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economic herald 责任编辑:李羽 视觉设计:贾庆华 校...

1
遇见 大咖 6 2019 年 6 月 4 日 / 星期二 责任编辑:李羽视觉设计:贾庆华校对:张立 城市经济导报 CITY ECONOMIC HERALD 蓝箭只是我国 40 多家民营 运载火箭企业的其中一家,也 是目前来说占据第一梯队的厂 商。自从 2015 年我国商业航天 政策破冰之后,从事商业航天 的企业层出不穷,而民营运载 火箭的企业也在近一两年涌现 出来。 不过,根据发动机技术路线 的不同,民营运载火箭分为从事 固体运载火箭、液氧煤油、液氧甲 烷技术路线的企业。 “蓝箭本身也是瞄准世界一 流私营航天企业去竞争和对标 的。从 Space X 到蓝色起源。”张 昌武表示,“它们未来发展技术 路线的发动机全是液氧甲烷 的。” 因此,蓝箭从创立之初瞄准 的就是液氧甲烷的技术路线。 “液氧甲烷从技术路线和商 业前景上看,我们认为自己是可 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液 氧甲烷技术的研发,填补中国在 这个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民营 商业航天企业达到世界一流水 平。”张昌武回忆道。 2019 年底会是我国商业火 1.0 前五年的一个收尾阶段,也 会出现一个分水岭。”张昌武认 为, 2019 年下半年会进入一个整 合期或者调整期。” 这意味着 2019 年中国民营 火箭领域将进入一个淘汰赛,一 些企业将被淘汰。 “一些技术上没有体现出优 势或者差异化的企业,可能再继 续生存下去比较困难。然后头部 企业的资源聚集效应可能立马凸 显出来。”张昌武认为,“后面的一 些企业会生存得比较艰难。” 同时,他也解释所谓的“后面 的企业”并不是说小企业,而是竞 争优势不明显,或者同质化建 设,未快速建立起技术优势的企 业。但对于一些有着独特定位 或者技术优势的企业来说,仍然 有生命力。 宗合 CEO 近期,在蓝箭湖州智能制造基地,你可 能会看到这样一幕:一边正在进行着土建, 一边安装着试车台工艺系统,一边做着发 动机试车台准备,同时还在研制着发动机 本身。从 2015 年成立到现在,蓝箭一路小 跑,向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证明了民营火箭 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5 月中旬,国内首台 80 吨液氧甲烷发 动机,天鹊 20 秒试车圆满成功。这一试车 的成功正式宣告了中国民营企业首次掌握 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全部关键技 术,并且具备了发动机研制所需的全部保 障能力。 该发动机是继美国 Space X、蓝色起源 之后,世界上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 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也是国内 首家完成整机试车的民营企业。可以说, 它实现了民营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零 的突破”。据透露,搭载该发动机的火箭 “朱雀二号”将在 2020 年下半年生产交付。 中国民营火箭这条路是通的 2019 5 17 日,蓝箭发 布声明:由蓝箭自主研发的天 鹊发动机 20 秒试车圆满成功。 蓝箭公司提到的“天鹊” 是国内首台 80 吨液氧甲烷发 动机,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 双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据 介绍,该发动机具有无毒环 保、高 可 靠、高 性 能、低 成 本、 易操作、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代表了航天主动力技术的发 展方向。 截止到 5 17 日,天鹊发 动机在一周内进行了 4 次试 车,最长试车时间为 20 秒,发 动机起动关机平稳迅速,正常 工作段参数稳定,发动机各项 性能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这一试车成功验证了中国 商业航天大推力发动机从设 计、研发、制造、生产、装配、试 验的完整流程。 “它意味着我国多了一型 百吨级液氧甲烷的发动机,填 补了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空白。” 蓝箭航天 CEO 张昌武表示。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 蓝箭“天鹊”可以 说 是 成 为 继 美国 SpaceX 的猛禽发动机、蓝 色起源的 BE-4 发动机之后, 世界上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 车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 箭发动机。 而这一成功,也让蓝箭跻 身为国际民营火箭企业的一流 梯队。 2015 年中国商业航天 政策破冰,蓝箭成立到现在为 止将近 5 年时间。回忆这五年 时间,张昌武认为蓝箭做了三 件事:首先通过蓝箭在这个领 域的探索,摸出了一条道路,并 且指明了方向,中国民营火箭 这条路是通的,无论是研制还 是配套的业务链条。 尤其是 2018 年蓝箭组织 发射了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 雀一号。虽然发射在最后一个 环节失利,但蓝箭是国内第一 个拿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发射 许可证的公司,也是最早取得 行业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火箭 企业,并且将能力链条、供应链 条、体系链条以及发射链条四 个链条全部打通的企业。 第二件事,蓝箭制定了目 前行业基本上都沿用的技术路 线,前期固体火箭来去投石问 路,之后走液体火箭发展技术 路线。 第三件事,蓝箭填补了百 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空白。 “这一技术领先优势,为未来 的五年开了好头,也给蓝箭下 个五年铺平了道路。”张昌武 总结道。 全部力量放在研发上才能活下来 在完成 20 秒连续试车之 后,蓝箭的后续工作还有很多。 蓝箭天鹊发动机系统设计 师祖诚透露,天鹊首台发动机 试车结束后要返厂进行分解检 查,以更准确地评估发动机的 工作状态,随后将通过开展全 程试车、长程试车、极限边界条 件试车、摇摆试车、变工况试车 及可靠性鉴定试车等,发动机 无故障累计试车时间要达到 15000 秒以上,使发动机可靠性 指标满足火箭总体要求。 按照规划,这 15000 秒的 连续无故障试车预计会在 2020 年上半年完成。而这个时间主 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是发 动机试车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收 集和反馈,如果全部顺利,则在 2020 年上半年可完成;另外一 个还要看是否有随时可用的自 主试车台和试车设施。 而蓝箭本身有自己的试车 台。这个试车台就建在了湖 州。据了解,蓝箭湖州智能制 造基地将建设液体发动机及运 载火箭的研发、试验及总装线, 包括:火箭总装厂房、火箭测试 厂房、发动机装配厂房等核心 车间。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 火箭各系统总装总测及核心组 件的生产研制。公开信息显 示,该基地一期占地 70 亩,二 期占地 41 亩,总投资 15 亿元。 天鹊发动机试车的同时, 搭载该发动机的蓝箭“朱雀二 号”也在同步向前推进。“我们 是瞄着 2020 年的下半年可以 出厂的目标进行。”张昌武表 示。这意味着在 2020 年下半 年,蓝箭将实现中型液体运载 火箭的首飞。 今年中国商业火箭出现分水岭 东方 IC 供图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CITY ECONOMIC HERALD 责任编辑:李羽 视觉设计:贾庆华 校 …epaper.xiancn.com/csjjdb/page/2019-06/04/06/2019060406_pdf.pdf · 验的完整流程。 “它意味着我国多了一型

遇见大咖

6 2019年6月4日 / 星期二责任编辑:李羽视觉设计:贾庆华 校对:张立

城市经济导报CITY ECONOMIC HERALD

蓝箭只是我国 40多家民营运载火箭企业的其中一家,也是目前来说占据第一梯队的厂商。自从 2015年我国商业航天政策破冰之后,从事商业航天的企业层出不穷,而民营运载火箭的企业也在近一两年涌现出来。

不过,根据发动机技术路线的不同,民营运载火箭分为 从事固体运载火箭、液氧煤油、液氧甲烷技术路线的企业。

“蓝箭本身也是瞄准世界一流私营航天企业去竞争和对标的。从 Space X到蓝色起源。”张昌武表示,“它们未来发展技术

路线的发动机全是液氧甲烷的。”

因此,蓝箭从创立之初瞄准的就是液氧甲烷的技术路线。

“液氧甲烷从技术路线和商业前景上看,我们认为自己是可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液氧甲烷技术的研发,填补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张昌武回忆道。

“2019年底会是我国商业火箭1.0前五年的一个收尾阶段,也会出现一个分水岭。”张昌武认为,“2019年下半年会进入一个整合期或者调整期。”

这意味着 2019年中国民营火箭领域将进入一个淘汰赛,一些企业将被淘汰。

“一些技术上没有体现出优势或者差异化的企业,可能再继续生存下去比较困难。然后头部企业的资源聚集效应可能立马凸显出来。”张昌武认为,“后面的一些企业会生存得比较艰难。”

同时,他也解释所谓的“后面的企业”并不是说小企业,而是竞争优势不明显,或者同质化建设,未快速建立起技术优势的企业。但对于一些有着独特定位或者技术优势的企业来说,仍然有生命力。 宗合

蓝箭航天C

EO

张昌武:

今年是商业火箭的分水岭

下半年将进入整合期和调整期

近期,在蓝箭湖州智能制造基地,你可

能会看到这样一幕:一边正在进行着土建,

一边安装着试车台工艺系统,一边做着发

动机试车台准备,同时还在研制着发动机

本身。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蓝箭一路小

跑,向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证明了民营火箭

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5月中旬,国内首台 80吨液氧甲烷发

动机,天鹊20秒试车圆满成功。这一试车

的成功正式宣告了中国民营企业首次掌握

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全部关键技

术,并且具备了发动机研制所需的全部保

障能力。

该发动机是继美国Space X、蓝色起源

之后,世界上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

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也是国内

首家完成整机试车的民营企业。可以说,

它实现了民营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零

的突破”。据透露,搭载该发动机的火箭

“朱雀二号”将在2020年下半年生产交付。

中国民营火箭这条路是通的

2019年 5月 17日,蓝箭发布声明:由蓝箭自主研发的天鹊发动机20秒试车圆满成功。

蓝箭公司提到的“天鹊”是国内首台 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双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据介绍,该发动机具有无毒环保、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代表了航天主动力技术的发展方向。

截止到 5月 17日,天鹊发动机在一周内进行了 4 次试车,最长试车时间为 20秒,发动机起动关机平稳迅速,正常工作段参数稳定,发动机各项性能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这一试车成功验证了中国商业航天大推力发动机从设计、研发、制造、生产、装配、试验的完整流程。

“它意味着我国多了一型百吨级液氧甲烷的发动机,填补了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空白。”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表示。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蓝箭“天鹊”可以说是成为继美国 SpaceX的猛禽发动机、蓝色起源的 BE-4发动机之后,世界上第三台完成全系统试车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而这一成功,也让蓝箭跻身为国际民营火箭企业的一流梯队。

从 2015年中国商业航天政策破冰,蓝箭成立到现在为止将近 5年时间。回忆这五年时间,张昌武认为蓝箭做了三件事:首先通过蓝箭在这个领域的探索,摸出了一条道路,并且指明了方向,中国民营火箭这条路是通的,无论是研制还是配套的业务链条。

尤其是 2018年蓝箭组织发射了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虽然发射在最后一个环节失利,但蓝箭是国内第一个拿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的公司,也是最早取得行业全部准入资质的民营火箭企业,并且将能力链条、供应链条、体系链条以及发射链条四个链条全部打通的企业。

第二件事,蓝箭制定了目前行业基本上都沿用的技术路线,前期固体火箭来去投石问路,之后走液体火箭发展技术路线。

第三件事,蓝箭填补了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空白。

“这一技术领先优势,为未来的五年开了好头,也给蓝箭下个五年铺平了道路。”张昌武总结道。

全部力量放在研发上才能活下来

在完成 20秒连续试车之后,蓝箭的后续工作还有很多。

蓝箭天鹊发动机系统设计师祖诚透露,天鹊首台发动机试车结束后要返厂进行分解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随后将通过开展全程试车、长程试车、极限边界条件试车、摇摆试车、变工况试车及可靠性鉴定试车等,发动机无故障累计试车时间要达到15000秒以上,使发动机可靠性指标满足火箭总体要求。

按照规划,这 15000 秒的连续无故障试车预计会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而这个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是发动机试车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收集和反馈,如果全部顺利,则在2020年上半年可完成;另外一个还要看是否有随时可用的自

主试车台和试车设施。而蓝箭本身有自己的试车

台。这个试车台就建在了湖州。据了解,蓝箭湖州智能制造基地将建设液体发动机及运载火箭的研发、试验及总装线,包括:火箭总装厂房、火箭测试厂房、发动机装配厂房等核心车间。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火箭各系统总装总测及核心组件的生产研制。公开信息显示,该基地一期占地 70亩,二期占地41亩,总投资15亿元。

天鹊发动机试车的同时,搭载该发动机的蓝箭“朱雀二号”也在同步向前推进。“我们是瞄着 2020年的下半年可以出厂的目标进行。”张昌武表示。这意味着在 2020年下半年,蓝箭将实现中型液体运载火箭的首飞。

今年中国商业火箭出现分水岭

东方IC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