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纷呈的...

1
2014 3 13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曹 雪 Email:jlrbdbf3@ 163.com 热线电话:(0431)88600605 东北风 东北风 流行风潮 流行风潮 16 这一次,百年迪士尼终于又扬 眉吐气了一把。 迪士尼工作室的第 53 部作品 《冰 雪 奇 缘》一 经 上 映 就 好 评 如 潮。它轻松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动 画长片和最佳原创歌曲两个奖项, 在全球票房也已突破10亿美元, 甚至打败了早些年的《狮子王》,成 为迪士尼公司史上最卖座的影片。 曾几何时,进入3D动画时代 后,曾经佳作频频的迪士尼面对 全新的技术和全新的理念,一时 间眼花缭乱,手足无措,让后起之 秀占尽了优势。终于,在沉寂数 年之后,迪士尼用自己最为熟稔 的“公主”和“歌舞”元素,构建了 一个全新的世界 —《冰雪奇 缘》。该片改编自安徒生的童话 故事《白雪皇后》。原版中的白雪 皇后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她 独自一人住在冰冷的宫殿里,嫉 妒他人的幸福,仇恨这个平凡的 世界。这个“邪恶”的女王形象吸 引了迪士尼主创们的兴趣,经过 数年的创作和完善,慢慢形成了 今天影片中所看到的故事—冰 雪飘飘中,冰雪宫殿中的女王艾 莎高贵冷艳。为了破除姐姐艾莎 的冰封魔咒,乐观的妹妹安娜公 主和山民克里斯托夫、驯鹿以及 可爱的雪宝踏上了寻找之旅…… 迪士尼的主创们也在影片中重新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皮克斯和 梦工厂的双面夹击中获得了先导 权。百年迪士尼没有湮灭在后起 之秀的光辉下,在轻歌曼舞中,用 声色并茂的形式将电影故事表现 得饱满而充满节奏。 冰天雪地里,宛若音乐剧合唱 式 开 场 的《Frozen Heart》(冻 结 的心)曲调雄浑沉稳,也告诉我们 影片的核心“爱和恐惧”。歌声中, 阿伦黛尔王国的两位公主:艾莎和 安娜逐一登场。随后的那首《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你想不想堆雪人)用 童趣打动了姐姐艾莎,也打动了观 众。旋律朗朗上口,从最初的俏皮 到稍后的低沉,在歌曲中交代了时 间流逝的背景和姐妹情深。一门 之外,隔绝的是两位少女的心,开 放和封闭,期待和害怕,种种情绪 都在这首歌中得以升华。 在隔膜和不解中,姐妹之间产 生了争吵。情急之下,艾莎不小心 使出的魔法让整个王国变成冰封 的雪国。惊恐的艾莎逃出宫殿来 到峻岭之中,这时雪花肆虐,茫茫 天际,仿佛只剩下她独自一人, 《Let It Go》 (随它吧)恰在此时响 起。曲风悠扬、婉转,歌词切合艾 莎的角色性格,正是艾莎的独白。 她低低呢喃,用略带沙哑的性感声 音唱起自己孤绝的处境,颇有自怜 之意,也有一切顺其自然,“随它 吧”的呐喊。当这天籁之声配上迪 士尼精湛的3D画面时,一切如此 完美,宛若一体。冰雪宫殿中,艾 莎公主摘掉了皇冠,散开了盘起来 的长发,用魔力换上了美如蝉翼的 冰雪裙装。她自信且婀娜地走来, 此时的声音也变得高亢有力,“随 它吧,随它吧,一转身不再牵挂”。 这一段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难怪 会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网络 上,艾莎公主变身的这段原版 《Let It Go》在网络的点击率扶摇 直上。网友还将迪士尼官方发布 的 25 种语言版《Let It Go》进行 了改编,五花八门的各类翻唱版本 也在网络上疯狂涌现,不得不说, 这首《LetItGo》已经在世界范围 升级为新的“神曲”。 音乐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一 大优势,公主题材更是其中的经典 剧目。这里的公主依旧遵循着传 统、高贵、美丽,却也俏皮,可爱。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尽显古典歌 剧般的美感。如果以正式加冕算 起,迪士尼共塑造十三位公主,她 们分别是白雪、仙蒂、爱洛、爱丽 儿、贝儿、茉莉、宝嘉康蒂、花木兰、 蒂安娜、乐佩、梅莉达、安娜和艾 莎。《冰雪奇缘》中的安娜和艾莎公 主无疑是迪士尼公主形象中最接 地气的公主。艾莎稳重,内敛,因 为拥有魔法,一直在成长中束缚自 己,也因为其高贵冷艳在众多公主 形象中卓尔不群。安娜则活泼开 朗,乐观善良,是如今最流行的“女 汉子”形象。在迪士尼以往的故事 中,公主们的人生转机从邂逅高帅 富王子开始。从只是等待被拯救 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到试图 去实现自己价值的《美女与野兽》, 公主们最终仍要以收获一段爱情 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但是这个 “魔咒”在《冰雪奇缘》中被破除 了。白马王子搭配高贵公主的时 代已经结束,拯救公主的真爱,不 再是王子的吻,而是姐妹间的真 心。最令人咂舌的是,《冰雪奇缘》 居然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创举:王子 学坏了,还成了全片最大的反派。 在对手日益变强后,老牌的 迪士尼继续坚守在歌舞片的堡 垒,用这美不胜收的电影来告诉 我们,迪士尼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翩翩起舞的公主,昂扬动听 的音乐,更是迪士尼向古典美的 一次深深致敬。但这种坚守却是 在创新的基础上,很难想象,如果 仅仅依靠2D技术,该如何呈现这 美轮美奂的冰雪宫殿。最重要的 还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单是那 个渴望夏天的雪宝,就足以让人 一乐了,它和呆萌麋鹿的一段逗 戏,怎不让老少观众发出会心一 笑。变换的是科技,不变的是科 技背后主创人员的坚守和想象 力。当“公主”遇上“歌舞”,当迪 士尼冲破曾经的重重“冰雪”,这 《冰雪奇缘》中的真善美与感动, 如何不让人心动! 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 》: 》: 》: 公主 公主 公主歌舞 歌舞 歌舞的完美邂逅 的完美邂逅 的完美邂逅 艺术是人类对精神世界进行把握的一种特 殊方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 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艺术作品呈现一个完整的, 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以《春江花月夜》为名,有诗 歌、音乐、舞蹈、绘画,四种艺术作品,跨越一千多 年,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表现 各自的情感理想,再现客观世界,使作品异彩纷 呈,丰富了人们审美情趣,满足人们的审美精神 追求。 《春江花月夜》是唐初诗人张若虚之作,这是 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清末诗人王闿运说,“张 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意 为大家。”闻一多先生称赞说,“诗中的诗,顶峰中 的顶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为一题, 凝聚良辰美景,展示艺术境界。作者以月为中心 描写美景,月光下呈现一幕幕壮丽景观:既有江 海齐平,月潮共生,随波千万里的壮阔景色,又有 江流芳甸,花林似霰的特写镜头,还有“流霜不觉 飞,白沙看不见”,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月光荡 涤了大自然的五光十色,世间万物呈现银灰色, 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潮水以生命,映衬花 林清新自然,浸染出春江花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作者在抒情时以月亮为中心,以物情感为红线, 江畔行吟的哲人,青枫浦上的游子,玉户楼上的 思妇,无一不是望着皎洁的月光在思念、遐想、期 盼,抒发离人之情感。作者议论时以人生代代, 江月年年的排比句式探讨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 关系,把无穷绵延的人类与年年相似的江月共 存,堪称大气魄、大手笔。又以“楼上月徘徊,离 人妆镜台”的传神语句,“鸿雁长飞”、“鱼龙跃水” 的细微描述,表现思妇的惆怅、迷惆和无助,鱼雁 难以传递信息,该是何等痛苦啊。作者还用落 花、流水、残月、摇情的氛围,将月光之情、游子之 情、诗人之情,融汇一起,似雾、似光洒落在江树 上,也洒落在读者心坎上。 全诗词采清丽,诗中蕴涵的感情热烈、深沉, 评议却是自然、平和的,合着读者的脉搏,扣人心 弦。诗的韵律和谐,清新自然,婉转流畅,四句一 换韵,平仄韵相互交替,一唱三叹,音乐节奏感强 烈而优美,读起 来朗朗上口,悦 耳动听,表现力 极强,感染力无 比。这首诗像 一幅画卷,展示 了一幅幅“春江 花月夜”的美 景,像一曲音 乐,描绘大自然 的奥秘和人生 的哲理,像一场 独舞,以翩跹的 舞姿,向你倾诉 那缠绵的情感,诗歌带你走过自然,感情人生。 诗歌以抒情性、音乐性、形象性,洗去了宫体诗的 浓脂艳粉,描绘了月下大自然的美妙奇观,抒发 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揭示了宇宙和人生的哲 理,给人以空明澄澈,清丽自然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也是琵琶大曲,原名为《夕阳 萧鼓》,后又根据唐代诗 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的“浔阳江头夜送客”诗 句,更名为《浔阳琵琶》、 《浔阳月夜》、《浔阳曲》 等,是琵琶文曲的代表 作,作者佚名。曲名最 早见于清燮类的《分乐 考证》。有 1875 年前后 吴畹卿的抄本传谱,有 浦东沈诰初所编的《养 正轩琵琶谱》,各派传谱 不 一 ,各 有 特 色 。 1923 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 章、郑觐文等人将此曲 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 曲,名为《春江花月夜》 唐诗《琵琶行》忧愁的情 感,白居易描写的是“枫 叶荻花秋瑟瑟”、“同为 天涯沦落人”境遇。张 若虚描写的是“春江潮水连海平”、“落月摇情满 春江”,情满人间,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唐诗 《春江花月夜》与《琵琶行》,前者表现春景春思之 意,后者表现秋日秋怜之情,两诗表现的意境大 相径庭,《夕阳萧鼓》的旋律、意境更符合《春江花 月夜》韵律和意境,更名是实至名归,名符其实。 据《音乐鉴赏》介绍,《春江花月夜》既是一首 抒情写意的文曲,也是一首富有东方情调的夜曲, 它在艺术思维方式、主题内容、旋律发展、曲式结 构等方面,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了江南水乡 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恬静闲适的心情。2012 年 7 月 26 日,在中国琵琶之乡—辽源首届国际 琵琶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上,中央民族 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著名播音员方明,共同演绎了诗乐合鸣《春江花月 夜》,再次掀起晚会高潮。吴玉霞女士运用琵琶弹 奏《春江花月夜》,充分发挥琵琶富有钢性、柔和圆 润、音质淳厚、泛音丰富、音色穿透力强的特点,时 而模拟江楼钟声,伴着水声,细腻流丽;时而描绘 月色朦胧,江面水波荡漾;时而风生水起,流水回 荡;时而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花影层叠;时而 渔歌唱晚,白帆点点,欢歌四起;时而水石相击,浪 涛拍岸,群舟竞归;时而摇橹划桨声声,浪花飞溅 声声,渔舟尽兴而归;最后,明月高悬江面,万籁俱 寂,人在画中,如醉如梦。琵琶独奏抒情写意,旋 律雅致优美。演奏家用推、拉、揉、吟的技法,描绘 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方明的诗朗诵,委婉如 歌,富有江南情调的诗句款款陈述,抑扬顿挫的腔 调,浪漫深沉的语气,与琵琶演奏家运用扩展紧缩 技法,移易音区等变奏手法,惟妙惟肖,真是诗乐 合鸣,共同表达了意境幽远的情趣。那悠扬和美 的琵琶声,飘逸在龙首山下,那委婉如歌的诗朗 诵,回荡在辽河岸。 《春江花月夜》又指中国女子独舞作品。舞 蹈编导栗承廉,音乐由诸信恩根据同名民族合奏 曲改编,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陈爱莲首演。舞 蹈在乐曲表现的春江夜色,月下花草盛开的幽远 意境中展开。在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月色,少女 身着蓝色纱衣,手持白色羽扇,漫步在江畔万花 丛中,时而昂首远眺月光,时而水中眷顾自己的 身影,向往幸福未来。舞蹈以生动的形象,优美 的舞姿,表现了一位怀春少女,心中像春潮一样 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企盼和追求。美好的场景, 人在景中,景在心中,情景交融,令人心旷神怡, 舞者以个性美的舞姿,也展现了妇女对自由幸福 的向往和追求,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1961年 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上,陈 爱莲表演的《春江花月夜》(独舞)、《蛇舞》(双人 舞)、《弓舞》(领舞)、《草笠舞》(领舞)等作品,荣 获 4 枚金质奖章。《春江花月夜》独舞,于 1994 年 被确认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 《春江花月夜》还是一幅国画名作。2013 年 8月,“黄永玉九十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 办。展览结束后,黄老决定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 赠其精心创作的巨幅画作《春江花月夜》和上个 世纪 50年代创作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的 小稿。《春江花月夜》为黄老 89 岁时的佳作,画心 高 5 米,宽 3.85 米,是他彩墨画的典型代表作。 作者运用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五 种要素,合着诗中的情景,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实 现了创作过程的飞跃和艺术的升华。画面以新 颖的形式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图,展示泛蓝无 际的夜空,一轮明月高悬,迂回漫转的江水,两岸 花林泛春,山崖屹立,绿草如茵,红桥彩灯,色彩 纷繁。江的右岸在粉花环抱的绿草地上,几块红 色地毯上,文 人仕女悠闲 地饮酒当歌, 草地上8女 舞姿翩翩,8 位乐伎演奏 乐曲,描绘了 春江花月夜 宴乐的盛 景。江的左 岸山丘起伏, 山乡农家妇 女,来到江边 赏 月、观 鱼、 垂钓,儿童玩耍、戏水,人们悠闲自得,似乎让人 们感受到黄老的故乡,凤凰沱江夜晚的景象。此 幅作品,人物造型生动,景物色彩浓烈,天地人融 为一体,画面和谐自然,展示了他水墨和重彩艺 术特长。作品的意境不仅清新自然,更是深邃高 远。张若虚的原诗,作者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 的壮丽画面,从一个独特视角,描绘了思妇、游子 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之情,引起读者共鸣。而 黄老的画作,至广大而尽精微,他运用春、江、花、 月、夜五种要素,创新升华,高起点,大手笔描绘 天人合一,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民富足的大景 象,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当代价值,表达了作者追 求生态美、和谐美的精神境界。作品不仅表现中 华文化的厚重历史,也艺术地昭示了人们对未来 的呼唤和期盼。 诗歌、音乐、舞蹈皆源于集体劳动,三者是密 不可分的。《吕氏春秋 · 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 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说的是古时诗 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综合表演的场面,其实 这也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汉代《毛诗序》中,对诗、 乐、舞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论述:“诗者,志之所之 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 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逻辑语 言,化为情感,产生飞跃,成为音乐语言,成为舞 蹈。苏东坡评价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 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宋朝文人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 不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上述名言,都是 论述诗画的离合异同,诗画可以互补,交辉互映, 各有千秋。中国绘画带有舞蹈的意味,画家以跳 动的灵感,飞动的线条,展示了线的韵律。诗歌、 音乐、舞蹈、绘画都出自于人们生活中所激起的感 情活动,四种艺术从美学而言,确具有内在本质的 联系。 叶朗在《美在意象》一书中说,“艺术不是为 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 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 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 感(审美感兴)。所以艺术和美(广义的美〕是不 可分的。”《春江花月夜》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四 种艺术作品不仅是同名,而且都各自呈现了一个 意象世界。作品的意境超越了具体的、有限的物 象、事件、场景,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形成 意象万千,升华人生感受,感悟人生、历史、宇宙, 感悟有哲理的意蕴,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四个艺 术作品虽然是同名,但各自的材料、形式、意蕴是 不同的,因而不同的艺术作品,面貌、结构、风格 也是不同的,每个作品各自独立形成一个完整 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春江花月夜》不同的艺 术形式,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审美意蕴,给观众带 来异样的审美意象、审美情趣和审美享受。叶朗 说,“生活世界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 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人的精神家园。”发 展和繁荣文学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 界,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建设美 好的精神家园,文艺任重道远;用不同的艺术形 式,塑造共同的中国梦,文艺大有作为。 色彩纷呈的 色彩纷呈的 色彩纷呈的 色彩纷呈的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赵家治 “朱唇一点桃花殷”。女人的梳妆台上,一排排林立的唇 膏,像整装待发的士兵,又像色彩缤纷的彩虹。桃红陪松绿, 宝蓝陪卡其,西瓜红,玫瑰色,鲜红色,嫩黄色,时尚界迎来色 彩的解放。总有那么一两支,让女人的嘴唇鲜艳起来。 在“美丽达人”的年代,女人从来不满足于吃饱穿暖,女 人天生就爱美。女人比谁都清楚自己的一张脸除却顾盼生 姿的双眼,便要数一张樱桃唇最为活泼生动。生气时,要努 嘴,赞叹时,要咂嘴,赌气时,就要撅起嘴来。所以如果出门 时只允许挑选一件化妆品,那么十个女人中大概就会有八位 选择唇膏。不管是 30 岁、40 岁,还是 50 岁,即使年龄不一 样,她们的化妆包里没有少过唇膏的身影。 一支唇膏,像一件外衣,暗示着不一样的唇语。女人是 天生的艺术家,涂唇膏是女人最擅长的行为艺术,让自己的 身体变成最娇艳的花朵。最点睛的一笔,是在微启的樱唇上 轻轻滑过,嘴唇立马成了花朵上的花蕊,这花蕊,任是有着怎 样天然生成的红润娇嫩。如果没有一支唇膏的描画,怎会有 闪亮和晶莹? 我曾经看见过一位在街头擦皮鞋的女人对着小镜子仔 细地擦唇膏,她穿得很破旧,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有掩饰不住 的皱纹,一双手甚至有些脏,可那一刻她看起来很美,真的。 我都能想象得到她的心情,一定充满了温暖。由此可见,“没 有丑女人,只有不爱生活的人”。 懂得生活的女人,会用唇膏调剂心情,日子还是那样的 日子,可换一支唇膏,就可以换一种心情。 每个国家都会有些招牌小吃,比 如中国的臭豆腐、北京烤鸭、西班牙 的海鲜饭、熏火腿等。说到法国的名 吃,就不得不提到马卡龙了。马卡龙 是法国的一种传统甜点,在法国糕点 界里有一句话:“不会做马卡龙的师 傅,称不上是真正的糕点师傅。”足见 马卡龙在法国小吃中的地位。 说到与马卡龙的邂逅,最早是某 年春晚时,刘谦变魔术时拿着一盒马 卡龙当作道具,当时我就对那五彩缤 纷的小甜饼产生了兴趣,后来听朋友 说那叫马卡龙,是法国很有名的小 吃。当时就想一定要吃到原汁原味 的马卡龙,所以这次到法国旅行,我 就迫不及待地去品尝地道的马卡龙 了。 我们找了一家老字号的茶餐厅, 侍者介绍说马卡龙起源于十九世纪, 在烘焙出的甜饼上加入水果酱等馅 料,再用另一片甜饼盖上,实际上和 我们现在所说的夹心饼干没有什么 区别,但是创造出这种糕点形式本身 就是一种匠心独运了,所以马卡龙才 能够风靡整个法国,成为法国街头的 一道风景。 说话间我们的马卡龙已经端上来 了,刚刚出炉的马卡龙,糕点浓郁的 香气扑面而来,盘子里摆着五彩缤纷 的马卡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马 卡龙品尝起来,口感的层次感非常鲜 明,外壳酥脆清香,内部却有些湿润 和柔软,味道甘甜,咀嚼几口后就满 口生香了,要做出这种糕点,没有极 好的烘焙和调馅技术是做不到的。 现在顶级的糕点师越来越少,而法国 人又十分喜爱糕点,所以糕点师在法 国非常吃香。我们又和侍者聊起来 马卡龙口味的问题,侍者回答说最初 只有巧克力和草莓酱这两种传统的 口味,经过后来的发展,才有了各种 各样的口味,也有了五彩缤纷的颜 色,样式也越来越精致了。不停的进 步,这也是马卡龙能够领军法国甜点 界的原因吧。 后来我向糕点师傅请教了马卡龙 的制作方法,师傅说得很简单,先将杏 仁粉与砂糖混合研磨,然后筛一下备 用;将蛋清打至出泡的状态,期间可以 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达到一个好的视 觉效果,蛋清打好后将筛过的杏仁粉 和砂糖倒入并搅拌成蛋白糊,随后挤 成圆形的小面糊,此时不要马上放入 烤箱,先风干半小时左右,等表面出现 硬壳时再进行烘烤。虽说方法看起来 很简单,但是那个火候和面糊的粘稠 度却是不好控制的,我回去后做了几 次都不理想,看来想吃到地道的马卡 龙,还是得去它的原产国啊! 一只小小的马卡龙,载着的是一 个国家的美食文化,一个国家的风土 人情,一个国家的匠心独运,真是小 食品展现大智慧啊! 黄永玉画作《春江花月夜》 陈爱莲独舞作品《春江花月夜》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Aug-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色彩纷呈的 《《春江花月夜》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03/13/16/d4dbf313c_h.pdf · 地气的公主。艾莎稳重,内敛,因 为拥有魔法,一直在成长中束缚自

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责任编辑 曹 雪Email:jlrbdbf3@ 163.com热线电话:(0431)88600605 东北风东北风★ 流行风潮流行风潮★16

这一次,百年迪士尼终于又扬眉吐气了一把。

迪士尼工作室的第53部作品《冰雪奇缘》一经上映就好评如潮。它轻松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创歌曲两个奖项,在全球票房也已突破10亿美元,甚至打败了早些年的《狮子王》,成为迪士尼公司史上最卖座的影片。

曾几何时,进入3D动画时代后,曾经佳作频频的迪士尼面对全新的技术和全新的理念,一时间眼花缭乱,手足无措,让后起之秀占尽了优势。终于,在沉寂数年之后,迪士尼用自己最为熟稔的“公主”和“歌舞”元素,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冰雪奇

缘》。该片改编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白雪皇后》。原版中的白雪皇后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她独自一人住在冰冷的宫殿里,嫉妒他人的幸福,仇恨这个平凡的世界。这个“邪恶”的女王形象吸引了迪士尼主创们的兴趣,经过数年的创作和完善,慢慢形成了今天影片中所看到的故事——冰雪飘飘中,冰雪宫殿中的女王艾莎高贵冷艳。为了破除姐姐艾莎的冰封魔咒,乐观的妹妹安娜公主和山民克里斯托夫、驯鹿以及可爱的雪宝踏上了寻找之旅……迪士尼的主创们也在影片中重新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皮克斯和梦工厂的双面夹击中获得了先导权。百年迪士尼没有湮灭在后起之秀的光辉下,在轻歌曼舞中,用声色并茂的形式将电影故事表现得饱满而充满节奏。

冰天雪地里,宛若音乐剧合唱式开场的《Frozen Heart》(冻结的心)曲调雄浑沉稳,也告诉我们影片的核心“爱和恐惧”。歌声中,阿伦黛尔王国的两位公主:艾莎和安娜逐一登场。随后的那首《DoYou Want To Build ASnowman》(你想不想堆雪人)用童趣打动了姐姐艾莎,也打动了观众。旋律朗朗上口,从最初的俏皮到稍后的低沉,在歌曲中交代了时间流逝的背景和姐妹情深。一门之外,隔绝的是两位少女的心,开放和封闭,期待和害怕,种种情绪都在这首歌中得以升华。

在隔膜和不解中,姐妹之间产生了争吵。情急之下,艾莎不小心使出的魔法让整个王国变成冰封

的雪国。惊恐的艾莎逃出宫殿来到峻岭之中,这时雪花肆虐,茫茫天际,仿佛只剩下她独自一人,《Let It Go》(随它吧)恰在此时响起。曲风悠扬、婉转,歌词切合艾莎的角色性格,正是艾莎的独白。她低低呢喃,用略带沙哑的性感声音唱起自己孤绝的处境,颇有自怜之意,也有一切顺其自然,“随它吧”的呐喊。当这天籁之声配上迪士尼精湛的3D画面时,一切如此完美,宛若一体。冰雪宫殿中,艾莎公主摘掉了皇冠,散开了盘起来的长发,用魔力换上了美如蝉翼的冰雪裙装。她自信且婀娜地走来,此时的声音也变得高亢有力,“随它吧,随它吧,一转身不再牵挂”。这一段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难怪会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网络上,艾莎公主变身的这段原版《Let It Go》在网络的点击率扶摇直上。网友还将迪士尼官方发布的25种语言版《Let It Go》进行了改编,五花八门的各类翻唱版本也在网络上疯狂涌现,不得不说,这首《Let It Go》已经在世界范围升级为新的“神曲”。

音乐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一大优势,公主题材更是其中的经典剧目。这里的公主依旧遵循着传统、高贵、美丽,却也俏皮,可爱。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尽显古典歌剧般的美感。如果以正式加冕算起,迪士尼共塑造十三位公主,她们分别是白雪、仙蒂、爱洛、爱丽儿、贝儿、茉莉、宝嘉康蒂、花木兰、蒂安娜、乐佩、梅莉达、安娜和艾莎。《冰雪奇缘》中的安娜和艾莎公主无疑是迪士尼公主形象中最接

地气的公主。艾莎稳重,内敛,因为拥有魔法,一直在成长中束缚自己,也因为其高贵冷艳在众多公主形象中卓尔不群。安娜则活泼开朗,乐观善良,是如今最流行的“女汉子”形象。在迪士尼以往的故事中,公主们的人生转机从邂逅高帅富王子开始。从只是等待被拯救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到试图去实现自己价值的《美女与野兽》,公主们最终仍要以收获一段爱情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但是这个

“魔咒”在《冰雪奇缘》中被破除了。白马王子搭配高贵公主的时代已经结束,拯救公主的真爱,不再是王子的吻,而是姐妹间的真心。最令人咂舌的是,《冰雪奇缘》居然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创举:王子学坏了,还成了全片最大的反派。

在对手日益变强后,老牌的迪士尼继续坚守在歌舞片的堡垒,用这美不胜收的电影来告诉我们,迪士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翩翩起舞的公主,昂扬动听的音乐,更是迪士尼向古典美的一次深深致敬。但这种坚守却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很难想象,如果仅仅依靠2D技术,该如何呈现这美轮美奂的冰雪宫殿。最重要的还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单是那个渴望夏天的雪宝,就足以让人一乐了,它和呆萌麋鹿的一段逗戏,怎不让老少观众发出会心一笑。变换的是科技,不变的是科技背后主创人员的坚守和想象力。当“公主”遇上“歌舞”,当迪士尼冲破曾经的重重“冰雪”,这《冰雪奇缘》中的真善美与感动,如何不让人心动!

《《《冰雪奇缘冰雪奇缘冰雪奇缘》:》:》:“““公主公主公主”””与与与“““歌舞歌舞歌舞”””

的完美邂逅的完美邂逅的完美邂逅□□钟钟 斯斯

韦学东

韦学东

题题

艺术是人类对精神世界进行把握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艺术作品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以《春江花月夜》为名,有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四种艺术作品,跨越一千多年,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表现各自的情感理想,再现客观世界,使作品异彩纷呈,丰富了人们审美情趣,满足人们的审美精神追求。

《春江花月夜》是唐初诗人张若虚之作,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清末诗人王闿运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意为大家。”闻一多先生称赞说,“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为一题,凝聚良辰美景,展示艺术境界。作者以月为中心描写美景,月光下呈现一幕幕壮丽景观:既有江海齐平,月潮共生,随波千万里的壮阔景色,又有江流芳甸,花林似霰的特写镜头,还有“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月光荡涤了大自然的五光十色,世间万物呈现银灰色,

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潮水以生命,映衬花林清新自然,浸染出春江花月夜中的奇异之花。作者在抒情时以月亮为中心,以物情感为红线,江畔行吟的哲人,青枫浦上的游子,玉户楼上的思妇,无一不是望着皎洁的月光在思念、遐想、期盼,抒发离人之情感。作者议论时以人生代代,江月年年的排比句式探讨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把无穷绵延的人类与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堪称大气魄、大手笔。又以“楼上月徘徊,离人妆镜台”的传神语句,“鸿雁长飞”、“鱼龙跃水”的细微描述,表现思妇的惆怅、迷惆和无助,鱼雁难以传递信息,该是何等痛苦啊。作者还用落花、流水、残月、摇情的氛围,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融汇一起,似雾、似光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坎上。

全诗词采清丽,诗中蕴涵的感情热烈、深沉,评议却是自然、平和的,合着读者的脉搏,扣人心弦。诗的韵律和谐,清新自然,婉转流畅,四句一换韵,平仄韵相互交替,一唱三叹,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表现力极强,感染力无比。这首诗像一幅画卷,展示了一幅幅“春江花 月 夜 ”的 美景 ,像 一 曲 音乐,描绘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像一场独舞,以翩跹的舞姿,向你倾诉那缠绵的情感,诗歌带你走过自然,感情人生。诗歌以抒情性、音乐性、形象性,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描绘了月下大自然的美妙奇观,抒发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揭示了宇宙和人生的哲理,给人以空明澄澈,清丽自然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也是琵琶大曲,原名为《夕阳萧鼓》,后又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诗句,更名为《浔阳琵琶》、《浔阳月夜》、《浔阳曲》等,是琵琶文曲的代表作,作者佚名。曲名最早见于清燮类的《分乐考证》。有1875年前后吴畹卿的抄本传谱,有浦东沈诰初所编的《养正轩琵琶谱》,各派传谱不一,各有特色。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等人将此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名为《春江花月夜》唐诗《琵琶行》忧愁的情感,白居易描写的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同为天涯沦落人”境遇。张

若虚描写的是“春江潮水连海平”、“落月摇情满春江”,情满人间,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唐诗《春江花月夜》与《琵琶行》,前者表现春景春思之意,后者表现秋日秋怜之情,两诗表现的意境大相径庭,《夕阳萧鼓》的旋律、意境更符合《春江花月夜》韵律和意境,更名是实至名归,名符其实。

据《音乐鉴赏》介绍,《春江花月夜》既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也是一首富有东方情调的夜曲,它在艺术思维方式、主题内容、旋律发展、曲式结构等方面,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恬静闲适的心情。2012年7月26日,在中国琵琶之乡——辽源首届国际琵琶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上,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共同演绎了诗乐合鸣《春江花月夜》,再次掀起晚会高潮。吴玉霞女士运用琵琶弹奏《春江花月夜》,充分发挥琵琶富有钢性、柔和圆润、音质淳厚、泛音丰富、音色穿透力强的特点,时而模拟江楼钟声,伴着水声,细腻流丽;时而描绘

月色朦胧,江面水波荡漾;时而风生水起,流水回荡;时而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花影层叠;时而渔歌唱晚,白帆点点,欢歌四起;时而水石相击,浪涛拍岸,群舟竞归;时而摇橹划桨声声,浪花飞溅声声,渔舟尽兴而归;最后,明月高悬江面,万籁俱寂,人在画中,如醉如梦。琵琶独奏抒情写意,旋律雅致优美。演奏家用推、拉、揉、吟的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方明的诗朗诵,委婉如歌,富有江南情调的诗句款款陈述,抑扬顿挫的腔调,浪漫深沉的语气,与琵琶演奏家运用扩展紧缩技法,移易音区等变奏手法,惟妙惟肖,真是诗乐合鸣,共同表达了意境幽远的情趣。那悠扬和美的琵琶声,飘逸在龙首山下,那委婉如歌的诗朗诵,回荡在辽河岸。

《春江花月夜》又指中国女子独舞作品。舞蹈编导栗承廉,音乐由诸信恩根据同名民族合奏曲改编,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陈爱莲首演。舞蹈在乐曲表现的春江夜色,月下花草盛开的幽远意境中展开。在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月色,少女身着蓝色纱衣,手持白色羽扇,漫步在江畔万花丛中,时而昂首远眺月光,时而水中眷顾自己的身影,向往幸福未来。舞蹈以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舞姿,表现了一位怀春少女,心中像春潮一样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企盼和追求。美好的场景,人在景中,景在心中,情景交融,令人心旷神怡,舞者以个性美的舞姿,也展现了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1961年

在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上,陈爱莲表演的《春江花月夜》(独舞)、《蛇舞》(双人舞)、《弓舞》(领舞)、《草笠舞》(领舞)等作品,荣获4枚金质奖章。《春江花月夜》独舞,于1994年被确认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

《春江花月夜》还是一幅国画名作。2013年8月,“黄永玉九十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结束后,黄老决定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其精心创作的巨幅画作《春江花月夜》和上个世纪 50年代创作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的小稿。《春江花月夜》为黄老89岁时的佳作,画心高5米,宽3.85米,是他彩墨画的典型代表作。作者运用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五种要素,合着诗中的情景,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实现了创作过程的飞跃和艺术的升华。画面以新颖的形式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图,展示泛蓝无际的夜空,一轮明月高悬,迂回漫转的江水,两岸花林泛春,山崖屹立,绿草如茵,红桥彩灯,色彩纷繁。江的右岸在粉花环抱的绿草地上,几块红

色地毯上,文人仕女悠闲地饮酒当歌,草地上 8 女舞姿翩翩,8位乐伎演奏乐曲,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宴 乐 的 盛景。江的左岸山丘起伏,山乡农家妇女,来到江边赏月、观鱼、

垂钓,儿童玩耍、戏水,人们悠闲自得,似乎让人们感受到黄老的故乡,凤凰沱江夜晚的景象。此幅作品,人物造型生动,景物色彩浓烈,天地人融为一体,画面和谐自然,展示了他水墨和重彩艺术特长。作品的意境不仅清新自然,更是深邃高远。张若虚的原诗,作者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从一个独特视角,描绘了思妇、游子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之情,引起读者共鸣。而黄老的画作,至广大而尽精微,他运用春、江、花、月、夜五种要素,创新升华,高起点,大手笔描绘天人合一,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民富足的大景象,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当代价值,表达了作者追求生态美、和谐美的精神境界。作品不仅表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历史,也艺术地昭示了人们对未来的呼唤和期盼。

诗歌、音乐、舞蹈皆源于集体劳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说的是古时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综合表演的场面,其实这也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汉代《毛诗序》中,对诗、乐、舞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逻辑语言,化为情感,产生飞跃,成为音乐语言,成为舞蹈。苏东坡评价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宋朝文人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上述名言,都是论述诗画的离合异同,诗画可以互补,交辉互映,各有千秋。中国绘画带有舞蹈的意味,画家以跳动的灵感,飞动的线条,展示了线的韵律。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都出自于人们生活中所激起的感情活动,四种艺术从美学而言,确具有内在本质的联系。

叶朗在《美在意象》一书中说,“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审美感兴)。所以艺术和美(广义的美〕是不可分的。”《春江花月夜》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四种艺术作品不仅是同名,而且都各自呈现了一个意象世界。作品的意境超越了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形成意象万千,升华人生感受,感悟人生、历史、宇宙,感悟有哲理的意蕴,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四个艺术作品虽然是同名,但各自的材料、形式、意蕴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艺术作品,面貌、结构、风格也是不同的,每个作品各自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春江花月夜》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审美意蕴,给观众带来异样的审美意象、审美情趣和审美享受。叶朗说,“生活世界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人的精神家园。”发展和繁荣文学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界,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文艺任重道远;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塑造共同的中国梦,文艺大有作为。

色彩纷呈的色彩纷呈的色彩纷呈的色彩纷呈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赵家治

“朱唇一点桃花殷”。女人的梳妆台上,一排排林立的唇膏,像整装待发的士兵,又像色彩缤纷的彩虹。桃红陪松绿,宝蓝陪卡其,西瓜红,玫瑰色,鲜红色,嫩黄色,时尚界迎来色彩的解放。总有那么一两支,让女人的嘴唇鲜艳起来。

在“美丽达人”的年代,女人从来不满足于吃饱穿暖,女人天生就爱美。女人比谁都清楚自己的一张脸除却顾盼生姿的双眼,便要数一张樱桃唇最为活泼生动。生气时,要努嘴,赞叹时,要咂嘴,赌气时,就要撅起嘴来。所以如果出门时只允许挑选一件化妆品,那么十个女人中大概就会有八位选择唇膏。不管是30岁、40岁,还是50岁,即使年龄不一样,她们的化妆包里没有少过唇膏的身影。

一支唇膏,像一件外衣,暗示着不一样的唇语。女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涂唇膏是女人最擅长的行为艺术,让自己的身体变成最娇艳的花朵。最点睛的一笔,是在微启的樱唇上轻轻滑过,嘴唇立马成了花朵上的花蕊,这花蕊,任是有着怎样天然生成的红润娇嫩。如果没有一支唇膏的描画,怎会有闪亮和晶莹?

我曾经看见过一位在街头擦皮鞋的女人对着小镜子仔细地擦唇膏,她穿得很破旧,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皱纹,一双手甚至有些脏,可那一刻她看起来很美,真的。我都能想象得到她的心情,一定充满了温暖。由此可见,“没有丑女人,只有不爱生活的人”。

懂得生活的女人,会用唇膏调剂心情,日子还是那样的日子,可换一支唇膏,就可以换一种心情。

唇唇

膏膏

每个国家都会有些招牌小吃,比如中国的臭豆腐、北京烤鸭、西班牙的海鲜饭、熏火腿等。说到法国的名吃,就不得不提到马卡龙了。马卡龙是法国的一种传统甜点,在法国糕点界里有一句话:“不会做马卡龙的师傅,称不上是真正的糕点师傅。”足见马卡龙在法国小吃中的地位。

说到与马卡龙的邂逅,最早是某年春晚时,刘谦变魔术时拿着一盒马卡龙当作道具,当时我就对那五彩缤纷的小甜饼产生了兴趣,后来听朋友说那叫马卡龙,是法国很有名的小吃。当时就想一定要吃到原汁原味的马卡龙,所以这次到法国旅行,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品尝地道的马卡龙了。

我们找了一家老字号的茶餐厅,侍者介绍说马卡龙起源于十九世纪,在烘焙出的甜饼上加入水果酱等馅料,再用另一片甜饼盖上,实际上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夹心饼干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创造出这种糕点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匠心独运了,所以马卡龙才能够风靡整个法国,成为法国街头的一道风景。

说话间我们的马卡龙已经端上来了,刚刚出炉的马卡龙,糕点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盘子里摆着五彩缤纷的马卡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马卡龙品尝起来,口感的层次感非常鲜明,外壳酥脆清香,内部却有些湿润和柔软,味道甘甜,咀嚼几口后就满口生香了,要做出这种糕点,没有极好的烘焙和调馅技术是做不到的。现在顶级的糕点师越来越少,而法国人又十分喜爱糕点,所以糕点师在法国非常吃香。我们又和侍者聊起来马卡龙口味的问题,侍者回答说最初只有巧克力和草莓酱这两种传统的口味,经过后来的发展,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口味,也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样式也越来越精致了。不停的进步,这也是马卡龙能够领军法国甜点

界的原因吧。后来我向糕点师傅请教了马卡龙

的制作方法,师傅说得很简单,先将杏仁粉与砂糖混合研磨,然后筛一下备用;将蛋清打至出泡的状态,期间可以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达到一个好的视觉效果,蛋清打好后将筛过的杏仁粉和砂糖倒入并搅拌成蛋白糊,随后挤成圆形的小面糊,此时不要马上放入烤箱,先风干半小时左右,等表面出现硬壳时再进行烘烤。虽说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那个火候和面糊的粘稠度却是不好控制的,我回去后做了几次都不理想,看来想吃到地道的马卡龙,还是得去它的原产国啊!

一只小小的马卡龙,载着的是一个国家的美食文化,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一个国家的匠心独运,真是小食品展现大智慧啊!

法国马卡龙

法国马卡龙

法国马卡龙

□□

吴吴

昆昆

黄永玉画作《春江花月夜》

陈爱莲独舞作品《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