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年第 期

—个古典 马克 经 齐增长模型的 中 国经验

李 海 明

内容提要 :目 前 主 流 的 新古典 增长 理论存 在 着 非 正 统 经 济 学 所 提 出 的 总 量 生 产 函 数

和边 际 生 产 力 法 则 的 虚假性 质 疑 与 逻 辑 悖 论 质 疑 , 并 丢 失 了 古 典 宏 观 经 济 理论 和 马 克 思

经 济 学 所 重 视 的 收入 分配 与 阶 级分析 传统 。 因 此,

一 类 古典 马 克 思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在 最

近十 余年 发 展起 来 并得 到 相 当 程 度应 用 。 本 文 利 用— 年 中 国 的 数据 对 它 进 行

了 检验, 结 果发 现 中 国 经 济 存在 劳 动 生 产 率提 高 和 资 本 生 产 率 下 降 的

马 克 思 有 偏 技 术

进步”

, 该模 型 对 中 国 经 济 的 有 效 性 成 立, 这 意 味 着 固 定 工 资 份 额 假 设 下 , 经 济 将 会 遇 到

实 际 工 资 率 上 升 、 长 期 利 润 率 下 降 的“

马 克 思 趋 势”

关键词 : 古典 马 克 思 经 济增长 模 型 马 克 思 有 偏 技术进 步 马 克 思 趋 势

、 弓 百

粗略看来 , 目 前的经济增长理论有 两大传统 一是古典传统 来 自 于斯密 、 李嘉图 、 马克思 、 凯恩

斯的某些重要理论贡献 ,二 是新古典传统 ,

源 于 马歇 尔 、 索洛的 某些 开创性研究 。 后 者往往 冠以

新古典”

名义而成为现代经济增 长理论研究 的主流 ,特点 在于使用 虚构 的总量生 产函 数和边际 生

产力理论 ,尽管遭受到 了加 总难题 、 逻辑悖论和反事实质疑

①但仍然盛极一时 甚至成为 计量经济

研究的时 尚工具 。

然而古典理论的生命力 长久不衰 它所衍生 的剩余传统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后凯恩斯主义理论 、 结

构 主义 、 演化主义与行为理论等非正统理论正在茁壮成长 。 其实 ,新古典理论也承袭了古典理论的部

分内容 。 就古典理论的特点而言 对增长与分配的并重 是一个极好的传统 而新古典理论 把分配丢掉

了 它已经成为教科书典范的要素分配理论 所讲述的故事很动听 但并不严密, 也同世事区别甚大 。

最近十余年来 ,

一种基于古典 马克思传统的经济增 长分析框架已 经得到 极大发展与相 当 程

度 的应用 ( ; ; ;

; ;。 形式化 了 马 克思 在 《 资 本

论 》 中提 出 的资本主义经济长期趋势 , 自 称为 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和 不变工资 份额的 古典增长模

型 , 则提出 了 实际工资 和技 术进步的 理论, 并称这种理论符合

马 克 思提 出

的历史轨迹”

。 他们认为 , 马 克思 提 出 了 三种 资本主 义 经济 的 长期趋势 : 劳动 生产 率的增长 , 资本

价值构成的提高 , 利润率的 下降 ( 尽管利 润 总 量会增 长 ) 。 从 长期 看 ,发达 资本主 义经济遵行马 克

思提出 的历史轨迹 。 这些历史轨迹 的部分模式的确 与卡 尔 多 给 出 的特征 事实 一致 , 而其他如不变

的产 出 资本比 却是反事 实 的 。

李海 明,西南 大 学 经济 管 理 学 院 , 邮 政 编 码

:电 子 信 箱 :

。本文 受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青 年项 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 目 (

、 中 央高校基本科研项 目 (、 重庆市 人文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 目 资助 。 非常感谢两位匿名 审稿专家在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上 的极大帮助 但文责 自 负 。

① 这方 面国 内外有大量的 文献 。例 如

— 年代经 济思想史上 发生的剑 桥资本争论 表明 总 资本概念存 在逻辑 悖

论 批评认为 , 总量生产 函 数只 是 收人 核算 恒等式 的 一 个近 似 ,

对此作了 详细的研究。

白 暴力 ( 、 柳欣 ( 等也研究了 总量生产函数 和边际生产力 理论存在的 缺陷。

李海 明 :

个古典 马 克思经济堆长模型的 中国 经验

这一分析框架把技术 变量与分配 变量 , 同 资本家的投资决策结合起来 , 用来确定产 出与 就业的

演 变路径 。 总体上来讲 其基本结论是 : 随着经济发展程度 的提高 实 际工资率提高 ,利 润率 的下 降

必 然通过影 响资本存量的积累而导致经济增 长减速 。

该框架反对新古典总 量生产 函数假设与边际生 产力分析工具,而 以 新古典理论也能 接受的增

长 分配 曲 线 为主要分析手段 , 这一

曲线 蕴含了 凯恩斯国 民收人和斯拉法工资 利 润 曲线的思 想 。

其优势 在 于 ,

方面 ,从国 民 收人核算 中 可 以 获得大量流 行的或较为可信的数据来对理论模型加 以

检验 , 另一方面 可 以 通过研究 劳动生 产率和 资本生产率等生产率参数的变化 考察技术进 步到 底

向 着有利 于哪种 生产要素 的方向 变化 。 因 此 增长 与分配 、短期与 长期 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 。

本文对前述有关古典 马克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文 献进行 了研究与 整理 , 给 出 了 古典 马克思

经济增 长模型 的一个简化的标准框架 ,并利用 中 国数据对模型有关结果进行了 检验 讨论了 模型 的

适用前提和基于 中 国 现实 经济 情况 的修正思 路 。 接下 来的 的安排是 第 二部分给 出一个简 化的古

典 马克思 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根据这种 框架结合中 国 经济数据加 以 分析 第 四 部分讨论了 模型 的

局 限性及其一些新的改进与 发展 最后 是结论 。

二 、一个简化的古典 马克思经济增 长模 型

我们 考虑 、 所提 出模 型的一 个简 化版本 。 假设经

济体系 只 生产一种产品 , 总产 出 为 , 使用 两种要素 进行生产,即 资本 和 劳 动 。 资 本所有 者和

劳动 所有 者获 得的收入分别 是利 润 和工资 识 。 总产 出要 么用 来消 费 , 要 么 用来进行资 本积 累 。

记总消费 为,总投资 ( 积累 ) 为 。 这些都是总量概念

, 其 中 资 本 、 利润 、 工 资 、消 费 和投资 均使用

产出 的相 同实物单位来加 以计量 。

不考虑失业 问题 假设劳 动力 与总 人 口 一致 。 记人均意 义上的变量 :

其中 是实际工资率 人均 产 出 也代表劳动 生产 率 , 此外 , 记产出 资本 比 代表资 本生

产率 实 际利 润率 。

不考虑货 币 、政府与外贸,忽 略折旧 。

增长 分配图

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类型 的经济体来说

,社会总产出

,从支 出 角度 由 消 费支 出 与投资支 出 构成

从收入角度最初被分解为工 资与利润 。 这意味着下面 的会计恒等式始终是成立的:

或者 用人均指标表示 :

记总资本增长率为 , 并注意 到 上面 的公式可 以 得到 关于增 长和分配的 两

条不 同 性质的 曲 线:

方程 ( 代表消费 增长率曲 线 , ( 代 表实 际工 资率 利 润 率 曲线 。 它们说明 , 给定劳 动 生

产率和 资本生产率 ,在 社会消费 与资本存量的积累速度之间

、在实际工资率与实 际利润 率之间 存在

替代关系 。 详见图 。 图 中 的 同一条直线 ¥ , 在消费 增长率空间 ( 代表消费 增 长率 曲线 ,

在实际工资 利 润率空 间 ( , 代表实 际工 资率 利 润率曲 线 。

图 就是所谓的增 长 分配图, 它用来形象地描述总产出 在消费与投资 、

工资与利 润之间如 何

配置 。

年第 期

增 长 分 配图 更多 地是一 种 有 关价值 、分

配与增长 的剩余方法, 而 不是凯 恩 斯 的 国 民 收

入核算 方法, 尽 管 同 后者 有很 多 的相 似 之处 。

作为增 值 的 社会总 产 出 实际上 是新 创 造 的 财

富 , 因 而是一种 剩余 ,

剩余 的分配 , 从 总支 出 的

产 出帐户 可 以 分 解为投 资与 消 费 ,从 总 收入的

收入帐户则可 以 分解为利润 与工资 。

技术进步的方 向

增长 分 配图 中 , 随 着技 术参数 即 劳 动生

、、

产率 和资本生产率 的改变 曲线会发生转动、

、、

、 或平移 , 从而可 以体现技术进步 的方 向 ( 图 。

“ “‘

按照 的界定 , 如 果 提高 ,

图 增长 分配图 ① 称为劳动节约 如果 提高 , 称为资本节约 , 反之

称为 劳动使用 型或 资 本使用 型技术进步 。 技术

进步 的程度可 以 用 和 的增 长率来体现 , 分别表示为 和 。 大致说来 , 技术进步可 以 分成下

面 的类型 :

劳动节约 型技术进步 :

② 资 本生产率 广维持不变 劳动生产率 提高 。 这种情

况下 增长 分配曲 线以 横截距为 支点 沿纵轴顺时针旋转 。

资本节约 型技术进步 ,劳动生产 率 维持不变

, 资本生产率 提高 。 这种情

况下 ,增 长 分配 曲线 以纵截距为 支点 沿横轴反时针旋转 。

要素节约 型技术进步 二, 维持劳动生产率 与 资本生产率 的增长率相等 ( 劳 动节约

与资 本节约相 等 ) 的技 术进步 体现为增 长 分配 曲 线 的平移 。

现实 经济 中 很难出 现上述纯粹的技 术进步 , 往往是其 中一种 或几种 的结合 。 例如 , 我们定义 :

马 克思有 偏技术进步 。 在经济发展史的 多数时期 ,劳动生 产率不 断提高 ,

而资本

生产 率滞后或降低 , 这类似于 马克思有 关资 本积累和 技术进步 的描述 , 文献中 常称为 马克思有偏技

术进步 。

固 定工资份额的古典 马克思 增长模型

记资本收入 ( 利 润 ) 份额 为, 劳 动收入 ( 工资 ) 份额为

古典 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 的 出 发点是一个固定工资 、 无技术 进步 的基 准模 型 。 在固定工资

假设下 ,劳动力 以给定的 习 俗工资 无弹性地供 给 , 这也 是通 常说 的维 持生存工资水平 。 在

这一无技术进步的基准模型中, 也存在经济增长 , 因 为 都保持不 变 ,就意味着总产

出 、 总 资本和总人 口 以 相同 比率增长 。

基准模型 的缺陷是无法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提髙 和工资 增 长 。 固定工资假设不太合理 如果劳

① 图 及下面的 图 是以 的 图形 为基础构造 的 。 读 者可以在该 书中 找到更为简单的 形。

② 古典 马克思增长模型对技术进步类型的 界定 与主流理论 的界定有一定 的差异。

主流理论有关技术进步的倾 向是按照技

术进步是否有利于维持要素在国 民收人中的份额来区分 的 。 如果技术进步能够维持这一份 额不变 则 是一种中 性技术进步,例如哈

罗 德 中性技术进步 、 索洛 中性技术进步或希克斯 中性技术进步,否则 , 为非 中性技 术进步 ; 如果技术 进步提高 资本 收人份额 , 则为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如果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收人份额 , 则 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而古典 马克思 增长棋型对 技术进步 倾向 的

羿定则没有对要素份额作进一步的偃设 , 如下文 , 在正式 的模型 中,是对要素份额进行 了假设 的 。 在这些假设 下 , 可能会得 出 与主

流理论一致的技术进步类型 。 不过 这些差别更多地是古典 马克思增 长模型抛 弃了 总量生 产函 数 和边 际生产力分 析方 法的结

果 。

李海明 :

一个古 典 马 克 思经 济增长模型 的 中国 经验

动生 产率 持续提高 ,则 工资份额 会趋于 零 。 现实经济 中 工资份额尽管

有相当大的波动 但并不趋于零 而是保持大略不变 所以 更合理的假设是假设工资份额处于 一个

不变 的 习惯水平上 。

对基准模型 的修正,

一是引 人 固定工资份额假设,

二是引 人技术进步 。 固 定工资份额假设下,

表明人均产 出 与 实际工资率 以相 同速度 增 长 。 引 人技术进步后 对模型 结果的影 响 由

技术进步的类型决定 。 考虑 到经济史上很多 时 间都存在人均产 出 ( 劳 动 生产率 ) 不断提高 和 资本

生产率 ( 产出 资本 比 ) 下降的情况, 例如

, 美 国—

年 、

年和 日 本 —

年 、

年都是资本生产率下 降的 时期 ,因 此引 人马克思 有偏 技术进步是有 现实 根据 的 。

这也是模型 的“

马克思特征”

所在 。

在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假设条件下, 劳动 生产率 按外生速率 提高 , 资本生产率 按外

生速率 下降 。 则一个重要结论是 实际工资率 会随劳动生 产率 同 比例上升 ,利

润率 会随资本生产率同 比 例而下降 。

要看出 利润率变 动对经济总量变动 的影 响 , 这就要确 定总资本 的增长率 为 此需要一个关

于个体资本积累选择行为 的剑桥 方程。 例 如 使用 马 克思 的方法 假设资本

所有者把 比例 的利润积累起来用 作投资 ,即 乂

, 从而 则求解下面

的代表性主体跨期最优化问题 :

…彡 给定

其中 , 为 资本所有 者在时刻 的消费 是外生给定的资本家贴现因 子或储蓄倾向 。 均衡

条件 为 :

办 ) (

“ 卢

求解结果表明 资本所有者会消费知末财富的一个常数比例部 分 冷 ) , 其消费 增长率为

根据 式 , 总资本存量的增 长率会随利润 率下 降而递减 。 由 于 随着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 资本生产率下降 , 总 产出 增长率 和总 劳动 增长率会以 比 总资本增 长率更快的速

度下降 。

但人均资本 会提高 。 就人均消费 来说 ,根据 式 人均资本存量的增 长会超过

利润率的下降 , 资本所有者的人均消费 将提高 加之实际工资率不断提高 ,人均消费水平也不 断提高 。

最终 利润 率会下降 到非 常低 经济会停止增 长 。 根据 ( 式可 知 当 资本存量增 长率为零时,

利润 率下降到 ( 扪 仏资本积累会终止 。 称这为资本主 义发展 的马 克思

历史轨迹 。 表明,要产 生 马克 思有偏技术进步

,实 际工资率提高是必要条件 。 只要产 出

增长率低于不变资本增长率而高于 可变资 本 ( 工资 ) 增长率 , 对于任 何初 始状态 利润 率最终会下

降 。 当资本积累为 负时 资本家会消费掉所有的财 富 。 不过 , 认为 , 现实中 这

种情况不会发生,因 为资本使用型 技术进步 不会无限持续下去 它会过渡 到稳定的或上升的资本生

产率时期 。 例如 美国— 年 、

年资本生产率就有所提高 。

① 这一点也是古典 马克思增长模型与新古典主流增长模 型的关键差别所在。

主流模型为 了 匹 配平 衡增长路径上 的 卡尔

多事 实 , 必须令资本 产 出 比保持不变 , 因 而只 能引 人哈罗德 中性 技术 进步 。 对于本 文的 基准模型来说 , 固 定工资 ( 利润 ) 份额 加

以纯粹的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 其实就是一种哈罗德中 性技术进 步 给定外生 的 技术进步率 , 则 会得到 不变增长 率和不变利 润率

的结果 这显然是不符合经济现实 的 。

年第 期

古典 马克 思经济增长模型的有效性

模型的有效性取决于可行性条件 ,可 行性条件依赖 于利 润 最大化企业 的 技术选择 。 我 们 用

、 代表一种生产技术 。 企业会接受新技术 , 如 果给定现有 实际工资率 , 新技术的 预期 利

润率超过老技术的利润率 。 也就是说 新技术是可行 的 。 如 图 对于 两条实际工资率 利 润率 曲

线 ,

一项技术 的有 效边界就是 ’ 为技术转折点 ,在 点 , 两 种不同 技术有着相 同 的转折工资

率 ; 和利 润率 。 古典理论可 以 在一

个广 泛 的 实 际工资 率范 围 内 选择新技术 , 只 要实 际工资 率

不低于转折工资率 即 。 如果, 该新技术就是不 可行 的 。

“‘ 有趣的是 , 、 恰好是新古典模 型 的 边 际生

产力 理论发生作用 的场合 。 新古典模型 往往虚构一

个如 柯布 道格拉斯式 的平滑生产 函 数 其技术有效

边界 也是平滑 的 这意味着实际工资率的任何微

雜 酣雜’雌

济总、題〒、

: 财械 翻贿 £ 働口 娜

同 丑£ 相切 的技术 , 是企业选择 结果 , 而 ;

卜 时 能 同 抓 相切 的技术 也是企业 的 利 润

、、 最大化技术选择结果 。 因 此新古典理论 的技术有效

“‘

边界 上任 点都是技术转折点 , 这 时 , 边 际生产

图 古典 马 克思经济增 长模型的 有效性 力法则将生效 , 即 实际 工资率等于 劳 动 的边 际产 品 ,

利 润率将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品 。

可见 根据实际工资率与转折工资率之间的 比较 , 我们 可以判 断到底是古典 马克思模型有效还

是新古典模型有效 。 问题是并不清楚转折工资率的高低 。一个替 代性条件是 利用 方程 所显示 的

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关系 「、 。 在现有实 际工资率 《 ; 下 新技术 (

,的预期利润率为 :

贝 可 行性条件为 注意到 ; 整理可得:

给定技术进步 率 和 我们 就可 以 检验模型 的有效性 。

、证 明

,在固 定工资 份额的经济中 ,

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使得

劳动 和资本生产率的 历史路径确切地呈 现 出一

条平滑的新古典柯 布 道格 拉斯生产 函 数形式 ,这

样 的 函数是“

化石生产函 数 ( 它只 是过去技术 的 化石记 录 , 而非新古典

生产 函数宣称的那样可 以体现当前技术形式 。 两 种理论 的差 异还体现在对资本 、 劳动所体现 的背

后社会关系 的研究,新古典理论的边际生产力 法则 通过供求均衡原理对称地制 造 了

一种经济 和 谐

论, 结果是 要素都获得了体现其贡献 的边 际产品 。

公式 ( 表 明 : 如果 古典 马克思理论有效; 如 果

,新古典理论有效 ;

如果

两种 理论都无效 。

检验了 这一可行性条件 。 对 于 国 家 , 拒绝新古典模型;对于美 国宾夕 法尼

亚大学扩展世界表 ( ,上的所有 国 家 , 变化 比较大 一部分满足新古

典模型 ,

部分满足 马克思 有偏技术进步 的古典模型,

一部分甚至不 满足可行性条件 。 这里可能有

两个解释 。一是不 同 国家有资本主义深度的差异 。 国家与其他国 家在经济的结构和功能上

有很大差异 前者是发达资本主义 国 家 后者 中有许多国 家还 远未完 成资本主义转型 。 这就削 弱 了

两类模型 比较 的有 效性 。 赞 同第 二种 解释 , 即 检验变量受到 随机 因 素 的作 用 。 通过引 入随机

变量后,可行性条件的条件预期检验表明

, 整体上拒绝新古典理论 。

李海 明 : 个 古典 马 克 思 经 济 增 长 模型 的 中 国经 验

三 、 中 国经验与模 型 的解释力

尽管原始 的古 典 马 克思模型 以 资 本主 义经 济体 系 为基本环境, 但考 虑到 改革 开放 以 来

,我 国

逐渐转 向 市场经济 体制,基 本 的分配关系 仍然 发 生在 资本 所有 者与 劳动者 之 间

,这一模型还 是有一

定 的适应能力 。 如上所述 , 模型从国 民 收人恒等式 出 发 ,建 立增 长 分配 图 , 识别技术进 步 的方 向 ,

研究 经济增长 的前景 ,也蕴含 了 对应 的 政策药方 。 这里要 研究 的 问 题是 ,

中 国— 年 的数

据是否 能够揭 示前面 的古 典 马克思增 长模型 中 所呈 现的 基本 趋势,如果可 以

, 这一趋势有 什么样

的含义,如果 不可 以

,模型 需要 做什 么样的 修正 。

) 中 国 数据 的基本 状态

研究年 限 为 — 年 。 我们 需要 产 出 、资 本 、 劳动 的总量数据 其中 产 出 与 劳动数据 来 自

历 年 《 巾 国 统计年 鉴 》 中 的支 出 法 和 就业 。 资本数据要 复杂 得多,在年 鉴 中 没有 直接 数 据

, 但

可 以 通 过特 定方法加 以 估计 ,也有 诸多 研究 可 以 借 鉴 , 例 如李 治 国 和唐 国 兴 ( 、 张 军和 章元

、郭庆旺和贾俊雪 ( 、 单豪杰 ( 、 徐杰等 ( 、 许 鲁 光等 ( 、 李宾 ( 。

本 文使用赵 彦 云 ( 的原值净值 固 定 比 例法 。 和资 本 存量 都采 用 年不 变价格

表示 。 此外,劳 动或 资本收入 份额数据 也无法直接从 年 鉴得到

,要 通过 一定方法计算 。 本文直接采

用 了钱震杰 (, 、 张车 伟 ( 的 研究 结 果 。 进而

,利用 劳 动 或 资本收 人份 额

,可 以 计算

出 相应的 年 不变 价格 的工 资 与利 润总量 , 然 后 , 可 以 得到 实际 工资率与利 润率 数据 。

图 列 出 了 劳动生产率 、 资本生 产率 、实 际工 资率 、 实际利 润率 、 劳动 收人份额 ( 五

个变量 的 时 间 趋势 。

「—■— ■

鬌 “

°

■ 丨

年份

图 中 国 经 济体 系各 变 量 的时 间趋势

可以 看出 ,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稳定增长模式 , 尽管 年 出现过短暂下降 但 年之后 出现 了更

为快速的增长 。 产出 资本 比 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在 年之前呈现周期性变动,之后逐年递减 。

劳 动收 人份 额 ( 整体上为 下 降趋 势,

年 之前平 均份 额 为 左右 ( 统 计年 鉴 的 这

— 数据 既包含 了雇 员 收人,也包含 了 自 雇 劳动 收 人 )

,此后 逐渐表 现 出 明 显 的 下降 趋势 。 年 之

后有所变化 , 原 因 在 于统计局对数据 的 调整 , 因 此这一 上升 趋势 显得不可 信 。

从实际 工资率 来看,总 体上 是上 升趋 势 。 年和 年有 短暂的 下 降 年前 比较平

稳地增 长 , 此后则 有 比较快速的增 长 。

从利润 率来看,大致呈现波动 式平稳

,但有 轻微下 降 。

二 ) 古典 马克 思增 长模 型 与 中 国 数据 的 匹配性

首 先是 增长 分配表问 题 。 以方程 ( 代表实 际 工资 率 利润 率 曲 线 。 我 们 作 出—

t

2 0 1 4 年 第 期

年 实 际工 资率 利润 率的散点 图 , 图 表明 , 很 难得 到一条稳 定 的 实 际工资率 利润 曲线 , 不 过我

们 可 以 区 分三个时期 : 年代 , 年代 ,年 代 后期 至 年代 初 期 ,

它们 大致呈 现 标准

的 负斜率趋 势 。 而 年代 前期,是一 种 正斜率趋势 。 要 注意 的是

,方程 ( 和方程 ( 代表 的是

给 定 劳动生 产率与资 本生产 率 ( 从而 不存在技术进步 ) 下 的实 际工 资 率 利 润 率关 系,与 图 得到

的关系并不 完全是 同一 回 事 。

■°° 其次是中 国 经济 发 展 过程服 从马 克思 有

偏 技 术进步 吗 ?

要 识别 前 面 我 们 所 界 定 的 技 术 进 步模

式 需 要计算 劳 动 生产 率 与 资 本生 产 率 的平■

均增 长率数据 。 表 给 出 了 这些数据 。 我 们

也根 据资 本 生 产率 的变 动 区分 了 三个 时 期,

其中一

年 出 现 了 资 本 产 出 率的 上

鋈升 。 按 照 的技 术进

。。

°

步识别标准 :

① 如果 ,

°°

,技 术 进 步 为 劳 动 节 约 型

;如 果

卿年代,技 术进步 为要素 节约 型

;如果

°° 。

,技术进 步 为 马 克

°¥思有 偏 技 术 进步

;如 果 , 则 处

于危机期 间 。 可 以 判 断 出,整 个 —

利润率年中 国 的 技术 进步呈现 马克 思 有偏 技术 进步

图 中 国经 济 的 实 际 工 资 率 利 润 率 曲 线 模式 ,即节 约 劳动

、 使用 资本 的技术进步 。 其

中, 整个 年代 主要是

种要 素节 约 型技 术进步 。

表 中 国 经 济体 系 不 同 时期 的 技 术 进 步 模 式

绝 对 值 平 均 增长 率

年 年 — 年 — 年 一 年 — 年

技 术 进 步 类 型 马 克 思 有 偏 马 克 思 有 偏 要 素 节 约 型 马 克 思有 偏

由 于产 出 资本 比 依 赖 于对资本存 量 的测算 。 我 们也计算 了 其他学者估计的 资本存量对本 文

此处判 断 的影 响 。 例 如 , 李宾 ( 估计 了— 年 的 当年 价 固 定资本形 成总 额 , 我们 取其

中— 年 的数据 , 使 用 统计年鉴 上支 出 法 的 名 义 数 据 , 得到 徐杰等

估计了— 年

、定 基 年 的 固定 资本存量 ,

使用 统 计年鉴 上 年计价 的

① 这种 区分标准同 前文 中 的定 义有所不 同 。 这 是因 为经 验研究 中 很难得 到 劳动生 产率或资 本生产 率确切 地为 零 值 的 情

形 , 因此像 —样 , 这里 稍显武断地用正 负 进行了 修正。

李 海 明 :

个 古 典 马 克 思 经 济 增 长 模型 的 中 国 经验

数据 , 得到 。 这 些结果都在 的 范 围 内,仍然 符合 本文有 关马 克 思 有偏

技术 进步 模式判 断 的结论 。

其三, 中 国 市场经济 的发展 服从标准模型 中 的

马克 思趋 势”

吗 ?

标准模型 的主要结论是 ,如 果劳动 收人 份额 不变 , 技术 进 步采 取马 克思 有偏 模式 , 在人 均 收入

不断提高 、产 出 资本 比不断 下 降 的 同 时

,实 际工资 率会 上升

,利 润 率会降低

,导 致总 资本增 长 率下

降 , 总产 出 增长 率和 总劳动 增长 率也会下 降 且速 度更快 。

从表 的数据可以 看 出 , 中 国 的 实 际工 资增 长 率平均 大约在 左右 , 近 年 来呈 现 加 速趋势 。

而 就利润 率 来看,从表中 可 以 看 出

,利 润率表现为 微弱 的 负增 长率 ( 。

表 也给 出 了 各个时期 的经济增 长率 。 根据 , 马克 思有 偏技 术 进 步会 给 出 低 于 资

本存量增 长率的 产 出 增长率 , 例 如,

— 年, 资本存量 的平均增 长率 为 , 产 出 的平均

增 长率为 。 要素 节约 型技术进步 则刚好相反 ,例如

一 年,资本存量的 平 均增 长 率

为 产 出 的平均增 长率为 。

古典 马克思 增长模 型 给出 的 结论是 利 润率与 经济 增 长率存在 直接 的 关联 。 根据方程 ( ,

,资本存量增 长率依赖 于主观 贴现 因 子扒 或 财富储蓄 比例 ) 和利 润率 。 跨期优化

理 论中,

依赖 于实 际 利 率 。 例 如取 中 国 人 民 银行确 定 的— 年 实 际 年利 率 的 平均 值

则 办 根 据 , 产 出 增 长率则 由 资本 存量 增长率和 资本生

产 率增 长率给 出 。 如果 资本 生产率增长率给定 , 由 于 主观贴现 因 子为 外生参数 产 出 增长 率最 终取

决于利 润率 。 图 表明,产 出增 长 率与利 润率增 长率具有非 常相 似 的 演化轨迹 ,

它 们具有 正相关 的

关系:利润 率增长 率的提高伴随着 产 出 增 长率的 提高 ,

反 之反 是 。 它们 都 具有高 度 波动 性, 其标准

差分别 为 和,可见 利润 率增 长率有更 高 的波动 。 二者 的 相关系数 为 。

—— 产出增长率 ……利润率增长率

广、

:: :

年份

图 中 国 经 济体 系产 出 增 长 率与 利 润 率 增 长 率 的 演 化轨迹

最后 , 我们 也可 以 检验模型 的有效性 。 根据方程 ( , 使用 — 年平 均 利润 份额和 表

给 出 的劳动 生产率与资本 生产率 的平 均增 长率数 据, , 。 ,

可 以 验证如下 :

这 表明 , 模型 的 确有效 。 请注意,这一结果并 不依赖于标 准模型 的 固 定工 资份额假设和马 克思

有 偏技 术进步 , 因 为方程 ( 的得 出 只需要社会产 出 的收支分解关 系 和技 术选择逻辑 即 可 。

三 ) 标 准模 型的 固 定工资 份额假设与模型 的 修正

标准模型有两 个很关键的 前提 假设 ,

是固 定工资份额,二是马克 思有偏 技术进步 。 我们 简单

年第 期

忽略 固 定工资份额与劳动收入份额 的 区别 。 图 或表 表明 , 劳动收 人份额呈现下 降趋势 ( 其增长

率为,相应地 资本收人 份额整体上呈 现提高趋势 。 如果在较长 时期 内 , 忽 略劳动 收 入

份额 的这种波动 ,则理论上是 可 以采用 固 定工资份额假设 的 。

鉴于在我们研究 的范 围 内 ,固定工资份额下降趋势较为 明 显

,我们 可 以 修改第

一个假设,即假

定工资 份额 ( 下降 , 同 时假定 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的劳动 生产率与 资本生产率增长率分别 为

。 由 于利 润率 , 利 润份额 与 资本生产率 变化方向 相反 , 即 前者上升 、 后 者下

降 ,所以 理论上难以判断利润 率的 变动趋势 这可能 是中 国数据中 利 润率下降趋势不明 显的原因 所

在 或者 反过来说 劳动 收人份额的下 降抵消 了一部分利润 率下 降趋势 。 修改后 的模型中 , 利 润率

下 降趋势 出 现 的必要条件是资本收人份额的上升速度要小于产出 资本 比 的下降 。

如果利润 率下降趋势成立 , 未来中 国 经济增长会受制于 这一约束条件 马 克思趋势会表现得更

明显 。 实 体经济增 长放缓, 收人差距进

步变大 , 经 济泡沫和 经济危机的可 能性变 高 。 当 然,如果

维持 目 前较微弱 的利润率下降趋势 这些问 题可 以 得到 缓解 但无法根除 。

四 、 模型的 缺陷 与发展

当然 该模型 用来讨论 中 国经济 问题还是存在很大的局 限性 。 例如 ,固 定劳动 收入份额模型 的

前提并不完全满足 。 此外 , 模型主要适用于 资本主义 经济 , 它是古典 的“

两阶级”

( 资本 家 工人 )

模型 的延续 这方面虽 然 能够克服新古典理论 同 质经济人傾设的严重缺陷 , 但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分析还 需要慎重 。

不过 模型 的基本分析工具 如收入核算 增 长 分配曲 线 , 技术进步分类 , 还是很有用 的 。 例

如, 根据前面 的分析我们 可 以假定利润 率不变 , 给定马克思 有偏技术进步

, 仍然可 以 讨论各种 变量

的演化 。 当然这是一个非 常简化的模型,因 而其意义 大受影响 。 或许 ,

我们可 以令要素 收人份额改

变 来讨论它 与经济增长 的关系 。 根据利润 份额与经济增 长率 的变化方 向,可 以 产生不 同 的结果 。

资本收人份额的增加 如果使得经济增长率提高 称为“

利润 驱动型”

增长 , 反之则 为“

工资 驱动 型”

增 长 。 这些是后 凯恩 斯主 义宏观经济 学中 经常讨论的主 题 。

模型仍然未能克 服有关剑桥资本争论中 提 出 的技术再转折和 资本加总难题, 即 可能实际工资

率与 劳动生产率 、 资本 劳 动 比之 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 此外 在有关马克思 原义 上的资本 、 利润 、

工资 概念同模型所理解的,及各种年鉴 ( 或 相 关数据 挖掘 ) 上 所提供的概 念

,有 着 相 当 大的 出 人 。

当 然 , 这些缺陷 , 也几乎都是西方经济学各流派 难以 克服的 障 碍 。

此外 ,模型局 限于单一产 品 、 封闭 经济 、 外生 技术进步 、 储蓄 来源 单一

( 仅限 资本 家身上 ) 。 这

些缺陷可 以通过各种 扩展加 以克服 。 例如 外 生技术进步 对于经济增长的解释是有 限 的 。 如 果考

虑内 生增长 劳动生产率与资本生产率会依赖 于投资 、教育 、研发等 因 素 。 如 何在一

致的 框架 内 引

人这些内生增长 因素 , 尚是有待研究的 问题 。 不过 这一

缺陷是有 可 能克服 的 。 这 方面的研究 , 总

是同新增长理论 、 结构主 义 、 后凯恩 斯主 义的 一些 研究方法紧 密联系 的 。 各种 因 素 的 结合 , 有时 会

产生 一种周期性结果 从而能把增长、分配 、 周期性波动密切 结合起来 。 这是相 对于主流理论的优

势所在 。

因 此 不少经济学家对古典 马克思 理论充满信心 。 相 信这一分析框架

可 以 为正统经济学和非正统经济学之间的方法论讨论提供一个基准模型 , 用 同样的核心思 想把纷

繁复杂 的非正统理论统一起来 。 认为这一

框架是解释实 际 经济的 历史 和 当 前乃至

长期 趋势 尤其是马克思 提出 的历史轨迹的 有力 方法 。

以此为基础 的实证研究也在逐渐增加 。 例如 , 研究了 技术进步的历史模式 与

区域模式 ,发现对于所选的六 个发达国 家和 — 年地区数据都存在明显 的 马 克思 有偏技术

李海 明 :

个古典 马 克思经济增 长模 型的 中 国 经验

进步, 当 然也有例 外 。 分析 了 比利 时 新 自 由 资 本主义 的绩效后果 , 发现 当 年

代新 自 由 主 义扩展到 比利 时后 后 者接受了前者带来的迅速增长及相应的制度框架的 同 时,也伴随

着外 部脆弱 性增 强 ,以 及资 源转移降低 了 投资率 ,

限制 了 未来增 长的 可 能 。 使用 美

国 宾夕法尼 亚大学世界表 — 年的数据对阿根廷 、 比利 时 、 智利 、 哥伦 比亚和墨 西哥五个主

要拉美国家与美 国 的 增长模式进行 了 对 比 考察 ,验证 了 古 典 马克思 模型 的

一些结果 。

使用有 效性条件研究 了 东 亚 、 拉美 、 撒哈拉 以 南非 洲及发 达 国 家— 年 的情况

,发

现古典 马克思 增长理论对新古典问题生产 函数的批评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成功 的 , 只是在拉美 、 撒

哈拉以 南非洲地区 劳动 生产率下 降 , 因而 还存在一些未能 澄清的疑 问 。

五 、 结 论

可以说 , 现代经济学始终难以 逃脱古典理论所限定的基本范 围 。 对古典理论作 出新解读 添加

新的 因子成为理论发展的一种 显著方式 。 本文使用一个已 经得到相 当 程度 发展的古典 马克思分

析框架的简化模型 , 研究 了市 场化改革以 来中 国 数据的 匹配状况 。 我 们 发现了 在 较长时期 存在的

节约劳动 、 使用资本的 马克思 有偏技术进步 期 间 经历了 要素 节约 型 技术进步后 ,又 回 归 到 了 这种

有偏技术进步的轨道上 。 这意味着大多数时候 , 经济会经历劳 动生产 率 ( 人均 收入 ) 的提高 和资 本

生产率 ( 产 出 资本 比 ) 的下降 。

对发达资本主 义国 家和欠发达国 家或地区 的研究表明, 广 泛存在着这种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 。

也意味着一种遵循马克思历史轨迹 的存在 : 劳动生 产 率的提高 , 资本生产率的 下 降 , 实 际 工资率 的

上 升 利 润份额的稳定不变,

一般利润率的下降 最终资本存量与产出 增长率 的下降 。

尽管模型 的有效性条件对于 中 国数据也成立 ,从而否定 了 新古典总 量生产函 数和边际生产力

理论 但分析 中 国 经济时还是有其难以 与模型匹配 的地方 。 劳动收 人份额的逐年下降一

般利 润率

几乎没有递减 , 而近年来产 出 增长率却呈现下滑的趋势 。 尽管我 们也提出 了 修改标准模型 以 匹配

中 国 数据 的思路 , 但这些差异 背 后的 因 素 , 恐怕 在于 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的性 质 , 难 以 完 全使用 古

典 马克思 经济增长 模型来 评价,需爹今后进行更为深人的研究 。

参考文 献

白 暴力 《 关于边际生产力 分配理论 的分析 》 , 《 人文杂志 》 第 期 。

白暴 力 、 胡红安 《 欧拉定律与 边际生产力理玱 》 , 《北 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期 。

郭庆 旺、 贾俊雪 , 《 中 国全要素生产率的 估箅 :

》 , 《 经济研究 》 第 期 。

李宾 《 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 比较分析 》 , 《 数量经济技术 经济研究 》 第 期 。

李治国 、 唐 国兴 , 《 中 国平均资本成本的估算 》 , 《 统计研究 》 第 期。

柳欣 、 曹静, 《微观生产函 数与 总量生 产函数 的矛盾——技术再转换 》 , 《 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 》 第 期

钱震杰 《 中 国 国 民收入的 要素分配份额研究 》 , 清华大学博 士论文 。

单豪 杰 , 《 中 国资本存量 的 再估算 :

— 年》 ,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第 期 。

徐杰 、 段万 春 、 杨建龙 《 中 国资本存量的重估 》 , 《 统计研究 》第 期 。

许鲁光 、 任泽平 、 林甦 , 《 关于资本存量 的 推算方法与实证研究 》 ,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第 期 。

张车伟 , 《 中 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与总体工资水平估算及分析 》 , 《 经济学动态 》第 期 。

张军 、章元 《对 中 国资本存量 的 再估计 》 , 《 经济研究 》 第 期 。

赵彦云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中 国人 民大学出 版社

, , ,

,:

;,

2 0 1 4 年第 期

, ,

, :

, ,

,, ,

: :

:爸

, 爸,

‘ ‘

,!

, ,

‘‘

: ;

:£

责 任编 辑 : 荆 岩 ) ( 校 对 : 张 涵 )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