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 - chinateacher.com.cn · 教师陈曦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

1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现代课堂 2019年6月5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5 周刊 当进行曲遇上圆舞曲 吴慧琳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教师陈曦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 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研究的就 是语文课如何上更有意思。 《三打白骨精》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里的经典篇目,曾经被改编 成电影等形式。作为小说,人物是阅 读感知的主要学习内容。洪山小学六 年级学生经历了“创课”在校园的历 练,表达和写作都训练有素。基于此, 陈曦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感受人物 形象特点;学习评价人物形象方法;从 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抓细节描写,品 法识人;有情感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这个教学目标看似简单,其实并 不简单。为了实现目标,陈曦充分运 用了语文课的各种教学方法。以读 为例,就有默读、品读。以学习方法 为例,有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穿插交替,有以自己的喜好找一个人 物做细节分析的选择性学习。这些 教学方法的运用,陈曦都很熟练。 以往的语文课,串讲式教学非 常普遍。如今,合作学习方式引进 课堂,使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开始与 活动式教学“联姻”,成为课堂的新 探索、新实验。 《三打白骨精》一文中的三个人 物白骨精、孙悟空、唐僧形象特征鲜 明,学生对人物的感知有异,很适合 以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让各组 学生进行独学、交流、倾听时,陈曦 做了巡视,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思 维障碍点,这对教师“以生为本”组 织后续的教学很有意义。 如果再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意 思”,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问题的来龙去脉,剥去问题的“外 衣”,看到问题的“内核”,或许就会出 现深度学习的精到,取代浅表学习的 不尽如人意。这个核心问题,需要调 查学生以后做设计。 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试问,教师的问题 是学生的问题吗?教师设计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看似探究在进行,其 实两者因知识储备和情感需求的不 同,差异十分明显。即使同一年龄 的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也不尽相同, 所以抓住问题这个关键点,用独立 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融会贯通推进教 学,会使一堂课更有意思。 循着学生的真实问题组织教学, 话易说,事难做,需要有众多教师的 共同探索,同时积累众多教学案例, 最后才可能做学理上的提炼归纳。 (作者系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 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院中 心副主任) 课堂上,我一直坚守一个信念,那 就是要让每一个进入到课堂的学生, 从容自信地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本次 武汉“创课进校园”活动中,我与洪山 小学四年级(7)班的 44 名学生,共同 上了一节好玩、有意思的音乐课。 课堂上,我非常重视体验式学 习。因为,所有对于学习的好奇与探 究,就是从体验中去寻找知识的大 门,习得能力、获得价值,应用于生活 中,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因 此,为了让学生想体验,动起来体验, 一切就从“倾听”开始,打开每个人的 身体,倾听自己与他人的声音。 当音乐响起,学生果然如我所 料,乖乖地站在原地,因为他们不会 听音乐。在我使出浑身解数对学生 进行赞美后,他们才慢慢信任我。 这时,我才能引导他们如何听音乐, 同时也关注别人如何听音乐。更重 要的是,还要打开自己整个身体来 听音乐。我相信,在课堂上取得学 生的信任,比教师自己教得如痴如 醉更有效。当然,取得信任必须有 奖赏,所以鼓励激发荣誉心,赞美激 发想象力。 不游戏,不成课。在我的课堂上, 不玩耍,不游戏,那就没意思了。所以 整个课堂都是以游戏体验的形式来设 计。一开始,我还是会进行有目的的 “倾听”要求。同时,也会“蹲”下来倾 听学生的声音,与他们对话。 生活中的物品,摇身一变成为音 乐课上的教具。当“厨房挂钩”出现 在黑板上时,学生是惊奇的。“如何在 黑板的挂钩上表现 2/4 拍?”我邀请能 听出音乐是2/4拍的学生,将拍子呈 现出来。在几个学生出来分享后,我 才会协助他们找到答案,确认他们将 2/4 拍的定义搞清楚了。 “孩子,你真棒!”当学生将第一 个挑战完成时,接着挑战以身体表 现两拍子的形式,无论学生做对或 做错,我都很高兴,也必须给予他们 鼓励。因为那就表示,他们愿意尝 试,愿意跟着我去追求知识,并且能 够明确知道第一拍比第二拍重,有 力量,而且进行曲的曲风也在音乐 的带领下让学生多了一种认识。接 下来是第一个学习目标的验证,两 拍子可以说是拍子中的重要根基, 所以当下一首曲子进入时,学生很 快会找到学习的脉络,并且能如我 所愿地找到这是不同的曲子,而且 拍子不一样。因此,学生能够快速 地达成挂钩上3/4拍子的表现。为 了 鉴 别 2/4 拍 和 3/4 拍 的 不 同 ,除 了 肢体表现方式不同,还可以利用声 音来表现不同的节奏。 到此,学生已经完成两大目标, 四小节奏的任务,而评价工作也都顺 利完成。 为了让拍子更好玩,“筷子”终于 上场了。学生拿到筷子后,开始以筷 子表现两拍子,而且是边走边打筷 子,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 手脚是不协调的。 通常一节课当中,我不会让学生 学太多技能,而是必须打通知识的关 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学生学 过的旧经验中,整合与创造他们学习 与表现拍子的新能力。同时,还要提 供给学生彼此观摩学习与欣赏他人 表现的机会。所以,当学生能够拿稳 筷子、打稳拍子时,教师也要提供机 会,让学生彼此欣赏与学习,并协助 还不太会的同学。因此,在活动过程 中,我会利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互 换伙伴,增加辨识和练习的机会。 筷子游戏玩好了,更让学生兴奋 的气球上场了。这时,是拍子和音乐 曲风的定义再确认,也就是认识进行 曲和圆舞曲的不同。筷子能够表现 比较有力、利落的拍子,而三拍子能 够让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摆,更像跳舞 般的优雅。当学生人人拍打着气球, 随着音乐自在地享受三拍子音乐的 浪漫时,我的心中是感动的,因为学 生想要的就是一节轻松、自在、分享 与快乐的音乐课。 教师是开锁的人,没有打不开的 门,只有不会用钥匙的教师。而提供 人人公平、机会均等的游戏体验教 学,是教师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义务 与责任。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台湾艺术 大学兼任教授) 观课 笔记 循着真实问题组织教学 黄建初 我的突破与挑战 梁龙飞 “创课进校园”活动精彩纷呈, 既有仰望星空的理念,又有脚踏实 地的实践;既有专家的课堂引领, 也有来自一线教师不同的课堂形 态。最耀眼的当然是成果分享,比 如课程馆的体验就让参会者连连 赞叹,流连忘返。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以 课为媒,让课说话。作为参与活 动展课的一员,我还是有了突破 和挑战,“让倾听润泽生命,让表 达促进学习,让等待温暖课堂”, 带着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走进武 汉洪山小学,与六年级(5)班的学 生一起学习。课堂上,我看到了 学生的精彩表现,倾听、交流、批 注、分享……一切都井然有序,这 来源于学校课堂扎实的小组协同 学习,推进顺畅,有收获、有思考。 活动中,我与中国教师报编辑 记者再次相遇,“做中国教师报的 忠实读者,追随中国教师报谋变课 堂”,我坚定地告诉他们。 自下而上的改革离不开媒体 人的牵线搭桥,而他们并不是牵感 情的红线,而是牵教育的红线,牵 课改的红线,这根红线连接了全国 各地追梦人因课改聚义,报团发 展,跨区教研,最终实现着自己的 教育梦。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邳州市运 河小学) 参会 感言 蹲下来,去倾听 郑文珍 本次“创课进校园”武汉学习 之旅,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台湾教 育学博士吴慧琳“蹲”下来的教学 行为。课堂上,吴慧琳几次蹲下 来,或表示赞美,或发出邀请,或提 出问题,在她的一蹲一起当中,学 生从最初的拘谨胆小到最后融入 整个课堂,让整堂课变得异常温馨 与欢乐。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 课堂。在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 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但许多时候并不能 达到期望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像吴 慧琳老师那样,“蹲下来,走进学生 的内心”,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交流, 以同学的眼光、心态来看待他们, 也许就会发现他们犯的错是那么 合情合理。有时候,学生尽管没有 答对问题,但至少说明他们也进行 了思考,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再想一 想,激励他们再次回答;有时候,学 生违纪了,说明他们的自制力还不 够强,我们不妨帮他们去认识自己 的行为,做到知错能改,助力他们 更好地成长。 当教师能够真正“蹲”下来看 待每一个学生,就会看到另一片天 空很美;当教师能够真正“蹲”下来 倾听每一个学生,就会让花儿开得 更美。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南阳市姜 营小学) 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台湾 教师吴慧琳的音乐课《当进行曲遇 上圆舞曲》深深打动了我,这是一节 精彩绝伦的示范课。 自然、幽默、有序、游戏、音乐、 舞蹈、技术、艺术、生活……再多的 词语,也很难完整描述这节课的全 貌。课上,师生一起用进行曲的节 奏学习节拍,用圆舞曲的旋律享受 成果。 重建节拍概念。好的教学不是 告知,而是感知;不是灌输,而是重 建。吴慧琳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 进的教学原则重建了节拍的概念。 课堂上,吴慧琳播放一段进行 曲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在舞台上 行走。起初,学生随意行走,步伐是 杂乱的。后来,吴慧琳耐心引领学 生从旋律中寻找“节拍” —教学生 分别用手、肩、腿打节拍。 接着,吴慧琳让学生把自己听 到的音乐节拍用塑料教具“手掌”和 “脚掌”贴在黑板上,并在自己觉得 特别重要的音符下面挂上勺子或叉 子,以示突出这个节拍的重要性。 然后,吴慧琳带着学生,伴随着 音乐的旋律,用筷子拍打节拍。等 学生找到重拍和弱拍的感觉后,再 和着学生自己行走的脚步敲打筷 子,手脚协调地动作,感受节拍的 力量。 同时,吴慧琳用气球做道具:两 人按圆舞曲的节拍相互传递气球, 五彩缤纷的气球在空中飘舞。 最后,吴慧琳把学生分成牛郎 组和织女组,牛郎组按照进行曲的 节奏拍打2拍的节拍;织女组按照圆 舞曲的节奏拍打 3 拍的节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慧琳从 不表述自己成熟的观点,而是充分 让学生感知、重建节拍的概念。 链接学生生活。 “生活即教 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照亮了 吴慧琳的课堂。 吴慧琳的教具是学生熟悉的塑 料“手掌”或“脚掌”,以及塑料勺子 或叉子,最后还用上了筷子和气球, 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 刚上课时,学生还没有找到节 拍的感觉。音乐响起,学生在舞台 上慌乱地行走。这时,吴慧琳打了 比方,你们怎么像“赶菜市场”呢? 学生初步找到节拍的感觉后, 吴慧琳又告诉学生,把学到的敲击 圆舞曲节拍的方式引入生活:做饭 时,妈妈因事十分焦躁,此时你们 可以在妈妈身边,伴着妈妈炒菜的 节奏敲打节拍并哼唱圆舞曲,让她 感受音乐的力量,以缓解妈妈急躁 的情绪。 生活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 当课堂与生活链接时,学生就会学 得亲切、自如、开心。 凸显“学生中心”。 “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理念,是构建民主、平等、 和谐课堂的前提。吴慧琳始终把学 生当成可发展的未成年人对待。“以 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 格和兴趣,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 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基于此,吴慧琳在课堂上使用了 许多亲和力强的语言: “宝贝,勇敢点!” “我就喜欢你们不知道,要不我 就不用来了。” “你自己从我这个神器口袋里挑 选你喜欢的颜色吧!” 吴慧琳一直穿梭在学生的游 戏中。为了某个动作的协调性,她 总是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探索,或 为学生示范。学生席地而坐时,她 又总是蹲下来与学生亲切交谈,真 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探究者和陪 伴者。 (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教研室副 主任) 好玩的音乐课 朱道荣 真爱,让课堂有意思 郭建珍 如何让课堂有意思?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有意义的学习 真正发生?这次在“创课进校园”活 动中,我在执教《活了 100 万次的猫》 以后,进行了深思。我认为,教师真 爱儿童,并让儿童感受到真爱,是让 课堂有意思的关键,在这里需要教师 做到以下三点: 包容儿童的独特个性。每个班 级都有个性独特的学生。上课前,我 与学生交流4人分组情况时,发现了 独特的小勇,他被孤立在教室的南墙 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老 师,你不要管他,他不会听讲的。”尽 管被同学们当面“排斥”,但小勇并没 有流露出不自然的神色。于是,我用 质疑的语气说:“是吗?我不相信,咱 们拭目以待!”说完,便将小勇拉入了 邻近的小组。 然而,才一会儿时间,小勇便用 实际行动向我证明“不要管他”。当 学生们依次分享初读文本的体会时, 小勇却在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倾 听,就是学习,别人的发言会给你带 来启发”,我轻声地提醒大家,实则在 暗示小勇。当轮到小勇的小组发言 时,只见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若无 其事地请小勇发言,并郑重地将他发 言的关键信息记录在黑板上。小勇 的转变,也从这一刻开始了。后来, 小勇一直积极地主动学习,不仅没有 自言自语,反而多次分享独特的观 点,并激发了大家的思考热情。下课 了,小勇突然冲到我的面前,请求与 我拥抱。我知道,这个拥抱既是爱的 表达,也是爱的回报。 保障儿童的公平需要。这节课, 我们先探讨了一个话题。在集中交 流时,小军刚站起来发表观点,小美 也跟着站了起来。 在交流第二个话题时,轮到某一 小组发言,结果4个学生都举手了。 我示意其中一个学生发言,不料另一 个学生有些不满地说:“他已经发言 过几次了!”于是,我便请这组发言少 的学生站起来发言。 两个话题探讨完,全班每个学生 都有了一次或以上的分享机会。在 课快结束时,我让学生们用一句话说 说“作者用虎斑猫的前100万次生命 与最后一次生命进行对比的用意是 什么”?不料,所有学生都举手了,而 铃声也在那刻响起,但学生丝毫不受 影响,依然高举着小手,每个人都迫 切地想要表达,让我无从选起。“老 师,你抽学号吧!”一名学生提议,全 班学生立刻呼应。于是,我采纳了学 生的建议…… 这节课上,学生捍卫自己发言权 利的行为深深触动了我。对于学生 而言,课堂上的发言权即是学习权。 教师真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并满足学 生被公平对待的需要,建立合理而公 平的发言机制,保障每个学生的发言 权,让学生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 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课堂上, 我与学生着重探讨了两个话题。第 一个话题是“虎斑猫为什么选择对他 爱理不理的白猫,而不选择那些给他 送礼的母猫”,这是关于爱情的问题; 第二个话题是“虎斑猫为什么再也没 有活过来”,这是关于生命意义的问 题。之前在别的班执教时,我往往直 接将这两个话题抛给学生。尽管学 生对话题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但多少 还是带些“被动”学习的意味。 这次执教,我换了一下话题抛 出的方式。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 就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的问题 比较零散,但在类似头脑风暴般的 提问过程中,一些小问题被解决了, 未解决的问题便相对集中,自然而 然地归纳为“爱情”与“生命意义”的 大问题了。而课堂探究的问题,从 学生的问题中产生,不仅能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还能让学生的学习 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真爱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 真实发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体 现。然而,教师在课堂上满足所有学 生的学习需求并非易事,需要他在真 爱自己职业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学生 和学科教学,提升专业水准。 《活了 100 万次的猫》启示人们, 真爱让生命有了珍惜的意义。执教 《活了 100 万次的猫》的经历告诉我, 课堂上真实可感的爱,让学生的学习 历程因有意思而有了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康 华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教学 反思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现代课堂 - chinateacher.com.cn · 教师陈曦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 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研究的就 是语文课如何上更有意思。 《三打白骨精》是四大名著之一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现代课堂2019年6月5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5版周刊

当进行曲遇上圆舞曲□ 吴慧琳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教师陈曦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

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研究的就

是语文课如何上更有意思。

《三打白骨精》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里的经典篇目,曾经被改编

成电影等形式。作为小说,人物是阅

读感知的主要学习内容。洪山小学六

年级学生经历了“创课”在校园的历

练,表达和写作都训练有素。基于此,

陈曦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感受人物

形象特点;学习评价人物形象方法;从

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抓细节描写,品

法识人;有情感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这个教学目标看似简单,其实并

不简单。为了实现目标,陈曦充分运

用了语文课的各种教学方法。以读

为例,就有默读、品读。以学习方法

为例,有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穿插交替,有以自己的喜好找一个人

物做细节分析的选择性学习。这些

教学方法的运用,陈曦都很熟练。

以往的语文课,串讲式教学非

常普遍。如今,合作学习方式引进

课堂,使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开始与

活动式教学“联姻”,成为课堂的新

探索、新实验。

《三打白骨精》一文中的三个人

物白骨精、孙悟空、唐僧形象特征鲜

明,学生对人物的感知有异,很适合

以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让各组

学生进行独学、交流、倾听时,陈曦

做了巡视,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思

维障碍点,这对教师“以生为本”组

织后续的教学很有意义。

如果再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意

思”,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问题的来龙去脉,剥去问题的“外

衣”,看到问题的“内核”,或许就会出

现深度学习的精到,取代浅表学习的

不尽如人意。这个核心问题,需要调

查学生以后做设计。

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试问,教师的问题

是学生的问题吗?教师设计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看似探究在进行,其

实两者因知识储备和情感需求的不

同,差异十分明显。即使同一年龄

的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也不尽相同,

所以抓住问题这个关键点,用独立

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融会贯通推进教

学,会使一堂课更有意思。

循着学生的真实问题组织教学,

话易说,事难做,需要有众多教师的

共同探索,同时积累众多教学案例,

最后才可能做学理上的提炼归纳。

(作者系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

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院中

心副主任)

课堂上,我一直坚守一个信念,那

就是要让每一个进入到课堂的学生,

从容自信地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本次

武汉“创课进校园”活动中,我与洪山

小学四年级(7)班的 44 名学生,共同

上了一节好玩、有意思的音乐课。

课堂上,我非常重视体验式学

习。因为,所有对于学习的好奇与探

究,就是从体验中去寻找知识的大

门,习得能力、获得价值,应用于生活

中,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因

此,为了让学生想体验,动起来体验,

一切就从“倾听”开始,打开每个人的

身体,倾听自己与他人的声音。

当音乐响起,学生果然如我所

料,乖乖地站在原地,因为他们不会

听音乐。在我使出浑身解数对学生

进行赞美后,他们才慢慢信任我。

这时,我才能引导他们如何听音乐,

同时也关注别人如何听音乐。更重

要的是,还要打开自己整个身体来

听音乐。我相信,在课堂上取得学

生的信任,比教师自己教得如痴如

醉更有效。当然,取得信任必须有

奖赏,所以鼓励激发荣誉心,赞美激

发想象力。

不游戏,不成课。在我的课堂上,

不玩耍,不游戏,那就没意思了。所以

整个课堂都是以游戏体验的形式来设

计。一开始,我还是会进行有目的的

“倾听”要求。同时,也会“蹲”下来倾

听学生的声音,与他们对话。

生活中的物品,摇身一变成为音

乐课上的教具。当“厨房挂钩”出现

在黑板上时,学生是惊奇的。“如何在

黑板的挂钩上表现2/4拍?”我邀请能

听出音乐是 2/4 拍的学生,将拍子呈

现出来。在几个学生出来分享后,我

才会协助他们找到答案,确认他们将

2/4拍的定义搞清楚了。

“孩子,你真棒!”当学生将第一

个挑战完成时,接着挑战以身体表

现两拍子的形式,无论学生做对或

做错,我都很高兴,也必须给予他们

鼓励。因为那就表示,他们愿意尝

试,愿意跟着我去追求知识,并且能

够明确知道第一拍比第二拍重,有

力量,而且进行曲的曲风也在音乐

的带领下让学生多了一种认识。接

下来是第一个学习目标的验证,两

拍子可以说是拍子中的重要根基,

所以当下一首曲子进入时,学生很

快会找到学习的脉络,并且能如我

所愿地找到这是不同的曲子,而且

拍子不一样。因此,学生能够快速

地达成挂钩上 3/4 拍子的表现。为

了鉴别 2/4 拍和 3/4 拍的不同,除了

肢体表现方式不同,还可以利用声

音来表现不同的节奏。

到此,学生已经完成两大目标,

四小节奏的任务,而评价工作也都顺

利完成。

为了让拍子更好玩,“筷子”终于

上场了。学生拿到筷子后,开始以筷

子表现两拍子,而且是边走边打筷

子,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

手脚是不协调的。

通常一节课当中,我不会让学生

学太多技能,而是必须打通知识的关

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学生学

过的旧经验中,整合与创造他们学习

与表现拍子的新能力。同时,还要提

供给学生彼此观摩学习与欣赏他人

表现的机会。所以,当学生能够拿稳

筷子、打稳拍子时,教师也要提供机

会,让学生彼此欣赏与学习,并协助

还不太会的同学。因此,在活动过程

中,我会利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互

换伙伴,增加辨识和练习的机会。

筷子游戏玩好了,更让学生兴奋

的气球上场了。这时,是拍子和音乐

曲风的定义再确认,也就是认识进行

曲和圆舞曲的不同。筷子能够表现

比较有力、利落的拍子,而三拍子能

够让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摆,更像跳舞

般的优雅。当学生人人拍打着气球,

随着音乐自在地享受三拍子音乐的

浪漫时,我的心中是感动的,因为学

生想要的就是一节轻松、自在、分享

与快乐的音乐课。

教师是开锁的人,没有打不开的

门,只有不会用钥匙的教师。而提供

人人公平、机会均等的游戏体验教

学,是教师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义务

与责任。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台湾艺术

大学兼任教授)

观课笔记

循着真实问题组织教学□ 黄建初

我的突破与挑战□ 梁龙飞

“创课进校园”活动精彩纷呈,

既有仰望星空的理念,又有脚踏实

地的实践;既有专家的课堂引领,

也有来自一线教师不同的课堂形

态。最耀眼的当然是成果分享,比

如课程馆的体验就让参会者连连

赞叹,流连忘返。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以

课为媒,让课说话。作为参与活

动展课的一员,我还是有了突破

和挑战,“让倾听润泽生命,让表

达促进学习,让等待温暖课堂”,

带着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走进武

汉洪山小学,与六年级(5)班的学

生一起学习。课堂上,我看到了

学生的精彩表现,倾听、交流、批

注、分享……一切都井然有序,这

来源于学校课堂扎实的小组协同

学习,推进顺畅,有收获、有思考。

活动中,我与中国教师报编辑

记者再次相遇,“做中国教师报的

忠实读者,追随中国教师报谋变课

堂”,我坚定地告诉他们。

自下而上的改革离不开媒体

人的牵线搭桥,而他们并不是牵感

情的红线,而是牵教育的红线,牵

课改的红线,这根红线连接了全国

各地追梦人因课改聚义,报团发

展,跨区教研,最终实现着自己的

教育梦。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邳州市运

河小学)

参会感言

蹲下来,去倾听□ 郑文珍

本次“创课进校园”武汉学习

之旅,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台湾教

育学博士吴慧琳“蹲”下来的教学

行为。课堂上,吴慧琳几次蹲下

来,或表示赞美,或发出邀请,或提

出问题,在她的一蹲一起当中,学

生从最初的拘谨胆小到最后融入

整个课堂,让整堂课变得异常温馨

与欢乐。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

课堂。在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

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但许多时候并不能

达到期望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像吴

慧琳老师那样,“蹲下来,走进学生

的内心”,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交流,

以同学的眼光、心态来看待他们,

也许就会发现他们犯的错是那么

合情合理。有时候,学生尽管没有

答对问题,但至少说明他们也进行

了思考,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再想一

想,激励他们再次回答;有时候,学

生违纪了,说明他们的自制力还不

够强,我们不妨帮他们去认识自己

的行为,做到知错能改,助力他们

更好地成长。

当教师能够真正“蹲”下来看

待每一个学生,就会看到另一片天

空很美;当教师能够真正“蹲”下来

倾听每一个学生,就会让花儿开得

更美。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南阳市姜

营小学)

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台湾

教师吴慧琳的音乐课《当进行曲遇

上圆舞曲》深深打动了我,这是一节

精彩绝伦的示范课。

自然、幽默、有序、游戏、音乐、

舞蹈、技术、艺术、生活……再多的

词语,也很难完整描述这节课的全

貌。课上,师生一起用进行曲的节

奏学习节拍,用圆舞曲的旋律享受

成果。

重建节拍概念。好的教学不是

告知,而是感知;不是灌输,而是重

建。吴慧琳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

进的教学原则重建了节拍的概念。

课堂上,吴慧琳播放一段进行

曲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在舞台上

行走。起初,学生随意行走,步伐是

杂乱的。后来,吴慧琳耐心引领学

生从旋律中寻找“节拍”——教学生

分别用手、肩、腿打节拍。

接着,吴慧琳让学生把自己听

到的音乐节拍用塑料教具“手掌”和

“脚掌”贴在黑板上,并在自己觉得

特别重要的音符下面挂上勺子或叉

子,以示突出这个节拍的重要性。

然后,吴慧琳带着学生,伴随着

音乐的旋律,用筷子拍打节拍。等

学生找到重拍和弱拍的感觉后,再

和着学生自己行走的脚步敲打筷

子,手脚协调地动作,感受节拍的

力量。

同时,吴慧琳用气球做道具:两

人按圆舞曲的节拍相互传递气球,

五彩缤纷的气球在空中飘舞。

最后,吴慧琳把学生分成牛郎

组和织女组,牛郎组按照进行曲的

节奏拍打2拍的节拍;织女组按照圆

舞曲的节奏拍打3拍的节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慧琳从

不表述自己成熟的观点,而是充分

让学生感知、重建节拍的概念。

链接学生生活。“ 生 活 即 教

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照亮了

吴慧琳的课堂。

吴慧琳的教具是学生熟悉的塑

料“手掌”或“脚掌”,以及塑料勺子

或叉子,最后还用上了筷子和气球,

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

刚上课时,学生还没有找到节

拍的感觉。音乐响起,学生在舞台

上慌乱地行走。这时,吴慧琳打了

比方,你们怎么像“赶菜市场”呢?

学生初步找到节拍的感觉后,

吴慧琳又告诉学生,把学到的敲击

圆舞曲节拍的方式引入生活:做饭

时,妈妈因事十分焦躁,此时你们

可以在妈妈身边,伴着妈妈炒菜的

节奏敲打节拍并哼唱圆舞曲,让她

感受音乐的力量,以缓解妈妈急躁

的情绪。

生活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

当课堂与生活链接时,学生就会学

得亲切、自如、开心。

凸显“学生中心”。“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理念,是构建民主、平等、

和谐课堂的前提。吴慧琳始终把学

生当成可发展的未成年人对待。“以

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

格和兴趣,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

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基于此,吴慧琳在课堂上使用了

许多亲和力强的语言:

“宝贝,勇敢点!”

“我就喜欢你们不知道,要不我

就不用来了。”

“你自己从我这个神器口袋里挑

选你喜欢的颜色吧!”

吴慧琳一直穿梭在学生的游

戏中。为了某个动作的协调性,她

总是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探索,或

为学生示范。学生席地而坐时,她

又总是蹲下来与学生亲切交谈,真

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探究者和陪

伴者。

(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教研室副

主任)

好玩的音乐课□ 朱道荣

真爱,让课堂有意思□ 郭建珍

如何让课堂有意思?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有意义的学习

真正发生?这次在“创课进校园”活

动中,我在执教《活了 100 万次的猫》

以后,进行了深思。我认为,教师真

爱儿童,并让儿童感受到真爱,是让

课堂有意思的关键,在这里需要教师

做到以下三点:

包容儿童的独特个性。每个班

级都有个性独特的学生。上课前,我

与学生交流 4人分组情况时,发现了

独特的小勇,他被孤立在教室的南墙

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老

师,你不要管他,他不会听讲的。”尽

管被同学们当面“排斥”,但小勇并没

有流露出不自然的神色。于是,我用

质疑的语气说:“是吗?我不相信,咱

们拭目以待!”说完,便将小勇拉入了

邻近的小组。

然而,才一会儿时间,小勇便用

实际行动向我证明“不要管他”。当

学生们依次分享初读文本的体会时,

小勇却在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倾

听,就是学习,别人的发言会给你带

来启发”,我轻声地提醒大家,实则在

暗示小勇。当轮到小勇的小组发言

时,只见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若无

其事地请小勇发言,并郑重地将他发

言的关键信息记录在黑板上。小勇

的转变,也从这一刻开始了。后来,

小勇一直积极地主动学习,不仅没有

自言自语,反而多次分享独特的观

点,并激发了大家的思考热情。下课

了,小勇突然冲到我的面前,请求与

我拥抱。我知道,这个拥抱既是爱的

表达,也是爱的回报。

保障儿童的公平需要。这节课,

我们先探讨了一个话题。在集中交

流时,小军刚站起来发表观点,小美

也跟着站了起来。

在交流第二个话题时,轮到某一

小组发言,结果 4 个学生都举手了。

我示意其中一个学生发言,不料另一

个学生有些不满地说:“他已经发言

过几次了!”于是,我便请这组发言少

的学生站起来发言。

两个话题探讨完,全班每个学生

都有了一次或以上的分享机会。在

课快结束时,我让学生们用一句话说

说“作者用虎斑猫的前 100 万次生命

与最后一次生命进行对比的用意是

什么”?不料,所有学生都举手了,而

铃声也在那刻响起,但学生丝毫不受

影响,依然高举着小手,每个人都迫

切地想要表达,让我无从选起。“老

师,你抽学号吧!”一名学生提议,全

班学生立刻呼应。于是,我采纳了学

生的建议……

这节课上,学生捍卫自己发言权

利的行为深深触动了我。对于学生

而言,课堂上的发言权即是学习权。

教师真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并满足学

生被公平对待的需要,建立合理而公

平的发言机制,保障每个学生的发言

权,让学生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

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课堂上,

我与学生着重探讨了两个话题。第

一个话题是“虎斑猫为什么选择对他

爱理不理的白猫,而不选择那些给他

送礼的母猫”,这是关于爱情的问题;

第二个话题是“虎斑猫为什么再也没

有活过来”,这是关于生命意义的问

题。之前在别的班执教时,我往往直

接将这两个话题抛给学生。尽管学

生对话题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但多少

还是带些“被动”学习的意味。

这次执教,我换了一下话题抛

出的方式。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

就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的问题

比较零散,但在类似头脑风暴般的

提问过程中,一些小问题被解决了,

未解决的问题便相对集中,自然而

然地归纳为“爱情”与“生命意义”的

大问题了。而课堂探究的问题,从

学生的问题中产生,不仅能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还能让学生的学习

更加积极主动。

教师真爱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

真实发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体

现。然而,教师在课堂上满足所有学

生的学习需求并非易事,需要他在真

爱自己职业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学生

和学科教学,提升专业水准。

《活了 100 万次的猫》启示人们,

真爱让生命有了珍惜的意义。执教

《活了 100 万次的猫》的经历告诉我,

课堂上真实可感的爱,让学生的学习

历程因有意思而有了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康

华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