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析各國如何確保反傾銷 措施之有效執行...

224
-96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專題研究(11) 研析各國如何確保反傾銷 措施之有效執行 《成果報告書》 委託單位: 外 交 部 / 經 濟 部 國 際 貿 易 局 報告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n-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96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專題研究(11)

    研析各國如何確保反傾銷

    措施之有效執行

    《成果報告書》

    委託單位: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報告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十 二 月

  • -95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二:專題研究(11)

    研析各國如何確保反傾銷

    措施之有效執行

    計 畫 主 持 人 :林江峰

    研 究 人 員 :林江峰、顏慧欣

    陳言博、羅錦嵐

    陳品妤、陳怡彤

    委託單位: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報告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十 二 月

  • i

    目次

    目次 ..............................................................................................................i

    表次 .............................................................................................................v

    圖次 ............................................................................................................vi

    摘要 .............................................................................................................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3

    第二章 反傾銷措施之概述 ........................................................................5

    一、廣義「規避」反傾銷措施之意涵 ..........................................5

    二、歐美與加拿大反傾銷措施態樣 ..............................................7

    第三章 美國反傾銷制度反規避規範與案例分析 .................................... 13

    第一節 美國反傾銷反規避立法 ....................................................... 13

    一、立法緣起 ............................................................................. 13

    二、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之內容 ........................................... 14

    三、小結 ..................................................................................... 18

    第二節 美國反規避措施案例分析 ................................................... 19

    一、日本、加拿大碳鋼之反規避調查 ........................................ 19

    二、中國石蠟蠟燭反規避案 ....................................................... 22

    三、小結 ..................................................................................... 25

  • ii

    第四章 歐盟反傾銷制度反規避規範與案例分析 .................................... 29

    第一節 歐盟反傾銷反規避規範 ....................................................... 29

    一、歐盟反傾銷制度之反規避立法沿革 .................................... 29

    二、歐盟反規避之規範 .............................................................. 31

    三、原產地規則與反規避制度之關連性 .................................... 38

    第二節 歐盟反規避措施案例分析 ................................................... 42

    一、拋棄式打火機案(non-refillable and refillable) ..................... 42

    二、嘉磷塞(Glyphosate)案 ......................................................... 49

    三、鋼管及配件案(Tube and pipe fitting, of iron or steel)........... 54

    四、活頁環案(ring binder mechanisms) ...................................... 60

    五、小結 ..................................................................................... 62

    第五章 美國反傾銷制度價格具結規範與案例之分析 ............................ 65

    第一節 美國價格具結之立法 ........................................................... 65

    一、價格具結協議之立法背景 ................................................... 65

    二、價格具結協議之內容與程序 ............................................... 69

    三、價格具結監督機制 .............................................................. 71

    四、價格具結措施之檢討 .......................................................... 73

    第二節 美國價格具結措施案例分析 ............................................... 76

    一、中國、烏克蘭等國定尺碳素鋼板反傾銷案 ......................... 77

    二、美國與蘇聯冷軋鋼卷中止傾銷調查之初步協議 ................. 81

    三、美國對墨西哥新鮮蕃茄價格具結協議 ................................ 82

    四、小結 ..................................................................................... 86

  • iii

    第六章 歐盟反傾銷制度價格具結規範與案例分析 ................................ 87

    第一節 歐盟價格具結之立法 ........................................................... 87

    一、歐盟價格具結之立法規範 ................................................... 87

    二、價格具結之內容與程序 ....................................................... 91

    三、價格具結之實施監督 .......................................................... 98

    四、價格具結之屆期、撤回和違反 ............................................ 98

    第二節 歐盟價格具結措施案例分析 ............................................... 99

    一、谷氨酸和谷氨酸鹽(glutamic acid and its salts) .................... 99

    二、鑄造物(casting).................................................................. 105

    三、小結 ................................................................................... 108

    第七章 加拿大反傾銷制度價格具結規範與案例分析 .......................... 113

    第一節 加拿大價格具結之立法 ..................................................... 113

    一、加拿大價格具結之立法規範 ............................................. 113

    二、價格具結之內容與程序 ..................................................... 114

    三、價格具結之實施監督 ........................................................ 118

    四、價格具結之終止 ................................................................ 120

    五、價格具結之流程簡圖如下 ................................................. 121

    第二節 加拿大價格具結措施案例整理 .......................................... 122

    一、有濾嘴之香菸管(FILTER TIPPED CIGARETTE TUBES) . 122

    二、賓果遊戲紙(Bingo Paper) .................................................. 133

    第三節 加拿大反傾銷調查適用價格具結之綜合評析 ................... 140

  • iv

    第八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 143

    第一節 結論 ................................................................................... 143

    一、反規避措施之比較 ............................................................ 143

    二、價格具結措施之比較結論 ................................................. 149

    第二節 我國修法方向之建議 ......................................................... 153

    一、價格具結措施之政策建議 ................................................. 153

    二、反規避措施之政策建議 ..................................................... 156

    附件一之 1:如何避免出口遭反規避調查和價格具結

    之運用座談會摘要 .............................................................. 163

    附件一之 2:如何避免出口遭反規避調查和價格具結

    之運用座談會紀錄 .............................................................. 165

    附件二之 1:產業界參與我國反傾銷法制未來修法方向

    之建議座談會摘要 .............................................................. 177

    附件二之 2:產業界參與我國反傾銷法制未來修法方向

    之建議座談會紀錄 .............................................................. 178

    附件三 加拿大價格具結規定 ................................................................ 185

    附件四 期初會議審查意見與回覆 ......................................................... 193

    附件五 期中會議審查意見與回覆 ......................................................... 197

    附件六 期末會議審查意見與回覆 ......................................................... 203

    附件七 期末報告修正稿審查意見與回覆 ............................................. 211

  • v

    表次

    表 1 美國、歐盟、加拿大、我國與 WTO 主席版草案

    關於「反規避」規範比較彙整表 .......................................................II

    表 2 美國、歐盟、加拿大與我國關於「價格具結」規範比較彙整表 ..... III

    表 2-1 WTO 會員實施反傾銷措施件數統計 ............................................... 8

    表 8-1 美國、歐盟、加拿、我國與 WTO 主席版草案關於「反規避」

    規範比較彙整表 ...........................................................................148

    表 8-2 美國、歐盟、加拿大與我國關於「價格具結」規範比較彙整表.152

  • vi

    圖次

    圖 2-1 美國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佔反傾銷調查比例 .............................. 9

    圖 2-2 歐盟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佔反傾銷調查比例 ............................ 10

    圖 2-3 歐盟各年度接受價格具結案件數 .................................................. 10

    圖 2-4 加拿大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佔反傾銷調查比例 ......................... 12

    圖 5-1 價格具結之監督機制流程圖 .......................................................... 72

    圖 5-2 價格具結之落日檢討審查程序 ...................................................... 75

  • I

    摘要

    一、研究背景 由於近來我國反傾銷案件中以價格具結措施結案之案件,引發該案利

    害相關之國內業者質疑調查機關訂定此承諾價格之妥適性,並疑慮政府對

    涉案出口商執行此價格具結之成效。出口商不願失去在進口國之利益,亦

    會試圖採取各種方法去規避被徵收反傾銷稅。故經本研究小組與計畫提出

    之需求單位商討之結論,本計畫之研究重點專注於反傾銷措施之價格具結

    執行與反傾銷之反規避方法之探討與研析。

    由於 WTO 會員中反傾銷法制運作最臻成熟與施行反傾銷措施經驗亦

    甚豐富者首推美國、歐盟與加拿大,故將以美國與歐盟之法制與實務作法

    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參酌我國現況,以研擬我國價格具結規定實踐,以及

    反規避規則法制化之發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計劃目的,係透過整理分析美國、歐盟與加拿大反傾銷措施之

    執行與實務經驗,期以達成下列目的

    1. 分析美國、歐盟與加拿大於執行層面如何確保反傾銷稅課徵之有效

    執行;

    2. 研究美國、歐盟與加拿大接受價格具結之評量要素與準則,及其後

    續執行之檢測;

    3. 分析美國、歐盟與目前採用反傾銷規避之策略與實體之法律規範,

    及其可能之發展;

    4. 研擬可供我國價格具結與反傾銷規避之法制修正方向之政策建議。

  • II

    三、研究結論

    (一)反規避措施之比較

    表 1 美國、歐盟、加拿大、我國與 WTO 主席版草案 關於「反規避」規範比較彙整表

    反規避 美國 歐盟 加拿大 我國 WTO 主席版 草案

    法規

    依據

    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及 U.S.C.第 19 篇第

    1677 J 條

    第 386/94 號規則第

    13 條及第 461/2004

    號規則修正。落日

    檢討,第 1824/2001

    號規則。

    無 無 第 9bis 條

    主管

    機關 商務部 歐盟執委會 無 無 各國主管機關

    展開

    調查

    1. 主管機關依職權

    2. 國內產業申請

    1. 主 管 機 關 依 職

    2. 國內產業申請

    無 無 反規避調查應依申請展開,除有特殊情況

    外,需符合第 5.4 條之產業代表性要求

    認定

    標準

    1. 在美國完成或組

    裝之產品。

    2. 在第三國完成或

    組裝之產品。

    3. 經過些微修改之

    產品。

    4. 後期發展之產品。

    1. 涉 案 產 品 為 相

    同或同類產品;

    2. 貿 易 型 態 之 改

    變,

    3. 無 正 當 原 因 或

    經濟上之合理性,

    4. 破 壞 既 存 反 傾

    銷稅效果,

    5. 傾銷之證據。

    6. 第 三 國 組 裝 產

    品之零件<60%產

    品成本總值,且附

    加價值<25%製造

    成本。

    無 無

    1.所謂規避行為係指前述產品於反傾銷

    調查開始後,涉及下列 3 種情形之一者:

    (1)自被課徵國進口稍做改裝(slightly

    modified)之產品。

    (2)自被課徵國進口受調查產品之半成

    品或零件於調查國境內進行組裝成受調

    查產品。

    (3)第3國使用被課徵國生產之零件,

    經加工組裝成受調查產品後出口至調查

    國。

    2. 調查機關必須證明課徵反傾銷稅係造

    成前述貿易型態改變之主因,而非其他經

    濟或商業因素造成前述改變;

    3. 調查機關必需證明規避行為已影響課

    徵反傾銷稅之效力。

    4. 輸出零件或半成品於進口國或第 3 國

    之組裝必須是微末組裝,倘調查機關發現

    自被課徵國進口之零件總值佔成品總值

    之 60%以下,組裝成品之加值達 25%以

    上,則不應認為構成規避。

    5. 對於第 3 國組裝完成之受調查產品,

    調查機關必須證明該產品構成傾銷,始得

    課徵原反傾銷稅。

    監督

    機制

    依 中 止 協 議 之 約

    定,出口國提供出口

    監控之必 要 及適當

    訊息。

    由期中檢討與落日

    檢討予以監控。 無 無 無

    違反

    處置 課與反傾銷稅 課與反傾銷稅 無 無 課與反傾銷稅

  • III

    (二)價格具結措施之比較

    表 2 美國、歐盟、加拿大與我國關於「價格具結」規範比較彙整表

    國家別 美國 歐盟 加拿大 台灣 法規依據 1930年關稅法第734條 第384/96號規則第8條

    及第461/2004號規則修正部分

    特別進口措施法案第49條至第54條

    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23、24、25與44條

    主管機關 商務部 執委會 邊境服務署 財政部

    程序展開 1. 系爭多數商品之出口商申請

    1. 受調查出口廠商申請 2. 執委會主動建議但不具強制力

    1. 占85%出口量之出口商申請 2. 出口國政府

    國外出口商

    價格具結時點 在主管機關對傾銷及損害作出初步肯定裁定後

    在主管機關對傾銷及損害作出初步肯定裁定後

    在主管機關對傾銷及損害作出初步肯定裁定後

    1. 具結事實及法令依據

    2. 利害關係國、國外出口商及國內進口商意見

    3. 傾銷額度及損害理由

    4. 非機密性之具結資料

    具結內容、 成立要件

    1. 中止調查符合公共利益 2. 對該價格具結可以有效監督 3. 除去低於公平價格銷售或停止商品出口 4. 消除損害效果

    1. 商品定義、貨幣單位等基本條款 2. 廠商為調整售價或停止以傾銷價格銷售具結 3. 價格具結足以排除傾銷所造成之損害 4. 廠商自行監督與提供資訊義務 5. 廠商違反具結約定不利益條款

    1. 價格具結得消除貨品之傾銷幅度或損害且非不可行 2. 不會導致進口貨品價格增加至超過涉案貨品估計之傾銷幅度 3. 出口商提供相關資訊義務

    1. 消除傾銷

    2. 其他有效措施

    具結方式 1. 完全除去低於公平價格銷售 2. 中止商品出口協議 3. 消除損害效果協議 4. 非市場經濟國家特別規定

    1. 單純價格具結 2. 不超過每年總量門檻之價格具結

    1. 調整出口價格 2. 中止出口

    1. 定期提供有關履行其具結之資料

    2. 主管機關得依職權或經國外出口商請求,繼續調查

    監督機制 1. 利害關係人要求國際貿易委員會檢討 價格具結協議 2. 落日檢討

    1. 廠商向歐盟進口成員國提供發貨清單載明價格具結內容 2. 廠商定期提供履行報告

    1. 具結五年期滿前或接續期間屆至前檢討 2. 出口商自行監督並提供資訊

    1. 續行調查

    2. 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3. 課徵反傾銷稅

    違反處置 1. 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2. 課徵確定反傾銷稅 3. 針對故意違反另設有民事懲罰

    1. 撤銷原價格具結 2. 課徵臨時反傾銷稅或確定反傾銷稅

    1. 主管機關續行原反傾銷調查程序 2. 課徵反傾銷稅

    實務操作(1996-2006年價格具結:調查案件之比例)

    鮮少同意(3:356,<1%)

    約略每五件即有一件(69:226,23%)

    鮮少同意(2:128,<2%)

  • IV

    四、政策建議

    (一)價格具結措施之政策建議

    1. 價格具結以可監督者為限

    價格具結一旦採行後,進口國主管機關能有效監督接受具結之出口商

    輸出至進口國之產品,是否確實依據所具結之價格進口為主要執行重點。

    若主管機關無法有效監督,則價格具結制度即失去其原本立法美意與宗

    旨,亦使反傾銷救濟之效果無法達成。

    2. 參酌歐美規範建立判斷標準

    彙整美國與歐盟做此等裁量上必須有若干之客觀依據與理由,這些依

    據亦值得我國主管機關在反傾銷案件中,作為是否接受價格具結措施參考

    之用:例如:價格是否在可接受之時間內增加到適當之水準;提議國是否

    曾違反以前之價格具結等。

    3. 非合作廠商之具結申請不予接受

    如前述價格具結措施在執行上,應限定僅於調查初始即積極配合調查

    之廠商,始有資格提出價格具結之申請,亦即配合回覆問卷,或於我國主

    管機關採行抽樣調查方式時,配合查證之廠商,始得被認定為合作廠商。

    4. 增訂諮詢國內產業意見之程序

    針對產品之實際市場價格或正常價格國內業者訊息掌握上較為充分

    與即時,故對於出口商提出之資料是否可以作為可資比較之價格具結標

    準,建議應與國內相關產業就價格指標內容進行諮商,以取得更為客觀與

    對國內產業不會再造成實質損害之價格。

  • V

    (二)反規避措施之政策建議

    1. 配合 WTO 反規避談判進展調整我國政策方向

    WTO 杜哈回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於今(2007)年 11 月 30 日公佈修訂

    反傾銷和平衡稅措施之草案,納入反規避條款,為主席以說明此草案只是

    提供拋磚引玉之效果,故反規避條款是否在明年規則談判中是否能成為最

    後定案之協定內容仍有疑義,畢竟此反規避條款之增訂已在 WTO 會員間

    引起相當爭議與討論。我國與反傾銷之友對此之立場相同,皆採取不贊成

    納入之立場,因此我國反規避政策之走向,仍視國際談判場域最後協商之

    結果而予因應。

    2. 依我國經濟特質整體思考制訂反規避規範之必要性

    對於國內產業之保護而言,反規避之規定應屬相當重要,若於多邊制

    度下對於企業之一般調整其生產與銷售方式與以過多之規範,對於我國出

    口商未必是有利之結果。過於強化各國與多邊於反傾銷制度之規範與執

    行,實際上對我國之出口產業未必是有利。故是否應制定反規避措施以因

    應企業規避反傾銷稅,我國仍應審慎考慮。

    3. 強化原產地規則之執行與實務作法

    對於建制反規避制度之必要性予以思考之同時,落實我國反傾銷措施

    執行之效果仍是有其實益與急迫性。本研究團隊建議,為確保反傾銷措施

    之執行效果,在現階段可以先從原產地規則著手去落實與強化反傾銷措施

    之執行。

  •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由於近來我國反傾銷案件中以價格具結措施結案之案件,引發該案利

    害相關之國內業者質疑調查機關訂定此承諾價格之妥適性,並疑慮政府對

    涉案出口商執行此價格具結之成效。並且,由於反傾銷所引起之貿易爭

    端,其結局往往不利於傾銷商之居多,而出口商不願失去在進口國之利

    益,即採取各種方法去規避被徵收反傾銷稅,如改變商品生產國,或以零

    組件進口等方式來規避反傾銷措施。故經本研究小組與計畫提出之需求單

    位商討之結論,本計畫之研究重點專注於反傾銷措施之價格具結執行與反

    傾銷之反規避方法之探討與研析。

    觀諸「規避」反傾銷措施之問題,在 GATT 時代之烏拉圭回合到 WTO

    仍在進行中之杜哈回合多邊談判過程中,「規避」及「反規避」問題不時

    間被提出討論,尤其在使用反傾銷、反補貼及防衛等措施成為 WTO 會員

    主要貿易保護之政策工具後,益發引起關注。1995 年 WTO 成立後,貨

    品貿易理事會之下之反傾銷委員會受命先就有關反傾銷「規避」與「反規

    避」議題進行討論;鑑於議題之爭議性與敏感性,反傾銷委員會特別組設

    反規避非正式工作小組(Informal Group on Anti-circumvention)專責處理。

    然因定位為「非正式」工作小組,參與成員雖熱烈抒發己見,但由於沒有

    談判時程之壓力,故迄今仍未定案。1

    因此,實務上出口商規避反傾銷稅之方式很多,諸如將被課以反傾銷

    稅之產品做價格調整、產銷調整、或化整為零出口、或經其他國轉運,或

    申報錯誤之稅則號列等,皆是實務上可見之規避手段。然而這些手段就現

    行國際經貿實務下,各國處理方式不一,但是多半以各國之關稅法或其他

    1 林永樂,論「規避」之必然性與「反規避」之正當性,貿易政策論叢,第 6 期,民國 95 年 12月,頁 48。

  • 2

    行政法規予以規範與處罰,而非反傾銷法處理之範圍。故本研究計畫主要

    以反傾銷法所規範之規避態樣進行探討與研究,其他規避行為不在本次研

    究計畫研究重點之列。

    由於 WTO 會員中反傾銷法制運作最臻成熟與施行反傾銷措施經驗亦

    甚豐富者首推美國、歐盟與加拿大,故就價格具結措施之法制與實務做

    法,本研究計畫以美國、歐盟與加國作為主要研析重點,以瞭解該等國家

    接受價格具結或拒絕價格具結申請之實質與程序要件,並瞭解該等國家如

    何確保價格具結承諾之履行;再者,就反傾銷法律層面之「規避」態樣之

    防範,由於加國反傾銷法制中尚無反規避措施之設計,故將以美國與歐盟

    之法制與實務作法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期瞭解歐美防範反傾銷規避行為之

    政策及規定。並參酌我國現況,以研擬我國價格具結規定實踐,以及反規

    避規則法制化之發展方向,進一步以完善我國之貿易救濟機制,我國產業

    之權益才有切實之保護規範。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計劃目的,係透過整理分析美國、歐盟與加拿大反傾銷措施之

    執行,與其防範出口商或進口商規避反傾銷稅課徵之相關因應規定與作法

    進行探討,期以達成下列目的

    1. 分析美國、歐盟與加拿大於執行層面如何確保反傾銷稅課徵之有效

    執行;

    2. 研究美國、歐盟與加拿大接受價格具結之評量要素與準則,及其後

    續執行之檢測;

    3. 分析美國、歐盟與目前採用反傾銷規避之策略與實體之法律規範,

    及其可能之發展;

    4. 研擬可供我國價格具結與反傾銷規避之法制修正方向之政策建議。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由於美國、歐盟與加拿大等會員之反傾銷執行實務作法並非完全公開

    可取得之資料,且加拿大未就反規避單獨立法,而是由其關稅法加以規

    範,本研究團隊已盡最大力量蒐集相關資料,但可得案例仍有限,本報告

    就已取得之案例進行整理分析,選取案例之標準先就與台灣相關之案例為

    主,另外因中國與我國之貿易關係密切,故若干案件以歐美等國對中國產

    品採行反傾銷措施後引發之規避行為進行研析,俾供我國參考。

    另外,本研究計畫亦以田野調查方式作為輔助之研究方法。本計劃分

    別針對我國出口商與產業界,於 8 月 21 日與 8 月 30 日分別舉辦一場座談

    會。於 8 月 21 日邀請出口商出席之座談會,主要有自行車公會、長春石

    化、南亞塑膠與遠東紡織公司法務代表等人與會,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亦派代表出席與會,針對出口商面對國外反傾銷措施之因應策略與經驗、

    進行產官學界之交流。於 8 月 30 日則邀請我國鞋類、紙類製造商與公會

    代表出席與會,主要徵詢我國產業界面對進口商規避反傾銷之問題與其對

    我國反傾銷法制之提供建議。兩場會議記錄詳如附件 1 與 2。

    在資料來源方面,本報告擬將產官界人士之經驗交流以會議記錄等方

    式整合後採用,另外亦大量倚賴美國及歐盟相關內國法律規定及主管機關

    之官方公告等原始資料來源 (primary sources),法學專書、專書論文以及

    Proquest 與 Lexis-Nexis 等 資 料 庫 中 之 期 刊 論 文 、 評 論 等 間 接 資 料 來 源

    (secondary sources)。

  • 5

    第二章 反傾銷措施之概述

    WTO 反傾銷協定對於構成「傾銷」行為得予以非難之措施有三種:一

    是採暫時性措施、二是採價格具結方式、第三始為課徵反傾銷稅。暫時性

    措施基本上為反傾銷調查程序,為防止調查時日而無法給予受有損害之廠

    商及時之救濟或至少減低進一步受損害之情況而設置之措施。所謂價格具

    結係指出口商答應對受調查產品實施一固定價格,以促使進口國主管機關

    停止繼續反傾銷調查。依照反傾銷協定第 8 條規定,若出口商同意修改其

    價格,並獲同意停止以傾銷價格出口其涉案產品,且使主管機關認定傾銷

    所導致之損害效果已經消除,則主管機關在收到出口商之自願具結後,得

    暫停或終止反傾銷調查之程序,而不實施暫時措施或課徵反傾銷稅。反傾

    銷 稅 之 課 徵 則 是 在 進 口 國 主 管 機 關 認 定 符 合 反 傾 銷 稅 課 徵 之 法 定 要 件

    後,進口國得對傾銷之產品課徵反傾銷稅。

    美國、歐盟與加拿大之反傾銷救濟之實踐情形,歷年來採取價格具結

    與課徵反傾銷稅之措施比例,於本章第二節進一步說明。然而無論課徵反

    傾銷稅或以具結價格方式結案,對於涉案產品之出口商與進口商都是莫大

    之影響,出口商有可能會因此失去該進口國之銷售管道,或因必須提高售

    價而降低其競爭機會,故出口商或其與進口商之間會採行方法以規避被課

    以反傾銷措施之產品類別進口,而這些規避之行為,包括有進出口商違反

    誠信原則之方法,亦有出口商產銷調整之策略作法,簡介如下。

    一、廣義「規避」反傾銷措施之意涵2 反傾銷之最廣義「規避」之定義,係指進口國對出口商之產品課徵反

    傾銷稅後,無論是出口商或進口商,透過各種方法達到減少或免繳反傾銷

    稅之行為。

    2 林永樂,論「規避」之必然性與「反規避」之正當性,貿易政策論叢,第 6 期,民國 95 年 12月,頁 48。

  • 6

    出口商規避反傾銷稅之方式,一般而論包括有違反誠信之「表面調整」

    方式,例如吸收反傾銷稅、化整為零出口、第三國轉運、產品偽報等;有

    所謂「價格調整」方式,例如提高出口價格、降低正常價格或兩者並行等;

    以及「產銷調整」方式,諸如產品至進口國或第三國加以組裝、或加工涉

    案產品、或對涉案產品進行外觀等非技術性或功能開發等技術性改變。

    在「表面調整」之部分,由於採取之規避反傾銷稅手段,皆是買賣雙

    方並未實際檢討定價策略,卻轉而採取違反正常貿易及誠信原則之欺騙作

    法,換言之,無論是出口商單獨行為,或出口商與進口商共同合作之行為,

    在涉案出口國、涉案產品或其他與課徵反傾銷稅之要素上,利用不實之申

    報、虛假之文件或方法,使進口國海關陷於錯誤而無法掌控真正之課徵對

    象。而這類之規避行為本質上屬於違反關稅貿易等法規,並非僅發生於反

    傾銷稅措施,故反傾銷法制無需納入再予特別定義或規範之必要。

    至於「價格調整」措施,由於反傾銷稅率是由傾銷差額轉換,而傾銷

    差額係指涉案產品之出口價格低於其正常價格之差額,因此以調整出口價

    格或正常價格來縮小傾銷差額,作為減輕反傾銷稅稅負之因應,並避免進

    口國市場之流失。然而無論係採取提高出口價格、降低正常價格,或同時

    提高出口價格並降低正常價格之方式,一般實務上建議,進口國若有定期

    檢討制度之配合,針對稅額之確認或設有退還溢徵稅款之制度,廠商才有

    採行之誘因。並且定期檢討並需出口商能配合提供詳細之交易紀錄以供進

    口國海關查核,而這些這些交易紀錄之製作對出口商本身需耗費相當成

    本,對進口國政府執行檢討機制亦是一行政成本之花費。因此並需進口國

    政府評估採行定期檢討機制之可行性始能使價格調整方式達到其效果。

    關於「產銷調整」措施,亦即出口商透過生產、行銷等方式,將涉案

    產品之原產地改變為非被課徵反傾銷稅之出口國,或是對涉案產品進行後

    期開發但未達到技術性升級,用以改變產品之稅則號列。

    上述三種之廣義規避反傾銷稅措施型態,「表面調整」方式由於多半

    涉及虛報不實之違反誠信行為,如前述各國多以海關相關規定處理。至於

    「價格調整」方式耗費出口商成本最高,實際運作上很少廠商採取,亦非

  • 7

    歐美反傾銷法制關切之重點。至於「產銷調整」方式才是現行歐盟與美國

    在反傾銷法制中試圖規範之主要目標,主要因為全球化浪潮造成跨國企業

    調整其企業經營之策略,全球化亦造成產品生產流程之精細化與分工化,

    造成現代跨國企業無論是透過改變生產基地、生產線之跨國分工、原物料

    之越洋供應等,都是現今跨國企業經常進行之貿易與投資方式,然而透過

    這些貿易投資方式,極可能成為出口商與進口商規避反傾銷措施之手段,

    因此「產銷調整」是 WTO 談判中各會員最為關心之焦點。

    在 WTO 談判場域中,以歐盟、美國為首之支持反規避措施之國家,

    與其他反對反規避措施之國家,針對是否應將反傾銷之規避行為納入 WTO

    反傾銷協定加以規範互有執見,一直相持不下。我國目前在此議題上基本

    上採取較為保守之立場,雖然確保反傾銷措施之有效執行有其必要與法律

    正當性,但是我國究為出口導向之國家,強化多邊反傾銷法制之規範細

    節,對我國出口商未必是最佳政策。因此在多邊規範尚未形成之情況下,

    如何在促進國際貿易之公平競爭,與給予廠商合理之產業調整機會之間尋

    求一平衡點,以擬定我國政策方向,或許可以從歐盟、美國等早已反傾銷

    稅「規避」問題尋求解決,以及該等國家如何確保反傾銷措施有效執行之

    國家經驗中探求。

    二、歐美與加拿大反傾銷措施態樣 現今美國、歐盟與加拿大為最常使用反傾銷措施之主要 WTO 會員。

    根據 WTO 秘書處 2007 年 10 月 30 日發佈之新聞稿3,新之反傾銷調查案

    數量有持續下降之趨勢,採取最終措施(final measure)之案件數量亦同為下

    降趨勢。在 2007 年 1 月至 6 月,13 個會員國提出 49 個新調查案,比起

    2006 年同期之 92 個新調查案少。2006 之這段時間,總共 16 個會員國提

    出應用 57 個新之反傾銷最終措施,較 2005 年同期 15 個會員提出之 71 個

    最終措施下降了 20%。而美國、歐盟與加拿大各分列 WTO 會員實施反傾

    3 WTO Secretariat reports renewed declines in new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and new final anti-dumping measures, 30 October 2007, http://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07_e/pr497_e.htm

  • 8

    銷措件數前十名之國家(見表 1)。在針對這三個國家進行法制探討前,先瞭

    解其反傾銷法實施至今,除暫時性措施為程序中之暫時救濟,最終之反傾

    銷措施有二:一係價格具結,一係反傾銷稅,因此在此先針對這三個國家

    反傾銷案件採行此兩種反傾銷措施之比例進行分析,並試圖解析從其實務

    上措施採用之分配與其反傾銷法制之相互關係。

    表 2-1 WTO 會員實施反傾銷措施件數統計

    國家 實施反傾銷措施(調查)件數

    印度 347 (474)

    美國 242 (375)

    歐盟 237 (363)

    阿根廷 157 (220)

    南非 121 (203)

    土耳其 110 (109)

    中國 97 (138)

    加拿大 87 (141)

    澳洲 72 (189)

    台灣 4 (13)

    全球總數 1997 (3097)

    資料來源:WTO 網站,更新至 11/20/07‧

  • 9

    (一)美國

    以價格具結作

    結; 3; 1%

    非以價格具結

    作結; 356;

    99%

    以價格具結作結 非以價格具結作結

    圖 2-1 美國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佔反傾銷調查比例4

    1. 美國 1996-2006 年共展開 359 件反傾銷調查,其中僅 3 件以價格具

    結中止調查,佔 1%不到;而非以價格具結結案者有 356 件,佔 99%。

    2. 觀察美國近 11 年來之反傾銷案件,美國甚少接受價格具結,唯一

    價格具結之案件有兩件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一件為墨西哥。

    4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案件數:取材自 USITC 之 accepting undertaking(s) 統計資料。所得件數係不扣除後來被撤銷者,亦不重覆計算後來修正已接受之價格具結者, http://www.usitc.gov/trade_remedy/731_ad_701_cvd/investigations/completed/index.htm;1996-2006 年展開反傾銷調查案件數:取材自 WTO 官方網站之統計資料, AD Initiations: By Reporting Member,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 。

  • 10

    (二)歐盟

    以價格具結作

    結; 69; 23%

    非以價格具結

    作結; 226;

    77%

    以價格具結作結 非以價格具結作結

    圖 2-2 歐盟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佔反傾銷調查比例5

    歐體各年度接受價格具結案件數

    0

    45

    2

    7

    12

    6

    10

    1

    11

    8

    3

    0

    2

    4

    6

    8

    10

    12

    14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

    案件數

    案件數

    圖 2-3 歐盟各年度接受價格具結案件數

    5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案件數:以 accepting undertaking(s)查詢而得,不扣除後來被撤銷者,亦不重覆計算後來修正已接受之價格具結者。 1996-2006 年展開反傾銷調查案件數:取材自 WTO 官方網站之統計資料, AD Initiations: By Reporting Member,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 。

  • 11

    1. 歐盟 1996-2006 年共展開 295 件反傾銷調查,其中 69 件以價格具

    結作結,佔 23%;而非以價格具結作結者有 226 件,佔 77%。

    2. 由上圖觀察得知,11 年來歐盟接受價格具結之案件數並無顯著之

    變化,也沒有明顯之趨勢,本研究團隊以為,或許與價格具結多是

    由廠商提出有關,故歐盟接受價格具結之數量應無政策上之因素,

    反而繫於廠商是否主動提出申請。

    3. 另外,每年價格具結之案件數占該年度反傾銷措施最低也有超過

    9%,11 年來價格具結之總數占反傾銷措施總數之 23%,超過五分

    之一,可得而知者採行價格具結,係歐盟反傾銷案件中相對其他國

    家而言,係屬有效達到反傾銷救濟效果之措施。

    4. 總體而言,歐盟每年之價格具結件數在統計上似乎顯著之趨勢,

    2004 年法規修正後之件數雖比前一年增加,但其後又下降,迄今

    趨勢尚不明朗,惟價格具結在反傾銷措施中不算少見,可見其重要

    性並不低。

  • 12

    (三)加拿大

    以價格具結作

    結; 2; 2%

    非以價格具結

    作結; 128;

    98%

    以價格具結作結 非以價格具結作結

    圖 2-4 加拿大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佔反傾銷調查比例6

    1. 加拿大 1996-2006 年共展開 130 件反傾銷調查,其中僅 2 件以價格

    具結作結,約佔 2%;而非以價格具結作結者有 128 件,佔 98%。

    2. 由圖可見,11 年來加拿大亦甚少接受價格具結,然比例上稍稍高

    於美國。基本上由於加拿大反傾銷法制之設計,致使出口商申請價

    格具結之優勢不明顯,因此缺乏出口商答應具結之誘因。詳細內容

    請見後文加拿大章節。

    6 1996-2006 年價格具結案件數:取材自加拿大邊境服務署 (Canada Board Services Agency)官方網 站 , Historical Listing , http://www.cbsa-asfc.gc.ca/sima-lmsi/historic-eng.html ; 1996-2006年展開反傾銷調查案件數:取材自 WTO 官方網站之統計資料, AD Initiations: By Reporting Member,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 。

  • 13

    第三章 美國反傾銷制度反規避規範與案例分析

    第一節 美國反傾銷反規避立法

    一、立法緣起 1988 年 美 國 於 綜 合 貿 易 暨 競 爭 力 法 (The 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第 1321 條修正了 1930 年所制訂之關稅法,增

    添了一個新之條文,即第 781 條7,本條即為美國反傾銷制度下之反規避條

    款,故以下就以反規避條款(Anti-circumvention)稱之。

    美國商務部在執行反傾銷稅命令時,必須認定某特定進口商品是否屬

    於該命令效力所及之商品範圍以內,為了防止進口人以商品轉換等手段來

    規避反傾銷稅之課徵,美國國會在 1988 年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中,增加反

    規避條款,加強授予商務部認定反傾銷稅命令效力範圍之職權。美國國會

    認為,如果商務部無權調整反傾銷稅命令之適用範圍,以對抗各種規避反

    傾銷稅命令之手段,將遭致越來越多規避反傾銷稅之案件,因此國會希望

    商務部能建立有效制度,以防堵外國各種規避手段,尤其特別重視將商品

    轉移至美國或第三國裝配或完工之規避手段。例如:從已遭反傾銷稅命令

    拘束進口成品之國家,進口零組件至美國裝配,或在第三國裝配成成品再

    進口到美國。

    在反規避條款訂定前,受反傾銷稅命令拘束之外國廠商得以藉由改變

    商品之外觀、改變生產之方法或改變貿易之方式等手段,將受反傾銷稅命

    令拘束之商品化整為零,而將其零組件銷往美國境內或第三國境內加以組

    裝成成品,復於美國境內傾銷之各種規避行為,達成規避反傾銷稅之課

    徵,而將商品傾銷至美國境內,藉由 1988 年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中反規避

    7 原 19 USC, section 1677j 所修正。

  • 14

    條款之規定,授權商務部解釋反傾銷稅命令效力範圍之方式,來防制各種

    不法之規避手段。

    由於在原 1930 年關稅法之規定下,只有被定義之商品才可在包括在反

    傾銷或反徵收命令中。但是,美國商務部經常碰到這樣一些情況,即如不

    對原先課徵反傾銷命令定義之產品予以字面上解釋之彈性,或不予產品範

    圍定義適度之調整,該規避反傾銷稅課徵之產品就不能包括在命令範疇之

    內。因此 1988 年修訂之美國 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解釋,賦予商務部彈

    性認定之空間,規定反傾銷稅課徵命令對定義產品之範圍可擴大適用。

    二、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之內容 美國 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賦予商務部行政裁量彈性認定之空間,規

    定反傾銷稅課徵命令可擴大適用以符合下列四種行為態樣:8

    (一)在美國完成或組裝之產品

    (Merchandise completed or assembled in the United States)9

    該規避行為之類型,係指受反傾銷稅課徵之國家,將受課徵之商品化

    整為零,以零組件之方式輸入美國後,並在美國境內將零組件裝配或完

    工,且在美國境內銷售,企圖規避既有之反傾銷稅命令之商品。此種類之

    行為,如果經商務部認定符合以下四項要件,即被認為原反傾銷稅命令之

    效力範圍及於該進口之零組件:10

    8 美國 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 (a)(b)(c)(d)。 9 19 U.S.C , sec.1677j (a) 10 19 U.S.C , sec.1677j (a)(1): “(A) merchandise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of the same class or kind as any other merchandise …,

    (B) such merchandise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pleted or assemb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parts or components produced in the foreign country with respect to which such order or finding

    applies,

    (C) the process of assembly or comple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minor or insignificant, and

    (D) the value of the parts or components referred to in subparagraph (B) is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total value of the merchandise,…."

  • 15

    ( 1) 在 美 國 銷 售 之 產 品 與 課 徵 命 令 約 束 之 產 品 為 同 種 類 (the same

    class or kind)產品;

    (2)該產品在美國完成或組裝所使用之零組件是由受反傾銷稅命令

    拘束之國家所生產;

    ( 3 ) 該 產 品 在 美 國 之 組 裝 過 程 係 微 小 (minor) 或 是 微 不 足 道

    (insignificant)11;

    ( 4 ) 所 進 口 之 零 組 件 之 價 值 占 完 成 後 之 商 品 總 價 值 之 主 要 部 分

    (significant portion)。

    並且在決定是否將零組件納入反傾銷稅課徵之範圍時,尚須進一步考

    量下列三項因素:12

    (1)交易之型態,包括零組件來源之型態(sourcing patterns);

    (2)受調查之零組件之製造商或出口商,是否和在美國裝配或完成

    並銷售之廠商存在股份和資金等關係 (affiliated);

    (3)反傾銷之命令發佈後,受該命令拘束之國家輸入美國之零組件

    數量是否增加。

    11 對於是否為微小 (minor)或是微不足道 (insignificant)之認定, 19 U.S.C sec. 1677j (a)(2)提到,美國主管機關考量: (A) 在美國之投資水準,

    (B) 在美國研究與發展之水準,

    (C) 在美國生產程序之性質(nature),

    (D) 在美國之生產設施(production facilities)程度,及

    (E) 在美國所處理之加工價值是否只占在美國銷售該產品之價值之一小部分。 12 19 U.S.C , sec.1677j (a)(3):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o include parts or components in a countervailing or antidumping duty order or finding under paragraph (1), the administering authority shall take into account such factors as:

    (A) the pattern of trade, including sourcing patterns, (B) whether the manufacturer or exporter of the parts or components is affiliated with the person

    who assembles or completes the merchandise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arts or components produced in the foreign country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order or finding described in paragraph (1) applies, and

    (C) whether impo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parts or components produced in such foreign country have increased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issuance of such order or finding.

  • 16

    (二)在第三國完成或組裝之產品

    (Merchandise completed or assembled in foreign countries)13

    該類型之規避行為和前述第一種規避行為類似,其之不同在於受反傾

    銷稅課徵之國家將受課徵之商品,以零組件之方式輸入第三國而非美國,

    並在第三國境內將零組件組裝或完工為受反傾銷稅課徵之商品,再輸入美

    國境內銷售。

    依據此條款,商務部在判斷原反傾銷稅令之效力範圍是否和第一種規

    避行為類型相同時,必須符合第一種規避行為之四項要件,原反傾銷稅之

    效力才能擴張至第三國進口之產品。且商務部進一步衡量反傾銷稅效力之

    三項要件亦和第一種類型相同。

    在反規避調查中,如果商務部決定將原反傾銷稅命令之效力,擴及於

    在第三國組裝或完成之商品,在作成最終裁決之前,商務部依法必須事先

    通知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ission, 以下簡稱 ITC),並

    考慮 ITC 對此項決定所表示之意見。

    (三)經過些微修改之產品

    (Merchandise which has been altered in a minor way)

    第三種規避行為之類型,係指在反傾銷稅命令發佈之後,受反傾銷稅

    課徵之出口商,將受課徵之商品在形式上或外觀上加以略作修改,而以不

    同之形式或外觀在美國境內銷售,企圖規避既有之反傾銷稅命令。14

    構成「些微改變」之判斷要件,商務部認為依據立法理由,在認定是

    否屬於「些微改變」時應考慮原商品之整體特性、最終使用者之期待、商

    品之使用情形、行銷之通路以及和進口時產品總價相關之修改成本。商務

    部曾在 1990 年 2 月 1 日發布之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15採取了上述

    之考量基準,在一課徵反傾銷稅之電棒案中,由委內瑞拉進口之 0.25 英吋

    13 19 U.S.C , sec.1677j (b) 14 19 U.S.C , sec.1677j (c) 15 聯邦公報 55 Federal Register 3434-3436, 1 February 1990。

  • 17

    之鋁質電線,與原反傾銷稅課徵之電棒皆屬於製造程序中段之產品,必須

    經過軋鋼廠再製才能形成最後成品之電纜。電線與電棒之差異僅在於,電

    線已經軋鋼廠再製,但該再製成本僅占完工後產品之總價 2.5%,且就使用

    型態、消費者期待及行銷通路標準來審視之,電線與電棒都被認為可互相

    替換之商品(interchangeable),故商務部在公報終指明對於些微改變之認定

    係考量使用型態、消費者期待、行銷通路標準,與產品是否可相互替換等

    因素。16

    相關立法特別指出如受反傾銷稅課徵之農產品或原料,雖經簡易加工

    處理,仍推定為原反傾銷稅命令效力所及。因此對於此種類型之規避行

    為,反規避條款規定反傾銷稅命令之效力,當然及於受拘束商品於形式上

    或外觀上之略作修改,但是商務部若有理由認為無須將某項略作修改之商

    品納入原反傾銷稅命令之效力範圍,其有權推翻該項法律上之推定,將該

    項略作修改之商品排除在反傾銷稅課徵範圍。但是商務部之決定必須基於

    具體事證,而不能僅以略作修改後之商品與原先受拘束之商品係分屬不同

    之海關稅則號別列為理由17。

    (四)後期發展之產品(Later developed merchandise)18

    此種類型之規避行為,係指在反傾銷稅命令發佈之後,受反傾銷稅課

    徵之商品,雖然經過後續之研發工作,但如果該後續研發產製之商品在本

    質上與被原反傾銷稅課徵之商品沒有不同,商品被課徵反傾銷稅之國家則

    有規避既有反傾銷稅命令之企圖。

    16 美國商務部曾在 1980 年代針對日本進口之手提式電動打字機所發布之反傾銷命令之適用範圍產生爭議。當時手提式電動打字機之反傾銷稅命令發佈後,手提之「電子」打字機開始上

    市,並附加計算功能,而商務部曾任為在打字機內附加其他功能使其屬於不同之關稅稅目,

    故使其不受原反傾銷稅另之課徵。但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在 Smith Corona Corporation v. United States 一案中推翻此見解,認為不應過渡依賴關稅分類規定以界定反傾銷命令之範圍。

    17 同前註 10。 18 19 U.S.C , sec.1677j (d)

  • 18

    商務部於認定後續研發之商品與原被課徵反傾銷稅之商品,是否受現

    有之反傾銷命令約束時,必須考慮下列要件是否相同19:

    (1)該商品之物理特徵(gener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2)最終用戶之期望(expectation of ultimate purchasers)

    (3)最終用途(ultimate use)

    (4)貿易管道(channels of trade)

    (5)廣告和陳列(advertisement and display)

    在美國 1930 年關稅法第 781 條規定中,縱使後續研發之商品與原被課

    徵反傾銷稅之商品,分別列屬不同之海關認定類別,商務部亦可以不受其

    拘束,將海關認定不同之商品納入反銷傾稅之擴張範圍。20

    至於,後續研發之商品如較原被課徵反傾銷稅之商品附具新功能時,

    除非新功能構成商品之主要用途(primary use),或是該研發新功能之成本

    占該商品總生產成本之主要部分,否則商務部不該將該商品排除於反傾銷

    稅範圍外。

    三、小結 商務部於認定前述四類規避行為態樣時,與 ITC 之職權分工有程序性

    要件需要踐行:

    19 19 U.S.C , sec.1677j (d)(1): “For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whether merchandise developed after an investigation …, the

    administering authority shall consider whether:

    (A)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has the same gener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merchandise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order was originally issued , (B)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ultimate purchasers of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are the same as for

    the earlier product,

    (C) the ultimate use of the earlier product and the later developed merchandise are the same,

    (D)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is sold through the same channels of trade as the earlier product,

    (E)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is advertised and displayed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e earlier

    product." 20 美國 1930 關稅法第 734 條(d)(2)從命令中排除(Exclusion from orders):主管機關不得將後來開

    發產品排除於平衡稅或反傾銷稅命令之外,僅因該產品:(A)在關稅分類上,有別於申請書或

    主管機關於程序中先前之公告,或(B)除非該額外功能構成該產品之主要用途,讓買者能執行

    額外之功能,且此額外功能之成本占該產品全部生產成本之相當重要之比例。

  • 19

    (1)若屬於上述第三種規避行為,一般而言,商務部可以直接將經

    些微修改之產品納入原本進行中之反傾銷調查或已經施行反傾

    銷稅之產品範圍,不必再詢問 ITC 之建議。然而在其他三種類

    型之規避行為,商務部必須依據法定要件加以調查,以便認定

    既有之反傾銷稅命令,是否擴及至某特定之進口商品。

    (2)對於「些微修改」以外之其他三種規避行為,如果商務部在反

    規避調查中作成將原反傾銷稅命令之效力擴大於某項商品之認

    定,則商務部依規定必須事先通知 ITC,並參酌 ITC 對該反規

    避調查之產品對國內產業損害之要件是否應再予認定之意見;

    至於「些微修改」之規避行為,因為法律推定反傾銷稅命令之

    效力當然及於該商品形式或外觀上之略作修改,故商務部無須

    事先通知 ITC 或徵詢 ITC 之意見。

    第二節 美國反規避措施案例分析

    美國在 1988 年於其反傾銷立法中加入了反規避條款後,就「些微修

    改產品」與「後期研發產品」方式指控規避反傾銷稅之案件共有兩起,如

    下所述。

    一、日本、加拿大碳鋼之反規避調查

    (一)本案背景

    1993 年,美國調查當局對於原產自日本和加拿大之碳鋼發佈了反傾銷

    稅命令,在美國國內產業對於涉案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之申請書中,有關

    產品(碳鋼)按照 HTS 標準被描述為「硼元素之含量不超過 0.0008%以上

    之鋼產品」。所以受到既有反傾銷稅令規制之鋼產品,就只能是硼元素含

    量不超過 0.0008%以上之鋼產品。於 1998 年,美國當局接到國內生產者

    之控訴,指稱加拿大和日本之生產商,將其碳鋼產品加入硼元素使成硼鋼

    以規避既有之反傾銷稅令。為了向美國調查當局證明這一點,美國國內生

    產者指出,在原來反傾銷稅措施開始實施不久後,沒有受到反傾銷措施規

  • 20

    制之「硼鋼」向美國之進口量就急遽增加。但是,美國商務部並未就產品

    可能存在構成美國反傾銷法規避行為,需要採取反規避措施之細微改變得

    出結論,因此有關反規避調查則繼續深入進行。

    (二)法源依據

    美國 1930 年關稅法第 751 (c)(2) 條:「展開檢討之公告」;第 751

    (c)(3)(B) 條:「展開檢討公告之回應」;第 781 (c)(d) 條「規避反傾銷之

    防止中產品之細微改變、後來開發之產品」。

    (三)本案之認定重點

    1. 產品之些微改變(Minor alterations of merchandise)之認定;

    本案中,調查當局在 HTS 標準基礎上,決定把硼元素含量在 0.0008

    %以上之鋼產品排除在有關之反傾銷調查之外,對此美國國內生產者也做

    出回應並指出有關出口商在產品中加入之硼元素含量是非常微量之,對於

    有關產品之特性及用途不會產生什麼影響,而且添加硼元素之成本非常

    低,有關之添加程序也是非常之簡單。有鑑於此,美國國內生產者得出結

    論認為這種微量硼元素之添加,意在規避既有之反傾銷措施,削弱其應有

    之救濟效果,構成美國反傾銷法上所謂之「些微改變(minor alterations)」。

    在 進 行 反 規 避 之 調 查 中 , 美 國 商 務 部 隨 後 依 據 美 國 1930 年 關 稅 法 第

    751(c)(3)(B)條 確 認 , 在 有 關 鋼 材 產 品 中 加 入 微 量 之 硼 , 使 其 含 量 達 到

    0.0008%之限量之上,正如國內生產者所指出該程序是極其簡單之,成本

    也非常低廉。而且,在加拿大之碳鋼案中,美國商務部在初步裁定指出,

    從操作上看,把碳鋼變成所謂之硼鋼,只需要在每 100 噸鋼水裡面,加入

    不到 100 磅之硼就可完成,而額外添加硼之成本,只不過是最終產品銷售

    價格之 0.33%而已。

    2. 後續研發之產品(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之認定

    鑑於生產流程上之一點簡單之改變都將會對結果造成非常重大之影

    響,美國商務部對於受既有反傾銷命令規制之碳鋼,與被指控為規避之硼

  • 21

    鋼產品,在物理特徵、消費者期待、產品實際用途和銷售管道等方面一一

    進行比較。此外,美國商務部還對於添加了硼之鋼產品,其生產、銷售情

    形進行仔細之調查。儘管在此兩案例中,改變碳鋼之生產步驟是類似之,

    而且在採取有關之反傾銷措施後,硼鋼之產量都有所上升,然而美國商務

    部對加拿大及日本進口之認定有所不同,如下述。

    (1)加拿大之碳鋼案

    在加拿大之碳鋼案中,根據控訴者與被控訴者所提出之證據顯示,硼

    鋼與碳鋼兩者在相比之下,無論是就產品物理特徵而言,還是就消費者最

    終期待而言,兩者間都不存在任何重大區別。雖然加拿大之生產商聲稱其

    在相關鋼產品中加入微量之硼元素可以提高產品之韌度以及產品之柔韌

    性,但是,在反規避調查中,美國調查當局卻發現,該廠商從未進行有關

    冶金學測試以支持他們這種主張。事實上,該廠商並未對其客戶說明加入

    微量硼元素後,其產品特徵會有何變化。因此,美國調查當局最後做出認

    定加拿大廠商確實有規避行為之裁決,認為加拿大廠商在鋼產品中添加微

    量硼元素之銷售時間安排與銷售方式有規避之嫌。另一方面,調查當局在

    反規避調查中發現,加拿大廠商在反傾銷命令、調查發佈前,從未在市場

    上銷售過任何添加了硼元素之鋼產品,然而卻在美國調查當局公布了初步

    裁決結果,並開始徵收反傾銷稅後,加拿大廠商開始向美國消費者供應添

    加硼元素之鋼產品。然而同時,加拿大國內之消費者卻和往常一樣,繼續

    得到碳鋼之供應,基於以上之事實基礎,美國商務部最終做出加拿大規避

    行為存在之肯定性裁決。

    (2)日本之碳鋼案

    在日本之碳鋼案中,美國調查當局之反規避調查著重於生產流程中在

    產品添加硼元素是否將會對最後成品產生重大影響之審查。日本生產業者

    認為向美國出口添加硼元素之鋼品之需求變化,並不能因而認為是一種規

    避既有反傾銷措施之行為;而應認為是一種具有商業目的之行為。在經過

    嚴格審查後,美國商務部認為,無論就商業意義而言,或是就冶金學之意

    義而言,生產有關鋼產品持續退火之程序中,添加硼元素進去,確實有其

  • 22

    技術上合理之解釋。因為在碳鋼生產流程中,實質上存在著兩種不同退火

    程序,一種是持續退火;另一種是分批退火。對於使用持續退火程序製造

    碳鋼之廠商而言,添加額外之硼元素進去,對於最終產品之物理性質具有

    實質性之影響。日本之案情與加拿大碳鋼案相比之下,美國調查當局發

    現,加拿大廠商既未用持續退火程序來製造有關之鋼產品,也未提出有關

    鋼產品添加微量硼元素所具有之益處。而日本生產廠商則提出,在持續退

    火程序中額外加入微量硼元素可以使產品性能更加穩定可靠,也能增加產

    品之可塑性。基此,美國調查當局在調查中,發現日本生產廠商之主張與

    案件記錄中之材料無任何不一致之處,並得出結論認為日本廠商在鋼產品

    中加入硼元素在冶金學上確實具有正當理由,且經調查日本在反傾銷調查

    開始前已有向美國出口添加硼元素之鋼產品之歷史,同時該硼鋼除了在美

    國銷售外,也在日本市場銷售。美國調查當局最後認定,儘管在既有反傾

    銷命令公佈之後,尚有其他被訴廠商主張在有關產品中加入硼元素是有益

    之,並有科學研究作依據。在美國調查當局審查所有被訴廠商之研究資料

    後,發現所有事實都顯示出,在有關產品加入微量硼元素將會對於持續退

    火程序有益,從而提高有關產品生產流程之效率。日本生產廠商在有關鋼

    產品中添加硼元素之作法,是業界對改善鋼產品性能慣用之方式,而並非

    規避既有反傾銷命令之結果。

    美國調查當局基於上述事實之考慮,認為日本碳鋼案並未構成規避行

    為,但認為加拿大碳鋼構成規避行為。

    二、中國石蠟蠟燭反規避案

    (一)本案背景

    2006 年 2 月 28 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對從中國進口之石蠟蠟燭 (海關

    稅號 3406.00.00) 進行「些微改變產品」和「後期研發產品」兩項反規避

    調查。以確定中國蠟燭產品是否包含於現行之反傾銷令徵稅範圍內。

  • 23

    據美方統計,中國石蠟蠟燭 2002、2003、2004 年對美出口金額分別

    1.61 億、1.65 億和 1.98 億美元21。1985 年 9 月應美國蠟燭協會申請,美國

    商務部曾對中國之石蠟蠟燭啟動反傾銷調查,並於 1986 年 7 月作出最終

    裁決,裁定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 54.21%。1986 年 8 月,美國際貿易委員

    會作出存在損害之最終裁決,因此,美國商務部隨後發佈了反傾銷稅命

    令。自 1986 年以來,多家中國企業參加了該案之行政檢討和新出口商之

    復查。在 1999 年該案期滿,美國商務部以撤銷反傾銷稅令會引起傾銷為

    由,因而繼續裁定對中國石蠟產品徵收 54.21%之反傾銷稅。

    近 年 來 中 國 企 業 出 口 到 美 國 之 蠟 燭 以 棕 櫚 油 取 代 石 蠟 作 為 重 要 原

    料,因此在美國海關報稅時得不被歸為石蠟蠟燭,而不用被徵收該 54.21%

    之反傾銷稅。但美國當地之蠟燭業者認為該價格相對低廉之中國蠟燭已對

    其銷售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認為目前在美國銷售之棕櫚油蠟燭和石蠟蠟

    燭應為同一用途之商品,也需被徵收反傾銷稅。

    2004 年 10 月 8 日,美國蠟燭協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針對中國石蠟蠟

    燭以「後期研發產品」方式規避反傾銷令之申訴;同年 10 月 12 日,該協

    會又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 106 家中國企業以「些微改變產品」方式規避反

    傾銷令之申訴。

    目前美國商務部已正式啟動以上兩項反規避調查,將根據與利害關係

    方商議之結果,確定分發調查問卷和各方就此提交評論意見之時間表。有

    關「後期研發產品」之反規避調查,雙方需於 30 天內提交評論意見,並

    於 40 天內提交反駁意見。根據美國法律之規定,美國商務部一旦作出肯

    定性初步裁決,將通知美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對涉案產品暫停清關及徵收現

    金保證金,並於立案之日起 300 天內(2006 年 12 月 25 日前)作出最終裁決。

    21 國際商報,2006 年 2 月 28 日。

  • 24

    (二)法源依據

    第 781 條(c)(d)「規避反傾銷之防止中產品之些微改變、後續研發之產品」。

    (三)本案之認定重點

    本案中,美國商務部於判斷是否為規避反傾銷稅令之重要依據乃:對

    目標產品 (石蠟蠟燭 )之細微改變或後期研發之產品 (棕櫚油蠟燭 )是否構成

    具有與目標產品相同基本特徵之產品。在確定調查後,開發之產品是否包

    括在有效反傾銷稅令之範圍內,調查機關須考慮該後期研發之產品是否與

    原簽發之命令所針對之早期產品(石蠟蠟燭)相同時,其審查基準為:一般

    物理特徵是否相同、最終購買者對該產品之期望是否相同、產品之最終用

    途是否相同、產品銷售管道是否相同、廣告和陳列方式是否與早期產品相

    似等22。在考慮微修變產品之認定上,其標準乃:「當某種產品被徵收反

    傾銷、反補貼稅後,將該產品從形式上或外觀上進行輕微改變,使產品脫

    離稅令規定之應稅產品範圍,進而規避反傾銷、反補貼稅之行為。」。

    本案中,被認定應被徵稅之產品範圍係指:「由石蠟製成並具有纖維

    或紙芯,已薰香或未經薰香之石蠟蠟燭。」根據國際貿易委員會(ITC)

    之解釋,只有石蠟含量超過 50%,才能被稱為「石蠟蠟燭」。因此,原則

    上美國商務部在認定產品範圍時,都將以石蠟是否占 50%做為基準。目前

    中 國 出 口 至 美 國 之 蠟 燭 中 以 棕 櫚 油 蠟 燭 為 主 , 其 棕 櫚 油 含 量 佔 蠟 燭 之

    55%,石蠟含量僅佔 45%。亦即美國此次反規避調查目的即欲將石蠟含量

    22 19 U.S.C , sec.1677j (d)(1): “For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whether merchandise developed after an investigation …, the administering

    authority shall consider whether:

    (A)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has the same gener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merchandise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order was originally issued,

    (B)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ultimate purchasers of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are the same as for

    the earlier product,

    (C) the ultimate use of the earlier product and the later developed merchandise are the same,

    (D)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is sold through the same channels of trade as the earlier product,

    (E) the l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 is advertised and displayed in a manner similar to the earlier

    product."

  • 25

    在 50%以下之產品拉納入應課傾銷稅之行列,認為棕櫚油蠟燭屬於「後續

    研發」之石蠟蠟燭產品。

    美國於 1986 年原案調查裁決後,歷經兩次日落檢討。本案當事人向

    國際貿易法院提出審查商務部之裁定,但國際貿易法庭之原則,基本上僅

    對美國商務部產品範圍裁定之方法做出評判,對於某類產品是否應納入稅

    令之中並不予判斷。因此當被調查國認為美國商務部之裁定不公,國際貿

    易法院將循發回更審之程序,要求商務部重新裁定。至於本案中產品範圍

    之界定,主要透過 180 個產品範圍之裁定和兩次司法程序而決定。有關系

    爭 180 個產品範圍之裁定是指從形狀、成份、是否用於裝飾等方面,對控

    訴國提出之產品是否在徵稅範圍內做出判定。最後據國際貿易委員會之統

    計,有 70%申請裁定之產品被認定為納稅產品。

    三、小結

    本案涉案金額龐大因而引起關注。據國際貿易委員會之統計,2004 年

    全年中國石蠟蠟燭對美出口近 2 億美元,且在 2002、2003 兩年間,出口

    金額也均過億。同時,本案也是自美國 1995 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首次

    對中國產品進行反規避調查,從 1988 年美國反規避制度建立後,其對中

    國產品進行反規避調查之案件僅有美國訴中國、烏克蘭等國定尺碳素鋼板

    一案,當時商務部裁定以「在第三國進行組裝」以及「些微改變產品」之

    形式規避反傾銷稅,而對中國碳鋼產品進行反規避調查。

    相較於本案以「些微改變產品」方式指控規避反傾銷稅之案件,美國

    在 1995 年後亦有兩起相似案件分別為:2001 年加拿大定尺碳素鋼板案與

    2003 年日本碳鋼產品案。這兩起案件都以產品中添加微量硼元素之方法以

    規避美國海關稅則中碳鋼產品之分類標準。但只有加拿大一案最終被認定

    成立規避行為;而在日本一案,由於其論證添加硼元素在商業和冶金學上

    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因而未被認定為規避。然而,本案中因反規避規則尚

    未成為多邊規則,游離於 WTO 反傾銷規則之外,所以至今未受到各會員

    國之普遍認可。

  • 26

    綜言之,美國之反規避制度之實施乃與其反傾銷制度相伴而生,但並

    非所有反傾銷制度之國家都有反規避制度。大部分國家雖有反傾銷制度但

    無反規避制度,另外有一些國家則是隨著時勢改變調整其國內反傾銷制

    度,如紐西蘭。最早制定反規避制度之國家,是採行反傾銷制度最為頻繁

    之歐盟和美國。雖然歐、美堅持將反規避制度納入多邊規則,但在此問題

    上各會員國反應不一,致使談判在反規避問題上陷入了僵局。WTO 成立

    後,反傾銷委員會下又專門設立了反規避非正式小組,為反規避制度之探

    討設立了個開放之空間。目前,反規避已進入新一輪之多邊談判,從保障

    反傾銷措施有效實施之角度,反規避之建立有其必要性,但在缺乏多邊規

    則之情況下,單邊層面規則雖可自由訂定,但仍須謹慎。從日本就歐盟反

    規避一案在 WTO 爭端解決機制勝訴之結果,可得出違反多邊規則將可能

    受到懲罰,儘管在多邊規則下,並無反規避之相關規定,但若在執法中缺

    乏謹慎,則可能觸犯多邊規則。

    從加拿大與日本碳鋼案中,我們可以看出調查當局對於規避行為進行

    裁定之過程中,必須深入地查明相關細節,才可以避免誤判。事實上,加

    拿大與日本之碳鋼生產廠商都採取相同作法,在大量之鋼水中加入非常微

    量之硼元素,從而改變他們之產品,使其產品得以排除於既有反傾銷命令

    中產品之描述範圍之外,而無須繳納相關反傾銷稅。然而,加拿大廠商與

    日本廠商調查結果不同之處,乃因日本碳鋼生產廠商能提供事實依據表明

    其添加硼元素之作法有利於改進產品質量,且該舉在反傾銷命令發佈前就

    已經存在,因此不應被視為規避反傾銷措施之不法行為。

    總結,若美國商務部對於上述案件分析只侷限於案件表面,亦即於美

    國反傾銷命令發佈後,將系爭硼鋼在美國出口量增加之情形歸於產品發生

    細微之改變,而不去深入調查、分析產品改變之詳細情況,則日本之碳鋼

    案將會同加拿大碳鋼案被裁定存在規避行為。而這種結果勢必將對日本碳

  • 27

    鋼案中合法之生產活動造成不必要之障礙。 23

    從美國反規避踐行上,由於認定四種規避行為之判斷標依據均未詳細

    規定進行方式與程序,亦無明確量化之認定標準,使得商務部擁有絕對之

    裁量空間 24。另美國在審查「反規避」產品範圍時,有關產品價格是否有

    傾銷情形或對美國產業現狀構成影響等因素,皆未列入考量。

    此外,WTO 原產地規則協定25於反傾銷措施26亦有是否適用之疑慮。

    根據原產地規則協定之一般規則,在第三國完成裝配生產活動之產品則認

    定其原產地為第三國。根據商務部曾做出之裁決指出:「該在美國或第三

    國組裝之過程係一針對被課徵反傾銷稅國家所進口之零組件所做之微小

    生產活動,且該零組件之價值占商品總價值之主要部分」。是以上述生產

    活動可能直接與原產地規則協定衝突。

    23 G/ADP/IG/W/50, Committee on Anti-Dumping Practices, Informal Group on Anti-Circumvention, Paper by the United States, at http://docsonline.wto.org/

    24 1988 年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 (The 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第 1321 條下加了一項要求,即商務部應和 ITC 商討以確保他們之決定不會違背美國之國際義務。這一增加規定對商務部之不受影響之自由裁量權(unfettered discretion)做了安全措施。未做規定之是商務部將使用什麼方式去分析這些進口部件之傾銷幅度。

    25 WTO 原產地規則協定(Agreement of Rules of Origins)為世界貿易組織協定附件 1A 中囊括之十二項協定之一。

    26 原產地規則協定第 1 條第 2 項指出原產地規則協定 (Rule of origin Agreement)包含 1994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下反傾銷措施原產地之規定。原產地規則協定第 9 條第 1 項 (a)假設原產地規則應被平等地適用在本協定第 1 條之各種情形。

  • 29

    第四章 歐盟反傾銷制度反規避規範與案例分析

    第一節 歐盟反傾銷反規避規範

    一、歐盟反傾銷制度之反規避立法沿革 為避免不公平競爭,歐盟自創立以來,便已將反傾銷措施納入其創立

    條約(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中。根據該條約第 113 條

    第 1 項,歐盟應採取統一立法方式建立貿易保護措施以反制傾銷行為27。

    西元 1967 年,歐盟理事會在歐盟執委會之建議下,通過第 459/68 號規則28,

    此即為歐盟最早之反傾銷法。雖然第 459/68 號規則已就傾銷是否存在及產

    業損害之認定標準、控訴與調查程序、反傾銷稅之課徵等項目作規定,但

    仍未臻完備。是故,歐盟之反傾銷法制迭經修正,漸次設立諮詢委員會以

    便其向歐盟執委會提出諮詢意見、建立出口價格之計算與價格比較相關準

    則、規定反傾銷稅課徵之期限、賦予歐盟執委會對拒絕具結之涉案廠商課

    徵暫時性關稅之權利等29。

    西元 1987 年,由於日本廠商大量利用其設立於歐盟境內之工廠裝配

    零組件,以規避反傾銷稅課徵之舉,使歐盟注意到此等規避問題因而制定

    第 1761/87 號規則30,該規則第 13 條第 10 項首次將此種規避行為納入反傾

    銷法制之規範,此即為著名之「螺絲起子條款」31,這也是世界反傾銷法

    律史上第一個反規避立法。根據該條款規定,只要符合以下條件,即可對

    在歐盟境內組裝或生產後進入歐盟產業之貨品課徵確定性反傾銷稅:

    27 Art. 113(1) of the EC Treaty. 28 Council Regulation No. 459/68, O.J. L 96, 5.4.1968, p.1. 29 周天、周德旺,反傾銷制度下反規避措施之研究,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民國 87 年,頁 25-26。 30 Council Regulation No. 1761/87, O.J. L167, 22.6.1987, p.9. 31 此項法律被稱為「螺絲起子條款」﹝screwdriver provision﹞,主要係因防止商品受反傾銷稅

    課徵後,將該商品化為零件進口,並在歐盟境內以「螺絲起子」式 (screwdriver type)的裝配廠裝配成原來的商品,而在歐盟境內銷售。

  • 30

    (1)必須進口之某一產品被課以確定性反傾銷稅;

    (2)必須有組裝或生產行為在歐盟境內發商,且係由與前述被課征

    確定反傾銷稅之同類產品之生產商有關聯或合作之當事者所進

    行;

    (3)組裝或生產之行為,是在第(1)產品之反傾銷調查展開後才開始

    或有顯著增加;

    (4)在組裝或生產中使用原產於被課徵反傾銷稅之國家之零組件或

    原料價值,超過所有其他零組件或原料價值之 50%。同時,該

    條款還規定了上述產品之申報制度、適用稅率及調查程序等課

    題32。

    為使其規範架構更加詳實,歐盟隨即於一年內又發布第 2423/88 號規

    則33以修正前述規範,將第 1767/81 號規則第 13 條第 10 項完全吸收,成為

    歐盟於烏拉圭回合談判完成前最重要之反規避法制34。然而,此規則生效

    後不久便遭到日本強烈反對。日本認為歐盟之反規避條款違反 GATT 關貿

    總協定之有關規定。1990 年 5 月關貿總協定理事會通過爭端解決小組之報

    告,認定歐盟採取之反規避違反了關貿總協定之國民待遇原則,歐盟針對

    所謂之「規避行為」所課徵之反規避稅,由於不是在「輸入之時間或地點

    徵收」,也不是以「對輸入或有關輸入」之方式徵收,而是以國內方式徵

    收,實質上乃是一種內地稅,構成對進口產品之歧視35。

    嗣後,為因應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歐盟通過第 3283/94 號規則36作為新

    之反傾銷法制規範,惟基於某些技術性之問題,旋又發布第 384/96 號規則37,歷年來雖然經過數次修正,但修正幅度都不大,故其仍為目前歐盟最

    主要之反傾銷規範架構,其中在最近一次關於反規避條款之修正是歐盟於

    32 羅昌發,美國貿易救濟制度,國際經貿法研究 (一 ),月旦出版公司,頁 247-248。 33 Council Regulation No. 2423/88, O.J. L 209, 2.8.1988, p.9. 34 周天、周德旺,反傾銷制度下反規避措施之研究,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民國 87 年,頁 26。 35 肖偉,國際反傾銷法律與實務─歐共體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年,7 月,頁 429。 36 Council Regulation No. 3283/94, O.J. L 122, 2.6.1995, p.1. 37 Council Regulation No. 384/96, O.J. L 56, 6.3. 1996, p.1.

  • 31

    2004 年之第 461/2004 號規則38作為本文探討重點。

    二、歐盟反規避之規範

    (一)立法背景

    反規避措施之立法目的,係防範被課徵反傾銷稅之廠商規避課徵之行

    為。因早期反傾銷法規範之課稅客體僅限於成品,故以日本為首之製造商

    與銷售商紛紛進口零組件,再於歐盟或第三國境內裝配,逃避反傾銷稅之

    課徵。此外,雖然歐盟「綜合稅則號別解釋之一般規則」第 2 條第 a 項規

    定:「稅則號別中所列之任何一種貨品,應包括該項貨品之不完整或未完

    成者在內,為此類不完整或未完成之貨品,進口時須以具有完整或完成貨

    品之主要特性,該稅則號別也應該包括完整或完成之貨品,但其在進口之

    時,未經組合或經拆散者39。」使屬於同一稅則號別之進口產品之零組件

    或重要零組件與製成品能被課徵反傾銷稅,但因國際貿易演進迅速,海關

    稅則能規範之貨品有其侷限性,單純仰賴海關稅則難免有所闕漏,故歐盟

    最終仍制定反規避之條文以茲因應40。

    簡言之,歐盟之反規避制度發展過程可以第 3283/94 號規則作為分

    界,畫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就歐盟境內組裝之規避,以「綜合稅則號

    別解釋之一般規則」第 2 條第 a 項及第 1761/87 號規則來規範;而就第三

    國境內組裝之規避,則以第 2913/92 號規則41(原產地規則)來處理。後期,

    則統一由第 384/96 號規則為基礎處理歐盟及第三國境內組裝之規避42。

    (二)第 384/96 號規則第 13 條反規避之規定

    現行歐盟反傾銷法中有關反規避之主要規定,係在第 384/96 號規則第

    13 條,茲將其條文規定分述如下。

    38 Council Regulation No. 461/2004, O.J. L 77, 13.3.2004, p.12. 39 Art. 2(a) of the Gener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bined Nomenclature. 40 周天、周德旺,反傾銷制度下反規避措施之研究,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民國 87 年,頁 27-28。 41 Council Regulation No. 2913/92, O.J. L 302, 19.10.1992, p.1. 42 林永樂,論「規避」之必然性與「反規避」之正當性,貿易政策論叢,第 6 期,民國 95 年

    12 月,頁 83-84。

  • 32

    1. 規避之定義

    關於規避的定義規定於第 13 條第 1 項。若有規避課徵反傾銷稅之情

    事,依本規則課徵之反傾銷稅得擴大至對自第三國進口之同類貨品或零件

    課徵。所稱規避,為第三國與歐盟間貿易形態之改變(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trade),除規避課稅外無充分之原因或經濟上之正當解釋,且有證據證

    明,同類貨物之價格及/或數量逐漸破壞課稅之救濟效果,及有證據證明

    原先判定正常價格之同類或類似貨品確有傾銷43。

    2. 視為規避—經第三國組裝

    第 13 條第 2 項規定若系爭產品於歐盟或第三國進行之組裝,於下列

    情形視為規避反傾銷措施44:

    (1)該組裝之情形自反傾銷調查展開時,或展開不久前,才開始或

    大幅增加,且相關零件來自原受採行措施國家;且

    (2)上述零件至少為所有組裝產品總值達 60%以上;但組裝過程所

    生附加價值佔產品生產成本 25%以上者非屬規避;且

    (3)該組裝同類貨品之價格及/或數量逐漸破壞課稅之救濟效果,

    43 Council Regulation No. 384/96, Art. 13.1: Anti-dumping duties imposed pursuant to this Regulation may be extended to imports from third countries of like products, or parts thereof, when circumvention of the measures in force is taking place. Circumvention shall be defined as a 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trade between third countries and the Community which stems from a practice, process or work for which there is insufficient due cause or economic justification other than the imposition of the duty, and wher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remedial effects of the duty are being undermined in terms of the prices and/or quantities of the like products and there is evidence of dumping in relation to the normal values previously established for the like or similar products.

    44 Council Regulation No. 384/96, Art. 13.2: An assembly operation in the Community or a third country shall be considered to circumvent the measures in force where: (a) the operation started or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since, or just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and the parts concerned are from the country subject to measures; and

    (b) the parts constitute 60 % or more of the total value of the parts of the assembled product, except that in no case shall circumvention be considered to be taking place where the value added to the parts brought in, during the assembly or completion operation, is greater than 25 % of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c) the remedial effects of the duty are being undermined in terms of the prices and/or quantities of the assembled like product and there is evidence of dumping in relation to the normal values previously established for the like or similar products.

  • 33

    且有證據證明原先判定正常價格之同類或類似貨品確有傾銷。

    3. 反規避之調查

    第 13 條第 3 項規定,當申請案檢附第一項所示要件足夠之證據時,

    應依本條規定展開調查。調查應於向諮詢委員會諮商後以委員會規則展

    開,並應指示海關依第 14 條第 5 項進行進口登記或要求提供擔保。調查

    應由執委會於 6 個月內完成,並得由海關協助。當事實最後確定時,應由

    部長理事會依執委會所提建議,以普通多數決決定自依第 14 條第 5 項進

    行進口登記或提供擔保之日起調整措施之適當性。依本條展開調查之程序

    及方法,適用本規則有關規定45。

    4. 不構成規避之證明文件

    第 13 條第 4 項規定進口貨品如經海關出具證明文件聲明其不構成規

    避,則不得對該貨品依第 14 條第 5 項登記或採行措施。該證明文件,得

    經相關機關以書面申請,由執委會與諮詢委員會諮商後作成決定,或經採

    行措施之部長理事會決定後,發予進口商。該證明文件於期限內有效,並

    受本規則下列條款之拘束46。

    45 Council Regulation No. 384/96, Art. 13.3: Investigations shall be initiated pursuant to this Article where the request contains sufficient evidence regarding the factors set out in paragraph 1. Initiations shall be made, after consultation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by Commission Regulation which shall also instruct the customs authorities to make imports subject to reg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4 (5) or to request guarantees. Investigations shall be carried out by the Commission, which may be assisted by customs authorities and shall be concluded within nine months. When the facts as finally ascertained justify the extension of measures, this shall be done by the Council, acting by simple majority and on a proposal from the Commission, from the date on which registration was imposed pursuant to Article 14 (5) or on which guarantees were requested. The relevant procedural provisions of this Regulation with regard to initiations and the conduct of investigations shall apply pursuant to this Article.

    46 Council Regulation No. 384/96, Art. 13: Products shall not be sub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