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熊猫直播危机:已22个月无融资dianzibao.cb.com.cn/images/2019-03/11/14/2298C02B.pdf · 来自于海外;游戏厂商动辄上百亿元 营收,却连讲好一个故事都极为困

TMT 2019.3.11 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C2

2015年,王思聪在微博上表

示其担任熊猫直播的 CEO。因

为王思聪的加持,熊猫直播一度

声名鹊起。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9月,

熊猫直播完成6.5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乐视网、辰海投资、

奇虎360。但熊猫直播主营的游

戏直播业务是“烧钱”的生意,需

要承担大量带宽费用及主播的

工资成本。

最近,资金问题成为了压倒

熊猫直播的关键稻草。资本市

场低迷、行业竞争格局生变,以

及熊猫直播自身的运营不善共

同导致了资金链危机。

2017 年 5 月,熊猫直播宣布

获得 10 亿元 B 轮融资。然而烧

钱速度较快,在 2018 年春节期

间,这一轮融资就使用将尽,他

在熊猫直播任职时负责的正是

融资事务,于是在节后积极寻

找下一轮融资。

然而,当年3月8日,斗鱼和

虎牙同时宣布获得腾讯投资,使

得游戏直播行业的竞争格局生

变,令彼时处于行业第三名的熊

猫直播在找融资时显得尴尬,资

本的信心出现动摇,“有人被吓

跑了。”庄明浩说。熊猫直播高

层之间商量过后,认为把公司卖

掉也是一条路子,怎么走,视哪

一条路先出现而定。

据悉,熊猫直播与内容型公

司,长、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

VC 等多方面进行过接触,或考

虑以40亿元左右价格出售,但是

进展都不顺利。

资 本 的 日 子 也 不 好 过 。

2018 年,一级资本市场募资难

度总体增加,资本之间也开始

洗牌,而头部资本更愿意把钱

投 向 头 部 公 司 ,直 到 当 年 10

月,庄明浩也未找到定投或愿

意买的机构,于是他们又考虑

独立上市,但这也同样意味着,

需要有钱入局,支撑其经营至

上市。

编辑/吴可仲 美编/范凡 实习校对/马英华 [email protected]

外部环境冰冷,熊猫直播靠

现金流维持运营压力重重。

熊 猫 直 播 经 历 过 两 次 掉

队。直播曾在 2016 年~2017 年

处于“风口”,短视频的出现令直

播行业总体频受已“过气”的质

疑。兴趣导向的游戏直播因更

具用户黏性,争议相对少,但市

场规模也较小,这个“小池子”中

已经装了腾讯所投资的虎牙和

斗鱼这“两条大鱼”,且虎牙已成

功上市,近22个月未获得资金注

入,熊猫直播从行业中掉队。

熊猫直播在运营方面也做

过努力,张菊元提到,为了做

到收支平衡,熊猫直播缩小了

自 身 规 模 ,但 是 融 资 仍 不 到

位,垂直领域“不断恶化”的情

况下,熊猫直播的空间在不断

缩小,坚持反而成为某种程度

的消耗。

本报记者对比发现,这边熊

猫直播在收缩战线,而竞争对手

虎牙在收割电竞赛事,试图打造

电竞产业链,拓展与游戏直播之

外的业务模式。

熊猫直播实际也进行过不

错 的 商 业 尝 试 ,曾 自 制 节 目

《Hello!女神》收获口碑和播放

量的成功。不过,短视频工场

负 责 人 柳 翠 霞 向 媒 体 记 者 提

到,这也呈现出熊猫直播定位

与运营方向不清的问题,“一会

儿想做泛娱乐,一会儿想做游

戏直播,这就导致了其运营的

内容方向一会儿是电竞为主,

一会儿又是直播综艺。从定位

不清晰到运营方向的不清晰,

从而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这

种情况下,资本很难对熊猫抛

出橄榄枝。”

假设即使获取资金,是否还

能靠经营逆转该竞争格局,抢夺

资本市场的信心也会是持续面

临的问题。“选择结束并不是对

员工与团队的否定,而是大势之

下,一个无奈却最理智的选择。”

张菊元说。

熊猫直播危机:已22个月无融资本报记者 李甜 吴可仲 北京报道

王思聪的创业项目熊猫直

播黯然离场。

3 月 7 日 晚 间 ,熊 猫 直 播

COO 张菊元在熊猫直播员工

群“潘达踢威”中宣布公司“结

束”,并透露从 2017 年 5 月 B 轮

融资之后,在长达 22 个月的时

间内,公司未获取任何外部资

金,管理层在过去两年时间至

少寻找了 5 个潜在的投资方和

多种方案,但最终未能解决资

金缺口。

如今,曾为熊猫直播这家公

司找钱续命的关键人士也已经

离职。

“我离职是真的。”3月6日,

熊猫直播原副总裁庄明浩对《中

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他已离任一

段时间。庄明浩在熊猫直播任职

时负责的正是融资事务。对于此

次离职,他说:“尽完了人事,发现

天命难违。”

曾两次掉队

资金难寻

资本市场低迷、行业竞争格局生变,以及熊猫直播自身的运营不善共同导致了资金链危机。

熊猫直播的空间在不断缩小,坚持反而成为某种程度的消耗。

早在2018年4月,三七互娱就曾

与世纪华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约定将在游戏研发及运营、IP

改编资源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三七

互娱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

示,针对娱美德发起的诉讼,公司正

在积极处理并且提起二审上诉,目

前业务层面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相

关产品均有法律范畴内正规授权文

件。而盛大方面也向记者回应称将

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传奇》

IP在国内发展已有19年,本身也具

有一定的市场;盛大与娱美德的纠

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传奇类游戏的

开发造成困扰,长远来看对双方均

是不利的。未来如果《传奇》IP要继

续发展,盛大与娱美德能达成某个

共识才是最佳的选择,共赢的局面

也是对玩家和经典IP的负责。

盛大与娱美德就《传奇》IP纷争

不断,其根源还是《传奇》IP 所展现

出的强大吸金能力。相关资料显

示,在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 1~8

月,《传奇》IP 分别为盛大游戏提供

了18.4亿元、11.8亿元、6.6亿元的营

业收入,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比值

为 48.99%、28.28%、24.27%。从营收

贡献来看,盛大对于《传奇》IP 的依

赖程度已经有所降低,这与公司近

年来侧重于运营一些年轻化作品有

关。然而盛大游戏在回A后已经做

出“2018 年至 2020 年扣非净利润分

别不低于 21.36 亿元、24.94 亿元、

29.68亿元,3年合计75.98亿元”的高

额业绩承诺,让《传奇》继续发挥余

热依旧是盛大游戏的最优选择,但

如果同往年一样依旧过于依赖《传

奇》,盛大游戏想要续写传奇恐将极

为困难。

C1上接

2018年上海ChinaJoy期间,盛大

游戏在会场外立起了一块巨型屠龙刀

以作展示,可一阵强风却将这把“屠龙

刀”吹为两截儿,这一插曲也在Chi-

naJoy期间为行业所津津乐道。

《传奇》作为国内网游市场真正

意义上的开端,在初期为国内游戏市

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近

些年各类带有《传奇》要素的游戏在市

场上轮番轰炸,却成为国内游戏圈一

大奇景:流量明星身披金甲肩扛大刀

高喊着“等你来玩”,“渣渣辉”们则充

盈于各类视频网站,“屠龙宝刀、点击

就送”的巨幅弹出式广告总是防不胜

防……对于中国游戏整体的发展而

言,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

游戏厂商以《传奇》为底,开发出

一款款类似的只需要“无脑砍砍砍”的

游戏,然后大赚一笔,第二年换皮后再

来圈钱。这样的作品实在难以担起

“第九艺术”的美名,也难以改变国内

文创产业落后的局面。

尽管目前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突

破了2000亿元,然而在营收榜单上,

除少数IP为本土原生外,大多数IP均

来自于海外;游戏厂商动辄上百亿元

营收,却连讲好一个故事都极为困

难。2018年版号停发严重冲击了国

内的游戏市场,不过一些小型工作室

却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这类独立

游戏没有炫丽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

作,仅仅是能够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国内玩家便已经趋之若鹜。尽管此类

游戏只有千万级的营收,在动辄过亿

的“传奇”类项目面前也实在是不值得

一提;但从中国游戏产业的角度来看,

这些千万级的小作品却远远重要于跟

风换皮的“传奇”类游戏。

十八年的漫长岁月足以改变一

些人和一些事,但有些东西是改变不

了的,比如玩家对经典游戏的记忆以

及对优秀游戏作品的渴望。十八年前

《传奇》的横空出世为国内游戏产业开

辟了辉煌的起点,但一味固步自封于

过去的情怀,最终也不会有辉煌的终

点。国内游戏产业若想取得近年来电

影产业的出彩成就,已经老去的“传

奇”是该退场了。

老去的《传奇》是该退场了

3月7日晚间,熊猫直播COO张菊元宣布公司“结束”。 本报资料室/图

记者观察

国内互联网产业经过二十多

年的疾驰,如今正在基础设施化,

这也意味着市场更开放,颠覆性的

创新机遇不再只握在先入局者手

中。为此,国内头部旅游企业有责

任通过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加

深自己的护城河。

笔者发现,在经营方面,携程

秉持开放的经营心态,以平台化战

略赋能合作企业或是其业绩还能

实现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

上,梁建章对携程以客户为中心

的服务战略和平台战略做了总

结,他提到,携程在去年12月推出

了开放平台 3.0,该平台战略致力

于对接中小型供应商、旅行定制

师或者导游等服务主体,帮助其

更好地利用携程的流量、平台数

据、运营培训、系统后端工具以及

金融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 12 月

举办的首届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

携程发布了平台深化战略,将全面

开放所有业务合作。

“升级后的平台可以帮助我

们对接之前体系下较难合作的

供应商,尤其是中小型供应商和

旅行定制师或者导游。这类供

应商提供了约 80%的目的地服

务。”对此,梁建章在财报电话会

议上表示。

据笔者了解,在 2018 年 12 月

底,携程APP升级了“加盟合作”入

口,期望通过“加盟合作”入口来快

速发展本地供应商网络。第一批

合作项目就达到 25 个业务品类,

仅旅游度假业务首批开放加盟的

项目就细化为7项,分别是打包产

品供应商入驻,门票玩乐、邮轮业

务、定制旅行业务的加盟,微领队

合作商、当地向导与特色达人招

募,旅游实体门店加盟。

在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的同时,

携程支持旅游业中小微企业及个

人创业者的发展,据悉,这也是其

发力平台战略的重点。

在梁建章看来,携程对所有合

作伙伴,尤其对中小微旅游企业有

“很大的赋能潜力”。有数据显示,

旅游市场中,小微企业从业者的占

比高达 80%,但总体面临缺少客

源、资金不足等痛点。

对此,携程全面升级了平台

赋能战略,从服务赋能、金融赋

能、技术数据赋能、产品赋能、定

价赋能和流量赋能六个方面助力

合作伙伴。这一战略已经正式落

地。目前,携程推出了“携程精选

榜”、小程序生态、“机票·火车票+

酒店”频道以及“旅拍”频道等产

品和服务,帮助合作伙伴撬动新

消费需求。

视野跳脱出国内,据悉,携程

的全球化战略也卓有成效。财报

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携程国际

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 30%~

35%,携程的国际酒店和国际机票

(不包括天巡在内)增速达到行业

增速的 3 倍。天巡网的直接预订

业务也继续快速发展,在第四季度

收入同比上升超过200%。

梁建章对未来的宏观和行业

形势做了展望,他称,“我们对持

续增长充满信心。基于我们在

2018 年和前几年奠定的基础,我

们坚信将继续以更快的速度获取

市场份额,同时不断提升运营效

率。”携程财报披露,公司预计

2019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同比

增长约为18%~23%。 GG

携程增速超华尔街预期 平台化战略促旅游产业升级文/ 胡锋

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近

期俨然成为焦点话题。尤其在近

日国家领导人在工作报告中提到,

2019年工作任务之一是“推动消费

稳定增长”,并进一步具体指出“发

展壮大旅游产业”。

笔者获悉,上述表述系首次

出现。往年谈及旅游行业时,提

到过发展全域旅游、降低门票价

格等具体政策。有专家对此认

为,今年的相关内容释放出旅游

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

优化服务体系和更加注重持续发

展、推进改革创新的信号。

旅游产业的改造升级,离不开

互联网企业通过技术与模式带动,

过去二十年,线上旅行社(OTA)的

发展使得国民旅游更加便捷,更有

质量。如今,旅游产业在经历前期

对用户的“教育”后,正在呈需求爆

发之势,反而“历久弥新”。

据携程旅游网 3 月 5 日凌晨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TRP),携程

旅行网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

2018 年全年的财务业绩,成立 20

年的携程仍然在高速增长。2018

年全年 GMV(不包括其旗下企业

天巡网在内)增长 30%,达到了

7250亿元,超过了行业头部产品的

GMV及增速。

此外,2018 年携程全年净营

业收入为 310 亿元人民币,其中,

2018 年第四季度净营业收入为 76

亿元,同比增长 22%,超过华尔街

此前预计的“16%~17%”的增长速

度。而在发布财报之后,携程以将

近20%的涨幅领跑中概股,股价冲

高至 41.78 美元,收复 20 月均线。

多家华尔街机构调高评级,股价最

高看涨至48美元。

根 据 携 程 最 新 财 报 ,携 程

2018 年多项业务实现增长。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携程全年住宿

预订收入为 116 亿元,同比增长

21%。全年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

129 亿元,其中,2018 年第四季度

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 34 亿元,同

比增长 17%。另外,全年旅游度

假业务营业收入为 38 亿元,同比

增长了 27%。全年商旅管理业务

营业收入为 9.81 亿元,同比增长

了30%。

据悉,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

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归属携程股东的净

利润为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近

四成。

笔者注意到,财报中首次对外

披露了面向中国市场的品牌总交

易用户数,数据显示,2018 年这一

项达到了1.35亿,过去两年复合增

长为25%。

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

主席梁建章看好青年人群带来的

消费潜力。

“展望 2019 年及更远的未来,

我们对持续增长充满信心。从宏

观角度来看,中国的城市化率将

在 10 到 20 年内从目前的 50%增

加到 70%~80%,达到大多数中

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每

年有 1000 万至 2000 万以青年为

主的人口搬到城市生活和工作,

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梁建

章表示。

携程 CEO 孙洁透露,目前携

程月活跃用户总数达到2亿。而且

用户结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50%

的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远远高于

2013年的1/3。另外,过去5年里,

35岁以下用户的比例一直保持2/3

左右。她强调,去年12月上线的携

程旅拍正成为吸引年轻用户并提

高用户黏性的重要举措,效果显

著。“尽管旅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

是我们的用户已经生成了近100万

条帖子,内容覆盖了全球6000多个

目的地。”

用户群体的变化似乎意味着

携程不愿意被年轻人抛弃,决心顺

应时代进行自我改革。中商产业

研究院的研究显示:预计2019年,

我国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

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

5.2亿人。

笔者获悉,为了在用户中留下

口碑,携程2018年在产品、服务和

业务中落实四大原则,即透明性、

可选择性、一致性和公正性。

“在 2018 年期间,我们升级了

所有产品线的服务承诺,并投资了

后端技术和系统以优化产品和服

务流程。截至年底,各主要产品线

的净推荐值(NPS),一个反映客户

对产品和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平均同比提升了 35%。这充分反

应了我们在产品可靠性、全面主动

的服务以及强大的客户保障方面

的进步。”梁建章在解读第四季度

财报时表示。

孙洁也提到,不断为客户提供

更优质服务是激活现有用户群的

基础。“每天我们的服务中心通过

超过 100 万个电话和 1000 万条实

时消息处理客户请求;超过90%的

用户请求在20秒内得到应答;一次

解决率达到近90%。”

此外,携程选择在线上线下

“包抄”消费者以获取更多增量。

笔者获悉,携程正在加码线下

旅游新零售,通过门店扩张获得更

多低线城市的线下流量。携程旅

游门店总数计划在 2019 年达到

3000家,计划新增的1300多家门店

中,有一半要落地到县级城市。以

此计算,加上旅游百事通和去哪儿

门店,携程系品牌线下门店总数量

将有8000家。

与此同时,携程在推出“亲子

游”“国外游”“定制游”等个性化旅

游方式,以满足用户如今呈现出的

多样化需求。这一系列举措,使得

这家老牌企业仍然保持着活力。

“老企业”呈年轻态

平台化战略开放共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