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我們的境界˙ 從零到壹(二) ·...

2
從零到壹(二) ˙擴張我們的境界˙ 每當看到自殺式炸彈襲擊的新聞時,我總想到那些死 士,他們執行任務前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呢? 二○○二年某主日,我經歷了相近的心情。那天早 上,在崇拜尾聲時,主任牧師與眾執事正要為將到香港 粉嶺區植堂的弟兄姊妹按手祈禱,那刻對我來說仿如死 士臨執行任務前的感覺一樣。當然,我們不會真的送 死,但卻要有準備犧牲的決心,並要對信仰熱誠及委 身。因為我們知道,儘管前路充滿挑戰、困難重重、模 糊不清,卻充滿無限憧憬,我們始終仍要回應神的話。 植堂遇上的首個問題就是人的問題。畢竟地上的教會 由人組成,需要有人參與。人性是有缺陷的,不同的人 基於其性格、成長背景、學識與經歷,往往對事情有不 同的看法與處理方式,加上難免有個人軟弱,問題自然 而然地產生。植堂剛開始時有三、四十人,不久,小部份肢體因不同原 因不再在粉嶺堂聚會。另外,這些年間亦有傳道和幹事先後離職,無可 避免地打擊士氣,對事工亦有一定影響。事奉者有時也會堅持己見,期 望別人遷就自己,表面上包容,實際上對事工造成一些障礙。但可以肯 定的是,大家對福音事工都充滿熱忱,渴望福音能夠廣傳,可惜各人因 著自己對別人的要求,以致事奉時困難重重、問題多多。《聖經》裡所 說的「包容」、「謙卑」、「忍耐」與「同心合意」等教導這時顯得特 別重要。如今看來,經過這些事情後,我可謂學多了一點功課。 人事複雜固然造成不少問題,密集的事工也造成不少困難與壓力。 擴堂之初,由於粉嶺區居民對我們的教會認識甚淺,因此以各種活動吸 引他們的注意成為我們必然的行動。這種做法固然可提升教會在區內的 知名度,但也直接增加事奉者的負擔。還記得某年聖誕節前,教會所在 的屋苑雍盛苑的業主立案法團邀請我們舉辦宗教活動,我們便舉辦佈道 會,這是對區內居民傳福音的大好機會,當時很少屋苑會邀請宗教團體 舉辦宗教活動。差不多同一時間,附近另一個私人屋苑也邀請我們參與 其商場的聖誕活動。事工一浪接一浪地湧來,在極短時間內,我們要作 出決定,這決定大概會令大家疲於奔命,可幸的是弟兄姊妹都願意同心 合意興旺福音,並倚靠神接受這挑戰,無私地獻上自己。 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日有很多肢體在佈道會前一同於教會跪下禱告, 當中有不同年齡、不同團契的,有老有少,都混雜一處,同心合意地禱 告祈求。佈道會結束時已很晚,大家也很累,然而大家仍然跪在地上禱 告!母堂又派人幫助、支持,有協助擔任司儀的,也有唱福音粵曲的, 這一切都是神供應的明證。話雖如此,過於密集的事工總令人透不過 氣,也使我們不能集中資源培育信徒領袖,好讓教會有靈命成熟、長進 的接班人,因此教會至今仍欠缺委身的帶領者。 我曾經懷疑:主任牧師承接這麼多事工,對教會和弟兄姊妹真的有益 處嗎?後來我多了一點體會,就是他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在我們有限 的年日裡多作主工,讓更多人認識主,接受福音。財力、人力、物力、 李樹強 香港基督教 銘恩堂執事 28 教牧分享20095月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擴張我們的境界˙ 從零到壹(二) · 合意興旺福音,並倚靠神接受這挑戰,無私地獻上自己。 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日有很多肢體在佈道會前一同於教會跪下禱告,

從零到壹(二)

˙擴張我們的境界˙

每當看到自殺式炸彈襲擊的新聞時,我總想到那些死

士,他們執行任務前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呢?

二○○二年某主日,我經歷了相近的心情。那天早

上,在崇拜尾聲時,主任牧師與眾執事正要為將到香港

粉嶺區植堂的弟兄姊妹按手祈禱,那刻對我來說仿如死

士臨執行任務前的感覺一樣。當然,我們不會真的送

死,但卻要有準備犧牲的決心,並要對信仰熱誠及委

身。因為我們知道,儘管前路充滿挑戰、困難重重、模

糊不清,卻充滿無限憧憬,我們始終仍要回應神的話。

植堂遇上的首個問題就是人的問題。畢竟地上的教會

由人組成,需要有人參與。人性是有缺陷的,不同的人

基於其性格、成長背景、學識與經歷,往往對事情有不

同的看法與處理方式,加上難免有個人軟弱,問題自然

而然地產生。植堂剛開始時有三、四十人,不久,小部份肢體因不同原

因不再在粉嶺堂聚會。另外,這些年間亦有傳道和幹事先後離職,無可

避免地打擊士氣,對事工亦有一定影響。事奉者有時也會堅持己見,期

望別人遷就自己,表面上包容,實際上對事工造成一些障礙。但可以肯

定的是,大家對福音事工都充滿熱忱,渴望福音能夠廣傳,可惜各人因

著自己對別人的要求,以致事奉時困難重重、問題多多。《聖經》裡所

說的「包容」、「謙卑」、「忍耐」與「同心合意」等教導這時顯得特

別重要。如今看來,經過這些事情後,我可謂學多了一點功課。

人事複雜固然造成不少問題,密集的事工也造成不少困難與壓力。

擴堂之初,由於粉嶺區居民對我們的教會認識甚淺,因此以各種活動吸

引他們的注意成為我們必然的行動。這種做法固然可提升教會在區內的

知名度,但也直接增加事奉者的負擔。還記得某年聖誕節前,教會所在

的屋苑雍盛苑的業主立案法團邀請我們舉辦宗教活動,我們便舉辦佈道

會,這是對區內居民傳福音的大好機會,當時很少屋苑會邀請宗教團體

舉辦宗教活動。差不多同一時間,附近另一個私人屋苑也邀請我們參與

其商場的聖誕活動。事工一浪接一浪地湧來,在極短時間內,我們要作

出決定,這決定大概會令大家疲於奔命,可幸的是弟兄姊妹都願意同心

合意興旺福音,並倚靠神接受這挑戰,無私地獻上自己。

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日有很多肢體在佈道會前一同於教會跪下禱告,

當中有不同年齡、不同團契的,有老有少,都混雜一處,同心合意地禱

告祈求。佈道會結束時已很晚,大家也很累,然而大家仍然跪在地上禱

告!母堂又派人幫助、支持,有協助擔任司儀的,也有唱福音粵曲的,

這一切都是神供應的明證。話雖如此,過於密集的事工總令人透不過

氣,也使我們不能集中資源培育信徒領袖,好讓教會有靈命成熟、長進

的接班人,因此教會至今仍欠缺委身的帶領者。

我曾經懷疑:主任牧師承接這麼多事工,對教會和弟兄姊妹真的有益

處嗎?後來我多了一點體會,就是他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在我們有限

的年日裡多作主工,讓更多人認識主,接受福音。財力、人力、物力、

李樹 強香港基督教銘恩堂執事

28 ▏教牧分享2009年 5月號

Page 2: ˙擴張我們的境界˙ 從零到壹(二) · 合意興旺福音,並倚靠神接受這挑戰,無私地獻上自己。 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日有很多肢體在佈道會前一同於教會跪下禱告,

時間等都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神知道我

們的不足,祂會供應我們。主任牧師曾說過:

「人若要休息(沒有工作的重擔),那麼等到

死了就可以休息,就是主懷安息了。凡跟從主

的不要期望有好日子(即安舒的日子)過!」

這句話常在我腦海中浮現,也令我深深體會到

主任牧師那句「抵死有餘」(編案:粵語,即

死也值得)的自白。他是我見過最精力充沛、

毫不浪費、物盡其用的牧者,也是我敬佩的。

除了人和事工外,地方的局限是我們一直

面對的實際問題。主日崇拜、團契聚會、日

常辦公、會議都要分散在五至六個地點舉行,

提取物資等都極為不便,例如崇拜時需用的

物資,幹事須先從辦公室搬到崇拜場地,崇

拜後再交回辦公室;舉辦浸禮時要安排人手到

不同地方收集物資,事後又要盤點清楚、放回

原處,以免遺漏。由於聚會地點分散,我們要

清楚報告,以免大家弄錯。某年暑假,原本借

用作兒童崇拜的社區中心因舉辦暑期活動,有

一段長時間不能借給我們,小孩便要前往附近

學校、村屋或弟兄姊妹家中聚會,需橫過馬路

或穿越商場,對負責的弟兄姊妹及家長造成很

大的不便與擔心。感謝主,靠著祂的保守與看

顧,未曾發生任何意外!

人事、事工、地方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不容易解決,然而最棘手的並非這些問題,而

是粉嶺堂與大埔母堂的關係。母堂確實為分堂

提供了不少援助,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作

出不少配合和支持,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事

實,但不能否認,有時候在某些事情上,分堂

與母堂確實存在不協調。

由於粉嶺堂還未獨立,很多事情(例如採

購)需得到母堂的同意,也要按指引行事。教

會大了,事工繁重;同工人數不斷增加,必須

有完備的工作指引供各人遵照、依從。但我認

為,指引應保持足夠的彈性,因為事情的出現

往往是始料不及的,指引很多時候不能涵蓋一

切情況。在這情況下,牧者或堂委行使酌情權

便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代表會眾對帶領者

的信任(不會濫用酌情權),也代表帶領者對

會眾及教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一次,粉嶺堂的和興村辦公室需要書

櫃,剛巧有教會願意送贈舊書櫃,我們只需支

付百多港元搬運費就可以了。母堂由於不認同

使用二手物資而反對,其理由是二手物資可能

在日後的保養維修上花費更大,得不償失。其

實使用舊書櫃可以省下不少金錢,而且那些書

櫃絕非甚麼精密的電子儀器,即使是二手物資

也不會造成甚麼問題。在這裡,理念相同而實

際上分歧便顯而易見。此外,被差派到粉嶺植

堂的肢體全都欠缺植堂經驗,部份肢體在母會

聚會及事奉只有很短的年日,不太熟悉母堂事

工的運作,處理教會會務時容易出現錯漏。面

對繁重事工,問題和錯亂更易出現。

母堂和分堂出現矛盾是鐵一般的事實,不

過大家都是出於對教會的關切,是負責的表

現。教會人數愈來愈多,事工也不少,確實需

要完善的指引供參照。然而指引的訂立必須顧

及對實際環境的適應,並以教會的利益為依

歸,否則指引只是不顧情理的死規條。

處於這些衝突中,我明白自己在母堂聚會

的日子比其他弟兄姊妹長,對各方面相對地較

熟悉。因此,我的責任及角色是盡力幫助雙方

有好的溝通,把雙方的觀點和難題都解釋清

楚。因為衝突的主要成因是母堂和分堂所處的

環境有別,如果雙方明白彼此的想法,分歧自

然可以解決,而且母堂和分堂還有主任牧師作

為溝通的橋梁,他可以提供牧會的經驗或解釋

背後的原因,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經過很多困難,粉嶺堂如今已發展成一家

平均有四百五十多人出席崇拜的教會。二○○

七年年初遷至祥華村至今,教會在人數上有了

較大的增長。現在我們更一併租用了隔壁的單

位。在遷堂期間,我真的看到神對教會的賜福

何等浩大:適中的地點、合用的地方、合理的

租金,以及具備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的投入和

配合。遷堂期間筆者負責跟進租約、採購和裝

修工作,當中遇到不少困難,加上自己日間工

作繁忙,心裡總是想著自己以後也不敢搬家

了!事過境遷,回望這些事情,我察覺神的恩

典真的不可勝數!

期望在未來的日子裡,眾弟兄姊妹能使用

這地方,讓福音廣傳,侍主侍人,亦讓這地方

成為附近居民認識基督教信仰的接觸點。

教牧分享2009年 5月號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