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家走进《金城文学时间》分享“文学与生活”...

1
俱乐部 责任编辑:梁庭瑞 校对:郝海燕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3 书架 杂谈 收藏 6 月 2 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 市文明办、兰州市文联承办的《金城文学时 间》在思成教育培训学校举办。我省作家马 步升、张存学、王若冰三位嘉宾走进《金城文 学时间》以“文学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畅 谈自己的心灵感受,并与现场广大文学爱好 者分享创作经验与文学体会。 面对“文学与我们的生活”这个主题,省 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讲 述了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文学创作的灵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存学通过自己在甘南 的生活,职业的变化和生活的城市的变化来 阐述这些因素对自己文学的影响。文化学 者王若冰则生动地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讲 述了一段异地恋对自己的文学和生活产生 的影响。 在谈到阅读这一话题时,马步升说:“我 阅读的书特别杂,哲学、历史、文学的书籍都 会涉及,但经常读的就是《史记》。而在写作 之余,我大量的时间用来读资料,从最基础 的工作做起。”张存学则表示,自己读书也比 较杂,最近喜欢上了《明朝那些事儿》,基本 上一天会读一两个小时左右。王若冰的阅 读特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需要了解什么 就读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阅读量在不断增加。” 其间,由王若冰撰稿而拍摄的八集大型 纪录片《大秦岭》精彩片段也在活动现场以 文学鉴赏的方式与市民分享交流。 《金 城 文 学 时 间》是 大 型 文 化 惠 民 项 目《金城讲堂》的文学活动栏目,旨在让 参与者通过与作家们面对面交流,为兰 州市文学爱好者提供高质量文学创作交 流平台。 我省作家走进《金城文学时间》分享“文学与生活” □本报记者 梁庭瑞 “春天 过去了,接 着,夏天也 过去了。弗 雷迪这片叶 子已经长大 ……” 我轻轻 地念着这个 故事。孩子 坐在我大腿 上,他睁着 圆圆的眼, 专注地看着我手中的书本,不时地伸出小 手,戳一戳书页上的叶子图片。 这是我们都喜欢的故事—《一片叶 子落下来》。美国知名童书作家利奥 · 斯卡利亚的作品, 1982 年出版后至今风靡 全球,蝉联《纽约时报》第一畅销书。著名 儿童文学家任溶溶老先生的翻译文字优 美,情感真挚,自然动人。 一片名叫“弗雷迪”的叶子,它在春天 萌芽、夏天繁盛、秋天泛黄、冬天凋零,它 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 得了生命的意义,以及生与死之间的微妙 平衡。 巴斯卡利亚在扉页中说道:“这本书 奉献给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奉献给对 这种事无法解释的大人。”我从哪里来? 我会去哪里?为什么要活着?死是怎么 回事?每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 些问题简单直接,可是,有几个大人能够 尽量准确地给出答案呢? 看似简单的童话,是如何蕴涵着深刻 的人生哲理呢?在孩子澄澈清明的目光 里,我们这些无法解释的大人们,可以用 美好的童话,温柔地为他揭示世界的严酷 与温馨、生活的苦 难与甘甜,为他幼 小的心灵撒播下 希望的种子,为他 的未来指引方向、 铺垫道路。 弗雷迪长在 一棵高大的树 上。那里有很多 很多的叶子。没 有两片叶子是一 模一样的。叶子 们在微风中跳舞, 懒洋洋地晒太阳, 让雨水给他们冲 凉,叶子们还给老 人遮阴,给孩子扇 风,给野餐的人们 提供场地。弗雷 迪来过、活过、走 了、睡了。它不知 道,它这片干枯的 叶子将跟雪水混 合起来,让大树长 得更强壮;它更不可能知道,春天来时,新 的叶子将要长出来。 “万物都会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强 是弱。”聪明的丹尼尔说道,“有一天树也 要死。不过有一样东西比树更强。这就 是生命。它将永存,我们大家全都是生命 的一部分。”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可是放 在童话里,放在弗雷迪和丹尼尔的谈话 里,却那么浅显自然,易于接受。 秋天的时候,在金灿灿的黄昏日光 中,丹尼尔落下去了,它安祥地落下去 了。下大雪了,最后一片叶子—弗雷 迪,安静地、轻飘飘地往下落,它睡在了树 下的土里。一片、一片、一片的叶子落 了。一片、一片、一片新的叶子会长出 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经历旅程中不同 的各种风景,在于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快 乐。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 新生。我和孩子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我们 延续着关于生命的对话。 我想,听过《一片叶子落下来》的孩 子,在他长大时,不管会遇到什么,他的内 心都会深藏着那片名叫“弗雷迪”的叶子。 □赵青新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 名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天长节 等。最早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载,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燕京岁时 记》也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 之转音也。”“单五”即“端午”。它的 起源有好几种说法,而以纪念爱国诗 人屈原之说最为普遍。 端午节原是祭祀龙的节日。在 古代,赛龙船是端午节的独特习俗。 流行于江西、福建等地,其实,赛龙船 在周穆王时候就开始了。《纪纂渊海》 所载,赛龙船源于越王勾践,那时场 面就十分壮观。《越绝书》载,“竞渡起 源于古越族。先民断发纹身,自称龙 子,特别喜爱龙舟竞渡,其目的是媚 神”。凌纯声曰:“龙船,以民族学的 眼光视之,即越人祭水神而驾之”。 张建封的《竞渡歌》描述得淋漓 尽致,“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其场景 热闹非凡,“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 刃”,就连平日闭门不出的妇女,也前来观临, 一饱眼福。“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 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 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其竞渡激 烈,全在端午。 粽子古称角黍、桐棕。据记载,最早的粽 子是用苇叶包裹黍米制成的。到汉代才用箬 叶和糯米制作。较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义》:“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 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到了西晋后,才 逐渐固定在端午吃粽子,唐代的粽子已有各种 果仁。唐代姚合写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 香”的诗句,诗人记述了当时吃粽子的普遍。 又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是说唐明皇 吃了“九子粽”后,写了赞赏其粽子的诗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 日,初五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以 称为端午,要用黄鳝、黄鱼、鸭蛋黄、 黄瓜、雄黄酒这“五黄”来驱“五毒”。 由于“五毒”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抵抗 力差的孩子带来灾难,所以人们在端 午这天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老南 京人又把端午节称为“娃娃节”。家 长要在这天给娃娃穿虎头鞋、戴上虎 头帽、枕虎头枕,用五色丝线结鸭蛋 网或手链,挂在孩子胸前或系在手腕 上,因为五色丝线代表着五色龙,可 以逢凶化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也称“诗节”。自古以来,吟诵 端午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千古传 诵。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 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 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 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 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 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 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 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中国深厚的民俗文化情结,其体现在端 午节中,表现为民间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 活动。可以说,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余年 的悠久历史,深深地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中,这几乎成为东方民俗文化一种独特的文 化遗产,也是国人缅怀民族文化挥之不去的 情结。 □马美婷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 美,处处菱歌长。” 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阕《时雨》写出了芒 种时节的农家景象。江南江北,人们收了麦 子,开始水稻插秧。 小时生长在北方,那是一个工业化的城 市,虽有山野,却不见庄田。父母都是出身 农家,对四时节令都十分在意,特别是兰心 蕙质的母亲,借助这些时令的习俗,把对家 乡的思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芒种这个日子,母亲会用各色蜡纸剪成 车马旗幡,用彩色丝线穿了,系在院子里的 苹果树、梨树,还有葡萄架上。那些月季、茉 莉等等小型的花木,就用彩色皱纹纸系上一 个漂亮的蝴蝶结。风拂枝摇,满院子五彩缤 纷,煞是好看。母亲说这是老家山东的习俗 —送花神:二月初二花朝节时,花神下凡, 诏令百花齐放。芒种这一天,花神归位,人 间要敬送。这一干事物,就是花神的车马仪 仗。后来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有这样一 段记载:“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 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 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 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 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一时也道不尽……”突然就和记忆中的童年 往事重合起来,那些情景瞬间栩栩如生。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莺衣湿不去,劝我 持一觞。”常常让我联想起一个词语“青梅煮 酒”。 煮青梅据说夏朝就有了。正月开花的 梅树结出梅子,到了五、六月间,正是梅子成 熟的季节。梅子不同于桃李,新鲜时味道酸 涩,难以入口。需要加工后方可食用。这个 过程被叫作煮梅。或许是为了庆贺芒种这 个夏初时节收获的含义吧,人们在芒种这天 来煮梅,渐渐形成了芒种特有的习俗。芒种 当天,摘下梅果,浸在陶罐内,放在灶塘的火 灰中,持续加温一两个月,待梅色黝黑时即 可食用了。煮好的梅果不仅适口而且能搁 置数年而不变。遥想当初,农桑人家自己动 手煮梅,既饱口福,又很有风雅的形式感。 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这怕是因为麦粮新熟,可以酿新酒品新醪, 这也是芒种的特有节目。可在南京,还真有 青梅煮酒的风俗。 客居金陵日久,谙熟了江南风俗。眼下 正是梅子采摘时节。采摘的果子要洗净阴 干。芒种这天将处理好的梅子泡在白酒里, 白酒一般选 55 度以上的高度酒。据说以十 斤白酒放三斤梅子、两斤冰糖最为合适。这 样浸泡一月余就可以品饮。酸梅醇酒,相得 益彰,不仅增加酒香,还使饮者不易醉。如 今,溧水区的百姓还保持着在芒种节气里泡 青梅酒。 家父爱酒,常小饮微醉,因此对于酒多 了几分亲近。只是父母高堂过早仙逝,如今 面对青梅酒,只有怀想了。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 穷,击壤歌虞唐。”如今之际,国泰民安,唯愿 花神日日伴,美酒朝朝香。 又是一年备考时,全国数百万学子 将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伴随着紧 张、不安与兴奋,改变无数人人生轨迹、 见证时代发展变迁的高考,想必也勾起 许多人的难忘记忆。 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高考记 忆也是每一位学子、每一个家庭永远不 能忘却的记忆。读着名家们的高考故 事,或许能给我们心中的高考增加一些 感触与启发—他们也曾是高考大军中 的一员,也曾经历过高考的紧张、悲喜。 张艺谋: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 著名导演张艺谋是恢复高考后的 第一批考生,1978 年,北京电影学院到 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 张艺谋经过一番曲折的争取,被破格收 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他回忆自己的高考时说:“我是恢 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我听说北京 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 的首次招生,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 我带着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 一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其实,我当初想要上大学的目的 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再实际点儿 说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1982 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 制片厂。这时候,我的人生才再次开 始。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 会有现在的一切。” 莫言: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高考面 前,也只是一位为了女儿而担忧的普通 父亲,就和天下所有的考生家长一样。 在《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中,字里行间 透露出来一位父亲对于女儿的担忧焦 虑与殷切期盼。 在高考的前一天,莫言提到,“安顿 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 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 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 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 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 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 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 作家。” 考完语文后,莫言看到“学生们从 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 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 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 中更加欣慰。迎住她,听她说:感 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 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 上一轮绿月亮》。” 韩松落:借助高考进入了新世界 作家韩松落在《我口袋里的星 辰如沙砾》里,希望年轻人们能把 握住高考的机会,虽然高考很辛 苦,但不要放弃努力:“我有幸生在 有高考的年代,借助高考,进入了一个 小小的新世界。这一步的确很小,但对 一个小城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它像一 个剪刀,剪刀开口处的一毫米,却是剪 刀口的一公里。不过,所有的机遇,都 并不是一个带着飒飒电光从天而降的 飞碟,也不是突然间的传奇性际遇,转 折点就是日常生活,就是当下,潜伏在 每一刻,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里,你一定 要尽量在年轻的时候,就为它的到来做 好准备,不要放弃迎接它到来的全部努 力,全部希望。人生像升级打怪。希望 年轻人们,从高考这个小怪开始,不断 升级,打败更多大怪物。” 寂地:高三时,心里藏着巨大的能量 绘本《我的路》的作者寂地在高考 前沉迷画画,导致她的成绩很不稳定, 后来得知大学有动画系之后,却对自己 感到失望—以她当时的成绩,一点考 上的希望都没有。 “要不你试一下,把你画画的动力 都用在学习上呢?最后关头了,就算考 不上也应该垂死挣扎一下嘛!”她妈妈 说道。从此,寂地开始了自己“垂死挣 扎”般的刻苦学习。 “高三那一年,我真的像沉迷画画 般沉迷于学习。那段为自己的梦想而 努力的日子,一直是我心中闪闪发光的 回忆。我知道,要参加高考的你们,和 高三时的我一样,心里藏着巨大的能 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顺利度 过。无论拥有什么梦想,都可以实现。” 高考倒计时: 名家这样忆高考 □王霞 何为翡翠飘花,其实是指翡翠手镯上颜 色分布的情况,飘花从外观上看是一团、一 片分散开的由色斑色根构成的色彩,其实是 绿色或蓝色点状色斑、以丝线状、层状分布 在翡翠的底子上,致色离子在翡翠形成的过 程中被带入了翡翠之中,便出现了飘花的色 彩,与底子相交相融,翡翠除去颜色的基础 部份也就是底子,在底子上飘着丝状的蓝色 或绿色的,叫飘花。存在蓝色的就是飘蓝 花,底子上存在绿色的就是飘绿花。 根据翡翠的种水,翡翠飘花又可分为以 下几种: 玻璃种飘花翡翠: 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 觉,让人有种亲近感,充满着一种独特的神 韵和气质。 冰种飘花翡翠手镯: 是这个系列中特别 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它拥有着内敛的色泽, 完美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在冰块似的翡 翠底子上飘着淡淡的翠色,圆润细腻,通透 无暇,清新脱俗,彰显个性大气、高贵时尚气 质,兼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冰糯种飘花翡翠: 质地越细腻越好,水 头足,越透越好,飘花色彩越接近正阳绿和 天蓝色越好。 质地上,飘花翡翠手镯的主要矿物成分 为硬玉,硬玉结晶呈微细粒状,粒度均匀一 致,成分越纯净结晶颗粒越细腻,敲击玉体 声音清脆,呈玻璃光泽,透明,玉体形貌观感 有点像冰晶。 细说翡翠飘花 □紫菡 □星青 “六一”前夕,泾川公路管理段举行了“情系儿童,共度六一”献爱心活动。该 段与困难职工联系,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六一”当天,为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文具 等作为节日礼物。鼓励孩子们要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后期, 该段将继续关注他们,帮助这些贫困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魏绒绒 赵燕子 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我省作家走进《金城文学时间》分享“文学与生活” 书架szb.gansudaily.com.cn/gsgrb/201806/05/4ffcb3f8-a319-4ccc-b399-c… · 的人生 哲理呢?在 ... 车马旗幡,用彩色丝线穿了,系在院子里的

俱乐部 责任编辑:梁庭瑞 校对:郝海燕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书架

杂谈

收藏

6月2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文联承办的《金城文学时间》在思成教育培训学校举办。我省作家马步升、张存学、王若冰三位嘉宾走进《金城文学时间》以“文学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畅谈自己的心灵感受,并与现场广大文学爱好者分享创作经验与文学体会。

面对“文学与我们的生活”这个主题,省作家协会主席马步升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讲述了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文学创作的灵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存学通过自己在甘南的生活,职业的变化和生活的城市的变化来阐述这些因素对自己文学的影响。文化学者王若冰则生动地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讲述了一段异地恋对自己的文学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谈到阅读这一话题时,马步升说:“我阅读的书特别杂,哲学、历史、文学的书籍都会涉及,但经常读的就是《史记》。而在写作之余,我大量的时间用来读资料,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张存学则表示,自己读书也比较杂,最近喜欢上了《明朝那些事儿》,基本

上一天会读一两个小时左右。王若冰的阅读特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需要了解什么就读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量在不断增加。”

其间,由王若冰撰稿而拍摄的八集大型纪录片《大秦岭》精彩片段也在活动现场以文学鉴赏的方式与市民分享交流。

《金城文学时间》是大型文化惠民项目《金城讲堂》的文学活动栏目,旨在让参与者通过与作家们面对面交流,为兰州市文学爱好者提供高质量文学创作交流平台。

我省作家走进《金城文学时间》分享“文学与生活”□本报记者 梁庭瑞

“ 春 天过去了,接着,夏天也过去了。弗雷迪这片叶子已经长大……”

我轻轻地念着这个故事。孩子坐在我大腿上,他睁着圆圆的眼,

专注地看着我手中的书本,不时地伸出小手,戳一戳书页上的叶子图片。

这是我们都喜欢的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美国知名童书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的作品,1982年出版后至今风靡全球,蝉联《纽约时报》第一畅销书。著名儿童文学家任溶溶老先生的翻译文字优美,情感真挚,自然动人。

一片名叫“弗雷迪”的叶子,它在春天萌芽、夏天繁盛、秋天泛黄、冬天凋零,它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以及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

巴斯卡利亚在扉页中说道:“这本书奉献给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奉献给对这种事无法解释的大人。”我从哪里来?我会去哪里?为什么要活着?死是怎么回事?每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些问题简单直接,可是,有几个大人能够尽量准确地给出答案呢?

看似简单的童话,是如何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在孩子澄澈清明的目光里,我们这些无法解释的大人们,可以用美好的童话,温柔地为他揭示世界的严酷

与温馨、生活的苦难与甘甜,为他幼小的心灵撒播下希望的种子,为他的未来指引方向、铺垫道路。

弗雷迪长在一 棵 高 大 的 树上。那里有很多很多的叶子。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叶子们在微风中跳舞,懒洋洋地晒太阳,让雨水给他们冲凉,叶子们还给老人遮阴,给孩子扇风,给野餐的人们提供场地。弗雷迪来过、活过、走了、睡了。它不知道,它这片干枯的叶子将跟雪水混合起来,让大树长得更强壮;它更不可能知道,春天来时,新的叶子将要长出来。

“万物都会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强是弱。”聪明的丹尼尔说道,“有一天树也要死。不过有一样东西比树更强。这就是生命。它将永存,我们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可是放在童话里,放在弗雷迪和丹尼尔的谈话里,却那么浅显自然,易于接受。

秋天的时候,在金灿灿的黄昏日光中,丹尼尔落下去了,它安祥地落下去了。下大雪了,最后一片叶子——弗雷迪,安静地、轻飘飘地往下落,它睡在了树下的土里。一片、一片、一片的叶子落了。一片、一片、一片新的叶子会长出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经历旅程中不同的各种风景,在于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我和孩子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我们延续着关于生命的对话。

我想,听过《一片叶子落下来》的孩子,在他长大时,不管会遇到什么,他的内心都会深藏着那片名叫“弗雷迪”的叶子。

童话里的人生哲理

——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赵青新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天长节等。最早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载,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燕京岁时记》也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单五”即“端午”。它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而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最为普遍。

端午节原是祭祀龙的节日。在古代,赛龙船是端午节的独特习俗。流行于江西、福建等地,其实,赛龙船在周穆王时候就开始了。《纪纂渊海》所载,赛龙船源于越王勾践,那时场面就十分壮观。《越绝书》载,“竞渡起源于古越族。先民断发纹身,自称龙子,特别喜爱龙舟竞渡,其目的是媚神”。凌纯声曰:“龙船,以民族学的眼光视之,即越人祭水神而驾之”。

张建封的《竞渡歌》描述得淋漓尽致,“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其场景热闹非凡,“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就连平日闭门不出的妇女,也前来观临,一饱眼福。“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其竞渡激烈,全在端午。

粽子古称角黍、桐棕。据记载,最早的粽子是用苇叶包裹黍米制成的。到汉代才用箬

叶和糯米制作。较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到了西晋后,才逐渐固定在端午吃粽子,唐代的粽子已有各种果仁。唐代姚合写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诗人记述了当时吃粽子的普遍。又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是说唐明皇吃了“九子粽”后,写了赞赏其粽子的诗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日,初五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以

称为端午,要用黄鳝、黄鱼、鸭蛋黄、黄瓜、雄黄酒这“五黄”来驱“五毒”。由于“五毒”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抵抗力差的孩子带来灾难,所以人们在端午这天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老南京人又把端午节称为“娃娃节”。家长要在这天给娃娃穿虎头鞋、戴上虎头帽、枕虎头枕,用五色丝线结鸭蛋网或手链,挂在孩子胸前或系在手腕上,因为五色丝线代表着五色龙,可以逢凶化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也称“诗节”。自古以来,吟诵端午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千古传诵。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

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中国深厚的民俗文化情结,其体现在端午节中,表现为民间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可以说,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深深地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几乎成为东方民俗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国人缅怀民族文化挥之不去的情结。

古人的端午情结

□马美婷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阕《时雨》写出了芒种时节的农家景象。江南江北,人们收了麦子,开始水稻插秧。

小时生长在北方,那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虽有山野,却不见庄田。父母都是出身农家,对四时节令都十分在意,特别是兰心蕙质的母亲,借助这些时令的习俗,把对家乡的思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芒种这个日子,母亲会用各色蜡纸剪成车马旗幡,用彩色丝线穿了,系在院子里的苹果树、梨树,还有葡萄架上。那些月季、茉莉等等小型的花木,就用彩色皱纹纸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风拂枝摇,满院子五彩缤纷,煞是好看。母亲说这是老家山东的习俗——送花神:二月初二花朝节时,花神下凡,诏令百花齐放。芒种这一天,花神归位,人间要敬送。这一干事物,就是花神的车马仪仗。后来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突然就和记忆中的童年往事重合起来,那些情景瞬间栩栩如生。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常常让我联想起一个词语“青梅煮酒”。

煮青梅据说夏朝就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结出梅子,到了五、六月间,正是梅子成

熟的季节。梅子不同于桃李,新鲜时味道酸涩,难以入口。需要加工后方可食用。这个过程被叫作煮梅。或许是为了庆贺芒种这个夏初时节收获的含义吧,人们在芒种这天来煮梅,渐渐形成了芒种特有的习俗。芒种当天,摘下梅果,浸在陶罐内,放在灶塘的火灰中,持续加温一两个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可食用了。煮好的梅果不仅适口而且能搁置数年而不变。遥想当初,农桑人家自己动手煮梅,既饱口福,又很有风雅的形式感。

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这怕是因为麦粮新熟,可以酿新酒品新醪,这也是芒种的特有节目。可在南京,还真有青梅煮酒的风俗。

客居金陵日久,谙熟了江南风俗。眼下正是梅子采摘时节。采摘的果子要洗净阴干。芒种这天将处理好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5度以上的高度酒。据说以十斤白酒放三斤梅子、两斤冰糖最为合适。这样浸泡一月余就可以品饮。酸梅醇酒,相得益彰,不仅增加酒香,还使饮者不易醉。如今,溧水区的百姓还保持着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

家父爱酒,常小饮微醉,因此对于酒多了几分亲近。只是父母高堂过早仙逝,如今面对青梅酒,只有怀想了。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如今之际,国泰民安,唯愿花神日日伴,美酒朝朝香。

又是一年备考时,全国数百万学子将迎来人生中的关键时刻。伴随着紧张、不安与兴奋,改变无数人人生轨迹、见证时代发展变迁的高考,想必也勾起许多人的难忘记忆。

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高考记忆也是每一位学子、每一个家庭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读着名家们的高考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心中的高考增加一些感触与启发——他们也曾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也曾经历过高考的紧张、悲喜。

张艺谋: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著名导演张艺谋是恢复高考后的

第一批考生,1978 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经过一番曲折的争取,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他回忆自己的高考时说:“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我听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我带着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一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其实,我当初想要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再实际点儿说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1982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

制片厂。这时候,我的人生才再次开始。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会有现在的一切。”

莫言: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高考面

前,也只是一位为了女儿而担忧的普通父亲,就和天下所有的考生家长一样。在《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一位父亲对于女儿的担忧焦虑与殷切期盼。

在高考的前一天,莫言提到,“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

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

考完语文后,莫言看到“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

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韩松落:借助高考进入了新世界

作家韩松落在《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里,希望年轻人们能把握住高考的机会,虽然高考很辛苦,但不要放弃努力:“我有幸生在

有高考的年代,借助高考,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新世界。这一步的确很小,但对一个小城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它像一个剪刀,剪刀开口处的一毫米,却是剪刀口的一公里。不过,所有的机遇,都并不是一个带着飒飒电光从天而降的飞碟,也不是突然间的传奇性际遇,转折点就是日常生活,就是当下,潜伏在每一刻,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里,你一定要尽量在年轻的时候,就为它的到来做好准备,不要放弃迎接它到来的全部努力,全部希望。人生像升级打怪。希望年轻人们,从高考这个小怪开始,不断升级,打败更多大怪物。”寂地:高三时,心里藏着巨大的能量

绘本《我的路》的作者寂地在高考前沉迷画画,导致她的成绩很不稳定,后来得知大学有动画系之后,却对自己感到失望——以她当时的成绩,一点考上的希望都没有。

“要不你试一下,把你画画的动力都用在学习上呢?最后关头了,就算考不上也应该垂死挣扎一下嘛!”她妈妈说道。从此,寂地开始了自己“垂死挣扎”般的刻苦学习。

“高三那一年,我真的像沉迷画画般沉迷于学习。那段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日子,一直是我心中闪闪发光的回忆。我知道,要参加高考的你们,和高三时的我一样,心里藏着巨大的能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顺利度过。无论拥有什么梦想,都可以实现。”

高考倒计时:

名 家 这 样 忆 高 考

芒 种 时 节 梅 酒 香

□王霞

何为翡翠飘花,其实是指翡翠手镯上颜色分布的情况,飘花从外观上看是一团、一片分散开的由色斑色根构成的色彩,其实是绿色或蓝色点状色斑、以丝线状、层状分布在翡翠的底子上,致色离子在翡翠形成的过程中被带入了翡翠之中,便出现了飘花的色彩,与底子相交相融,翡翠除去颜色的基础部份也就是底子,在底子上飘着丝状的蓝色或绿色的,叫飘花。存在蓝色的就是飘蓝花,底子上存在绿色的就是飘绿花。

根据翡翠的种水,翡翠飘花又可分为以

下几种:玻璃种飘花翡翠: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

觉,让人有种亲近感,充满着一种独特的神

韵和气质。冰种飘花翡翠手镯:是这个系列中特别

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它拥有着内敛的色泽,完美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在冰块似的翡翠底子上飘着淡淡的翠色,圆润细腻,通透无暇,清新脱俗,彰显个性大气、高贵时尚气质,兼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冰糯种飘花翡翠:质地越细腻越好,水头足,越透越好,飘花色彩越接近正阳绿和天蓝色越好。

质地上,飘花翡翠手镯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硬玉结晶呈微细粒状,粒度均匀一致,成分越纯净结晶颗粒越细腻,敲击玉体声音清脆,呈玻璃光泽,透明,玉体形貌观感有点像冰晶。

细 说 翡 翠 飘 花

□紫菡

□星青

“六一”前夕,泾川公路管理段举行了“情系儿童,共度六一”献爱心活动。该段与困难职工联系,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六一”当天,为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文具等作为节日礼物。鼓励孩子们要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后期,该段将继续关注他们,帮助这些贫困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魏绒绒 赵燕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