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56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 生活宗教雜誌 Buddhist in Hong Kong 二○一九年七月號Jul 2019 HK$10.00 I S S U E 7 1 0 往生,到底往哪裏? 常霖法師菩薩行‧度眾生‧悟人生 沈香林居士護持佛教善業 學佛與修行 法忍法師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Sep-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香港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 化 心 靈 的 生 活 宗 教 雜 誌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二○一九年七月號。Jul 2019。HK$10.00

I S S U E 7 1 0一 九 六 零 年 創 刊

第 七 一 ○ 期

往生,到底往哪裏?

常霖法師—菩薩行‧度眾生‧悟人生

沈香林居士護持佛教善業

學佛與修行 法忍法師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一代高僧

暢下

懷長老圓寂

一代高僧

暢下

懷長老圓寂

Page 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Page 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04 開 示 錄 生 、 老 、 病 、 死 、 苦 覺 光 長 老

◎ 人 間 ◎

06 特 稿 一 代 高 僧 上 暢 下 懷 長 老 圓 寂 本 刊 編 輯 部

09 觀 照 城 市 往 生 , 到 底 往 哪 裏 ? 劉 卿 如

17 筆 墨 悠 然 天 行 健 譚 寶 碩  

18 眾 生 相 常 霖 法 師 —菩 薩 行 . 度 眾 生 . 悟 人 生 劉 卿 如

◎ 生 活 ◎

24 都 市 回 甘 抬 頭 , 看 藍 天 , 數 飛 鳥 ( 上 ) 何 巧 嬋

26 職 場 禪 話 如 何 培 養 和 發 揮 團 隊 精 神 ? 楊 釗

28 家 有 佛 法 化 怨 為 恕 王 秉 豪

29 生 死 相 安 給 認 知 障 礙 症 患 者 多 一 份 愛 黃 志 安

30 常 霖 心 照 菩 薩 行 常 霖 法 師

32 養 生 食 療 消 食 和 胃 麥 芽 淮 山 湯 溫 熙 醫 師

34 與 您 傾 素 香 酥 鷹 嘴 豆 素 扒 包 朱 丹 鳳

36 清 風 禪 還 原 「 人 間 」 陳 青 楓

38 大 德 行 誼 沈 香 林 居 士 護 持 佛 教 善 業 ( 上 ) 俞 如

40 名 人 千 秋 慧 通 禪 師 為 佛 寺 改 名 岑 逸 飛

◎ 佛 法 ◎

42 法 師 有 道 香 港 與 內 地 佛 教 之 互 動 與 合 作 ( 三 ) 演 慈 法 師

44 法 忍 法 施 學 佛 與 修 行 法 忍 法 師

46 十 方 世 界 本 刊 編 輯 部

48 答 客 問 未 婚 女 性 的 壓 力 演 慈 法 師

49 活 動 消 息 本 刊 編 輯 部

50 功 德 芳 名

香港佛教

B u d d h i s t i n H o n g K o n g

佛 曆 二 五 ○ 四 年 六 月 一 日 ( 1 9 6 0 年 6 月 1 日 ) 創 刊

第 七 一 ○ 期 . 二 ○ 一 九 年 七 月 號 ( 每 月 五 號 出 版 )

目 錄

《香港佛教》月刊電子版可於翌月於本會網站www.hkbuddhist.org/magazine瀏覽

©2019 香港佛教聯合會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免責聲明:本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創辦人 覺光長老 松泉長老 元果長老

出版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地址 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

Lok Yau Building, 338 Lockhart road, 1st Floor, Hong Kong網址 www.hkbuddhist.org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電話 (852) 2574 9371傳真 (852) 2834 0789

榮譽會長 智慧長老

會長 寬運法師

副會長 紹根長老、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編輯委員會 道平法師、寬運法師、

宏明法師、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溫綺玲居士

編輯 冼金璉

廣告聯絡 關曼怡

製作 好風景

印刷 Suncolor Printing Co., Ltd Rm 11, 7th Floor, Fullagar Ind. Bldg, 234 Aberdeen Main Rd, HK發行 青揚書報社

香港九龍海濱道143號

航天科技中心13樓

發行網 香港、中國內地、

東南亞、歐美加

法律顧問 林漢環大律師、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鄭從展大律師、

林家佑大律師、任其昌律師、

林思源律師

Page 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0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開示錄

覺光長老卓錫香江七十餘載,數十年來,長老領導佛教四眾興學育人,安老慈幼,以文弘法,為《香港佛

教》創辦人之一。長老的善言法語,值得每一位佛子細味和學習。

摘錄自覺光長老《覺光長老法語彙集》

人有生、老、病、死、苦,

世界有成、住、壞、空,

物有生、住、異、滅!

Page 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05

人間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 利益一切。

Page 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0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一代高僧上 暢下 懷長老圓寂

【特稿】

動,只上過一年學。河北為二

次大戰時期日本侵華最早及最

主要的戰場,早於1933年,

長城抗戰已爆發。暢懷長老的

家鄉武安縣,時為共產黨根據

地,時局動盪,人心惶惶,

憂愁卒歲。1942年,又逢天

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蝗蟲四

起,鋪天蓋地,中原一帶,哀

鴻遍野,流民滿地,餓死或逃

荒要飯者甚多。當時只有十五

歲的王記德為謀一條生路,前

往投奔自己的親舅舅、武安縣

管陶鄉禪房寺崇性和尚,在其

座下披剃出家,法名親極,字

暢懷。

1943年,長老於北京廣濟

寺受具足戒,後往房山縣上方

山遍參72茅蓬,逗留三月餘回

京。之後住安養精舍,入法界

學院為學僧,因而得親近慈舟

大師。當時大師力主辦學,教

育僧才,提倡戒律,弘揚淨土

法門,普攝群機。慈舟大師之

言行,成為長老年青時代之立

身正範。長老經三載修習後結

業,因緣際會,南下上海,入

圓明講堂,親近圓瑛老長老,

於楞嚴專宗學院修學三年。

1949年,時局不靖,長老

佛門耆宿、一代高僧暢懷

老和尚,於陽曆2019年

6月21日下午5時30分,安詳

捨報,世壽九十,僧臘七十八

載。暢懷長老歷任香港天台精

舍住持、荷石精舍住持、圓明

寺住持、香港佛教青年協會導

師,其出家及在家四眾弟子眾

多,受長老影響或託囑,在不

同領域弘法及服務眾生,對佛

教界貢獻至大。

暢懷長老,俗姓王,名記

德,1928年11月生於河北省

武安縣康二城鎮洞上村,幼年

家貧,從小放牛拾柴,參加勞

文:本刊編輯部

圖:香港佛教聯合會

Page 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

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鑽禧慈善齋宴。

2006年5月,暢懷長老出席佛誕傳燈法會。

影響。1958年,長老考入香港

妙法寺內明書院 (大專) ,主

修佛學、哲學,3年後畢業,

又於「易通英專」攻讀英語課

程4年。1966年,長老接任九

龍樂富邨佛教普賢學校校監,

同時兼任九龍界限街倓虛大師

所創之中華佛教圖書館館長。

自長老接掌中華佛教圖書館,

印贈佛籍數百萬冊,為初機之

士燃無盡法燈,識者咸以大士

目之。1975年,長老於元朗開

辦佛教普賢書院,校舍三層,

學生 800多名,長老自任校

監,主理校務,成就卓著。

1977年,長老獨具慧眼,

洞悉振興佛教應藉青少年之力

量,毅然允諾佛教青年協會之

請,借出中華佛教圖書館為該

會會址,更應邀出任協會導師

兼永久董事,之後相繼擔任天

台精舍住持、圓明寺住持,領

導弘法活動,成為佛教界一股

新力量。1997年 5月,長老應

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之邀請,

接任司庫一職,後又兼任能仁

書院校監,再度踏足教育界。

長老梵行高潔,對佛法有精湛

領悟。而一向謹遵祖師大德在

悟不在立的原則,治事待人,

南下廣州,繼而移錫香港。

當時香港佛教式微,長老蒙教

界大德茂峰老長老慈悲接單,

掛搭東普陀講寺,不久即偕融

靈長老等轉赴泰國參學,歷半

年後返港,駐大嶼山觀音寺靜

修。1952年,由天台宗泰鬥

倓虛大師創辦的華南學佛院招

收第二屆學僧,長老考進該院

研讀,3年後畢業。其間承倓

虛大師授記付法,傳持天台正

宗,為第45代傳人。此後長

老持戒精嚴,為法忘軀,力弘

天台,深究法華奧義,行菩薩

道,弘法利生,皆深受大師之

2004年11月13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淨化人心

系列佛學講座,並擔任主講。

Page 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青少年之責任,數十年間,透

過授皈依、八關齋戒、辦短期

出家班,更不辭勞苦,遠赴海

外講經傳戒,指導禪修,從者

如流,法緣殊勝。此外,長老

以自身修持為依皈,先後出版

了《靜坐講義》、《釋暢懷學

佛文集》等十多種著述,為弘

宗演教,嘔心瀝血,席不暇

暖。

內地改革開放後,長老不

忘桑梓,愛國愛教愛家鄉的情

懷愈老彌堅,多次帶領香港信

眾返回家鄉武安,一方面探親

祭祖,一方面修復佛寺,先後

在武安開山興建了龍泉寺、極

樂寺、佛光寺等道場。除長期

擔任佛教青年協會導師外,長

老還曾任河北武安龍泉寺方

丈、香港諦閑大師紀念堂住

持、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董

事、靈峰佛陀教育弘化基金會

榮譽主席、佛教護生會創辦人

兼永久導師。

暢懷長老童貞入道,早歲

披緇,戒行精嚴,修證功深,

嘔心瀝血,建寺安僧,殫精竭

慮,丕振宗風,其佛學造詣、

清凈梵行,固足矜式,堪為典

範。

長老一生,事佛以誠,接

眾以慈,領眾熏修,身體力

行,講筵不絕,法緣殊勝,德

化所及,緇素景從。而今長老

大願已成,示人生無常,顯寂

滅為樂,惟祈長老暫歸極樂安

養,早日乘願再來,廣度一切

有情!

都能圓融善導,故在其主持下

的道場和學校,莫不淳樸篤

實,蔚為風氣。

暢懷長老一生自奉儉約,

慈悲喜捨而平易近人,深受

信眾擁戴。而長老昇座說法,

舌燦蓮花,深入經藏,圓融無

礙,更是頗得人望。在長老慈

教薰陶下,皈依座下弟子不可

勝數。

長老以悲願宏深,為普度

群萌,風塵僕僕輾轉於祖國內

地、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各

地敷演正法,每作無畏佈施,

辦放生法會,撫慰病人;或遇

緣謝娑婆者,念佛助其生西;

又常法施於難民營、監獄,隨

緣度眾,不退而恒。

長老肩負紹隆佛法、培育

2009年5月1日,屯門區慶祝佛誕吉祥大會,大會主席暢懷長老向主禮

嘉賓、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GBM,GBS太平紳士致贈紀念品。

2014年11月24日,覺光長老靈灰奉安儀式於香港觀宗寺舉行,

恭請暢懷長老慈悲主法。

2006年5月,暢懷長老與覺光長老、融靈長老擔任昄依導師

(前左至右)。

2012年4月28日,香港佛教界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盛大的浴佛

大典,暢懷長老(中)等諸山長老出席浴佛大典。

Page 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09

往生,到底往哪裏?不

同的人對死亡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有人認為死亡是哀傷;有人認為死亡是終結,但佛教

認為死亡是「往生」,即是開展一段新的生命歷程。人究竟何去何從呢?這是不少人心裏

的謎題。科學和宗教各有說法。究竟佛教對生命終結的看法是怎樣的?佛教的葬禮或種種儀軌

與生死觀又有什麼關聯呢?

文:劉卿如

圖:叁木、本刊攝影師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Page 1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果毅法師說:「葬禮無論做什麼儀式,

都是希望亡者放下貪、嗔、痴。」

潘宗光教授拿着自己撰寫的《佛教與科學》,

他說佛教與科學沒有抵觸。

真正離苦得樂,往生後也能離苦得

樂。法師指出:「往生極樂世界,是

在淨土繼續修行,不需要再受輪迴之

苦,直到修行圓滿成佛。

修淨土的科學家誠如果毅法師所言,若要圓滿

轉生,要靠一生的修行。香港理工大

學前校長潘宗光教授,就是一個實踐

者。很多人迷思淨土世界是哪裏?潘

教授表示,宇宙很大,有無窮無盡的

世界,有一個遙遠的世界叫極樂世

界。只要念佛號,就可以去到極樂世

界。就像一個小朋友,想吃東西,只

會叫父母。佛陀是我們的慈父,只要

我們誠心叫他,即念佛號,就像和佛

陀說:「爸爸,我很想去極樂世界,

你幫我吧!」佛陀就幫我們。當念佛

號純熟,往生時即使病或意外,導致

未能往生善處或得生淨土。

不過,法師認為,如果希望轉

生圓滿,不是靠臨終、死亡後讓人超

度,而是靠我們一生的修行,如果我

們今生守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

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來生可

保持人身;修十善(不殺生、不偷

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

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

見)可以往生天界;如果進一步修習

八關齋戒、菩薩戒等,並發菩提心,

願生淨土,於臨終時,可蒙佛接引,

往生諸佛菩薩的佛國土。所謂菩提

心,即願意放下世間種種慾望,學習

佛陀教法,學有所成,與佛同齊,並

以圓滿的智慧、慈悲,教化一切生

命。因以佛教的修行,非只誦經拜

佛,而是把經文中所學到的,用於生

活當中,以佛法修正我們於思想、語

言、行為中的缺失,才能令到現生者

新生命開始從沒想過生死問題,思考死後往

哪裏?死亡是怎樣的?在大學任教的

果毅法師指出,佛教的往生即由這一

期生命到下一期生命。下一期生命若

可以往生到佛國土,脫離輪迴,當然

是最圓滿,否則生命在六道中輪迴,

繼續承受於外在的財富、慾望、名

利、飲食、懶惰,以及內心因貪愛、

嗔恨、愚痴、思疑等帶來痛苦。

果毅法師表示,佛教看生、老、

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故認為

勿因生而喜,勿以死為悲。當人離

世後,會把生命的逝去轉化為「往

生」,即代表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由此一生,前往下一生」,因此佛

陀教弟子們不要為死亡和亡者過度悲

傷,不單對現生者無益,也會令亡者

對生命、親人產生貪愛眷戀,令亡者

Page 1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11

我們去極樂世界修行。他知道我們

不容易放下一切,難以清除所有業

障,所以允許我們帶業往生淨土,

繼續修行,放下一切,沒有執着和

牽掛,才能得到圓滿。

不要輕視臨終一刻雖然圓滿轉生需要靠一生的修

行,往生淨土也不是在死亡時才開

始,但臨終一刻仍然重要。果毅法師

表示,臨終之際,「三隨」為臨終者

於下一期生命起決定性的作用。一是

隨念,即臨終是否產生正念;二是隨

業,即臨終者過去的善惡業力;三是

隨習,即臨終者過去的習慣。由彌留

到臨終那一刻非常重要,我們要設法

令臨終者轉化身心不安,甚至提起

「正念」,否則臨終者會因種種臨終

的不安或對生前的種種貪愛執着,進

入「中陰身」。那麼如何令亡者提起

大的能量放在空間裏面,如果我們

要與這個能量產生感應,需要念

「阿彌陀佛」這個名號。

潘教授表示,雖然念佛號能往

生淨土,但佛教沒有說過等到死才

往生淨土。他舉例說:「如果想移

民加拿大,要做足一切準備功夫,

包括申請、審批,然後在當地買房

子,做了一切準備功夫,但你仍然

在香港,不是加拿大人,只要你坐

飛機,才能去到加拿大。正如我們

生前信、願及念佛號,佛陀在淨土

世界幫我們準備一切程序,包括簽

證,我們已經成為淨土人,當我們

臨終時,佛陀就會接引我們的神識

踏上蓮花,就像坐飛機一樣,去到

極樂世界。」

潘教授指出,極樂世界全部是

菩薩、羅漢和大善人,環境優美,

沒有做壞事的機會,沒有三惡道。

佛陀說假如眾生相信他,他願意接

昏迷,心中也會不斷念佛號,潛意識

和佛陀有感應,無論在什麼狀態離

世,也不用害怕。

極樂世界和科學沒有抵觸潘教授認為極樂世界和科學沒

有抵觸,只是人類覺得迷信。他強

調修持淨土要有信心,相信佛陀能

夠接我們去淨土,只要懷疑就不能

去;第二是要發願去極樂世界,希

望佛陀幫我們去到淨土世界;第三

是採取行動,念佛號。也許有人認

為念佛號,就能去到極樂世界是太

兒戲,但潘教授解釋,我們開電視

調節頻率就能收到訊息。空間裏面

有很多電波,每一個電視台將一切

畫面、聲音濃縮變成電波頻率,只

要調教自己的電視頻率和某電台的

電波一樣,就能和這個電波產生感

應,出現電視畫面。佛和菩薩將很

Page 1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1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香港佛教聯合會身心靈關顧服務善

士。陳達志表示,他們會向病人親

屬建議做四道,即道謝、道歉、道

愛和道別。道謝是感謝病人出現在

生活中,為家人做的一切,感謝他

愛護家人;然後道歉,例如在生活

上的爭吵要和解,拔走心中的刺,

互 相 寬 恕 , 釋 放 負 能 量 , 放 下 恩

怨,令病人心感舒服,了結心事;

另外是道愛,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說

出「我愛你」,但其實子女都感受

到病人的愛。他建議子女幫助父母

回顧一生對社會、對家庭的貢獻、

對子女的培養。最後是道別,告訴

臨終者自己未來的生活過得很好,

祝福病人去到好的地方,幫助病人

放下牽掛。

他認為病人在彌留的時候,親

人要尊重和支持他們的信仰。如果

病人是佛教徒,親人應該在旁邊提

醒病人往生淨土,一起念佛號,等

助。她說從不忌諱死亡,因為每個

人都有生死,活着的時候,每一步

都步向死亡。有生就有死,死不用

悲哀,生亦不必過於樂觀,最重要

做到心中想做的事。

她透露以前香港沒有人幫助臨

終人士助念,於是她跟母親發起生

西助念團,即助往生者去西方極樂

世界。崔居士的母親也坦然面對死

亡,即使崔母在生日大壽當天,也

帶領崔居士去助念。崔居士透露當

時親戚一起吃飯祝壽,一位友人的

爸爸往生,崔居士就和母親一起去

殯儀館助念。崔居士表示,助念一

般按亡者親人的意向去念經文,並

且勸亡者的親人一起念佛,叮囑他

們不要在亡者旁邊說「你不要走,

要眷顧子孫」。這樣可能令亡者不

能放下。

陳達志是另一位數十年如一日

關心臨終人士的佛教徒,他現時是

正念呢?臨終助念是一個重要的方

法,助念前要先為臨終者開導,引導

臨終者知道這期生命即將完結,不要

再眷戀過去,要面向下一期生命,能

往生佛國;並引導臨終者一同念佛菩

薩聖號,希望把臨終者身心之恐懼,

透過佛菩薩聖號轉化為放下執着,求

生佛國的正念,讓臨終者可隨「正

念」往生到更美好的地方。

助念和臨終關懷助念就是大家一起為臨終者念

佛,它能令臨終者產生正念。幫人

助念是一種修行,有很大的功德。

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崔常祥居士自

1956年開始幫臨終者助念,她曾經

在香港佛教醫院幫臨終者助念,無

論白天或夜晚,她都會去。

崔 居 士 認 為 助 念 能 夠 幫 助 別

人 , 即 使 不 認 識 的 人 , 她 也 會 幫

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崔常祥居士說,她的母親坦然面

對死亡,即使自己生日,也帶領她去助念。

香港佛教聯合會身心靈關顧服務善士陳達志,

為香港佛教醫院臨終病人服務。

Page 1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13

心經》,想告訴亡者這個世界是苦

的、無常的,世間任何事物都緣生

緣滅。因此無論什麼佛事儀式,希

望亡者能慢慢放下,滅業障、增福

慧,並發菩提心,從而令自己有更

好的出路。

法師表示,《西藏度亡經》和

《瑜伽師地論》指出中陰階段為亡

者做種種功德、佛事、布施、修持

和迴向,希望亡者有所得益,脫離

痛苦,去到諸佛的國土,但重點是

亡者能否接受這些教化。

值得關注的是,究竟念誦多少

經文才能幫助亡者呢?法師認為不

要把經文量化,要講求質素,即使

集 中 念 一 部 佛 經 、 佛 號 也 沒 有 問

題,可以令亡者得益。誦經可以令

亡者放下執着;拜懺則是透過懺文

禮佛,讓眾生能從中反觀自省,懺

悔過去惡業,並以後不犯;施食令

到 亡 者 積 聚 功 德 資 糧 , 每 一 個 法

法師指出,佛經不是專門念給亡者

聽,是為一切生命去講,不同的經

典都能幫助亡者。

果毅法師解釋,佛教葬禮經常

念三時繫念,每次開示,都是為亡

者 上 課 , 引 導 他 們 放 下 貪 、 嗔 、

痴,往生極樂。三時繫念除了為亡

者說法,還開示現生者西方淨土念

佛 法 門 , 並 發 願 求 生 西 方 極 樂 世

界。瑜伽焰口是透過施食給餓鬼道

的眾生,為延生者積聚資糧;為亡

者施放「瑜伽焰口施食」時,希望

亡者破除貪婪、執着和妒忌心等,

亦是代亡者「請客」,為餓鬼道受

苦眾生的平等施食賑濟,幫助餓鬼

道受苦眾生在一段時間免除痛苦,

從而令亡者捨除慳貪、積聚功德資

糧。《地藏經》令眾生明因悉果;

《金剛經》希望令亡者明白無常無

我,獲得智慧,然後放下。我們在

往生壇中,經常念《般若波羅蜜多

佛陀來接他去西方極樂世界。

他指出,病人在彌留的時候,

如果親人不捨得,病人彌留的時間

延長,只會受到折磨。親人要和病

人說:「你放心吧,我們生活得很

好,你安心去光明的地方。」病人

反而走得安祥。

喪親難免傷心,他表示,我們

聆聽病人親屬的心聲,提醒他們每

個人都會面對生老病死;哀傷是正

常,但要接受親人離世,抑壓情緒

只會產生不良的效果。如果一直未

能走出陰霾,我們建議他們提起勇

氣向心理醫生求助。

葬禮的意義在 佛 教 的 葬 禮 中 , 經 常 會 做

「 三 時 繫 念 」 、 「 瑜 伽 焰 口 」 ,

有 時 又 會 誦 《 地 藏 經 》 或 《 金 剛

經》。為亡者念什麼經最好?果毅

念經等於為亡者上課,讓他放下執着,看破生死。

Page 1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1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一般人由死亡後第一個7天(頭

七)開始,一直到第七個7天,每隔

七天都要做些儀式,頭七、二七、

三七……法師認為,由死亡一刻開

始,每一天都重要,並非每隔七天

才重要。如果碰到法會,可以做附

薦,如果能力不許可,可以為亡者

拜懺、誦經,供養三寶,也可以令

亡者離苦的方法。為亡者增加福德

資糧,令下一期生命更好所以盡快

做多一些功德,令他因緣具足,盡

快往生善道,或導歸佛土。

有人說燒一些紙錢和紙紮,作

為 葬 禮 儀 式 , 果 毅 法 師 引 述 印 光

大 師 曾 經 說 : 「 不 反 對 , 也 不 贊

成。」因為在佛教角度,人死後有

六分之一的機會變成鬼道眾生,燒

紙 錢 是 一 些 影 像 , 能 滿 足 鬼 道 眾

生的貪婪需要。個人認為,如果將

懺,回向亡者,也可以為亡者往生

有很大的幫動。再者,家屬除了在

七個「做七」之日作佛事外,最有

利亡者的,是從亡者往生那一刻開

始,持素、誦經念佛,還可以亡者

名義作布施和賑濟、拜懺等,也可

以令亡者早脫中陰、離苦得樂。

也許有人會擔心在葬禮缺少一

個 程 序 , 影 響 往 生 者 。 法 師 認 為

佛 教 講 求 「 心 法 」 , 排 場 大 小 ,

看 自 己 能 力 , 最 重 要 是 令 亡 者 放

下貪、嗔、痴,破迷開悟,願求往

生 佛 國 , 這 是 最 大 的 重 點 。 如 果

「院出」,不經過殯儀館,也沒有

問題。不一定在殯儀館做儀式,可

以 在 道 場 誦 經 、 拜 懺 , 或 者 做 附

薦。經濟能力不行,也可以在家中

誦經,一切看亡者意願及自身的能

力,隨緣隨分。

門都有利益,因應個人的能力和需

要去做,不要執着一定誦完所有佛

經。

法師又說,無論佛事由一師、

三師、五師、九師和尚主法,都是

希望佛事透過主法和尚禪定觀想力

量的加持開示而產生功德力。若只

為 求 排 場 面 子 非 真 心 恭 請 法 師 主

法,佛事功德力自然不圓滿。如果

法 師 在 做 儀 式 , 親 人 沒 有 一 起 參

與,佛事功德力亦不圓滿,最接近

亡者的是親人或朋友,溝通最快,

親友誦經迴向,亡者感應最深,這

才是冥陽兩利。因此一切儀式之功

德力能否產生,家屬的動機心態非

常重要,不要只求「量」,也要求

「 質 」 。 若 家 屬 因 經 濟 或 種 種 因

緣,從未為亡者獨立作佛事,可以

到道場參加各種共修法會,誦經禮

Page 1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15

錢用來做不同的功德,例如布施醫

院,令亡者得到更大的利益。

結語人活到一個年紀,都要面對死

亡,對於亡者而言,是另一段生命

的開始;對於活着的人而言,也是

一個反思人生的機會。人的生命像

四季,撒手人寰,就像進入冬天,

但春天還會來,所以死又何悲?我

們隨着因緣而來,也會隨着緣盡而

滅,這只是生命的一個過程。

也許死亡令人畏懼,但無法避

免。在封閉的社會觀念中,大家認

為死是可悲,但隨着社會發展一日

千里,如果大家坦然面對死亡,看

破生死,放下貪、嗔、痴,往生極

樂,從而了生死,脫輪迴。

佛教葬禮

按布置沒有忌諱?

人的世緣盡了,親人為了慎終追遠,報答親情,可能舉行一個莊嚴的葬禮。國際

插花藝術學校校長黃源喜表示,葬禮的布置有很多種,視乎往生者的年紀、宗教

和個人的喜好。如果是佛教徒,我們以蓮池海會(極樂世界)的概念布置,擺放

了水果塔,像佛堂的水果塔,通常會用蓮花香爐、白蠟燭或紅蠟燭點綴。還會放

108盞蓮花燈,如果禮堂小,最少放18盞蓮花燈。周圍有很多園藝,就像花園一

樣,佛教通常用黃色和白色的花。如果往生者年輕,這些花的顏色沒有限制,年

紀大的可以用紅和黃色的花。佛教葬禮的布置可以色彩繽紛,例如亡者生前喜歡

穿五顏六色的衣服,我們按照她的喜好布置。他表示,客人找他去布置葬禮,通

常由他決定如何布置。佛教布置葬禮,沒有什麼忌諱,最重要是心中有佛,簡單

布置或隆重布置也可以,視乎家人的意願。

國際插花藝術學校校長黃源喜

靈堂上的「三時繫念」布置

Page 1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1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Page 1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17

【筆墨 悠然】

譚寶碩

跨媒介藝術工作者,活躍於音樂、攝影及書畫界。

譚氏書風活潑,字體秀麗,畫作簡潔。以禪心入道,

融和於音樂、書畫,趣味盎然之餘,寓意深長。

作品名稱:天行健

Page 1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眾生 相】 文:劉卿如

圖:William Fung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眾生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菩薩行」是成佛的入

門檻,菩薩行必須富有慈悲的精神,幫助眾生離苦得

樂,覺悟人生。常霖法師輕描淡寫自己在生活上修習菩薩

行,他很謙卑,對於大眾參與他舉辦的活動,獲得智慧和

快樂,他沒有滔滔不絕說自己的功德。但是有一個令他感

動的人在實踐菩薩行,法師反而對他讚不絕口,希望大家

向他學習。

這個使常霖法師感動的人放棄高薪厚職,九十年代進入

內地,全職幫助愛滋病遺孤;除了資助小朋友讀書,還培育

他們的心智,讓他們得到解脫。法師稱讚這是菩薩行,並道

出:「佛度眾生,不是教人不吃人間煙火,而是教導眾生覺

悟,如何待人處事。」

常霖法師—

菩薩行‧

度眾生‧

悟人生

Page 1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19

法師熱心舉辦這次攝影展,原來

背後有一個令他感動的菩薩行故事。

九十年代,美國華爾街一名年輕有為

的銀行家杜聰,放棄高薪厚職,全身

投入菩薩行,並於1998年成立了智

行基金會,幫助內地愛滋病遺孤。

法師透露,他認識杜聰時自己

還是在家人,法師說:「最初他出錢

出力支持他的基金會,該會舉行的活

動,我能幫的都會幫。之前曾經想過

跟隨該會到內地為他們拍一些照片作

紀錄,可是自己的時間一直未能配合

上。」

攝影展的背後意義

杜聰平時工作十分忙碌,法師和

他很少在香港見面。法師出家後,頭

幾年在台灣的時間比較多。杜聰去台

灣旅行,有時也會找法師吃一頓飯。

後來法師留在香港弘法的時間多了,

兩人反而好幾年沒見面。

2018年有一天,兩人碰巧在饒

宗頤文化館見面。杜聰邀請法師到河

南,參與智行基金會為愛滋病遺孤舉

辦的暑期活動,和小朋友分享佛法,

並且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可是,

一次河南行所拍的照片不足夠開展

覽,於是他後來又跟了該會去了雲南

和山西,三次活動的照片才足夠做一

個展覽和發行書本。

常霖法師透露,他接觸愛滋病遺

孤時,發現部分沒有參加過活動的小

朋友,非常自卑、沉默寡言和怕羞,

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眼神徬徨無助。

不過參加完活動後,心情開朗了,因

為可以和自己背景相像的人聚在一

起,能互相扶持。

令人感動的菩薩行故事

今年7月,常霖法師會在中環國

際金融中心和將軍澳新都城中心舉辦

「菩薩行」巡迴攝影展。這次展覽

想帶出一個「菩薩行」的故事,希望

眾生向菩薩學習,令生活更加自在、

舒服。他三次隨智行基金會往國內探

訪,並且拍攝該會幫助過的愛滋病遺

孤。

常霖法師和杜聰對談,分享人生遇到困難時的解

決方法。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19

前路茫茫

7月12日至17日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7月19日至28日 將軍澳新都城中心

「菩薩行」 巡迴攝影展覽

Page 2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像人的一生,遇到困難或逆境,都可

以找到機會,只在乎你有沒有用心去

感受。」

法師強調攝影的重點,在於看不

到的部分,因為攝影的重點是感覺,

感覺不能只用眼看,必須是用心去感

受。在一個骯髒和殘破的地方,很

多人的心是不想留在那裏,想快點離

開,就算景色怡人,也難以覺察。在

任何地方,只要用心去看,看到很多

細緻的景物,感覺完全不同。「就像

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有些人認為

慘了,為何上天這樣對我。如果有負

面的心態,很難解決問題。如果嘗試

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處理起來就

容易得多了,所以攝影、生活和修行

是完全互通的。」他笑着說。

菩薩助人覺悟人生

法師探訪愛滋病遺孤後,指出現

在歧視的情況減少了。20年前,杜

聰剛進入內地幫助愛滋病遺孤時,孩

子被嚴重歧視,因當時治療愛滋病的

藥未研發出來,愛滋病為不治之症。

病童的家長只是窮,要去賣血,被共

用的針筒感染了愛滋病。他們的家境

已經貧困了,還得了不治之症,情況

令人難過。後來醫治的藥已經研製成

功,中國政府對愛滋病人長期供應藥

物,可以控制病情;加上現在中國資

訊開放,歧視也減少了。

愛滋病遺孤在生活上遇到的困

難和一般窮困村落遇到的困難一樣,

住的房子破舊,但沒有錢去維修;物

質生活貧乏,對將來沒有希望。杜

聰的出現,為他們帶來希望。常霖

法師說:「杜聰的出現,為這些孩子

帶來希望。我認為杜聰就是菩薩做的

事情。菩薩幫助眾生,不是幫你做自

己應該做的事,而是令你學懂幫助自

己脫困。他的基金會幫助小朋友,並

非你沒有飯吃,我給飯你吃;你沒有

書讀,我供你讀書,而是各方面配

合,令心智成長,將來自己在社會上

可以立足找到工作,待人處事也有進

步。」

逆境常存機會

法師透露攝影展的作品只用傻瓜

相機拍攝,照片主要帶出兩類主題:

(一)小朋友因為成長受到歧視和排

擠,對前途看不清楚,感到渺茫;

(二)他們接受幫助後,生活、讀書

和社交正常了,心情變得愉快。此

外,他還拍攝了一些小朋友在牆上塗

鴉、充滿歡欣感的照片。

攝影是一門藝術,如果只執着專

業相機才能拍出良辰美景,這是世俗

的心。常霖法師只用一部傻瓜相機,

卻拍出一幅幅令人讚賞的照片。法師

謙虛地表示,近年已經放下構圖、攝

影技術的層面,喜歡用當下直接的

感覺來拍攝。有人認為他拍的照片很

美,但法師卻認為這只是大自然的創

作。法師喜歡拍一些破舊景物,例如

損壞的牆、一些石頭或地下的痕跡,

它們原本處於被視而不見的角落,但

在照片中卻是很美。法師說:「我想

帶出一個概念,在這些破舊、不想停

留的地方,原來是有美好的景像;就

前路光明

Page 2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21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21

他得到謀生的能力,因為養他一生

是慈悲,但沒有智慧。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有些受

助小朋友不喜歡讀書,智行基金會

也 盡 量 去 幫 助 。 該 會 在 上 海 成 立

了 一 間 法 國 麵 包 學 校 「 海 上 青 焙

坊」,受助者即使讀不了書,也能

學 習 一 門 手 藝 , 將 來 有 謀 生 的 能

力。其中有一個令人欣慰的例子,

一個女學生讀完初中之後,工作了

一、兩年後,覺得沒有前途,但她

的文化水平又不高,於是她希望學

習更多實用的知識。當時智行基金

會的法國麵包學校剛成立,杜聰引

薦 她 成 為 第 一 屆 學 生 。 她 非 常 好

學,得到獎學金去法國留學一年,

學做麵包。她在出發前只學了一點

法文,融入法國生活一年後,法文

已經非常流利。

她回到上海後,在曾就讀過的

法國麵包學校當了三年教師;之後

獲一間專門供應做麵包原材料的法

國公司再保送她去法國留學。讀完

之後回到中國公司工作,現在主要

特殊學校,照顧愛滋病遺孤,供他們

讀書。杜聰認為方法不可行,只會令

愛滋病遺孤永遠不能離開這個圈子,

而且這間學校的學生都會被歧視。」

常霖法師稱讚杜聰有遠見。

另一件令法師感動的事,杜聰

曾經為慈善機構做義工,他看到這

些慈善機構在村莊裏扶貧,人數是

有限額。例如資助額只能幫助100個

小朋友,而村莊裏卻有150個小朋友

需要幫助,慈善機構只會挑選最慘

的100人,所以150個小朋友要努力

突顯自己最慘。杜聰認為這樣令小

朋友接受幫助時沒有尊嚴。因此現

在當他到一個地方幫助小朋友時,

會事先調查當地有多少個小朋友需

要幫助;他有足夠資源才去,這樣

小朋友才有尊嚴。法師說:「杜聰

思考周到,是菩薩心腸,也是慈悲

與智慧並重。」

助人要慈悲與智慧並重

法師認為幫助一個沒有謀生能

力的人,不是養他一輩子,而是幫

知識改變命運

法師高興地說:「現在小朋友

有機會接受教育,將來脫貧的機會

很大。宋朝皇帝宋真宗說過:『書

中自有黃金屋』,但這些小朋友不

知道什麼是黃金屋,他們在農村成

長,沒有見過大城市,可能覺得讀

書沒有什麼用。在村裏,我見過最

有成就的也只是村長,即使學貫中

西,最多也只能做村長。」

智行基金會舉辦的活動如夏令

營和冬令營,使農村受助的小朋友

可以去城市見世面,接觸背景相若

的人。這些小朋友去到城市參觀大

學,接觸到正在就讀且曾受過基金

會資助的大學生,了解若努力讀書

日後可能讀上大學。他們也在城市

接觸不同的人,知道自己的生命不

止在一條村裏,外面的世界很大,

從 而 增 加 自 己 讀 書 的 動 力 。 法 師

說:「智行基金會非常成功,有些

受助的小朋友考入了大學,畢業後

也找到工作。」

「曾經有人向杜聰建議,建一間

常霖法師為升讀大學的受助學生打氣

「海上青焙坊」畢業生畢業後,可在智行基金會開的麵包店工作。

Page 2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憫 的 心 , 止 惡 揚 善 , 能 夠 貫 徹 始

終,人也活得有意義。如果眾生把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發揮

到日常生活中,一切為他人着想,

這是菩提心,離成佛的路不遠了。

的人,被藝術、生活相關的活動吸

引而來。在禪修的過程中,親自體驗

禪修帶來的平靜和喜悅,引起他們繼

續禪修的興趣,從而增長智慧,離苦

得樂。法師笑着說:「辦活動的過程

中,我也在修行。」

凡夫俗子也可以在生活中修習

菩薩行,法師表示:「我們本性有

善良的一面,例如做義工,心裏面

會 開 心 , 因 為 幫 助 人 是 自 然 的 本

性。如果眾生刻意追求功德而做善

事,這是交易,就不能成功向菩薩

學習;如果幫助人後,希望別人感

謝你、稱讚你,你就有煩惱了。」

結語

古德警世良言指出,勿以善小

而不為。難道只擇大善從之的人才

是菩薩?擇小善則漠不關心?善良

無主次大小之分,正如常霖法師認

為即使做義工,也是菩薩行,不求

回報之心行善,才是快樂之道。

菩薩行提倡「止惡、修善、度

眾生」,應用到生活中,是常懷悲

負責向內地大酒店和大麵包店提供

麵包師傅的培訓。

法師說:「杜聰的慈悲心,改

寫了愛滋病遺孤的命運。雖然他和

受助人非親非故,但是一念慈悲,

萬物皆善,人間充滿愛心,這是人

間的淨土世界。如果坐視不理,社

會只會變得愈來愈冷漠。」

眾生有如來智慧得相

菩 薩 行 是 上 求 佛 道 、 下 化 眾

生,以救度眾生為己任。出家人如

何在生活上修習菩薩行?常霖法師

說出家人要受菩薩戒,出家修行就

是要學菩薩如何慈悲智慧並重,最

終希望得到和佛陀一樣高的智慧。

佛陀說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得相,每

個人本智具足,意思是和佛陀一樣

高的智慧,但太多顛倒、妄想和執

着,掩蓋我們原本的自性。

法師實踐菩薩行的方式比較生

活化,他說現在用輕鬆和自在的模式

去弘法,舉辦很多生活化和藝術化的

禪修活動,令原本對禪修沒有興趣

俗名葉青霖,出家前為香港著名攝

影師,擅長拍攝人像。

1994年,父親患病後接觸佛法

1997年,在澳洲南天寺短期出家

2009年,前往台灣玉佛寺(今祖

師禪林)修行

2010年,在台灣果如法師座下剃

度出家

釋常霖簡介

Page 2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六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五年九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四年十一月 // 23

生活心清淨,則生實相。

Page 2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2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鳥」,即長期居住於香港的鳥類。

麻雀喜歡與人為鄰,在香港隨處可

見,牠們的棲息和覓食都與人類關

係密切。香港觀鳥會《全港麻雀普

查2018》估算香港約有25萬隻麻

雀。麻雀雖小,警覺性強,懂得與

人類保持相當距離。我們與麻雀既

近且遠,時時碰面,卻甚少直接與

其打招呼。

麻雀,我們這位低調的小鄰

居,曾經有一個時候遭到大規模的

撲殺。1955年,毛澤東認為麻雀

以穀物為食,影響農業生產,於是

把麻雀歸類為四害之一,發起「除

四害」運動。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內,成立了數以千計的殺麻雀突擊

隊,他們有多種打雀戰術,除了最

基本的彈弓射擊外,還在晚間突襲

麻雀巢穴,用手電筒強光照射,使

麻雀受驚動彈不得時一舉殲滅。其

他滅雀手段,如鐵絲夾、鐵絲籠、

篩子扣、膠黏、網捕、毒餌誘殺等

也都有投入使用。為保斬草除根,

翔,地上人車爭路,天上大鳥翱

翔,兩個畫面都很可愛。

麻鷹愛棲息在馬己仙峽道一

帶,這裏有一大片山谷,讓牠們

可安全停棲。這片山林是政府早年

為了保護林木,立法規定盡量保留

的。麻鷹從維多利亞港覓食後,傍

晚就會回到馬己仙峽道的林裏休

息。

西貢碼頭也是麻鷹重要的棲息

地,這裏有很多海鮮檔。魚販宰魚

後,就會把棄掉的魚頭、魚尾或魚

內臟丟到海裏,為麻鷹提供大量的

食物。麻鷹覓食後,黃昏就會飛到

西貢郊野叢林。

低調的鄰居—麻雀

相對於高空展翅的大麻鷹,

麻雀就比較「落地」了。香港都

市 麻 雀 的 喉 部 及 雙 頰 帶 有 黑 斑

點,正名是「樹麻雀」(Eurasian

Tree Sparrow)。麻雀屬本港「留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讓

不少香港人整天機不離手,

低頭族隨處可見。今年初醫院管理

局九龍中聯網物理治療部的數據顯

示,肩頸痛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三

成求診人士為40歲以下,其中常

見的頸椎病「脊髓神經病變」更成

為都市人的隱患。低頭族的頸椎問

題,有肌肉緊張、肩頸痛、手指

痛,還有筋腱發炎,情況可以非常

嚴重。 這一期「都市回甘」邀請大

家一起抬起頭,看看香港的藍天,

數數天上的飛鳥。

麻鷹之城,亞洲之最

香港雖然地狹、人稠、樓高,

卻原來是全球麻鷹密度最高的地

方。每逢十二月,居住在北方的麻

鷹會南遷至香港,在高峰期逾一千

隻麻鷹與七百多萬香港居民一起生

活在這個都市裏。在冬季,市區許

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麻鷹在天空飛

都市回甘

抬頭,看藍天,數飛鳥(上)文:何巧嬋 著名作家、資深教育顧問

Page 2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25

在香港各處棲身安居,甚至會在高

樓大廈的露台築巢產子,又或在市

區的公園穿插。

雖然紅耳鵯能在香港棲身安

居,但牠們在一些樹木被嚴重砍伐

的地方,數量會受到威脅而減少。

脆弱的生命得來不易,下一期,會

為大家講述我的一位朋友,與寄居

的紅耳鵯三代掙扎成長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麻鷹之城香港生態奇觀 人鷹和諧共存

change.tvbs.com.tw/review/article/301099

2. 香港電台@香港生態遊

rthk9.rthk.hk/elearning/ecotour/tour08/

route08_point02.htm

3. 《香港01》,〈認識麻雀 一群低調的

鄰居 與人共享這城〉,吳志茵

4. 香港觀鳥會

cms.hkbws.org.hk/cms/index.php/research-

sparrow

5. 《名牌時報》,毛澤東與麻雀的故事

氣,我們也應該疼惜這個低調小鄰

居啊!

「高髻冠」多花俏

紅耳鵯的外型、顏色美麗,擁

有很多綽號。牠們兩眼下方有紅色

的耳羽,是紅耳鵯名字的由來,也

有人稱牠「紅頰鵯」;直立冠羽就

像梳了一個高高的髮髻或戴了一

頂黑色尖帽子,於是又叫「高髻

冠」;臀部一小撮橙紅色的羽毛,

很是艷麗。

紅耳鵯是本港本常見的留鳥,

有悅耳的叫聲。牠們體型嬌小,成

鳥全長20至22厘米,翼展約28厘

米,體重23至42克。

紅耳鵯愛熱鬧不太怕人,牠們

不挑食,各種果實和昆蟲也愛吃;

共青團員們還破壞鳥巢,殲滅幼鳥

和鳥蛋。他們的戰績驕人,1956

年上海春季「除四害」突擊運動

中,有26萬餘隻麻雀被消滅。後來

因為田野裏的害蟲大增,農產量反

而下降,中央政府才停止了麻雀追

殺令,可是麻雀的數目已經大幅下

降了。幸好當時香港沒有追殺令,

麻雀在此得以保留小命。

麻雀屬雜食性,基本上什麼都

吃:蟲、稻穀、菜苗等。現代農夫

普遍對麻雀持包容態度,為減少農

作物損失,常會掛光碟或膠袋來趕

雀鳥。另一方面,麻雀會吃雜草、

種子、蟲等,這對農田有利,能平

衡生態。

「吱、吱、吱」的小麻雀可愛

而富生命力,與我們共存,為香港

這個石屎森林帶來不少活潑的生

麻鷹 麻雀 紅耳鵯

Page 2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2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如何培養和發揮團隊精神?文:楊釗 旭日集團董事長

候,有很多問題會產生、很多以

前沒有經歷過的情況會發生,這

些都需要克服和解決。大家沒有

處理過同類情況時,需要付出額

外的努力和時間,做額外的工作

去克服。在此期間,團體的成員

或會因為本身不同的背景、不同

的需要、不同的限制而產生分

歧。這些時候,正如國務院前總

理溫家寶說,需要「消除分歧和

矛盾,做到集思廣益」。但說來

容易,如何做到?

如 何 培 養 和 發 揮 團 隊 精 神

呢?關鍵如下:

第 一 , 成 員 要 有 共 同 的 目

標。這也是「企業社區化」的基

礎。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參與

構建一間成功的企業、參與促成

一個項目的成功,大家都是一個

系統中的重要組件,大家就應該

學會求同存異,樂意在崗位上付

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大家都「對團隊的成

果相互負責」。要意識到團體的

成功是全體成員的成功;團體的

「團結 」 對 於 一 個 地 方、 一

個 團 體、 一 個 企 業 的 成

功,具非常重要的關鍵。

企 業 要 安 然 面 對 轉 變 , 員

工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要拿出無

比的「忍耐力」,專注於眼前最

重要的工作;而團體要做的,就

是「團結」起來,形成團隊精

神。「有了團隊精神,就會有凝

聚力,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力

量。」

「團結」就是團體中的成員

具備「團隊精神」,並能發揮出

來,促成事情的成功。「團體」

和「團隊」不一樣,團體不是理

所當然具備團隊精神。團體是指

兩個或以上、為了實現特定目標

而在一起及互動,但卻又各自獨

立的人。團隊的不同之處,在於

成員具有相同的目的、特定的

目標,以及對團隊的成果相互負

責。

一 個 團 體 在 面 對 轉 變 的 時

候,相較在穩定的時候更需要

「團隊精神」。因為在轉變的時

失敗是全體成員的失敗。如果奉

行個人主義、認為自己只需要對

自己的行為負責、不關心其他隊

員的工作,做不到互補長短,可

能最後導致團體的失敗,也就是

全體的失敗。

第三,團隊精神離不開溝通

和體諒。真正的溝通,先要放下

自己的成見,放下預設的結論,

真心聆聽別人的觀點。所謂「兼

聽則明,偏聽則暗」。真正聽到

對方的觀點,才能站到對方的角

度,從而能夠體諒對方的立場和

需要。大家都清楚了解各人的需

要、能力、限制,才能做到「優

勢互補」,才能達到更大的效益

和成功。這就是「團隊精神」應

該達到的效果。

所以說,發揮團隊精神是應

付轉變的關鍵。國家如是,企業

亦然。依靠這份精神,秉持「實

事求是」的發展策略,才有機會

從困難之中找到出路,從而走向

光明。

Page 2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27

Page 2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2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文:王秉豪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學系客座副教授(本欄由王秉豪博士及陳家寶醫生隔期撰文)

筆者在上兩期指出,「己所不

欲 , 勿 施 於 人 」 乃 倫 理 學

「黃金規則」眾多表述中的一種。

此語出自《論語‧衛靈公》,原文

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

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

句話說,孔子認為恕是做人的重

要原則,而「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是恕的表現。那麼何謂恕?許

慎《說文解字》毫不含糊地說:

「恕,仁也。從心如聲。」明代趙

宦光《說文長箋》補充說:「以己

之心,度人之心,故從如心,會意

兼聲」,認為恕不但是形聲字(心

為形符,如為聲符),同時亦是會

意字,「如心」寓「將心比心」之

意。《康熙字典》沿用此說,雖引

用了其他典籍,卻都一致釋恕為

「仁」和「忖度其義於人」等類似

意思,並無處理「恕」另有寬宥之

義,甚至引用朱熹對「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注釋,強調

恕乃「推己及物」,「非寬假之

謂」。但毋庸置疑的是,「恕」在

現代漢語中一般指寬宥。《漢語

大字典》釋恕,首先是「推己及

人;仁愛」,其次便是「寬宥;原

諒」。這難免令人猜想,兩者是否

有某種關聯。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斯蒙‧

圖圖大主教(Desmond Tutu)和

女兒默福‧圖圖(Mpho Tutu)合

寫了《寬恕:為自己及世界療傷

止痛的四段歷程》(The Book of

Forgiving: The Fourfold Path for

Healing Ourselves and Our World)

一書,探討如何透過寬恕,把苦痛

與悲傷,轉化為迎向未來的希望與

自信。他們理解受傷時想把對方

「傷回去」實人之常情,但指出

「報復的行為頂多只能短暫緩和我

們的疼痛。唯一能讓我們平復過

來、找到平安的辦法是寬恕。」但

這種寬恕必須是無代價條件的,否

則討價還價依然是把開價的受害人

和還價的加害者拴在一起的鏈條,

而打開鍊條的鑰匙掌握在後者手

中。只有將寬恕當成一種恩典賜予

出去的人,才能「當下立刻就解開

了把他和對方扼住的重軛。一旦寬

恕了,你就可以自在地繼續你的人

生,繼續成長茁壯,不再是個受害

者。」同時讓對方帶着尊嚴站起

來,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然而通往平安的寬恕之路,

本身卻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圖圖父

女提醒我們,「在這條路上,我們

必須走過仇恨與憤怒的泥濘淺灘、

排除萬難穿越悲傷與失落,才能學

會接受,而這份接受才是寬恕的檢

驗合格認證章。」這些心得和佛理

多有相通之處。例如《出曜經》

說:「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

行忍得息怨,此名如來法。」星雲

大師引伸說:「人能於橫辱之來,

全以慈愍行之,不為所動,惡自息

滅,如火燃虛空,薪盡火息,虛空

不壞,是故忍辱者能感化一切惡

人。」

關鍵在慈愍。圖圖父女指出,

人們之所以能夠寬恕,是因為體認

到彼此共通的人性,因此「當我格

外受到冒犯、傷害或激怒時,想想

我們共通的人性會對我有幫助。」

一行禪師在接受紀錄片《寬恕的力

量》(The Power of Forgiveness)

導 演 馬 丁 ‧ 杜 瓦 梅 爾 ( M a r t i n

Doblmeier)訪問時說:「除非心

中生起慈愍,否則無法寬恕」,而

慈愍有賴我們體會對方所作所為的

緣由,明白他們如何受制於無明之

苦;也就是說,有賴我們設身處

地,將心比心。由此可見,「以己

之心,度人之心」的恕,通達於寬

宥的恕,正如體諒的諒,通達於原

諒的諒。

家有佛法

化怨為恕

Page 2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29

文:黃志安

資深哀傷輔導員(本欄由田芳女士及黃志安先生隔期撰文)

80歲以上的長者,便有一個患有

此病症。人數之多,不得不值得我

們關注。

普羅大眾對認知障礙症其實

一點都不陌生,二十多年前獲得香

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

演、最佳編劇等六項大獎的《女人

四十》,內容正是描寫照顧認知障

礙症家人的故事。不過,現時仍然

有不少人,可能以為此病症只是令

人出現「無記性」、「不認得路回

家」或「亂發脾氣」等等情況,然

而,病情的真實發展,可以比這些

嚴重得多。

直至目前為止,醫療上仍然

還沒有辦法根治認知障礙症,極其

量只能減慢病情惡化。

認知障礙症早期的病徵雖然

只是「無記性」,其他自理或溝通

都不成問題,生活如常。及後自理

能力逐漸失掉,由能夠步行到變成

臥床;由懂得自行進食到需要餵

食,甚至失掉吞嚥能力而需要插胃

喉;溝通出現困難,連相處數十年

的老伴或子女也認不出;到晚期時

不論 佛 教 的 八 苦 或 箕 子 的 六

極,疾病都是人生的其中一

種苦難。在云云致命疾病之中,除

了眾所周知的癌症和其他器官衰竭

的病症之外,認知障礙症也是一種

不容忽視的病症。

這種病症有不同的名稱,香

港以往叫作「老年癡呆症」或「老

人癡呆症」,台灣則稱為「失智

症」。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對病症名

稱意識的提高,社會上漸漸覺得

「癡呆」一詞未免帶有歧視成分,

故此,部分社會團體多年前便開

始將「癡呆症」改名為「腦退化

症」。但是,又有人認為,「腦退

化症」未能貼切形容有關病徵,故

再有專家和團體倡議使用「認知障

礙症」,如是者發展出不同的名

稱,但其實,內裏所形容的疾病都

是一樣。

根據醫院管理局2017年的資

料,本港有百分之五至八65歲或

以上的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而

80歲或以上的患病比率更估計高

達三成。換句話說,差不多每三個

因為失掉身體機能而引發肺炎、尿

道炎、壓瘡等病症和併發症,直至

去世,一般歷時10至14年左右。

據筆者的經驗和觀察,認知

障礙症患者到了臨終之前,全部都

只能臥床,無法溝通;大部分患者

都需要插胃喉;又或被約束在床

上,動彈不得;又或身體出現壞死

的問題,情況令人心酸。

既然認知障礙症至今仍然是

不治之症,而病情總會發展到晚期

無法溝通和獨立生存的狀況,屆時

又無從得知他們的意願,那麼我們

何不趁病情還早的時候,讓病人和

家人盡早與醫護人員商討日後的照

顧計劃呢?一方面讓病者有表達意

願的機會、減少病人不必要痛苦的

同時,另一方面也減輕家人因作出

種種「重大決定」而承受的內疚和

壓力,這不是達致「逝者善終,生

者善別」嗎?

為晚期照顧及早籌劃,才是

給予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親人最大、

最實際的愛與關懷!

生死相安

給認知障礙症患者多一份愛

Page 3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常霖心照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Page 3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31

常霖法師

常霖法師俗名葉青霖,香港

著名攝影師。2010年因緣成

熟,於台灣果如法師座下剃

度出家。

菩薩行

生命中的菩薩

助我們自利、利他

慈悲、智慧、無求

過程即是結果

隨處輕安、自在

我們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菩薩學習,慈悲與智慧並重,幫助

自己之餘,還可以幫助別人。

文、圖:常霖法師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31

Page 3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3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1 人份材料:淮山15克、麥芽12克、紅蘿蔔一條。

方法:把紅蘿蔔切塊,與淮山、麥芽同放入水中煮90分鐘即可。

功效:消食和胃,化痰除脹。

人始終有食慾不振的時候,為

什麼人會沒胃口呢?

在醫學上,出現食慾不振主

要是由於大腦中的攝食中樞無法

受到適當刺激所致。很多疾病都

會導致沒胃口,例如:胃腸道梗

阻;癌症引起惡心嘔吐,使食物

不能進入腸胃消化和吸收;牙痛

和咽喉癌等口腔內部炎症可引起

攝食疼痛而降低食慾;肝病會使

血糖控制脂肪分解代謝失調;腎

病會因排泄功能差而影響代謝;

神經系統病變會改變內分泌而影

響身體營養狀況。可見不同疾病

都有機會導致食慾不振,所以不

要輕視,應盡快求醫。

這次介紹的湯水適合脾胃虛

弱型的患者作平日調理之用,因

患者除了會出現食慾不振外,多

伴有胃脹噯氣、倦怠乏力、大便

溏等症狀。

中 醫 認 為 食 慾 不 振 主 要 和

肝 、 脾 、 胃 有 關 。 因 「 脾 主 運

化」,身體內所有的消化吸收都

是依靠脾胃去統籌分配。我們的

脾胃系統就好像醫院內營養部一

樣 , 負 責 供 應 營 養 到 身 體 各 部

分;而「腸主吸收」,營養物質

的吸收主要依靠小腸,也靠胰臟

分泌胰液及十二指腸液的協助。

有些人怎樣吃都吃不胖,就是因

小腸和脾的功能低下,吸收運化

不理想所致,所以中醫治療食慾

不振以健運脾胃為主。

要避免食慾不振,我們應減

少進食大蒜、辣椒、胡椒粉等刺

激性食物。一些黏滯及難以消化

的食物,例如糯米, 要減少進

食。我們平日要多做運動及多食

蔬菜,因為這樣可以促進腸胃蠕

動和保持排便通暢。

消食和胃 麥芽淮山湯

養生食療

Page 3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33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文:註冊中醫溫熙 指導:註冊中醫吳靖博士、中醫服務主任

圖:William Fung

淮山

甘、平,歸脾、肺、腎經,有益

氣養肺;補脾、肺、腎的功效。

麥芽

甘、平,歸脾、胃、肝經,有消

食健胃、斷乳消脹的功效。

紅蘿蔔

甘、辛,性涼,歸肺、胃、大腸經,

有消食化滯、開胃健脾的功效。

Page 3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3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做法:

1. 先把鷹嘴豆洗淨,浸泡4小時以上;再放入鍋中燜至鬆軟,瀝乾水分後壓碎;下少許鹽、酵母粉,最後壓成

蓉備用。

2. 三色雜菜粒、沙律菜、番茄洗淨,瀝乾備用。硬豆腐切粒。

3. 下少許米糠油於鍋中,再放入豆腐粒、三色雜菜粒,並以鹽、素雞粉及即磨黑胡椒稍作調味,然後和豆蓉一

起拌勻,成豆餡。

4. 取適量的豆餡做成餅狀,刷少許麵粉漿(用少量麵粉打成漿),裹上薄薄麵包糠即成素扒。

5. 倒適量的米糠油於鍋中,油溫控制在七成熱左右,逐塊素扒放入油中炸至金黃。

6. 用不粘鍋微火烘熱漢堡包,取出後在底層的麵包上加上沙律醬,再放上沙律菜、芝士、素扒、番茄,最後把

面層麵包蓋上,並用竹籤固定好。

(4 人份)素扒料: 調味料: 材料:

鷹嘴豆 450克 米糠油 適量 沙律菜 100克

三色雜菜粒(紅蘿蔔粒、青豆、玉米) 適量 酵母粉 15克 大番茄 1個

硬豆腐 一盒 鹽 2茶匙 圓型漢堡包 4個

麵粉 少許 素雞粉 2茶匙 沙律醬 適量

麵包糠 適量 即磨黑胡椒 1茶匙 芝士 4塊

素扒餡料 炸至金黃色的素扒加鹽和營養酵母在鷹嘴豆碎中

香酥鷹嘴豆素扒包

與您傾素

鷹嘴豆含豐富維生素、鐵質,補益脾胃,老少皆宜。在處理鷹嘴豆時,最好在煮前浸泡4小時以上,然後

放入鍋中燜至鬆軟,趁熱就容易壓成蓉。

Page 3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35

鳴謝:家素素食私房菜

作者簡介:

朱丹鳳,「家素素食私房菜」主理人,醉心廚藝,喜歡鑽研多國美食。在國內及本

港開設素食私房菜,並開班教煮素菜,務求把綠色健康、養生的飲食方法和大眾分

享,讓更多人愛上素食。

Page 3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3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文、圖:陳青楓 作家、畫家、現職妙法寺文教發展總監

還 原 「 人 間 」

佛陀 在 世 時 並 無 所 謂 偶 像 崇

拜。

佛陀在人間,吃飯、睡覺、講

經、參悟,全都與弟子們在一起。

於是乎,我們不論從經典的追溯閱

讀,還是民間一般流傳之說,所感

覺到的釋迦牟尼就是一位導師,與

眾弟子在一起、與信眾在一起地共

同生活。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佛塑

像。在佛陀寂滅後,在一代一代的

思念中才產生偶像崇拜。要崇拜偶

像,最直接的做法便是塑造一個形

象;觀想這形象而進入思念的境地

去。這觀想便是一種方法,我們可

不是要在這「偶像」的身上得到什

麼。

為了更多、更好、更大的崇

拜,又必然地與各種迷信沾在一

起。迷信,便是製造偶像崇拜的自

然甚至是必然的手段。兩千年來

也不知製造了多少「神話故事」

了!也因此,我們對佛祖真正的認

識,愈來愈模糊,愈來愈「超越」

人間了。佛祖已成為高不可攀的

「神」。「造神運動」,在我們歷

史長河裏看得還少麼!

筆者在一次介紹寺院時,用手

指了指佛像然後解說,有一位女士

來到我身旁,很誠懇地、悄悄地對

我說:「陳先生,你不要用手指佛

像呀,那是不敬!」

我很感動這位女士的虔誠,

也同時很感受到「悲哀」。用手

指一指木雕的佛像就是「不敬」

嗎 ?— 「 不 敬 」 與 否 , 是 從

「心」出發,不是從我們的形體動

作去呈露的!更重要一點,我們是

不是對「迷信」着了道兒?把佛陀

神化了,才會把指一指佛像而視為

不敬。

讓佛陀還原於人間吧,我們要

像尊敬一位導師那樣尊敬便好。

佛相

這是「泰式」佛像,與我們平日所接觸的佛像很不同。我們看到時否

「不自在」的感覺?相信沒有。大家都曉得,這外在的佛相不外是一

種形相,真正的「佛相」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Page 3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37

佛陀寂滅時,有弟子問曰:

「 我 們 今 後 思 念 你 , 可 以 怎 樣

做?」

佛陀這才提出了留下毛髮以作

追思懷念。佛塔的出現也是由此而

來。這時候也只有留下佛陀的「足

印」而仍未有形相的塑造。我在一

個展覽會上看到佛陀足印的「真

跡」,相傳這「足印」長度逾尺。

如果按比例來看,則佛陀將會是

一位真正昂藏七尺的巨人。不知道

有沒有這個可能?「真跡」與否,

其實也無關重要。一如我們看眾多

佛像的造型,哪款是「真」,哪款

是「虛擬」,這全都不重要,這只

不過是一種寄託罷了,一如我們到

各地去遊覽,看到一些名勝古跡,

你也不必太認真,就如我們看到黃

鶴樓,你儘管念着唐代崔顥那首

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

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

載空悠悠……」

眼前這黃鶴樓也不知是重建

了第幾遍,絕對不會是當年的模樣

兒,但有什麼要緊呢?我們看着眼

前這黃鶴樓無非是發思古之幽情,

想那「白雲千載空悠悠」而已。

對於佛像的形相,亦作如是

觀。因此,筆者寫觀音像,也不去

追究探索真正的觀世音菩薩究竟是

怎樣的,甚至是男是女也不去理

會;要突出的,是觀世音菩薩端莊

慈悲的一面,在形相上能否顯現端

莊慈悲,這才是我最為看重的,這

已經不是「形神俱備」的問題,說

是「以形寫神」則可。

《金剛經》說,「所有相皆是

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從「精神」上把佛陀還原於人

間,是我們今天思考之事。

心壁

菩提達摩面壁9年,有說他「一動也不動」,連雀鳥也可以在他肩膞上

築巢。我想這是「大話西遊」了,倒不如也「請」他「回到人間」來。

達摩面壁,是為了破壁。所破之壁,心壁也!破,便是開悟。

Page 3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3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沈香林居士德相

沈 香 林 居 士

護 持 佛 教 善 業 ( 上 )沈香林居士為上世紀聞名港澳之殷商,少時家貧,憑刻苦勤儉白手興家,深切體會社會疾苦,

故常懷助人之心,對救助貧苦大眾不遺餘力。沈居士早年皈依三寶,慈悲喜捨,為佛門大護

法,晚年響應佛教聯合會倡建佛教醫院,當仁不讓,帶頭捐出沙田白田村地段六十餘萬呎作建

院基金,大力護持佛教善業。

沈香林居士祖籍福建,生於光

緒十八年九月十五日(西曆

1892年11月4日),名學桓,字祥

偉,號香林,先代世居澳門望廈,

家中世代書香。惜少時家貧,沈居

士五歲喪母,年約十歲即隨叔伯出

城謀生,曾於麵筋廠當學徒,輾轉

做過不少工作。

沈居士自小生性懂事,年紀尚

輕已知孝親。年少出城打工,半年

才發薪一次,為解家中經濟窘迫,

私下借得10元託人帶回家鄉。惟其

父收到後勃然大怒,疑是不義之財

並加訓斥,後得悉緣由,方對兒子

孝心大感安慰,可惜沈父於沈居士

十四歲時過世。

家貧苦幹 白手興家

少年時代的沈居士,因緣際會

經黃鳳翎、黃卓菴之父—怡和公

司買辦黃炳謙介紹當海員,在「行

船」中歷盡苦頭,不時連續四天不

得睡覺,平日要擠身船上貨倉內狹

小的床舖休息。

憑着刻苦耐勞及勤奮表現,沈

居士獲晉升為買辦,及後更出任怡

和輪船公司華經理。他多次行船途

經日本,認識到當地生產蚊香的機

器運作,啟發他立志以蚊香創業。

他在澳門不斷嘗試把機器改造,最

後成功了。1919年,他和四位合夥

人於澳門創辦保血蚊香有限公司。

1921年,保血蚊香有限公司在香

港註冊並設置廠房。其後,四位合

夥人退股,沈居士獨力經營公司。

其公司產品暢銷泰國、新加坡、越

南、印尼等南洋一帶,且出口至美

國、古巴、印度等地。

施粥接濟 為善有方

沈居士年少時打拼受盡艱困,

令他深知低層疾苦,常懷以誠助

人之心,對濟弱扶貧之善業無不盡

心盡力。日治時期,澳門受戰火波

及,物資運輸受阻;蚊香材料來源

不足,加上生意不景氣,沈居士的

廠房因而停產。當時食物匱乏,米

價飛漲,為救助飢民,他把廠房原

文:俞如圖:部分圖片由沈張婉提供

大德行誼

保血蚊香有限公司生產的金魚牌蚊香的商標

www.hkbuddhist.org

www.hkbuddhist.org

Page 3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39

用作磨椰子外皮的打磨機,改用來

磨穀殼,施粥賑濟饑民。以穀殼粉

末和米混合煮成的粥,可增加粥內

的維生素B,減少貧民患腳氣病。

沈居士與傅老榕、何賢、高可寧等

社會賢達出錢出力做此善舉,每天

施粥三百人次,維持至戰爭結束。

上世紀初,不少中國人出於家

貧,多到南洋謀生,飄洋過海做苦

工;中日戰爭後,沈居士主動接濟

流落在南洋各地做工的鄉親及其孤

兒寡婦到澳門蚊香廠宿舍供養。對

於慈善救濟工作,沈居士亦處處顯

出智慧,1958年2月22日,《華僑

日報》曾刊出沈居士的函件,提及

時值寒冬,社會環境不佳,失業流

離比比皆是,遂擬出救貧棉衣新式

樣。棉衣內層加入防潮膠質層,不

但可禦寒風雨,且能耐久使用,盼

公開設計可讓各方善長採用,讓受

施貧民獲益。

沈老居士經商凡五十餘年,長

袖善舞,建樹宏大,早年曾任香港佛

教聯合會名譽顧問、東華三院總理、

澳門鏡湖醫院值理等職,對社會福利

事業,孜孜不倦,尤愛護佛教,恭敬

三寶,大力護持佛教善業。

籌建醫院 捐地護持

早期香港佛教之醫療善業多以

贈醫施藥形式,規劃不大;戰後佛

聯會開設西醫贈診所,是戰後最早

的醫療服務。1958年,佛教同寅鑑

於香港貧病者眾,社會欠缺為佛教

人士服務的醫院,本着佛陀慈悲精

神,以及配合政府擴充醫療政策,

遂發起成立「籌建佛教醫院發起人

小組委員會」;及至1960年,再

改以「佛教醫院籌建委員會」統籌

興建事宜,先向政府申請撥地作為

院址。其時沈居士率先響應,發下

大弘願,把沙田白田村地段六十餘

萬呎,全部捐贈佛聯會倡建佛教醫

院;同時允許如該地段有對建院不

適當之處,可將地轉讓,所得若干

全數撥出;又先撥出三十萬元,作

整理地段手續用款。

當時沈居士屬意在九龍市區興

建佛教香林醫院,在沙田區建佛教香

林療養院,另建莊嚴大佛堂一幢,以

闡揚佛法,和樂眾生為原則。

後來,政府於1965年批出九

龍老虎岩(今樂富)的公地,供建

院之用,並改街名為杏林街。惜

沈居士於1960年12月19日辭世西

歸,未能親見1970年的佛教醫院

落成。但彌留之際,沈居士仍再三

叮囑眷屬,建設佛教醫院一事,務

必早日完成,才不負其生平願力。

(待續)

六十年代所繪的沈居士沙田捐地地形圖,前為城門河。

沈居士所擬的救貧棉衣式樣

Page 4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4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佛法

慧通禪師為佛寺改名

文:岑逸飛 哲學研究者及多媒體工作者,

多年來出入儒釋道哲學及

中西文化的會通,專研易學,

近年亦醉心佛學,現為大學兼任教授

及專欄作者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包括五台

山(文殊菩薩道場)、峨

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陀山

(觀音菩薩道場)及九華山(地

藏菩薩道場)。其中峨眉山位於

四川,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

「峨眉天下秀」的美譽。

峨眉山氣候多樣化,植被豐

富,約有3000多種植物。山路

沿途有猴群,成為峨眉山一大特

色。這裏佛寺林立,26座佛寺

中有8大重要佛寺,佛事頻繁。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的樂山

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峨 眉 山 如 何 成 為 普 賢 菩 薩

的道場?據北涼高僧曇無讖譯的

《悲華經》記述:「古印度聖王

輪轉王的第八子泯圖,出家學佛

後,法名普賢。他修行得道後,

在佛祖面前發下十大行願,要教

化眾生,修菩薩道,得證菩提,

獲得善果。」

又據東晉南朝梁慧皎《高僧

傳》載:「晉代高僧慧遠之弟慧

持和尚,於晉隆安三年入蜀,受

到蜀地刺史毛琚接待,次年來到

峨眉山,見山靈水秀,發願在此

闢地建寺,塑供普賢瑞像,建成

後取名普賢寺(今萬年寺)。」

隋 唐 是 峨 眉 山 蓬 勃 發 展 佛

教的階段。史載在唐代先後從外

地來了大批高僧,擴建舊寺,興

建新寺院,招徒傳法;其中影響

較大的是慧通禪師,他是湖北江

陵人,青原下六世澧州洛浦山元

安禪師法嗣。他於唐僖宗年間來

到峨眉山,為弘揚佛法,四處募

化,先後在峨眉山整修、擴建了

許多佛寺。

按 中 國 傳 統 說 法 , 中 國 佛

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屬風,九華

山屬地,普陀山屬水,而峨眉山

則屬火。此說應與易學的五行

(木火土金水)無關,因五行無

「風」,而是源自古印度的「四

大」(地水火風),後來佛教再

加改造。峨眉山屬火,或可參

考明末清初人胡世安《譯峨籟》

載:「東漢永平六年,有蒲公採

藥於雲窩,見一鹿,異之,追至

絕頂無蹤,乃見威光煥赫,紫霧

騰湧,聯絡交輝成光明網……」

這裏的「威光煥赫」難免令人想

到火光熊熊了。

慧 通 禪 師 正 是 以 峨 眉 山 屬

火,改峨眉山上的普賢寺為白水

寺;改華藏寺為黑水寺(這裏所

說的華藏寺在今黃灣鄉黑水村,

與峨眉山金頂的華藏寺不同),

改中峰寺為集雲寺;改牛心寺為

臥雲寺;改華嚴寺為歸雲閣,意

以「三雲二水」壓抑火星。

不過佛教的四大,是講四大

元素因緣和合,並無相生相剋的

看法,而慧通禪師以水抑火,又

似是將易學五行融合佛法了。

大德行誼

Page 4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41

佛法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Page 4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4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法師有道

2018年8月,宏明法師、寬運法師及道平法師(左至右)

經港珠澳大橋赴珠海交流。

香港與內地佛教之互動與合作(三)

文:

演慈法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

與時俱進,繼往開來

香 港 佛 教 與 內 地 佛 教 雖 然

同根同源,但又各有千秋。內

地至今還完整保留着漢傳佛教

純正的法脈和傳統,香港佛教

則擔當着漢傳佛教海外弘傳與

佛教文化全球傳播的橋樑和使

者重任。隨着香港和內地的融

合不斷深化,兩地佛教界來訪

者 、 求 戒 者 、 參 學 者 絡 繹 不

絕,人與人常來常往,心與心

日益靠近。

當 前 , 隨 着 廣 深 港 高 鐵 香

港段、港珠澳大橋通車,香港

與內地的合作將進入新時代。

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全

面實施,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

了極其難得的歷史機遇,也為

香港和內地佛教界交流合作提

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積

極拓展自身事業的同時,香港

佛教界如何發揮自身所長,繼

續深化兩地佛教各層面、各領

域的溝通,實現兩地佛教界交

流常態化、機制化,藉以推動

兩 地 佛 教 同 向 同 行 , 一 起 繁

榮,一起進步,是擺在佛教界

同仁面前不容迴避的課題。

作 為 佛 教 信 仰 的 具 體 實

踐,香港的佛教慈善公益事業

可謂歷史悠久,且具有很高的

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長期以

來,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海正

覺 蓮 社 、 東 林 念 佛 堂 、 西 方

寺、妙法寺、湛山寺等主要佛

教道場/團體充分利用自身的

傳統優勢,積極開展教育、醫

療、安老、青少年服務和殯葬

服 務 等 公 益 慈 善 活 動 。 據 統

計,香港佛教界現辦有數十間

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安老院、

護理院、護養院、長者活動中

心 及 社 區 服 務 單 位 。 教 育 方

面,僅香港佛教聯合會就在全

Page 4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43

2018年10月,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在福建莆田舉行。

上。

回首香港佛教與內地佛教

法乳一脈、唇齒相依的歷史淵

源,以及兩地佛教近百年來的

互動與交流歷程,不難看出,

兩地佛教界的交流合作業已形

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局面。

展望未來,香港佛教聯合會將

順 應 時 代 潮 流 , 秉 持 開 放 包

容、取長補短的精神,充分發

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

勢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地域優

勢;繼承發揚前輩大德愛國、

愛教的優良傳統和慈悲無我的

利他精神,團結香港佛教界各

方力量,為不斷擴大與內地佛

教界在寺院僧團管理、僧才交

流、佛化教育、佛法弘傳、教

理研究、佛教文化和慈善公益

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作出新

的更大的貢獻!(完)

香港中文大學和珠海學院,以

及其他專上學院設立佛學研究

中心,舉辦佛學課程,為漢傳

佛教走向世界培養高端人才,

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內地出家人

來港參學聞法。然而,就香港

社會而言,儘管出家人的地位

不斷提升,真正發心學佛出家

的人仍然很少。而佛寺道場的

弘興與僧團的和合,需要更多

具正知、正見、正行、正念和

正能量的出家人。僧才不足,

已然成為香港佛教界當下迫在

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

從內地佛教界引入一些高素質

的僧人,協助香港佛教界弘興

道場、說法度眾,兩地佛教界

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

此外,兩地佛教界也可就如何

推動和促進佛教界加強自身建

設、探索與時俱進的講經弘法

方式等等,彼此借鑒,相互增

港 開 辦 了 2 8 間 中 小 學 、 幼 稚

園。與此同時,香港特區政府

透過各種途徑大力鼓勵佛教團

體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同時對

公益慈善相關財務活動進行有

效的監管,這些管理經驗和舉

措可為內地佛教界以現代化管

理方式經營公益慈善事業提供

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今時今

日,隨着內地社會日趨富裕,

佛教信眾日增,佛寺道場從百

廢待興到香火鼎盛,部分內地

佛教團體財力雄厚,為進一步

彰顯佛教慈悲濟世精神,可考

慮積極投身慈善福利事業,同

時亦可與香港佛教團體密切合

作、互動互融,協助香港佛教

團 體 到 內 地 興 辦 慈 善 公 益 事

業。

尤 其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近

二十年來,香港佛教界一眾有

識之士先後發起在香港大學、

作者(右五)出席論壇

Page 4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4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法忍法施

如何選擇法門呢?

別人介紹的法門好嗎?留

意 一 下 現 在 流 行 什 麼 便 選 什

麼,對嗎?某師兄修這個法門

修 得 很 好 , 並 不 代 表 適 合 自

己,法門不是時裝,流行與否

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反之,如

果盲目地只聽別人的意見或跟

隨潮流般學佛,選擇了不適合

自己的法門,過一段日子之後

發現自己的問題解決不了,便

會白白浪費時間。

佛法是「問題解決式的方案」

我們學佛首先要看清楚自

己 , 了 解 自 己 , 才 能 選 對 法

門。例如,我們先了解自己現

時所面對的是什麼問題,亦明

白自己的限制。其他的部分亦

應多了解,如:有多少條件,

有什麼因緣。就以上各點尋找

合適自己的方案,解決了眼前

問題外,亦需要認清自己的長

遠目標,是要「現生安穩、來

生 善 處 」 、 還 是 要 「 現 生 安

穩,然後解脫生死輪迴」,目

標清晰才能選擇合適自己的法

門。

我們在修行了一段日子之

後,有時會覺得好像沒有進步

又或遇到的問題解決不到,甚

至 好 像 多 了 煩 惱 , 於 是 會 問

「我是否不夠精進?」其實這

情況未必與精進有關,可能是

我們選錯了法門,所以才會有

以上的情況。

佛 陀 為 了 眾 生 可 離 苦 得

樂,開示現在世間成道之法,

與 眾 生 分 享 覺 悟 的 經 驗 。 所

以,學佛就是學佛做人,學習

佛菩薩的為人處世;亦同時要

按佛陀的教法來止惡行善,不

應只聽法而不實踐。那麼我們

應該有些怎樣的修行態度?應

該如來實踐佛法?

「一門深入」

簡單而言「一門深入」就是

精進,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法

門,老老實實地走下去,最後

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那麼,

我們要「一門深入」,就必須

選擇一個合適的法門,才不會

走錯路,浪費了學佛的時間。

學佛與修行文:法忍法師 法性講堂住持

佛法是知識為本,實踐為重?

佛法是離苦得樂之法?

學佛就是為了覺悟、放下?

Page 4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45

如何選擇法門?

很多時候大家會有一種錯

覺,以為法門愈難愈好,以為

容易的法門沒什麼作用。有人

覺得若果自己能運用較難的法

門,便很有成功感,有向難度

挑戰的感覺,但是卻沒有考慮

是否適合自己。有人適合容易

的 法 門 , 有 人 適 合 較 難 的 法

門,法門好不好取決於是否適

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法門才是

好的法門。

要選擇一個容易應用的、

適合自己而又有成效的法門,

首先要面對自己,而不是與別

人競爭比較。要了解自己的問

題,並且確定長遠的目標,再

選擇既能解決近憂,亦能成就

長遠目標的法門。

在選擇了一個適合自己的

法門之後,就開始努力修行;

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可能會

感到與之前所想的不同。當我

們檢視修行的成效後,發現希

望 解 決 的 問 題 並 未 能 完 全 解

決,而且前景看似不明朗,有

些人會因此而嘗試轉換另一個

更合適自己的法門。

但是更多人會選擇寧願相

信別人,而不相信自己。有些

佛弟子只是因為潮流而選擇了

某些法門,當他們在修行上遇

到問題時,例如誦念某些經時

有昏昏欲睡之感,別人說自己

有業障,便相信自己有障。他

們不正視真正的原因,沒有考

慮法門是否不適合自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與不

同的境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

更加了解自己,認識到自己的

弱點與長處,這就是「因境知

心」。我們深入了解自己,知

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什麼適

合自己,什麼對自己有幫助,

調整好自己,選擇更適合自己

的法門。

所以選擇法門需要按步就

班,七覺支的首三項按次序是

念 覺 支 、 擇 法 覺 支 與 精 進 覺

支,因為要先選對法門才能精

進。要先理解自己,認識自己

面對着什麼問題及困難,希望

如何處理,然後起正念,按着

步驟,選對了法門才實行一門

深入,精進到底。

Page 4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4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十方世界

倫敦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由即日起至8月27日舉辦「書寫:創

造你的印記」(Writing:Making Your Mark)展覽。是次展覽約有100

件展品,展示人類文字載體的演變。展品包括公元八世紀中期日本聖武天皇

和光明皇后所抄寫的佛經書法作品:一幅是《賢愚經》;另一幅是《妙法蓮

華經》。兩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晚年分別出家。

此外,還展示在中國敦煌石窟中發現的一部《金剛經》,其歷史可追溯至

公元868年,是全世界最早並標有印刷日期的完整印刷本書籍。該部《金剛

經》全卷由七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由一塊雕版印刷而成,然後黏接成一個

長度超過5米的卷冊。

1.大英圖書館書寫展展出與佛教有關的藏品

英倫網

首屆「世界梵音藝術節暨五台山祈福慈善梵音行」將於8月28日至30日

在山西五台山舉行。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將舉辦佛樂專場演唱會、書

法筆會、祈福法會等。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兼有漢傳、藏傳佛教。五台山悠久的佛

教文化中,佛教音樂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音樂由原來的印度

梵樂佛曲、唄贊轉讀,逐漸融合中國唐宋曲牌、元代雜劇散曲以及民歌、

民間器樂等音樂養分,發展成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佛教音樂。

3.世界梵音藝術節暨五台山祈福慈善梵音行

中國民族宗教網

鳳凰網華人佛教

第六屆中國西安佛教文化博覽會於7月18至21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

心舉行。該博覽會自2014年舉行以來,得到廣大高僧大德和居士的

認可和高度評價,成為西北乃至西部的知名展會。

早在兩千年以前,佛教僧侶們艱辛跋涉,把佛教思想、教理散播在沿絲綢之

路沿途各地,到達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古長安(今西安)。隨之,將發源

於印度的佛教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完成「中國化」進程,將西安發展成為了

佛教經典翻譯、理論創新、實踐推廣及對外傳播的中心。

4.中國西安佛教文化博覽會

世界宗教博物館

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由即日起至8月18日

推出「供養藝術—心、器、法的對話」

展覽,展示200件宗教供養器物及文人清供

的藝術品。展覽以人們的「心」意、上供的

「器」物與信仰的教「法」三者為核心,藉

由禮敬神靈的情境布置與器物展示,讓心、

器、法得以交流對話,展現供養藝術的內在精神與美學概念。當中的展品

有五代秘色窯的「八菱瓶」,顏色優雅神秘,做工精緻細膩;宋代汝窯的

「水仙花瓣盤」,盤上花瓣造型的弧度堪稱一絕;宋代定窯的「白釉觀音

座像」,法相莊嚴神聖。

2.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供養藝術-心、器、法的對話

Page 4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47

新華網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

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梵蒂岡博物館於即日起至7月14日於故宮神武門

展廳合辦「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梵蒂岡

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是首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是次展覽的展品共有

78件,涵蓋了佛教、天主教和世俗的藝術品,這些藏品都是梵蒂岡博物

館接收自早期傳教士的收藏。當中與中國佛教有關的展品,來自不同地

區、時代、教派。此外,還展出印證中梵數百年交往的禮品。

5.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梵蒂岡博物館中國宗教文物

梵華網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今年

5月16日辭世,享年102歲。他曾經

在美國設計一座盛唐風格的佛寺建築—

莊嚴寺,該寺坐落於紐約州普特南縣肯特

鎮,是西半球最大的室內佛像所在地。

莊嚴寺面積4400平方呎,高34呎的殿堂,

在1985年5月正式完工啟用。莊嚴寺的名字蘊含着佛寺裝飾的莊嚴感,

體現現代化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的特點。寺內有大佛殿和觀音殿,而觀

音殿是採用盛唐建築風格設計。

6.建築大師貝聿銘辭世留下一座佛寺建築

7.新疆龜茲研究院維護佛教石窟寺遺址

中國將投入1000萬人民幣作為維護現知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遺

址—克孜爾石窟。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盆地南端、雀兒塔格

山北麓的木紮特河東岸斷崖之上。石窟始建於公元三世紀,衰落於西元

九世紀。負責克孜爾石窟研究、保護工作的新疆龜茲研究院院長助理葉

梅介紹,今年的維護工作資金主要用於壁畫修復、岩體加固、數位化保

護、三位元測繪等專案。

今年是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40年,六

宗教(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

基督教、道教領袖)領袖應梵蒂岡宗座宗教委

員會的邀請,組成35人的代表團,於6月11至16

日拜訪天主教方濟各教宗,並與宗教交談委員

會作宗教交流。

  6月15日,六宗教領袖在意大利中部

古城阿西西(Assisi)發出和平呼籲:至

誠祈盼「持守真理、仁愛與希望,同心面

對宗教與和平受到全球化冷漠威脅的現

象,鼓勵世人從冷漠轉到慈悲作內心的悔

改。化解各式各樣破壞和傷害人的戰爭,

以免留下痛苦與仇恨的後遺症,製造社會

不公義的貧窮、不平等的剝削和輕視生命的情況出現。」

8.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代表應邀訪問梵蒂岡 寬運法師致送紀念品給方濟各教宗

六宗教領袖作出和平呼籲

Page 4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4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問: 我是一位獨身女子,年青時有不少追求者,經歷幾次戀愛,但沒

有遇到合緣結婚的人。我今年45歲了,有很多人給我壓力,認為

我要求高,其實不是呢!現在也有追求我的人,似乎在施捨機會

給我,令我氣結。我有財政能力,現在生活很好,請法師為我開

示,如何面對給我壓力的人?

答: 佛法主張隨順因緣,姻緣更要隨順因緣。遇有緣對象自可以成

事,毋庸過於勉強自己去追求。既然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很好,

那就繼續好好地生活下去。現代人常說:「自己人生自己負

責」,既然知道那些是無聊人,又何需理會他們無聊的看法。希

望你能多聽經聞法,學習佛教的慈悲智慧,活出智慧的幸福人

生。

答客問

未婚女性的壓力

演慈法師 解答

Page 4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49

講座 及 佛學班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講者 地點 主辦單位

抄經班(報名) 7月17日 10:00-12:00 衍興居士 新界沙田大圍美田路 普光明寺

白田村二區96號 電話:2699 8061

《普賢行願品》 7月17日 09:30-16:30 淨雄法師 香港北角炮台山屈臣道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

4-6號海景大廈B座815室 電話:2412 7808

天竺遺法:印度笈多 7月20日 15:00-17:00 崔中慧教授 香港德輔道西410號 香港佛法中心

時期佛教藝術對中國 太平洋廣場28樓 電話:2673 0001

的影響(報名)

家庭福樂善因緣(報名) 7月21日 14:30-16:30 寬惠法師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佛教聯合會

會議室N106-N107 電話:2574 9371

活動消息

法會 及 活動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曬經法會 7月7日 09:30-11:30 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東蓮覺苑

電話:2572 2437

頂禮《慈悲三昧水懺》 7月7日 09:30-16:00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電話:2490 6791

藥師寶懺 7月13日 09:30-16:30 淨雄法師 香港北角炮台山屈臣道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

4-6號海景大廈B座815室 電話:2412 7808

恭誦《金剛經》 7月14日 10:00-12:00 聖傑大和尚 新界沙田大圍美田路 普光明寺

淺釋共修 白田村二區96號 電話:2699 8061

頂禮《藥師寶懺》 7月21日 09:30-16:00 志振法師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電話:2490 6791

傳授三皈五戒大典 7月21日 新界大埔普門路88號 慈山寺

(報名) 電話:2123 8666

拜梁皇寶懺 7月21日至25日 新界錦田上村觀音山 凌雲寺

電話:2488 5423

上聖下一老和尚 7月25日 14:00-17:00 衍空法師 九龍灣展貿徑1號 衍空法師

圓寂九周年追思法會 19:00-21:00 衍嚴法師 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6樓 衍嚴法師

展貿廳3

八關齋戒 7月28日 08:30-18:30 新界屯門青山村 圓明寺

楊青路51號 電話:2463 4886

大悲懺法會 8月1日 09:00-12:00 新界元朗洪水橋田廈路 佛教法界學會

26號香光精舍 電話:2450 3973

盂蘭報恩法會 8月2日至8日 新界大嶼山昂坪 寶蓮禪寺

電話:2985 5248

生日法會頂禮 8月4日 09:30 新界屯門青山村 圓明寺

《藥師寶懺》 楊青路51號 電話:2463 4886

共修法會 8月4日 10:00-13:00 九龍清水灣龍蝦路8號 湛山寺

電話:2719 6424

* 因版面有限,欲知更多活動訊息,可瀏覽本會網頁www.hkbuddhist.org/activity

Page 5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5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5 月 1 日 - 5 月 31 日 )

張國祥合家.葉秀芳 $10,000

周文英 $3,000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釋道平法師.顧惠權 $2,000

LAM NGA SZE $1,500

SOIL ADVERTISING LTD $1,000

林德智.林鄧玲(已故) 鄧劉芳(已故) 林中文

(已故) 林錦文合家 林智健合家.陳澤明.曾

昭政(已故).蔡默卿.鄧郭惠玲(已故) $500

劉永祥.羅國偉合家 方明珠合家 $400

何居士 謝美雲 朱陸英.李金勝合家 洪雄飛

合家 張淑美 徐潤輝.林文彪 林文雄 林少英

林迎玲.曾焯強.劉恩菱.賴月英 詹琪海

$200

梁偉志.潘漢堅(已故) 彭葉桃(已故) $150

妙聞 妙明 妙迦 $120

LO TZE KAI.PROFITS CONSULTANT

COMPANY.何秀容.吳明曉合家.李小

惠.李坤玲合家.侯俊傑(已故).梁淑芳 .

莫春儀.楊健文.劉月華.盧俊榮合家

$100

《香港佛教》第七一○期助刊鳴謝 (5 月 1 日 - 5 月 31 日 )

TSANG PAI YING $30,000

黎國倫 $12,000

張國祥合家.張嘉駿 $5,000

CHUNG CHI MAN $4,500

ROSANNA SZE $3,500

李冠亮 周煥兒 胡偉健.眾無名氏.溫復錚

馮玉英 溫穎豪 $3,000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TAM HONG SHEK.陳明光.無名氏

$2,000

袁廷光 $1,600

LO TZE KAI.友 $1,500

文傑璘.王立信 $1,200

劉炳發(已故) 邱大妹(已故) 陳國榆 陳健輝

劉玉明 陳迪熙 陳曉瑩 $1,100

SOIL ADVERTISING LTD.吳啟和 龔慧

瑜合家.妍.李貽肯.李黃容惠.李漢杰(已

故).李馥嘉 李許藹茵.周晶潔.林文 許茵

茵 林恩慧 林恩深 林恩行.林乾清.律(已

故).梁敏儀.許國樑 何淑嫻.陳卓輝.無

名氏.廖恒晞.劉永祥 $1,000

彭應通合家 $900

羅志堅 羅雷美梨合家 $800

無名氏 $650

楊燕華.蕭溰誼 $600

梁玉燕 馮喜華 馮寶康 王謹怡 馮寶健 古志

雄 卓耀明 梁浩然合家 李茂成合家 許美美

古耀隆 高肖霞 徐鳳屏 徐永聰 徐永恒 曾雯

麗 徐豐杰 徐豐葦 關玉祺 陳寶媛 關建民 陳

寶蓮 李永康 梁金鳳 李慶然 梁瑋詩 李慶龍

李詠琪 李慶麟 李梓鍵 李浚廷 楊秀易 梁麗

英 楊震源 梁玲玲 吳暨南 吳以然 何偉生合

家 何展財合家 何展鵬合家 $510

CARRIE KAN.CHOY SIU FAI.丁小

姐.伍仕鈴合家.伍笑蘭 章滬生.何月枝.

何桂輝合家.何珠煥.吳玲雅.吳詠淇 楊

錦堂.呂豆芙.李世運.李泳林.李俊豪合

家.李桂香合家.李發成.李瑞霞.李鑒

泉.周子倫 周子鑫 曾玉蓮.周炳洪 梁雪娟

周俊傑 周俊權 陳詠詩.周麗.林茂松 余阿

玉 鍾育文 鍾善宜 林惜珠.林鄧玲(已故) 鄧

劉芳(已故) 林中文(已故) 林錦文合家 林智

健合家.施永國合家.施自力 洪素月.施展

程 施曉晴.胡小雪.殷人珍(已故).張芯僑

合家.張廣勇合家.曹普岸(已故) 曹少玉(已

故).梁振耀.梁紫青.梁睿峰.梁慧嫻.梁

錦源 李敏婷.莊家樂 許嘉賢.莊綿綿 莊金

泰(已故).許宏略 蔡潔文.許偉武 龔慧慈合

家.許漢文 劉惠秋合家.陳少衡 呂孫明合

家.陳永欣.陳佛強合家.陳杰.陳浚謙.

陳華明 戴美芳合家.陳溢鋒 吳紫韻 陳楨淳

陳一鴻 蔡雪萍 吳巍綬.陳鎮邦合家.麥倩

如.傅清花.彭應通.馮梓晴 呂惠靜.黃

建方.黃啟泰合家.黃雅怡.黃嘉敏.楊偉

Page 5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51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5 月 1 日 - 5 月 31 日 ) 續

良合家.葉永文合家.廖垣添.興隆企業公

司.謝寶譽.關鉦達.蘇志強.龔氏兄弟姊

妹.龔宅合家.龔蘊豪合家 $500

佘日峯 $420

佘綺雯.林玉琼.林耀勤 鄔玉蘭 林如芳 林

日量.翁妙專.張子南(已故) 劉然娥 羅詠嫣

李宗銳.眾無名氏.麥淑楹.鄧焯營 $400

單宅 $380

許寧芷 $360

尹國華合家.文雄設計.方潤權 盧文蘭.

王舜妝.伍玉瑩.伍穎怡 梁燕萍 梁潔華.

吳進(已故).林玉琴.林輔欽合家 莊虹虹

合家 鍾明耀合家.洪菁菁.胡光發合家.

區細歡.莫志鴻合家.許詩俊合家.陳永業

合家.陳玉貞 陳啟靖 小原聖子.陳志雄合

家.覃月娥.黃靜合家.楊紹瑱 楊紹琦合

家.歐陽志堅 歐陽學謙 林如心.鄭少寬.

鄭玉花.衞建安合家.霍錦充 鄧惠容 霍靜

瑤.戴姚莉合家.魏卓華合家 $300

王少成合家 $280

何嘉玲 倪志堅合家 何傳信合家 何嘉慧合

家 何浩文.陳碧鳳 陳心 陳珏.曾甸光 陸鷺

鷹.無名氏 $250

盧沛如 梁衛珍 盧天鳳 陳家豪 $220

CH IU CH ING MAN.CHIU CHUN

MAN.HO KWOK WING.丁志彬合家.

孔萬熙合家 韋嘉蓮.王繼葵 蔡楚君 蔡瑤卿

王志銘.包立松合家.江天持.何玉祺 羅蘇

妹.何偉康 何寶智.何彩珠.何嘉敏.何錦

賢 羅金好.余沛霑.吳小園.吳亦靈.吳景

新.吳題(已故).呂雄生合家.李文亮.李

水華合家.李念慈.李金勝合家 洪雄飛合家

張淑美 徐潤輝.李建文 汪錚瑜.李業和.

李璧成.姚宅.凌裕航合家.徐顯章合家.

茹詩恩.張吉和(已故).梁松齡.梁偉志.

梁慧嫺.莊文平 張少琴 莊憲濠 莊梓俊 莊

韻怡.許光 .許輝彬合家.郭佩玲.陳大

芳.陳大寶.陳可晏合家 深子輝合家.陳利

明合家.陳秀治合家.陳青瑜合家.陳偉文

陳偉傑合家.陳偉明 李宇翔.陳偉豪合家.

陳棨深.陳陽鴻合家.陳衞國合家.陳靜蘭

范瑩茵.傅啟晉 傅啟彰.彭裕華合家.曾小

媚 關錫廉.程悕慎.黃春燕.黃國平.黃淑

明合家.黃麗森.楊佩玲合家.楊芷慧.鄔

錫明合家 葉智賢合家.廖素珊 袁權志.趙

楚興 趙蓮英 趙瑋昇 洪艾比 梁德多.劉沛琼

馬偉煥(已故).劉福 林營仲 丁雲鳳 劉貴雄

林小琴 劉芳兵 劉志略.劉穎琴 梁志豪.樂

偉.樊金成.蔡秀青 張麗真.蔡嘉欣.鄧慧

詩合家.衞宛司.戴玉芬.顏玉麗 邱志雄.

羅巧雲合家.譚柳雁 林秉賢.譚穎賢.關惠

娟.龐玉明.蘇廣場合家 $200

呂國基 沈曉誼 呂芓樂.李麗坤.范玉明

$160

李志南 黃麗儀 李鎧潼 譚永堅 黃麗娟合家.

徐作宜 謝秋紅 林雅翔.葉桂英.鍾彥章.

顏宅合家 $150

馮汶瀚合家.馮銘佳合家 $130

Ma Yok Fong $125

何炳橋合家.余樹仁合家.吳劍青合家 吳庭

輝合家 吳梓瑩 吳鴻基合家 吳潤榮合家 吳嘉

鑅合家 李文泰合家.周驅合家.陳智禪.詹

雅琪 $120

徐茹 $110

文凱欣.創嘉會計師事務所.劉創堯執業會

計師.顧根良合家 $108

BERGGREN ALYSSA 黃冠翹.CHOY

S I U K U I . D I N G L A C H I U T U N G

L U N G . M U K T A B E G A M ( 已 故 ) .

NASEER AHMAD BHAT.PROFITS

CONSULTANT COMPANY.TOYLOR

GILBERT GARCIA WHOLE FAMILY.

TSE SEE MAN.WONG YUET MING.

丁秋生.公文偉合家.尹美斯.文萬坤合

家.王建力.王昭元.丘文禮合家.丘禮

堅合家.古順燕.白志偉.伍澤思合家.

吉承海合家.朱苑綠.朱珮誼.朱鳳.朱謹

麟.江永標合家.江玉玲.何子傑合家.何

玉勤.何合顏.何英昌.何國偉合家.何雅

嫻合家.何雅蕙合家.何愛姊合家 潘校珍

合家.何嘉誼合家.何綺華合家.余式喬合

家.余佩卿合家.余姝雯.余麗芳.佛弟

子.吳冠曉.吳建宏合家.吳淑珍合家.吳

樹深合家.吳翰鋒合家.呂存.呂和注合

家.岑催儀合家.李秀珍合家.李秀堅.李

金玉合家.李昱辰.李柏瑩.李炳坤合家.

李美松.李美貞.李美香.李修慧.李娜娜

合家.李振強合家.李財 伍福城.李強.李

連娟.李楚貞.李萬權.李睿溓合家.李樹

偉.李翼翔.杜潤玲合家.貝勇 翁念群.周

Page 5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5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July2019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5 月 1 日 - 5 月 31 日 ) 續

巧雲.周偉玄合家.林以晴.林玉蘭.林果

意.林宣明.林國輝合家.林國錫.林淡鑾

合家.林夢嬋.林榕森.林廣揚.林曉玲.

林寶珍.邱少強合家.邱秀欽合家.邱勇滔

合家.邱華淇.邱碧芳.俞國麟.姚加松合

家.姚汝江 姚英琼.姚卓延合家.姚俊延合

家.姚展威.施烏配合家.施麗霜合家.洪

錦珠合家.胡蓮愛.范玉文.范玉環.范瑞

聯.韋金妹(已故).倪漢松.孫秀環.孫國

超合家.殷悅.涂慧珍合家.益達海產有限

公司.茹京海合家.茹浙建合家.袁秀雲.

袁慰芸.陞輝實業有限公司.馬小紅.高雪

娥合家.區建平合家.張子睿.張元衛(已

故).張阿瑜.張衍衡合家.張桂英.張智

信.張嘉恒.張麗娟合家.張麗清合家.戚

如冰.梁少冰.梁木森.梁安清 楊順來.

梁妹.梁傑華合家.梁進榮.梁德權 李燕

萍.梁蓮英 趙明水(已故).梁錦雄合家.莊

豪庭.莫建良.許予一.許立群.許冠男.

許炫堃 林世堃.許景金合家.郭美雅 柯嘉

銘.郭容軒.郭淑琳.郭勵賢.郭韻瑩.陳

少東.陳少華合家.陳文英合家.陳文理合

家.陳世流.陳加英.陳玉珍.陳紀樂合

家.陳美玉.陳偉峰合家.陳梁美蓮合家.

陳智龍.陳華.陳開平.陳煜桓.陳瑞心合

家.陳頌文.陳榮新.陳綺寧合家.陳慧

玲.陳樂珉.陳潔華合家.陳錦珠.陳麗

君.陳寶珠.湯宅 鸚鵡寶寶.湯雲長.湯嘉

偉合家.湯嘉諾合家.湯嘉寶.無名氏.程

宅.華琴芳.覃月苑.馮惟振.馮惠芳.黃

天生合家.黃文偉.黃世文.黃玉梅.黃玉

棠(已故).黃秀梅.黃幸生.黃金振合家.

黃悟炳合家.黃偉民.黃啟浩(已故).黃國

明.黃晞彤.黃清雅.黃翠萍.黃盧寶順合

家.黃錦新合家.楊丹鳳合家.楊妙琳.楊

素君合家.溫子銳合家.溫錫滔合家.葉晉

亨合家.葉菁妍.趙亦笑.劉仕環合家.

劉玉泉.劉如燕(已故).劉金蓮合家.劉致

傑.劉淑賢合家.劉惠民合家.劉道東合

家.劉澤奇 邱曦樂.劉錦鵬合家.歐國權合

家.歐陽可森.歐陽芬合家.歐陽偉樂.歐

陽榮星.歐陽翠琼.蔡民財合家.蔡如鑾.

蔡映周.蔡玲娣合家.蔡衍錶合家.蔡培林

合家.蔡細潔.蔡惠瑜.蔡德武.蔡曉珊.

蔡錫秋合家.蔣玲珍.鄧弟.鄧翠玲合家

馬偉傑 馬嘉慧合家.鄧樹勳.鄭宅.鄭唐

人.鄭啟豪合家.鄭細敏合家.鄭智仁.鄭

開文合家.鄭韶宏合家.鄭麗雲.黎志華.

盧月芳合家.盧永青.盧汀.盧志偉.盧志

強 梁伙妹.盧定偉.盧碧琦.盧潔玲.蕭

心田.貓小B.賴友儀.賴倩君.戴維彬合

家.謝永紅 謝灶林(已故).謝忠平合家.鍾

天養合家.鍾治平合家.鄺永達.鄺瑞英.

鄺雋德.鄺麗娟合家.魏樂潼.羅俊昇.羅

倬琼.羅祺華.羅嘉麗合家.譚德誠.譚慧

真.關志光.蘇慧文.龔瑞霞 $100

本月放生的餘款將撥入放生護生專戶。

因版面有限,迴向文及捐款HK$100以下之

功德主未能於此刊登及鳴謝。

放生的意義是當眾生面臨生命危險的威脅時,施以援手,給牠們一條生路、一個生機,即使牠們可能會遭遇其他危險,最少

也給了牠們一次生存機會,之後的遭遇亦只能看其因緣了。放生的意義,更重要是培養護生、尊重及關愛生命的慈悲精神。

所以,放生活動不應為求福而放生,應以長養慈悲心來放生、護生。若只為自己求福,不顧及放生的環境、條件等因素,而

令放生物受苦則屬罪過矣。

放生的意義

Page 5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53

訂閱者:

電郵地址: 聯絡電話:

郵寄地址:

選擇禮品 1年訂閱禮品: ○ 香港佛教聯合會特製心經絹扇連織錦套 或 ○ 香港佛教聯合會出版精美素菜食譜《道場素食》

* 海外訂閱不設禮品。禮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若所選之禮品送罄,將安排其他禮品替代,恕不另行通知,本會保留最終決定權。

訂閱及助印《香港佛教》

付款方法 ○ 現金 請親臨本會遞交。 ○ 支票 港元劃線支票抬頭「香港佛教聯合會」或「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 銀行入帳 存入交通銀行帳號382-553-02033800,並將入數紙「正本」寄交回本會。

○ 海外匯款 美元或人民幣匯款,請將付款單據寄回本會。 收款人 Beneficiary: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收款銀行 Beneficiary Bank:Bank Of Communications (Hong Kong) Limited 收款銀行地址 Beneficiary Bank Address: Hennessy Road Branch G/F., 368 Hennessy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帳戶號碼 Account No.:382-553-02033800 Swift Code:COMMHKHK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 2574 9371 傳真:(852) 2834 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hkbuddhist.org

訂閱價(連平郵費) 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 台灣 東南亞 歐、美、加、澳、紐

1年12期 HK$180 HK$230 HK$230 或 HK$230 或 HK$280 或 HK$280 或 RMB$180 US$30 US$37 US$37

2年24期 HK$360 HK$460 HK$460 或 HK$460 或 HK$560 或 HK$560 或 RMB$360 US$60 US$73 US$73

收據抬頭: 聯絡電話:

地址:

《香港佛教》月刊 訂閱表格

香港佛教聯合會將盡力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所列載的規定,確保儲存的個人資料準確無誤,及有妥善的儲存方法。您提供之個人資料,將用作寄發收據以及與此項活動之相關資料。但香港佛教聯合會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包括您的姓名、電話、傳真、電郵及郵寄地址),以作日後與您通訊、籌款、介紹活動/法物、邀請或收集意見的推廣用途,您亦可以隨時要求本會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上述推廣之用途,費用全免。日後查閱或更新資料,請隨時致電2574 9371。

□ 本人不同意上述有關使用個人資料的安排。 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捐 助 項 目 助 印 《 香 港 佛 教 》帳 戶 號 碼 交 通 銀 行 3 8 2 - 5 5 3 - 0 2 0 3 3 8 0 0 ( 捐 款 H K $ 1 0 0 或 以 上 可 憑 收 據 在 香 港 申 請 扣 稅 )

捐 款 金 額 :○ 現 金 ( 請 親 臨 本 會 捐 款 ) ○ 銀 行 入 數 ( 請 將 入 數 紙 「 正 本 」 寄 回 本 會 )○ 劃 線 支 票 ( 抬 頭 請 寫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 支 票 背 後 請 寫 聯 絡 電 話 及 回 郵 地 址 )

捐 款 H K $ 1 0 0 或 以 上 , 本 會 將 於 收 款 後 下 一 期 《 香 港 佛 教 》 刊 登 捐 款 者 芳 名 以 作 鳴 謝 :

刊 登 芳 名 :

是 否 需 要 收 據 : ○ 是 ○ 否 收 據 姓 名 :

聯 絡 電 話 :

地 址 :請將填妥之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或銀行入數紙正本,寄回本會。

2年訂閱禮品:○ 心語誌記事本 + 吉祥手繩 或○ 「心書.禪」明信片集 + 吉祥手珠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 2574 9371 傳真:(852) 2834 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hkbuddhist.org

Page 5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響應全民運動日2019

2019 8 31 ( ) 9 30 3 30

( 22 D 10( 10 12 )

DIY ( 2 3 ) )

2988 8411 2574 9371

「日日運動半個鐘 健康快樂人輕鬆」

[email protected] www.hkbuddhist.org/camp

(廣告)

Page 5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七月 // 55

香港書展

2019年7月17至23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5樓宗教及心靈專區

香港佛教聯合會統籌 佛教團體聯合參展

大覺福行中心 佛教青年協會 佛教慈慧服務中心 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志蓮淨苑 東蓮覺苑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香海正覺蓮社 香港佛光山 香港佛教聯合會 香港佛慈淨寺 香港戒定慧講堂

香港菩提學會 創古密宗佛教文化 溫暖人間 (排名以筆劃序)

時間 機構 主講 主題/內容 報名/查詢☎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14:30-16:30 佛教青年協會 智耀法師 完美人生 – 斷、捨、離 2338 9939

17:00-19:00 東蓮覺苑 僧徹法師 李淨老師 玉鼎老師

專題講座:乘法身船 2572 2437

19:30-21:30 創古文化 堪布丹傑 決定一生幸運的四種關鍵思惟 2760 8381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09:30-11:30 香港佛慈淨寺 修岸法師 敬抄四十二章經 2576 2080

12:00-14:00 佛哲書舍 定行法師 互利共贏的生命姿彩 2391 8143

14:30-16:30 香港佛教聯合會 寬惠法師 家庭福樂善因緣 2574 9371

17:00-19:00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果醒法師 發現心‧發願心 2865 3110

19:30-21:30 香港佛光山 永富法師 轉變生命因緣~焰口施食的啟蒙精神 2768 4335

會議室活動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N106-N107

查詢電話:2574 9371 網址:www.hkbuddhist.org/bookfair

Page 5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佛教 . 二 一九年七月 // 07 2003年3月25日,演慈法師(右)、廣琳法師(左) 與暢懷長老(中)。2005年11月15日,暢懷長老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廣告)

佛學講座「家庭福樂善因緣」

講座內容 : 如何在家庭生活中,透過善行善念建立家庭 生活正向觀念,一同構建和諧家庭,凝聚福樂。

主 講 : 寬惠法師 日 期 : 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 時 間 : 下午2:30至4:30

地 點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N106-N107 (地鐵灣仔站A5出口)

網上報名 : www.hkbuddhist.org/bookfair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電話報名 : 2574 9371

誠邀大家參加講座 共建幸福美善家庭

寬惠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