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10
自我 106 我是誰? 108 自我同一性 111 自我理解 115 自我實現 122 總結 127 情愛 132 愛是什麼? 134 愛的種類 136 愛的苦果 143 愛與性 147 總結 154 真實 158 何謂真實? 160 如何判定真實? 166 真實與幻象 172 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總結 207 結語 210 片目 215 前言 04 道德 06 為什麼我們要道德? 08 道德與利益 13 道德的自強意義 18 人性本惡? 22 總結 28 死亡 30 死亡的恐懼 32 死亡的意義 37 生前死後 42 自殺可以嗎? 47 總結 52 教育 56 理想的教育? 58 現代教育的目標 62 古代的教育 67 學習的意義 72 總結 78 環保 82 為什麼要保護環境? 84 動物權利?尊重生命? 87 地球有內在價值? 93 基督教 VS 道家思想 97 總結 10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Oct-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自我 106

我是誰? 108

自我同一性 111

自我理解 115

自我實現 122

總結 127

情愛 132

愛是什麼? 134

愛的種類 136

愛的苦果 143

愛與性 147

總結 154

真實 158

何謂真實? 160

如何判定真實? 166

真實與幻象 172

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總結 207

結語 210

片目 215

前言 04

道德 06

為什麼我們要道德? 08

道德與利益 13

道德的自強意義 18

人性本惡? 22

總結 28

死亡 30

死亡的恐懼 32

死亡的意義 37

生前死後 42

自殺可以嗎? 47

總結 52

教育 56

理想的教育? 58

現代教育的目標 62

古代的教育 67

學習的意義 72

總結 78

環保 82

為什麼要保護環境? 84

動物權利?尊重生命? 87

地球有內在價值? 93

基督教 VS 道家思想 97

總結 101

目錄

Page 2: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004 005

一來會增加欣賞的趣味,二來可以引發大眾對哲學的興趣。

有些電影的主題十分明顯是哲學性的,不妨稱之為哲學

電影;但其實從一般電影都可以找到哲學的話題,例如大部

分電影都涉及人與人之間的紛爭,這就一定跟倫理學有關。

本書正是借題發揮,藉着電影,探討一些常見的哲學問題。

看電影一定要進戲院!因為這裏才是我心中的教堂。

梁光耀

2014 年 4 月書於澳門

近年來,哲學有「復興」的趨勢,有兩個明顯的現象,

一個是哲學治療的興起,用哲學分析去消除人在概念上或價

值上的困惑;另一個是有很多借電影情節來討論哲學問題的

書本出現,幾乎每一部賣座的 ( 西方 ) 電影,都有這樣一本

與它相關的書。自從學院制度出現之後,哲學變得專業化,

哲學家討論的問題也愈來愈抽象,即使一般學者,都難以理

解。但其實西方哲學最初出現的時候,是十分「入世」的,

蘇格拉底就是站在街上跟一般人討論哲學問題,令大眾有所

得益。所謂哲學的「復興」,指的就是哲學「回歸」日常生

活,恢復它在古希臘時的功能。

哲學治療源於美國,在香港已有人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至於透過電影討論哲學問題,在華語界比較少見。

哲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電影則是現代的娛樂;無論是

哲學借電影「翻生」,還是電影靠哲學來增加「深度」,對

觀眾來說,都是好事。因為電影既是一種娛樂,在觀賞的時

候自然會給予我們滿足感,如果能同時帶出某些哲學問題,

前言

004 005

Page 3: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031

死 亡

某日跟幾位父執輩茶叙,閒談之間,其中一位不

大滿意我經常花錢去旅行,於是以略帶教訓的口吻對

我說:「你這樣亂花錢,有沒有為將來打算,老來怎

麼辦?」面對批評,不得不認真回答:「人不一定會

老,但一定會死,所以我正在為死後打算,我已經研

究死後往哪裏去好幾年了。」這位長輩當場為之語塞,

不知如何應對,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到,他對死亡甚為

忌諱。

的確,中國人最忌諱死亡,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

家中唱歌,歌詞中有「死」字,父親聽到,結果被打

了一頓,現在回想起來,父親打得那麼狠,正反映出

他心中對死亡的恐懼。中國人不喜歡談論死亡,可能

跟儒家有關,孔子不正是說「未知生,焉知死」嗎?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就是「未知死,焉知生」。生死

乃人生大事,正所謂「生死事大,訊速無常」,我認

為,能正視死亡,人生才有更大的意義。

死亡

Page 4: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32 033

死 亡

雖然我們都知道人是會死的,但大部分人並沒有重視

死亡,正如海德格所說,我們只是談論另人的死亡,仿佛死

亡跟自己沒有關係,他主張「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就是

要將死亡拉到跟前,就像臨死的人一樣,直視死亡。我也十

分佩服古希臘的哲學家,因為連講邏輯三段論也不忘提醒我

們:人是會死的。

所有人會死

蘇格拉底是人

--------------------------------

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但一旦認真地想一想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就

不免產生恐懼,也許這就是大部分人不正視死亡的原因:逃

避對死亡的恐懼。記得小時候 ( 大概是六、七歲 ) 知道了人

是會死之後,晚上竟然哭起來,心想:「既然人會死,為什

麼要出生呢?」這就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的恐懼。

《死囚 168 小時》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

孔子對死亡的態度

對於死亡之後如何,孔子存而不論,是不可知論者。不

過,孔子並不畏懼死亡,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重

要的是做好人的責任,其他的都不用太擔心,正所謂「義命分

立」,我想這就是儒家克服死亡的方法。

1 . 死 亡 的 恐 懼

《禮儀師之奏鳴曲》這部電影講述一位樂團的大提琴

手因樂團解散而失業,生活迫人,他唯有回到老家,在那裏

找到一份為死者入殮的工作,但他沒有向妻子解釋這份工作

的詳情,就是要為屍體清洗、打扮和化妝。後來妻子發現了

真相,要他辭掉這份「噁心」的工作,其實妻子的反應也代

表一般人的看法,背後的心態正是對死亡的恐懼。由於恐懼

死亡,我們才會「歧視」這類跟死亡有關的工作。最後妻子

見到主角認真工作的態度,及對死者的尊重,終於體諒和接

納了他。

Page 5: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34 035

死 亡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是唯物論者,不相信有死後的生

命,他認為,人只是原子的組合,死亡不過是原子的分離。

人根本不應該懼怕死亡,因為我們生存的時候,死亡還未到

來,到死亡到來,我們已經不存在。但唯物論真的可以解除

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嗎?

伊壁鳩魯的唯物論

伊壁鳩魯生於公元前 4 世紀,在雅典創立他的學派,他

主張追求心靈平靜的持久快樂,原因之一是他接受德謨克拉圖

斯的世界觀,認為萬物皆由原子所構成,死亡只是原子的解散,

人不再有感覺,所以死亡不足懼;原子的運動有一定的規律,

快樂也有一定的條件,符合這些條件就能有持久的快樂。例如

仁慈、誠實、公正和友誼等都能使人心靈寧靜。

我以前十分喜歡看恐怖電影,尤其是「鬼片」,因為

看完之後會將內心的恐懼釋放出來,講得準確一點是,透過

對死亡恐懼的釋放,連帶將積聚於內心的其他恐懼也一併釋

放。由此我得出一個道理,我們之所以怕鬼,主要原因是怕

死;可表述為這個命題:「如果我怕死,則我怕鬼」。以前

事講述死囚請求一位修女為他找律師上訴,但上訴失敗,七

天之後就要行刑,在這 168 小時,死囚要面對死亡的痛苦,

而修女就成為他臨終前的輔導者,最後死囚誠心悔改,並懇

求受害者親人的寬恕。我們之所以畏懼死亡,就是因為死亡

會帶來痛苦,正如佛家所說,「死」是人生四苦之一。

但死亡究竟會帶來什麼痛苦呢?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死

亡過程的痛苦,尤其是那些患了絕症的病人,要承受很大的

痛苦;第二是像我小時候對死亡的恐懼,害怕自我意識的消

失,變成「不存在」。但有宗教信仰的人會說,人死後還會

以某種型態存在,靈魂是不滅的;但這樣並沒有消除我對死

亡的恐懼,因為死亡之後會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那不是

更大的恐懼嗎?我很喜歡旅行,但同時會對陌生的地方產生

恐懼,所以每次旅行,我都會買好幾本關於當地的旅遊書,

以減輕陌生帶來的恐懼。可是,到哪裏找死亡之後的「旅遊

書」呢?那當然是宗教,但不同宗教對死後有不同的描述,

那個才是真相呢?

Page 6: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36 037

死 亡

他們來探訪主角史高治,為他揭示死亡的真相,藉以給他懺

悔改過的機會。史高治是孤寒財主,對人缺乏憐憫和關懷,

連自己唯一的親人也是如此,一生只是盲目追求財富,他對

鬼魂的恐懼,其實也代表他對死亡的恐懼。但當他面對自己

的死亡,得知死後會像他以前的工作伙伴般墮入地獄,終於

誠心懺悔,救濟助人,從此過着更有意義的生活。

2 . 死 亡 的 意 義

從《死囚 168 小時》和《聖誕述異》這兩部電影中可

以得到一個相同的信息,就是死亡能給人反省悔過的機會,

或許這就是死亡的其中一個意義。有一部日本電影叫《生之

慾》,導演是黑澤明,對於這個主題,我認為它表達得更深

刻,對一般人更有啟發性。

這部電影香港譯作《流芳頌》,故事講述主角因面臨死

亡而反省自己的人生。主角渡邊先生是一個老公務員,一直

以來工作都是得過且過,從不認真做事,跟家人的關係又疏

我住在坪洲,坪洲是離島,島上有不少墳地,我又有晚上散

步的習慣,有一次想證明自己不怕死,於是打算到墳地散

步,測試一下自己怕不怕鬼。論證如下:

如果我怕死,則我怕鬼

我不怕鬼

-----------------------------------------------------

因此,我不怕死

這是對確論證。

可是,正在上墳地途中,走不了兩步,就已經「腳軟」,

此乃「疑心生暗鬼」。但怕鬼並不表示怕死,因為以下的論

證是不對確的。

如果我怕死,則我怕鬼

我怕鬼

-----------------------------------------------------

因此,我怕死

在人的心理上,死亡跟鬼怪經常連在一起。《聖誕述異》

這部電影是根據狄更斯的名著改編,故事中也有好幾隻鬼,

Page 7: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38 039

終於建好了公園,可以安心死去!

死 亡

會在 18 至 24 歲之間的特定時間破裂,導致死亡。沒有人

知道自己是否被植入膠囊,直到生命最後的 24 小時,才接

獲死亡通告。這條法律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對死亡的恐懼,

使國民重視生命的價值,努力工作,成為有用的人,從而降

低犯罪率和自殺率。

離,當他知道自己患上絕症之後,原想在享樂中渡過餘下來

的日子,但卻受到一位年輕同事的啟發,立志在臨終前做一

件有意義的事,就是實現居民的願望 ─ 興建一個公園。經

歷了種種困難,他終於成功了,在他的葬禮上,同事都很驚

訝他有這麼大的改變,得知真相後,十分感動,並視他為榜

樣,可惜很快他們就打回原形,跟以前的工作態度一樣。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人真正面對死亡的

時候,就有反省的機會;但問題是,雖然我們知道自己有一

天會死,但卻不知道這一天何時到來,看見別人的死亡可能

會有啟發,但總是不夠真切,正如渡邊先生的同事,很快就

會因習慣和惰性打回原形;當我們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時候,

又往往為時已晚了。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死期,

那做人會不會更積極和更有意義呢?

幾年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死亡預告》,故事說日本

有一條「國家繁榮維持法」,每個兒童在國小入學前,都要

注射預防接種,其中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植入納米膠囊,膠囊

Page 8: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40 041

死 亡

者,可以說是對他的懲罰。

基督教的死亡觀

死亡是原罪的代價,只要真誠信仰上帝,靈魂才會得到

救贖,死後得到永生;生前行惡的話,在末日審判就會到地獄

受苦。但在末日審判之前,人死後會先分別來到天堂、煉獄和

地府等不同的地方。

第一節提到的《禮儀師之奏鳴曲》,其實也是一部探

討死亡的電影,主角從禮儀師的工作學懂面對死亡的豁然態

度,而電影更以三文魚逆流產卵,死在出生地,來比喻生死

不過是自然循環的定律,不用過於悲傷。這跟莊子所講的生

死如一的道理差不多,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結束。

莊子的破生死

莊子認為,人的形軀跟萬物一樣,都是由氣所形成,生

死不過是萬物之間的轉化,所謂「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

生,散則為死」。明白萬物一體的道理,就能順應自然的變化,

做到適時處順,哀樂不入,不再好生惡死。死亡亦即是回歸道,

回歸本源。

所以有哲學家認為,正是死亡令得「人生意義」成為可

能,正因為有死亡,我們才會珍惜生命,認識價值,努力實

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有幾天的壽命,你還

會去講人閒話嗎?你還會虛偽地說客套話嗎?你還會介意無

謂人對你的評價嗎?你一定會趕緊去做你認為有真正價值的

事,面對死亡,人就會變得真誠,繼而喚起內在的善性。

當然,對身患絕症,或極度不幸的人來說,生存是一件

十分痛苦的事,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這也許是死亡的另一

個意義。但是,對擁有權力、財富、地位的人來講,死亡卻

是一種考驗;有些人甚至追求長生不死,目的就是要延續他

的權力、財富和地位,秦皇武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可是,

一旦獲得長生,可能也是種不幸,在《吸血迷情》這部電影

中,講述一位記者訪問吸血疆屍 ( 畢比特飾演 ) 的經過,記

者聽完了吸血疆屍的故事,很嚮往他們的生活,並要求吸血

疆屍咬他,變成他們的一份子,但其實吸血疆屍正想透過這

個訪問,向記者道出長生的悲哀,最後吸血疆屍也咬了記

Page 9: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42 043

死 亡

佛家認為人死之後,靈魂會離開肉體,根據生前的所作

所為,正所謂因果報應,在六道中輪迴轉世。掉轉頭講,我

們在此生之前,已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輪迴,只不過投生的時

候,被蒙上了「無知之幕」,忘掉了前生種種。在《大隻佬》

這部電影的宣傳標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萬般帶不走,唯

有業隨身」,人死了之後,財富、名譽、權力都沒有用,唯

一決定來世去向的就是「業」,即是因果報應,善業有善報,

惡業有惡報。電影中的主角大隻佬 ( 劉德華飾演 ),原是中

國和尚,但自從有看到「因果」的能力之後,就不再做和尚,

過着俗世的生活,有一次他來到香港,遇到當警察的女主角

李鳳儀 ( 張柏芝飾演 ),大隻佬知道她將不得好死,因為他

看到她的前生是戰時日本士兵,殺了很多人,今生要得到這

種報應。雖然大隻佬努力拯救她,而今生的李鳳儀也是一個

正直善良的人,但最終還是敵不過業力。當李鳳儀知道自己

將會有所報應之後,她質疑了這種報應是否公平,因為她並

不知道前世做了這些壞事,今生卻要繼承擔後果。她的質疑

其實也有道理,用一個平衡的例子來說明,在法律上,一個

提到死亡的意義,以上就有三部日本電影,這並不是

偶然,日本文化比較重視死亡,可能是跟武士道精神有關。

代表武士道的花正是櫻花,相信沒有一種花像櫻花般開得那

麼密集,但櫻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個星期左右;換言之,

櫻花開得最燦爛之際,也就是它要凋謝的時侯,武士應該死

得如此淒美和悲壯。順帶一提,很多人以為日本的國花是櫻

花,但其實是菊花,日本護照封面的圖案正是菊花,而研究

日本文化的名著《菊花與劍》也正好說明菊花的代表性。

3 . 生 前 死 後

前面提到,我們對死亡的其中一個恐懼就是,不知死亡

之後會到哪裏去,不確定正是恐懼的主要來源。談論死亡之

後最多的就是宗教,宗教是站在另一個世界 ( 死亡之後 ) 的

角度來指導我們的行為,這也是它跟倫理學的主要分別。而

在眾多宗教思想中,對死亡 ( 包括死亡之後 ) 談論得全面的

要算是佛家了。

Page 10: 真實 自由 結語 片目 - 首頁 - CP1897.com真實的人生 176 總結 180 自由 18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86 自由的價值 190 自由與權利 194 自由至上? 201

談 電 影 看 哲 學

044 045

死 亡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死後捐贈器官可能會帶來更大的不

幸,一方面捐贈者會感受到器官被摘除的痛苦,另一方面接

受捐贈者有可能出現靈魂附體,因為捐贈者的靈魂會隨器官

移植附身於接受捐贈者,這就會出現器官排斥或雙重人格的

問題。在《見鬼》這部電影中,故事說主角 ( 李心潔飾演 )

自小失明,後來接受眼角膜的移植,得以重見光明,但恐怖

的事隨之出現,她不時見到鬼魂,追查之下,發現原來眼角

膜的捐贈者是自殺而死,死者的靈魂已附上她的身體,所以

她才會看到這些異象。李心潔見到捐贈者上吊自殺的景象,

自己也模仿起來,俗語說這是「搵替身」,但我認為不大可

能,殺一個人又如何可以令另一個已死的人復活呢?我想這

是自殺者想其他人步他的後塵,正所謂「有人陪」,這也可

解釋為什麼有所謂「自殺勝地」。

如果死就是靈魂離開肉體,那生就是靈魂進入肉體;那

麼,靈魂何時進入肉體呢?有人說是出生之際,有人說是卵

子跟精子結合的一刻,我相信是受孕後的九個星期。如果靈

罪犯如果患了失憶症,也未必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因為他根

本不知道自己犯了罪行。但我認為她的質疑其實帶出另一個

更重要的哲學問題,就是同一性的問題,在無數次的輪迴轉

生之中,如何判定那是同一個主體呢?這也是困擾我的其中

一個哲學問題,在「自我」那一篇會探討這個問題。

根據佛家的定義,靈魂離開肉體才算是真正的死亡,而

人斷氣之後,要經歷一段頗長的時間,至少一天,靈魂才完

全離開肉體,在這段期間內,人有可能「死」而復生,在中

國傳統的習俗,人死後要守夜,就是要以防死者「翻生」,

而且在這段時間內,人還有意識和知覺,只是不能表達。現

代醫學卻將死亡定義為腦死亡,原因之一是趁器官還運作良

好時可作移植之用。但如果佛家對死亡的觀點是對的話,在

這段時間內作器官移植就會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痛楚,因為

他的意識還未離開肉體。即使他願意死後捐出器官,是一種

布施;但這種痛苦卻是始料不及,說不定由此會產生嗔念,

墮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