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重新崛起 - world economic forum€¦欧洲的重新崛起 3 1. 引言 5 2. 欧洲简史...

100
欧洲的重新崛起 克劳斯·施瓦布教授 世界经济论坛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n-2020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欧洲的重新崛起

克劳斯·施瓦布教授

世界经济论坛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2 欧洲的重新崛起

3欧洲的重新崛起

1. 引言 5

2. 欧洲简史 9

3. 欧洲的衰落 173.1. 债务风险 18

3.2. 银行业危机及其附带效应 23

3.3. 竞争力赤字 29

3.4. 机构失灵 35

3.5. 共同价值观解体 38

3.6. 全球公信力下滑 42

4. 欧洲的重新崛起 454.1. 退出:一个糟糕的“好主意” 46

4.2. 财政纪律与经济增长 50

4.3. 再平衡与持续增长的条件 54

4.4. 恢复欧洲竞争力 60

4.5. 加强欧洲机构建设 66

4.6. 重新团结欧洲青年 68

4.7. 培育理想,重塑全球品牌 73

4.8. 目前的进展? 77

5. 结语 83

注释 87

目录

4 欧洲的重新崛起

5欧洲的重新崛起

1. 引言

欧洲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摆在它面前的是两条道路:要么崩溃解体;要么继

续推进一体化,从当前的危机中强势复兴。眼下,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步履维艰,

正在一个介于单纯民族国家集合体和完全政治联盟之间的尴尬状态中挣扎徘徊。

未来几年,欧洲面临各种情况和变数,从陷入无序的瘫痪状态,到重整旗鼓浴火

重生,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在事后反观,其中的很多种可能性会让我们感到惊

讶——当然也可能是惊喜。

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被称为“欧洲联盟”的那个“欧洲”及其一整套制度

体系也将继续存在下去。我对欧洲的未来进行了谨慎的预测:就算有一个甚至是

两个国家脱离欧元区,欧洲照样能够走出困境,欧元也还是欧元。欧洲的危机或

许会持续十年,但根据本书中的分析,我坚定并乐观地相信,一旦危机退去,欧

洲的政治家和决策者们会怀着新的使命感,推动已历数十年风雨的欧洲一体化建

设重回正轨,再获动力,继续前进。

尽管现在还有诸多未知数,但有两点毋庸置疑:第一,欧洲问题的解决不可

能一蹴而就;第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衡量标准),

欧元区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未来若干年

里,欧洲危机都会或多或少地主导全球议题。1

在欧洲内部,意见领袖和决策者们在对这块大陆未来走向的判断上存在很深

的分歧。但是在欧洲以外地区,尤其是美国和亚洲,人们普遍认为欧元体系将会

崩溃,欧洲将会“解体”,虽然这种说法的确切含义仍很模糊。持有这种观点的

人往往并不清楚欧元如何而生及其设计初衷。尤其是媒体界,更是充斥着悲观情

绪,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全、了解的历史不够,并且总是纠结于目前危

机中最负面、最耸人听闻的部分。

诚望本书能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弥补人们认识上的一些欠缺。我写《欧

洲的重新崛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简要解析欧洲的现状和面临的危险;二

是审视和评估目前为化解危机而考虑采取的政策选项。这些政策选项中有很多

是在世界经济论坛的项目和倡议基础上产生的(我本人是该论坛的创始人兼执

行主席)。论坛最近召开的历次会议对其中的大多数政策选项都进行了探讨。

6 欧洲的重新崛起

这些年来,我还有幸与一些重要的决策者、专家以及商界和民间的领袖进行

了多次公开或私人对话。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也汲取了我从这些交流中获得的信息。

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想法对塑造今天的欧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将为规划未来的

欧洲继续发挥作用。

与目前流行的单一维度研究手法不同(比如只关注经济问题而忽视政治因

素),本书采用全方位、多角度模式,力求从经济、社会、国际事务、历史甚至

伦理等各方面对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做的原因有二:

– 自 2009 年以来,欧元区危机经历了多次演变。这场金融灾难肇始于希腊主权

债务危机,之后很快波及其他国家,并导致更多额外的隐忧不断累积发酵。现在,

整个欧洲大陆都面临着金融、经济、银行、政治、制度、社会乃至道德危机。

它们相互交织,使欧洲深陷多重困境,遭遇异常复杂的挑战。这就需要坚强的

政治领导、富有创意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及一整套的制度变革加以应对。

有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从一体化的深度还是复杂程度来说,欧元区

在现代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还体现在其作为货币联盟的规模上,

因为它要不停地在 17 个各不相同的欧元区国家之间进行利益协调。此外,有

关内部建设的各种谈判通常需要 27 个欧盟成员国的共同参与。我们知道,参

与方越多,谈判就越复杂。

– 我认为,当前讨论的许多旨在解决欧洲问题的孤立建议,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

度去考虑其是否可行,否则便毫无意义。某些例子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比如,

国际媒体上的一些评论文章建议希腊将本国的一些岛屿出售给国外买家,以减

少其主权债务。这样的建议从经济角度来看有其合理性,但是从政治和社会的

角度来看则站不住脚,因为这会严重损害希腊的主权。就此而言,这样的建议

是有悖于本书宗旨的。还有些人建议欧盟尽快实施一部美国那样的宪法,以便

结成一个充分的财政联盟。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建议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从

政治和制度角度来看,这种想法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绝不可能实现。相反,有

些想法从政治角度考虑非常有吸引力,但在经济上却行不通。比如有人建议,

私人债权人(而不是债权国的纳税人)应该独自承担违约风险。这种观点可能

会受到政治家的欢迎,但却会给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带来困扰,因为金融部

门将由此遭到伤害,继而抑制今后的借贷行为。在本书中,我只会论证、分析

和提出一些从决策和社会角度考虑可行的措施和政策,即使落实这些措施或政

策并非易事。

那么,决策者、监管方和企业领袖该如何应对欧洲的困境呢?他们必须认识

到自己所处的大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些变化瞬息万变、无处不在且影

7欧洲的重新崛起

响深远。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目前最常听到的就是“不确定”、“脆弱”、“混

乱”、“动荡”和“难以预测”这类词汇。应该看到,今天的世界面貌正越来越

明显地由“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和“公开透明”这四股力

量所勾画,而这在十年前还只是未来学家研究的专业领域。这四股力量不停地相

互作用、彼此强化,使得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在面对各种冲击和意外的时候变得比

几年前更为敏感。

当前的世界形势,就像蒂埃里·马勒雷(Thierry Malleret)在其著作《失去平

衡:一个乱套的世界》(Disequilibrium: A World Out of Kilter)中所描述的那样,

“处于持续的不稳定状态之中,‘随机’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世界如同

传送带一般不停带来各种意外时,领导者们普遍感觉自己仿佛在迷雾中驾车疾

驰,但却找不到刹车,只能在一个接一个的危机中颠簸向前 2。”像大多数领导

者一样,欧洲的领导者就经常面临这种情形,在各种意外迎面扑来时发现自己

越来越手忙脚乱。

这种状况不仅改变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影响了他们发挥领导作用的方

式,甚至会让他们产生筋疲力尽的感觉。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可以说,担任一个

领导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困难和挑战。尽管听起来有点老调重弹,但是在分

析思考欧洲决策者们应对困境的方式时,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我深知,值此危机正在发生、各种政策建议层出不穷的非常时期,要探讨这

样既宏大又敏感的主题殊为不易。现在,无数的文章、社评、论坛和会议都在不

停地讨论如何解决欧洲和欧元区的问题,每天都有很多学者和政治家围绕着是否

应执行某个政策和建议争论不休。

我的目的与他们不同,我仅希望这本书成为那些关心欧洲命运和欧洲事务的

人的简单参考。我相信,本书采取的多角度分析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欧洲

的复杂形势以及形势的可能走向。总之,《欧洲的重新崛起》是一本简明通俗(但

并不粗浅)、文约义丰的书。

书中的许多内容源于我对欧洲问题的浓厚兴趣。虽然世界经济论坛今天已经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组织,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但是论坛的诞

生却可以追溯到这样的经历:我的童年是在二战时期及二战以后的德国度过的。

我属于战后第一代欧洲人,对于这一代欧洲人来说,欧洲不仅有着经济含义,还

有很深的政治意义。另外,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各项倡议和活动(比如论坛的达沃

斯年会)中,包括在讨论和评估政策建议以及提出新思想的时候,论坛都扮演了

一个“诚实的调停人”或“值得信赖的顾问”的角色,这种状况也有助于本书的

编著。

8 欧洲的重新崛起

在此我想感谢蒂埃里·马勒雷,在我研究并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他发挥了不

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充分借鉴了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成果和内部文件,我也要向

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詹妮弗·布兰克(Jennifer Blanke)表示谢意,尤其是对于她

为本书中有关欧洲竞争力的内容所作的贡献。我还要特别感谢花费大量时间编辑

本书的法比耶纳·史塔生(Fabienne Stassen)以及一如既往地对内容进行精美排

版的卡迈勒·基马奥伊(Kamal Kimaoui)。最后,我更要感谢梅拉妮·罗杰斯(Melanie

Rogers)和阿尔·雷耶斯(Al Reyes)以及我的两位助手南希·诺尔顿·梅昂(Nancy

Knowlton Méan)和雅尼娜·梅里(Jeanine Meili),他们和我一起奔忙于论坛为

改善世界状况而举办的大量活动之中,同时还承担了这份额外的工作。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欧洲的衰落和欧洲的重新崛起。“衰落”一章详

细介绍了欧洲陷入目前混乱局面的原因,“重新崛起”一章则讨论了一些会让欧

洲更为强大的举措。过去 40 年对各经济体兴衰历程的观察使我自信而乐观地认

定,欧洲经济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复兴,并且变得更具可持续性。

本书要讨论的无疑是一个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局面,这恰是本书英文原版

采取电子形式出版的原因(点击 http://www.weforum.org/re-emergence-europe

可获取英文版),由此来呼应这个反复无常的主题。而根据政策讨论的结果和形

势的发展,本书的内容也会随时更新。

9欧洲的重新崛起

关于欧洲的许多对话和建议让人无法信服,原因在于它们没有从历史的角度

探讨问题。事实上,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我们就无从了解现在和未来。

用法国诗人和政治家阿尔方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的话说:“(历

史)教会我们一切,包括未来。3 ”与多数其他大陆一样,欧洲的历史不仅揭示

了欧洲丰富而多元的过去,更重要的是,它或许还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视角,透过

这些视角我们可以理解当前的局势和可能产生的某些结果。正因为如此,本书很

自然地以总览欧洲历史为开篇,同时辅以对欧盟和欧元诞生由来的简要介绍。

不少人认为欧洲自古即存,而且它的民主精神与生俱来,但不要忘记,很多

欧洲国家实际上直到近些年才实现统一和民主。意大利统一于 1870 年,西班牙

距离内战结束也不到 100 年,而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还都是独裁国家。在欧洲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欧洲各国并不是像威斯特伐利亚

体系下的主权国家那样各守边界、和平共处;相反,这些仅靠语言和文化维系在

一起的国家、领土和飞地彼此敌对,因为不同部落之间的频繁争斗而四分五裂。4

“欧洲”是个相对现代的概念,于 14 世纪到 18 世纪之间的一段复杂的思想

和政治进程中孕育产生。在这个时期,早先的“基督教国家”概念被逐渐取代。

一直到《乌德勒支和约》1713 年签订以后,“欧洲人”意识才开始在“基督徒”

意识面前占据上风。 最后一次采用“基督教共和体”(即基督教联邦)的提法可

以追溯到此时。1751 年,法国作家和哲学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基督教的欧洲(不

包括俄国):“一个伟大的共和国被分成了若干小邦,其中有些是君主制,有些

是混合制,有些是贵族制,有些则更平民化;但是这些国家中的人们彼此往来密切;

尽管分属于不同的教派,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宗教基础,并且都认可同样的公共

道义和政治平等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世界其他地方还闻所未闻。”5 很多历史学

家认为,“欧洲”的概念最终形成于 18 世纪末。1796 年,爱尔兰的政治哲学家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在欧洲任何地方,

没有哪个公民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流亡者。”6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欧洲经历过一系列文化和政治的融合。正如诺贝尔经济

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所指出的 7,要欧洲人更加紧密团结起来

的第一声公开呼吁可以远溯到 15 世纪,当时泛欧洲统一的想法被首次提出。

1713 年,法国的圣 - 皮埃尔神父(Charles-Irénée Castel, abbé de Saint-Pierre)

2. 欧洲简史

10 欧洲的重新崛起

写了一本书,名为《永久和平的方案》(A Project For A Perpetual Peace)。在

这本书中,他主张欧洲列强结成联盟,以确保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其后,还有

许多著名人士呼吁欧洲融合,包括来自欧洲以外的政治人物。据说在 18 世纪,

乔治·华盛顿就曾在写给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的信中预言,欧洲

终有一天会仿照美利坚合众国的模式成立欧洲合众国。

虽然这些大胆的想法在当时堪称洞见深远,但直到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给欧洲大陆带来巨大灾难后,人们才迫切认识到欧洲需要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时至今日,对欧洲可能发生战争的恐惧依然笼罩在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的心

头。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欧洲的统一运动——最终目标是实现

政治上的统一,而不是单纯追求一个共同货币或财政联盟。迄今为止,欧洲一体

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对战争的记忆,以及“永远不要再发生战争”的想法。正

是这种想法促使温斯顿·丘吉尔战后伊始便在苏黎世发表的一个著名演讲中呼吁: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8

今天,鲜有年轻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 3700 万欧洲军民的伤亡(死

亡 1600 多万人,受伤 2000 多万人)这一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伤亡更

为惨重,仅在欧洲就有 5500 万人被夺去生命(苏联一国就有 2000 万人死亡)。

在如此旷日持久的破坏下,欧洲的重建并非出于经济或金融考虑,而是为了欧洲

国家之间的和平。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目标,而它的设计方案本质上是法国

与德国相互和解的结果。9

1950 年,在德国军队离开巴黎仅仅 6 年、法国和德国还彼此心存仇恨和猜

疑的当口,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在顾问让·莫内(Jean

Monnet)的协助下,宣布了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计划,以使战争“不

仅变得无法想象,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10 舒曼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法国和德

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单一的管理机构之下,防止双方把这些原材料重新

用于战争(当然,这么做也将促进两国产业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今天的欧盟范围内,真的很难想象会发生一场军事冲突,就像其他彼此开

展贸易的民主国家,比如加拿大和美国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

一样。这不仅要归功于促进欧洲进一步融合的各种制度,也要归功于像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这样的机构——北约在巩固欧洲大陆的和平方面扮演了至

关重要的角色。北约和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的成立都是因为二战后人们渴

望努力建设一个稳定的欧洲。北约成立的目的是对抗苏联,以确保美国及其欧洲

盟国的安全。

11欧洲的重新崛起

实际上,今天的欧盟就是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的。欧盟为实现永

久和平而采取的这些重要举措也得到了认可:它获得了 201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按照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说法,欧盟的工作代表了“国家间兄弟般的互助”,并

已发展成为某种形式的“和平议会”,这恰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其 1895 年的

遗嘱中确定的和平奖评选标准之一。11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明确赞扬了欧盟把欧

洲“从一个战争的大陆变成一个和平的大陆”12。

正如匈牙利裔美国投资家乔治·索罗斯撰文指出的那样,13 欧洲一体化进程是

由让·莫内、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罗伯特·舒曼和保罗-亨利·斯

帕克(Paul-Henri Spaak)等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共同推动的。虽然在欧盟的

创始条约中都提到要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盟”,但他们深知凡事不会尽善尽美。

所以,他们给自己设定了有限的目标和严格的时间表,然后凝聚必要的政治意愿,

量力而行。他们也非常清楚,有限的进展终究会让局面难以为继,必须不断做出

进一步的努力。就这样,建立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逐渐演变成了欧洲联盟。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最终促成了欧洲

单一市场的产生。

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有远见的领袖们践行了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

所谓的“渐进社会工程”14 理念: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是欧洲在各个

领域实行共同政策的结果,这些领域包括农业、渔业、贸易乃至货币事务。然而,

这些政策仍有局限性,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欧盟的民主政治一直带有典型的民族

国家色彩,这导致了现在广为人知的“欧盟民主赤字”。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

我会谈回到这个重要问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最初是由 6 个国家发起的,随后又有 3 个国家参与进来,但

其主导力量却是法国和德国。这 6 个创始国(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

森堡和荷兰)签订了《巴黎条约》,从而在 1951 年 4 月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 年,它们进一步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目的是推进经济

一体化(包括建立共同市场)。1972 年,另外 3 个国家丹麦、爱尔兰和英国也

加入该条约。所有成员国都接受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并且都遵循法治原则。任

何国家都不得凌驾于他国之上。即使布鲁塞尔的官僚机构经常被人们指责导致了

“民主赤字”,它所采取的所有重大举措也都必须经过各成员国的民选议会批准。

随着苏联的解体,德国的领导者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在一个更加团结的欧洲

框架内,两德才可能实现统一。当然,他们深知这并非易事,正应了作家托马斯·曼

(Thomas Mann)在 1953 年说过的那句被人广泛引用的话:他想要的“不是一

个德国的欧洲,而是一个欧洲的德国”。15 鉴于此,东、西德双方在日后的谈判

12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中都做出了妥协,以便更容易达成共识。的确,德国的政治家们总是会说德国没

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有的只是欧洲的外交政策。前西德外交部长汉斯 -迪特里希·根

舍(Hans-Dietrich Genscher)曾有过一句著名的表述:“我们的外交政策越是欧

洲的,就越是民族的。”16

这种方式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大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从广度上来

看,欧盟的第一轮东扩通过纳入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永久地终结了战后欧洲的分

裂状态。与此同时,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1992 年《马斯特里赫特

条约》的签订、1999 年欧元的推出以及 2002 年欧元的发行标志着经济一体化达

到了顶峰。

我们必须记住,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在货币不稳定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展开的,

这段时期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实行浮动汇率开始一直持续到欧元诞生。由于相

关国家的经济表现不尽相同,很多旨在将某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挂钩的努力都以

失败告终。这一点在 1992 年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ERM)事件中得到了

尤为有力的证明。

今天的欧盟共有 27 个成员国,其中 17 个成员国已将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此

外,欧盟还有 5 个候选成员国,分别为克罗地亚、冰岛、马其顿、塞尔维亚和土

耳其。由于危机现在笼罩了整个欧盟,尤其是欧元区,所有人都认识到《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的设计存在着重大缺陷。此外,条约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内容,比如

共同的社会政策。

该条约确立了一个货币联盟,但是作为共同货币正常运转重要前提的政治联

盟却没有建立。为什么会这样呢?欧元的缔造者和大多数参与欧元体系创建的人

自己也意识到,欧元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欧盟有一个中央银行,但是却没有共

同的财政部门可以发行得到所有成员国批准的债券。他们曾认为,只要有需求,

欧洲就会产生出推动政治统一的必要动力。然而,这样的动力从未出现。正如德

国前外长约施卡·菲舍尔(Joschka Fischer)去年撰文指出的那样,“各成员国既

致力于推动建立货币联盟,同时又渴望保留各自的财政主权,正是这样的联盟基

础让欧元区摇摇欲坠,”“在危机时代,这种局面根本无法维持。”17

不幸的是,欧元还有许多其他缺陷,这是其缔造者和欧元区各成员国都没有

充分意识到的。数年来,德国和大多数北欧国家一直严格遵守财政纪律,并使债

务保持在合理水平,但是众多南欧国家却一味挥霍,无论是公共开支(比如希腊)

还是私人消费(比如西班牙和爱尔兰)都急剧攀升。这些长期累积的过度支出和

财政失衡问题在 2007-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并使得欧元区的解

13欧洲的重新崛起

体风险变得越来越大,诞生仅十年有余的欧元由此开始受到来自金融市场的猛烈

冲击。许多对冲基金都打赌单一货币体系难逃此劫,错误地认为欧元只是一个技

术性产物,很可能会在不造成太多麻烦的情况下寿终正寝。他们错了!欧元的内

涵远不止于此。从政治上讲,欧元对于整个欧洲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在德国,

欧元更是被视为该国推动欧洲统一的标志和工具。

眼下,欧盟正在其生存危机中痛苦挣扎。欧元区的动荡导致出现了经济和政

治两个考量因素相互纠缠牵绊这样的局面,以至于现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糟

糕的经济形势加深了政治分歧,政治分歧反过来又让经济和金融问题雪上加霜。

但是即便欧盟现在身处危机,我们也不能淡忘欧洲过去辉煌的发展轨迹。正

如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GAC)之欧洲事务理事会的报告所述,18 在过

去几十年,欧洲成绩斐然。总的来说,欧洲各国的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创造了一个拥有 5 亿消费者的单一市场。建立于 1992 年的单一市场是欧洲一体

化进程中最大的成就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旅行、经商甚至是学习的

方式。尤为重要的是,从贸易角度看,单一市场使欧洲企业可以在跨境销售货物

和服务时无需再缴纳特定税赋或克服其他障碍,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最重要的是,在除巴尔干地区一些非欧盟国家之外的欧洲,战争已经成为历

史。经济上,欧洲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尽管各国表现不尽相同(本书对此进行

了深入分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11 年,欧盟 27 个成

员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达到了 17.6 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 15.1 万亿美元

和中国的 7.3 万亿美元。

欧盟的贸易规模占世界的 20%,其进、出口总额分别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均

居世界第二。欧洲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19 从平均水平看,欧洲

人的生活质量在全球首屈一指。的确,欧洲这种结合了社会公正和包容的高水平

经济表现为其他大多数国家所望尘莫及,难怪很多评论家将欧洲誉为“生活方式

超级大国”。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表现最佳的前 20 强

当中有 13 个是欧洲国家。

简而言之,欧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巨大成功,特别是与它诞生之初的一穷二

白相比,其成就更显非凡。一个统一的欧洲带来了更多竞争,欧洲大陆也因此变

得更加繁荣。欧盟开放了一些原本被保护的市场,打破了国家在交通、电信、能

源等领域的垄断。尽管欧盟委员会经常遭人嘲笑,自由派经济学家居伊·索尔曼(Guy

Sorman)依然认为它是“我们在欧洲主要的自由市场代理人”。20

14 欧洲的重新崛起

同时,欧元也促进了货币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想轻而易举解决问

题、拒绝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政治家而言,他们无法再把货币贬值当成解决问题的

手段。欧元迫使每个经济体必须更加灵活和富有效率,因为相对于每个成员国各

自为战的行为,使用单一货币更容易使自由市场原则得到落实。此外,欧盟的扩

大对于推动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成功转型为成熟的民主国家和市场经济主体也

发挥了关键作用。

即使在微观层面,欧洲也在蓬勃发展。欧洲的跨国公司只是其中一例。它们

已经收获了巨大成功,在海外尤其在新兴市场的投资要比美国和日本的商业对手

多得多。21

不用推测书中后续章节的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危机已经让欧洲对一些显而

易见的弊端有了快捷的化解之道:希腊的政治领导人们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对预算

弄虚作假;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经出台了切实的解决方案,准备清理银行系统,减

少其债务并纠正财政失衡问题;欧盟对各成员国预算控制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权也

得到了极大加强,从而有望避免十年前法国和德国那种可以不受惩罚地突破欧盟

条约中所设赤字上限的错误(这种行为客观上也鼓励了其他国家如法炮制)再次

重演。

在未来数年,如果重新恢复元气的欧盟能够减少对私有经济的监管和税费征

缴,同时维持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那么企业的活力将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欧洲经济在下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某些亮点。现在的欧洲

虽然到处笼罩着消极气氛,但是在危机中还是取得了一个显著的成功:欧元有力

地杜绝了保护主义和竞争性货币贬值手段的滥用,而这些做法在欧洲历史上的大

部分时期曾大行其道,上世纪 30 年代更是被全球普遍采用。

15欧洲的重新崛起

要点总结

– 欧洲是个相对较为现代的概念(到18世纪末才出现)

– 对二战的记忆构成了欧洲一体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 法国和德国主导了一体化进程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存在缺陷,它的设计者对此心知肚明

– 如今的欧元区危机导致政治和经济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 总的来说,欧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巨大成功

16 欧洲的重新崛起

17欧洲的重新崛起

3. 欧洲的衰落

共同货币这个概念一经提出,诸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马

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就宣称欧元不会有结果。

他们警告说,欧元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货币区域”22,所以单一货币注定失败。

他们还列举了一些因素,比如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再分配机制的缺失和成员国强

烈的民族意识。但另一方面,强烈主张采用欧元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却相信,通过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欧洲会结成更加紧密的政治联盟,

欧元区可以发展成为一个理想的货币区域。

今天,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们都知道欧元诞生前那段时间欧洲面临的问题,

认为欧元的诞生是政治对经济的一次胜利。他们称,经济学家低估了政治家的意

愿,而推动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恰恰是政治意愿。现在货币联盟正发生动摇并受

到金融市场的无情考验,这些事实似乎又证明早期怀疑论者的立场是正确的。在

费尔德斯坦看来,失败不可避免且影响深远,欧元区的逐渐消失只不过是验证了

事先预测到的死亡过程而已。

人们现在应该承认欧元是个失败的试验。欧元于 1999 年推出,仅仅十多年

过后便以失败收场。这个失败并非偶然,也不是因为官僚机构管理不善,而

是将一种货币强加给一大堆截然不同的国家所导致的必然后果。采用欧元带

来的负面经济影响包括:主权债务危机困扰多个欧洲国家、欧洲主要银行脆

弱不堪、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大多数欧元区国家深陷巨额贸易赤字难以

自拔。

创建一个和谐欧洲的政治目标也没有实现。法国和德国逼迫希腊和意大利

采取异常苛酷的财政紧缩措施,以此作为对其提供金融援助的前提;而法

德之间在欧洲中央银行的角色定位、金融援助应如何分摊等问题上也存在

巨大分歧。 23

许多人并不赞同这种极端的观点,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承认,单一货币的

存在暂时掩盖了欧洲内部的经济失衡问题,而危机的发生使这些问题暴露无遗。

18 欧洲的重新崛起

在欧元问世初期,由于欧洲中央银行抗击通货膨胀的立场坚定,整个欧元区

普遍下调了利率,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这种原本为应对高通胀预期而保持较高利

率水平的国家。受如此“乐观”的形势鼓舞,这些国家的家庭和政府纷纷增加借贷、

超标花钱,用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的话说就是,他

们“陷入了极度狂欢”。24 从 2000 年到 2008 年,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

班牙的政府开支占各自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增加了 3.8%,爱尔兰则增

加了 12%。就像经济学家阿兰·梅尔策(Allan Meltzer)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

时所说:“当一个政府习惯了按照 12%的增速借贷的时候,突然要它只能按照 3%

或 4% 的增速借贷,那么这些钱对它来说肯定是杯水车薪。”25

众多家庭用越来越多的借款推动了住宅建设量的增加和房价的上涨,政府则

用这些借款为更大规模的福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就导致南欧各国和爱尔兰的

公共和私人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急速攀升。其中,希腊等国猛增的是公共

债务,而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则表现为私人债务的井喷。

正常情况下,这些国家应该提高利率,但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它们错误地

以为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发行的债券都会和另一国发行的债券一样安全,在借贷

过程中它们忽略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有关禁止任何一个成员国向另外一个

成员国实施金融救助的规定。结果,意大利和希腊国债的利率与德国只相差几个

基点。在货币联盟形成以前,财政赤字扩大往往会导致利率提高或者汇率降低,

从而警示各国减少借贷。但是现在的情况正相反:各个国家依然继续大量借债,

银行也继续对那些购买价格虚高房子的人大量放贷。直到 2009 年底,金融市场

才意识到,认为所有欧元区国家同等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不久后,希腊、意大

利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利率走势开始与其他欧元区国家拉开距离。

市场动态触发了恶性循环:不断高企的利率很快就难以为继,并把这些重债

国家推向破产边缘。原本的流动性问题迅速演变成了偿债能力问题。霎时间,要

支付更多利息的预期映射出一个“厄运循环”:当这些国家的债务增加速度快于

预期时,金融市场会进一步提高利率以继续向这些国家提供资金,从而又让这些

国家积累起更多的未来债务。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相对于美国、英国和日本,欧元区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要低得多;政府总债务水平也大抵与美国和英国相当,远低于日本。

3.1. 债务风险

19欧洲的重新崛起

1 2012 2013 GDP %

IMF

-12

-10

-8

-6

-4

-2

0

2012 2013 (IMF

GDP )

但是,现在身陷困境的却是欧元区。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欧元区不是一个国家。

金融市场的焦虑情绪当前之所以集中在欧元区,是因为当我们单独审视每个国家

时,欧洲看上去会完全不同。如果把欧洲粗略地分割为南北两块,欧洲的情况就

不像图表中呈现的那么乐观了:北欧主要由一些财政盈余国家组成,财政状况比

较合理;而南欧主要由财政赤字国家组成,财政状况就算不是无药可救,也是“弱

不禁风”的(爱尔兰是个例外)。

目前的危机暴露了北欧与南欧差距悬殊的经济状况、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事后来看,当初南欧国家货币对欧元的兑换率可能定得过高,从而鼓励了它们的

过度消费(因为较高的兑换率增强了私人储蓄的购买力),同时促使它们大幅减

少了生产活动(因为单位劳动力成本太高了,尽管这只是问题的部分原因)。

20 欧洲的重新崛起

IMF

2012 2013 (IMF

GDP )

0

50

100

150

200

250

-10

-8

-6

-4

-2

0

2012 2013 (IMF

GDP )

2012 10

2 2012 2013 GDP %

3 GDP %

21欧洲的重新崛起

在 2011 年发表于著名的杰克逊·霍尔经济政策研讨会(Jackson Hole

Economic Policy Symposium)上的一篇论文中,3 位来自国际清算银行(也被人

称为“央行的央行”)的经济学家报告说,他们采用了一个新的数据集来确定优

质债务变成不良债务的时间 26,这个新数据集不仅包含了政府债务,还包含了非

金融企业债务和家庭债务。他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当政府债务水平、企业债务水平、

家庭债务水平分别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85%、90%、85% 时,经济增长就会受

到拖累。

在欧元区,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如下面两个图所示,欧元区的家

庭债务和企业债务水平低于或正好处在警戒水平。

2012 10

2012 2013 (IMF

GDP )

0

50

100

150

200

22 欧洲的重新崛起

4 1990-2014 GDP %

2012 10 13

5 1990-2014 GDP %

2012 10 13

110

90

70

50

30

10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2014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2014

140

120

100

80

60

40

23欧洲的重新崛起

3.2. 银行业危机及其 附带效应

欧元成立之初,欧元区所有政府的债券都被认为是基本没有风险的。相应地,

欧元区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也都允许银行购买任意数目的主权债券,而无需留存

任何股本金,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对不同成员国政府的债券根本不加区分。在这种

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发现那些“弱”成员国的债券更有吸引力,因为它们可以利

用略高的利息多赚几个基点。

直到 2009 年末,金融市场才意识到欧元区“弱”国的政府债券原来蕴藏着

巨大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债务违约。当新选出的希腊政府宣布该国的财政赤字已

经超过 GDP 的 12% 后,违约的可能性终于变得现实起来。上述表态刚刚做出,

希腊国债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即政府为发行债券必须支付给买家的额外回

报——立即大幅飙升。

这个现象除了引发债务问题外,还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破产的危险,因为它

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充满了这些劣质债券。如表 1 所示,少数具有“系统重要性”

的银行存有大量“有毒”的主权资产,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尤为典型。这个问

题事关整个银行系统,因为银行业内部的相互关联度很高。因此,很难想象一家

银行的倒闭不会影响全系统的安危。

24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不良资产总额 ( 单位:亿欧元 )德国(主要风险来自意大利)商业银行 109德意志银行 66中央合作银行 66裕宝联合银行 100法国(主要风险来自意大利)巴黎银行 149农业信贷银行 45兴业银行 30意大利(主要风险来自国内)西雅那银行 284人民银行 114联合圣保罗银行 709联合信贷银行 499意联银行 175英国(主要风险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巴克莱银行 63汇丰银行 15劳埃德银行 0.2苏格兰皇家银行 0.6西班牙(几乎所有风险都来自国内)对外银行 565国际银行 573巴塞罗那银行 267国民银行 156

表1:面临欧元区危机的部分银行

来源:埃森哲资本市场部,2012 年 10 月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完全交织在了一起,形成

了一个“反身循环”。用乔治·索罗斯的话说,“它们就像连体婴儿那样连接在一

起,其中每个问题都无法单独得到解决。”27 。但是,并非欧元区所有危机的性

质都是相同的。比如在爱尔兰和西班牙,危机爆发是因为私营部门的过度需求导

致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最终引发了银行业危机。这种情况有别于希腊,后者的

危机源于公共财政上的挥霍无度。经济和政治压力迫使这些国家的政府出手救助

本国银行,从而导致公共债务大幅增加,这反过来又使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受到

质疑。

25欧洲的重新崛起

尽管债务不断从银行向公共部门转移,欧洲的银行与美国、日本银行相比仍

然面临过大的风险(参见表 2 中的 2010 年数据)。这也解释了为何国际投资界

普遍对欧洲危机感到紧张。

说到最后,结论就是欧元区的银行急需改善其资产负债表,主要可以通过重

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考虑是否需要更多资本来抵消主权债务风险。欧洲的许

多银行,尤其是南欧的银行,将不得不经历一段痛苦的合并与重组过程,且合并

重组的目的不能只局限于应对主权债务问题。西班牙的银行体系集中反映了这种

情形。在被迫减记资产以应对其房地产和贷款组合的巨额亏损以后,该国大多数

银行最近都宣布它们的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早在 2011 年 8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就针对欧洲各

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发出过警告。她还提到有内部研究显示,如果对欧洲银行

进行压力测试,那么在金融市场暗示主权债务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它们的资金缺

口将达到 2000 到 3000亿欧元 28。尽管如此,欧洲银行界仍旧少有动作。与此

同时,缓慢挤兑潮已经困扰南欧(尤其是希腊和西班牙)各家银行两年多时间。

储户担心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察觉到,希腊银行里的一欧元不再和德国银

行里的一欧元同样值钱。(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就会马上冻结国内银行储蓄,

接着欧元存款会被统统兑换成已经贬值的希腊本国货币德拉克马。)

更为荒唐的是,各国采取的支持本国银行的政策反而加重了银行的资本外流

和资产负债表的反常状况。欧元区各国银行持有的债券大多是由“东道国”发行的,

随着人们对希腊和西班牙等国家公共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与日俱增,这些国家的

债券日渐贬值,致使持债银行的资产出现“窟窿”。当政府实施干预,试图用公

共资金填补这些“窟窿”的时候,政府自身债务就会增加,财政状况随之进一步

表2:欧盟27国、美国和日本银行业规模一览(2010年)

来源: 欧洲银行联盟http://www.ebf-fbe.eu/uploads/Facts%20&%20Figures%202011.pdf

欧盟 美国 日本银行总资产(单位:万亿欧元) 42.92 8.56 7.15银行资产占 GDP 的比重 349% 78% 174%前十大银行平均资产(日本为前六大银行)(单位:10 亿欧元)

1,501 480 625

前十大银行(日本为前六大银行) 资产规模占 GDP 的比重

122% 44% 91%

26 欧洲的重新崛起

恶化;反过来,这又会导致它们的债券进一步贬值,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银行

资产中制造新的“窟窿”。

一些知名学者指出,欧洲的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道德风险机制 29。

正是在这种特有机制下,欧盟在危机开始时提出的“不违约”政策帮助银行吸引

了必要的资金,使得各国能够推迟支付大量短期的银行债务和主权债务。

问题在于,债权人把钱借给银行和主权国家的时候,想当然地认定它们能在

遭遇困难时得到充分支持,但事与愿违。因为脆弱的公共财政状况,有些国家发

现自己根本无力拯救本国的银行;与此同时,拥有较强财政实力的欧元区成员国

对于援助其他国家也显得举棋不定。所以,现在的欧元区正从原先所依赖的那种

道德风险机制转向一个各国“原则上”必须自谋生路的新机制。值得一提的是,

债权国的政治家们已经号召私营部门共同分摊债务,这使得投资者对购买债务提

出更高的利息要求,而更高的利息很可能把银行和国家推向破产的境地。

此外,在过去几个月,各国监管机构都倾向于支持国内借贷,同时各银行也

在纷纷剥离其海外资产。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希望整个金融体系将来不会因

为欧元区解体或某个国家退出欧元区而彻底崩溃。不过,上文所说的“原则上”

很重要,因为尽管欧元区的金融体系已经逐渐显现出“各担风险”的新格局,欧

元区解体还是可能导致债权国(主要是德国)向债务国央行提出偿债要求,但实

质上有大量债务无法收回。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欧元区的结算系统“TARGET2”(Trans-Europe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泛欧自动实时总额清算

快速转移系统。TARGET2 是该系统的新一代技术平台——译者注)中存在缺陷。

TARGET2 是欧元体系中所有支付行为的统一结算系统,相当于欧元区的中央银

行系统 30。TARGET2 与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美联储的结算系统不同:美联储

是按年度结算;TARGET2 则没有固定结算期限,从而会导致欧元区银行间的资

金失衡问题越积越多。

在银行间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这并不会产生问题,因为各银行可以通过

拆借市场消除彼此之间的不平衡。但是当拆借市场无法正常运转时(这种情况自

2011 年夏季开始出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逃离重债国。比如,当一个希

腊储户把资金从本国银行的账户转移到德国的金融机构,那么德国央行在

TARGET2 系统中就会形成贷方,但这会被 TARGET2 对希腊央行持有的债权所抵

消。自危机爆发以来,TARGET2 系统内部的债权规模已成倍扩大。截至 2012 年

夏季,德国央行对南欧国家央行累计持有的债权已经超过 7000 亿欧元。

27欧洲的重新崛起

德国在欧洲央行系统里积累的巨额净债权,并不一定意味着德国会在欧元区

解体后损失惨重。原因在于,德国像其他财政盈余国家一样,其净债权的增加不

是简单地体现在国内央行的对账单上,而是因为其货物出口和金融债权流入带来

了实实在在的经常项目顺差。

正如最近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所阐述的那样,TARGET2 系统里的余额并非

衡量这种新的金融风险的合适指标,因为余额的增加只是因为投机行为导致的资

本流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资本流动对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关系并没有什么影响 31。

简而言之,TARGET2 系统中的损失会记在欧洲央行的账上。因此,德国的损失仅

限于其在欧洲央行的股份比例。另外,德国央行的债务价值(基础货币)也不取

决于其标的资产的价值。在法定货币制度(即由中央银行决定什么是法定货币的

货币制度,不同于金本位等“实物货币制度”)下,各中央银行需要资产的唯一

目的是为了管制货币。如果它们愿意,可以随时印发钞票。但是,货币的价值最

终取决于其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数量,而通货膨胀会降

低货币的购买力。

28 欧洲的重新崛起

6 2002 2012 TARGET2

De Grauwe and Ji. 32

要点总结

– 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已经完全交织在一起

– 欧元区的银行急需清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 欧元区国家现在都倾向于依靠国内借贷,同时剥离海外资产

– TARGET2系统中的债权剧增

–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组成银行业联盟

面对这一巨大的难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办法只有一个:组成银行业联盟。

欧元区要想拥有更健康的经济,必须以这个绝对前提作为保证。大多数独立的分

析人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主张在制定银行业政策时采用一种联邦式的框

架,把金融监管、危机解决和存款保险的功能集中起来,这对于稳定欧洲银行体

系进而确保欧元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3。在后面的 4.3 章节中,我会

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来源:De Grauwe and Ji. 32

29欧洲的重新崛起

竞争力与国家繁荣密切相关。多年来,欧盟一直关注成员国在竞争力方面的

表现,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战略。2000年,欧盟通过了“里

斯本战略”,目标是在 2010 年以前把欧洲打造成“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型

经济体”,但这个战略最终成效甚微。回过头来检讨,大家都批评这个战略过于

宽泛,涵盖了太多的问题,而且缺乏一个合规机制来真正落实战略中提出的各项

建议。

在认识到既定目标已无望实现后,欧盟领导人又于 2010 年设计了一个新的

竞争力计划——“欧盟 2020战略”,旨在鼓励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切实政策措施,

促进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欧盟 2020 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以创新为动

力的可持续、包容性增长。但是,自新战略出台以来,很多最初美好的设想都因

为欧盟忙于应付短期的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而被搁置一旁。危机的爆发使得

决策者们无暇顾及提高欧洲竞争力所需的措施,也无力为此投入必要的资金。34

那么“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世界经济论坛自 1979 年以来就一直在

研究欧洲的竞争力问题,当时研究的重点是将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欧洲的表现。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35 对竞争力的定义是“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

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要素”。反之,生产力水平可以决定一国能够实现的繁荣

程度,同时也可以决定经济投资所能产生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是决定经济增

长率的根本动因。简而言之,一个经济体越有竞争力,就越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

为人们提供较高的生活水平并使之不断改善。

推动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呢?世界经济论坛衡量竞争力的

主要工具是全球竞争力指数(GCI)。这个指数由 12 个竞争力指标组成,包括政

治制度和国家治理、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医疗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

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

成熟度以及创新能力。对衡量各个竞争力指标的不同变量加以组合,就可以得出

一个总的竞争力指数,这个分值从 1 到 7 不等,7 代表最高水平。最新的《全球

竞争力报告》共涉及了全球 144 个经济体。

从平均水平来看,欧盟在发展智能、高产经济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这对欧洲的繁荣程度产生了影响。正如图 7 所示,欧盟 27 国与拥有更高创新力

和生产力的美国相比,人均收入差距在过去 20 年里扩大了;再看 1992 年,欧

3.3. 竞争力赤字

30 欧洲的重新崛起

盟 27 国的平均收入水平要远高于韩国,然而到了 2010 年以后,韩国凭借生产

力和竞争力的大幅提升超过了欧盟国家。

欧盟和一些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竞

争力赤字”。如图 8 所示,与美国就上述各个竞争力指标进行比较,欧盟虽然在

宏观经济环境上的平均表现稍稍占优,但是在其他很多领域都落后于美国,尤其

是在劳动力市场效率和创新能力方面。

2012 1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1992

19

93

1994

19

95

1996

19

97

1998

19

99

2000

20

01

2002

20

03

2004

20

05

2006

20

07

2008

20

09

2010

20

11

2012

27

7 27 GDP

31欧洲的重新崛起

对于欧元区来说,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欧盟成员国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距,

有些国家在各项竞争力指标上均表现完美,而另外一些国家则不然。《全球竞争

力报告 2012-2013》充分显示,经济繁荣程度相对较高、但在建设知识型高产经

济方面落伍的国家,要么是失业率最高,要么是收入下降最快,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竞争力,欧洲就难以长期保持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我们可以在图 9 的“热度地图”上看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力差距:大红

色代表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随着竞争力的降低,颜色逐渐由暖变冷,最冷的深

蓝色代表竞争力最弱的国家。如这幅地图所示,欧盟内部的竞争力相差悬殊,竞

争力最强的国家有芬兰、德国、荷兰和瑞典,它们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排名

中同样名列前茅;而竞争力最弱的欧盟国家之一希腊,在《报告》所涉及的 144

个经济体中仅排在第 96 位。总体而言,北欧国家的竞争力最强,而南欧和中东

欧国家的竞争力最弱。

8

2012-2013

1 2 3 4 5 6 7

27

32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造成各国表现差异的原因,图 10 对北欧和南欧经

济体在各个竞争力指标上的表现进行了比较。

9

2012-2013 36

5.39 – Best5.00 – 5.394.60 – 5.004.20 – 4.603.86 – 4.20

1 2 3 4 5 6 7

11222223344556677

1 2 3 4 5 6 7

101-7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2-2013》36

33欧洲的重新崛起

注:* 北欧:丹麦、芬兰、德国、荷兰和瑞典南欧: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2-2013》和作者的计算结果

如图 10 所示,北欧和南欧在几乎所有指标上都存在着巨大差距。不仅在宏

观经济的稳定性方面,北欧在制度环境、市场效率、技术应用和创新等其他方面

的表现也明显强于南欧。当所有国家都使用同一种货币的时候,这些巨大差距自

然而然会引发严重问题。各国未来的增长之路将会南辕北辙,从而进一步拉开彼

此间的差距。如果欧元体系想要继续存活下去,那么南欧和北欧的经济增长率和

竞争力必须在某个阶段达到同等水平。

关于法国经济的未来,目前仍无法预测。法国在热度地图中的竞争力表现处

于次强水平,不过在全球排名中仅位列第 21,远远落后于竞争力最强的北欧经

济体。当然,法国也有一些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它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和技术应

用潜力,但是法国企业面对的却是一个极度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一个乏善可陈的

调控环境。眼下,围绕法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讨论如火如茶,各方都在猜测这个国

家今后究竟是会更加“北方化”还是更加“地中海化”。众所周知,法国以南的

地中海沿岸欧元区国家正在努力解决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在欧元区面临重重困难的形势下,作为单一货币的欧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众

矢之的。有人可能会认为,某些国家如果脱离欧元区,其竞争力会表现得更强。

这种观点令人怀疑。采用共同货币固然会让一国通过货币贬值来实现外部调整的

努力落空,但是这种以出口促增长的想法其实是狭隘而机械地理解了竞争力的意

义。这种思想认为竞争力的提高就是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的改善,殊不知,经常项

目的改善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经济的长期增长。

欧洲的众多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从别国进口的初级品和原材料,所以贬

值本币会相应推升进口价格,继而削弱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

一国货币贬值还会让其国内百姓变得更“穷”,因为货币贬值会推动所有进口商

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本国人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从全球角度来看,这就相当

于给本国人民集体减薪。

我们已经看到,欧盟各国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

各国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不同,而其背后的潜在原因还远不止这些。事实上,像德

国和荷兰这样的国家就很善于抓住单一货币带来的机遇,同时又能很好地遵守相

应规则,因此在改善本国经济方面取得了成功。而另外一些国家只知道利用低利

率政策来增加财政投入,不惜举债扶持那些毫无效益可言的投资项目,故经济表

现不尽人意。

34 欧洲的重新崛起

那么,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或西班牙脱离欧元区后,情况是否会好得多呢?

未必。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无论留在还是退出欧元区,它们都不

可能实现繁荣。

各国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决定了弥合欧洲竞争力鸿沟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同时也让人怀疑众多欧盟国家在近几十年里收入水平日渐接近的趋势能否继续保

持。以竞争力长期不足的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例,它们以前的收入水平曾一

度与其他成员国趋同,但最近全都出现了下滑,这就表明,如果这些国家不采取

果断措施扭转竞争力方面的弱势,欧盟就无法实现稳定、共同的经济增长。

只有切实提高那些拖后腿国家的竞争力、缩小内部差距,欧洲才能一劳永逸

地摆脱主权债务危机的折磨,欧元区乃至欧盟才能踏上一条更加可持续的增长与

就业之路。

要点总结

– 竞争力是决定繁荣程度和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因素

– 从平均水平看,欧盟的竞争力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 欧元区各国的竞争力存在巨大差距

– 北欧的竞争力远远强于南欧和东欧

– 欧洲若不消除内部的竞争力鸿沟,就无法应对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困境

35欧洲的重新崛起

11 2006 -2012

50%

44% 45% 45%46%

57%

48% 50%47% 47% 47% 48%

42% 43%41%

34%31%

38% 38%43%

35% 35% 34% 34%36%

32% 31% 31% 33%33%

32% 27%

28%28%29%29%32%32%34%34% 35%

31%31%

41%

30%

36%34%

24%

30%35%

“ ” “Public opin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77 2012 http://ec.europa.eu/public_opinion/archives/eb/eb77/

eb77_first_en.pdf, p. 13.

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时候只有 6 个成员国,现在欧盟的成员国数量

已经扩大到 27 个。在欧盟的扩容过程中,欧洲各种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数量也

在增加。怎样应对庞杂的机构,以及如何保持这些机构存在的合法性成为巨大挑战。

而现实是,这些机构失灵了,其原因可归结为:欧洲被当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实体。

这场危机暴露出欧盟在管理政治经济方面过于薄弱,执行权过多地分散在纷繁芜

杂、职责不明的机构和参与者手中,而且民主问责制也没有落到实处。

欧盟主要由三大机构组成: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代表各国政府)和欧

洲议会。乐观地说,大多数欧洲人对这三个机构存在误解;不客气地说,大多数

欧洲人根本就不喜欢它们。欧盟委员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个

豢养技术官僚和公务员的庇护所,因而产生排斥心理;但实际上欧盟委员会是个

卓有成效的机构,因其能力出色而享有盛誉。

如图 11 所示,自 2011 年秋天以来,人们对于欧盟的信任度呈现下滑趋势,

目前已经跌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信任度为 31%,下降了 3 个百分点)。与此

同时,公众对于各国政府和议会的信任度却出现小幅回升(政府信任度为 28%,

上涨 4 个百分点;议会信任度为 28%,上涨 1 个百分点)。可见,目前公众对

两者的信任度差距缩小了。

3.4. 机构失灵

36 欧洲的重新崛起

从本质上看,舆论热议的民主赤字问题源于机构失灵。公众对欧洲各机构之

所以缺乏信任,是因为与主权国家经选举产生的政府相比,这些机构缺少合法性。

这种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作为欧洲集体决策的主要执行者,欧洲理事会不具备确保集体责任的框架。理

事会成员由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他们只对本国民众负责,而理事会作为

一个整体却无责可担。同样的缺点也弱化了欧元区各种峰会和政府间组织的作

用,比如欧盟经济与金融事务委员会以及欧元集团(由欧元区各国财政部长组

成)。相比之下,欧盟委员会倒是对欧洲议会负有更多的责任,但是在过去 5

年中,欧盟委员会却经常被迫靠边站(除个别重要情况之外,比如竞争政策被

置于欧盟委员会的直接管辖之下)。

– 欧盟在连续修订各种条约时,会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来征求成员国选民的意见。

如果投票结果是否定的,那么修订内容就应该做方向性调整。但事实并非如此。

2004 年,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但 2007 年

推出的《里斯本条约》的内容却几乎与前者一模一样。同样,爱尔兰人继

2008 年首次否决《里斯本条约》之后,2009 年再次被要求对该条约进行投票。

《里斯本条约》的挫败充分明确了何谓“机构失败”。该条约于 2007 年签订,

2009 年 12 月生效。条约的序言中提到“(条约)旨在加强欧盟的效率和民主

合法性,并提高行动的一致性。”但是,绝大多数欧洲公民认为条约内容过于

复杂,根本无法理解。其中,“三个主席”的职务设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一

个主席是“轮值主席”,即欧盟理事会的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任期为 6

个月;另一个主席是欧洲理事会永久主席(也叫欧盟首脑会议主席),目前担

任这个职务的是来自比利时的范龙佩;第三个主席是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他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但经常被人当成是另外一个欧盟主席。这样的组织架构

会让不熟悉欧盟决策机制的人困惑不已。

– 欧洲公民在欧洲议会中缺少平等代表权。2009 年 6 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以

此为关键理由,拒绝将国家财政权力交付给欧盟。此外,欧洲议会也无权控制

财政和其他重要的行政决策。

在几个欧盟成员国最近举行的几次选举中,反对欧盟的民粹主义政党力量异

军突起。很多人认为欧洲各机构缺乏民主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而且,缺

乏民主还在影响着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些决策。比如,包括英国《金融时报》首席

外交事务记者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内的某些评论者认为,2012

年 9 月欧洲央行决定不设上限购买债券的行为就属于“不受民主控制”。37 他们

强调,欧洲选民被迫服从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大决定,无法通过投票来撼动这

37欧洲的重新崛起

些决策。吉迪恩·拉赫曼特别提到了德国,他认为德国人正逐渐意识到,欧洲央行

做出的决定对本国纳税人影响深远。可欧洲央行是个独立于政府且未经选举产生

的机构,对于它的决定,德国人既无力挑战,也无法改变。

机构失灵在面临压力的形势下会导致政策瘫痪。欧洲危机如此深重的原因之

一就是其领导人无法在最需要的时候立即做出决策。无效政府这个魔咒从危机开

始就笼罩了欧洲的决策进程,在面对困难局面的时候,欧洲领导人不能果断快速

地做出有效决策。

除了欧洲央行是个明显的例外,欧洲领导人及其各类机构给人的普遍印象是:

做事不果决,表现出集体性的优柔寡断。他们只是在“沿路踢罐子”,希望问题

会自动消失或者等待别人来收拾残局。可以说,欧洲在出现民主赤字的同时,还

遭遇了行政赤字。学者尼古拉斯·韦龙(Nicolas Véron)认为这是“欧洲危机的核

心原因”。他的看法是,欧盟机构缺乏一个分摊损失的机制,它是执行力的关键

因素 38。这正是欧洲迄今仍无法解决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

凭心而论,欧洲的政治领导人必须在国家、欧洲甚至是国际体系和各种制约

下开展行动,因而导致他们决策缓慢,有时候甚至还会陷入混乱。此外,在一些

复杂情形下,任何决策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决策者自然会倾向于等到最

后一刻,希望待形势更加明朗后再做决定。

为了让欧盟能够果断采取措施,必须在下列方面做出改进和简化:1)决策

流程;2)欧盟机构和主权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3)欧盟各机构之间的互动。本

书后面的章节会再次讨论这些问题。

要点总结

– 欧洲机构的复杂性和合法性导致“民主赤字”

– 无效政府的魔咒恶化了危机

38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尽管通常并不主动,但大多数欧洲人都欢迎并支持欧

洲一体化进程。在西欧,人们认为欧洲一体化是防范“家门口的野蛮人”(苏联)

的有效缓冲。在东欧(米兰·昆德拉称之为“被绑架的西方”),欧洲统一的思想、

和西方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与自由之争紧密相连,当然东欧人民也渴望西欧的繁华。

1989 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所有这些让欧洲人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推动因

素随之消亡。法国与德国共同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1992 年 9 月法国人在全

民公决中以微弱多数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德国宪法不要求举行全民公投,

总理科尔只是简单地宣布不论其公民是否愿意,他们将必须放弃使用他们心爱的

德国马克。这件事是个巨大的转折点,此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就逐渐被看成是一

个由精英主导、为精英服务、脱离了共同价值观的工程。

人们普遍感觉,欧洲许多影响深远的决策都是以不透明的方式做出的,而且

这些决定没有明确体现共同的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想法与深植在欧洲

人理想中的民主原则的瓦解是一致的。欧洲的创建者想要的是一个“统一民主的

欧洲”,每个人不仅有投票权,更重要的是有发言权。如今,在选举中遵循民主

原则这一点已被牢牢载入欧洲各国的宪法。在准备制定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进行

公众讨论(比如像瑞士那样),但在这方面各国往往做得很欠缺。

英国著名评论家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将民主定义为“通过讨论

治理”39,要是果真如此,那么民主的理想就误入歧途了。事实上,大多数决定

欧洲未来走向的决定都是由专家和技术官僚做出的,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公众讨论

(即便是有,也少得可怜)。央行管理者和金融专家单方面的判断,以及评级机

构的观点都是至高无上的,无需经过适当的公开辩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

马蒂亚·森(Amartya Sen)曾在《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上撰文提道:

“很显然,欧洲人在制定政策时选择的是一条藐视公众的道路。” 40

许多评论人士和专家都把南欧当前所处的困境与德国之前为东西德统一所作

的牺牲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情况相似。这样的类比是以虚构的共同价值观为前提

的,媒体经常采用这种说法,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事实上,这个类比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推动德国统一进程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感。而如此强烈的民族团结

意识在南欧和欧洲其他地区之间并不存在。

3.5. 共同价值观解体

39欧洲的重新崛起

如图 12所示,欧洲正弥漫着一股深深的、愈演愈烈的幻灭感。在这种情绪下,

共同价值观解体,民主赤字问题爆发,二者相互交织。当前的危机导致人们对民

主理想本身产生了信任危机。更令人担忧的是,它还导致人们对于政治家和政治

机构产生了怀疑。

这种现象在受危机影响最大的南欧国家表现得尤为显著。西班牙最近的一份

调查显示,民众对各路政党的信任度只有 9%,跌到历史最低点。在西班牙,只

有 27% 的民众依然信任工会、地方委员会和最高法院,信任现政府的人占

23%,信任议会的仅有 16%。在意大利,只有 7% 的人信任各政党。在南欧其他

国家,同类数据看起来也没有乐观到哪里去 41。

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最大风险是民粹主义抬头和激进势力的潜在威胁。比如

在希腊,极左和极右政党不仅拒绝接受外部援助的附加条件,还呼吁希腊退出欧

盟并进行债务违约,它们在 2012 年 6 月的大选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爱尔兰

主流政党新芬党因为攻击由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 “三驾马车”提供的

紧急救助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支持率。有民意调查显示,葡萄牙共产党和左翼

联盟的支持率也出现大幅度上升。

在意大利,毕普·格里罗(Beppe Grillo)新近创立了五星运动党,他排斥欧元、

拒绝接受财政紧缩政策和现行政治体系,但他领导的政党却在 2012 年的地方选

举中赢得了 10% 的选票(是 2010 年地方选举中获取选票的两倍),并在 2012

年 10 月西西里地区的选举中夺得 18% 的选票。在 2012 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极

右势力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勒庞(Marine Le Pen)主张立即退出欧元区,她在大

选中赢得了 18% 的选票,在年轻人中具有很高的支持度。法国左翼阵线主席让-

吕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在欧洲问题上与玛丽·勒庞持相似立场,赢

得了超过 11% 的选票。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此情况下,难怪欧盟的形象自

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就逐年下滑(如图 12 所示)。

40 欧洲的重新崛起

12 2006 2012

“ ” “Public opin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77 Standard Eurobarometer 77 2012 14

52%49% 48% 48%

45% 45%43% 42%

40% 40% 41%39%

31%31%38%38%37%35%34%34%

32%

50%

15% 15% 15% 15%16%17% 20% 20%

26%28%

2%2%2%2%2%2%2%2%2%2%2% 3%3%3%

14%17% 17% 17%

31%35% 36%36%

38%

46%

最近的民调和选举结果显示,极端主义势力抬头远未形成定局。2012 年 9

月的荷兰大选被普遍看作一场对欧盟的测试。大选结果是,亲欧洲的政党大获全

胜,基尔特·威尔德斯(Geert Wilders)领导的持反欧洲立场的自由党最终落败。

那么,撇开所谓的归属感,欧洲的共同价值观如今何在?欧盟各机构成立之

初,人们普遍自称为欧洲人,可如今的情况截然相反,欧洲人首要认同自己是某

个国家的人。2012 年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青年领袖和全球杰出青年的一项调查

显示,调查对象中有75%的人持有欧洲护照,其中只有23.2%的人自称“欧洲人”。

还有的调查对象说自己是属于全球的(占 46.4%)或是来自某个国家的(占

24.6%)。这个调查结果确切表明,下一代人正越发地从全球视野看待欧洲。这

种思维可能会推动欧洲统一,因为这一代人认为,统一的欧洲只有在全球化背景

下才可能繁荣发展。

当前,人们担忧的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民族和地区利益各自甚嚣尘上,

欧洲的共同价值观正迅速被其所取代。一些国家的媒体上充斥着民族成见,谴责

意大利人懒惰、希腊人撒谎、德国人霸道。

41欧洲的重新崛起

当前的这种形势,以及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会造成什么样的

后果?有些国家,比如德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快速融入欧盟;而另一些国家,比

如英国,却一直在踩刹车。为什么比利时、芬兰、德国以及其他一些北欧人夏天

的时候要跑到南欧去?仅仅是为了晒太阳吗?还是为了暂时摆脱谨言慎行的社会

风气,享受一下快乐低效、声色犬马的地中海文化?难道他们是在寻找一种完全

不同的价值观?

德语中的 Volksgeist就是形容这种价值观的,对这个词最恰当的译法应是“民

族精神”。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不会出现一整套超越“民族精神”的欧洲共同价

值观?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能依靠政策制定者和意见领袖,他们得向欧洲人灌

输一个共同的愿景。本书第 4.7 章节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要点总结

– 欧洲的共同价值观在上世纪90年代就消失了

–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政治家和政治机构的不信任

– 在危机形势下,共同价值观的缺失导致民粹主义和激进势力抬头

42 欧洲的重新崛起

2005 年可能算得上是欧洲观念的鼎盛期。直到那时,欧洲一体化项目才得到

全球性的认可,成为迄今为止影响最深远、最雄心勃勃、最有建设性意义的工程。

人们甚至认为,它可以把被战争撕裂得四分五裂的欧洲大陆统一起来。然而,这

个志存高远的理想现在已经支离破碎。如今,欧元区是因为恐惧而凑到了一块儿。

人们害怕欧元解体,更害怕由此带来的经济崩溃和社会灾难,欧元就是在这样的

恐怖阴影下才得以存活下来。

这种局面对欧洲是不利的,一个视野开阔的欧洲应具有强烈的身份荣誉感,

满怀豪情充满活力,并得到民众的积极支持。欧洲如果不希望其重要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下滑,那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动力将民众充分动员起来。

关于此我会在本书中继续探讨,眼下还是重点关注欧洲在国际上缺乏公信力

的问题。这个话题源于,欧洲在其他地区的民众眼里是四分五裂的、无可救药的。

尽管欧洲最近成立了对外行动署(EEAS),但在国际事务中欧洲从来没有发出过

单一或统一的声音。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让欧盟颇为尴尬的是,其各成员

国政府的反应五花八门,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凸显出欧盟缺乏统一的外交政策。

更重要的是,这正好暴露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欧盟内部竟然没有人负责

明确其角色定位。

欧洲对外行动署只是一个很小的部门,只有 1500 名外交官,年度预算不到 5

亿欧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各国的外交人员总数多达 5.5 万人,每年

的支出费用高达 74 亿欧元。2011 年,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

“显然,欧盟的外交政策已经成为一个拼凑的玩意儿,是一个几乎没有整体战略,

将各种问题搅和在一起的大杂烩。” 42 西班牙前外长兼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

(1999-2009 年)哈威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对此的见解是:“现在的选择

很简单:欧洲人要么统一行动,共同应对世界巨变带来的挑战,要么在这个我们

本没多少发言权的世界里当个看客,等待厄运降临。我们的繁荣局面岌岌可危,

社会经济模式的生命力已经危如累卵。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欧洲各国势单力薄,

根本不足以在国际上各自为战,唯有欧洲一体化才是可行的出路。” 43

但凡某个国家决定退出欧元区,或只是退出某些欧盟机构,欧洲一体化进程

和欧洲的威望就会因此受到重创。虽然这样的风险还远未到来,但却是可以想象的。

今天,英国就处于是否要继续留在欧盟的十字路口,遇到类似情况的还有其他重

3.6. 全球公信力下滑

43欧洲的重新崛起

要的欧盟成员国,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上世纪 70 年代,把英国留在欧洲

计划内是重中之重。可如今,法国、德国和欧洲国家更加在乎如何守护欧元和欧

盟的现有机构,首次将英国在欧盟的去留问题撇到了一边。难怪一名英国评论员说:

“在欧洲大陆的推力作用下,英国退出欧盟的力量日益得到加强。” 44

为了拯救欧元,欧洲现在有必要实施结构性和制度性改革,这样做最终可能

会导致欧洲各国出现多种步调:核心国家会继续加深欧盟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

外围国家会借助更加灵活、松散的部署与核心国家连在一起。鉴于核心国家包括

欧洲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和欧盟最初的创始国,这样的解决方案显然无法媲美理

想中那个统一的,至少包含 27 个成员国的欧洲。但考虑到欧盟可能面临解体的局

面,这个解决方案还是可取的。

要点总结

– 就重要性和有效性而言,欧洲的形象已经大幅下滑

– 欧洲缺乏统一的外交政策

– 但凡某个国家离开欧元区或欧盟,一体化进程将遭受重大打击

– 欧洲宁可出现一体化步调不一致,也不能解体

44 欧洲的重新崛起

45欧洲的重新崛起

4. 欧洲的重新崛起

欧洲该如何向前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决策者和专家们意见各不相同,存在

诸多争议。不过,他们一致认为未来欧洲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进行转型和调整。

大部分欧元区国家及其公民已经做出了牺牲,将来他们势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管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成功化解欧元区危机根本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付出

时间、精力和耐力以及采取灵活的策略。

许多评论人士认为,欧洲面临的变革任务艰巨,令人望而却步。不过话虽如

此,要实现这些目标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务。欧债危机造成欧洲的金融、经济、社

会和政治体系四分五裂,显然这已经造成严重困扰。所幸欧洲还有时间采取行动。

欧元区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远不至于一败涂地,甚至还很可能从当前的危机中

复苏,变得更强大。

危机爆发以来,出现过许多转折点和决定性的时刻。其中之一便是 2012 年

9 月 6 日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宣布不设上限购买政

府债券,此举明确表达了坚守欧元区的真实决心。但是,购买债券是附有条件的:

欧洲央行只购买债务国的 1—3 年期国债,而且相关国家需获得欧洲金融稳定基

金的批准。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必须将自身置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中央银

行和欧盟的三重监管之下。

在这一根本性的决策之后,欧元危机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决策阻止了一场

无法预料的灾难,并保证了欧元的继续存在。总体而言,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的未

来取决于成员国在未来几年的政治决策和结构性改革举措。

为避免欧元区崩溃导致的混乱及灾难性后果,欧洲需要实行四种类型的联盟:

银行业联盟、财政联盟、竞争力“联盟”、政治联盟。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欧

盟只有重新团结年轻人,并展示一个值得其奋斗的理想目标,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46 欧洲的重新崛起

4.1. 退出欧元区: 一个糟糕的“好主意”

很多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学者(除了欧洲政策制定者)都建议采用货币贬

值的方式来解决欧元危机。在我看来,这是个谬论,会使人产生错觉认为可以轻

松地摆脱危机。2010 年至 2011 年期间,这种毫无必要且浪费时间的讨论围绕政

策选择制造了一堆转移视线的噪音,致使危机雪上加霜。

在那两年里,许多专栏、文章和学术著作都赞成货币贬值,即各国退出欧元

区,重新采用欧元之前的本国货币。类似的建议在当时非常普遍,甚至还在某些

地方产生了一些作用。但现在,有此想法的人比以前少多了,因为几乎没人相信

成员国能够有序退出欧元区。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国际机构人士和政策制定者都认为,欧元区解体会在世

界范围内造成新一轮经济萧条,并导致大量的财富损失,同时还会导致欧盟经济

一体化进程的终结,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冷战后世界政治的显著特征。所有银

行对于欧元解体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大体相似的结论。瑞银集团(UBS)估计南欧

国家在退出欧元区后的第一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将缩水40%;荷兰国际集团(ING)

预测,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元区,欧元解体后的第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9%,

而外围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高达两位数。45

下面我就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货币贬值是个谬论。简而言之,那是因为货币

贬值的成本要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采纳欧元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欧盟没有一个让成员国

重建本国货币的法律框架,也没有哪个成员国有权驱逐另外一个成员国。所以,

脱离欧元区只能是单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所作出的选择。

离开欧元区成本高昂,会对国家的政治、金融、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如果说退出欧元区后的经济状况尚不明朗,那么其政治后果则会非常

糟糕。粗略地说,其中最明显的后果有以下几类:

– 政治影响:不论国家大小,只要有一国退出,欧元区就会解体。欧盟缔造者们

将团结一致作为欧洲大陆未来的基石,如此一来这个概念自然也会土崩瓦解。

47欧洲的重新崛起

如果退出的是德国那样生产力颇强的经济体,那么欧洲过去 60 年致力于稳定

的努力将彻底终结。如果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经济体退出,那它马上会将痛

苦传染给邻国,并因此遭到唾弃。有些学者甚至推断,任何一个国家退出欧元

区都会重燃久违的对抗和紧张气氛,并且无可挽回地摧毁欧洲一体化进程。

– 技术和组织挑战:更换货币要快速、彻底,而且同时必须采取各种协调性措施,

否则就会导致金融紊乱。新货币将用来支付从主权债务到教师工资的一切开支,

因此国家议会必须通过法律来稳定新币的汇率。除了公共部门以外,存款、房贷、

股价、工资单以及自动取款机等等所有一切都要随之改变。与此同时,国家还

要铸造新的硬币、印刷新的纸币,中央银行要重新设定利率。欧洲各国花了 3

年时间才将欧元布置到位,退出欧元区则需要将这个复杂流程倒着操作一遍。

– 法律挑战:2002 年,阿根廷货币被迫贬值,银行冻结存款,限制了现金流动。

所有无法及时取钱的人都把政府告上了法院。如果欧洲发生类似情况,个人和

机构也会尽一切所能发起诉讼。不论他们的起诉是否成功,这种关乎货币的不

确定性将会导致信贷紧缩。因此,巨大的法律成本也是各国设立本国货币的又

一障碍。

– 银行业风险:债权国退出欧元区会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引发新币大幅升值。而

对于债务国来说,情况正好相反。退出欧元区还会使银行面临挤兑风潮,因为

储户会争先恐后地把储蓄转移到国外。面对如此风险,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限

制人们从银行提款并采取其他资本控制手段。为此,政府甚至还可能限制出境

旅游。这会抑制商业和贸易活动,国家无法获得国外信贷,经济将遭受进一步

打击。

– 经济后果:在经济方面将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储户为了保护存款,把钱转到欧

元区的其他银行或别的国家,并大幅削减开支;随后,银行发生挤兑(这种情

况在某些国家已经渐渐露出端倪),进一步引发资金外流和资产抛售;投资者

甩卖债券;继而,由于其外债依然采用欧元结算,退出欧元区的国家事实上必

然会违约;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奋力维持其偿债能力,欧洲其他银行也同样如

此;那些退出欧元区的国家可能在未来很多年内都无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被

迫立即平衡预算。如果这样的灾难对一个国家还能有点积极后果的话,那就是

其债务会因为使用新币计算而大幅减少,而且新货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国民

经济的基本面:对于生产效率更高的经济体来说,经济会增长;对于缺乏能力

的经济体来说,经济则会萎缩。

48 欧洲的重新崛起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可以为了恢复其竞争力对货币进行贬值。其一,

按实值计算,货币定价过高(欧元区的赤字国家情况显然如此)。其二,在可预

见的将来,经常项目即将面临赤字。南欧国家正好符合这两个先决条件,因此引

得很多人支持货币贬值。

但为了让贬值起到效果,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货币贬值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这意味着贬值对物价的影响必须超越其对基础通

胀的效用。换言之,这个国家的货物在国际市场上要变得相对更加便宜。

2. 为了让贬值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控制住通货膨胀。为此,要实施所有常见的政

策,比如平衡预算、控制公共开支、以及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3. 还必须要确保货币不会过度贬值,以防止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反应,否则可能会

导致通货膨胀,而那正是政府要竭力避免的。

正确理解上述所有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南欧国家,在那里连调整工

资的可能性都没有。

要是有国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并且退出了欧元区,那又会怎么样呢?为了

获得退出带来的好处,这个国家必须推动出口,提高本国旅游业和服务业在国际

上的吸引力。如果做不到这些,它就无法享受到货币贬值带来的诸多好处。换句

表3:债务危机背景下的货币贬值情况

(1992-1993 年 ) 英国英镑 -28%

(1993-1994 年 ) 中国人民币 -35%

(1994-1995 年 ) 墨西哥比索 -60%

(1996-1998 年 ) 亚洲危机 -55%

(1998-1999 年 ) 俄罗斯卢布 -75%

(1998-1999 年 ) 巴西雷亚尔 -45%

(2001 年 1 月 -10 月 ) 土耳其里拉 -60%

(2002 年 1 月 -6 月 ) 阿根廷比索 -74%

(2002 年 4 月 -10 月 ) 巴西雷亚尔 -40%

注:亚洲危机的数据包括印度尼西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来源:Monthly Barometer, www.monthlybarometer.com

49欧洲的重新崛起

话说,无论如何,任何国家都必须解决自身竞争力薄弱的问题,并进行长期的经

济调整。

要点总结

– 不退出欧元区就无法实施货币贬值

– 贬值的成本远超过预期收益

– 贬值并不能解决导致竞争力薄弱的结构性问题

50 欧洲的重新崛起

财政纪律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围绕政府应当如何权衡两者之间

的关系,争论十分激烈。一方面,一种凯恩斯式的简易补救方案认为,当经济体

像当前的南欧各国一样处于严重衰退时,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就不再重要。另一

方面,债务上限绝对论者则认为政府应立即开始平衡预算,而且是越早越好。这

两种论调都十分极端,缺乏深思熟虑。

主张严格实行财政纪律的人士往往低估了债务融资突然中断会给经济和社会

带来多么巨大的调整成本。政府应当平衡预算的想法逻辑上固然不错,但是迅速、

大规模地缩减开支远非那么简单。任何一个政府都同时承担着从国防、基础设施

到教育、医疗保健等成千上万个开支项目,一夜之间撤销这一大堆承诺项目是不

可能的。在民主制度下,想要快速缩减大量开支项目就必须经历艰难的谈判和政

治抉择。

如今公认的是,南欧国家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已经严重破坏了欧元区的经济

增长。经济增速减缓或者倒退会影响公共财政收入,继而削弱政府的减赤能力。

正如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卡门·莱因哈特(Carmen)和文森特·莱

因哈特(Vincent Reinhardt)等经济学家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欧洲以及几乎所

有富裕国家目前堆积的大量债务无论如何不是一顿“免费的午餐”46。他们认为,

债务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过高(大于等于 90%)会使经济增长减速至少 20 年。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成本会逐渐上升。25 年后,政府的财政收入甚至

可能会低于正常水平。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受拖累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府不

可避免地要增税;二是减少了投资支出。因此,虽然任何形式的政府开支都可能

会在短期内提振经济,但代价是长期的衰退。

铁杆的凯恩斯主义追随者显然不会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纵观经济发展

的历史,有大量证据表明缩减长期赤字的最佳策略是:在经济衰退期间增加支出,

在经济增长期间控制支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遭遇巨额财政赤字,但随着战

后经济的快速增长,赤字消失了。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执政期间,美国也

出现了类似的情形。克林顿上任之初,美国政府面临巨额财政赤字,等到他任期

结束时,赤字已经基本消失。同样,瑞典政府在 1994 年至 1998 年期间也成功

地削减了财政赤字。所有这些都是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实现的。

可如今的形势完全不同了。实际上,在经济负增长或增长率极低的情况下,

4.2. 财政纪律与经济增长

51欧洲的重新崛起

许多国家都在被动或主动地(例如英国)缩减赤字。这就要求在经济衰退的同时

强行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此外,另一个有别于以往的事实是,当今世界整体上还

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问题。眼下的经济环境与上世纪 90 年代 已经大不相同,因此

难以复制当年德国统一后取得的“制造业成就”。尽管德国当时背负着巨额债务,

却推行了广泛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德国宪法调整之后,要求政府必须在 2016 年

前实现联邦预算平衡。所幸在出口驱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在欧洲整体房地产市

场和消费市场繁荣的刺激下,德国完成了这些变革。

可世事今非昔比。如今,全球金融体系已经开始去杠杆化,全球贸易趋向停

滞。而欧洲的财政紧缩措施将使这种局面进一步恶化,很可能将欧洲大陆推进债

务型通货紧缩的陷阱。如果政府在负债累累的同时缩减财政赤字,国家的经济将

走向萎缩,而且还会出现其债务占 GDP 的比重上升的反常现象。有鉴于此,全

世界的货币监管机构已经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手段,这是避免通货紧缩陷阱的唯

一途径,否则就会越来越难以逃脱困境。

因此,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和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等为首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评论家反复

直言不讳地强调,当前的财政紧缩政策已经误入歧途,更糟的是它们还会产生相

反的作用。他们认为,眼下还不必为主权债务忧心忡忡。因为私营部门增加储蓄

导致经济衰退,这本身就反映了去杠杆化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部门就必须

出现相应的财政赤字以防止产出下滑。

现在,如果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必须降低私营部门的盈余以补偿政府

财政赤字的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会导致私人减少储蓄,但目前这

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欧洲央行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名义利率降到了

很低的水平,同时通过刺激未来的通胀率超标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

反对紧缩政策的经济学家坚持认为,那些声称减少政府债务能够提振信心,

并促进私人消费的人显然是将愿望置于理论和依据之上。对于凯恩斯主义者来说,

过去两年的形势表明,只有当产出和收入都降低,私营部门的盈余才会下降,以

配合公共债务的降低。而产出和收入的减少不仅会延长衰退期,而且会使得经济

衰退更加恶化。

由此可以得出的逻辑结论是:没有支出和增长,欧洲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离开了私人消费,削减预算只会导致税收减少,那就需要进一步削减预算。这

是一个恶性循环,不仅最终无法带来经济增长,还会使结构性改革逐渐失去政

治支持。47

52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上述说法似乎反映了欧洲的现状。尽管经济政策各不相同,美国、英国却遵

循了一种和欧元区大致相同的经济模式(如表 4 所示)。这的确令人困惑。如果

财政紧缩是指降低赤字开支率而非赤字支出水平,那么美国、英国和欧元区看起

来似乎已经使本国的财政赤字率降到了同等水平。

人的思维通常呈二元定势: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要么控制预算,要么发展

经济。这种二元化思维的优点是简单,但它也可能会产生误导。因此,通常还存

在第三条道路。譬如在关于经济增长和紧缩措施的争论中,一种组合式的观点认

为,在通过结构性改革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紧缩措施也非常必要。这种结构性

改革特指在劳动力市场、产品监管和政府支出组合等方面的改革。值得关注的是,

一些南欧国家的决策者已经开始走这条道路。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特别推崇这种方式,并且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支持。他已经

在多个场合倡导把财政紧缩政策与经济发展议程相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

放松劳动法和监管以及将预算重点转向能带来经济收益的项目都可以缓解紧缩政

策本身带来的不利影响。未来五年,这样的组合措施可以将 GDP 增长率拉升 4.5

个百分点,这相当于每年增长近 1 个百分点。48

波罗的海国家已经靠实施组合式策略取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已经成功地将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进行了结合。当然,这三个

国家都属于小规模、开放式的经济体,它们的改革也都得到了两大因素的支持,

而这两大因素——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强劲的外部市场需求和瑞典银行为其银行体

系提供的支持——目前在欧元区并不存在。这几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不同于希腊

或西班牙。在主要以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推动下,它们的改革成就尤其引人注目。

表4: 欧元区、美国和英国的经济模式

2012 年 人 均GDP( 相 对 于2007 年峰值的比例)

失业率上升幅度 2012 年财政赤字( 占 GDP 比例)

紧 缩 程 度( 自2009 年峰值以来财政赤字占GDP 比例的降低幅度)

欧元区 97.3 3.4 3.2 3.2

美国 98.5 3.2 8.3 3.3

英国 94.3 3.6 8.0 3.4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年度宏观经济数据库。此表节选自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文章,“过度消费之后,紧缩政策在所难免”,VOX, 2012 年 7 月 19 日 http://www.voxeu.org/article/austerity-unavoidable-after-bout-profligacy

53欧洲的重新崛起

这表明,传统智慧有时候会犯错。2008-2009 年,波罗的海国家全体遭受一

场几乎彻头彻尾的流动性冻结, GDP 下滑了 24%。这些国家的衰退持续了两年,

在此期间它们实行了艰难的财政紧缩政策。2009 年,在实行结构改革的同时,

这几个国家的财政紧缩规模达到了 GDP 的 9.5%。2010 年,绝大多数的专家和

市场参与者都不看好拉脱维亚,当时该国试图与欧元挂钩,因而备受批评。当时

的广泛共识是,拉脱维亚如果希望恢复竞争力,就必须与欧元脱钩。但是,拉脱

维亚的财政调整迈出了惊人的步伐。截至 2011 年,拉脱维亚的增长率达到了

5.5%,同年爱沙尼亚的经济增速达到 7.6%,立陶宛的经济增速接近 6%。与此

同时,由于这 3 个国家的债务评级自 2009 年夏季起稳步上升,它们得以重新进

入国际金融市场。

我想反复强调的是,波罗的海国家的例子无法复制,而且它们也尚未走出危

机,但无论如何它们取得的相对成功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改革即便不被看好,

也仍然可以实现;其次,财政紧缩并非世界末日!

欧洲重获增长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对欧元区的未来重拾信心。欧元能否安然度

过本次危机目前尚存在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参与者与经济主体

的信心。因此,每个人变得更加谨慎。消费者减少了开支;制造商缩减了产出,

减少了员工数量;投资者延缓了投资决策。

要点总结

– 当前的经济环境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当今世界正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 过度的财政紧缩措施可能会弄巧成拙⋯

– ⋯但是,过高的债务也并非免费的午餐。

– 组合式策略试图平衡增长与紧缩措施之间的关系。

54 欧洲的重新崛起

4.3. 再平衡与持续增长的条件

如果没有统一的货币,欧洲是否还能维持增长,这个问题尚存争议。的确,

我们不能忘记欧元曾经为经济发展带来重大贡献:首先,欧元消除了货币兑换的

风险——这个贡献显而易见,却几乎从不为人提及!其次,欧元降低了通货膨胀。

再次,它增加了欧元区内部的贸易量。另外,欧元还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融合。

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欧元在欧元区内部增强了货币稳定性和经济可预

测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却经常在当下的诸多讨论中被忽略。无论彼此的看法如

何,大家都同意如下观点:缺乏某种形式的统一财政政策,就不可能拥有统一的

货币。有鉴于此,欧盟 25个成员国(英国和捷克除外)于 2012年 3月签署了“财

政稳定契约”(Fiscal Stability Pact),对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实行严格

监管。

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市场参与者和评论家建议欧盟采取进一步措施。比如,乔

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认为,德国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甚至建议德国

要么当个“仁慈的霸主”,要么干脆脱离欧元区。后一种选择过于极端。因此索

罗斯认为,前者是个更好的选择,但这就要求实现“与当前政策相冲突”的两大

新目标 49。这两个目标是:

1. “在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建立大致平等的竞争机制”,即他们能够在大致相等

的条件下为政府债务重新融资。

2.“力求实现 5% 的名义增长目标,让欧洲走出过度负债的状况。这会导致德国

通货膨胀水平高于德国央行批准的范围。”这也可能需要更改当前的条约和德

国宪法 50。

只有在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建立银行和财政联盟,才能实现盈余国家和赤字国

家之间的再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建立银行业联盟要求各成员国就监管银行、保障存款和解决

危机这三项事宜达成框架协议,而财政联盟则意味着发行欧元债券。这两种工具

有多种设计方式。但是,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削弱单个成员国在制定公共预算时的

自由度。

55欧洲的重新崛起

欧元区若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需实施所有这些措施。银行业和财政联盟不

能彻底解决危机,但却可以消除在过去 5 年中阻碍欧元区进步的一些障碍。若要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考虑到各种政治阻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消除这些

阻力的先后顺序。比如,债务国可能会支持建立银行业和财政联盟,以便让债权

国与它们共同承担债务。但是,债权国则希望在银行监管、财政政策和竞争力政

策等方面更多地进行集中决策。

完全意义上的财政联盟要求实行政治联盟,但这个目标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

因而银行业联盟变得至关重要。欧洲金融集团联合信贷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埃

里克·尼尔森 (Erik Nielsen) 在《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如果不实行银行业联盟,

各银行将“成为其主权国家事实上的或有债务”51。他认为,这会产生两大负面

后果:

1. 当国家和银行利益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时,投资者出于对个体金融机构所在

国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必将在银行融资成本的基础上索要额外费用。在那些

经济状况最薄弱的国家,这就意味着私营部门必须付出更高的借贷成本。

2. 国家银行监管机构很可能限制其所管辖银行的对外风险敞口,尤其是南欧国家

的银行。这会限制资本流动,并由此扩大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之间货币状况的

差异。52

在这两种“限制”(内部资本管制和货币状况差异巨大)下,货币联盟无法

运作,因此为了防止欧元区可能出现的内部崩溃,银行业联盟将成为一个绝对先

决条件。可以说,将银行业联盟形容为“通向货币联盟路线的一部分”是再合适

不过了。53

一个稳健的银行业联盟必须包括三大要素:共同的银行监管、解决银行问题

或资本重组的共同机制、共同的银行存款担保。2012 年 9 月 12 日,欧盟委员会

提议在欧洲央行的领导下成立单一监管机制(SSM),从而启动了上述第一个层

面的联合进程。原则上,这一监管机制应该在 2013 年 1 月 1 日之前建立,另外

两个层面的联合进程将随后展开。

尽管这些承诺和时间表已经在 2012 年 10 月的欧洲峰会上得以确认,但有

关具体方案的讨论必然非常复杂,充满技术挑战,并引发诸多争议。首先,欧洲

各国银行体系极为多样:比如法国的银行多数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即“大

到不能倒”的银行);而德国拥有一个世界知名的银行——德意志银行,其他都

是小规模的地方性储蓄银行。其次,欧盟成员国和每个成员国银行监管机构之间

56 欧洲的重新崛起

互不信任的情况很普遍。而且许多时候,他们还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困难

不免让人忧心,成立银行业联盟的努力可能就此止步不前。

2012 年 9 月末,德国、荷兰和芬兰财政部长对这一计划提出了质疑,他们

坚持认为“遗留资产”(即在监管机制建立之前已陷入困境的银行)应当被排除

在这一拯救机制之外。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计划可能已经就绪,但是建立一个

超越国家范围的监管机制涉及众多宪法、法律和政治问题,可能需要花多年时间

才能解决。54

无论如何,当一个崭新、更完善的欧元区渐渐成型时,关于银行业联盟的谈

判仍将持续,并且必然引发关于财政联盟的讨论。离开了财政支持或最后贷款人,

银行监管就毫无意义。这就意味着“各国纳税人将被迫为欧洲央行的监管失败埋

单”,法国经济学家、布鲁塞尔智库布勒哲尔(Bruegel)主管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说,“同样,如果没有共同解决方案,即便有共同的财政支持也照

样会引发冲突,因为国家清算机构有充分的动机把成本转嫁给欧洲纳税人,而不

会“搭救”银行的债权人。55 他进一步指出,“一个环节出现疏漏或者设计不善

就会破坏全局”。

在这个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困难的漫长过程中,欧元区必须采取行动限制

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减少对重要银行最终命运的影响。瑞士央行前行长菲利普·希

尔德布兰德 (Philipp Hildebrand) 和美国财政部前顾问李·萨奇斯 (Lee Sachs) 提出

了一个方案。该方案 2009 年曾在美国发挥过作用,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政府

对最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评估,并为每家银行制定严格的资本需求量;其次,

政府承诺为这些银行提供公共资金,前提是这些银行确实需要额外资金,但却无

力筹措到私人资本来满足更高的需求。他们认为,这是恢复人们对于银行体系信

心的唯一办法,还能反过来促使信贷资金流向企业和私人消费者。56

还有人提出了许多别的建议。总体而言,这些建议和 2012 年 7 月罗马会议

上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与诺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提出的建

议比较一致:

– “对于那些处于困境,向国内债券市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筹借资金

的银行,当前的政策是对它们进行资产重组,但这个办法在希腊和爱尔兰已经

失败,并引起债务激增,导致国家更加资不抵债、各大银行面临更多风险(账

面债务越来越多)。因此,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及其继任机构(欧洲稳定机制——

ESM)应当直接对欧元区的所有银行进行资本重组(通过无表决权股份)。”

57欧洲的重新崛起

– “要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建立储蓄保险体系,以免最脆弱国家的最脆弱银行遭受

挤兑。同时,还需采取措施降低道德风险。为此,欧盟需要实行一批政策措施,

以应对一系列问题,比如‘大到不能倒’的问题、欧盟范围内的监管体系问题、

以及通过向银行征收适当费用以资助储蓄保险体系的问题等等。”

– “需要实行债务互助化——即通过某种形式的欧元债券,减少某个国家离开欧

元区后带来的风险,因为在这种风险下,欧洲境内的储蓄保险体系无法发挥作

用。同样,针对这个建议存在很多不同的方案。对于德国来说(其观点非常重要,

因为德国是反对这一计划的主要国家),其经济顾问委员会提出的‘欧洲偿债

基金’是最为现实可行的计划。欧洲偿债基金只是一个暂时的计划,并不会变

成永久的欧元区债券。这个计划受两样东西支持,即适当抵押品和清偿的优先

性,并附有严格的前提条件。”57

对于财政联盟这一设想,我们同样不能再次陷入二元化思考方式。“要么全

要么无”的思维方式虽然普遍,却阻碍了人们采纳新观点和新的解决方案。要么

没有财政联盟,要么是瑞士或美国式的“成熟的”财政联盟,其实在这两个极端

之间存在许多过渡性解决方案,它们同样有助于促进欧元区的财政统一和纪律。

其中一个潜在方案是建立一种类似于美国在19世纪时采用的财政联盟模式。

1842 年,美国参议院否决了一些州提出的金融纾困请求,并因此制定了财政责

任原则。当时,美国的政治体系在打造平等共同体的过程中,将各州的主权意识

和财政责任绑定在了一起。这种自愿的模式有可能适用于欧元区 58。

目前欧元区的运行模式是依赖德国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政治压力强行实施

财政纪律。欧洲需要以一种更精准的方案,以调和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看似不可

调和的观点。债权国的人们担心挥霍无度的政府会抢走他们的储蓄,而债务国的

人们则担心欧洲霸主强加给他们的紧缩措施会动摇社会结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

克尔(Angela Merkel)、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等该国

主要决策者已经暗示了实施这一机制或“大妥协”的必要性。德国基尔世界经济

研究所(Kiel Institute)所长丹尼斯·斯诺尔(Dennis J. Snower)在《金融时报》

的一篇政论中详细介绍了这一计划。根据其介绍,该计划包含下列四大类措施:

首先,欧元区每个成员国政府应当制定“财政稳定准则”,明确国家债务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比率(不超过 60%)、收敛速率(债务比率到达长期

值的速度)以及财政政策的逆周期性。衰退期间允许的财政刺激力度越大,

繁荣期间财政紧缩的空间就越大。这样的财政准则可以代替针对遗留债务的

临时互助措施,为债务国提供长达 25 年的时间来整顿财政秩序。这些国家

58 欧洲的重新崛起

可以通过财政刺激措施应对经济衰退,避免陷入目前的恶性循环。

这种由成员国政府设计的财政准则接下来就可以在欧元区层面付诸实施。如

果一个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超过了该准则允许的范围,欧盟委员会就有权

提高增值税,以降低赤字。如果一国无力征收必要的税收,欧盟委员会可以

提供协助。

其次,欧元区应当为主权偿付能力设立透明的标准,以便在一个国家出现债

务过高的情况下(国家在遵守财政准则的情况下,无力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宣布该国破产,并且启动有序重组程序。

第三,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欧元区所有成员国应当采纳共同的金融监管体

系,包括对银行和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共同监管、实行共同的银行清算与存款

保险机制、以及实行共同的减灾保险和刺激措施。

一旦所有欧元区成员国履行了财政准则,欧洲稳定机制的功能就仅限于支持

金融机构。那些没有资格获得欧洲稳定机制资金支持的机构就得服从共同债

务重组和解决机制。

第四,欧洲结构基金应当致力于投资,并在欧洲投资银行的支持下,促进那

些经常性项目长期赤字国家的经济增长。这可以提升债务国的竞争力。

实行了上述措施之后,欧洲中央银行将主要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在当前体

制下,欧洲中央银行两大目标——金融体系稳定和价格稳定——之间的矛盾引发

了人们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

这一巨大妥协将为债务国提供短期支持和回旋余地,以克服目前的困难,同

时还能让债权国对欧元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持信心 59。

59欧洲的重新崛起

要点总结

– 欧洲实现“再平衡”需要建立银行业联盟和财政联盟。

– 财政联盟需要实行政治联盟——这一过程将耗费数年,且充满不确定因素。

– 银行业联盟可以更快地建立起来,但需包含监管、清算和银行存款担保措施。

60 欧洲的重新崛起

若要确保欧元区国家重回高增长轨道,并缩小目前南部欧洲和北部欧洲之间

的竞争力差距,就必须先实施清晰的竞争力战略,加速欧洲改革进程。在 30 多

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为欧洲机构、企业、民

间团体和政府就有关提高欧洲竞争力的相关话题提供了对话平台。

我之前曾经提到,在那些目前最让人担忧的国家(主要是南欧各国),经济

竞争力低下以及由此导致的增长前景相对黯淡都使得债务形势更加严峻。因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偿还债务就变得愈发困难。推进改革,扩大投资,提升竞争力

并开展短期的整顿行动是决策者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当然,这是非常困难

的事情,因为严厉的财政约束导致这些国家无力在至关重要的竞争力相关领域(教

育、医疗、基础设施和研发)进行公共投资。

那么,他们有何对策?有折中方案吗?

我在前一章中曾提到,导致欧元区困境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身处危机中心的

国家长期缺乏竞争力,无法维持高度的经济繁荣。整体来看,生产力和竞争力低

下使南欧国家无力支付令人满意的劳动报酬,导致难以为继的财政失衡,并引发

失业率上扬。南欧国家若要重回增长轨道,就必须采取一揽子综合性措施,以提

高竞争力。

这些措施应当包括:

1. 发现和弥补银行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增强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的金融流动性,恢

复金融稳定。

2. 确保财政纪律,实行可降低中长期公共开支的结构性改革,恢复稳定的宏观

经济。

3. 推行劳动力市场改革,培育竞争和创业环境,增加在教育、技术和创新等增长

领域的投资。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前两项措施。严格来说,第三项措施和竞争力

相关,其中包含的大部分政策只能在中长期发挥作用。但是,上述三套措施彼此

4.4. 恢复欧洲的竞争力

61欧洲的重新崛起

密切相关,应该尽快实行。切实采取这些措施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以制定

清晰的路线图和有效的沟通策略,从而为改革赢得社会支持。只有到那个时候,

南欧经济体才能为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退路。

欧盟深知必须提升该地区的竞争力,并且围绕三大战略轴心制定了“欧洲

2020 年战略”。

1. 智能增长:实现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

2. 可持续增长:发展资源节约型和低碳型经济,并提升经济竞争力。

3. 包容性增长: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地区融合 60。

欧盟还提出了七项发展计划,用以提升竞争力,促进增长,扩大就业(青年

就业等计划将在本书下文进行详细讨论):

1. 创新型联盟:改善政策环境,为研发和创新提供融资机会,确保创新型理念能

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61

2. 青年流动计划:改善教育质量,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地进入劳动力市场。

3. 欧洲数字化议程:加速配备高速互联网,为企业和家庭打造统一的数字化市场。

4. 效能欧洲计划:使经济发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可再

生能源的利用率,实行交通现代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全球化时代的工业政策:改善商业环境(尤其是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并支持建立强大、具有可持续性和全球竞争力的工业基地。

6. 新技能和就业议程: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现代化改革,为人员提供终身技能培训,

旨在鼓励劳动力的积极参与,通过人才流动等方式更好地解决劳动力需求和供

给之间的关系。

7. 欧洲消除贫困平台: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确保经济增长和

就业机会能为社会共享,确保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62。

62 欧洲的重新崛起

2012 年 3 月,欧洲理事会发现,上述七个计划的进展远不尽如人意,但形

势也并非毫无希望。所有的南欧国家已经实施了(或正在实施)广泛的结构性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将显著提升它们在未来数年内的竞争力。市场参与者和评论人士关

注的焦点是那些旨在减少公共债务的财政整顿措施,并不了解当前雄心勃勃的改

革计划。这些结构性改革措施包括:

– 循序渐进地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在目前基础上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

– 推出旨在促进竞争的各种政令和法律,简化行政程序,改善商业环境。

– 采取实际步骤,实施各种方案,以增强研发能力,加速创新步伐。

– 促进服务业的自由化(尤其是在西班牙)。

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南部和北部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差

距将逐步缩小。为什么?这不是一种忽略经验的主观愿望,而是根据下述简单事

实得出的结论:大部分北欧国家已经处于竞争力排名的前列,而大部分南欧国

家——尤其是希腊——有望通过认真推进其改革计划,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逐步

接近北欧水平。因此,我预计这种南北差距将缩小。

表5: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

国别 排名

(在 144 个国家

和地区中的名次)

国别 排名

(在 144 个国家

和地区中的名次)

芬兰 3 西班牙 36

瑞典 4 波兰 41

荷兰 5 意大利 42

德国 6 立陶宛 45

美国 7 马耳他 47

英国 8 巴西 48

日本 10 葡萄牙 49

丹麦 12 拉脱维亚 55

奥地利 16 斯洛文尼亚 56

比利时 17 印度 59

法国 21 匈牙利 60

卢森堡 22 保加利亚 62

爱尔兰 27 斯洛伐克 71

中国 29 罗马尼亚 78

爱沙尼亚 34 希腊 96

63欧洲的重新崛起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年度宏观经济数据库。此表节选自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文章,“过度消费之后,紧缩政策在所难免”,VOX, 2012 年 7 月 19 日 http://www.voxeu.org/article/austerity-unavoidable-after-bout-profligacy

表 5 显示,正如我在前面有关“竞争力差距”的章节中所述,北欧国家属于

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欧元区三个国家(芬兰、荷兰和德国)在竞争力排名

表上位居前十,甚至排在美国前面。相比之下,南欧国家(那些受竞争力差距之

害最深的国家)的排名则比较落后:希腊排名第 96 位,葡萄牙第 49 位,意大利

第 42 位,而西班牙则排在第 36 位。但这些排名落后的国家却具备值得乐观的理

由,这似乎听起来有些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 4 个国家所实施的结构性

改革重点正是那些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很有可能极大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我想用自己观察到的一个简单事实来说明其中的要点。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效

率是全球竞争力指数的两大指标,南欧各国在这两方面的评估结果非常糟糕(只

是程度有所差别)。

1. 制度:是指个人、企业和政府所倚赖的,共同创造财富的法律和行政环境。

2. 劳动力市场效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进行跨行业流

动的能力,在不引起社会发生重大混乱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对工资波动的承受

能力,以及劳动力市场有效利用现有人才的能力。

如表6所示,这4个南欧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是世界上效率最低、灵活性最差的。

表6: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制度建设和劳动力市场效率排名

制度建设 劳动力市场效率

国别 (在 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名次)

希腊 111 133

意大利 97 127

葡萄牙 46 123

西班牙 48 108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2-13.pdf

64 欧洲的重新崛起

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严重的危机已经迫使欧洲竞争力最弱的国家采取

行动。在拖延多年之后,这些国家终于开始统一行动,实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

解决竞争力羸弱的问题。因此,他们在竞争力领域的绝对表现和全球排名都有可

能得到改善。

当然,我在这里只是列举了决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但是同样的逻辑也

适用于其他领域。以创新为例,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都在积极努力,锐意创新。

现在也许还没到庆祝的时候,但是我感觉欧洲竞争力增强即将成为现实。

一些观察家担心,随着南欧国家局势的改善,改革进程可能会发生逆转。对

此我持有不同观点,原因有两个:

1. 对竞争力形成关键掣肘的大多数政策(尤其在关于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方面)都

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定的。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看,那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

大多数欧洲经济体当时欣欣向荣,但为了安抚共产主义政党(它们在意大利和

法国势力强大)和工会,则必须在社会政策上做出重大让步。强大的既得利益

集团也是个重要的因素。但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

世界,每个国家都已意识到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还有什

么因素能迫使这些适应现实世界,且已经姗姗来迟的结构改革发生逆转。

2. 如今,任何主流政党或社会组织都不会提倡回到过去。欧洲人普遍接受过良好

的教育,并且能轻易获得信息。众多民意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欧洲公

民——尤其是南欧国家的公民——虽然担忧改革会带来痛楚,却都能理解改革

的必要性。到了一定阶段,这些改革措施就会最终提高经济增长率。就拿意大

利、西班牙或者法国(仅列举三个国家)的公民来说,他们都深知过去的体系

会让自己深陷麻烦,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愿意回到过去呢?

最后,在讨论中经常被忽略或者误解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在维持竞争力和提

供关键社会产品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取舍关系。比如,竞争力领先世界的北欧各国

就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国家在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

良好的创业精神和灵活的政策。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经验:政府的规

模——指政府开支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将这些资金用于提高

竞争力。

65欧洲的重新崛起

要点总结

– 北欧和南欧之间存在巨大的竞争力差距。

– 欧盟在七大计划方面的进展情况让人失望。

– 南欧国家在最薄弱的领域推行重大改革,最终必将提升其竞争力。

66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上文中提到的决策文化和普遍不信任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

目前,欧盟的决策往往由各成员国的政治家在布鲁塞尔的委员会会议室达成。这

些政治家考虑的首要因素自然是国家利益而非欧洲利益。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欧洲已走过了 60 年的一体化之路,如今却处在解体的边缘。只有当欧洲人

都具有共同的使命感,认同欧洲各机构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时,欧洲才能继续发展。

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有些人提议将欧盟发展成为财政联盟或在整体上推进欧洲

的一体化,但是这些想法往往被认为仅仅将国家议会职责转交给欧盟委员会(由

各成员国政府指定)以及欧洲政府间理事会。能源、数字市场和服务业对欧盟内

部市场至关重要,但目前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国家利益和既得利益阻碍了它

们的发展。

与此同时,唯一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机构——欧洲议会拥有的权力非常有限。

它无权启动立法程序,连实施新的法律规定都需要与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理事会

共同决定。而且,欧洲议会的投票率非常低。实际上,自 1979 年开始直接选举

以来,平均每届的选民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欧洲议会尚不具备解决民主赤字问题的合法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各国议会

与欧洲机构之间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对此,有人已经提出了诸多设想和建议。比如,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欧洲议会议员应同时在各自国家的议会中拥有席位 63。来自

爱尔兰的前欧盟委员会委员彼得·萨瑟兰(Peter Sutherland)则提出了解决这一

问题的两项必要措施:64

1. 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选举过程中实行民主票选,并从法律上授权其任命各成员国

的欧盟委员会委员。

2. 各成员国议会加大支持其代表在欧盟各部长理事会上的磋商,参与欧盟委员会

的立法建议。

波兰外交部长拉德克·斯考斯基(Radek Sikorski)和德国外交部长基多·威斯

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在国际媒体上联合撰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民主赤

4.5. 加强欧洲机构建设

67欧洲的重新崛起

字的措施。他们的想法和上述建议不谋而合(其中两个建议涉及当前的机构设置)。

他们的观点大致如下:

1.“加强欧洲议会建设,提高成员国议会的参与性。为此,应当在两者之间设立

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委员会。”

2.“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分权体系。欧洲也需要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欧盟委员会

主席,然后由主席亲自任命其‘欧洲政府’的组成人员。欧洲议会要有权启动

立法程序,并且成为成员国的第二议事场所。”65

要点总结

– 欧盟决策由各成员国的政治家主导,这一点必须改变。

– 必须强化欧洲议会的职权和合法性。

– 欧盟委员会需要一位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主席。

68 欧洲的重新崛起

多年以前,时任法国总理雷蒙·巴尔(Raymond Barre)私下里告诉我:“下

一代人估计很难找份工作,他们必须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他真是有先见

之明!

如今,欧洲青年人正成为“失去的十年”中造就的迷惘一代。“失去的十年”

这个说法 最初是用来描述上世纪 80 年代的拉丁美洲,后来被用来形容 90 年代

的日本。“迷惘的一代”最早由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提出,专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年的一代人。如今这个说法被用于描述那些对未来失去

希望的失业青年。

欧洲青年人普遍担心,他们的未来已经驶入倒退的轨道。和他们的父辈以及

祖父辈相比,这些青年人的成长轨迹中充满恐惧,而非希望。青年失业的确是欧

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尽管欧洲的青年人正在以惊人

的速度被驱逐出劳动力市场,但也必须看到,多年来欧洲一直在努力解决青年的

高失业率问题。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南欧国家,危机导致的青年失业率增幅呈现

向均数回归的趋势(如图 13 所示)。

4.6. 重新团结欧洲青年

13 1980 2010 %

Marco Annunziata VOX 2012 5 14 http://www.voxeu.org/article/wasted-youth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69欧洲的重新崛起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2-13.pdf

据媒体报道,欧洲是全世界青年失业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欧洲的青

年失业率约为 20%,不同国家间差别很大。在西班牙,25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竟

然有一半人失业!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发出警告,如果不针对创造就业作出一致的

政策转变,未来 4 年欧元区可能还会丧失 450 万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的就是青

年人就业。66 青年人失业是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体现了政治与

经济问题的一致性。

但是,失业率数据,尤其是青年人失业率数据,可能颇具误导性。那些回响

在人们耳边令人咋舌的高失业率数字——比如西班牙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已接近

50%——很可能是统计方法错误导致的结果,从而使形势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糟

得多。在计算青年失业率的时候,往往用失业青年的数量(分子)除以一个被人

为减小的分母。之所以分母被减小,是因为在校大学生或者参加职业培训的青年

人并没有被算作劳动力的一部分(由于他们没有在找工作)。因此,非常荒谬的是,

上大学的青年人越多,计算出来的青年失业率就越高!

相比之下,青年失业比例这个指标就要合理得多,它是指失业青年数量在

16-24 岁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如表 7 所示,青年失业比例要远低于青年失业率。

当然,13% 的比例也已经相当高,但是绝没有达到 40% 或 50% 那么可怕,那必

然会引发社会动荡。10% 或 13% 是个相当高的数字,意味着确实有许多人处于

失业状态,但至少它看上去没有媒体时常提及的 40%-50% 那么糟糕。实际上,

就青年失业状况而言,美国的情况要比欧洲整体严重。67

在南部欧洲,“啃老”现象缓解了高失业率带来的冲击,使得糟糕的就业形

势看上去没那么可怕了。“啃老族”指年龄在 25-34 岁之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

年轻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南欧人的代际社会关系要牢固得多,尤其对于未

婚子女而言,与父母同住是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啃老族”的出现与经济形

势尤其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密切相关:随着青年失业人口的增加,“啃老族”也

越来越多。如今,在 25-34 岁的意大利男性中,大约有 70% 属于“恋母族”——

他们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西班牙的情形大致类似。

70 欧洲的重新崛起

表7: 2008-2011年青年失业统计数据(%)

青年失业率 青年失业比例

2009 2010 2011 2009 2010 2011

欧盟 27 国 20.1 21.1 21.4 22.1 8.7 9.0 9.1

欧元区 20.2 20.9 20.8 21.4 8.7 8.7 8.7

比利时 21.9 22.4 18.7 17.5 7.1 7.3 6.0

保加利亚 16.2 23.2 26.6 28.2 4.8 6.7 7.3

捷克共和国 16.6 18.3 18.0 18.3 5.3 5.7 5.4

丹麦 11.8 14.0 14.2 14.3 8.4 9.4 9.6

德国 11.2 9.9 8.6 8.3 5.8 5.1 4.5

爱沙尼亚 27.5 32.9 22.3 25.1 11.0 12.6 9.1

爱尔兰 24.4 27.8 29.4 30.5 11.5 11.8 11.7

希腊 25.7 32.8 44.4 49.3 8.0 10.0 13.0

西班牙 37.8 41.6 46.4 48.9 17.1 17.8 19.0

法国 23.9 23.6 22.9 22.7 9.2 9.0 8.5

意大利 25.4 27.8 29.1 30.5 7.4 7.9 8.0

塞浦路斯 13.8 16.7 22.4 26.8 5.7 6.8 8.5

拉脱维亚 33.6 34.5 29.1 27.4 14.0 13.9 11.2

立陶苑 29.2 35.1 32.9 34.3 8.9 10.4 9.6

卢森堡 16.5 15.8 15.6 16.0 5.5 3.5 4.2

匈牙利 26.5 26.6 26.1 26.7 6.5 6.6 6.4

马耳他 14.4 13.1 13.7 14.0 7.4 6.7 7.1

荷兰 7.7 8.7 7.6 8.5 4.8 6.0 5.3

奥地利 10.0 8.8 8.3 8.7 6.0 5.2 5.0

波兰 20.6 23.7 25.8 26.9 7.0 8.2 8.7

葡萄牙 24.8(e) 27.7(e) 30.1 34.1 7.9 8.2 11.7

罗马尼亚 20.8 22.1 23.7 24.8 6.4 6.9 7.4

斯洛文尼亚 13.6 14.7 15.7 16.4 5.6 5.9 5.9

斯洛伐克 27.3 33.6 33.2 33.8 8.6 10.4 10.0

芬兰 21.5 21.4 20.1 19.9 10.9 10.6 10.1

瑞典 25.0 25.2 22.9 22.8 12.8 13.0 12.0

英国 19.1 19.6 21.1 22.0 11.4 11.6 12.4

* 青年季度失业率是经季节调整后的数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http://appsso.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une_rt_q&lang=enhttp://appsso.

eurostat.ec.europa.eu/nui/show.do?dataset=lfsi_act_a&lang=en

71欧洲的重新崛起

然而,在许多欧元区国家,尤其是南部欧洲,青年就业前景黯淡依然是决策

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必然会对财政产生负面影响,但最重要的是,

它会对相关年轻人的终身收入和职业道路产生负面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用经济

学术语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创伤效应。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众所周知的方法有不少,只是大部分都需要相

当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见效,因为它们往往涉及对教育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这些

结构性改革一般包括:1)让在校生更多地参与职业指导项目;2)为青年求职者

提供更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3)提升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正面形象;4)

为青年人提供更好的培训;5)投资创业教育。68

在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成员国中,德国的青年人失业率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不懈地开展了职业培训。从长远看,一个

国家最值得投资的重要资产毫无疑问是教育。当今世界,人才——从很多方面来

说是教育的副产品——是国家最终致胜的关键。我曾多次提及的世界经济论坛竞

争力研究中,就很清楚地揭示了这一点。在决定竞争力的 12 个指标中,有 4 个

与教育直接相关:第四个——医疗和基础教育;第五个——高等教育和培训;第

九个——技术就绪度;以及第十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创新。在某种程度上,

其他各大指标也全都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质量,即最终取决于教育。人力资本是这

些指标的支柱。

欧洲在竞争力排名上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需要加倍努力,以增强创新

和创业活力。欧洲必须将知识储备与产业结构紧密联系起来,以便现有产业实现

转型。与此同时,欧洲还应当持续推行教育改革。简而言之,欧洲必须对未来成

长型产业进行大量投资。为此,整个欧盟必须加强研究和创新能力。

未来几年,随着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尤其是数字化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各

种技术创新成果将大量涌现。在“脱媒现象”的全面影响下,不仅是出版和媒体

行业,医疗、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意味着很多传统的

职业将逐渐消失。而欧洲在保守心态的影响下以及在行业工会的压力之下,将不

遗余力地挽救那些夕阳产业,这是非常危险的。

走出这种创新陷阱的唯一方式是,为发展新兴且充满活力的行业培育机会。

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国家正致力于提升价值链,争取在未来技

术领域成为欧洲的强大竞争对手,世界竞争力的格局将因此发生彻底改变。因此

对欧洲而言,培育新兴产业机会已刻不容缓。未来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将不再

倚重国家的领土规模,而更多地取决于各自的技术优势。

72 欧洲的重新崛起

我之所以对未来充满信心,是因为欧洲有许多旨在培育创业文化的项目。但

可惜的是,大多数项目是在国家层面而不是欧洲层面开展的。其中的一个泛欧设

想由创业欧洲(StartUp Europe)提出。这是一个由西班牙跨国电信公司

Telefónica 和里斯本委员会(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一家智库)共同设立的机构。

该设想旨在加快设立一批“创新中心”,以激励欧洲人的创业精神,并帮助欧洲

重拾技术和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这类项目越多,欧洲就越有希望。

要点总结

– 青年人口失业是欧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 欧洲青年失业水平比较高,但是没有媒体通常报道或人们认为的那么高。

– 长期来看,若要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就必须培育一种创业文化。

73欧洲的重新崛起

4.7. 培育理想, 重塑全球品牌

目前,欧洲似乎再次深陷分裂状态。它缺少一个夺人眼球的计划来推动欧洲

理想的实现。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危机带来的破坏效应这个明显原因之外,还

在于人类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思想倾向,总是把前人经过艰苦努力后所给予他们

的一切看成是他们应得的东西。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阿什曾在其著作中用雄辩

的语言准确描述了这种心态:“从葡萄牙到爱沙尼亚,从芬兰到希腊,欧洲的年

轻一代普遍认为他们享受到的和平、自由、繁荣和社会福利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进一步指出:“在危机尚未消退的今天,欧洲缺少以往那种能让它走向团结一

致的必要动力。”69

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动力呢?

我们一定要始终铭记欧洲过去几十年取得的各项成就,这并不是怀旧。如果

对这些成就加以巩固并使之发扬光大,我们就能够(也应该)获得强大的动力源泉。

正如阿马蒂亚·森和其他很多人士指出的那样,欧洲的主要成就包括“创建欧盟、

统一德国、向东欧传播民主、巩固并改善国民医疗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以及将

一些基本人权纳入法律保护范畴”。 70

以上的每一项成就都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做了比较之后我们会发现,欧洲现

有标准中的大多数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无法达到。从另外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欧

洲能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取得这些成就实属不易,要知道,欧洲的经济在二战中

已被摧毁殆尽,战后的当务之急是迅速重建其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

今天,我们完全有可能围绕着对这些成就的巩固发展以及欧洲的多样性来重

新凝聚起对欧洲理想的追求。怀疑论者们认为,欧洲不可能在政治上实现团结,

更不用说发展成一个统一的实体了,因为欧洲太大,也太多元。但实际上,这两

个理由都站不住脚。印度的幅圆也很辽阔,而且有着比欧洲更加多元的文化、语

言和种族结构。正如印度民族诗人、1913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

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在其主要著作《民族主义》中所写:“⋯⋯印度一

直在尝试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联合体,使不同种族的人民可以结合在一起,同时又

充分享有保持各自特殊性的自由。这种结合始终都很松懈,但在情况允许时又会

变得尽可能的紧密。这就产生出了一个脱胎于某种社会联盟的类似社会合众国的

74 欧洲的重新崛起

东西⋯⋯”。71 在欧洲,很多成功的国家也是如此,它们要么像比利时、芬兰或

瑞士那样由多个操不同语言的实体组成,要么像德国那样具有各式各样的的宗教

传统。很显然,多样性并不是实现政治稳定的障碍。

欧洲人所推崇的许多价值观在欧盟范围内可能比在世界大多数其他国家更能

得到有力体现。受欧盟委员会的委托,泛欧民意调查机构“欧洲睛雨表”

(Eurobarometer)于 2011 年 12 月针对欧盟 27 国开展了一项特别调查,结果

显示,多数欧洲人认为言论自由(64%)、和平(63%)、社会平等和团结(61%)、

对他人的宽容和开放(56%)、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55%)、对历史和历史教

训的尊重(52%)是欧盟最重要、也是得到最好体现的价值观。72

解释和说服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危机已让欧洲付出经济和政治代价、

“再民族化”呼声甚嚣尘上的当前形势下,这种力量更加重要。对民众进行解释

和说服时,坦诚的态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政治家们实话实说、言行一致。整个

世界都在经历着根本性的转变,具体到欧洲,社会契约的定义正在被改写。从法

国到希腊,“福利国家”的概念迟早会成为历史,取代这种“烧钱”制度的将是

一种更加类似北欧的模式。在北欧模式下,社会包容和重新分配的原则与其所依

托的一个机动灵活、善于调整的制度模板实现了和谐并存。欧洲的决策者们正在

推行痛苦的调整措施,他们现在需要为欧盟和欧元区描绘一幅有说服力的长远蓝

图,作为未来改革的愿景,而且这一愿景不仅要能得到选民的理解和接受,还要

赢得他们的衷心拥护。政治领袖必须帮助人们未雨绸缪。这种绸缪不是为了减轻

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痛楚,而是要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明天的世界注定会和昨天的

世界有很多不同。时至今日,仍有太多的欧洲国家政府不愿面对危机的残酷现实,

总是强调危机的暂时性(比如经常告诉人们“一切都会很快恢复正常”),并且

低估应对危机所产生的实际成本。这种态度只会让广大选民更加失望,进而加大

民粹主义抬头的风险。

欧洲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化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起步阶段。所有的欧元区成

员国都已经同意将共同致力于推进金融部门、财政和经济政策以及民主决策机制

的更紧密融合。对欧盟而言,这意味着可能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成员

国的主权将被逐步让渡给超国家机构,这反过来又要求各成员国修改宪法,有些

成员国甚至还需要全民公决。如果欧盟领导人不能对选民解释清楚这种主权让渡

的意义,不能让他们明白欧洲一体化为什么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理想,那么我们就

不会有成功的机会。

我们人类天生不喜欢变化,因为我们不喜欢去适应变化。但是欧洲的未来发

展需要我们摆脱目前的恐惧。最重要的是,这幅发展蓝图应该能够真正鼓舞人心

75欧洲的重新崛起

并切实反映欧洲人民的愿望。然而到目前为止,欧盟领导人推行其经济政策时给

出的往往是这样的理由:“我们需要推行一些改革措施。很不幸,这些措施可能

会在短期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但这是为了确保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福利能更少地蒙受损失。”试问,如此消极的言论怎么可能让欧洲民众看到希望

和前进的动力?

有此前车之鉴,新的发展规划必须突出强调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比如,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解释一下使用欧元有哪些好处,放弃欧元又会有什么样

的损失;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明白,欧洲一体化建设对于改善人民福祉、保障经

济稳定以及提升欧盟成员国的国际地位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欧盟领导人需

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 在选举之前对改革措施进行解释,并向选民提供有说服力的论据。

– 彻底改变欧盟的表述方式,重新界定欧盟的目标并向公众解释他们为什么值得

为欧洲一体化建设而奋斗。

– 对于不同政策领域之间的协调互通要有一个清晰的远景规划。

– 分享那些最佳的改革实践并从中提炼出好的想法。

– 鼓励欧洲民众更广泛地参与欧盟事务。73

在全球背景下,欧洲国家只有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有可能成功

捍卫其价值观,并实现自身的利益。这就需要欧盟在对外行动上更加步调一致。

为此,由部分欧盟成员国外长共同签署的一份文件拟定出了若干可行的重要措施。

该文件建议:

– 鼓励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简称“高级代表”,同时兼任欧盟委员会

副主席,身份相当于欧盟的“外长”——译者著)在欧盟委员会内部承担外部

事务协调员的职责。

– 建立明确的机制,以便于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与其他欧委会委员在处

理欧盟对外事务时更有效地合作。

– 强化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76 欧洲的重新崛起

– 通过与防务企业的合作,包括建立军工项目统一市场,制定出一个符合欧洲需

要的防务政策。

– 通过设立欧洲边境警察署和在中期实行统一的欧洲签证,来加强对申根地区各

国边境的统一管理。

– 通过改善能源基础设施建立起内部能源市场,同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在能

源领域联合开展对外行动。74

如果把眼光放宽,人们是不会对一份内容积极的远景规划无动于衷的。我们

人类天生具有讲故事的基因,不会讲故事就无法说服别人。欧洲领导人不能只靠

紧缩政策应对危机,而必须鼓舞民众,告诉他们改革后的欧盟能带来哪些实实在

在的回报。

要点总结

– 政治家们要让民众知道应对危机的实际代价

– 决策者和意见领袖们要拿出一份可信的欧洲远景规划

– 欧盟在对外行动上必须更加步调一致

77欧洲的重新崛起

在我撰写本书之时(2012 年 10 月底),欧元区的命运仍未可知,人们对其

未来也普遍缺乏信心。简单地说,很多商界领袖和智库人士对金融市场的一致看

法是:欧洲中央银行行长 9 月 6 日做出的有关欧洲央行将充当“最后贷款人”的

表态,为政治家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尽管欧洲央行的表态被外界评价为“缺乏

勇气和领导力”并且延误了改革时机,但是它毕竟能让欧元区国家的领导人在采

取后续紧急措施之前稍作喘息。2012 年夏季金融市场的反弹恰恰体现了这种疲

软态势和消极主义。市场价格之所以自动上扬,只是因为欧洲的整体形势没有之

前人们担心的那么糟糕,但是也不可能表现更好。可以确定的似乎只有一件事:

最终决定欧元区未来的是政治。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当对欧洲经济基本面的总体改观视而不见,哪怕这种

改观微不足道。也许更多的人认为这种相对的改观难以持久,但是事实上,内部

调整或内部贬值机制(在货币贬值“组合工具”缺位的情况下必须实施的调整机制)

仍在以某种方式发挥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

在内部贬值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实际国内需求(国内生产

总值减去贸易净收入)会有所缩减。接下来,开支会慢慢地重新和收入趋于一致,

从而降低赤字。在大多数南欧国家,这种方式已经促进了劳动力成本的大幅调整

和降低。如图 14 所示,爱尔兰和希腊的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相当于扣除生产

率因素后的工资)已经大幅跌低,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也呈

现下降趋势。

4.8. 目前的进展?

78 欧洲的重新崛起

因此,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出口整体表现强劲,并且实现了经常项目

收支盈余(一个国家的总收入与总流出之差)。令人惊讶的是,这 3 个国家近年

来的出口增长不仅与德国并驾齐驱,而且还超过了英国。

如图 15 所示,爱尔兰的经常项目盈余在 GDP 中所占比重大致相当于德国的

水平。葡萄牙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2012 年 7 月之前 3 个月的经常项目盈余

占到了 GDP 的 2%。西班牙在 2012 年 7 月的经常项目收支也略有盈余,大约为

5 亿欧元,考虑到 2008 年时该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曾超过 GDP 的 10%,这已经

是个非常大的进步了。不幸的是,希腊虽然在去年大幅减少了经常项目赤字,但

迄今仍然是欧元区中唯一一个保持着庞大赤字的国家,赤字规模超过GDP的 4%。

[May-12 = 109.5][Nov-11 = 106.7]

[May-12 = 85.7]

[May-12 = 104.7]

[Feb-12 = 107.0]

[May-12 = 105.5] [May-12 = 105.1]

[May-12 = 94.9]

[May-12 = 114.1]

99

130125

115110105100

95908580

120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79欧洲的重新崛起

[Jul-12 = -4.2%][Jun-12 = 1.8%]

[Jul-12 = -1.1%][May-12 = 6.1%]

[Jul-12 = 2.0%]

97

7.55.0

0.0-2.5-5.0-7.5

-10.0-12.5-15.0-17.5

2.5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5 1997-20123 GDP

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的总体改善,标志着欧元区在应对危机的整体进程中迈出

了关键的一步。对于未来的走向,这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爱沙尼亚、拉脱

维亚和立陶宛这 3 个波罗的海国家就是成功的案例。此前,它们都曾陷入国际收

支严重失衡的危机,但是当它们重新实现经常项目盈余后,国内需求的下行压力

自然而然地得到缓解,而且随着财政的自给自足,国内就业形势也逐渐稳定下来。

图 16 显示,欧元区的经常项目失衡状况将会持续得到扭转,这不只反映出

那些处于边缘的赤字国家内需不振,更反映出其出口表现的改善。进一步减少赤

字需要进行更多的政策变革。对于那些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的国家来说,这意味着

要继续削减它们的巨额财政赤字,减少福利开支,并改革劳动力市场;而对于经

常项目处于顺差的国家来说,则应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全力提振国内消费。

80 欧洲的重新崛起

总而言之,赤字国家取得的各项进展都是沿着正确方向迈出的积极步伐。这

些进展也符合人们对于竞争力的狭隘和机械的理解,南欧国家正是通过促进出口

而迅速改善了它们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但是,只有切实推行全球竞争力指数中

定义的那种结构性改革,这些国家才有望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可接下来究竟会怎样呢?由于欧元区大多数国家目前已陷入衰退,整体内需

市场预计在一定时间内仍将疲软下去,这表明任何可持续的经济回升势头都只能

依靠出口拉动。而这样的回升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欧元对美元等其他主要货币进

一步贬值,二是全球经济形势得到显著改善。

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详细探讨这两个前提,而是想借此说明,在可预期的将来,

这两个前提都很难实现,甚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首先,欧元能否贬值取决于

其他国家货币能否升值,而从目前世界范围内到处上演的货币战来看,恐怕没有

哪个国家愿意这么做。75 事实上,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巴不得本币贬值。

16 1998 2017GDP

1998 02 06 10 14 17

3

1

0

-1

-2

-3

-4

-5

2

81欧洲的重新崛起

其次,全球经济形势能否改善取决于欧元区、美国和中国这三大引擎的经济

表现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改观。因此,欧洲经济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和

中国的未来经济走向。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减速,而美国经济虽已出现复苏

迹象,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增长可能依然低迷。这里我想表达的主要观点其

实很简单:世界的生态体系是通过多种渠道连为一起的,这就意味着,欧洲即使

做出最大努力,也无法仅凭一己之力取得成功,因为欧洲的命运已经和它的贸易、

金融伙伴们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对于欧元区迄今已经采取的措施,上述观察结果表明,各国正通过改善经常

项目收支状况进行流量调整,而且进展顺利。接下来要做的则是调整存量(国债

水平)。这两种形式的调整(存量和流量)相互紧密关联,从而极易产生我在前

文提到的“厄运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作用机理如下:当必需的经常项目收支

调整行为可能影响到 GDP 的增长时,债务规模在 GDP 中的比重就会增加;而这

反过来又会驱使投资者借新债还旧债,结果导致偿付债务的成本不断增加,从而

进一步恶化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并结束第一轮“厄运循环”。以上过程就是所谓

的“去杠杆化”,这个问题在日本、美国和英国的潜在危害和在欧元区同样严重。

目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债务存量尤为庞大,将来终归要向

外国债权人进行清偿。现在看来,为避免陷入“厄运循环”,这些国家很可能会

采取进一步的债务重组措施。

要点总结

– 南欧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稍有改善

– 所有南欧国家都已经改善了其经常项目收支状况

– 各国仍需进行存量(国债水平)调整

82 欧洲的重新崛起

83欧洲的重新崛起

5. 结语

2012 年 2 月,《金融时报》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在一篇专栏

文章中对欧洲当前面临的两难困境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欧元区正处于某种悬而

未决的境地:它的一体化程度既没有深到难以打破的程度,也没有浅到可以轻易

瓦解的地步。事实上,欧元区能够生存下来的最有力保障就是,它的解体成本太

高了。⋯⋯但是,欧元区不该是一场因害怕资产和负债分割而维系的不幸婚姻。

要想摆脱这种困境,欧元区就必须建立在某种更具积极意义的基础之上。”76

那么,这基础是什么呢?欧元区的结局到底会如何?

对于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的未来走向,学术界的观点存在严重分歧。经济学家

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等人宣称欧元已经死亡,而其他实力相当的

经济学家则认为欧元不但能继续存在下去,而且还会因危机而变得更加坚挺 77 。

这场危机牵涉众多不同的学派和不同方面的利益,因此即便那些通常直言不讳的

专家学者,这次也很难(虽然不是不可能)就危机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

芝加哥大学曾经召集几十位全球最杰出的经济学家组建了一个专家小组,

期间这些学者的表现便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9月,几个问题摆在了众专家面前,

其内容涉及欧洲经济的未来以及以往政策的作用。令人惊讶的是,专家们的回

答千差万别,只有少数专家表示对欧洲未来充满信心,很多人坦言他们并不知

道答案(近 1/5 的人表示“无可奉告”),对此持正反两种观点的专家数量一样

多。78

那么,在目前欧洲形势非常不明朗的情形下,我们到底应当相信哪一种观点

呢?事实很简单:没有人知道答案,即便是欧洲最高级别的政治领袖也不知道。

但对于“不确定”这个坦率的答案,公众并不买账。预测者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

事实: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变化的、非线性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与各部分

相互独立的物理系统不同,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调整。系统

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方式非常复杂,往往没有明显的因果关联,因此令外界

无法预测。以欧洲为例,大量的经济、政治、社会、金融、外交、安全和其他各

种因素相互交织,让人始料不及。

有鉴于此,我对欧洲的未来做了一番谨慎的预测:欧洲将继续存在,即便欧

84 欧洲的重新崛起

元区的范围缩水(比如有一个国家退出欧元区),欧元也将得以完整保留。在经

历几年(可能最多 10 年)危机之后,我相信欧洲将再次获得增长动力,其成就

会超出我们想象。我为何如此坚信?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述,一体化进程是过去

50 多年来欧洲政治的基石。大多数政治家都为推动这项事业投入了巨大的政治

资本——许多市场参与者往往忘记或者故意忽略这一事实。对于决策者来说,欧

元的失败就是欧洲的失败。2011 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联邦议会说:“如果欧

元失败,就等于欧洲失败”79。由此可见,决策者已经下定决心,绝不会让这种

事情发生。

但失败在所难免,在国际事务中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哪些因素会导致欧元

区解体呢?我将本书中提到的多种风险归结为以下三大类:

1. 政治与社会的对抗性反应:对某些政府而言,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民粹主义

和民主主义抬头使它们要么倒台,要么深受影响。债权国的极右派民粹主义政

党正在试图利用因债务国可能违约所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而债务国的民粹主

义在极右和极左派的刺激下,往往将矛头直指债权国强加的紧缩措施。只要持

续的紧缩措施(债权国和债务国都会实行,只是强度存在差异)存在一日,民

众的对抗性反应就会切实存在一日,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最新的研究明确

表明,紧缩措施与社会不稳定往往相伴而生。80

2. 政策误判:如果在欧洲的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拒绝牺牲其部分主权或扫除

改革路上的障碍,那将产生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涉及全民公决、议会多

数席位,以及宪法法院的支持。一些国家很可能因此无法批准其之前通过的改

革措施,或者之后推翻这些改革措施。这些做法将迫使他们被排除在正式的欧

盟治理框架之外。

3. 资本外逃和银行挤兑:自危机爆发以来,已经有大约 16.2 万亿欧元存款从银

行出逃——其中大部分来自南欧国家的家庭储蓄账户。81 这是因为当地消费者

认为,他们的国家可能会脱离欧元区。与所有心理现象一样,这种行为无法预

测,更不用说对它进行主观概率研判了。但有两件事(一个观点和一个事实)

给了我一些信心。首先,银行挤兑现象尚未发生,即使在危机高峰期的希腊也

是如此。其次,2012 年 10 月民众的储蓄账户取款总额首次没有增加。或许这

显示趋势正在缓和?

虽然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但我相信两点:

1. 通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将会非常艰难和痛苦,期间可能还会磕磕绊绊地出现停

85欧洲的重新崛起

滞,并导致多次社会动荡。

2. 在此进程中,德国将会越来越占据中心位置。在欧盟历史上,德国首次成为——

不管其是否愿意——无可争议的领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会激起欧洲一些

地区的反德情绪。

对于真正的领袖而言,欧洲目前面临的这种深重危机为他们提供了果断决策

和锐意改革的绝好机会。人们常说,民主尽管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但在面临

压力的情形下,往往会导致无所作为或惰性。情况也许未必如此:强大的逆向压

力会迫使他们进行改革。简单来说,形势越糟糕,改革的意志就会越坚定。

欧洲必须摈弃传统的保守心态,允许一种健康的创造性破坏行为存在。换句

话说,为了在坚守传统社会价值观与自由理念的同时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有生命

力的欧洲,我们必须考虑摧毁过去几十年建立的一些东西,它们自二战结束以来

就存在。其中就包括一些社会保障措施,很多欧洲人已经将其视为自己与生俱来

的权利。在医学上,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破坏或杀死那些受

损或染病的细胞。同理,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持续发展的欧洲,我们必须经

历艰辛才能换取未来更大的收获。早期人类的眼睛原本构造简单,它们经过无数

次阶段性改变才进化成如今人人拥有的复杂器官。同样,欧盟也将克服自身的不

完美之处,发展成为更为强大、更可持续的体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

毫无疑问,欧洲目前正在矫正的过度发展问题,已经损害了其社会模式。那

些预测欧洲崩溃的预言家往往忽视了欧洲大陆的两大宝贵优势,这两个优势对于

欧洲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1)高度发达的教育水平,这可以转换为经济学家所

说的“人力资本”;2)总体上的良好的治理(欧洲每个国家都尊重个人产权)。

在世界发生急剧变革的今天,人类面临着人口(尤其是老龄化)、气候变化、

社会不平等加剧、资源枯竭等一连串破坏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的两项

优势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更重要的是,这两样优势别人无法剥夺。在此背景下,

任何长远的世界蓝图必须以可持续的环境、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和人的尊严为基础。

欧洲在这些方面都拥有强大的比较优势。但是,欧洲的模式应该向类似于北欧模

式的方向转变,让创业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团结以及包容等价值观和平共处。

我想以下述观点做个总结:当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没有什么是

一成不变的。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几个欧洲人还能记得,德国在成为欧洲引擎之前,

曾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被描绘成欧洲“病人”。82 但是,德国很早就采取行动,

果断推行了至关重要的福利制度改革,终于成为欧洲的动力之源。德国比欧洲其

86 欧洲的重新崛起

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行动地更早,而且这些努力如今终于有所回报。德国实现了经

济活力与社会凝聚力的有效结合,取得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欧洲国家。

至于欧洲其他国家为何无法仿效德国这种不畏艰险的先例,其中不存在什么

结构、文化或政治原因。尽管危机带来了社会和经济苦痛,大量的证据表明改革

仍然在推进,虽然步伐没有一些人希望的那么快,但是毕竟在不断前行。从改革

的社会接受度上看,我相信拐点已过,特别是在南欧国家。前方的道路依然崎岖,

但是我敢说欧洲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尤其是欧元区必定会踏入上行线,而

非下坡路。

过去几年,欧洲的历史进程特点可以概括为“主动向前走两步,被迫向后退

一步”。在目前这个关键时刻,欧洲的情形依然如此。不仅仅欧洲的生存面临风险。

欧洲对全世界有一种象征意义,这从其获得 2012 年诺贝尔和平奖就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世界将变得更多元化、更复杂、相互依存度更高。从某种程度上看,

欧洲是一个符号,是在诸多矛盾甚至偶尔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和平共处的典范。欧

洲理想不仅代表着这个古老大陆的希望,也承载着整个人类的未来。

克劳斯 •施瓦布(Klaus Schwab)

瑞士科洛尼,2012 年 10 月 27 日

87欧洲的重新崛起

注释1. 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ünchau),《欧元区危机将持续 20 年》(“Eurozone

crisis will last for 20 years”),《金融时报》,2012 年 7 月 8 日。http://www.

f t .com/int l/cms/s/0/c9de2906-c697-11e1-963a-00144feabdc0.

html#axzz24iWT3hvj

2. 蒂埃里·马勒雷(Thierry Malleret), 《失去平衡:一个乱套的世界》(Disequilibrium:

A World Out of Kilter), Kindle 版 , 2012 年。http://www.amazon.com/

Disequilibrium-World-Out-Kilter-ebook/dp/B009L5FIS4/ref=sr_1_1?ie=UT

F8&qid=1353507654&sr=8-1&keywords=disequilibrium+a+world+out+of+

kilter#_

3. 阿尔方斯 ·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 《1848 年法国革命史》(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of 1848), Henry G. Bohn, 伦敦 , 1849 年 , 第 21页。

4. 彼 得· 科 伊(Peter Coy), 《一 个 欧 洲,许 多 部 落》(“One Europe, Many

Tribes”), 彭博商业周刊 , 2012 年 9月19 日。

5. 引自:Norman Davies,《欧洲史》(Europe: A History),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7页。伏尔泰引语出自《伏尔泰文集》第23卷《第一篇:路易十四前的欧洲》

(“Chapter I: The States of Europe Before Louis XIV”),由William F. Fleming

翻译,纽约,1901年。http://oll.libertyfund.org/title/2132/193981

6. Davies, 第 8页。伯克引语出自埃德蒙·伯克《关于弑君者沉寂的信件》(Letters

on a Regicide Peace),由 E.J. Payne 编辑,印第安纳波利斯,Liberty Fund Inc,

1990 年。http://www.econlib.org/library/LFBooks/Burke/brkSWv3c1.html

7. 本节内容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著作《欧洲怎么了?》 (“What Happened to

Europe”)编写,《新共和》杂志,2012 年 8 月 2 日 . http://www.tnr.com/

ar ticle/magazine/105657/sen-europe-democracy-keynes-social-

justice?page=0%2c0

88 欧洲的重新崛起

8. 欲参阅丘吉尔于 1946 年 9月在苏黎世发表的这篇演讲全文,请登录网站 http://

www.churchill-society-london.org.uk/astonish.html.,丘吉尔在演讲最后一

段表示,他并没有预计到英国会加入到欧洲合众国的行列。

9. 大卫·马什(David Marsh),《欧元:新的全球货币之战》(The Euro: The Battle

for the New Global Currency),耶鲁大学出版社(此书最初为编年体欧洲史,这

是该书的最新版),2011 年。http://www.amazon.co.uk/Euro-Battle-New-

Global-Currency/dp/0300176740/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346

157113&sr=1-1

10. 欲参阅 1950 年 5月 9 日发表的《舒曼宣言》,请登录欧盟网站:http://europa.

eu/about-eu/basic- information/symbols/europe-day/schuman-

declaration/index_en.htm

11. 请登录诺贝尔奖的官方网站: http://www.nobelprize.org/alfred_nobel/will/

short_testamente.html

12.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新闻稿》,Nobelprize.org网站,2012年11月25日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2012/press.html

13. 本节大部分内容依据乔治·索罗斯的文章《欧盟的悲剧及破解之道》( “The

Tragedy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How to Resolve It”)编写,载于《纽约书评》,

2012 年 9 月 7 日。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2/sep/27/

tragedy-european-union-and-how-resolve-it/?pagination=false

14. 引自卡尔·波普《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普

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第五版,1996 年。

15. 托马斯·曼于 1953 年在汉堡大学发表的演讲。

16. 选自提摩西·加顿·阿希(Timothy Garton Ash)的文章:《欧洲危机:欧盟如何诞

生及其解体原因》(The Crisis of Europe: How the Union Came Together and

Why It’s Falling Apart),《外交事务》,2012 年 8月 20 日。网页版:2012 年 10

月 30 日。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8010/timothy-garton-

ash/the-crisis-of-europe?page=2

89欧洲的重新崛起

17. 引自约施卡·菲舍尔的《欧洲脆弱的基础》(Europe’s Shaky Foundations),《评

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2011年8月30日http://www.project-syndicate.

org/commentary/europe-s-shaky-foundations#B3YdyoV1boL7zRkc.99

18. 全球议程理事会之欧洲事务理事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ht tp://repor ts .

weforum.org/global-agenda-council-2012/councils/europe/?doing_wp_cr

on=1353352137.6750769615173339843750

19.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LEVEL

20. 居伊·索尔曼,《欧洲为什么会再次崛起》(Why Europe Will Rise Again),《华尔

街日报》,2012年8月17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0872396390

444375104577592850332409044.html?mod=djemEditorialPage_t

21. 史蒂芬·汤姆森(Stephen Thomsen),《欧洲跨国企业:全球化记分卡》

(European Multinationals: A Globalization Scorecard),查达姆研究所简

报,英国皇家国家事务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8

年3月。

22. “理想货币区域”理论(OCA)由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

1961年提出,旨在审视某地理区域是否能够通过实行统一的货币从而实现经济

效益的最大化。该理论指出一个“最优货币区”要能够满足四项标准:(1)劳动力

的流动性;(2)市场开放,资本能够自由流动,价格和工资能够自由浮动;(3)风

险共担,比如自动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4)相似的经济周期。

23. 马丁·费尔德斯坦,《欧元的失败》(The Failure of the Euro),《外交事务》,2011

年12月13日。网页版:2012年10月31日。http://www.foreignaffairs.com/

articles/136752/martin-feldstein/the-failure-of-the-euro

24. 选自提摩西·加顿·阿希的文章《欧洲危机:欧盟如何诞生及其解体原因》(The

Crisis of Europe: How the Union Came Together and Why It’s Falling Apart),

《外交事务》,2012年8月20日。网页版:2012年10月31日。http://www.

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8010/timothy-garton-ash/the-crisis-of-

europe?page=4

90 欧洲的重新崛起

25. Shawn Tully说“经济学界的两个传奇人物就欧元的未来发生争执” (“Two

legends in economics wrestle over the euro’s future”),有线新闻网财经频

道—《财富》,2012年8月9日。http://finance.fortune.cnn.com/2012/08/09/

robert-mundell-allan-meltzer/

26. 引自Stephen G. Cecchetti, M. S. Mohanty和 Fabrizio Zampolli的《债务的影响》

(The real effects of debt),2011年9月http://www.bis.org/publ/othp16.pdf

27. 乔治·索罗斯,《欧盟的悲剧及破解之道》(The Tragedy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How to Resolve It),《纽约书评》,2012年9月7日。http://www.nybooks.

com/articles/archives/2012/sep/27/tragedy-european-union-and-how-

resolve-it/?pagination=false

28.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年会上的讲话, 《在杰克逊霍尔

大会上的讲话:全球风险在增加,但依然存在复苏之道》(Global Risks Are

Rising, But There Is a Path to Recovery: Remarks at Jackson Hole),杰克逊

霍尔大会,2 0 11年 8月2 7日。h t t p : / / w w w. i m f . o r g / e x t e r n a l / n p /

speeches/2011/082711.htm

29. 此观点引自Peter Boone和Simon Johnson的《边缘上的欧洲》(Europe on the

B r i nk),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11年7月。ht tp://w w w. i i e .com/

publications/pb/pb11-13.pdf

30. 如果举个实例,这点就很容易理解。假设现在有一家法国进口商在一家德国机械

出口企业下了订单。买卖双方的资金进出必须经过中央银行系统,因此德国出口

商所在银行会在德国中央银行进行贷记处理,然后德国央行会从欧洲央行收取

款项。反之,法国进口商所在银行则会欠法国央行款项,而法国央行则需要在欧

洲央行进行借记处理。

31.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通过下例解释了原因:假设西班牙某银行的储户要把

资金转存到德国某银行。这将在欧元系统(TARGET2)内部增加西班牙央行的

负债和德国央行的资产。与此同时,接受存款的德国银行对该西班牙储户产生负

债,并在德国央行形成相应的储备头寸。德国的净头寸将保持不变,但德国央行

的净债权将上升,而德国私营部门的净债权将有所减少。“德国,走比留好”,《金

融时报》,2012年9月25日。http://www.ft.com/intl/cms/s/0/1e2f2cd0-064e-

11e2-bd29-00144feabdc0.html#axzz27MTDOMiQ

91欧洲的重新崛起

32. 引自Paul De Grauwe和季月梅的文章《德国最应担心的是自己的恐惧:

TARGET2和经常项目失衡分析》(What Germany Should Fear Most Is Its Own

Fear – An Analysis of TARGET2 and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欧洲政策

研究中心(CEPS)工作报告(编号368),2012年9月,第2页。

33. 这个观点主要由尼古拉斯·韦龙(Nicolas Véron)在《欧洲四重联盟的挑战》

(Challenges of Europe’s Fourfold Union)一文中提出,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

委员会欧洲事务小组“欧元区未来:前景与教训”听证会预备报告,2012年8月1

日。http://www.foreign.senate.gov/imo/media/doc/Veron_Testimony.pdf

34. 欲了解“里斯本战略”和“欧盟2020战略”取得的具体成果,请参阅世界经济论

坛的《里斯本目标检讨报告》系列(2002年-2010年期间发布)以及《欧洲2020

年竞争力报告》(2012年6月发布)。

35. 请参阅 http://www.weforum.org/reports-results?fq=report%5Ereport_typ

e%3A%22Competitiveness%22%5Esocial%3A%22Competitiveness%22

36.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2-2013年》http://www3.weforum.org/

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2-13.pdf 第25页。

37. 引自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的《民主是拯救欧元之战中的败者》

(“Democracy Loses in Struggle to Save Euro”,),《金融时报》,2012年9月11

日。http://www.ft.com/intl/cms/s/0/5a48ec88-fb31-11e1-a983-00144feabdc0.

html?ftcamp=published_links%2Frss%2Fcomment_columnists_clivecrook%

2Ffeed%2F%2Fproduct&ftcamp=crm/email/2012910/nbe/InTodaysFT/

product#axzz2635xzUtJ

38. 尼古拉斯·韦龙(Nicolas Véron),《重新定义欧洲政治》,在瑞典金融市场委员会

“欧洲议会与金融市场”会议上的开幕致辞,斯德哥尔摩,2012年6月8日. http://

veron.typepad.com/files/speech_stockholm_jun2012.pdf

39. 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关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原理在政治社会运用

的物理和政治研究或思考》(Physics and Pol i t ics or Though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Inheritance’ to

Political Society), Henry S. King & Co.出版社,伦敦,1872年。

92 欧洲的重新崛起

40.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欧洲怎么了》(What Happened to Europe),

《新共和》,2012年8月23日。http://www.tnr.com/article/magazine/105657/

sen-europe-democracy-keynes-social-justice?page=0,2

41. 数据引自Anton io Bar roso的《欧元区:经济力量会超越政治力量吗?》

(Eurozone: Can Euro-economics Survive Euro-politics?)一文,该文选自Ian

Bremmer和Douglas Rediker的《未来前景:关于地缘政治的文章精选》(What’s

Next: Essays on Geopolitics That Matter),出版日期:2012年11月6日。

42. 引自Giles Merritt下列文章《欧洲的外交政策现状》(“Where is Europe’s

Foreign Policy?”),《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2011年7月26日。http://

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where-is-europe-s-foreign-policy-

43. Javier Solana,《世界的欧洲》(A Europe for the World),《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2012年10月18日。ht 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commentary/europe-s-global-leadership-by-javier-solana

44. Philip Stephens,《欧洲对英国失去耐心》(Brexit: Europe loses patience with

London),《金融时报》,2012年10月18日。http://www.ft.com/intl/cms/

s/0/77f272c2-179c-11e2-8cbe-00144feabdc0.html#axzz29v4qZKD6

45. 引自蒂埃里·马勒雷(Thierry Malleret)为Informed Judgement Partners撰写的报

告《失去欧元的代价》(The Cost of Non Euro),2011年1月。

46. Carmen Reinhardt、Vincent Reinhardt和Kenneth Rogoff撰写的《债务危机:过去

和现在》(Debt Overhangs: Past and Present),初稿,哈佛大学,2012年4月。

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faculty/rogoff/files/Debt_Overhangs.pdf

47. 下面这篇文章直白而尖锐地提出了这一观点:Barry Eichengreen,《欧洲央行的

致命压制》(The ECB’s Lethal Inhibition),《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

2012年4月12日。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the-ecb-s-

lethal-inhibition

48. Milton Ezrati,《紧缩与增长》(Austerity vs. Growth),《国家利益》,2012年7月

30日。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austerity-vs-growth-

7257?page=show

93欧洲的重新崛起

49. 乔治·索罗斯,《欧盟的悲剧及破解之道》(The Tragedy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How to Resolve It),《纽约书评》,2012年9月7日。http://www.nybooks.

com/articles/archives/2012/sep/27/tragedy-european-union-and-how-

resolve-it/?pagination=false

50. Ibid

51.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一篇文章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银行联盟对欧元区的重要性》(Banking union is critical for eurozone),

《金融时报》,2012年9月4日。http://www.ft.com/intl/cms/s/0/7b2dc9a2-

dbef-11e1-aba3-00144feab49a.html#axzz26pizVKUI

52. Ibid

53. 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ünchau),《银行联盟不会终结欧洲危机》(Banking

union will not end Europe’s crisis),《金融时报》,2012年10月22日。http://

www.ft.com/intl/cms/s/0/eb37cc7e-19d5-11e2-a379-00144feabdc0.

html?ftcamp=published_links%2Frss%2Fcomment%2Ffeed%2F%2Fprodu

ct&ftcamp=crm/email/20121021/nbe/InTodaysFT/product#axzz29v4qZKD6

54. 欧洲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前委员大卫格林(David Green)在一篇专栏文章

中提出了这个批判式观点,他说“对欧元区银行的规定要谨慎”,《金融时报》,

2012年10月18日。http://www.ft.com/intl/cms/s/0/51718232-179c-11e2-8cbe-

00144feabdc0.html#axzz29dIfqvdE

55. 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五步建成欧洲银行联盟》(A five-step

guide to European banking union),《金融时报》,2012年9月17日。这篇文章又

是选材于尼科西亚欧盟经济及财政部长理事会于2012年9月会议提交的一篇报

告:Jean Pisani-Ferry和Guntram Wolff,题为《银行联盟的财政意义》(The

Fiscal Implications of a Banking Union),《Bruegel政策摘要》(文件编号

2012/02),2012年9月。http://blogs.ft.com/the-a-list/2012/09/17/a-five-step-

guide-to-european-banking-union/?ftcamp=traffic/email/monthnl//

memmkt#axzz27eIIPmlZ.http://www.bruegel.org/publications/publication-

detail/publication/748-the-fiscal-implications-of-a-banking-union/

94 欧洲的重新崛起

56. 菲利普·希尔德布兰德(Philipp Hildebrand)和李·萨奇斯(Lee Sachs),《欧元区应采

用美国方式解决银行问题》(Eurozone should fix its banks US way),《金融时

报》,2012年9月25日。http://www.ft.com/intl/cms/s/0/dbe21db2-058d-11e2-

bce8-00144feabdc0.html?ftcamp=published_links%2Frss%2Fcomment_

columnists_ c l ivecrook%2Ffeed%2F%2Fproduct&f tcamp=crm/

email/2012924/nbe/InTodaysFT/product#axzz27MTDOMiQ

57.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诺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这次欧洲

真的处在解体边缘》(This Time Europe Really is on the Brink),《新观察季刊》,

29:22-25,2012年夏季。

58. 包括德意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在内的众多欧洲经济学家支持这一观点。参

见托马斯·迈尔(Thomas Mayer)的《欧洲尚未成熟的货币:欧元的政治经

济学》(Europe’s Unfinished Currency: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of the

Euro),Anthem出版社,2012年10月。http://www.amazon.com/Europes-

U n f i n i s h e d - C u r r e n c y - P o l i t i c a l - E c o n o m i c s / d p / p r o d u c t -

description/0857285483/ref=dp_proddesc_0?ie=UTF8&n=283155&s=books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19世纪30年代伊利运河的修建取得巨大成功后,美国

各州陷入了严重的负债状况。接下来的若干年内,美国大多数州开始筹集大

量的资金,以此资助其运河和铁路网络的扩张。贷款的形式主要为向英国和

欧洲其他国家投资者发放债券。在大多数情况下,光是这些债券的利息就几

乎相当于这些州的年度财政收入,但是他们相信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足够偿

还债务,正如伊利运河带来的繁荣一样。但是最终,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

了,各州开始出现违约的情况。截至1840年,承担三分之二美国政府债务的

九个政府(阿肯色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路易斯安那州、马里兰

州、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宾夕法尼亚州以及佛罗里达辖区)未能按期支

付债务利息,并且企图躲避债权人或者公然否认其偿债义务。

Alasdair Roberts的著作《美国第一次大萧条:1837年恐慌后的经济危机和政

治混乱》(America’s First Great Depression: Economic Crisis and Political

Disorder after the Panic of 1837),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12年。http://

www.amazon.com/Americas-First-Great-Depression-Political/dp/0801450

330%3FSubscriptionId%3D0DK6RX2SNSBPXDSWSNR2%26tag%3Ddela

plac-20%26linkCode%3Dxm2%26camp%3D2025%26creative%3D165953

%26creativeASIN%3D0801450330

95欧洲的重新崛起

59. Dennis Snower,《统一欧元区的巨大交易》( “A grand bargain to unify the

eurozone”), 《金融时报》,2012年10月15日。http://www.ft.com/intl/cms/

s/0/271ec72c-16c2-11e2-957a-00144feabdc0.html#axzz29dIfqvdE.

60. 参阅《欧洲2020年战略:改革与监控机制》(The Europe 2020 Strategy:

Dimensions of Reform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世界经济论坛,《欧洲

2020年竞争力报告: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欧洲》,2012年版,第7页。

61. 下列文章对创新联盟这一设想进行了深入探讨:《欧盟研究与创新委员会立场论

文:创新联盟的“压力测试”》(Position paper of the European Research Area

and Innovation Board (ERIAB): ‘Stress-test’of the Innovation Union)。

62. 参阅《欧洲2020年战略:改革与监控机制》(The Europe 2020 Strategy:

Dimensions of Reform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世界经济论坛,《欧洲

2020年竞争力报告: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欧洲》,2012年版,第7页。

63. 尤尔根 ·哈贝马斯,《欧洲为什么需要宪法》 (W hy Eu ro p e N e e d s a

Constitution), 《新左派品论》(New Left Review), 2001年9-10月刊。http://

newleftreview.org/II/11/jurgen-habermas-why-europe-needs-a-constitution

64. 彼得·萨瑟兰,《解决欧洲的民主赤字问题》(Fixing Europe’s Democratic

Deficit),《新观察季刊》,29:7-10,2012年夏。

65. 拉德克·斯考斯基(Radek Sikorski)和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

《欧洲新愿景》(A New Vision for Europe),《纽约时报》,2012年9月17日。

http://www.nytimes.com/2012/09/18/opinion/a-new-vision-of-europe.html?_

r=1&adxnnl=1&ref=global&adxnnlx=1347987662-F/Qyuv+/lzTJASMMjR3rSA.

这篇专栏文章节选自由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

兰、波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外长联合签署的《关于欧洲集团未来的最终报

告》。请参阅h t t p : / / w w w. a u s w a e r t i g e s - a m t . d e /c a e / s e r v l e t /

contentblob/626322/publicationFile/171784/120918-Abschlussbericht-

Zukunftsgruppe.pdf

66. 国际劳工组织(ILO),《2012全球青年就业趋势》,2012年5月。http://www.ilo.

org/wcmsp5/groups/public/---dgreports/---dcomm/documents/publication/

wcms_180976.pdf

96 欧洲的重新崛起

67. Jacob Funk Kirkegaard在下文中提出并阐述了这一观点,《欧洲青年失业问题比

看起来更加复杂》(Youth unemployment in Europe: More complicated than it

looks),VOX,2012年10月13日。http://www.voxeu.org/ar ticle/youth-

unemployment-europe-it-s-actually-worse-us

68. 世界经济论坛与万宝盛华共同编著,《青年失业挑战与对策:企业界当下的义

务》,2 012年。h t t p : / / w w w 3 .w e f o r u m . o r g /d o c s / M a n p o w e r_

YouthEmploymentChallengeSolutions_2012.pdf

69. 选自提摩西·加顿·阿希(Timothy Garton Ash)的文章:《欧洲危机:欧盟如何诞生

及其解体原因》(The Crisis of Europe: How the Union Came Together and Why

It’s Falling Apart),《外交事务》,2012年8月20日。网页版:2012年10月30日。

70. 阿马蒂亚·森,《欧洲怎么了》(What Happened to Europe),《新共和》,2012年8

月23日。http://www.tnr.com/article/magazine/105657/sen-europe-

democracy-keynes-social-justice?page=0,4

7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民族主义》,麦克米兰公司, 1917年9月,第137页。

72. 欧洲未来特别晴雨表(Special Eurobarometer on the Future of Europe)

http://ec.europa.eu/public_opinion/archives/ebs/ebs_379_en.pdf

73. 这些可行的建议是在世界经济论坛于2012年10月30日在罗马召开的“重塑

欧洲竞争力”会议的一场小组会议(“寻求改革支持”)上提出的。

74. 由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

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外长联合签署的《关于欧洲集团未来的最终报告》。可参

阅http://www.auswaertiges-amt.de/cae/servlet/contentblob/626322/

publicationFile/171784/120918-Abschlussbericht-Zukunftsgruppe.pdf

75. “货币战争”这一表述最初于2010年由巴西财长Guido Mantega提出。

76. 马丁 ·沃尔夫,《希腊的麻烦远未终结》“Much too much ado about

Greece”,《金融时报》,2012年2月14日。http://www.ft.com/intl/cms/

s/0/3d4c2598-5701-11e1-be5e-00144feabdc0.html#axzz2BAfna9Jw

97欧洲的重新崛起

77. C. Fred Bergsten和Jacob Funk Kirkegaard,《最新进展:欧洲危机未来解决举

措》(The Coming Resolution of the European Crisis: An Update),彼得森国际

经济研究所,2012年6月。http://www.iie.com/publications/pb/pb12-18.pdf

78. 布斯商学院,芝加哥大学,IGM欧债论坛,2012年9月11日。ht tp://www.

igmchicago.org/igm-economic-experts-panel/poll-results?SurveyID=SV_0N

G4fUW3LRDJH2R

79. 出自安格拉默克尔在德国联邦议院上的演讲,2011年9月7日。http://www.

spiegel.de/international/germany/if-the-euro-fails-europe-fails-merkel-says-

eu-must-be-bound-closer-together-a-784953.html。也被引述在Thomas

Wright的著作《如果欧洲解体怎么办》(What if Europe Fails)中,《华盛顿季

刊》,2012年夏。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articles/2012/07/26-

europe-crisis-wright

80. Jacopo Ponticelli和Hans-Joachim Voth,《紧缩与无政府:1919年-2009年欧洲预

算削减与社会动荡》(Austerity and Anarchy: Budget Cuts and Social Unrest in

Europe, 1919-2009),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8月。http://www.voxeu.

org/sites/default/files/file/DP8513.pdf

81. 这个数字涵盖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这段期间,由埃森哲咨询公司资本市场部

(Accenture Capital Markets)提供。选自《Accenture Capital Markets,Capital

Markets Open House》一文第6页,2012年10月

82. Christoph Bertram,《德国:欧洲的病人?》(Germany: The Sick Man of

Europe?),《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1997年9月18日。http://

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germany--the-sick-man-of-europe-

98 欧洲的重新崛起

99欧洲的重新崛起

世界经济论坛

91–93 route de la Capite

CH-1223 Cologny/Geneva

Switzerland

电话 : +41 (0) 22 869 1212

传真 : +41 (0) 22 786 2744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网址 : www.weforum.org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的国际

机构,致力于召集商界、政界、学

术界及社会其它各界领袖开展合

作以制定全球、地区和行业议程,

从而改善世界状况。

世界经济论坛作为一个基金会成

立于1971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

瓦,是一个非营利的中立组织,不

介入任何政治、党派或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