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13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1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1 陳榮坤 2 、蔡世宗 3 、林順福 4 、羅正宗 2 、吳炳奇 2 、李杏芳 2 、楊智哲 2 陳榮坤、蔡世宗、林順福、羅正宗、吳炳奇、李杏芳、楊智哲。2019。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741-13水稻品種臺南 19 (Tainan No.19, TN19) 係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 2019 5 月命名的 早熟優質香米品種,平均生育日數在第一期作為 120 天,第二期作 100 天,區域試驗平均每 公頃稻穀產量在第一期作為 6,001 kg,第二期作 3,612 kg,其生育日數及稻穀產量與對照品 種臺稉 11 號相近。臺南 19 號具有略早熟,稻穀產量穩定、米質優良,米飯帶有芋香味,稻 穀耐貯藏性佳,抗葉稻熱病,抗倒伏能力良好且脫粒率適中,適合機械收穫等特色;惟本品 種於第二期作成熟期耐寒性稍差,栽培時不宜過晚種植。此外,本品種對於白葉枯病、紋枯 病、稻飛蝨等病蟲害抗性不穩定,應注意適時防治。預期新品種將有利於友善栽培之特色生 產,提升國產米之競爭力。 現有技術:現行水稻香米特色品種臺南 13 號之白堊質較高,稻穀貯藏時間稍短,造成 碾米率差,也影響稻米消費品質。 創新內容:水稻臺南 19 號係臺南 13 號之白堊質近同源系,具有低白堊質、口感佳的 優點,並兼具臺南 13 號之芋頭香味、抗稻熱病、耐倒伏及穩產等優點。 對產業影響:預期可取代臺南 13 號,將有助於有機、友善之特色栽培,提升稻作產業 競爭力。 關鍵字:水稻、臺南 19 號、育種 接受日期:2019 11 6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 506 號。 2.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兼嘉義分場分場長、研究員兼副場長、技佐、助理研究員、助 理研究員。712 臺南市新化區牧場 70 號。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技正。 4.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副教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1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1

陳榮坤 2、蔡世宗 3、林順福 4、羅正宗 2、吳炳奇 2、李杏芳 2、楊智哲 2

摘  要

陳榮坤、蔡世宗、林順福、羅正宗、吳炳奇、李杏芳、楊智哲。2019。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74:1-13。水稻品種臺南 19 號 (Tainan No.19, TN19) 係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 2019 年 5 月命名的

早熟優質香米品種,平均生育日數在第一期作為 120 天,第二期作 100 天,區域試驗平均每

公頃稻穀產量在第一期作為 6,001 kg,第二期作 3,612 kg,其生育日數及稻穀產量與對照品

種臺稉 11 號相近。臺南 19 號具有略早熟,稻穀產量穩定、米質優良,米飯帶有芋香味,稻

穀耐貯藏性佳,抗葉稻熱病,抗倒伏能力良好且脫粒率適中,適合機械收穫等特色;惟本品

種於第二期作成熟期耐寒性稍差,栽培時不宜過晚種植。此外,本品種對於白葉枯病、紋枯

病、稻飛蝨等病蟲害抗性不穩定,應注意適時防治。預期新品種將有利於友善栽培之特色生

產,提升國產米之競爭力。

現有技術: 現行水稻香米特色品種臺南 13 號之白堊質較高,稻穀貯藏時間稍短,造成

碾米率差,也影響稻米消費品質。

創新內容: 水稻臺南 19 號係臺南 13 號之白堊質近同源系,具有低白堊質、口感佳的

優點,並兼具臺南 13 號之芋頭香味、抗稻熱病、耐倒伏及穩產等優點。

對產業影響: 預期可取代臺南 13 號,將有助於有機、友善之特色栽培,提升稻作產業

競爭力。

關鍵字:水稻、臺南 19 號、育種

接受日期:2019 年 11 月 6 日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 506 號。

2.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兼嘉義分場分場長、研究員兼副場長、技佐、助理研究員、助

理研究員。712 臺南市新化區牧場 70 號。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技正。

4.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副教授。

Page 2: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2

前  言

稻米為國人的主要糧食,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提升,消費者對米飯之口感

喜好及外觀品質程度亦隨之提高,為因應現代社會需求,提高稻米品質便成為當前水稻育種

之首要目標,以迎合市場消費需求。稻米品質是一個由很多要素組成的複雜性狀,包括稻

米外觀、碾米品質、食味口感與營養價值等 (8);而外觀品質最主要是由穀粒形狀與白堊質決 定。其中白堊質除了會使米粒外觀不佳,也會對穀粒的碾製、烹調與食味有不良影響 (4)。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之水稻品種「臺南 13 號」,具有早熟、米飯帶有芋頭香、產量

穩定、適應性廣,對稻熱病、飛蝨類病蟲抗性優良,以及脫粒率較低與抗倒伏性良好等特 性,在有機栽培及特色米消費市場頗受歡迎。然而「臺南 13 號」稻米白堊質比例於高溫下

有偏高的缺點 (5,7,9),稻米白堊質屬於多個數量性狀基因控制,傳統育種之外表型選拔容易受

到氣候環境的影響。因此,本場與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合作,利用分子標誌定位白堊質的

數量性狀基因座 (1),並輔助回交育種,將「臺南 16 號」品種所具有之優良米粒外觀及食味

品質等優良性狀 ( 基因 ) 導入「臺南 13 號」品種,進一步選獲生育性狀及米質特性均優良

之稉稻新品系南稉育 1041070 號。

新品系南稉育 1041070 號經由各項試驗結果顯示,具有 (1) 米粒外觀及食味優良,米飯

帶有芋頭香味;(2) 產量穩定;(3) 對葉稻熱病有良好抗性;(4) 幼苗耐寒、抗倒伏、及脫粒

率適中等優良特性,有推廣之價值,於 108 年 5 月 21 日經本場新品種命名審查會議審查通 過,命名為臺南 19 號繁殖推廣。

材料與方法

臺南 19 號原品系名稱為南稉育 1041070 號,係於 2011 年第一期作利用香米品種臺南

13 號為母本及輪迴親,南稉育 1001044 號 ( 於 2012 年命名為臺南 16 號 ) 為貢獻親進行雜交,

依分子標誌輔助回交選種選育而成,茲將其選育過程 ( 如表 1 ) 說明如下:

一、雜交及其分離後代選拔

臺南 19 號原品系名稱為南稉育 1041070 號,係於 2011 年第一期作利用香米品種臺

南 13 號為母本及輪迴親本,糙米白堊質及米飯口感之貢獻親為日本越光品種抽穗期近

同源系南稉育 1001044 號 ( 於 2012 年命名為臺南 16 號 ) 進行雜交,獲得之 F1 再與輪

迴親本臺南 13 號回交三次,分別產生 BC1F1、BC2F1 及 BC3F1,每一個回交世代輔以

分子標誌輔助前景篩選與背景篩選,確定導入與低白堊質數量性狀基因座緊密連鎖之

3 組分子標誌 CH0648、CH0463 與 RM22155,及 2 個與食味相關之分子標誌 RM8210與 RM14275,並挑選帶有較多臺南 13 號基因體背景之個體進入下一世代的回交。於

2014 年第二期作於 BC3F3 觀察世代之外表型表現一致,於 2015 年第一期作以南稉育

1041070 號為代號,進入產量比較試驗與特性檢定。南稉育 1041070 號遺傳背景如圖 1所示,其來自於臺南 13 號之遺傳背景佔 94.7%(1)。

二、高級產量比較試驗

南稉育 1041070 號於 2015 年第一及第二期作參加高級產量比較試驗,每期作參試品種

( 系 ) 共有 21 個,田間採逢機完全區集設計,每一小區種植 100 株,四重複,五行區,行株

Page 3: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3

距 30 × 15 公分。除調查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外,尚參加倒伏性、耐寒性、穗上發芽、脫粒 性、稻熱病、紋枯病、白葉枯病、抗蟲性及米質等特性檢定,並推薦進入 2016 年組全國早

熟組稉稻區域試驗。

三、�稻區域試驗 ( 早熟組 )南稉育 1041070 號參加 2016 年組稉稻區域試驗 ( 早熟組 ),自 2016 年第一期作至 2017

年第二期作,共參試兩年 4 期作,此次試驗共有 5 個品系 ( 種 ) 參試,以臺稉 11 號為對照

品種。試驗地點分別在桃園縣新屋鄉、彰化縣大村鄉、嘉義縣鹿草鄉及屏東縣長治鄉等 4 處,試驗田均設於各區農業改良場或分場內。田間採逢機完全區集設計,重複 4 次,5 行 區,每行 20 株,4 ~ 6 本植,小區面積 4.5 m2,行株距 30 × 15 cm 或 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 )。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試驗小區為單位,收穫稻株,經乾燥、調製、秤量淨穀小區產量換算公頃產量 ( 本試驗各項

資料均由各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並以 Finlay and Wilkinson (1963) 的方法進行區域試驗的參

試品種 ( 系 ) 稻穀產量穩定性分析。

表 1. 臺南 19 號之選育過程

Table 1. Breeding procedure of Japonica rice variety “Tainan No.19”

Year Cropseason Description

2011I Hybridization: TN13 (♀) × TN16 (♂)II F1: plant backcross to TN13

2012I F2: population for chalky grain QTL mappingII BC1F1: plant selected by chalky QTLs marker backcross to TN13

2013I BC2F1: plant selected by chalky QTLs marker backcross to TN13II BC3F1: plant selected by chalky QTLs marker backcross to TN13

2014I BC3F2: plant selected by chalky QTLs marker and shelf crossII BC3F3: plant: Evaluation of brown rice appearance, disease and insect resistance

2015I BC3F4: Nankeng yu 1041070 (Advanced yield trial)II BC3F5: Nankeng yu 1041070 (Advanced yield trial)

2016

I BC3F6: Nankeng yu 1041070 (Regional yield trial, evaluation of lodging, cold tolerance, on-panicle sprouting, shattering, diseases and insect resistance, grain quality analysis)

II BC3F7: Nankeng yu 1041070 (Regional yield trial, evaluation of lodging, cold tolerance, on-panicle sprouting, shattering, diseases and insect resistance, grain quality analysis)

2017

I BC3F8: Nankeng yu 1041070 (Regional yield trial, evaluation of lodging, cold tolerance, on-panicle sprouting, shattering, diseases and insect resistance, grain quality analysis)

II BC3F9: Nankeng yu 1041070 (Regional yield trial, evaluation of lodging, cold tolerance, on-panicle sprouting, shattering, diseases and insect resistance, grain quality analysis)

2018 I, II BC3F10, BC3F11: Cultivated observation2019 I F17: Variety register application

Page 4: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4

圖 1. 水稻臺南 19 號遺傳背景物理圖譜 ( ▋為臺南 13 號背景,▋為臺南 16 號背景 )Fig. 1. Genetic constitutes of physical map of the NKY1041070 ( ▋: same as TN13 background; ▋:

same as TN16 background)

四、氮肥效應試驗

本試驗自 2016 年第一期作至 2016 年第二期作結束,共進行 2 個期作,田區採用裂

區設計,3 重複,兩個期作分別使用經肥料空白試驗之田區進行試驗。氮素處理等級分

為 70、140、210 及 280 公斤 / 公頃等 4 級,磷酐施用 54 公斤 / 公頃,氧化鉀施用 60 公

斤 / 公頃。成熟時期以試驗小區為單位,逢機割取 3 株,調查穗重、穗長、一穗穎花數、

稔實率及千粒重等性狀。收穫剩餘稻株,經乾燥、調製、秤量淨穀小區產量換算公頃產

量。

Page 5: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5

五、各項特性檢定

南稉育 1041070 號於民國 2015 年第一期作至 2017 年第二期作,計進行三年六個期

作之特性檢定。檢定特性包括倒伏性、耐寒性、穗上發芽率與穀粒脫粒性等非生物抗性

檢定,稻熱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及稻飛蝨等生物抗性檢定,詳細方法皆依羅等 (2009)之檢定方法進行,檢定資料均由各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六、米質檢定

以 2016 年至 2017 年區域試驗試區生產的稻穀為材料,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米

質檢定。檢定方法依鄭等 (2017) 之米質檢定方法進行,檢定之標準在粒長及粒形係依

我國國家標準 No.13446 訂定,粒長 (mm) 分為四級:EL:大於 7.50;L:6.61 以上,7.50以下;M:5.51以上,未滿 6.61;S:小於 5.51。粒形 (長寬比 )分為三級:S:大於 3.0;I:2.1以上,3.0以下;B:小於 2.1。其餘項目依國際稻米研究所 (IRRI)之標準,透明度、心白、

腹白、背白各分為 0 ~ 5 級共 6 級,透明度值愈小,表示透明度較佳;鹼性擴散度分 1 ~

7 共七級;糊化溫度分四級,與鹼性擴散度對應如下:H 為 1 ~ 2;HI 為 3;I 為 4 ~ 5;L 為 6 ~ 7;凝膠展延性 (mm) 分三級:H 為小於 41;M 為 41 ~ 60;S 為大於 60。

結果與討論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為改善水稻臺南 13 號糙米白堊質比例於高溫下有偏高的缺點,藉由

分子標誌定位白堊質的數量性狀基因座,並以分子標誌輔助回交育種技術,將「臺南 16 號」

品種所具有之優良米粒外觀及食味品質等優良性狀 ( 基因 ) 導入「臺南 13 號」品種,進一

步選育米粒外觀及食味優良,米飯帶有芋頭香味、產量穩定,對葉稻熱病具有抗性,而且容

易栽培之早熟優質稉稻新品系南稉育 1041070 號,並命名為臺南 19 號。茲將臺南 19 號選拔

過程之各項結果、品種優缺點及栽培應注意事項列述如後。

一、高級產量比較試驗

高級試驗結果顯示 ( 表 2 ),臺南 19 號之千粒重顯著高於對照的臺稉 11 號,二期

作之一穗穎花數顯著低於臺稉 11 號,稔實率則反之。新品系全生育日數較臺稉 11 號晚

3 天,每公頃平均稻穀產量與臺稉 11 號差異不顯著。

表 2. 臺南 19 號在高級試驗之農藝性狀及稻穀產量

Table 2.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Tainan No.19 in advanced yield trial

VarietyCrop

seasonGrowth duration

(day)

Plant height(cm)

Panicle number

(no.)

Spikelet/panicle(no.)

Fertility

(%)

1,000-grainweight

(g)

Yield

kg/ha Ratio(%)

TN 19 I 118 90.7 19 61 96.5 28.7** 7,635 101.8

TK11 (CK) 115 89.1 20 69 95.7 26.5 7,503 100.0

TN 19 II 103 91.1 18 65 82.3** 26.9* 4,196 104.3

TK11 (CK) 100 93.3 16 73* 65.3 24.0 4,024 100.01 *,** Significantly at 0.05 and 0.01 levels by t-Test, respectively.

Page 6: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6

二、�稻區域試驗 ( 早熟組 )(一) 稻穀產量

臺南 19 號在第一期作 4 個試驗地點的產量表現,平均稻穀公頃產量為 6,001公斤,與對照品種臺稉 11 號相近 ( 表 3 )。就新品系於各試區的表現而言,以嘉義

試區的 6,891 公斤最高,其次為彰化試區的 6,287 公斤,與對照品種臺稉 11 號皆無

顯著差異,然而在屏東則顯著高於對照品種臺稉 11 號。第二期作臺南 19 號於 4 個

試驗區的平均產量為每公頃 3,612 公斤,與對照品種臺稉 11 號相近,其中以彰化試

區表現的 5,594 公斤最高,其次為嘉義試區的 4,349 公斤。

表 3. 臺南 19 號在區域試驗之平均稻穀產量

Table 3. The average yield of Tainan No.19 in regional yield trial

Crop season Variety

Location Mean(kg/ha)

Range(kg/ha)Taoyuan Changhua Chiayi Pintung

1stcrop

TN19 5,037 6,287 6,891 5,790* 6,001 5,037 ~ 6,891TK11 (CK) 4,791 6,687 7,239 5,308 6,006 4,791 ~ 7,239Ratio (%) 105.1 94.0 95.2 109.1 99.9 94.0 ~ 109.1Prob (T ≤ t) 0.305 0.075 0.108 0.233 0.982

2ndcrop

TN19 1,449 5,594 4,349 3,057 3,612 1,449 ~ 5,594TK11 (CK) 1,714 5,904 4,511 2,827 3,739 1,714 ~ 5,904Ratio (%) 84.5 94.7 96.4 108.1 96.6 84.5 ~ 108.1Prob (T ≤ t) 0.294 0.342 0.204 0.176 0.378

1 *,** Significantly at 0.05 and 0.01 levels by t-Test, respectively.

(二) 稻穀產量之穩定性分析

穩定性分析中,各品種 ( 系 ) 在各地區之產量隨環境效應作回歸分析,計算穩

定性回歸係數 (b),並以 b 評估各品種 ( 系 ) 的穩定性。當 b = 1 為合乎一般農業要

求之穩定品種,其產量表現在有利環境下表現較佳,在不利環境也不會表現太差;

0 < b < 1 為符合生物觀點之穩定性,在優良環境中表現不會特別傑出,在劣勢環境

下也有相當的忍受力;b > 1 為不穩定或可塑性品種,對環境反應敏感,環境改善

可有最大的產量增進,在不良環境下卻會表現很差。

由 2016 年至 2017 年的 2 年 4 期作區域試驗資料分析結果 ( 表 4 ) 可知,臺南

19 號第一期作穩定係數為 0.87,稻穀公頃產量為 6,001 公斤,本品種第二期作之穩

定係數為 1.10,其稻穀公頃產量為 3,612 公斤,皆與對照品種臺稉 11 號之間差異不

顯著。綜合 2 年 4 期作一般穩定性之表現,臺南 19 號的穩定係數為 0.94,稻穀公

頃平均產量為 4,807 公斤,與對照臺稉 11 號之間差異不顯著,顯示臺南 19 號的產

量表現與臺稉 11 號相當且穩定。

三、氮肥效應試驗

氮肥效應試驗之目的在測試新品系之適當施肥量,以供新品系命名推廣後,推薦給

農民栽培時之參考,得到最高氮肥施用效益。由 2016 年氮肥試驗結果 ( 表 5 ) 可知,稻

穀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遞增的趨勢;在相同氮素施用等級的稻穀產量表現,

臺南 19 號於第一期作具有超越臺稉 11 號的趨勢,應係其稔實率較高,且千粒重較大所

Page 7: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7

致。兩參試材料於第二期作之產量則較為相近。臺南 19 號在第一、二期作四個氮素用

量等級的產量表現,皆以 280 公斤氮肥試用量的產量最高,分別為每公頃 8,752 公斤及

4,814 公斤。

表 4. 臺南 19 號在區域試驗參試品系稻穀產量之穩定性介量 1

Table 4. Stability parameters of grain yield of regional yield trial for Tainan No.19

Variety/Strain

1st crop 2nd crop Combined analysisMean of

grain yield (kg/ha)

Coefficientof stability

Mean of grain yield

(kg/ha)

Coefficientof stability

Mean of grain yield

(kg/ha)

Coefficientof stability

Taoyuan yu 10210565 5,758ab2 1.21 3,389ab 1.00 4,573a 1.15Chungkeng yu 20894 4,312c 1.17 2,971b 0.97 3,642c 1.08Nankeng yu 1041070 6,001a 0.87 3,612a 1.10 4,807a 0.94Kaohsiung yu 5212 5,635b 0.78 3,035b 0.85 4,335b 0.75TK11 (CK) 6,006a 0.97 3,739a 1.08 4,873a 1.071 Analysis with Finlay-Wilkinson model2 Mean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s are not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at 5% level

表 5. 臺南 19 號在氮肥效應試驗之農藝性狀及稻穀產量

Table 5. The response of nitrogen rates on grain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ainan No.19

VarietyAmount of

nitrogen(kg/ha)

Plant height(cm)

Panicle number

(no.)

Spikelet/panicle(no.)

Fertility

(%)

1,000-grainweight

(g)

Yieldkg/ha Ratio

(%)1st crop season

TN19 70 78.4 11 63 96.4 29.0 4,741c1 100.0140 89.1 16 63 97.1 30.0 7,217b 152.2210 98.0 18 61 97.9 30.4 7,729b 163.0280 105.2 19 68 96.8 28.6 8,752a 184.6

TK11 (CK) 70 84.4 12 84 96.3 24.8 4,727d 100.0140 88.8 13 87 96.7 25.9 6,943c 146.9210 90.9 15 83 96.0 25.0 7,602b 160.8280 98.8 15 93 94.9 23.4 8,395a 177.6

2nd crop seasonTN19 70 81.6 14 59 85.7 25.5 3,900c 100.0

140 90.7 17 71 83.2 25.6 4,532b 116.2210 95.2 17 68 83.3 25.7 4,619ab 118.5280 95.1 19 62 74.2 26.1 4,814a 123.4

TK11 (CK) 70 86.3 16 78 81.5 23.4 3,969c 100.0140 88.9 15 92 69.9 23.4 4,566b 115.0210 94.2 16 83 75.4 21.5 4,444b 112.0280 99.2 18 86 70.1 21.9 5,003a 126.1

1 Mean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s are not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at 5% level

Page 8: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8

四、倒伏性檢定及耐寒性檢定

於 2015 年第一期作至 2017 年第二期作進行倒伏性檢定及耐寒性檢定,計三年 6個期作,委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於桃園市新屋區進行試驗。倒伏指數計五級分別為:1 ( 直 );3 ( 直-斜 );5 ( 斜 );7 ( 斜-倒 );9 ( 倒 )。依據倒伏性統一檢定圃試驗結果得

知 ( 表 6 ),南稉育 1041070 號的倒伏性檢定結果,第一、二期作的倒伏指數均為 1,平

均表現均為直立,顯示臺南 19 號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

五、穗上發芽及脫粒性檢定

臺南 19 號的平均穗上發芽率 ( 表 6 ) 第一期作為 29.7% ( 1 級 ),與臺稉 11 號的

20.6%,皆屬 1 級之難穗上發芽;第二期作為 50.8%,高於臺稉 11 號的 30.6%,但皆位

於同一反應 ( 5 級 ) 等級。臺南 19 號的平均脫粒率於第一期作為 36.5%,第二期作平均

脫粒率為 25.1%,與臺稉 11 號均為第 7 級,顯示本品系之脫粒性尚屬中等,適合機械

收穫。

表 6. 臺南 19 號的倒伏性、耐寒性、穗上發芽率及脫粒率等特性的表現

Table 6. The evaluation on responses to abiotic stresses for Tainan No.19

Crop season Variety

Culm strength Cold tolerance Sprouting in the panicle

Panicle threshability

Lodging Scale Response Scale % Scale % Scale

1st crop

TN19 Erect-Bending 1.0 2.0 MR1 29.7 1 36.5 7

TK11 (CK) Erect-Bending 1.0 2.0 MR 29.6 1 38.1 7

2nd crop

TN19 Erect-Bending 1.0 4.0 MS 50.8 5 25.1 7

TK11 (CK) Erect-Bending 2.0 6.0 S 30.6 5 26.8 71 R: resistant, MR: moderately resistant, MS: moderately susceptible, S: susceptible, HS: highly

susceptible

六、各種病蟲害抗性檢定

(一) 稻熱病抵抗性

由 2015~2017 年稻熱病圃檢定結果 ( 表 7 ) 顯示,臺南 19 號對葉稻熱病的反

應呈現中抗級 (MR),與臺稉 11 號 (R ~ MS) 相近,對穗稻熱病的反應呈現感級

(MS~S),略遜於臺稉 11 號 (MR ~ S)。(二) 白葉枯病抵抗性

於 2015 年第一期作至 2017 年第二期作進行白葉枯病抵抗性檢定,計三年 6 個

期作,委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定。結果顯示 ( 表 7 ),臺南 19 號對白葉枯病

菌株的接種反應,第一期作與第二期作表現為抗到感,與臺稉 11 號的抗性表現皆

不穩定。

(三) 紋枯病抵抗性

紋枯病抵抗性檢定於 2015 年第一期作至 2017 年第二期作進行,計三年 6 個期

作,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嘉義分場進行檢定。結果顯示 ( 表 7 ),臺於第一期作及第

Page 9: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9

二期作皆為感到極感 (S ~ HS),與臺稉 11 號相同,顯示臺南 19 號與對照品種一樣

皆對紋枯病無抵抗性。

(四) 蟲害抵抗性

於 2015 年第一期作至 2017 年第二期作進行稻熱病抵抗性檢定,計三年 6 個期

作,委由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進行檢定。由蟲害檢定結果顯示 ( 表 7 ),臺南 19 號

對褐飛蝨抗性表現為中抗至感 (MR ~ S) 等級,與臺稉 11 號相同;臺南 19 號對斑

飛蝨抗性表現為中抗至感 (MR ~ S) 等級,略優於臺稉 11 號表現的感 (S) 級;兩參

試材料對白背飛蝨的抗性表現為感 (S) 級。整體而言,為減少蟲害,栽培過程中仍

應注意蟲害防治之相關訊息。

表 7. 臺南 19 號對各項病蟲害的抵抗性

Table 7. The evaluation on response to biotic stresses for Tainan No.19

Damage

TN19 TK11 (CK)

1st crop 2nd crop 1st crop 2nd crop

Scale Response Scale Response Scale Response Scale Response

Leaf blast 1 ~ 3 R-MR1 1 ~ 3 R-MR 3 ~ 7 R-S 1 ~ 3 R-MR

Panicle blast 3 ~ 7 MR-S - - 3 ~ 7 MR-S - -

Bacterial blight 1 ~ 7 MR-MS 3 ~ 7 MR-MS 3 ~ 7 MR-S 1 ~ 7 R-S

Sheath blight 7 ~ 9 S-HS 7 ~ 9 S-HS 7 ~ 9 S-HS 7 ~ 9 S-HS

Brown planthopper 3 ~ 7 MR-S 3 ~ 7 MR-S 3 ~ 7 MR-S 3 ~ 7 MR-S

Small brownplanthopper 3 ~ 7 MR-S 3 ~ 7 MR-S 7 S 7 S

Whitebackedplanthopper 7 S 7 S 7 S 7 S

1 R: resistant, MR: moderately resistant, MS: moderately susceptible, S: susceptible, HS: highly susceptible

七、區域試驗米質檢定

本項檢定係以區域試驗彰化大村試區生產的稻穀為材料,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

檢定。由表 8 可知,臺南 19 號第一期作及第二期作的稻穀容重量及碾糙率低於對照臺

稉 11 號,粒形也較臺稉 11 號細長;無心白,於第一期作高溫環境下略有腹白及背白。

臺南 19 號屬於低糊化溫度,其凝膠展延性略與臺稉 11 號相近,具有軟膠體之特性,粗

蛋白質含量 ( 一期作 5.73%、二期作 5.99% ) 則低於臺稉 11 號 ( 一期作 5.77%、二期作

6.30% )。

Page 10: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10

表 8. 臺南 19 號於區域試驗之米質表現

Table 8. The rice quality of Tainan No.19 in the regional yield trial

Variety Crop season

VW1

(g/l)BR(%)

HR(%)

GL(mm)

SH TL WC WY WB GT(ºC)

AC(%)

PC(%)

GC(mm)

TN19 1st crop 528 81.5 63.9 5.28 1.76 4.0 0 0.1 1.59 6L2 16.4 5.73 94S3

2nd crop 537 81.2 70.4 5.36 1.78 3.0 0 0.0 0.00 6L 20.0 5.99 90S

TK11 (CK)

1st crop 563 82.8 64.0 4.80 1.63 4.0 0 0.0 1.35 6L 17.5 5.77 82S

2nd crop 571 81.8 70.4 4.89 1.65 3.0 0 0.0 0.00 6L 20.7 6.30 93S

1 VW: volume weight, BR: brown rice percentage, HR: head rice percentage, GL: grain length, SH: grain shape, TL: translucency, WC: white center, WY: white belly, WB: white back, GT: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C: amylose content, PC: protein content, GC: gel consistency

2 L: low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I: intermediat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H: high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3 S: low gel consistency, M: moderate gel consistency, H: high gel consistency

八、臺南 19 號之優缺點

(一) 優點:

1. 略早熟,稻穀產量穩定:

由 2015 年高級世代產量比較試驗及 2016、2017 年區域試驗等結果,新品種

於第一期作及第二期作之平均稻穀產量的表現,皆與對照品種臺稉 11 號相近。

此外,依據區域試驗稻穀產量穩定性分析結果,新品種之穩定性回歸係數趨近

於 1,於本省西部四個地區之稻穀產量穩定性甚高,其產量表現在有利環境下較 佳,在不利環境下的表現亦相當穩定。顯然,新品種不但在慣行栽培條件可獲致

豐產,亦適合於低投入的友善栽培環境下生產。

2. 米質優良,米飯帶有芋香味:

藉由米質分析結果,新品種米粒外觀透明度良好,無心白,腹、背白少,米

飯帶有芋香味,食味品質與良質米對照品種臺稉 9 號相近,同屬 B 級。其冷飯之

食味品質亦與臺稉 9 號相近。

3. 稻穀耐貯藏性佳:

新品種稻穀在室溫下經過 6 個月之儲存後,其米飯食味品質與臺稉 9 號相 同;於冷藏環境下儲藏 6 個月後,米飯外觀與食味品質及香味皆優於臺稉 9 號。

4. 抗葉稻熱病,強稈不易倒伏及脫粒率適中:

新品種對葉稻熱病的抗性呈現抗~中抗等級,平均倒伏指數無論在一、二期

作皆為 1 ( 直立 ),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此外,其脫粒率適中,可減少機械收穫

的損失。

(二) 缺點:

1. 對部份病蟲害的抵抗性欠佳:

新品種雖然對於葉稻熱病抗性良好,然而其對於穗稻熱病、白葉枯病、褐飛

蝨、斑飛蝨及白背飛蝨的抵抗性,為中抗至感等級。對紋枯病的抵抗性為感至極

Page 11: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11

感等級。顯示新品種對於上述病蟲害的抵抗性並不穩定,增加病蟲為害風險。

2. 二期作成熟期耐寒性稍差:

新品種在成熟期耐寒性屬於中感等級,特別在二期作北部地區晚植時,於生

育後期容易受到低溫而稔實不良,導致產量降低。

九、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

(一) 臺南 19 號之全生育日數與臺稉 11 號相近,適於本省稉稻栽培地區種植。栽培時期

可依照當地的早熟稉稻插秧期種植,一期作切勿早植,以避免秧苗期遭受低溫寒 害;二期作應避免晚植,以降低生育後期因低溫而稔實不良的風險。

(二) 臺南 19 號雖然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然而一期作高氮素的施用明顯增加稻株高度,

尤其在強風、豪雨情境下將提升倒伏風險。適當之氮肥施用量以 140 公斤 / 公頃為

宜,視栽培地區、地力肥瘠、栽培之前作物及氣象因素等酌量增減,依據葉色深淺

合理化施肥,以獲取最高收益。

(三) 臺南 19 號對紋枯病不具抵抗性,對於穗稻熱病、白葉枯病、褐飛蝨、斑飛蝨及白

背飛蝨的抵抗性並不穩定,應按病蟲害預測發生警報及田間實際發生情形,依據

「植物保護手冊」所述方法適時防治。

(四) 稻米香味為揮發性,為確保香味,應適時收穫,乾燥過程不宜過速或過度乾燥,建

議依良質米收穫與乾燥操作方式進行作業,稻穀水分乾燥至 14.5 ~ 15.0% 後,低

溫儲藏,以確保香味及食味品質。

(五) 其它栽培管理可以依照一般稉稻栽培方法實施。

結  論

臺南19號其米飯具有芋頭香味,米粒外觀良好,食用品質優良,稻穀產量穩定、耐儲藏,

抗葉稻熱病,脫粒性適中,耐倒伏性較佳,株高適中,適合機械收穫等優良特性,預期推廣

後可獲得農民及消費者的歡迎與接受。期望藉由本品種的推出,對持續提昇我國稻米品質、

建立本土稻米品牌及增加農民收益等方面均有所助益,強化稻我國米產業競爭力。

誌  謝

臺南 19 號育成過程各項特性檢定分別委由桃園、臺中、高雄、臺東、花蓮區農業改良

場及嘉義農業試驗分所等 7 場所進行,謹向參與各項檢定工作同仁誌表謝忱。

引用文獻

1. 蔡世宗、陳榮坤、許龍欣、羅正宗、林順福。2019。利用分子標誌輔助回交以改良稻米

白堊質性狀。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 16:46-62。2. 鄭佳綺、王柏蓉、楊嘉凌。2017。水稻新品種台中秈 197 號之育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研究彙報 136:41-56。

Page 12: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 74 號

12

3. 羅正宗、林國清、侯福分。2009。水稻新品種台南 13 號之育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

彙報 54:1-13。4. Bian, J. M., H. Shi, C. J. Li, C. L. Zhu, Q. Y. Yu, X. S. Peng, J. R. Fu, X. P. He, X. R. Chen, L.

F. Hu, H. H. He and L. J. Ouyang. 2013. QTL mapping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1000-grain weight and percentage of grains with chalkiness in rice. J. Genet. 92: 281-287.

5. Chang, F. M. and H. S Lur. 2013. Impacts of high temperature on rice yield and quality: from physiological level to field environment. Crop, Environment & Bioinformatics 10: 75-83.

6. Finlay, K. W. and G. N. Wilkinson. 1963. The analysis of adaptation in plant breeding programme. Aust. J. Agric. Res. 14: 742-754.

7. Ishimaru, T., A. K. Horigane, M. Ida, N. Iwasawa, Y. A. San-oh, M. Nakazono, N. K. Nishizawa, T. Masumura, M. Kondo and M. Yoshida. 2009. Formation of grain chalkiness and changes in water distribution in developing rice caryopses grow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J. Cereal Sci. 50: 166-174.

8. Peng, B., L. Wang, C. Fan, G. Jiang, L. Luo, Y. Li and Y. He. 2014. Comparative mapping of chalkiness components in rice using five populations across two environments. BMC Genet. 15: 49.

9. Phan, T. T. T, Y. Ishibashi, M. Miyazaki, H. T. Tran, K. Okamura, S. Tanaka, J. Nakamura, T. Yuasa and M. Iwaya-Inoue. 2013. High temperature-induced repression of the rice sucrose transporter (OsSUT1) and starch synthesis-related genes in sink and source organs at milky ripening stage causes chalky grains. J. Agron. Crop Sci. 199: 178-188.

Page 13: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 tndais · 區,每行20 株,4 ~6 本植,小區面積4.5 m2,行株距30 × 15 cm 或30 × 18 cm ( 依各區農 業改良場或分場試驗設計而定)。生育期間調查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及穗數。成熟時期以

水稻新品種臺南 19 號之育成

13

Breeding of a Japonica rice variety ʻTainan No.19’1

Chen, R. K.2, S. T. Tsai3, S. F. Lin4, J. C. Lo2, B. C. Wu2, H. F. Lee2 and C. C. Yang2

Abstract

Tainan No.19 (TN19), a japonica rice variety, was named and released in May, 2019. In the regional yield trials, the growth duration of this variety was 120 and 100 days, and with an average grain yield of 6,001 kg•ha-1 and 3,612 kg•ha-1, respective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rop season. The growth duration and yield of TN19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aikeng No.11 (TK11). In addition, TN19 has other good traits such as good eating quality with aroma,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good culm strength and moderate panicle threshability. For the above advantages, TN19 is an ideal variety for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specific culti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N19 is sensitive to cold temperature at maturity sta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planting be early in the second crop season to avoid chilling damage. Besides, the resistance is unstable to panicle blast, bacterial leaf blight, sheath blight and planthopper, therefore timely prevention practices during cultivation is necessary. This variety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ice industry in Taiwan.

What is already known on this subject?The current aromatic rice variety, Tainan No.13, has higher chalky grain, which results in poor milling rate and also affects consumption quality.What are the new findings?Tainan No.19, a near isogenic line of Tainan No.13, has low chalky grain with high eating quality. Besides it combined the aroma of Tainan No. 13 plus th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lodging resistance and the yield is stable.What is the expected impact on this field?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Tainan No. 13, which will help organic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ultivation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ic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Japonica rice, Tainan No.19, Breeding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November 6, 2019

1. Contribution No.506 from Tain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2. Associate Researcher & Head of Chiayi Branch, Researcher & Deputy Director, Junior Technical

Specialist, Assistant Researchers, and Assistant Researchers, Tain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70 Muchang, Hsinhua, Tainan 712, Taiwan, R.O.C.

3. Technical Specialist, Agriculture and Food Agency, COA. 8 Guang-hwa Rd., Nantou county 540, Taiwan, R.O.C.

4.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gronom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 Sec. 4, Roosevel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