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

459
1.《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2.《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要求》 3.《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 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通则》 6.《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7.《特种设备隐患分级分类标准》 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导则》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Oct-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目 录

    1.《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2.《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要求》

    3.《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

    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通则》

    6.《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7.《特种设备隐患分级分类标准》

    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导则》

  • 1

    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隐患排查

    治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隐患监督治理,防止和

    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上海市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验检

    测机构和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隐患的排查

    治 理和监督管理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隐患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

    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特种

    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特种设备使用中存

    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和环境上的缺陷等。

    第四条 特种设备隐患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按隐患严重

    程度分为一级(严重隐患)、二级(较大隐患)和三级(一

    般隐患),按隐患性质分为管理隐患、人员隐患、设备隐患

  • 2

    和环境隐患。特种设备隐患分类分级标准详见附件 1《特种

    设备隐患分类分级暂行办法》。

    第五条 特种设备隐患的排查治理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并逐步建立政府领导、使用单位负责、部门监管、社会监督

    的工作格局。

    第六条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市质量技术监

    督局对各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年度考核。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主要管理人员为

    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岗位责任制。逐级建立

    并落实从安全生产责任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

    和监控的责任。

    (三)制定风险管控、安全管理评价及隐患排查治理各

    项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

    (四)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本单

    位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隐患。

  • 3

    (五)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档案,按规定及时上报隐患排

    查和治理情况。

    (六)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

    训。

    (七)保障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资金、人员和装备投入。

    (八) 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鼓励从

    业人员发现和排除特种设备隐患。

    第八条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

    督促企业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一)做好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评价等

    宣传与培训工作。

    (二)落实专人负责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制订辖区内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建

    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风

    险管控和安全管理评价工作。

    (四)负责对辖区内特种设备一级隐患整改工作的督查。

    (五)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隐患拒不整改的使用

    单位应严格执法并加大处罚力度。

    第三章 隐患的排查与治理

    第九条 隐患排查的途径包括:

    (一)企业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包括日检、月

  • 4

    检、年检等)。

    (二)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现场监督检查。

    (四)各类专项整治。

    (五)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管控、安全管理评价。

    (六)使用单位根据设备特点、使用环境和工作经验所

    确定的其他检查。

    (七)举报投诉、使用单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

    组(社区)报告、新闻媒体披露等。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检查。

    鼓励企业开展特种设备风险排查,积极推动特种设备使

    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工作,不断创新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方式。

    第十条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分为安全管理审查、设备分

    类排查和其它综合检查。

    (一)安全管理审查是指对企业制度建设、机构设置、

    人员资质、设备管理等进行的审查。安全管理审查分为通用

    管理审查(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通用要求进行的审查)

    和专项管理审查(按国家对不同种类(类别)设备的专项管

    理要求进行的审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安全管理审查(安全管理评价可替代安全管理审查),具体

    审查要求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二)设备分类排查是指按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安全技

  • 5

    术规范要求对不同种类(类别)的特种设备进行的各类检查。

    1.各类特种设备分类排查途径详见下表:

    设备种类(类别) 排查途径

    锅炉 经常性维护;月度自行检查;年度自行检查;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

    固定式 经常性维护;月度检查;年度检查;定期检验

    氧舱 日常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年度检查;定期检验

    移动式

    使用 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年度检验(查);

    全面检验(定期检验)

    充装 充装前检查;充装中检查;充装后检查

    气瓶(含充

    装) 充装前中后检查;定期检验

    压力管道

    工业管道 经常性维护保养;日常检查;年度检查;全面检验

    公用管道 经常性维护;巡线检查;年度检查;全面检验

    长输管道 经常性维护保养;巡线检查;年度检查;全面检验

    电梯 日常巡视、检查;日常维护保养;自行检查;定期检验

    起重机械 每班检查、常规检查、全面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

    检查、定期检验

    客运索道 运营前试运行检查、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

    查、全面检查维护、定期检验

    大型游乐设施 每日试运营;周期性维护保养;全面检查维护;信息公

    示内容核查及载体完好性检查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辆 每天启用前检查;蓄电池车辆充电区域的检查;燃气容

    器的检查

    2.分类排查的时间要求按国家规定执行。

    3.分类排查的具体要求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指南》。

    (三)其它综合检查包括现场监督检查、气瓶及移动式

    压力容器充装单位年度检查、风险管控、安全管理评价、各

  • 6

    类专项整治等。具体检查要求按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应认真

    制定治理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治理时间,及时予以消除,

    并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隐患排除前或者

    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

    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

    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第四章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定期对使用单

    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一)明确督查要求,详见附件 2《特种设备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督查表》。

    (二)统筹督查力量。积极发挥行业协会、检验机构的

    技术支撑作用或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参与特种设备

    隐患排查治理的督查工作。

    (三)创新督查方式。

    1.现场督查与资料审查相结合。

  • 7

    2.企业通过网络或快递等方式将隐患排查有关资料上

    报,并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资料审查,也可以召集

    同一区域或同一行业的企业集中开展资料审查并互相交流。

    3.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资料审查有问题的开展现场

    督查。

    第十四条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定期对本辖区

    内的特种设备隐患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逐步建立并完善特种

    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特种设备隐患,有权向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举报(报告)。针对投诉举报的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的重大问题以及使用单位报告的一级隐

    患,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认为需要实施现场监督检查

    的,应当在 5个工作日内派出监察人员予以核查。

    第十六条 对于存在下列行为的单位,各级特种设备安

    全监管部门应重点监管,严格执法。

    (一)排查治理工作不力;

    (二)故意隐瞒特种设备隐患不报;

    (三)未及时发现一级隐患;

    (四)对发现的隐患拒不整改。

    第五章 隐患的统计和上报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

  • 8

    对发现的隐患逐条进行登记,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台

    账。(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汇总台帐(推荐)格式见附件

    3)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报

    告制度。对整改难度较大、整改时间较长的一级隐患,应填

    写《特种设备一级隐患告知(报告)表》(见附件 4),及

    时报告所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必要时,区特种设备

    安全监管部门还应将隐患情况抄报当地政府和市质量技监

    局。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对特种设备隐患进行统计汇

    总,填写《特种设备隐患年度统计报表》(见附件 5)、《特

    种设备隐患(一级)排查结果备案表》(见附件 6),于每

    年 5月 31 日前书面报告所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并附

    电子版。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

    查治理档案,档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分类台账;

    (二)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汇总台账;

    (三)隐患排查年度工作计划;

    (四)《特种设备一级隐患告知(报告)表》;

    (五)《特种设备隐患年度统计报表》;

    (六)《特种设备隐患(一级)排查结果备案表》;

  • 9

    (七)相关见证资料(包括排查记录,隐患治理见证材

    料)。

    第二十条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单位在维修保养工作中,

    发现特种设备存在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的,应当立即书面告知

    使用单位。

    第二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定期检验及其

    它检查时,发现有特种设备隐患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受检

    单位,并根据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报送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部门。

    第二十二条 各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每年对辖区

    内特种设备隐患进行统计汇总,填写《特种设备隐患(一级)

    排查结果备案表》(见附件 6),于每年 6 月 15 日前书面报

    告市质量技监局,并附电子版。

    第二十三条 市质量技监局每年应对全市特种设备隐患

    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填写《特种设备隐患(一级)排查结

    果备案表》(见附件 6),于每年 6 月 30 日前书面报告市政

    府相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有效期

    至 年 月 日。

    附件 1、特种设备隐患分级分类暂行办法

    附件 2、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查表

    附件 3、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汇总台帐(推荐)

  • 10

    附件 4、特种设备一级隐患告知(报告)表

    附件 5、特种设备隐患年度统计报表

    附件 6、特种设备隐患(一级)排查结果备案表

  • 11

    附件 1 特种设备隐患分级分类标准

    一、 隐患的分类

    (一)隐患分类

    按隐患产生的直接原因分为:

    管理隐患(代号:G):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和管理职

    责缺失所导致的危害和有害因素;

    人员隐患(代号:R):在特种设备相关生产活动中,来

    自人员自身或人为因素的危害或有害因素;

    设备隐患(代号:S):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存在危害

    或有害因素;

    环境隐患(代号:H):特种设备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

    和有害因素。

    (二)隐患分级

    按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

    一级安全隐患(严重隐患):是指严重违反特种设备法

    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可直接处罚的行为;或该

    隐患可能存在重大风险;或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

    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

    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级安全隐患(较大隐患):是指违反特种设备法律、

    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可责令整改,逾期未整改的,

  • 12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进行处罚的行为;或该隐患可能存在较

    大风险。

    三级安全隐患(一般隐患):是指除一、二级安全隐患

    之外的特种设备隐患;或该隐患存在一般风险;或整改难度

    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特种设备隐患分类分级参考标准

  • 13

    特种设备

    隐患分

    类分级参

    考标

    一 级 安 全 隐 患

    序号

    隐患项目

    隐患分类

    1 在用的特种设备是未取得许可进行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的。

    S

    2 在用的特种设备是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使用资料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导致检验不合

    格的电梯除外)。

    S

    3 在用的特种设备是国家明令淘汰的。

    S

    4 在用的特种设备是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S

    5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使用的。

    G 6

    特种设备存在必须停用修理的超标缺陷。

    S

    7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

    件,未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的。

    S

    8 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包括压力容器(含气瓶)超过允许充装量。

    S

    9 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包括安全附件、安全装置缺少或失灵。

    S

    10

    使用经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

    G

    11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G

    12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活动的。

    G

    13

    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的。

    G

    14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检查的。

    G

    15

    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或热水锅炉改为蒸汽锅炉使用。

    S

    16

    使用的设备是土锅炉。

    S

    17

    电梯使用单位未查验相关资质证书,委托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

    G

    18

    在用的特种设备发生召回(含企业主动召回、政府相关部门强制召回)。

  • 14

    二 级 安 全 隐 患

    序号

    隐患项目

    隐患分类

    1 在用特种设备未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G

    2 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或者安全技术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

    G

    3 未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

    G

    4 未依法设置使用登记标志、定期检验标志。

    G

    5 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或者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

    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G

    6 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

    G

    7 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种设

    备安全管理人员。

    G

    8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等无证上岗。

    R

    9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R

    10

    操作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R

    11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前后检查无记录。

    G

    12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用计量衡器的选型、规格及检定不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相

    应标准规定。

    S

    13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未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未对安全附件

    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G

    14

    未将

    电梯、客运

    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机械式停车设备等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

    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使用者注意的显著位置。

    G

    15

    电梯轿厢的装修不符合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

    S

    16

    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G

    17

    对安全状况等级为

    3级压力管道、

    4级固定式压力容器和检验结论为基本符合要求的锅炉

    未制定监控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仍在使用。

    G

  • 15

    三 级 安 全 隐 患

    未列入上述安全隐患的其他安全隐患,均属于三级安全隐患。

    备注:

    【1】

    特种设备

    使用

    单位

    可以

    按照本

    单位

    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隐患标准,但不能降低本标准规定的隐患级别。

    【2】

    对油气管道违章占压,其隐患分级按国家安监总局《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参考标准》执行。

    3】当一个隐患同时满足本规定的不同条款时,隐患项目按最直接的表述记录。

    4】气瓶由于使用年限不符合规定而导

    致判废的,不列入隐患统计。

  • 16

    附件 2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查表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电话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 电话

    督查方式 □ 资料审查 □现场督查

    检查项目 检查情况

    管理 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建立

    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

    人员 各级责任人是否落实

    人员培训情况

    特种设备

    隐患排查

    工作

    安全管理 审查

    通用管理审查

    专项管理审查

    设备分类排

    日常检查

    维修、保养

    月度检查

    年度检验(查)

    定期检验

    其它综合 检查

    档案 管理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隐患整治

    情况 发现隐

    患数量

    一级(I*) 二级 三级 隐患整 改数量

    一级 二级 三级

    ( )

    督查 结论

    检查单位 检查人员 日期

    备注:其中,一级隐患中的 I*是指依据《上海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沪府令

    91号),将危害和整改难度极大,需要 7日以上且停产停业方可排除的隐患,或者因非生产

    经营单位原因造成且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无法排除的隐患。

  • 17

    附件

    3

    特种设备隐

    患排查

    治理汇总

    台账

    (推

    荐)

    序 号

    排 查 日 期

    设 备 种 类 ( 类 别 )

    隐患排查信息及数量统计(个)

    隐患治理信息(个)

    备注

    责 任 人 签 字

    设备分类排查

    安 全 管 理 审 查

    其他综

    合检查

    隐患类别

    隐患级别

    已治理

    未治理

    运 行 检 查

    日 检

    日 常 维 护 保 养

    月 检

    年 检

    定 期 检 验

    监 督 检 查

    管 理 隐 患 G

    人 员 隐 患 R

    设 备 隐 患 S

    环 境 隐 患 H

    (I*)

    二 级

    三 级

    数 量

    治 理 完 成 日 期

    数 量

    原 因

    ( )

    ( )

    ( )

    ( )

    注:1.凡是每

    天进行的检查发现隐患时须记录。其他如:安全管理审查、月检、年检、定检、其他综合检查有无隐患都要记录,在隐患数量栏填

    0。

    2.一级隐

    患应在备注中注明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注册代码,并注明隐患内容(特点)。

    3. 其

    中,一

    级隐

    患中

    的I*是指依据《上海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沪府令

    91号

    ),将危害和整改难度极大,需要

    7日以上且停产停业

    方可排除的隐患,或者因非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且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无法排除的隐患。

  • 18

    附件 4 特种设备一级隐患告知(报告)表

    一、单位基本信息

    隐患发生

    单位名称

    单位

    地址

    所属区 单位负

    责人

    单位联

    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传

    邮 政

    编码

    邮箱地

    二、存在隐患特种设备基本信息

    设备名称 设备种类 设备类别

    设备编号 注册代码

    三、隐患基本信息

    隐 患 类

    别 隐患级别

    责任主

    隐患内

    容(特

    点)

    未整改

    原因

    应对措

    施及治

    理方案

    报送单位(盖章): 报送日期:

  • 19

    附件 5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年度统计报表

    一、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

    地址

    所属区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箱地址 邮编

    二、单位特种设备基本信息

    特种设备数

    特种设备

    种类(类

    别)

    三、隐患基本信息统计

    本次排查治理统计时间段: 年 6 月 1 日—— 年 5 月 31 日

    隐患统计 治理落实情况

    隐患总

    量(起)

    按隐患级别统计

    (起) 按隐患类别统计(起) 已治理(起) 未治理(起)

    一级

    (I*)

    级 管

    一级

    (I*)

    一级

    (I*)

    ( )

    ( )

    ( )

    未治理

    隐患情

    况(含原

    因、措

    施,整改

    方案及

    计划完

    成日期)

    报送单位(盖章) 报送日期:

  • 20

    附件

    6

    特种设备隐患

    (一级)

    排查结

    果备

    案表

    序 号

    设备

    名称

    设备

    编号

    注册代码

    隐患所处地址

    患所

    属行

    区域

    隐患内容(特点)

    责任主体

    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备注

    其他说明

    报送单位:(

    盖章)

    报送日期:

    统计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

    落实

    情况

    ”请填

    “已落

    实”“

    正在落实,

    *年*月

    前完成”“

    计划落实,预计

    *年*月

    前完成”,

    若存在问题可备注说明;

    2.检验

    判废气瓶只要上报设备名称

    、隐患所处地址、隐患所属行政区域,并在备注栏填写数量;

    3.对

    一级隐

    患中

    属于

    I*的应

    在表格备注栏注明“

    I*”;

    4.区特

    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只要将

    I*隐患上报市局即可,并在其他说明栏填写本辖区一、

    二、三级隐患数量。

  • 本稿完成日期 2018年 月 日

    ICS 91.140.40 Q 82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 31 /T XXXXX—XXXX

    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要求 Special equipment double prevention system —— Requirements

    (初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 DB31/T 300—XXXX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及 GB/T 20002.4-2015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 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充装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对特种设备风险的辨识和控制、隐患排查及治理、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评价等相关工作。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 2018 年 月 日首次发布。

  • II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 号)、《国务

    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

    和《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质检特〔2016〕91 号)、

    《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质检特函〔2017〕533 号)、《市安委会办公

    室关于印发本市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安委办〔2016〕13 号)、

    《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沪安委办

    〔2016〕25 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在近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基础上,将整个双预防工作体系划分为 5 部分内容,分别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

    评价、信息化平台和督查指导,具体内容和关系如图 1所示。

    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制定通则

    1. 制订风险评价及管控的通用方法。2. 为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指导。

    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制定管理办法

    1.制定特种设备隐患分级分类标准。2. 分别按不同重点行业(液氨、移动式容器等)制定相应隐患标准。3. 明确隐患排查途径、方法,统一隐患上报要求。

    制定工作指南

    细化隐患排查相应要求,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开展隐患排查。

    安全管理评价(单位风险评价)

    信息化平台

    隐患排查治理操作系统

    1.组织人员开发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2. 为实现网上监管打好基础。

    督查指导

    1. 确定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双预防工作的督导要求。2. 明确对下属监管部门的督查要求。

    制定工作指南

    1. 指导企业根据自身使用设备特点,开展风险辨识工作,针对不同的风险后果,有针对性的采取管控措施。2. 为监察工作及企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提供指导。

    制定管理办法

    1.制定评价方法,编制评价表。2.明确工作要求,以企业自评为基础(每年开展一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抽查复核工作。3.在重点行业(如液氨制冷、充装单位、大型商业综合体、卫生、高教系统等)、重点区域(化工区、工业园区)有效推进安全管理评价工作。

    图 1 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框架

    为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

    根据双预防工作要求,编制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系列标准如下:

    1.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要求

    2.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

    3.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通则

    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6.特种设备隐患分级分类标准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导则

  • DB31/T 300—XXXX

    III

    本标准将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评价这三部分工作的开

    展提出总体要求。本标准采用 PDCA 循环以及风险管理的方式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双预防体系的

    建设及工作进行过程管理。

    PDCA 循环的含义是将管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

    改进(Action)。在管理活动中,要求将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

    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流程实施。PDCA 循环的运行模式适合企业的各种过

    程管理。

    对于各类组织,不论类型和规模,都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其实现目标的各种不确定性,这种

    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对目标的影响就是“风险”。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涉及风险。通过识别、分析和评定

    风险、处理修正风险以满足它们的风险准则,来管理风险。风险管理可以在组织多个领域和层次、任

    何时间,应用到整个组织,以及具体职能、项目和活动。

    因此,对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以及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评价等

    工作均适合采用 PDCA 循环,同时也适合把风险管理过程整合到整个双预防工作过程中。

  • DB31/T 300—XXXX

    1

    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

    及在此基础上开展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工作的通用要求。

    通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旨在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控制风险、消除隐患、提高安全

    管理水平,有效履行安全主体责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TSG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险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

    可能性×严重性。

    3.2 风险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3.3 风险控制

    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3.4 特种设备隐患

    特种设备隐患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

    准、规程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风险管控措施缺失、失效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特种设

    备使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环境上的

    缺陷等。

    3.5 隐患排查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采用不同途径和方式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隐患的行

  • 2

    为。

    3.6 安全管理评价

    安全管理评价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从事特种设备相关工作的人员、管理、

    环境、事故预防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指标进行分析评估,输出量化结果。

    4、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要求

    4.1 总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特种设备双重预

    防工作体系,在建设双预防工作体系时应将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特种设备隐患排

    查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使双预防工作贯彻于整个特种设

    备安全管理全过程。

    4.2 双预防体系的工作内容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为,通过辨识、评价特种设备及其相关作业

    环节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从而降低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的风险。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的检查,发现并消除特

    种设备使用单位由于违法违规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和环境上的缺陷等。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开展风险

    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以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等相关安全管理指标进行综合风险评价,

    获得使用单位的整体风险水平。

    4.3 策划

    4.3.1 机构设置

    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需要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单位应设置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组织机构,领导机构需明确以下内容:

    a)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重要岗

    位人员。

    b)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面负责企业双预防体系建设及实施。

    c)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重要岗位人员在双预防体系

    建设及实施中应该履行的职责。

  • DB31/T 300—XXXX

    3

    对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没有明确要求设置机构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明确专

    人负责特种设备双预防工作。

    鼓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行业专家在本单位的组织领导下协助开

    展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

    4.3.2 制度建设

    为保障双预防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

    际情况建立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双预防体系奖惩管

    理制度、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制度等制度。

    4.3.3 合规性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建设、实施、保持双预防体系时,应主动识别、获取适合特种设

    备使用单位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在建设、实施、保持双预防体系过程中,需确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其他应满

    足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更新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向企业内部各层级人员及时传达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

    4.3.4 目标、指标和方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类别、规模、安全生产状况、企业的内外

    部环境来制定建立、实施和保持双预防体系的目标,并形成文件。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单位内部的各管理层级及职能,制定相应的工作指标,如可

    行,则对指标进行分解量化。

    目标和指标应包括对预防事故、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

    诺。

    制定双预防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以下内容:

    a)规定使用单位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 4

    4.4 实施和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双预防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保证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双预防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和专业技能、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双预防体系建设、实施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企业内各层级的职责和权限作

    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

    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特种设备双预防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双预防体系的运行表现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4.2 能力、意识和培训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确保所有从事特种设备相关工作,或受特种设备风险影响的人员,

    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员工都意识到:

    a) 建立和实施双预防体系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涉及到的特种设备的重要风险因素、实际的或潜在的风险、需治理的隐

    患、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风险的降低;

    c) 他们在实现双预防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双预防体系带来的潜在后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双预防体系培训计划(明确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

    核方式、相关奖惩等),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培训,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

    入培训档案

    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针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预防体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和

    保持程序,用于:

    a)使用单位内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机制

    b)与进入特种设备作业场所的承包方和其他访问者的沟通机制

    c)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接收、记录和回应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信息。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

  • DB31/T 300—XXXX

    5

    a)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参与特种设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参与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

    ——参与双预防体系的目标制定和评审

    ——对双预防体系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议

    b)与承包方就影响双预防体系的内容进行协商,确保承包方符合双预防体系的要求。

    c)公共场所特种设备运行使用中存在的风险会影响到乘用人员,或乘用人员的不当行

    为会影响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时,应对应特种设备乘用人员进行告知和警示,从而保证特

    种设备乘用人员充分了解特种设备的风险,规范其行为。

    4.4.4 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应按制定的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和内

    容实施。

    特种设备及其作业的风险按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控。

    4.4.5 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按制定的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和内

    容实施。

    特种设备的隐患按隐患排查结果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4.4.6 安全管理评价的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评价按制定的评价指标和工作流程进行。

    安全管理评价的结果反映了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及双预防体系运行情况,同时也

    是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实施分类监管的依据。

    4.4.7 文件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预防体系应包括:

    a) 双预防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b) 对双预防体系中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评价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对双预防体系中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资料、安全管理评价的主要要素及其相

    互作用的描述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及其记录

  • 6

    e)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的各类文件及记录;

    f)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的各类文件及记录;

    g)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的各类文件及记录

    4.4.7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及双预防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进行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防止对过期文件的使用。

    5、持续改进

    5.1 检查评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或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双预防工作的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

    进行调整更新,以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评价工作,至少对风险分级

    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或有变更的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

    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隐患排查等工作。

    5.2 更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管理评价工作,并

    更新相关工作信息。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的影响,及时针对

    变化范围开展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及时更新风险和隐患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风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人员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风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 DB31/T 300—XXXX

    7

    6.信息化要求

    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

    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

  • 本稿完成日期 2018年 月 日

    ICS 91.140.40 Q 82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 31 /T XXXXX—XXXX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pecial

    equipment (初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 DB31/T 300—XXXX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及 GB/T 20002.4-2015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 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充装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对特种设备风险的辨识和控制、风险管控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 2018 年×月×日首次发布。

  • DB31/T 300—XXXX

    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上海市各特种设备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6610-2011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GBT 16856-2015 机械安全 风险评估 实施指南和方法举例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险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

    可能性×严重性。

    3.2 风险源(风险来源)

    具有引发风险的内在潜力的单独或组合元素,本标准中特指特种设备(本体、部位、

    部件)以及特种设备相关的作业活动

    3.3 风险因素

    是指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

    3.4 风险管理

    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5 风险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3.6 风险等级

  • DB31/T 300—XXXX

    2

    单一风险或组合风险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3.7 风险应对

    处理风险的过程:包括消除风险源;改变可能性;改变后果;慎重考虑后保留风险等。

    3.8 风险控制

    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3.9 剩余风险

    风险应对之后仍然存在的风险,剩余风险可包括未识别的风险。

    3.10 可容许风险

    按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风险。

    注:在本部分中,“可接受风险”和“可容许风险”被视为同义词。

    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确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主持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

    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各级人员均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应根据风险级别,

    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

    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

    保体系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5、风险管控的程序及内容

    5.1 风险管控流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风险管控工作包括了以下步骤(见图 1):

    1、风险辨识 包括风险来源(风险源)、事件(事故)、它们的起因及潜在后果的确

    定;

    2、风险评估 对辨识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源逐个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

    果严重性,给出定性或定量值,确定风险等级;

    3、对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4、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定最终的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并制定分级管

    控措施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及人员;

    5、将特种设备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

    6、当特种设备及相关工艺发生变更时,应对变更的特种设备重新进行风险辨识。

  • DB31/T 300—XXXX

    3

    风险辨识 风险控制风险评估

    存在变更时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告知

    1 2 3

    4

    5

    6

    图 1 风险分级管控流程

    5.2 风险来源(辨识单元)确定

    特种设备风险来源为特种设备(本体、部位、部件)以及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

    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包括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热氨融霜、装卸液、气瓶充

    装等)。

    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涉及 GB30871-2014 中特殊作业的,需对该特殊作业单独开展

    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风险来源清单,包括特种设备清单和作业清单。

    5.3 风险辨识

    5.3.1 风险辨识的内容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企业内存在的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发现,

    确认和描述。辨识应覆盖全部的特种设备和相关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

    境带来的影响。对辨识的风险需进行结构化的表述,通常包括四个要素:风险来源、事件、

    原因和后果。事件可考虑特种设备故障、作业人员失误以及外部的破坏等。

    5.3.2 风险辨识的方法

    特种设备风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方法,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风险

    辨识可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方法,也可采用事件树、事故树、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法(HAZOP)等方法进行风险辨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根据企业的特种设备种类和状况选择合适的辨识方法。

  • DB31/T 300—XXXX

    4

    5.4 风险评价

    5.4.1 评价方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选择且不限以下的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

    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5.4.2 风险等级的确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严重性和风险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

    从严从高原则,以风险评价得到的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对于公共聚集

    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若缺乏事件(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统计数据时,风险等级宜

    在其原有判定等级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5.4.3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

    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与特种设备一级隐患相对应的管控措施缺失、失效所引发的风险;

    ——人口密集区、公共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存在二级隐患的;

    ——其他固有风险较高,企业认为有必要的列入的。

    5.5 风险控制措施

    5.5.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 DB31/T 300—XXXX

    5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5.5.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可行性;

    ——安全性;

    ——可靠性;

    ——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可以但不限于从以下措施中选择:

    ——特种设备风险源的控制措施可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

    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作业类风险源的控制措施可包括:作业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

    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5.3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当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5.5.4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

    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

    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

    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 DB31/T 300—XXXX

    6

    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风险分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

    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

    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5.6.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风险管控的主体,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

    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并将每个风险源的管控

    责任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各级管控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源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

    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6.3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源的各类风险信

    息汇总表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特种设备风险分析及等级一览表参见附件 1。

    5.7 风险告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特种设备的风险等级及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

    并对内部员工进行风险管控的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采用制作风险告知卡,编制风险

    小册子等告知方式。风险告知卡参见附件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风险公告

    栏,制作特种设备风险警示牌。

    6、文件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

    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源清单、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

    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

    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风险管控需建档文件目录参见附录 2。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 DB31/T 300—XXXX

    7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

    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的特种设备、相关作业应建立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持续改进

    8.1 检查评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导则》的要求,每年至少

    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

    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8.2 更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状况定期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并更新特种设备风

    险信息。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

    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风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风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企业开展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或变更的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

    ——定期检查评审中发现的问题。

    8.3 沟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

    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

    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DB31/T 300—XXXX

    8

    附件 1 特种设备风险分析及等级一览表

    表 1 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方法评价

    特种设备风险分析及等级一览表

    表号:

    风 险 来

    风险事件描

    风险管控措施 时态/状态 风险评价(D=

    L*E*C)

    风险等级

    L E C D

    1

    2

    3

    4

    5

    表 2 采用风险矩阵法(L·S)评价

    特种设备风险分析及等级一览表

    表号:

    号 风险来源

    风险事件描

    风险管控措施 时态/状态

    风险评价(R=

    L*S) 风险等级

    L S R

    1

    2

    3

    4

    5

    6

  • DB31/T 300—XXXX

    9

    附件 2 风险管控需建档文件目录及要求 1、设置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机构,需正式文件

    2、明确风险管控各层级、人员的职责

    3、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4、编制企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5、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奖惩管理制度

    6、人员的风险管控培训考核计划

    7、编制风险来源清单(特种设备清单,及相关作业清单)

    8、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表(辨识与评价可单列或合并在同一表格中)

    9、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特种设备相关作业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本稿完成日期 2018年 月 日

    ICS 91.140.40 Q 82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 31 /T XXXXX—XXXX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pecial equipment (初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 DB31/T 300—XX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及 GB/T 20002.4-2015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 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充装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对特种设备风险的辨识和控制、风险管控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 2018 年×月×日首次发布。

  • DB31/T 300—XXXX

    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为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提供了基本建议。

    本标准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和举例,以帮助特

    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本标准附录了特种设备常见风险事件分析和典型管控措施,供使用单位参考。

    本标准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法不作强制性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6610-2011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GBT 16856-2015 机械安全 风险评估 实施指南和方法举例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险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

    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 风险源(风险来源)

    具有引发风险的内在潜力的单独或组合元素,本标准中特指特种设备(本体、部

    位、部件)以及特种设备相关的作业活动。

    3.3 风险因素

  • 2

    是指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

    3.4 风险管理

    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5 风险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3.6 风险等级

    单一风险或组合风险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3.7 风险应对

    处理风险的过程:包括消除风险源;改变可能性;改变后果;慎重考虑后保留风

    险等。

    3.8 风险控制

    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3.9 固有风险

    未进行风险应对的风险。

    3.10 剩余风险

    风险应对之后仍然存在的风险,剩余风险可包括未识别的风险。

    3.11 可容许风险

    按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风险。

    注:在本部分中,“可接受风险”和“可容许风险”被视为同义词。

    3.12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

    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

    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3.13 承压类特种设备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特种设备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及其附属

    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的统称。

    3.14 机电类特种设备

    机电类特种设备是指特种设备中的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及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

    施的统称。

    3.1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注)

    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产权所有人),也可

    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特种设备

  • DB31/T 300—XXXX

    3

    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是使

    用单位;共有人未委托的,实际管理人是使用单位;没有实际管理人的,共有人是使用

    单位。特种设备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

    人合同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

    3.16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使用单位中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内设机构。

    3.17 公众聚集场所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

    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

    养老机构等。

    3.1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

    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

    员。

    3.1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管理的人员。

    3.2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建设

    4.1 总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通则》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

    和持续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立相关制度,并形成文件。特种设备使用单

    位建立的风险管控制度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设置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组织机构

    ——明确风险管控各层级、人员的职责

    ——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企业特种设备风险评估及控制制度

    ——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奖惩管理制度

    ——人员的风险管控培训考核制度

    风险管控制度文件应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

  • 4

    4.2 机构设置及职责要求

    使用单位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

    机构,明确其职责与任务。组织机构成员应包括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

    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安全、设备、工艺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

    术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特种设备分级管控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在主要负责人的授权下负责

    组织开展本单位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作业人

    员、相关部门和人员结合部门、岗位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风险

    分级管控工作。

    对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可当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开展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于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单位,可明确相应的

    责任人员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或相关专家在本单位的 统一组织领导下

    开展特种设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特种设备单位应以正式文件(红头文+公章)明确组织机构、责任人员及其职责

    4.3 实施方案

    使用单位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

    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编制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作

    业指导书,确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编制风险来源清单(特种设备清单、相关作业清单),风险因素分析表、风险评价

    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的格式要求(附录 1)。

    4.4 人员培训及考核制度

    使用单位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

    分阶段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风

    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有关内容应涵盖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

    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人员培训应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培训档案。

  • DB31/T 300—XXXX

    5

    4.5 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应按照“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

    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风险管控的程序及内容

    5.1 风险管控流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风险管控工作包括了以下步骤(见图 1):

    1、风险辨识 包括风险来源(风险源)、事件(事故)、它们的起因及潜在后果的

    确定;

    2、风险评估 对辨识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源逐个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

    后果严重性,给出定性或定量值,确定风险等级;

    3、对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4、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定最终的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并制定分

    级管控措施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及人员;

    5、将特种设备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

    6、当特种设备及相关工艺发生变更时,应对变更的特种设备重新进行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 风险控制风险评估

    存在变更时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告知

    1 2 3

    4

    5

    6

    图 1 风险分级管控流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时,应包括以上几个环节,

    或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增加或调整工作流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绘制本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并归入风险管控工作文

  • 6

    档。

    5.3 风险来源(辨识单元)确定

    特种设备风险来源为特种设备(本体、部位、部件)以及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

    行风险识别,按照全面排查、参照目录、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

    原则进行划分。

    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包括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热氨融霜、装卸液、气

    瓶充装等)。

    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涉及高危作业的,包括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土作

    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断路作业、管线打开作业等,

    需单独针对高危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管控措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风险来源清单,包括特种设备清单和作业清单。

    清单样张见附录 1。

    5.4 风险辨识

    5.4.1 风险辨识的内容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企业内存在的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发现,

    确认和描述,并对辨识的风险进行结构化的表述,通常包括四个要素:风险来源、事件、

    原因和后果。风险辨识应覆盖本企业全部的特种设备和相关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

    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地把本单位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事故)

    识别出来,不论其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大小。根据特种设备事故场景,分析特种设

    备事故发生的原因、起始事件及后续事件及结果。对于事件,可考虑外部事件(第三

    方),如自然灾害、第三方破坏(如埋地管道被挖掘破坏)等;特种设备故障,如特种

    设备本体失效、控制系统失效等故障;作业人员失误,如操作失误、维护失误等(与作

    业环节相关)。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辨识可参考附录 5 中的特种设备常见风险事件分析及典

    型管控措施和附录 6 中的特种设备排查路径图进行,例如,对于起重机械,风险事件可

    考虑倾覆、坍塌、吊具坠落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参考附录 5 和附录 6 进行风险辨识

    时必须考虑本企业特种设备实际情况、使用环境、事故发生情况等因素。

    5.4.2 风险辨识的方法

    特种设备风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方法,特种设备相关作业活动

  • DB31/T 300—XXXX

    7

    风险辨识可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JSA)/作业危害分析法(JHA)方法(附录 2),也

    可以采用事件树、事故树、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等方法进行风险辨识。

    对于承压类特种设备,可参考 GBT 26610-2011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

    施导则》中的“损伤机理及失效模式的识别”该节内容开展风险辨识工作。

    对于机电类特种设备,可参考 GBT 16856-2015 《机械安全 风险评估 实施指南和

    方法举例》中 5.3节的方式,开展风险辨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根据企业的特种设备种类、状况和辨识的具体对象来选择合适

    的辨识方法。

    5.5 风险评价

    5.5.1 评价方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选择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

    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对已开展风险辨识工作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

    确认当前使用的评价方法是否适合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需把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的说明归入特种设备风险管控工作文档

    中。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价可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 法)(附录 3)进行,有能

    力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采用 GBT 26610-2011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

    则》中介绍的定性或定量方法进行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计算及定级。

    对于机电类特种设备以及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作业活动,可参考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法(LEC)(附录 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进行。

    5.5.2 风险判定准则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严重性和风险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

    按从严从高原则。

    可接受风险可采用 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e)原则作为可接受原

    则。ALARP 原则通过两个风险分界线将风险划分为 3 个区域,即:不可接受区、尽可能

    降低区(ALARP)和可接受风险区。

    1、若风险落在不可接受风险区,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

    2、若落在可接受风险区,风险处于很低的水平,该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无需采

    取安全改进措施。

  • 8

    3、若落在尽可能降低区(ALARP 区域),则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风险,

    即对各种风险处理措施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等,以决定是否采取这些措施。

    图 2 ALARP原则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结合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并应当同时充分考虑以下要

    求: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本单位的经济、技术情况;

    ——本单位的安全投入情况;

    ——相关方的诉求等。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可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录中的

    可容许风险标准的规定,设定本单位的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的限定值。

    5.5.3风险等级的确定

    风险评价需对识别的每一个风险事件进行风险计算,并确定其风险等级。

    按风险评价得到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来源的风险级别。对于特种设备风险,

    需把特种设备的本体、部位、部件的风险进行排序,取最高风险作为该特种设备的风险,

    并确定其风险级别。对于特种设备作业,同样取作业中风险事件中风险最高值为该作业

    的风险,并确定其风险级别。

    当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能直接对特种设备或作业进行风险等级确定的,可按该评价

    方法进行。同时,根据风险判定准则,判定特种设备的风险等级,以及相关作业的风险

    等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需将风险等级确定的方法说明归入特种设备风险管控工作文档中。

  • DB31/T 300—XXXX

    9

    5.5.4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以下情形直接判定特种设备是否为重大风险,或根据本单位

    使用情况增加重大风险的确定条件。

    ——违反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

    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与特种设备一级隐患相对应的管控措施失效所引发的风险;

    ——人口密集区、公共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存在二级隐患的。

    5.6 风险控制措施

    5.6.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对于特种设备,工程技术措施可包括设备材料更换、现场检测、增加安全防护设备

    等,管理措施如制定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制定并督促执行,定期自行检查、开展定期检

    验等。

    5.6.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可行性;

    ——安全性;

    ——可靠性;

    ——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特种设备风险源的控制措施可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

    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 10

    作业类风险源的控制措施可包括:作业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

    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风险管控措施的确定可参考附录 6 中的特种设备常见风险事件分析及典型管控措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参考附录 6 中的特种设备典型管控措施时,必须对每一条管控措施

    进行确认,是否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需要对该管控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

    一步细化完善、如何保证该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确认。

    5.6.3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组织评审,风险的等级水平不仅取决于风险本身,还与现

    有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在进行控制措施评估时,需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于一个具体的风险,现有的控制措施是什么?

    二、这些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应对风险,是否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三、确定控制措施是以预定方式正常运行,且有效的。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后,需对当前特种设备或作业的风险进行再评估,确定当前的风

    险等级。当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5.7 风险分级管控

    5.7.1 风险分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

    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

    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对于风险评价结果采用不同于上述 4 个级别进行描述的,可依据表 1 的风险分级及

    管控要求内容以及 ALARP原则进行对应划分。

    5.7.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

    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风险管控的主体,应将每个风险源的

    管控责任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各级管控层。

    a 表1 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风险等级 风险描述/

    危险程度 管控要求

    1级 重大风险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只有当风险已降

    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2级 较大风险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企业级别重点控制管

  • DB31/T 300—XXXX

    11

    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控制管理,各专

    业职能部门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根据职责分工具

    体落实。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

    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

    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

    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3级 一般风险

    需要控制整改。部门级别负责危险源的管理,特种

    设备安全管理员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

    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

    险,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

    后果相关的场合或公众聚集场所,必须进一步进行

    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

    施。

    4级 低风险

    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负责控制

    管理,特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