程建设;市 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 师示范工程建设;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长 出来”的形式对“三考”老师进行的质量工程 建设;以学年为单位定师徒结对进行的青年 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和每学年一论坛两培训、 周碰头的班主任提升工程建设。 近日,七中邀请湖南师大附中语数外3 名高考专家和该校高中部语数外老师深度 探讨交流高考的迎考复习策略;次日,又邀 请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来校进行讲座,老师 和家长们受益匪浅……这是该校实施五大 工程建设的缩影。 “校本培训力度大、领域广、效果好,在 这样的学习型团队中,我们每个老师随时处 于学习的氛围中,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 高,教学业务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像我这样 的年轻人拿到高级职称的都有好几个了!” 年轻的孟慧老师说起学校的这些新举措,满 脸自豪。 李世明说:“七中的教师团队是一个令 人感动和点赞的集体,不仅普遍教学经验非 常丰富、对教材和课堂驾驭能力普遍非常 强、多媒体使用技术娴熟又面广,更难能可 贵的是拥有无私奉献、务实扎实的敬业精 神。”大课间、午休时间和晚自习前后半小 时,在教室、走廊、办公室对学生一对一进行 辅导和面批面改的镜头,在学校已经成为了 一道亮丽的风景。 目前,学校更是以“四强”“五用”狠抓该 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四强”,就是加强 师德师风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 养;加强常规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规范程 度;加强科研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 平;加强教法改革,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 在“四加强”的有力敦促下,该校通过用文化 引领、用制度严管、用机制激活、用培训强 人、用台账管理的“五用”措施来实施配套管 理,学校老师外部价值观和内部价值观逐步 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 工作激情凸显。 记者随手翻开语文老师龚妮科的教师 “一本通”,也就是教师业务笔记本,里面有 张业务活动统计表,每一次会议记录、听课 记录、教研活动记录、与学生谈话记录、检查 记录跃然纸上;参与或主持的教研课题、已 发表的论文、上的公开课等也一目了然。旁 边还放着一本教案,里面制定有详细的教学 计划,每节教案后面设计有“教学反思”栏, 极大地规范了教学常规,并促进了教师专业 成长。 强师固本 持续发展显优势 “七中虽然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我们办教育决不 能满足于过去的荣誉,为了适应教育事业 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源头 上为这所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以李 世明为首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 思索的问题。 2016年年底,新的学校领导班子从管 理体制、分配制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校本培训、德育工 作、艺体特色、人事改革方面提出了十项 改革措施。 针对学校管理体制,该校提出了校务 会集体决策下的分工负责制,学校所有管 理者都展示出了“低重心、接地气、重落 实、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在分工负责制 之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年级落实 制和教代会审议制,这些制度的严格执 行,重新激发了管理者和老师们的积极 性,全校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 目前,该 校 还 在 对 管 理 体 制 进 行 进 一步的深化改革,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 下,学校将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全员 绩酬挂钩制,让整个教师团队管理制度 化、精致化、规范化和台账化。切实体现 教师薪酬发放过程干与不干、干多干少、 干好干坏不一样,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 工作积极性。 同时,该校还在考评机制上做了深化 改革。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老师办 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常德市七中管理制度 汇编》和两个责任状(即师德师风责任状 和质量目标责任状),煞是醒目,从老师们 的口中得知,这就是该校最新考核与评价 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学不仅要看 教学质量,更要重视每个老师的教育情怀 和师德师风。“学校不是加工厂,我们应该 带着责任和情怀来从事教育!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从源头上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教 育,这也就是智者乐水的教育情怀!”李世 明铿锵有力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 受到这位年轻的“老校长”身上散发出来 的浓郁的教育情怀。 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刻地意识到,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学校领导层和 教师代表们的多轮磋商和探讨,最终达成 了一致意见:既要保留历史的先进性,又 要对现有的分层教学和艺体特色进行大 刀阔斧的改革,并作为学校的两大品牌来 持续发力。 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钟元初表示: 对于教法改革,学校正在大力推行知能并 重,摒弃注入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式 教学;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注重学生的 知能并重;摒弃学生的学服从教师的教, 注重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目前,学校 已明确响亮地提出了“三标准”(即精心准 备的课堂、一课一得的课堂、训练为主的 课堂)、“四放权”(即话语放权、思维放权、 实践放权、感悟放权)、“五结合”(即每堂 课结合知识点、考点、能力点、方法点、情 感点)、“六优化”(优化学习目标、优化组 织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优化双边活动、优 化教学手段、优化训练实效)的课堂教法 要求。 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常规 教学,该校开始强化活动型课程和拓展型 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心 理健康进课堂、德育序列化、主题班会、 “四节”活动(即科技节、社团节、体育节、 艺术节)等。 德育教育是七中实施的拓展型课程 之一,也是该校德育为首,人文优先的重 要抓手。谈起德育教育与改革,政教科科 长杨贤琼头头是道:学校坚持“善美”德育 体系,进一步加大德育改革与创新力度, 整合学校各种德育资源,对原有“三三制” 德育操作模式进行了升级,特别是加大了 班级管理的创新力度。一是全面量化班 级管理,将管理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实效。学校统一制定 了《常德市七中班级目标管理量化细则》, 根据细则,从文明、卫生、两操、艺体、学优 五方面对班级管理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 结果全部量化为班级目标管理分数。二 是有效实施学生德育量化考核,不断提高 学生文明素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制定了《常德市七 中德育量化评比细则》,以细则为基础又 出台了《常德市七中学生一日常规》。各 班加大量化考核力度,对学生实施每周一 考核,每月一评比,每期一定等的原则,及 时将考核结果进行运用。三是探索实施 班级痕迹化自主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 自主管理水平。学校继续探索实施班级 痕迹化自主管理模式,各班建立了值周班 长制度,设计了班级痕迹化自主管理操作 手册。实施了班级规则自己定,班级干部 自己选,班级事务自己管,班级违纪自己 罚的全方位自主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操 作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 也如实地记载了学生校园生活的点滴,也 极大地助力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 操作实施。四是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力度, 维护学生安全权益。学校根据家长与学 生的实际需求,推行了校牌出入制度,这 种区别对待的校门出入制度,既帮助家长 解决了家庭管理中的困难,又杜绝了学生 午休期间无人监护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 生,与此同时,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智者乐水 大胆改革迎挑战 管理篇 教育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些年, 七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努力从常规管 理、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教研、师技师能 及办学特色六个方面要质量,并实现整体的和 谐统一。 措施一: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常规管理是 学校抓好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每学年,七中 都会在工作要点中提出:“全体教师要自觉遵 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教务科要加大教学常 规的检查力度,做好‘五查’工作。” 为强化常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七中实 行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针对学生实际,备教 材、备学案、备教法、备作业等,在同一层次的 学生中,做到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 一基本作业、统一测试内容等,并将其纳入每 月底教育教学普查范围;实行听评课制度,学 校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该校规定每个教师每 周听课不少于4节,校务会成员每周听课不少 于 5 节;加强作业管理,做到“有练必选,有发必 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措施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七中贯彻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立足学情、立足基础、以 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指导原则,灵活运用教学 智慧,按照学校提出的课堂教法要求,大力提 倡高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同时积极 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 课堂教学模式,培植精品课程,努力建设“一纲 多模“的博雅“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 习氛围中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措施三:向过程反思要质量。教师成长的 关键并不在于从事教学活动的长短,也不在于 有没有参加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而在于教师是 否善于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不断优化提 质。 如何进行反思,向过程反思要质量呢?一 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七中大力实施校本培训, 用学习驱动实践,用学习推动反思,让教师带 着问题去反思,带着效果去反思;二是以研促 教。七中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抓手,开展 同伴互助式“研讨”;三是实行对话交流。七中 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现场交流,对角度解读,多 层面反思,互相争议、碰撞交流,共同提高;四 是以年级为单位,每月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 总结成绩,改良工作,优化方法,拓展空间,提 升过程质量。 措施四:向教学教研要质量,质量立校、科 研强校。这些年,七中大力实行校本科研,认 真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坚持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举办“双馨杯”中青 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推行“1110”工程。课题 研究稳步推进,立项课题按时结题,争取新课 题立项。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着力 拓展教研空间,力争实现教研最大限度地助推 教学。其中,教育科研的重点在校本教研。该 校不断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学术引领力建 设,赋予实行教研组、备课组组内教师“捆绑 式”管理与评价,营造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 能力。 措施五:向师技师能要质量。全面提升教 师素质,打造德艺双馨、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七中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 教师发展路径;完善和强化《名优教师教育教 学培养及管理方案》《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培养 及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 章制度,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强化学习意识,树 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专任教师每年至少阅读一 本理论书籍和订阅一种专业杂 志;以备课活动、赛课活动、听评 课活动等为载体,搭建了教师幸 福成长的平台。 措施六:向办学特色要质 量。面对全校数千名学生,如何 保留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 教?这是七中决策者们始终探究 的课题。经过多方调研,七中最 终大胆探索出一条分层教学的育人模式。在 高一新进分班时,七中将从全市范围内招来的 专业生,按其中考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 兴趣及方向,组建成建制的音乐班和美术班。 经过多年实践,这种分层式的专业班教学已积 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清华美院、中央美院、 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名校输送了一大批优质 生源,现已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基地。 同时,进一步通过艺体特色的“四个加强”,确 保了专业生的低成本、强培训、高质量,促进了 该校艺体特色健康蓬勃的发展。 该校的文化班教学则引入能进能出的竞 争机制。高一分班时,七中根据学生的中考成 绩、物理、化学两科的等次,综合班额大小,分 层成精品班、实验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三类 班都实行动态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每期末 都要进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 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高二一期期中以后, 精品班采取“只出不进”的原则,以达到小班 化、精品化教学之目的。该班遵循课程标准和 教材,注重知识拓展延伸和创新实践能力提 升,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 教学,特别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 生高考时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而普通班的 教学则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基础知识的夯 实与提高,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能达到一般本 科线。经过努力,该校精品班的二本及以上升 学率基本上是100%,而普通班的二本升学率 也在 55%以上。 “这些成绩都是我校以质取胜的缩影,我 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质量观,保证对每一名学 生负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 同时,我们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 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取向以及健全的人格和 心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 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是我校学生在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目前,教育面临的压 力和挑战是现实存在的,但是我们敢于直面 挑战,做好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 来,常德市七中一定会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 家园、成功乐园和卓越校园!届时一所崭新 的七中必将再次横空出世,重现辉煌!”李世 明谈起七中的发展愿景,信心满满。 以质取胜 超越竞争优发展 创新七中 创新七中 想摇篮 想摇篮 — 常德市第七中学发展巡礼 本报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王春芳 文/图 千百年来,悠悠沅水静静地流淌,滋养着常德千百万朴实的人民,锻造出常德人民脚踏实地又敢于创新的 人文情怀。 有着 100 多年历史的常德市七中(以下简称“七中”)便与母亲河临水而栖。历年来,七中人始终秉承坚守 与创新并重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更是以壮士断腕的视角和气魄,在学校制度建设、管理体 制、队伍建设、校园文化、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立体式、全方位、彻底化、大动作的改革和创新,并提出了“教 师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资源、机制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第 一条件”的“四个一”治校方略,短短数月,蝴蝶效应凸显,全校上下活力无限。 七中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七中校长李世明掷地 有声地说:“七中就是一所秉承‘厚德博 雅、担当有为’为校训的百年老校,是一所 以‘德智双全、艺文兼优、身心两健’为育人 目标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表示:教育的本 质是学文化、启心智、达智善。成功的教育 务必以文化和理念为先导,引领学校工作 的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快速发展,才能让 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成功和快乐。 “要以道驭术,才能做到治校有方, ‘道’要固守,‘术’要创新。”李世明说。这 里的“道”指理念系统,“术”指办学系列举 措,即要用理念指导实践,才能做到治校 有方向、有方略、有方法。经过全校教职 员工的讨论、酝酿,七中当下的理念系统 秉承历史传承,结合现实校情,符合教育 原则规律和时代气息,确定了“全面育人、 和谐发展、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确定了 “高质量、重素养、树品牌”的办学目标;确 立了“严实并重、追求卓越”的校风,“精业 厚生、至善至美”的教风和“乐学善学、笃 学致远”的学风”。 七中在新的理念系统的指引下,全校 上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激活 办学、全力提升质量、全力健康发展”的办 学举措,努力建设好一支“服从意识强、全 局观念强、能力素养强、实干精神强、依规 创新强”的“五强”领导队伍;努力塑造好 “正确理想信念的传播者、高尚道德情操 的示范者、无私奉献的耕耘者、仁爱担当 的坚守者、优良质量的创造者”的“五者” 好教师形象;努力培养出“形象美、言行 美、心灵美、特长美、学习美”的“五美”七 中好学生。 回眸七中的办学成果,近年来,七中 高考成绩连年报捷:2014届高考一本录取 134 人,二本录取 325 人;2015 届高考一本 录取 106 人,二本录取 315 人;2016 届高考 一本录取105人,二本录取261人……近3 年,有 300 多名同学考取“C9 联盟高校” “985高校”“211高校”和艺体类名校,邬勃 安、黄豪、龙凤仪、邓纬地、陈睿、麦冬雪、 吴琦、刘雨、蒋一帆、郭润慈等同学被清华 大学录取。著名青年歌唱家陈思思、影视 歌多栖明星瞿颖、“快乐男声”王栎鑫等众 多令人瞩目的艺术人才从这里走出来。 该校还培养了如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 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罗祖亮,金融 界“B 股大王”胡野碧,特级飞行员郑小龙, 中科院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戴勇,新加 坡发展银行亚洲融资有限公司董事胡贵 平,北大方正计算机网络技术顾问胡卫 翔,北大博士后流动站博士铁锋等一大批 企业家、知名学者、科学家等优秀人才。 追踪溯源,1912 年,该校前身为“常德育德 女子学校”,后行经百年,历经坎坷,五迁 校址,五更其名,成为了今天历史悠久、传 统优良、英才辈出的七中。 经过一代代七中人呕心沥血的奋斗, 该校各项荣誉也是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2003 年 10 月,七中被评选为“湖南省重点 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目 前,学校是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 科研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先后获得“全 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湖南省青少 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基地”“湖南省绿色 学校”“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 百余项荣誉。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折射出了七 中人“自强不息、担当有为”的七中精神。 他们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抒写了稳健厚 重、华丽多姿的诗篇。 芳菲四月,漫步七中,校道两边,成排 的樟树高大茂密,宛如一把把天然的遮阳 伞,洒下满地清凉;两侧的围墙上、橱窗 里,百年文化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校园 内,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寓意深刻的雕 塑、结构古朴的亭榭、种类繁多的植物,无 一不凸显着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别致的校园美景赛过公园,优雅的教 学环境更是吸引人的眼球。这里有全省 中学一流的数字实验室、录播室、录音室; 这里有全省中学一流的美术画室、艺术创 作室和艺术展览馆;这里有全省中学一流 的音乐演播厅、天籁馆和艺术教育馆;这 里还有墨香扑鼻的教师书吧和学生陶艺 作品展示厅等,这些处处昭示着学校丰厚 的文化内涵。 该校党政领导班子达成一致共识: “今后七中将围绕‘人文优先、能力至上、 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通过‘四全’的办 学举措,一定能再创七中办学新的辉煌。” 以道驭术 百年老校绽芬芳 4-5 专版 2017 4 19 日 星期三 农历丁酉年三月廿三 责任编辑 黄媛媛 高翔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ZHUANBAN 理念篇 质量篇 师资篇 ·办学理念: 全面育人 和谐发展 面向未来 ·办学目标: 高质量 重素养 树品牌 ·办学特色: 人文优先 能力至上 艺体见长 ·办学策略: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管理强校 ·育人目标: 德智双全 艺文兼优 身心两健 ·校 训: 厚德博雅 担当有为 ·校 风: 严实并重 追求卓越 ·教 风: 精业厚生 至善至美 ·学 风: 乐学善学 笃学致远 常德市七中办学理念 邀请湖南 师大附中高考 专家和该校高 中部语数外老 师深度探讨交 流高考的迎考 复习策略。 本版制图/张渝婧 体育节开幕式。 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第三届校园十佳青年颁奖仪式。 科技节开展机器人兴趣活动。 开展采茶实践活动。 课间个别辅导。 课余师生交谈。 教代会代表们商议方案。 教代会代表们现场举手表决通过 管理改革方案。 艺术节文艺演出。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Ja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理念篇 质量篇 创新七中 梦想摇篮 - cdyee.comcdrb.cdyee.com/images/2017-04/19/A04/CDRB20170419A04.pdf广一年两次的学习班集中培训、一年一次的 全校教师教学论坛、一年半一次的校级小课

一所学校的成功除了管理和教学上的创新改革,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外部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和学

校的发展,内部价值在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是每一名七中人的基本共识。

七中目前共有258名教职员工,其中市

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高达41名,占全员总数的16%强;拥有高级和特级职称的老师共有99人,占总人数的38%强……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凸显出该校对于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倾心培育。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老师业务素养的提高,每年都会安排一批老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考察,同时,学校也会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来校讲学,让我们受益匪浅!”该校高三年级组长辜冬山老师说。

除了外部交流,该校在校本教研上更是倾注了满腔心血,从去年开始,该校大力推广一年两次的学习班集中培训、一年一次的全校教师教学论坛、一年半一次的校级小课题结题表彰、一年一次的传帮带师徒结对活动、两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大型考试后组织一次深度教学反思的六个“一”教学教研改革,让广大教师始终沉浸在学习提高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成长。

该校正在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即市级

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级及以上学科首席名师等名师引领工程建设;市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示范工程建设;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形式对“三考”老师进行的质量工程建设;以学年为单位定师徒结对进行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和每学年一论坛两培训、周碰头的班主任提升工程建设。

近日,七中邀请湖南师大附中语数外3名高考专家和该校高中部语数外老师深度探讨交流高考的迎考复习策略;次日,又邀请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来校进行讲座,老师和家长们受益匪浅……这是该校实施五大工程建设的缩影。

“校本培训力度大、领域广、效果好,在这样的学习型团队中,我们每个老师随时处于学习的氛围中,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业务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拿到高级职称的都有好几个了!”年轻的孟慧老师说起学校的这些新举措,满脸自豪。

李世明说:“七中的教师团队是一个令人感动和点赞的集体,不仅普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对教材和课堂驾驭能力普遍非常强、多媒体使用技术娴熟又面广,更难能可贵的是拥有无私奉献、务实扎实的敬业精

神。”大课间、午休时间和晚自习前后半小时,在教室、走廊、办公室对学生一对一进行辅导和面批面改的镜头,在学校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目前,学校更是以“四强”“五用”狠抓该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四强”,就是加强师德师风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加强常规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规范程度;加强科研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教法改革,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在“四加强”的有力敦促下,该校通过用文化引领、用制度严管、用机制激活、用培训强人、用台账管理的“五用”措施来实施配套管理,学校老师外部价值观和内部价值观逐步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激情凸显。

记者随手翻开语文老师龚妮科的教师“一本通”,也就是教师业务笔记本,里面有张业务活动统计表,每一次会议记录、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与学生谈话记录、检查记录跃然纸上;参与或主持的教研课题、已发表的论文、上的公开课等也一目了然。旁边还放着一本教案,里面制定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每节教案后面设计有“教学反思”栏,极大地规范了教学常规,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强师固本 持续发展显优势

“七中虽然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我们办教育决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荣誉,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源头上为这所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以李世明为首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2016年年底,新的学校领导班子从管理体制、分配制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校本培训、德育工作、艺体特色、人事改革方面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

针对学校管理体制,该校提出了校务会集体决策下的分工负责制,学校所有管理者都展示出了“低重心、接地气、重落实、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在分工负责制之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年级落实制和教代会审议制,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重新激发了管理者和老师们的积极性,全校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

目前,该校还在对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学校将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全员绩酬挂钩制,让整个教师团队管理制度化、精致化、规范化和台账化。切实体现教师薪酬发放过程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同时,该校还在考评机制上做了深化改革。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老师办

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常德市七中管理制度汇编》和两个责任状(即师德师风责任状和质量目标责任状),煞是醒目,从老师们的口中得知,这就是该校最新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学不仅要看教学质量,更要重视每个老师的教育情怀和师德师风。“学校不是加工厂,我们应该带着责任和情怀来从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从源头上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教育,这也就是智者乐水的教育情怀!”李世明铿锵有力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位年轻的“老校长”身上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教育情怀。

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学校领导层和教师代表们的多轮磋商和探讨,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既要保留历史的先进性,又要对现有的分层教学和艺体特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作为学校的两大品牌来持续发力。

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钟元初表示:对于教法改革,学校正在大力推行知能并重,摒弃注入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注重学生的知能并重;摒弃学生的学服从教师的教,注重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目前,学校已明确响亮地提出了“三标准”(即精心准备的课堂、一课一得的课堂、训练为主的课堂)、“四放权”(即话语放权、思维放权、

实践放权、感悟放权)、“五结合”(即每堂课结合知识点、考点、能力点、方法点、情感点)、“六优化”(优化学习目标、优化组织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优化双边活动、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训练实效)的课堂教法要求。

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常规教学,该校开始强化活动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心理健康进课堂、德育序列化、主题班会、

“四节”活动(即科技节、社团节、体育节、艺术节)等。

德育教育是七中实施的拓展型课程之一,也是该校德育为首,人文优先的重要抓手。谈起德育教育与改革,政教科科长杨贤琼头头是道:学校坚持“善美”德育体系,进一步加大德育改革与创新力度,整合学校各种德育资源,对原有“三三制”德育操作模式进行了升级,特别是加大了班级管理的创新力度。一是全面量化班级管理,将管理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实效。学校统一制定了《常德市七中班级目标管理量化细则》,根据细则,从文明、卫生、两操、艺体、学优五方面对班级管理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结果全部量化为班级目标管理分数。二是有效实施学生德育量化考核,不断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制定了《常德市七中德育量化评比细则》,以细则为基础又出台了《常德市七中学生一日常规》。各班加大量化考核力度,对学生实施每周一考核,每月一评比,每期一定等的原则,及时将考核结果进行运用。三是探索实施班级痕迹化自主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学校继续探索实施班级痕迹化自主管理模式,各班建立了值周班长制度,设计了班级痕迹化自主管理操作手册。实施了班级规则自己定,班级干部自己选,班级事务自己管,班级违纪自己罚的全方位自主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如实地记载了学生校园生活的点滴,也极大地助力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操作实施。四是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力度,维护学生安全权益。学校根据家长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行了校牌出入制度,这种区别对待的校门出入制度,既帮助家长解决了家庭管理中的困难,又杜绝了学生午休期间无人监护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智者乐水 大胆改革迎挑战

管理篇

教育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些年,七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努力从常规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教研、师技师能及办学特色六个方面要质量,并实现整体的和谐统一。

措施一: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常规管理是学校抓好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每学年,七中都会在工作要点中提出:“全体教师要自觉遵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教务科要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做好‘五查’工作。”

为强化常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七中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针对学生实际,备教材、备学案、备教法、备作业等,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做到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基本作业、统一测试内容等,并将其纳入每月底教育教学普查范围;实行听评课制度,学校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该校规定每个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校务会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加强作业管理,做到“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措施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七中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立足学情、立足基础、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指导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智慧,按照学校提出的课堂教法要求,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植精品课程,努力建设“一纲多模“的博雅“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措施三:向过程反思要质量。教师成长的关键并不在于从事教学活动的长短,也不在于有没有参加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而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不断优化提质。

如何进行反思,向过程反思要质量呢?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七中大力实施校本培训,用学习驱动实践,用学习推动反思,让教师带着问题去反思,带着效果去反思;二是以研促教。七中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抓手,开展同伴互助式“研讨”;三是实行对话交流。七中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现场交流,对角度解读,多层面反思,互相争议、碰撞交流,共同提高;四是以年级为单位,每月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成绩,改良工作,优化方法,拓展空间,提升过程质量。

措施四:向教学教研要质量,质量立校、科研强校。这些年,七中大力实行校本科研,认真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坚持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举办“双馨杯”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推行“1110”工程。课题研究稳步推进,立项课题按时结题,争取新课题立项。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着力拓展教研空间,力争实现教研最大限度地助推教学。其中,教育科研的重点在校本教研。该校不断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学术引领力建设,赋予实行教研组、备课组组内教师“捆绑式”管理与评价,营造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措施五:向师技师能要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德艺双馨、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七中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路径;完善和强化《名优教师教育教学培养及管理方案》《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培养及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专任教师每年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和订阅一种专业杂志;以备课活动、赛课活动、听评课活动等为载体,搭建了教师幸福成长的平台。

措施六:向办学特色要质量。面对全校数千名学生,如何保留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是七中决策者们始终探究的课题。经过多方调研,七中最

终大胆探索出一条分层教学的育人模式。在高一新进分班时,七中将从全市范围内招来的专业生,按其中考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兴趣及方向,组建成建制的音乐班和美术班。经过多年实践,这种分层式的专业班教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名校输送了一大批优质生源,现已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基地。同时,进一步通过艺体特色的“四个加强”,确保了专业生的低成本、强培训、高质量,促进了该校艺体特色健康蓬勃的发展。

该校的文化班教学则引入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高一分班时,七中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物理、化学两科的等次,综合班额大小,分层成精品班、实验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三类班都实行动态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每期末都要进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高二一期期中以后,精品班采取“只出不进”的原则,以达到小班化、精品化教学之目的。该班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知识拓展延伸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特别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而普通班的教学则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基础知识的夯实与提高,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能达到一般本科线。经过努力,该校精品班的二本及以上升学率基本上是 100%,而普通班的二本升学率也在55%以上。

“这些成绩都是我校以质取胜的缩影,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质量观,保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我们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取向以及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是我校学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目前,教育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现实存在的,但是我们敢于直面挑战,做好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常德市七中一定会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成功乐园和卓越校园!届时一所崭新的七中必将再次横空出世,重现辉煌!”李世明谈起七中的发展愿景,信心满满。

以质取胜 超越竞争优发展创新七中创新七中 梦梦想摇篮想摇篮

—— 常德市第七中学发展巡礼

□本报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王春芳 文/图

千百年来,悠悠沅水静静地流淌,滋养着常德千百万朴实的人民,锻造出常德人民脚踏实地又敢于创新的人文情怀。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常德市七中(以下简称“七中”)便与母亲河临水而栖。历年来,七中人始终秉承坚守与创新并重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更是以壮士断腕的视角和气魄,在学校制度建设、管理体制、队伍建设、校园文化、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立体式、全方位、彻底化、大动作的改革和创新,并提出了“教师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资源、机制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第一条件”的“四个一”治校方略,短短数月,蝴蝶效应凸显,全校上下活力无限。

七中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七中校长李世明掷地

有声地说:“七中就是一所秉承‘厚德博雅、担当有为’为校训的百年老校,是一所以‘德智双全、艺文兼优、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表示:教育的本质是学文化、启心智、达智善。成功的教育务必以文化和理念为先导,引领学校工作的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快速发展,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成功和快乐。

“要以道驭术,才能做到治校有方,‘道’要固守,‘术’要创新。”李世明说。这里的“道”指理念系统,“术”指办学系列举措,即要用理念指导实践,才能做到治校有方向、有方略、有方法。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讨论、酝酿,七中当下的理念系统秉承历史传承,结合现实校情,符合教育原则规律和时代气息,确定了“全面育人、和谐发展、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确定了

“高质量、重素养、树品牌”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严实并重、追求卓越”的校风,“精业厚生、至善至美”的教风和“乐学善学、笃学致远”的学风”。

七中在新的理念系统的指引下,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激活

办学、全力提升质量、全力健康发展”的办学举措,努力建设好一支“服从意识强、全局观念强、能力素养强、实干精神强、依规创新强”的“五强”领导队伍;努力塑造好

“正确理想信念的传播者、高尚道德情操的示范者、无私奉献的耕耘者、仁爱担当的坚守者、优良质量的创造者”的“五者”好教师形象;努力培养出“形象美、言行美、心灵美、特长美、学习美”的“五美”七中好学生。

回眸七中的办学成果,近年来,七中高考成绩连年报捷:2014届高考一本录取134人,二本录取325人;2015届高考一本录取106人,二本录取315人;2016届高考一本录取105人,二本录取261人……近3年,有 300 多名同学考取“C9 联盟高校”

“985高校”“211高校”和艺体类名校,邬勃安、黄豪、龙凤仪、邓纬地、陈睿、麦冬雪、吴琦、刘雨、蒋一帆、郭润慈等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著名青年歌唱家陈思思、影视歌多栖明星瞿颖、“快乐男声”王栎鑫等众多令人瞩目的艺术人才从这里走出来。该校还培养了如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罗祖亮,金融界“B股大王”胡野碧,特级飞行员郑小龙,

中科院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戴勇,新加坡发展银行亚洲融资有限公司董事胡贵平,北大方正计算机网络技术顾问胡卫翔,北大博士后流动站博士铁锋等一大批企业家、知名学者、科学家等优秀人才。追踪溯源,1912年,该校前身为“常德育德女子学校”,后行经百年,历经坎坷,五迁校址,五更其名,成为了今天历史悠久、传统优良、英才辈出的七中。

经过一代代七中人呕心沥血的奋斗,该校各项荣誉也是可圈可点、可喜可贺:2003年10月,七中被评选为“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目前,学校是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基地”“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百余项荣誉。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折射出了七中人“自强不息、担当有为”的七中精神。他们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抒写了稳健厚重、华丽多姿的诗篇。

芳菲四月,漫步七中,校道两边,成排的樟树高大茂密,宛如一把把天然的遮阳伞,洒下满地清凉;两侧的围墙上、橱窗里,百年文化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校园内,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寓意深刻的雕塑、结构古朴的亭榭、种类繁多的植物,无一不凸显着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别致的校园美景赛过公园,优雅的教学环境更是吸引人的眼球。这里有全省中学一流的数字实验室、录播室、录音室;这里有全省中学一流的美术画室、艺术创作室和艺术展览馆;这里有全省中学一流的音乐演播厅、天籁馆和艺术教育馆;这里还有墨香扑鼻的教师书吧和学生陶艺作品展示厅等,这些处处昭示着学校丰厚的文化内涵。

该校党政领导班子达成一致共识:“今后七中将围绕‘人文优先、能力至上、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通过‘四全’的办学举措,一定能再创七中办学新的辉煌。”

以道驭术 百年老校绽芬芳

4-5专版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农历丁酉年三月廿三

责任编辑 黄媛媛 高翔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ZHUANBAN

理念篇 质量篇

师资篇

·办学理念:全面育人 和谐发展 面向未来

·办学目标:高质量 重素养 树品牌

·办学特色:人文优先 能力至上 艺体见长

·办学策略: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管理强校

·育人目标:德智双全 艺文兼优 身心两健

·校 训:厚德博雅 担当有为

·校 风:严实并重 追求卓越

·教 风:精业厚生 至善至美

·学 风:乐学善学 笃学致远

常德市七中办学理念

邀请湖南师大附中高考专家和该校高中部语数外老师深度探讨交流高考的迎考复习策略。

本版制图/张渝婧

培植精品课程,建设﹃智慧课堂﹄。

体育节开幕式。

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第三届校园十佳青年颁奖仪式。

科技节开展机器人兴趣活动。

开展采茶实践活动。

课间个别辅导。

课余师生交谈。

教代会代表们商议方案。 教代会代表们现场举手表决通过管理改革方案。 艺术节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