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生理學 結構與綜論 2017.09 -...

27
中醫生理學 課程介紹:結構與綜論 衛生福利部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副研究員 三總中醫部 林睿珊 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副研究員 三總中醫部 林睿珊 兼任主治醫師 Physiology生理學 Research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 CM MM Integration 在這堂課裡,我要瞭解…… 中醫生理學在中醫整體課程中之角色 學習中醫生理學之目的 中醫生理學課程之結構:形、精、氣、神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Jan-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TRANSCRIPT

  • 中醫生理學 課程介紹:結構與綜論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副研究員三總中醫部林睿珊兼任主治醫師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副研究員三總中醫部林睿珊兼任主治醫師

    Physiology:生理學

    Research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CMMM

    Integration

    在這堂課裡,我要瞭解……•中醫生理學在中醫整體課程中之角色•學習中醫生理學之目的•中醫生理學課程之結構:形、精、氣、神

  • 讓我們先思考幾個問題 醫生每天在做的事

    幫患者解決問題!幫患者解決問題!綜觀「全貌」!

  • 奇邪淫溢,不可勝數! Patients&DoctorsinToday’sWorld

    Solve My Problems!

    Research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CMMM

    How to Provide Better Solutions?

    Integration

    有這個病的「人」究竟:

    –會發生哪些問題?• 哪裡有問題?• 怎樣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問題?

    我們要怎麼處理這些問題?

    有這個病的「人」究竟:

    –會發生哪些問題?• 哪裡有問題?• 怎樣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問題?

    我們要怎麼處理這些問題?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

    ‧閔閔之當,孰者為良!

    ‧恍惚之數,生於毫釐,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 如何度量?

    Appetite?Stool?Urine?Sleep?…….etc.

    Black Box

    InputStimulation

    度量什麼?

    OutputResponse

    Etiology Signs & Symptoms

    科學操作的基本要素在測量!

    古人觀察測量的環境與記錄

    咱們來去瞧瞧…...

    東 西

  •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

    •疾病的發生

    •疾病的傳變

    疾病的發生疾病的發生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

    –喜怒不節則傷藏, ←中知人事(神)

    –風雨則傷上, ←上知天文

    –清濕則傷下, ←下知地理

    –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

    疾病的發生疾病的發生

    ‧岐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

    –喜怒不節,則傷藏,藏傷則病起於陰也。

    –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

    –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

    –至於其淫泆,不可勝數。

    疾病的發生疾病的發生

    ‧黃帝曰:余固不能數,故問先師,願卒聞其道。

    ‧歧伯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

    ‧兩實相逢,眾人肉堅。

    ‧其中於虛邪也,因於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氣有定舍,因處為名,上下中外,分為三員。

  • 正氣 vs  邪氣正氣 vs  邪氣

    正正

    正氣 vs  邪氣正氣 vs  邪氣

    正氣 vs  邪氣正氣 vs  邪氣

    《黃帝內經.靈樞經水》

    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臟六腑。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

    疾病的傳變疾病的傳變

    ‧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

    ‧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深則毛髮立,毛髮立則淅然,故皮膚痛。

    ‧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在絡之時,痛於肌肉,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

    ‧留而不去,傳舍於經,在經之時,洒淅喜驚。

    ‧留而不去,傳舍於輸,在輸之時,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腰脊乃強。

    ‧留而不去,傳舍於伏衝之脈,在伏衝之時,體重身痛。

  • 疾病的傳變疾病的傳變

    ‧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在腸胃之時,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麋。

    ‧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

    ‧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經脈,或著輸脈,或著於伏衝之脈,或著於膂筋,或著於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邪氣淫泆,不可勝論。

    奇邪淫溢,不可勝數!

    「醫」之年終考核

    •《周禮‧天官》篇:

    –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

    –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

    –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 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

    –……。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

    ‧閔閔之當,孰者為良!

    ‧恍惚之數,生於毫釐,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 如何進行多元變數分析

    平人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常常

    +-

    +-

    疾病 = 病因 X 病位 X 病性 X 病勢

    28   X 228 X 26 X 22

    2.8 X 1014

  • 症狀表現年齡職業家族史過去病史個人史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疲倦寒熱汗

    胃口排便睡眠

    中醫師的專業測量 治療目標:平衡各臟腑的陰陽偏衰

    在這堂課裡,我要瞭解……•中醫生理學在中醫整體課程中之角色•學習中醫生理學之目的•中醫生理學課程之結構:形、精、氣、神

    Health:Balance Sick:Unbalance

    常 失常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 -

  • 知常是達變的前提和基礎,不知常則不足以達變。

    知常達變知常達變典籍課程結構改革

    人形骨度

    氣血津液

    藏象經絡

    病因病機

    病證診斷

    治法治方

    臨床應用

    導論醫史

    生理養生

    環境病因

    病理診斷

    方藥針灸

    臨床各科

    中醫典籍課程結構調整

    人形骨度

    氣血津液

    藏象經絡

    病因病機

    病證診斷

    治法治方

    臨床應用

    Anatomy

    Physiology

    Etiology

    Pathology

    Diagnostics

    Treatment

    傳統典籍課程

    1995‐2002

    現代學科課程

    結構重組

    中醫現代課程結構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Diseases 

    醫學系中醫課程整體結構

    中醫學導論

    中醫生理學

    中醫養生學

    中醫病理學

    中醫方藥學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證治學

    中醫內科學概論

    中醫外科學概論

    中醫針灸科學概論

  • 臨床科目先修課程臨床科目先修課程

    ‧先修課程(未修則擋修)

    –中醫診斷學:中醫學導論、中醫生理學、中醫病理學

    –中醫證治學:中醫學導論、中醫生理學、中醫病理學

    –中醫內科學概論(含婦兒科學):中醫學導論、中醫生理學、中醫病理學、中醫方藥學、中醫診斷學

    –中醫外科學概論(含骨傷科學):中醫學導論、中醫生理學、中醫病理學、中醫方藥學、中醫診斷學

    –中醫針灸科學概論:中醫學導論、中醫生理學、中醫病理學

    中醫生理學: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瞭解:

    –中醫生理學的基礎理論特點

    –及其在臨床醫療應用和學術研究的現況

    –為學習其他中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中醫生理學:課程內容

    週數 授課內容 週數 授課內容

    1 課程介紹:結構與綜論 10 中醫生理學:經絡系統(一)—正經/經筋

    2 中醫生命觀的形成 11 中醫生理學:經絡系統(二)—正經/經筋

    3 中醫胚胎解剖學:始生與人形骨度

    12 中醫生理學:經絡系統(三)—正經/經筋

    4 中醫生理學:精氣 13 中醫生理學:經絡系統(四)—奇經八脈

    5 中醫生理學:五神 14 中西醫生理學整合範例:腦脊髓體系

    6 中醫生理學:五臟(一) 15 中西醫生理學整合範例:消化循環體系

    7 中醫生理學:五臟(二) 16 體質的基本概念、形成與分類

    8 中醫生理學:六腑/奇恆之腑 17 體質學說的應用與現代研究

    9 期中考 18 期末考

    精 氣

    上課及評量方式上課及評量方式

    • 上課方式:– 初期以大堂授課為主– 在授課當週週四下班前,將講義或授課大綱上傳至數位學習系統• 未選修而欲索講義者,可洽中醫部辦公室(#88203)– 課後約兩週將授課影片上傳至三總之YouTube– 中長期建立網路教學與翻轉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出席狀況(20%)/筆試(40%)/學習心得報告(40%)

  • 在這堂課裡,我要瞭解……•中醫生理學在中醫整體課程中之角色•學習中醫生理學之目的•中醫生理學課程之結構:形、精、氣、神

    中醫是如何觀察與看待「生命」的呢?

    「中」醫 始生:生命的啟始始生:生命的啟始

  • 兩神相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兩神相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I’m Pregnant!

    原來我們這樣優秀!原來我們這樣優秀!

    https://www.dreamstime.com/royalty‐free‐stock‐photography‐sperm‐egg‐

    精子兄弟們的旅程精子兄弟們的旅程

    http://keywordsuggest.org/gallery/487789.ht

    道藏《金丹心法》道藏《金丹心法》

    太極以前尚略矣,太極以後陰陽剖。

    陰陽剖而五行生,

    而五行二氣之精要,皆胚腪於一元,而各還太極。

  • 陰陽剖而五行生,而五行二氣之精要,皆胚腪於一元,而各還太極。

    陰陽剖而五行生,而五行二氣之精要,皆胚腪於一元,而各還太極。

    https://kknews.cc/news/by5vej.html

    • 我們常用的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依據「平面內到定點F1、F2的距離之和等於常數(大於|F1F2|)的動點P的軌跡」。• 這是 1579年蒙蒂(Guidobaldo delMonte,1545~1607)給出的橢圓定義

    陰陽剖而五行生,而五行二氣之精要,皆胚腪於一元,而各還太極。

    陰陽剖而五行生,而五行二氣之精要,皆胚腪於一元,而各還太極。

    https://kknews.cc/news/by5vej.html

    • 橢圓的性質:從橢圓的一個焦點發出的光線或者聲波在經過橢圓周上反射之後,反射都經過橢圓的另一個焦點• (最早提出焦點概念的正是開普勒)

    超酷設計超酷設計

  • 平人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常常

    道藏《金丹心法》道藏《金丹心法》

    太極以前尚略矣,太極以後陰陽剖。

    陰陽剖而五行生,

    而五行二氣之精要,皆胚腪於一元,而各還太極。

    FiveEnergySystemFiveEnergySystem肝、心、脾、肺、腎Liver,Heart,Spleen,Lung,Kidney肝、心、脾、肺、腎Liver,Heart,Spleen,Lung,Kidney

    FiveElementofBodyStructureFiveElementofBodyStructure筋、脈、肉、皮、骨Tendon,Vessel,Muscle,Skin,Bone筋、脈、肉、皮、骨Tendon,Vessel,Muscle,Skin,Bone

  • 「陰」與「陽」的操作型定義

    呼吸精氣

    水穀精氣

    先天原氣

    精血營津液

    能量

    質量

  • 「中」醫

    我算不算具有生命呢?

    出處:《棋靈王》

    那我弟弟哩?出處:《鋼之鍊金術師》

    「生命」的第一個條件—形

  • 形—中醫解剖

    人體是由質能填充出來的,所以形體上的分類,與從物理的角度觀察有很重要的相關性。

    中醫圖譜中的人←→西醫解剖圖

    古代祭天儀式中,臟腑的排列方式是由巫醫決定的,左右位置和五行有關,是根據臟腑之間生物能的特點去做部位的安排。

    形—五體 筋:是所有體內筋膜韌帶的組織,連接骨與肉的組織。

    脈:《內經》提到「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指的是身體內傳遞水穀精氣的管狀組織。包括動、靜脈和淋巴管。

    肉:指的是一般肌肉組織,如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皮:指的是人體和外界的隔開的介面,包括皮膚、呼吸道上皮、部分消化道上皮。

    骨:指的是所有支持性結構。(人的心臟、猪的心都具有先天上決定的支持性纖維組織構成的骨骼系統)

    剛出生的小麥兜

    「成形」的大麥兜

    萎縮中的老麥兜

    形是由「精氣」填充而成的

    「生命」的第二個條件—精

  • 精—精、血、營、津、液 這五項是中醫所有質量基礎的來源。

    《內經》:「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輸於肺。」所以營出於中焦而到肺,從肺開始進入十二經絡營衛偕行,這是營氣的運送。走在脈內的為營,脈外的稱衛,所以營就是水穀之精。

    營到肺脈之處部分變化而赤變成血,所以從肺脈開始,脈裡就具備了營和血。

    中醫常營血並稱,因為血是從營化生出來的,之後就送到身體各處。

    精—精、血、營、津、液 津和液是生理運作的產物,水穀中的水進入身體後在經脈三焦中運送,所以《難經》說:三焦是「水穀之道路,原氣之別使。」

    淚、汗、涎、涕、唾,這些可經過經絡運送而出的都為「津」。

    例如:營氣被送到皮毛腠理,此時衛氣把營氣外推,水分跑出來就稱為「汗」。→嚎啕大哭的小寶寶!

    「液」在骨空之間(空指的是孔竅、孔隙),如腦脊髓液、骨關節液,具有滋潤、潤滑身體的功用。

    「生命」的第三個條件—氣

    氣 先天原氣:出生前就具備的。(腎)

    呼吸精氣:來自出生後,開始呼吸。(肺)

    水穀精氣:來自出生後,開始吃東西。(脾)

    以上三者加在一起,合稱「元氣」是身體所有能量的來源。

  • 「生命」的第四個條件—神

    神的「本體」 魂:「隨神往來謂之魂」歸於肝,是辨別力,可以辨識訊號。

    神:「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歸於心,是一種感覺的能力。沒有感覺則兩眼無神。

    意:歸於脾,是思考力,感覺之後辨別,辨別之後思考,思考之後才能執行。

    魄:「並精出入謂之魄」歸於肺,是執行力。當精不足的時候,想熬夜也沒辦法,因為執行力是「並精出入」的,沒有體力是無法執行的。而精是由水穀精氣而來的。

    志:歸於腎,有了執行力還要堅持下去,是一種堅持力。為何不能堅持,因為先天精氣不足。

    神的「過程」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是接收訊號,是心的作用。

    「心之所憶謂之意」接受訊號之後,要去辨別,用從前記憶中的東西做比較。

    「意之所存謂之志」存入訊號的意義叫做志。

    「因志存變謂之思」根據存入的訊號以考量現在的狀況,做一個變化,叫做思。

    「思之遠慕謂之慮」用思做一個長遠的計畫叫做慮。

    「因慮處物謂之智」根據慮得結果來處理事情,叫做智。

  • 讓我們用兩個簡單的例子來看看「神」運作的過程

    用特特特慢鏡頭追蹤由眼到心的過程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再次用特特特慢鏡頭追蹤由眼到心的過程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 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出處:《矢與自以為是的豬》

    神的「反應」

    怒、喜、思、悲、恐,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情緒只是五神變動之後的反應結果,七情本身不是病因,引起七情變化的才是病因。生氣不是病因,引起生氣的原因不去除,隨時都可能生氣。

    五神在出生前就有記載,是上一輩子的紀錄,這一輩子又會加強。所以有人說幾世的輪迴都一樣,因為從來不曾改變過。

    親愛的,妳真是我的○○寶貝!

  • Because you make me ○○顛倒! TakeHomeMessagesTakeHomeMessages

    生命:「合令」

    形—結構

    精—質量—陰

    氣—能量—陽

    神—控制(自控系統)

    充滿趣味的學習過程!

    ︵ ︵

  • 生命旅途

    昔在黃帝,

    生而神靈,

    幼而徇齊,

    長而敦敏,

    成而登天。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黃帝與其徒之對話!

    ︵ ︵

    《素問‧著至教論》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

    ‧雷公對曰:

    –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

    –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衡,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

    《素問‧著至教論》

    ‧帝曰: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裡,上下

    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

    生命中隨時隨地都可學習!

  • 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