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25
1 西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Aug-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

《念佛鏡》摘要

【念佛鏡簡介】:

《念佛鏡》,凡二卷,唐朝道鏡、善道二法師共集,全稱《求生西方淨土念佛鏡》,

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題名《念佛鏡》,意在以明鏡譬喻念佛照明淨業行人,增益

信心,永斷疑惑。

書中解說淨土往生之要義,以顯念佛功德勝於其餘諸行諸法門,而鼓吹念佛一行。

其內容總分為十一門,闡釋念佛之名義、體德等,依次為:第一、勸進念佛門,第二、

自力他力門,第三、念佛得益門,第四、已得往生門,第五、校量功德門,第六、校量

齋福門,第七、疑謗得罪門,第八、誓願證教門,第九、廣攝諸教門,第十、釋眾疑惑

門,第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其中,於第十、釋眾疑惑門,復開出六門,即:念佛對三階門、念佛對彌勒門、念

佛對坐禪門、念佛對講說門、念佛對戒律門、念佛對六度門,將三階教、彌勒教、坐禪、

講說、戒律、六度等,與念佛比較,而論其異同優劣,本書是了解初唐時代之淨土教,

及其環境之最佳資料。

本書作者道鏡及善道二法師,其傳歷不明,一般推測二者或為本文中常述及之大行

和尚之門人,約為貞元、元和時代之人。

【大行和尚略傳】:

根據戒珠法師《淨土往生傳》記載,大行和尚,唐朝高僧,齊州(山東歷城)人,

姓氏不詳,又稱妙行。唐朝乾符年間,盜賊寇掠,民不得安業,師乃入泰山,結草為衣,

採樹為食,專行法華、普賢懺法,如是三年,感得普賢現身,由是益加策勵,篤念如來

之法,尚存念己之修未證,早暮激切,迨忘飲食。

晚年姑以佛道所修,未專一境,又以幻身無常,必歸磨滅,未知來世,復何受生,

遂入大藏,追誠叩意,以陳露曰:「願我信心,取彼經文,隨其所得,即永受持。」乃縱

其意,抽而取之,其所得者,乃《彌陀經》,日夜誦持,絡繹安養。

未三七日,俄於半夜,見琉璃地,瑩淨在前,心眼洞明,感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

至、無數化佛。於時遠近相傳,事聞僖宗皇帝,帝詔入內,問其所見,大行和尚具答之。

僖宗皇帝曰:「此精進之致然也。」因而敕號「常精進菩薩」,仍賜爵為「開國公」。

後一年得疾,見琉璃地復現於前,大行和尚曰:「吾無觀想而琉璃地復現,豈於安養

無緣哉?」即日右脅而終,異香旬日不散,葬後開棺,見儀貌如生,異香芬郁,肉體不

壞,世壽不詳,弟子有道鏡等。

【念佛鏡摘要】:

Page 2: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

一、問云:既言道信,未知信何等法?

答曰:信意者,信依經中說,念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證;

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命終時,佛自來迎;信念佛不問眾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

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得自

在快樂莊嚴;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不死之地;信念佛生淨土,與諸菩薩一向為伴侶;信

生淨土,更不離佛;信生淨土,華臺化生;信彌陀佛,現在說法;信生淨土,不墮三塗

地獄,所以遣念佛。

念佛一口,准《觀經》說,定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所以

勸信。是故大行和尚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則知之,佛得他心通故;口唯稱佛,佛則

聞之,佛得天耳通故;身唯敬佛,佛則見之,佛得天眼通故。此是大行和尚勸信念佛處。

又喻信心,猶如深栽果樹,樹根深故,風吹不動,後著果實,濟人饑渴。念佛之人,

亦復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成等正覺,廣濟危難。若當無信,空無所獲,是故經

言:「十住菩薩一起信心念佛,以後縱逢惡緣,喪身斷命,寧當即死不退信。」故《維摩

經》云:「深信堅固猶如金剛,法珍普照如雨甘露。」念佛之人,要須深信。

又《無量壽經論》云:「念佛有五種門,何者為五?一者禮拜門,身業專禮阿彌陀佛;

二者讚歎門,口業專稱阿彌陀佛名號;三者作願門,所有禮念功德,唯願求生極樂世界;

四者觀察門,行住坐臥,唯遣觀察阿彌陀佛,速生淨土;五者迴向門,但念佛、禮佛功

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上菩提。」此是《無量壽經論》中念佛法門。

又彼經云:「有四種修行,何等為四?一者長時修,自一發念佛心以來,直至得生淨

土成佛,終不退轉;二者敬處修,正向西方,專想不移;三者無間修,唯專念佛,無別

雜善而來間隔,亦無貪瞋煩惱雜惡來間;四者無餘修,無餘雜善而來間,何以故?雜善

修道,多劫乃成,由自力故;唯專念佛,一日七日,即生淨土,位居不退,速成無上菩

提,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得成就,故名無餘修。」

又准《觀經》中勸念佛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

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何者至誠心?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信阿彌陀佛,乃至往生淨

土,成佛已來,不生退轉,故名至誠心。深心者,即是真實起信,專念佛名,誓生淨土,

成佛為期,終不再疑,故名深心。迴向發願心者,所有禮念功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

無上菩提,故名迴向發願心。此是《觀經》中上品上生法。

又《文殊般若經》:「不觀相貌,專稱名號,作一行三昧;欲得速成佛,亦作此一行

三昧;欲具一切智,亦作一行三昧;欲得見佛,亦作一行三昧;欲得速生淨土,亦作一

行三昧。」此是《文殊般若經》中念佛往生法。

又《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

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Page 3: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3

二、問曰:若念佛一日,往生淨土,何須七日?

答曰:一日七日,皆是臨命終時,往生淨土,疾則一日,遲則七日,此是《阿彌陀

經》中上品往生法。

又准《觀經》:「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

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

念阿彌陀佛十口,除罪往生。」此是《觀經》中下品下生法。

又准《無量壽經》云:「乃至一念,即生淨土。」並是下品往生法。

三、問曰:一種念佛,一念十念即下品下生,一日七日何故得上品上生?

答曰:一念十念,為念數少,功德亦少,所以下品下生;一日七日,為念數多,功

德亦多,所以上品上生。又一念十念,喻晚發心人;一日七日,喻早發心人,所以一念

十念,一日七日,即生淨土,位居不退,直至無上菩提。

又念佛喻如孩子哭聲,父母聞之,急來相救,飢即與食,寒即與衣,熱即與涼,是

父母力,非是子能。念佛之人,亦復如是,唯知念佛,佛大慈悲,尋聲即救,所有罪業

佛與滅卻,所有病患佛與瘥卻,所有諸障佛與拂卻,猶如父母養子相似,故《法華經》

云:「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修道之人,要勤念佛。《維摩經》云:「欲除煩惱,當修正念。」

四、問云:論諸法門,其數無量,何法自力?何法他力?

答云:如來雖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一門是為他力,餘門修道總為自力。

五、又問:自力修道,准佛經教,何時得成?他力修道,何時得熟?

答:自力,准佛經教,從初發心,經一大阿僧祇劫,始到初地;又經一大阿僧祇劫

修道,乃至八地菩薩,皆是自力。他力者,准念佛法門,《阿彌陀經》,疾則一日,遲則

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菩薩。何以故?為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阿彌陀

經》中:「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薩。

六、又問:自力他力如何?

答:喻自力者,猶如小兒,年始三歲,宅去京地,向經千里,遂遣小兒自行向京,

以求官職,無由得到。何以故?為幼小故。餘門修道,亦復如是,要須多劫,修道乃成,

猶如小兒,自力向京,不可得到,由自力故。

言他力者,猶如小兒雖小,依父母及象馬車乘力故,不久到京,遂得官職。何以故?

由他力故。念佛修道,亦復如是,臨命終時,乘阿彌陀佛願力,如一念頃,往生西方,

得不退地,猶如父母將象馬車乘載小兒,不久到京,覓得官職。

又自力者,猶如貧人還與貧人家客作,用力雖多,得錢極少。餘門修道,亦復如是,

用力極多,功德極少,如似貧家客作相似。

Page 4: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4

又他力者,如向王家客作,用力極少,得錢無量。何以故?為乘王力故。念佛亦復

爾,為乘佛願力故,用功極少,功德無邊,一日七日,專心念佛,速生淨土,早證無上

菩提,猶如王家客作相似。

又自力他力者,猶如蟻子寄在翅鳥之上,遂將蟻子在須彌山,蟻子昇高,受諸快樂。

凡夫念佛,亦復如是,乘佛願力,速生西方,受諸快樂,猶如蟻子乘翅鳥力上山相似,

此之他力。餘門修道,猶如蟻子自力行上山,不可得到,此乃自力。

自力者,猶如蝦蟆;他力者,猶如大龍,有諸蝦蟆銜著龍鱗,龍帶蝦蟆速入大海,

由念佛故,將於眾生,速到西方。

又自力者,猶如凡夫,腳足損壞,不能速行;他力者,如轉輪王,飛騰虛空,往四

天下,為乘輪寶力故。乘佛願力,亦復如是,一念之頃,即得往生西方,住不退地。

餘門修道,猶如陸地步行;念佛修道,猶如水路乘船,里數極多,而復不固。念佛

往生,亦復如是,用功極少,早證菩提。念佛法門,由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疾成佛,

超過餘門百千萬倍。

七、問曰:念阿彌陀佛,往生殊勝淨土,總得幾許利益?

答曰:准善道闍梨,集念佛法,總有二十三種利益,何者是?一、滅重罪障益,二、

光明攝受益,三、大師護念益,四、菩薩冥加益,五、諸佛保護益,六、八部防衛益,

七、功德寶聚益,八、多聞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覲大雄益,十一、感聖來

迎益,十二、慈光照觸益,十三、聖友同讚益,十四、聖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駕益,

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壽命長劫益,十八、得生勝處益,十九、面睹聖眾益,二十、

常聞妙法益,二十一、證無生法忍益,二十二、歷事他方受記益,二十三、還歸本國得

陀羅尼益。此是西京善道闍梨《念佛集》中利益。

又准大行和尚念佛,總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則佛力,二則易作,三則功德最

多,四則自他極喜,五則速得見佛,六則定得不退,七則定生極樂,八則更不離佛,九

則壽命長遠,十則與聖無異。

又准諸經,念佛往生,總有三十種利益,何等是?一、滅除諸罪;二、功德無邊;

三、諸佛法中勝;四、諸佛同證;五、諸佛同護;六、十方諸佛,同勸信念;七、所有

疾患,念佛總除;八、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九、念佛一法攝多法;十、命終之時,佛

自來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淨土;十二、華臺中化生;十三、身黃金色;十四、壽

命長遠;十五、長生不死;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三十二相;十八、獲六神通;十

九、得無生法忍;二十、常見諸佛;二十一、與諸菩薩,共為伴侶;二十二、香華音樂,

六時供養;二十三、衣食自然,長劫無盡;二十四、任運進道,直至菩提;二十五、常

得少年,無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強健,無有病時;二十七、更不重墮,三塗地獄;二

十八、受生自在;二十九、晝夜六時,常聞妙法;三十、住不退地。此依諸經,念佛生

淨土,總有三十種利益。

又准《涅槃經》文:「有五百群賊,為曠野劫盜,波斯匿王,捉得以後,挑其兩目,

Page 5: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5

斷其手足,棄在坑中。時賊眾中一人,曾向佛邊聞說念佛救人苦難,遂轉相教,齊心念

佛。爾時諸賊同發願言,三稱佛名,眼目平復,手足如故。」所以知念佛利益不可思議。

又彼經中說:「天竺國中有一優婆夷,信敬三寶,常好供養一切眾僧。中有一比丘,

身患重病,良醫診瞻,須用人肉作臛,服之其病乃瘥。時優婆夷為敬三寶故,遂割身肉,

供養比丘。比丘食已,病即得瘥。其優婆夷身瘡苦痛,不能忍受,即便念佛,苦痛總除,

身瘡平復如故。」所以知念佛利益不可思議。

又准《月燈三昧經》云:「非但身瘡平復,一切病苦痛患,專心念佛,病苦總除。」

故彼經云:「若遇垂死重病,苦痛逼迫,無可療治,念佛三昧不捨,一切病苦悉除。」所

以善導闍梨、大行和尚在日,有數個疾病人,念佛總瘥,自餘諸病,念佛瘥者,無量無

邊,不可具說。非但念佛病得除瘥,近來此處有人念佛,前後感舍利數粒,每常供養,

故知念佛利益難思議。

八、問:准《阿彌陀經》云:「若已生、今生、當生。」上來雖勸念阿彌陀佛,未知現今

往生,許說多少數,自得生已否?

答:准《淨土經》云:「娑婆世界已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他方國

土,亦復如是,往生者無量無邊。」

又准《華嚴經》云:「德雲比丘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

又准《阿彌陀經》,阿難、舍利弗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即得往生。

又准《觀經》,韋提希與五百侍女,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俱非菩薩、聲聞往生。

又近來北都有綽禪師人,又有律師西京善道闍梨、懷感法師、大行和尚,並僧法會

等數百餘僧人,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非但僧等往生,西京、東京及餘諸處,有數個

尼師得往生淨土;非但尼得往生,西京、東都及餘諸處,亦有數個白衣賢者,並優婆夷

等,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得好境界,往生淨土。如是品類,不可具說,如《往生傳》。

此即是已往生者,有念佛法門,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同行之教。

九、問曰:准《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未知何者是少善

根,何者是多善根?

答曰: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念佛法門,自餘雜善,總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門,

是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准《觀經》中,下品下生人,十念成就,即生淨土,一

聲念佛,定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明知還得八十億

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又自餘雜善是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成;

念佛修道,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疾則一日,遲則七日,便生淨土,住不退地。

故《阿彌陀經》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

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Page 6: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6

十、問曰:念佛一口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不知幾許是劫?

答:一劫者,不可數得之為劫。准教,取四十里石,厚薄縱廣,各四十里,忉利天

上有諸天衣,輕重三銖為一分,取三銖天衣,三年一迴,拂盡無石,總作微塵,乃為一

大劫。有一個人廣造罪業,或殺、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五逆

不孝,誹謗大乘,一切惡業,墮地獄中,經八十億劫。若念佛,生死之罪,總皆消滅,

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是多善根、多福德。

又算劫數,十千劫乃成一萬劫,十萬劫乃成一億劫,從十億劫至八十億劫功德。有

人一日念十萬口阿彌陀佛者,或有人一日念得二十萬口,准《阿彌陀經》,一日七日念佛,

功德無量無邊,由多功德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即是八地以上菩薩,所以《彌陀經》中,

十方諸佛同皆讚歎不可思議。自餘雜善,思得畔際,算得頭數,故名少善根,是可思議;

念佛功德,廣大無邊,非心所思,非口所議,是故經云不可思議。故知,念佛一法是多

善根,非餘善根所能及也。

又校量念佛功德,分為三等:一、校量一念,二、校量十念,三、校量念一日七日。

准《觀經》中,念佛一口,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唯一劫功德

尚不可思議,何況百劫?百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千劫?千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

萬劫?萬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一億劫?乃至八十億劫功德,不可知數,故言不可思

議功德,所以《觀無量壽經》中,廣造五逆,謗方等經罪,臨命終時,念阿彌陀佛十口,

即生淨土,此是下品下生法。一念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二念,乃至十念?

准《觀經》中,其人謗方等經,用常住僧物,廣破諸戒,世間惡業盡造,臨命終時,

稱念一口阿彌陀佛功德,所造罪業總皆消滅盡,往生淨土。所以經言:「於一念中,滅八

十億劫生死之罪。」此是下品中生法。

十一又問:罪障既多,何故念佛十口,乃能除滅多劫等罪?

答:十口佛名,定能除滅多劫等罪。何以得知?舉喻釋者,譬如有人,積薪千日,

起火焚之,不經半日,燒薪總盡。罪業煩惱猶如柴薪,念佛功德猶如猛火,無量劫來罪

障,由念十口阿彌陀佛功德,一切罪障,總皆消滅。

又罪障猶如闇室,念佛猶如明燈,千年闇室,明燈纔照,其闇悉除。念佛功德,亦

復如是,無量劫來罪障,由念阿彌陀佛功德,一切罪障悉消滅。故知,念佛定能滅除多

劫等罪,故《觀經》云:「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又念佛十口功德尚自無邊,何況有人一日念得十萬口阿彌陀佛?一日念得二十萬口

阿彌陀佛者?一日念佛功德尚自無邊,何況二日,乃至七日念佛功德?准《阿彌陀經》,

臨命終時,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念佛即往生淨土。又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即是八地菩薩,此是上品上生法。何以得知?喻如世間戶次相似,財寶多者作上上戶,

財寶少者作下下戶,念佛功德最多者,生淨土作上上品;念佛最少者,作下下品。

如來雖說諸善功德,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一門是最上法;如來雖說諸善功德,

唯有念佛一法是多善根、是多福德。自餘雜善,若望念佛,總是少善根、少福德,念佛

Page 7: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7

法門,實非餘門所及也。故知,念佛一門是多善根、多福德。

又念佛法,准諸經說,極甚難值。何以得知?《大阿彌陀經》云:「過去有一國王,

能起信心,擬作念佛要法,遂至善知識所,志求念佛要法。

爾時善友報大王言:「此念佛要法,極理難聞,大王貴聖,豈能學?」

王報大師:「若能為我說念佛要法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爾時善友報大王云:「王擬修念佛要法者,宜捨國位,此處供給,多時不退,即為王

說念佛要法。」爾時大王遂捨國位,即隨善友,供給所須。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經八千歲,苦處先登,不避勞倦,不生退轉,於其中間,兩

度聞說念佛三昧,於後世後時,得值二萬八千諸佛,並為王說念佛三昧,其王聞念佛法

故,遂得成佛。何況今時得聞,至誠信念,豈不往生極樂世界?億億眾生,沉淪惡道,

不得成佛,只為不逢念佛法門,故知念佛極難逢。

十二問:念佛法門亦復持齋已否?

答:念佛之法亦須持齋,大行和尚一食持齋,長時無闕。

十三問:讚歎念佛得何功德?誹謗念佛得何罪?

答:准《雜集經》說:「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梨地獄;一度讚念佛人,滅卻身中

百劫極重惡業。」大行和尚說:「人不志心念佛,亦謗佛故,遂即謗法,直入阿鼻獄中,

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十四問:既專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定得無量功德,未審有何保證,令不遣信耶?

答:大有保證,准《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恆河沙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

千世界,說誠實言,不誑眾生,當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念佛定得無量功德,一日七

日,稱念阿彌陀佛,定得往生淨土。一依此教,不生淨土,誑汝,口中出舌已,便當壞

爛,不還入口,此是六方諸佛以願證處。

又准《大寶積經》,阿彌陀佛作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弘誓願中說:「若我得成佛

時,十方天人,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法總持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不

得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覺;十念成就,不生我國者,不取正覺;若生我國中,更重墮地

獄及三塗惡道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形貌不平,一有好醜者,亦不取正覺;生我國

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覺;十方眾生,稱我名字,不得十方諸佛咨

嗟讚歎我名者,不取正覺;若女人厭惡女身,求生我國,臨命終時,不轉女身成男子,

復受女身者,不取正覺。」

言正覺者,亦明菩提,若一切眾生,乘我願力,不得如上果報,我即不證無上菩提,

即是誑諸眾生,我誓當在惡道中,不得無上菩提,此是阿彌陀佛立誓願處。

又《阿彌陀經》云:「說經之日,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阿彌陀佛既得成

佛,念佛定得往生。

Page 8: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8

又本師釋迦說,專念佛名亦為難事。說《阿彌陀經》意者,為本師釋迦因中發願,

是故《法華經》中說:「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

足,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此是釋迦佛立誓願處。

又《觀音經》云:「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此是觀

世音菩薩發願處。

又善導闍梨在西京寺內,與金剛法師,校量念佛勝劣,昇高座,遂發願言:「准諸經

中世尊說,念佛一法,得生淨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此是真實

不誑眾生者,即遣此堂中佛像,總皆放光。若此念佛法虛,不生淨土,誑惑眾生,即遣

善導於此高座上,即墮大地獄,長時受苦,永不出期。」遂將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又皆

放光,此是善導闍梨立誓願處。

又大行和尚言:「若有人,能依《阿彌陀經》念佛,不取相貌,心唯信佛,口唯稱佛,

身唯敬佛,違情能忍,惡衣先著,粗食先喫,孝義並仁慈,專心念佛,逢緣不退,至死

不移,雜善及惡,亦皆不作,唯專念佛。能如是者,大行皮中剝與作衣服著,肉中截割

與作飯食喫。若依經念佛,不生淨土,念一口佛,不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不得八十億

劫微妙功德,不剝皮與著,不割肉與喫,誑惑眾生,使大行立請交報,六根壞爛,遍體

生瘡,使人眼見,苦痛難忍,當來直入地獄,更不再出。」此是大行和尚立誓願處。

又喻誓願猶如寶車,有諸寶車,多載珍寶,擬上國王求官職,車載寶物,要須繩索

縛束牢固,然始到京,不被傾側,珍寶不失,王得寶物,遂與官職。念佛亦然,要須誓

願,行始得成,不失念佛功德珍寶,乃至淨土,早證菩提。若當無願,所修行行,無由

得成,故《阿彌陀經》:「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十五問:諸有疑惑,請乞除斷,故《般若》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者,何以故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得見如來?

答:《般若》遮不見如來者,為所有相貌及以音聲,皆求人我,不求往生及無上菩提

故,只行邪道,不見如來。《觀經》、《阿彌陀經》等,應當起想念,及專稱名號,不求人

我,唯求擬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名正道,得見如來。

若望法身,無相為正,色相音聲,以得為邪,此對十地以上菩薩。《觀經》及《阿彌

陀經》,觀佛相好,及以聞名,見報身如來,此對凡夫、二乘、諸小菩薩。

若望報身,觀佛稱名,以相為正,無相為邪;若對法身,所有即論無相。

又復說《般若經》時,世尊先向忉利諸天,為母說法。當時世尊初從天來至閻浮提,

須菩提憶念世尊,入定觀佛,遂在先來。於時有一天女,不知所以,先見世尊,既見佛

已,女即問佛言:「我最在先見佛否?」

世尊言:「汝在後見。」

天女曰云:「我初來到,無一人來見佛者,何故在後?」

世尊語言:「有須菩提,在先入定,除去人我,觀見法身,在天女前,故在先見;女

為起人我心,觀我色身,故在後見。」

Page 9: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9

世尊為對彼天女,故說頌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此頌即對外道益當時,不忤未來世事,不同《觀經》。

又復《般若》為遮外道,計四大五蘊是常,計色為我,計聲為我,所以《般若經》

遮彼外道,不見如來。今依《觀經》等,說厭患門,願離生死,速生淨土,早證菩提,

不觀我相,遂見如來,不同《般若》。

十六問:《往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觀經》何故說,韋提希並五百侍

女同得往生,中品三人二乘往生?

答:准《往生論》說,女人、二乘不往生者,為無決定往生者性。女人唯愛女身,

不求淨土,不肯念佛,論遮不生。二乘、根缺,亦復如是,唯住小果,不生淨土,不解

念佛,所以不生。《觀經》及《阿彌陀經》等說往生者,二乘、根缺及女人,迴心念佛,

厭惡女身。

十七問曰:三階念地藏菩薩功德,多少於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觀音經》,有一

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十輪經》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

《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

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

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十八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於念彌勒?

答: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彌勒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經中說,阿彌陀佛現是

覺圓果滿,超諸地位,所稱念者,功德最多;彌勒現是菩薩位中,未超諸地,果未圓,

故稱念之者,功德狹少。

十九問:何故不念彌勒,生兜率天?云何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

答:為兜率天,不出三界,天報既盡,還墮閻浮提,所以不願生天;若往生淨土,

出過三界,直截五道,一生彼國,直至菩提,更不墮落,所以願生。

又兜率天,少時受樂;彌陀佛國中,樂最勝故,名為極樂,長時受樂,無有限期。

以是因緣,勝於兜率百千萬倍。何以得知?經中所說:

一則身相勝,彌陀佛國,眾生生者,皆具三十二相;兜率天人,則無此相。

二則徒眾勝,既生淨土,與諸菩薩,共為伴侶,受男子身,無女人相;兜率天上,

男女雜居,不同菩薩。

三則壽命勝,兜率天上,壽命四千歲已還,復卻重來墮閻浮提;彌陀佛國,一去直

至佛果,更不再來。

Page 10: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0

四則神通勝,彌陀佛國菩薩總六神通;兜率天上人無神通。

五則果報勝,彌陀佛國眾生,衣服、飲食、香華、瓔珞一切供具,自然化成,不須

造作,長時受用,無有窮盡;兜率天上造作方成,縱有自然衣服,不得多時,四千歲已,

命欲終時,有五衰相:一則頭上華萎,二則腋下汗出,三者起坐不定,四者氣力衰微,

諸天免其眷屬,五者多諸棹舉,不如極樂世界百千萬倍。

二十問: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何以不願求生?云何

求生彌陀佛國?

答:彌勒未下生來,不可待得。何以得知?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經五

十六億七千萬歲,然始下生,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乃出。

准《法王本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一千七百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

短,恐沉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唯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

歸依西方,早證道果,勝於彌勒百千萬倍。設值彌勒,三會說法,廣度諸人,得阿羅漢,

小乘極果,若望大乘,始到初地,億億眾生不逢彌勒佛。

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即是八地以上菩薩,疾則一念十念,遲則一日七日,稱念

阿彌陀佛,即生淨土,實過彌勒百千萬倍。

又復本師說《彌陀經》之日,彌勒菩薩亦在會中,阿逸多菩薩是也。彌勒尚念阿彌

陀佛,何況未來諸眾生豈不念耶?大行和尚在日,數個彌勒業人,迴心念阿彌陀佛。

又念佛法,准佛經教,後末法時,諸法總滅,特此念佛正法,止住百年,教化眾生。

故知,念佛不可思議。

二一問:看心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看心功德,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知之?准《觀經》云:「念佛一口,滅

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一度看心,未知滅幾許罪,得幾許功德,

不言滅幾億生死之罪,地獄悉滅,往生淨土,故知,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

二二問:念阿彌陀佛功德,多少於聞經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於聞經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觀經》下品上生人,無惡不

作,由造惡故,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彼人聞已,

滅除千劫等罪。聞經力小,地獄猶未滅,得智者教,念阿彌陀佛十口,滅除八十億劫生

死之罪。

二三問:讀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讀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大行和尚說:「不念佛修行,讀經猶如讀藥方,念

佛猶如服藥。」讀藥方,病即難除;服藥,病則易瘥。讀經修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

正是修道,以此事故,功德最多。

Page 11: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1

二四問:講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講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講經猶如數寶,念佛猶如用寶,

數寶雖多,不除貧苦,不言滅罪,不言得功德;用寶雖不多,能濟身命,得功德無量,

明知,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又講經如磨石,雖獲少分利益,盡與他人,自損無量,

為受禮拜供養,大損果報。

所以《論》云:「譬如貧窮人,晝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故知,講

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如《唯識論》多破計我,講論之者,口

雖說法,心多計我,不起我者,萬中無一,所以《法華經》云:「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

實,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由是事故,講論不如念佛

百千萬倍。所以上世有惠感法師、智仁法師、蘊法師,皆捨講論,同歸念佛。

二五問:念佛功德,多少於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經說,持戒證小果,始到初

地。准《彌陀經》,若一日七日,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以上菩薩,所以《經》

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知,功德多於持戒功德百千萬倍。

又准經中說:「如今不是持戒時,是念佛時。」何以得知?准《像法決疑經》說:「本

師滅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坐禪得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得堅

固。」自從佛入涅槃以來,准釋迦碑文,已有一千七百餘年,入末法來二百餘年,故知

是念佛時,不是持戒時。

縱有持戒者,准戒經文,即得名譽及利養,死得生天上,無證得阿羅漢果,縱得生

天,不出三界。就持戒人中,萬個無一具戒者。何以故?為戒細人粗,數多難持;若望

念佛,數少易行,得多功德。

二六問:念佛功德,多少於六波羅蜜?

答:念佛功德,多六波羅蜜百千萬倍。何以得知?准《維摩經》說:「念定總持人,

自求生淨土,總得往生,一切不問。」

二七問曰:有人復疑,念佛猶如口打鼓,如何解釋?

答曰:亦如口打鼓,何以故?因口誦心記,乃打由成;若無心口,無由得成。念佛

亦爾,心信口稱,乃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若無心口,無由往生,所以如口打鼓。

二八問:何故不念本師釋迦,但念阿彌陀佛?

答曰:念彌陀者,本師教念,然始解修,猶如父母生得子已,遂付師教,學問乃成,

皆由師立。彌陀亦爾,本師說經,殷勤勸念阿彌陀佛,令生淨土,早證菩提。將念佛名,

稱為難事,本師自說:「我行此念阿彌陀佛難事,得無上菩提。」

Page 12: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2

本師釋迦自亦念佛,勸汝等一切眾生,若能稱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早證菩提,

是為甚難希有之事,本師遣念阿彌陀佛。

又復念佛,猶如父母多諸子息,當居儉處,將去遂豐,然始養得,不被餓死。本師

亦爾,為娑婆濁惡,不堪久住,恐畏沉淪,墮於地獄,將諸眾生,同歸淨土,受諸快樂,

不被沉淪,是故偏令思念阿彌陀佛,不念本師。非但釋迦因念佛得成佛,十方三世諸佛,

皆因念佛三昧,當得成佛,故《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過去、未來及現在佛,

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三世諸佛皆因念佛當得成佛。

二九問曰:何故不念十方諸佛,偏念阿彌陀佛?

答曰:現在十方佛中,彌陀最勝、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彌陀佛與眾生,結緣

最深。於現在十方佛中,彌陀佛願力,攝眾生最多。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

韋提希等選得。又十方淨土中,彌陀淨土最近。十方諸佛名號中,念阿彌陀佛名號,功

德最多,所以專念彌陀佛,不念餘佛。

三十問曰:何故念佛是一法,乃能廣攝諸門?

答曰:念佛雖是一法,定能廣攝諸門。何以得知?舉喻釋者,念佛猶如如意寶珠,

雖是一個寶珠,能攝一切寶物,故《法華經》中說:「龍女為獻寶珠,速得成佛。」雖是

一法,增長一切功德,感得生淨土,速證無上菩提。一法包含一切法,所以《維摩經》

云:「念定即總持,包含一切法。」故一法中乃含諸法。

三一修西方十勸

勸君一,長時念佛須真實,歸依佛語莫生疑,制護心猿無放逸。

勸君二,唯思念佛無餘事,澄心決定願西方,臨終自見如來至。

勸君三,念佛先須斷愛貪,臨終心淨見如來,似月清光照碧潭。

勸君四,莫令念佛心移忘,臨終極樂寶華迎,觀音勢至俱來至。

勸君五,莫辭念佛多辛苦,思惟長劫生死輪,更向何人求出路。

勸君六,念佛時中恒相續,假使不念順凡情,何日得離生死獄。

勸君七,念佛莫令三業失,專專敬禮願西方,去見彌陀無上日。

勸君八,教修念佛牟尼法,應須遵奉本師言,命盡得往彌陀剎。

勸君九,念佛真心為上首,臨終化佛共來迎,七寶蓮華隨願誘。

勸君十,念佛常須心口急,思量業海苦輪深,生死忙忙悔難及。

Page 13: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3

【注釋】

一、三階教︱又稱三階宗、普法宗,為隋代信行法師(五四

0

︱五九四)所創,至

中唐為止所流行之佛教宗派。信行法師自稱一乘菩薩,倡導第三階之佛教,廢具足戒,

強調苦行忍辱、從事勞役,並以乞食為生,一日一食,反對偶像崇拜而僅禮拜塔。認為

一切眾生皆是真佛,故路見男女,一概禮拜。開皇二十年,此派系被視為異端而受禁,

但其徒眾不絕。

此宗將佛教按「時」、「處」、「機」分為三階,以第一階為正法時期,「處」為佛國,

其「機」唯有佛菩薩,所修持者為大乘一乘佛法;第二階為像法時期,「處」為五濁諸惡

世界,「機」為凡聖混雜,流行大小乘(三乘)佛法;第三階為末法時期,「處」為五濁

諸惡世界,「機」皆是邪解邪行之人。

信行法師以為當時已進入第三階之末法,機為第三階之不持戒失正見者,若依據第

一階之一乘、第二階之三乘等別法來修行,甚為困難,故必須依第三階之普法,歸依一

切三寶,斷除一切惡,修持一切善,始易有成。此即三階宗之根本主張。

二、彌勒教︱彌勒菩薩,意譯作慈氏,由初發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

根據《彌勒菩薩上生經》、《彌勒菩薩下生經》所載,彌勒菩薩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

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

彌勒淨土,指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其內院常為補處菩薩所生之處,當來下生

彌勒佛即生於此,故以之為彌勒淨土。《彌勒菩薩上生經》中載有此淨土諸相,以勸眾生

發願往生彼國。

彌勒三經,《彌勒菩薩上生經》、《彌勒菩薩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指敘述彌勒

菩薩上生兜率天,及自兜率天下生閻浮提成佛時,其國土、時節、種族、出家、成道、

轉法輪等事,皆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

彌勒信仰分為二派,一派為上生信仰,信仰現今於兜率天說法之彌勒菩薩,而欲往

生兜率天;另一派為下生信仰,相信彌勒菩薩將來下生此世界時,於龍華樹下三會說法,

救度眾生,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於龍華樹下聽受說法而成佛,故有龍華三會之說。

中國彌勒信仰於南北朝時開始,逐漸盛行;至唐代後,由於阿彌陀經之譯出,發願

往生西方淨土者亦多,故彌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

三、信依經中說,念佛定生淨土︱《無量壽經》第十八念佛往生願云:「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

法。」

四、信念佛定滅諸罪︱《觀經》下品下生云:「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

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Page 14: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4

五、信念佛定得佛證︱《觀經》芬陀利華之文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

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六、信念佛定得佛護︱《觀經》真身觀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

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

生,攝取不捨。」

七、信念佛臨命終時,佛自來迎︱《無量壽經》第十九臨終接引願云:「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

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八、信念佛不問眾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成就文云:「諸有

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九、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三十二相︱《無量壽經》第二十一三十二相願云:「設我得

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十、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住不退地︱《無量壽經》第四十七得不退轉願云:「設我得

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宇,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十一、信念佛生淨土,定得自在快樂莊嚴︱《無量壽經》第三十九受樂無染願云:「設

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十二、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不死之地︱《無量壽經》第十五眷屬長壽願云:「設我得

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十三、信念佛生淨土,與諸菩薩一向為伴侶︱《阿彌陀經》云:「舍利弗!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十四、信彌陀佛,現在說法︱《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

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十五、信生淨土,不墮三塗地獄︱《無量壽經》第一無三惡趣願云:「設我得佛,國

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Page 15: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5

十六、三大阿僧祇劫︱為菩薩修行成滿至於佛果所須經歷之時間,阿僧祇,意為無

量數、無央數;劫,為極長遠之時間名稱,有大、中、小三劫之別。三度之阿僧祇大劫,

即稱三大阿僧祇劫。根據《大毘婆沙論》卷一七八載,釋迦佛於三大劫中,於初劫之時,

逢事七萬五千佛;第二劫之時,逢事七萬六千佛;第三劫之時,逢事七萬七千佛。

以三劫配於修行之位次,諸經論所說不一,根據無著菩薩《攝大乘論》之說,初阿

僧祇劫配地前菩薩之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位。二阿僧祇劫配初地至

第七地之位。三阿僧祇劫配第八地至第十地之位。

十七、阿鞞跋致︱即行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不退轉有三不退、

四不退。三不退,即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念不

退,於正念不退轉。此三不退配以菩薩之行位,諸宗說法不一。

天台宗則以別教之初住至第七住為位不退,於此間斷滅見思之惑,而永超三界之生

死;以第八住至十迴向之終為行不退,於此間破除塵沙之惑,而不退失利他之心;以初

地以上為念不退,此時既斷無明之惑,永不退失中道之正念。如配以圓教,則初信至第

七信為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終為行不退;初住以上為念不退。

四不退,懷感大師立信不退、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蕅益大師則立念不退、行

不退、位不退、畢竟不退。說明如下:

懷感大師《釋淨土群疑論》云:「依諸經論說有四退:一、信退,二、位退,三、證

退,四、行退。信退者,十信位中,初五心位,猶有退生邪見斷善根等,後位不然。位

退者,十住位中,前六心位,猶得退敗作二乘等,後位不然。證退者,十地已前諸凡夫

位,於前所證尚有退失,十地不然。行退者,七地已前,於所聞行,尚生怯劣,不能修

學,不能於念念中恒修勝行,中間間起諸有漏煩惱人法二執等心,名為念退。八地菩薩

入第三阿僧祇,無四種退,於諸行中具修一切行,於一切時念念相續,常起無漏人法空

觀,無有一念起有漏心、善、惡、無記。八地菩薩等具四不退,故名阿鞞跋致菩薩也。」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云:「不退有四義:一、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

實報,分證寂光。二、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方便土,進趨極果。三、位不

退: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華託質,永離退緣。四、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

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

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

如上所說,皆以自力法門而言,若就他力法門而言,不退有二種:一者現在不退,

二者往生不退。

一者現在不退:《無量壽經》云:「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阿彌陀經》云:「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此現在不退,非位、行、念之不退,乃是信心不退。

二者往生不退:《無量壽經》云:「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阿彌陀經》

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是往生彼土後不退。

Page 16: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6

十八、闍梨︱阿闍梨,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

師,故又稱導師。

十九、八部眾︱乃指守護佛法之諸神,又作天龍八部。即:天、龍、夜叉、乾闥婆

(香神或樂神)、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非人、歌人)、摩睺羅伽(大蟒神)。

此等異類皆歸化於佛之威德,成為佛之眷屬,住於諸佛之受用土,護持佛及佛法。

二十、無生法忍︱謂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不動心,又作無生忍。

《大智度論》云:「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

忍。」據《大智度論》卷八十六記載,無生法忍,即聲聞於入見道位時,見四諦之理;

菩薩則於入初地時,諦認諸法無生無滅之理,以住不退轉地。

二一、陀羅尼︱意譯總持、能持、能遮。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換言之,陀羅尼即為一種記憶術。《大智度論》、《佛地經論》記載,陀羅尼為一種記憶術,

即於一法之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之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之中,持一切義;故由記憶

此一法一文一義,而能聯想一切之法,總持無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羅尼能持各種善法,

能遮除各種惡法。蓋菩薩以利他為主,為教化他人,故必須得陀羅尼,得此則能不忘失

無量之佛法,而在眾中無所畏,同時亦能自由自在的說教。

《瑜伽師地論》舉出四陀羅尼:

一、法陀羅尼,能記憶經文不忘。

二、義陀羅尼,能理解經義不忘。

三、咒陀羅尼,依禪定力起咒術,能消除眾生之災厄。

四、忍陀羅尼,通達諸法離言之實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

二二、准《淨土經》云:「娑婆世界,已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他

方國土,亦復如是,往生者無量無邊。」

《無量壽經》云:「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

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佛告彌勒: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

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

Page 17: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7

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

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

皆當往生。

佛語彌勒: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

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

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

二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

一)

梵文英譯︱

穆勒先生於西元一八九四年,依日本荻原雲來所著《梵藏和英合壁淨

土三部經》英譯,經林光明居士中譯為:「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而得到生在彼無量壽

如來佛國之果報。」

二)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云:

復次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餘諸三昧,有能除婬,不能除瞋;有能

除瞋,不能除婬;有能除癡,不能除婬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

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

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

三)

元照大師《阿彌陀經義疏》云:

問:四字名號,凡下常聞,有何勝能超眾善?

答:佛身非相,果德深高,不立嘉名,莫彰妙體,十方三世,皆有異名,況我彌陀,

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

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四)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云:

人天有漏福業,名少功德,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中,皆悉

具多善根福德。

五)

法然上人《阿彌陀經釋》云:

小善者,謂不足為往生因,諸小善根也。而大小義,異說紛紜,今依善導,即以雜

善名為小善,專念佛名名為大善。

Page 18: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8

二四、《彌陀經》中十方諸佛同皆讚歎不可思議︱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

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

切諸佛所護念經》。」

二五、《觀經》下品下生之經文︱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

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

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

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二六、《觀經》下品中生之經文︱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

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

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

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

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二七、持齋︱齋者,不過中食,正午以前所作之食事也。戒律上,於食分為正時與

非時,正午以前為正時,以後為非時。時者宜食,非時者不宜食。因而時中之食為齋食。

二八、誹謗念佛得何罪︱《稱揚諸佛功德經》云:「有不信讚歎、稱揚阿彌陀佛名號

功德而謗毀者,五劫之中當墮地獄,具受眾苦。」

二九、我行此念佛,得無上菩提︱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

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三十、十五問答之故事︱《大乘造像功德經》記載,佛陀往昔為報母恩,上昇忉利

天,為母說法,三個月之後,下降人間。爾時如來受天人供養完畢,與大眾巡階而下,

欲踏大地時,蓮花色比丘尼,欲先見佛,化作轉輪王,率領四種兵,七寶前導,從空來

下,疾至佛所。諸國王等各自心中如此思惟:「此轉輪王,從何所來?」

當時須菩提尊者在自己房中見佛下來人間,即整理衣服,遙申禮敬。當時蓮花色比

丘尼,捨轉輪王之身,還復本來比丘尼之形貌,立即頂禮世尊。

爾時世尊呵責蓮花色比丘尼言:「妳如今知道嗎?須菩提已經先禮拜我,妳得到誰的

教導,變作轉輪王?妳得預出家,受具足戒,已經超過其分。妳智慧微少,諂媚無邊,

慈悲報恩,如露一滴,豈能於我法中而為上首?」

時蓮花色比丘尼聞佛教誨,深生愧恥,即白佛言:「世尊!我今自知為過不少,從今

以往,不敢再變現神通。」

爾時閻浮提內,國王、大臣並四部眾,皆以所持種種供具供養於佛。

Page 19: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19

三一、《往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云: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者,但論生彼國,無女人及無盲聾瘖啞人,不道此間女人、

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說者,愚痴全不識經意。即如韋提夫人,是請生淨土主;及

五百侍女,佛授記悉得往生彼國。但此處女人及盲聾瘖啞人,心念彌陀佛,悉生彼國已,

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二乘之人,但迴心願生淨土,至彼更無二乘執心。為此故

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非謂此處女人及根缺人,不得往生也。」

阿彌陀佛第十八念佛往生願,誓言救度十方眾生,女人、根缺、二乘乃十方眾生之

數,自然救度。

又第三十五女人往生願,即是救度女人之明證,願言:「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

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

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又第四十一具足諸根願,即是救度諸根缺陋人之明證,願言:「設我得佛,他方國

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又第十四聲聞無數願,即是救度二乘人之明證,願言:「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

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三二、准《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

觀世音菩薩︱《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

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

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

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

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三三、《十輪經》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

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

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

求諸所願,速得滿足。」

三四、《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

懷感大師《釋淨土群疑論》云:「若多劫中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至心念阿彌陀佛,

功德無量無邊也。」

三五、何故不念彌勒,生兜率天?云何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

此類問答,除了道鏡、善道二師之《念佛鏡》外,尚有智者大師之《淨土十疑論》,

道綽禪師之《安樂集》,元曉大師之《遊心安樂道》,懷感大師之《釋淨土群疑論》,

迦才大師之《淨土論》,窺基大師之《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Page 20: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0

三六、彌陀佛國,眾生生者,皆具三十二相︱此是阿彌陀佛第二十一具三十二相願

所成就,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三七、既生淨土,與諸菩薩,共為伴侶,受男子身,無女人相︱此是阿彌陀佛第三

十五女人往生願所成就,願言:「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

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三八、彌陀佛國,一去直至佛果,更不再來︱此是阿彌陀佛第十五眷屬長壽願所成

就,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

取正覺。」

三九、彌陀佛國,菩薩總六神通︱此是阿彌陀佛第五宿命智通願,至第十漏盡智通

願等六神通願所成就。

第五宿命智通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識宿命,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

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天眼智通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不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

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天耳智通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

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八他心智通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見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

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九神足智通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

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漏盡智通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四十、彌陀佛國眾生,衣服、飲食、香華、瓔珞一切供具,自然化成︱此是阿彌陀

佛第二十四供具如意願與第三十八衣服隨念願所成就。

第二十四供具如意願言:「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欲求供

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衣服隨念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

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四一、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乃佛陀入滅後五十

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自兜率天下生人間,出家學道,坐於翅頭城華林園中龍華樹下

成佛,三次說法。於昔時釋迦如來之教法下未得道者,至此會時,以上中下三根之別悉

可得道。據《菩薩處胎經》記載,龍華三會中,第一會說法度眾九十六億,乃受釋尊之

五戒者;第二會度眾九十四億,乃受持三歸者;第三會度眾九十二億,乃一稱南無佛者。

Page 21: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1

四二、後末法時,諸法總滅,特此念佛正法,止住百年︱《無量壽經》云:「當來之

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

皆可得度。」

四三、看心功德,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道鏡、善道二師作《念佛鏡》,以念佛與種種法門對舉,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德,

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土矣。獨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

觀無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

予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

生,不信有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

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

無生忍,此正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

四四、《觀經》下品上生人,無惡不作,由造惡故,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彼人聞已,滅除千劫等罪。聞經力小,地獄猶未滅,得智者

教,念阿彌陀佛十口,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觀經》下品上生云:「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

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

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

劫生死之罪。」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云:

問曰:何故聞經十二部,但除罪千劫;稱佛一聲,即除罪五百萬劫者,何意也?

答曰:造罪之人障重,加以死苦來逼,善人雖說多經,餐受之心浮散,由心散故除

罪稍輕。又佛名是一,即能攝散以住心,復教令正念稱名,由心重故,即能除罪多劫也。

四五、讀經︱即讀誦經典,是為了修定、解義、祈願或迴向而讀誦經典。讀經包括

多種類別,若為讚歎佛德而讀,稱為誦經、諷經;若為通解經義而讀,稱為看經;為祈

願而讀大部經,稱為轉讀。於心中默讀經典,稱為心讀;以身實踐經典義理,稱為身讀。

諸經論多有教勸讀誦受持,廣說其功德。如《法華經》卷七陀羅尼品記載,若能於

本經受持、讀誦、解義,如教說修行,功德甚大。如《觀經》記載,求生極樂世界,所

修三福之一,即是讀誦大乘。

讀經,在印度原以解義為主,然而佛經傳譯至中國,為祈願或迴向之風氣盛行。依

《梵網經》記載,當為亡者於四十九日內,讀誦講說大乘之經律,齋會求福。中國歷來

亦有讀誦大乘經律,以祈福消災之事,例如東晉以降,於旱魃之際,多讀誦《海龍王經》

而祈雨;唐代宗曾經禮請不空大師讀誦、演講《仁王經》,為護國而祈願。

Page 22: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2

四六、講經︱三世諸佛如來廣度眾生的方法之一,就是講經說法。世尊於每部經典

之流通分,一定勸勉弟子依教奉行、自己受持、為人演說、流通此經。

《金剛經》云:「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云:「若有菩薩,於波羅蜜相應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

讀誦修行,為人演說。是人乃為供養於我,何以故?諸佛菩提從多聞生。」

《大般泥洹經》云:「若比丘、比丘尼,乃至外道,在在處處,若書經卷,為人演說,

其有眾生,若讀若聞,斯等皆為菩提之因。不樂菩提,未發道意,及四重禁,五無間罪,

諸邪惡毒,皆悉消滅。」

四七、《論》云:「譬如貧窮人,晝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

《華嚴經》云:「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此四句偈,

是法首菩薩以偈頌回答文殊師利菩薩所說的。

四八、如《唯識論》多破計我︱《唯識論》,即《成唯識論》之簡稱,凡十卷,護法

菩薩等造,唐代玄奘大師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為《唯識三十論頌》之注釋

書,乃法相宗所依據之重要論書之一。內容論說人類存在之根本依處,即是阿賴耶識,

其中所藏之種子,由於緣起而形成現在,同時又造作未來,因而展開宇宙之一切,期望

以觀萬法唯心所現,體證諸法之真理。

四九、二百五十戒、五百戒︱二百五十戒,又稱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須遵守之

戒律,共有二百五十條。包含有波羅夷四條,僧殘十三條,不定二條,捨墮三十條,單

墮九十條,提舍尼四條,眾學一百條,滅諍七條。

五百戒,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數。各律典所載戒條數目不一,如《四分律》中列有三

四八戒、《十誦比丘尼戒本》凡三五十戒,其他律典亦無超過五百戒者。較諸比丘具足戒

多之意,以二倍計,故稱五百戒。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

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

值諸佛,受菩提記,坐金剛座,成正覺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難,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

讚歎。」

《梵網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雜阿含經》云:「持戒者福大,不持戒者福少。」

《大方便佛報恩經》云:「如來久於無量阿僧祇劫,至心修持淨戒故,得足下平。」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云:「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十方無量無邊,無數佛

剎聲聞緣覺,聞我名號,修持淨戒,堅固不退,速坐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Page 23: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3

五十、准《像法決疑經》說:「本師滅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

坐禪得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得堅固。」︱

《大集月藏經.閻浮提品》云:「爾時世尊告月藏菩薩摩訶薩言:了知清淨士!……

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

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

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鬥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由此而知,世尊滅後,第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第二個五百年,禪定堅固;第三

個五百年,多聞堅固;第四個五百年,建寺堅固;第五個五百年,鬥諍堅固。

良賁大師《仁王護國經疏》云:「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此三別者,

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為正法。有教有行,而無果證,名為像法。唯有其教,無行無

證,名為末法。」

道綽禪師《安樂集》:「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

空,曾未措心;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

道俗,未有其分。」

五一、六波羅蜜︱全稱六波羅蜜多,譯作六度、六度無極、六到彼岸,乃大乘佛教

中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之六種德目。即:

一、布施波羅蜜,能對治慳貪,消除貧窮。

二、持戒波羅蜜,能對治惡業,使身心清涼。

三、忍辱波羅蜜,能對治瞋恚,使心安住。

四、精進波羅蜜,能對治懈怠,生長善法。

五、禪定波羅蜜,能對治亂意,使心安定。

六、智慧波羅蜜,能對治愚癡,開真實之智慧。

《過去現在因果經》云:「以布施攝貧窮,持戒攝毀禁,忍辱攝瞋恚,精進攝懈怠,

禪定攝亂意,智慧攝愚癡。」

《無量壽經》云:「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

五二、念彌陀者,本師教念︱三經教念佛:

一、《無量壽經》念佛之文: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

彼國。

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

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

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

Page 24: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4

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

足無上功德。」

二、《阿彌陀經》念佛之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

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

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三、《觀無量壽佛經》念佛之文: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

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

彼佛,即遺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

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

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

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

樂世界。 若

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五三、本師自說:「我行此念阿彌陀佛難事,得無上菩提。」︱《阿彌陀經》云:「當

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

是為甚難。」

五四、《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過去、未來及現在佛,皆學念佛,速證

無上菩提。」︱《月燈三昧經》云:「十方所有一切佛,過去世中及現在,彼佛皆學是三

昧,得到無為佛菩提。」

《觀佛三昧海經》云:「過去未來,三世諸佛,是諸世尊,皆說如是念佛三昧。我與

賢劫,諸大菩薩,因是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智,威神自在。如是十方,無量諸佛,皆

由此法,成三菩提。」

五五、本師釋迦自亦念佛︱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

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Page 25: 言 亦 聞 勸 地 生 在 信 一 :「 復 之 信 獄 淨 快 念 如 …...2 一 、 問 云 : 既 言 道 信,未 知 信 何 等 法? 答 曰 : 信 意 者,信 依

25

五六、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韋提希等選得︱《觀經》云:「唯願世尊,

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

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

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

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

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於

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

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韋提希夫人別選彌陀淨土之涵義:

一、表凡夫容易往生。

二、表西方第一精妙。

三、表彌陀願力超世。

五七、故《法華經》中說:「龍女為獻寶珠,速得成佛。」︱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云:「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

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

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

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

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

答言:『甚疾。』

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

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五八、念佛雖是一法,定能廣攝諸門︱普度大師《廬山蓮宗寶鑑》云:「是故八萬四

千法門,八萬四千智慧,八萬四千功德,皆從一念念佛心中出生也。」

《省庵法師語錄》云:「八萬四千法藏,六字全收;一千七百公案,一刀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