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6
相信每位數學教師都希望課堂上的學生能認真學習,並把班上 每一位學生帶上來。但是,從數學課室中不難看到的景象是:隨著年 級的增長,放棄學習數學的學生也增加。有一位國外學者觀察臺灣都 市型的國三數學課室的教與學行為時發現:該課堂中的數學老師很認 真引導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學習,但是其他三分之一的學生幾乎沒有參 與學習。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凱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輔導與心理學系 吳昭容 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 鄭英豪 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 蘇意雯 花蓮縣瑞穗國中校長 林國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洪介興 宜蘭縣教育處課程督學 吳明柱 林愛羣老師數學潛能班 ( 林國源校長提供 ) 002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03 分組教學自在學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19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期中座談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1-5)

相信每位數學教師都希望課堂上的學生能認真學習,並把班上

每一位學生帶上來。但是,從數學課室中不難看到的景象是:隨著年

級的增長,放棄學習數學的學生也增加。有一位國外學者觀察臺灣都

市型的國三數學課室的教與學行為時發現:該課堂中的數學老師很認

真引導約三分之二的學生學習,但是其他三分之一的學生幾乎沒有參

與學習。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凱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輔導與心理學系 吳昭容

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 鄭英豪

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 蘇意雯

花蓮縣瑞穗國中校長 林國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洪介興

宜蘭縣教育處課程督學 吳明柱

林愛羣老師數學潛能班 ( 林國源校長提供 )

002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03分組教學自在學

Page 2: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期中座談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1-5)

圖一:真正的公平

圖二:忽略低成績學生

圖三:老師非超人

國際數學表現評比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學生數學素養表

現優異排名第四,與第三名的香港未有顯著差異。但是,學生數學素

養的個別差異是世界最大,且顯著高於第二個國家 ( 臺灣 PISA 國家

研究中心,2014)。當學生的落差是世界第一時,表示臺灣數學老師

想帶班上每一位學生時,所面臨的挑戰和難處是不容小覷。

在既有的法規下,數學領域從八年級開始可以實施以兩班或三

班為一組群的分組學習。但是,礙於行政和標籤等學校和社會因素,

未能解決學生數學學習落差大的問題。而且數學學習落差也有城鄉差

異,從八年級才得以兩班或三班為一組群實施分組學習不會太晚嗎?

另一方面,從六年級即實施分組教學不會太早嗎?這些問題仍有待探

討。

在 2015 年 7 月的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國際研討會中,即以能力分

組作為大會專題座談 (panel discussion) 的議題。贊成分組的主要論點

是:(1) 依據不同的需求提供協助才是真正的公平,見圖一;(2) 常態

編班下學習落差大,低成就學生反而被忽略了,見圖二;(3) 老師並

非超人要照顧每位學生是困難的,見圖三 (Amit & Yang, 2015)。一般

課室中,學生數學學習落差大,教師大多只能聚焦中間 50% 或前三

分之二的學生。不同於常態編班,學科成績分組使得班上學生的學科

表現差異變小,教師比較能夠落實適性教學。依成績分組或未分組學

習,哪一種才能真正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呢?

004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05分組教學自在學

Page 3: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期中座談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1-5)

圖四:2015 期中座談

◆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 (1-5) 的或是針對抽

離班 (6-10) 的,針對原班會認同分組的主要因素是課堂中學生

差異變小了,針對抽離班會認同的主要因素是人數少才能增加

師生互動時間。也就是說,在一般班級裡較難有機會照顧低成

績學生的學習歷程。

臺灣本土的研究顯示:依成績分成兩組的全體八年級學生在第

一次段考成績及數學態度量表得分皆顯著優於未分組的全體學生 ( 劉

秀燕,2007)。雖然該研究的研究者皆是分組和未分組的教師,仍未

達到有利於提昇低成績學生的數學成績。但是,依成績分組教學確實

減少了低成績學生的學習落差。分組的低成績學生之數學前測標準差

大於未分組的低成績學生,但是實施成績分組後三次段考的標準差皆

小於未分組的低成績學生。也就是說,依成績分組教學除了可以提昇

低和高成績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還能夠減少低成績學生的學習落

差。

為了同時讓低和高成績學生都能得到合適的學習機會,並且在

不使低和高成績學生表現變差的前提下也能逐漸減少高低成績學生

的落差,考量課中抽離分組進行數學教學應該是一個能夠同時兼顧扶

弱與拔尖的可行方案,即教育部的「國中數學科適性與課中補教教

學」計畫。不同於以往的「課後補救」和「學科分組」教學,本計畫

採用將數學學習落後學生抽離、自成一班進行課中補救(適性)教學,

且與原班之學生在不同教室但同一時間上數學課。不過在課中抽離分

組之後,老師和學生就享受著美好的教學與學習歷程嗎?以下將呈現

與分析數學老師們對課中抽離分組的看法。

本計畫在 2015 年 9 月開始試行課中抽離分組的適性教學三個月

後,藉由舉辦教師座談會 ( 圖四 ) 來瞭解老師們的經驗與感受。數學

教師們對於課中抽離教學有不同的見解,有正面認同也有負面困擾的

想法。以下將分別針對 ( 一 ) 要分組嗎? ( 二 ) 如何分? ( 三 ) 分了如

何會更好?等三個主題來呈現參與教師的意見。

006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07分組教學自在學

Page 4: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期中座談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1-5)

(3) 就導師而言,的確有增加一些困擾,我原班若是有事情可

以彈性運用數學課處理,現在是共同時間沒有了,我們要

另外找時間,原本學校是 4 點 10 分放學,因為共同時間變

少,所以我們班改成 4 點半放學。

(4) 學生被抽走,不知道他學習狀況,變成他自己額外再補充,

對導師的確蠻困擾。

(5) 七年級數學,一開始不知道學生程度,所以我自己做過測

驗,挑出 5 個學生至抽離班級,但抽離班級的差異還在,

有些連乘法都不會,上時蠻困難的。

(6) 抽離後人數雖少,但落差仍大,花很多時間變成個別指導、

練習,大家做題目時間差別很大,對時間掌握不滿意。

◆ 如何分組?

分組時,老師們主要考量兩個面向:分的參考指標和分的彈性。

針對分的參考指標,不只是參考數學成績也要考慮學生的意願。針對

分的彈性,雖然有老師提出每次段考後都可彈性調整,但是也有老師

特別指出:在同一學期中只能讓抽離班的學生回原班,不能讓原班學

不好的學生調至抽離班,避免把調至抽離班當成一種處罰。此外,老

師們也提出段考試題是否不同。目前這個計畫是由學校自主決定,但

計畫每次段考前會提供複習卷請老師施測,以瞭解分組試驗是否有利

於學生的數學學習並減少高低成績學生的落差。

1. 分的參考指標

(1) 八年級如何分?

以七年級學習成績,經數學老師和導師分析來分。

(1) 原班學生:可補充的東西較多,分組討論的機會更多,可

互相觀摩。整體學習狀況較好。

(2) 後段學生抽離後,原班較好上課。

(3) 學生抽離後,原班 (A 組 ) 的後半會較努力,因為沒有後面

的人了。

(4) 不須額外指導抽離班級學生,讓學習的時間變多了。

(5) 我有教原班和抽離班級,原班就教學來看,抽離是好事,

上起課比較輕鬆且反應比較好。

(6) 抽離班級中學生仍有落後的,但分組會激勵抽離班級落後

的學生。使得學生差距變小。學生間彼此會互相討論、學習。

(7) 老師比較可以適當引導。

(8) 抽離班級的學生人數少,學生可與老師對話。

(9) 抽離後課程比較好上,時間較游刃有餘(有使用閱讀材料)。

(10) 我建議七年級開始,因為七年級進來,陌生她都還不認識

你,會跟著你的進度走,國三分太慢了,許多習性已經養成。

2. 遇到的困擾

下列呈現老師對分組的疑慮,主要可分成兩個面向:班級經營

變得更困難 (1 至 4) 和抽離的學生之差異仍舊很大 (5 和 6)。這

些問題也反應了分組後,不只是教抽離班的教師需面臨學生落

差仍大的挑戰,連教原班的教師也有不同的挑戰。

(1) ( 抽離班 ) 有部分的學生行為不佳,會影響其他學生。

(2) 我是導師,也是數學原班老師,……,真的一開學都還

不認識孩子,孩子就被帶走,覺得對班級經營上很可惜,

……,我們學校覺得七年級分組,對班導造成困難。

008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09分組教學自在學

Page 5: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期中座談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1-5)

(1) 不一定會按照課本順序,會想有利於學生理解的教法。

例如:多項式的乘法:可用長方形面積、十字交乘法原理(拆

開比較好算)

(2) 學習材料主要是課本,抽籤到白板上計算,針對個別錯誤

做糾正,兩班加分 PK,練習時學生競賽,學生很有成就感,

較容易個別指導學生。

(3) 老師自編基本教材,學生較願意學。

(4) 原班同學採分組,大家熱烈討論,主動學習成效提升。

(5) 學生人數 10 人,學生可上台發表。

(6) 老師會製造成功的經驗給學生,讓學生的自信心提升。

(7) 抽離班級部分學生只要多給予讚美即可有很大的進步動力。

(8) 學校有學習存摺的制度,老師可讓表現好的學生加分於學

習存摺中。

(9) 評量的方式為段考卷占 20%,另出分組卷占 80%,於段考

後第一次上課時考。

(10) 上課都講基本,速度放慢,基本分數 40~60 分大多能達到。

2. 待解的挑戰

老師們的教學挑戰主要來自於教材活動 (1 和 2)、引起動機的教

學方式 (3 和 4)、考試制度 (5) 以及班級經營 (6) 等四個面向。針

對教材與教學方式,本計畫基於兩種模式開發適性發展的數學

學習活動,其一為「閱讀為本」的教材、另一種是「探究導向」

的建築活動。基於教師的意見,教材和活動仍有待改善之處。

但是,基於學生的學習路徑多變與教師的教學風格多樣,我們

主張提供更多元的閱讀材料 (http://mec.math.ntnu.edu.tw/?page_

id=1544) 以及可引起動機且發展概念的建築活動 (http://mec.math.

ntnu.edu.tw/?page_id=1548),可供老師們依學生的差異和個人的

(2) 七年級如何分 ?

用全縣六年級共同施測的數學成績,找出小學已經表現數

學學習落後的學生。

(3) 分組前先與學生訪談過,願意的才實施課中抽離。

2. 分的彈性

(1) 兩兩班級分組(異質),一次段考後得更換。

(2) 第一次段考後,程度不錯放回原班。在抽離班的學生變得

敢發表意見,願意發表,學習意願較高,不 OK 的地方是

進度慢很多。

(3) 七年級數學老師一開始對七年級分組是有疑慮的,所以我

們請抽離班級老師進班一起觀察。

若用入學成績來決定孩子在哪一組,非常擔憂給孩子標籤

化或對自我認定能力不足等問題,覺得會影響學生心理。

所以一開始沒有抽離,第二次段考後才分出去。

(4) 段考時抽離班級同學成績仍弱於原班同學,校內老師討論

段考是否依各班需求出不同的試卷。

(5) 為求公平大家一起考,所以邀請抽離班級的老師出題 20%,

在考卷裡面,然後大家一起考。

(6) 建議在不同組別,評量的考卷可以不同。

◆ 分了之後如何會更好?

1. 有效策略

老師們提出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改編教材 (1 至 3)、分組討論 (4)、

上台發表 (5)、正向鼓勵 (6 至 8) 與成功經驗 (9 和 10)。

010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11分組教學自在學

Page 6: 正視學生數學學習的落差與 找尋公平學習機會的出路 file圖四:2015 期中座談 要分組嗎? 1. 認同的想法 老師對課中抽離分組的想法可分成針對原班(1-5)

分組適性教學方案是否能夠有效兼顧扶弱與拔尖而曾萌生終止此計

畫的念頭。不過,在下學期的第一次複習考結果,卻呈現稍有逆轉的

趨勢。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低成績學生,兩組學生已經沒有顯著差

異,而且課中抽離分組的低成績學生之平均得分是高於未分組的低成

績學生。課中抽離適性教學對高低成績學生的影響仍有待長期的分析

與探討,而且需要依據教師和學生的反應持續調整該教學方案。根據

本計畫初步的發現,提供兩個重要原則給考慮進行此方案的學校們參

考:(1) 學生可以自主不加入抽離班 ; (2) 老師願意針對抽離班的學生

持續探索與調整教學。

參考文獻

Amit, M., & Yang, K. L. (2015). The argument in favour of ability groups. Panel Speech (Invitation). In Beswick, K., Muir, T., & Wells, J.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9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Vol. 1, pp. 73-78). Hobart, Australia: PME.

臺灣 PISA.國家研究中心 (2014)。臺 灣 PISA 2012 精 簡 報 告。取自 http://pisa. nutn. edu. tw/download/data/TaiwanPISA2012ShortReport. PDF.

劉秀燕 (2006)。能力分組教學對國中生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之影響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慈濟大學,花蓮縣。

需求選用。此外,可透過辦理工作坊研習和製作說明影片增進

教師們對閱讀材料和探究活動的瞭解,以及進一步交流有效使

用教材和活動的策略。

關於考試制度,需要教師們相信學習不是只為了考試,思考讓

學生減少熟練分數或小數運算的時間,增加觀察事物、建構規

律、轉換表徵、反思推理的學習機會。

(1) 閱讀材料較簡化,學生可於課堂上使用。課前預習及

QRcode 學生會使用,但不頻繁。教材上教師除了閱讀材料

仍須自行補充較多東西。

(2) 嘗試使用數位閱讀,但不是很方便。不過整體活動對後面

抽離班級學生的補救比較簡單。

(3) 抽離班 9 人中,只有 2-3 人有學習意願。

(4) 以活動為主學生學得懂活動,亦能有效維持學習動機,但

進入筆試成效不彰。(抽離班級學生段考退步但願意學習)

(5) 我覺得若進度不一樣考試不一樣,學生會更難過。現階段

只挑簡單的來講,若沒有跟著進度走,三年級他還是要參

加會考,他不會因為參加了這個方案就不用參加會考。

(6) 目前困擾是原來在原班的學生,後來才來抽離班。要重新

認識他,我們會比較困擾。

結語與反思

由於課中抽離分組的低成績學生在開始實施此方案的前三次複

習考成績皆比未分組的低成績學生表現較差,而且課中抽離分組和未

分組的高成績學生的成績表現也沒有顯著差異,我們也曾懷疑這樣的

012 帶起每個孩子——國民教育大進擊 013分組教學自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