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49
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 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會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Uses of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1

Upload: shaquille-charles

Post on 04-Jan-2016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學習目標. 1. 會計的意義 2.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3.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4. 會計職業 5. 財務報導環境 (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與會計發展有關的國內外機構 ). 本章架構圖示. 前言.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Accounting Concepts and Uses of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1

Page 2: Chapter 1

學習目標1. 會計的意義2.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3.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4. 會計職業5. 財務報導環境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與會計發展有

關的國內外機構 )

2

Page 3: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前言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內部使用者2.外部使用者

1.企業組織 型態2.企業目標3.企業活動

1.會計師2.企業會計人員3.政府會計人員

1.一般公認會計原則2.與會計原則發展相 關的機構3.職業道德4.公司治理

3

Page 4: Chapter 1

前言經歷美國安隆 (Enron) 和國內博達、陞技等弊案後,

社會大眾深切體會到會計資訊的重要性,及財務報導不誠信對企業、投資人、員工、債權人與資本市場的嚴重傷害。

會計是企業的語言,管理的工具。會計資訊系統針對特定經濟個體所從事的商業活動,

認定、衡量及處理影響該個體財務狀況及財務績效的交易事項,

並將資料經過分類、彙總與分析後的各項結果,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將會計資訊予以傳遞溝通,協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作成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4

Page 5: Chapter 1

企業故事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是統一企業的關係企業,為上

市公司 ( 股票代碼 2912) ,成立於 1978 年。主要業務為經營 7-Eleven 商店,為統一流通次集團的核心企業。

1979 年開始經營便利商店,當時名為統一超級商店1980 年第一家「 7-Eleven 長安門市」開幕,後不

堪虧損,統一企業將其併入改稱「超商事業部」。1986 年開設第 100 家門市,並轉虧為盈,重新獨立

為統一超商公司。2000年 4 月與美國 7-Eleven 簽訂永久的授權契約。2009 年門市店數逾 4,700 家。

5

Page 6: Chapter 1

企業故事統一超商 2008及 2009 年度之合併財務報表資料如下:

統一超商的獲利能力是否符合預期?經營管理層如何知道企業目標的達成程度?投資人或債權人又如何評估統一超商的經營績效?

想對統一超商瞭解更多?請連結至http://www.7-11.com.tw。

6

2009/12/31 ($000) 2008/12/31 ($000)

總資產 66,693,803 63,727,644

銷貨收入 148,278,160 145,899,117

淨利 4,059,124 3,519,681

Page 7: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前言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內部使用者2.外部使用者

1.企業組織 型態2.企業目標3.企業活動

1.會計師2.企業會計人員3.政府會計人員

1.一般公認會計原則2.與會計原則發展相 關的機構3.職業道德4.公司治理

7

Page 8: Chapter 1

會計的意義美國會計學會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簡稱 AAA)在 1966 年對會計學作如下的定義: 「會計是對經濟資料的認定、衡量與溝通的程序,以協

助資訊使用者作審慎的判斷與決策。」把會計視為一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system)傳遞特定經濟個體 ( 企業 ) 的經濟資訊,是一種動態

的溝通過程,主要目的在協助決策者作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8

Page 9: Chapter 1

會計的意義會計連接企業活動與決

策者:1. 會計透過記錄資料來

衡量企業個體的企業活動,以備未來使用。

2. 將記錄的資料加以儲存,並在有需要時,進一步處理成為有用的資訊。

3. 透過財務報告將有用的資訊,溝通傳遞予決策者。

圖 1-1 會計資訊觀點之會計定義9

會計

衡量 處理 溝通

決策制訂者經濟個體企業活動

資料 資訊

決策與行動

Page 10: Chapter 1

會計的定義根據圖 1-1 的會計定義

須先確定要報導的經濟個體是誰:譬如說是要報導大同公司?統一超商公司?還是長榮航空公司?

要「觀察」與這個經濟個體有關的活動,並「辨識」( 認定 )屬於經濟性的交易事項,

以貨幣單位「衡量」交易對經濟個體 ( 企業 ) 在財務狀況或財務績效上的影響,按照一定的會計原則與程序,做成紀錄。

再作適當的「分類」、「彙總」,並深入的「分析」,把分析的結果向資訊使用者提出「解釋」及說明 (屬溝通與傳遞過程 ) ,目的是協助決策者制訂出審慎的投資或授信決策。

10

Page 11: Chapter 1

會計的發展

11

會計的發展與會計之父:

與今日近似的會計,盛行於 14世紀,尤其在義大利,會計更是在船運、建築及其他商業交易上扮演基礎的角色。複式簿記系統是由義大利著名的數學家、學者兼哲學家盧卡‧柏修里 (Luca Pacioli)正式以書面記載。 1494 年,柏修里在他所出版的「 Summa 」一書中,對當時盛行的會計有詳細的描述。這本著作成為義大利研讀數學最常使用的書,也確立了柏修里「會計之父」的地位。

Page 12: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前言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內部使用者2.外部使用者

1.企業組織 型態2.企業目標3.企業活動

1.會計師2.企業會計人員3.政府會計人員

1.一般公認會計原則2.與會計原則發展相 關的機構3.職業道德4.公司治理

12

Page 13: Chapter 1

企業定義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所成立的組織,也是必須採用會計處理財務資訊的單位,非營利組織,不得稱為企業。

13

Page 14: Chapter 1

企業組織型態

14

按照業主人數的多寡及法律責任的不同,可以分為:

Page 15: Chapter 1

一、企業組織型態1. 獨資 (proprietorship)

企業的投資者僅有一人,通稱為業主或資本主,由他獨享經營利益,並承擔經營損失。

獨資企業的資本主對企業的負債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連帶責任 : 指業主與企業都是主債務人,而非保證

人無限責任 : 指償還金額沒有上限,以完全清償債務

為止

15

Page 16: Chapter 1

一、企業組織型態2. 合夥 (partnership)

是指二人以上的投資者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合夥投資者稱為合夥人,各合夥人分享合夥企業的經營

利益,並分擔經營損失。在法律上合夥與獨資組織都不具備法人的資格,都是與

業主無法分開的個體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若企業無法清償債務,合夥人有代為清償的義務。

16

Page 17: Chapter 1

一、企業組織型態3. 公司 (corporation)

公司是指依公司法的規定,所組織成立的企業個體。公司組織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人格,是法律個體 (legal

entity) ,稱為法人。公司依其組織型態及股東的責任,可分為:

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具代表性 )

17

Page 18: Chapter 1

根據國內公司法第一條之內容,公司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公司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依據公司法第二條之內容,公司分為四種:

(1) 無限公司:指二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對公司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 責任之公司。(2) 有限公司:由一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 其責任之公司。(3) 兩合公司:指一人以上無限責任股東,與一人以上有限責任股東 所組織,其無限責任股東對公司債務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

有限責任股東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4) 股份有限公司:指二人以上股東或政府、法人股東一人所組織,

全部資本分為股份;股東就其所認股份,對公司負其責任之 公司。

18

實務小常識

Page 19: Chapter 1

股份有限公司把公司登記的資本分為金額相等的單位,每單位稱為

股份 (share)並發行股票 (stock certificate)做為持有股權的憑證。投資者稱為股東 (stockholders或 shareholders) 。各股東依其持有的股份比例分享經營利益並承擔經營

損失。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

股東就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的損失及負債負其責任,此即所謂有限責任 (limited liability) 。

19

一、企業組織型態

Page 20: Chapter 1

二、企業目標 下列為國內外數家知名企業及其主要經營業務:

各公司業務不同,但均有類似的經營目標及從事類似的作業活動。生存與成長是企業經營很重要的兩個目標 :

1. 獲利能力 (profitability) :企業如果要成長,必須具有賺取讓投資人及債權人滿意的利潤的能力。

2. 償債能力 (liquidity) :能夠如期清償到期債務的能力。

20

Page 21: Chapter 1

三、企業活動 1. 營業活動 (operating activity)

採買、生產產品及勞務,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給顧客,雇用經理人及員工,及向政府繳納所得稅等作業活動。

2. 投資活動 (investing activity)將融資活動所取得的資金或資本,支用於能創造營業收

入的活動,達成企業的目標。包括購買土地、廠房及其他在營業上需要使用的資源,也包括處分這些資源的相關作業活動。

3. 融資活動 (financing activity)為獲取充分資金或資本的活動。包括向債權人 (銀行和供應商 ) 及企業所有權人取得資金,也包括償還欠款給企業債權人,或支付資本報酬給企業所有權人的相關作業活動。

21

Page 22: Chapter 1

三、企業活動 企業從事營業、投資與融資活動,創造收益,以擁有生存、

成長及發展的能力 ( 獲利能力 ) ,及支付到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 ) ,才能達成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

企業主要目標的達成,亦有賴於良好之營業、投資與融資活動的持續進行。

企業活動與企業目標間之關係圖:

22

獲利能力

償債能力

理財活動 營業活動

投資活動

Page 23: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前言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內部使用者2.外部使用者

1.企業組織 型態2.企業目標3.企業活動

1.會計師2.企業會計人員3.政府會計人員

1.一般公認會計原則2.與會計原則發展相 關的機構3.職業道德4.公司治理

23

Page 24: Chapter 1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依使用者的性質分為內部使用者及外部使用者,並利

用會計資訊制訂其關心的決策。

會計資訊使用者之種類:

24

Page 25: Chapter 1

一、內部使用者 (internal users)經營管理層 (management)

負責企業營運及獲致經營成果之人規模較小之企業通常為業主;規模較大之企業則通常由

一群專業經理人組成。

經理人常面對的問題包括:上一季的盈餘表現如何?投資報酬是否令投資人滿意?是否留有足夠的現金?哪一項產品或業務項目為企業帶來最多的利潤?提供特定產品或業務項目的成本為何?

及時且有用的資訊,協助經理人做成正確的決策,經營管理層為會計資訊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

25

Page 26: Chapter 1

一、內部使用者 (internal users)經理人通常需仰賴會計資訊,協助其執行下列相關的功能:1. 融通資金:取得企業開始及繼續經營所需的資金。2. 配置資源:投資於生產性資產,以達成企業目標。3. 提供產品或業務:管理產品的生產或業務的提供。4. 行銷產品及業務:監督及管理產品或業務項目的推 廣、銷售

及配送。5. 管理及輔導員工:監督及管理企業員工的雇用、考核及獎酬。6. 提供資訊給決策者:蒐集、彙整企業經營所有相關資 訊成有

用的資訊,並提供報表給內部的經理人及外部 團體使用。會計資訊在這個功能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26

Page 27: Chapter 1

實務小常識

財務長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FO) 的職責:CFO愈來愈被認定為執行長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的事業夥伴,為企業的策略規劃、併購及全球營運肩負起責任來,並成為日後的CEO 。由 CFO升任 CEO 的公司有日益增加的趨勢。

27

Page 28: Chapter 1

二、外部使用者 (external users)1. 直接財務利害關係人 (users with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1) 投資人 (investors)

(2) 債權人 (creditors)企業若有意邀請其他的人來投資,或向銀行融資借款,

則投資人及銀行都會想要了解企業是否真的賺錢?財務狀況是不是健全?

這時候會計就可以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資料給這些人參考,讓投資者及銀行在了解狀況後,決定是否投資或借錢給該企業。

28

Page 29: Chapter 1

二、外部使用者 (external users)2. 間接財務利害關係人 (users with a in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1) 主管機構 (regulatory agencies)(2) 稅務機關 (tax authority)政府需要企業的經營資料,作為制定國家經濟政策及財政政策的參考,同時政府機關推動政務需要經費,而經費的來源之一便是稅收。企業經營有利潤,政府才能徵收所得稅,所以企業必須提供經營的損益資料,供政府核定課稅的金額。

29

Page 30: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前言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內部使用者2.外部使用者

1.企業組織 型態2.企業目標3.企業活動

1.會計師2.企業會計人員3.政府會計人員

1.一般公認會計原則2.與會計原則發展相 關的機構3.職業道德4.公司治理

30

Page 31: Chapter 1

一、會計師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PA)

1. 審計 (audit) 獨立會計師對企業所提出的財務報告進行查核,說明企

業報表的編製是否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是否能允當表達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等情形。

2. 稅務服務 (tax service) 包括應納稅額的計算,對重要業務計畫做稅務規劃,以

及協助企業合法節稅。3. 管理諮詢服務 (management advisory

services)  許多企業或因規模較小,或者因為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常常會尋求會計師提供管理服務,包括設立各項管理制度、簡化作業流程、選用適當的設備、代為甄選人才等。

31

Page 32: Chapter 1

二、企業會計人員 (industrial accountants)

企業的會計人員多半從事財務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稅務及預算等工作。

32

Page 33: Chapter 1

三、政府會計人員 (governmental accountants)

在政府工作的會計人員稱為主計人員,必須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在政府單位從事公務會計工作。

政府會計人員的工作通常包括為政府單位編製預算、處理帳務、辦理決算等工作

33

Page 34: Chapter 1

會計基本概念與會計資訊的應用前言

企業故事

會計的意義 企業組織、目標與活動

會計資訊使用者與會計決策 會計職業 財務報導環境

1.內部使用者2.外部使用者

1.企業組織 型態2.企業目標3.企業活動

1.會計師2.企業會計人員3.政府會計人員

1.一般公認會計原則2.與會計原則發展相 關的機構3.職業道德4.公司治理

34

Page 35: Chapter 1

一、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獨立會計師報告

1.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財務會計的主要功能是把企業的財務狀況及財務績效資料,提供給企業外部使用者作決策的參考。

提供給外界人士使用的財務資料,必須按照大家認同的規則來編製,才能取信於人。這一套大家認同的規則,就是會計所稱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35

Page 36: Chapter 1

一、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及獨立會計師報告2. 獨立會計師查核報告 (the independent CPA’s audit

report)財務報表是公司管理階層所編製,管理者有時可能為了私

人利益而作不實報導,因此投資人及債權人會要求公司財務報表必須經獨立會計師查核,由會計師提供查核報告,以合理確信公司財務報表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36

Page 37: Chapter 1

標準式無保留意見的會計師查核報告

37

Page 38: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1. 美國會計相關機構(1) 美國會計師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由美國執業會計師所組成的專業團體。1938 年到 1959 年間,協會的「會計程序委員會」

(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s, CAP) 發布了 51號「會計研究公報」 (Accounting Research Bulletins, ARB) 。

後來由「會計原則委員會」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 APB)接替,於 1959 年到 1973年 APB共發布 31號「意見書」 (Opinions) ,這些公報及意見書都是當時權威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每 月 發 行 「 會 計 月 刊 」 (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不斷地促進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研究發展。 38

Page 39: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2)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隸屬於 1973 年民間成 立 的 「 財 務 會 計基金會 」

(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 FAF) ,由七位專職委員所組成,負責發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FAS) 及「解釋」 (Interpretations) 。

FASB 所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是目前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主要來源。

截至 2009年 3 月, FASB已發布 163號公報。

39

Page 40: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3)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U. 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是依照 1934 年頒布的「證券交易法」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成立的官方組織,負責證券發行與流通的監管工作。

有權制頒公開發行公司應遵循的會計原則,但該會一貫支持民間專業團體研訂的會計原則,很少直接發布或介入指導。

(4) 美國會計學會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AA)主要成員為大學會計學教授,學會的宗旨在鼓勵與支持會計

理論的研究、促進會計實務的合理化及改進會計教育。不定期發布有關會計理論的研究報告,並按季發行「會計評論」 (Accounting Review) ,對會計理論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40

Page 41: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2.我國會計相關機構(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Executive Yuan)-證券暨期貨管理局 (Securities and Future Bureau)我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的

「證券暨期貨管理局」(證期局),主管證券發行及交易事項

發布的「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證券商財務報告編製準則」及「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財務報告編製準則」,對於證券公開發行公司、受委託買賣證券之證券商及以服務證券交易為業之證券交易所的財務報告編製方法等都有詳細規定。

41

Page 42: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2)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為加強會計學術研究,國內會計界人士於 1984年 4 月成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並決議在基金會內設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

成員來自政府單位、會計師界、工商團體及學術界,負責會計準則及實務問題的研究。

陸續發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及「解釋公報」,是目前我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主要來源。

(3) 中華會計教育學會 (Taiw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在國內各大專院校任教的會計教師,於 1995 年成立。會員包括學術界、會計師界、政府與企業單位會計工作者。設有教育、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及會計實務等委員會。 42

Page 43: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3. 國際會計相關機構(1)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於 1973 年成立,近年來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s) ,已成為很多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主要依據。

歐洲會員國已規定自 2005 年起所有上市公司的合併報表,均應按 IASB 所訂的財務報告準則編製;美國的FASB也與 IASB 開始合作進行會計原則的整合;目前我國修正或新訂的會計原則亦都是與 IFRSs接軌。截至2009年 3 月, IASB已發布 39號 IAS, 8 號 IFRS 。

43

Page 44: Chapter 1

二、與會計原則發展有關的機構(2)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成立於 1977 年,宗旨在凝聚各國對會計問題的共識,

目的包括:協助發展有關審計、職業道德、會計教育及管理會計的國際性指引,提昇所有會計人員的研究與聯繫。

44

Page 45: Chapter 1

三、職業道德企業在編製財務報告時,堅持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

為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下,存在許多估計的空間,例如產品售後服務保證成本,對盈餘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直接關係財務報表使用者的利益。

會計師執業之基本要則,應確保其超然獨立之精神,秉其專門學識、技能,與公正、嚴謹立場,提供專業服務。

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 1983年 10 月公布「中華民國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公報第一號,並陸續補充解釋發布職業道德規範公報。

45

Page 46: Chapter 1

三、職業道德「中華民國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會計師應以正直、公正客觀之立場,保持超然獨立精神:(1) 正直( integrity):

會計師應以正直嚴謹之態度,執行專業之服務,取得公眾之信任。

(2) 公正客觀( objectivity):會計師於執行專業服務時,應維持公正客觀態度,同時應避免利益衝突而影響獨立性。

(3) 獨立( independence):會計師於執行財務報表之查核或核閱時,應於形式上及實質上,維持超然獨立立場,公正表示其意見。

46

Page 47: Chapter 1

四、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經歷安隆 (Enron) 、博達等財務報導不實的弊案,國內

外再度強調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的重要性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 2004年 4 月發布修正後的公司治理原則,

建議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應考量六項原則:公司治理整體性架構基礎保障股東權益公平對待所有股東利害關係人在公司治理上的角色資訊揭露與透明董事會職責

47

Page 48: Chapter 1

四、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OECD 健全公司治理原則

48

公司治理的架構基礎

股東權利與股權功能

公平對待股東

公司治理與利害關係人

資訊揭露與透明

董事會職責

整體考量 基本權利 同等對待 基本保障 資訊內容 應有作為

司法規範 決策參與 內線交易 權益救濟 資訊品質 公正客觀

主管機關 投票機制 利益衝突 決策參與 資訊查核 道德標準

執行效率 股權結構 資訊取得 揭露管道 重要職責控制權市場 破產機制 關係人交易 獨立性

機構投資者 資訊取得

Page 49: Chapter 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