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中所應用電子學習工具: -...

14
1 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及香港教育城聯合主辦 電子學習應用獎勵計劃(2014-2015教案設計 學校名稱: 裘錦秋中學(元朗) 教案名稱: 分享資源、協作學習 施行科目: 通識教育科 主題 : 中西區的演變 (探討方向 : 交通網絡、城市規劃、舊區活化、衡量生活素質、 文化承存/保育、集體回憶) 施行級別: 中四級 (全級約 140 位學生共同參與) 協作老師: 4 位科任老師及 1 位資訊科技老師 教學過程中所應用電子學習工具: 應用電子學習工具 用途 1 Web 2.0 工具及雲端 :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作為全級的電子學習平台 - 於平台分享資源及取得有用資源 - 建立 Google shared document 用於課堂討論活 動,並將文件仍分享資源 - 製作 Google form 採集數據及統計 2 iPad 平板電腦及流動寬頻發射器 (Pocket WiFi) - 使用應用程式 - 戶外及課堂之移動學習裝置 3 iPad 應用程式 - 「錄音」 能作錄音,語音檔案可上傳至雲端硬碟 4 iPad 應用程式 - 「攝錄」 運用相機程式的攝錄功能拍攝短片,檔案可上傳至 雲端硬碟 5 http://www.qrcode-monkey.com 製作二維碼(QR Code6 應用程式 i-nigma 二維碼掃瞄器,用於閱讀二維碼 教案設計背景及理念 : 配合教學發展趨勢,學校積極推動 近年教育局中學課程發展大力推動移動學習及電子學習,各學校均希望把握及有效運用教育 局提供的資源,例如相關的教師培訓、學校資訊科技硬件的建設資助。本校於本學年亦鼓勵 各科老師設計移動學習及電子學習教學活動,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甚至是各科及學習領域 之間的協作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an-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及香港教育城聯合主辦

電子學習應用獎勵計劃(2014-2015)

教案設計

學校名稱: 裘錦秋中學(元朗)

教案名稱: 分享資源、協作學習

施行科目: 通識教育科

主題 : 中西區的演變 (探討方向 : 交通網絡、城市規劃、舊區活化、衡量生活素質、

文化承存/保育、集體回憶)

施行級別: 中四級 (全級約 140 位學生共同參與)

協作老師: 4 位科任老師及 1 位資訊科技老師

教學過程中所應用電子學習工具:

應用電子學習工具 用途

1 Web 2.0 工具及雲端 :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作為全級的電子學習平台

- 於平台分享資源及取得有用資源

- 建立 Google shared document 用於課堂討論活

動,並將文件仍分享資源

- 製作 Google form 採集數據及統計

2 iPad 平板電腦及流動寬頻發射器

(Pocket WiFi)

- 使用應用程式

- 戶外及課堂之移動學習裝置

3 iPad 應用程式 - 「錄音」 能作錄音,語音檔案可上傳至雲端硬碟

4 iPad 應用程式 - 「攝錄」

運用相機程式的攝錄功能拍攝短片,檔案可上傳至

雲端硬碟

5 http://www.qrcode-monkey.com 製作二維碼(QR Code)

6 應用程式 i-nigma

二維碼掃瞄器,用於閱讀二維碼

教案設計背景及理念 :

配合教學發展趨勢,學校積極推動

近年教育局中學課程發展大力推動移動學習及電子學習,各學校均希望把握及有效運用教育

局提供的資源,例如相關的教師培訓、學校資訊科技硬件的建設資助。本校於本學年亦鼓勵

各科老師設計移動學習及電子學習教學活動,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甚至是各科及學習領域

之間的協作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適當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共通能力

現時青少年在資訊科技的運用已不止在以往的電玩時代或只限於互聯網上瀏覽,有人甚至認

為青少年運用太多資訊科技產品會影響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但我們認為其實在教學層面上,

如能有效及恰當地運用移動學習工具作電子學習,不但能協助學生有效提升溝通能力及自學

能力,還可以透過資源分享方式,提升教與學效能。

配合科目教學策略及課程需要,加強教與學效能

「小組討論」是通識教育科老師經常運用的教學策略,學生透過討論能對議題有更

深入探究,通過思考及匯報過程能培養學生不同的共通能力。但很多時候在通識課

堂的小組討論活動未能獲取最大教與學成效,就以本校為例,以下情況時有出現 :

1. 組別之間未能溝通,學生未能即時參考、回應與自己相反立場的意見,討論空間

較狹窄;

2. 組別的討論成果一般會筆錄或寫在黑板上,有時學生書寫太草率,在匯報時

其他同學難以閱讀或未有足夠時間抄下作筆記;

3. 有時會因課堂時間緊迫,未能讓每一組學生展示及匯報他們的討論成果,可能令

學生失去討論的動力;

4. 部份學生因尷尬或害羞不敢發表意見,以致討論時或在其他同學面前作口頭匯報

時未能積極處理;

5. 學生的論點或匯報結果很有參考價值,但課堂後一般很難理想地整合和保存以作

為參考筆記。

本教學計劃設計運用 Google docs 裝表單 (word 表格) 作小組討論,並透過 Google

drive 作共享,比起傳統的小組討論方式,除了保留組別內組員的互動性外,更能將

交流擴展至其他組別。學生把討論要點輸入 shared Google docs,能供其他同學即時

檢視及回應。而使用「鍵盤」作討論可避免學生因尷尬或害羞而不敢在其他同學面

前作口頭討論,提高這類學生的學習成效。由於各組即時共同發表其討論成果,便

可解決匯報時間不足的問題;而且全級各班的討論成果均可保存作筆記供學生溫故

知新。老師亦可把平常的班內討論轉為「跨班討論」、「跨級討論」,未來更可以「跨

校討論」作為發展方向,讓不同學生的意見得到全面的交流機會,有效打破傳統教

學框架下的時空限制。

學生在預備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 (IES)時要採集大量的一手及二手資料,過程

需大量時間蒐集、消化及整理。本教學設計的另一重要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學會在類

似的研究範疇中,利用移動學習工具及技術收集研究資料,學生只需運用一部移動

學習裝置及流動數據裝置便可隨時隨地蒐集及處理一手或二手資料,前者包括: 問

卷及統計、訪問記錄、實地考察及記錄;後者則多為互聯網、文獻、報章等,更能

將大量收集了的資料上載至 Google drive 貯存並與同學分享成果,節省不少資源和時

間。

3

選擇最便捷的免費教學資源

「移動學習裝置」及「應用程式」(Apps) 是設計及施行電子教學的兩大元素,對於移動學習

裝置的選擇不應有太多考慮,因為市面上例如 iPad, Samsung tab / Note 或採用學生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方式。不少老師在設計自己的移動教學計劃時,都會尋找及嘗試市場中各

式各樣的「應用程式」(Apps), 而一般會出現以下限制及問題:

不少教學 Apps 並非免費,即使校內的移動學習裝置已由學校購置,學生在家中可

能須付費方能應用;

部份 apps 只可以上載及分享成果,但只限於在應用程式內,如在沒有安裝應用程

式下,不能以其他方式例如互聯網代替;

很多以”Classroom”原理用作討論、分享資源、繳交習作的 Apps 都要求學生註冊帳

戶,對帳戶名稱及密碼各有不同格式要求,如各科老師均選用不同的 Apps,學生

在學習過程需要記住多組密碼,容易遺忘,老師亦要花費課堂時間處理 login問題。

針對以上各項,本教學計劃選擇採用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及其內一系列的 Google 程式,優

點如下 :

Google在絕大部份的移動學習裝置 IOS及 Android系統以及一般電腦等各種介面均

可安裝使用,就算在學校以外的其他時間,老師和學生均很容易以自己裝置或電

腦應用;

Google drive 及在內的應用程式均為免費;

本教學計劃開展前本校已申請 Google for education, 申請方法簡便,全校所開設的

每個帳戶(包括老師和學生)均 10 有 10TB 的硬碟容量,足夠學生於在學期內運用於

其他各科的自學及學習管理 (可參考本設計的技術簡介短片) 。當全校師生有相同

的平台後,方便科目間的協作或統整知識,絕對有利電子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備註: 教學活動中使用的錄音及攝影程式均可將檔案直接上載至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局限及建議

校外考察期間流動寬頻發射器數量不足,同學須與流動寬頻發射器保持較接近的距離,因此

學生未能往較遠距離找尋受訪者。亦因同一發射器接駁太多平板電腦,拖慢學生將數據上載

雲端的速度。

建議:

1. 向友校或向教育局借用多部流動寬頻發射器(需預早申請) 以便分擔數據流量,加快上

傳速度;

2. 戶外考察不宜設計全部分組活動均需即時上網(如遞交 Google form) ,部分組別安排不

須即時上載上網的教學活動(例如街頭訪問錄音或拍攝),可讓學生完成後於集合地點才

把檔案上載至 Google drive;

3. 同學可自行使用自己的手提電話的流動數據。

4

教案設計

本教學計劃採用的移動學習技術為平樸務實及簡單易用的應用程式,運作性高,希望可推廣

予通識教育科老師應用,提升教學效能。教案分為三個部份,包括前期準備工作、一次戶外

考察(收集數據)活動,以及一次協作教學形式的跨班互動討論活動。

本校中四級通識教育科將 4 班別分為 6 組,由 4 位老師任教,此教學過程中邀請了資訊科技

老師協作。

第一部份- 教與學準備

課堂及考察準備

由資訊科技老師協助申請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的 Google for education 帳戶作全體老

師及學生使用;

在其中一位主責老師的 Google drive 帳戶,在「可共用的資源」新增文件夾以供學生

上載資源作分享;

預算所有課堂及考察活動所需要的 iPad 及發射器的數量;

科任老師到中西區先作一次戶外活動路線考察(主要是新港島線地鐵站鄰近地方),以

確保學生能有效及安全完成活動

運用電子學習技巧準備

所需課時 : 2 節,每節 35 分鐘

施行方法 : 由各科任老師分班教授

目的及主要內容 :

1. 教師在課堂教授及鞏固學生電子學習技巧 (教授、示範、學生實習) 包括: 如何

運用 Google document 上載資源共享、Google form 製作、使用錄音及攝錄應用

程式、應用 QR code;

2. 學生及老師均要測試由 Google for education 所提供帳戶是否可以成功登入。

學生活動分工

所需課時 : 4 節,每節 35 分鐘

施行方法 : 由各科任老師分班教授

目的及主要內容 :

1. 教授學生在處理獨立專題探究(IES)過程中,蒐集一手及二手資料的方法,以及當中

的注意事項;

2. 就第二部份的戶外考察活動(1/4/2015)分組分工及提醒注意事項,計劃及準備活動

包括以 Google form 製作問卷、擬定街頭訪問問題、擬定實地觀察路線;

3. 就第三部份的跨班討論活動(15/4/2015)作分組及提醒學生在 Google drive 上閱讀及

觀看由各同學上載的一手及二手資料以提升討論效能。

5

第二部份 – 戶外考察(收集數據)活動

學習範疇 : IES 數據收集技巧、議題探究

相關議題 : 中西區的演變

考察日期 : 2015 年 4 月 1 日 (星期三)

考察時間 : 下午 1 時 30 分 至 下午 6 時 30 分

考察地點 : 中西區地鐵港島西延線三個新地鐵站鄰近地方

出席 : 各班派出代表共 40 位學生、科任老師 4 人、資訊科技支援老師 1 人

學生已有知識:

1. 學生已掌握在處理獨立專題探究(IES)過程中,蒐集一手及二手資料的方式及注意事項;

2. 學生已能基本掌握 iPad 操作;

3. 學生已懂得使用 Google drive 電子學習平台;

4. 學生已懂得使用 QRcode 連結 Google form(調查問卷),並提交問卷;

5. 學生已掌握使用應用程式(Apps) 作資料收集,包括錄音及攝錄;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技能方面: 態度方面

認識 IES 探究技巧:搜集一

手資料及二手資料的技巧、

方法及注意事項。

運用電子學習技術及移動學

習工具作問卷調查、街頭訪問

及實地考察蒐集一手資料作

探究用途

透過使用電子學習工具,提升同

學對電子學習的興趣,培養同學

自學。增加學生對社區發展問題

的關注

活動流程 :

時間 活動流程 備註

13:30

1.檢視移動學習器材是否齊全(iPad 及 流動發射器)

2.學生點名工作

- 點名紙

- 24 部 ipad

- 2 部流動發射器

- iPad 預裝有所需 Apps

14:00 乘旅遊巴出發,由學校至香港大學

15:15 1.到達香港大學

2.簡介活動流程、分發 iPad 及流動發射器

3.請學生開啟 iPad 及連接 Wifi (如需要)

15:35 1.老師及學生共分為三大組,到三個新的港島線地鐵

站進行活動 (看以下分組活動詳情)

2.分組活動時間約為 1 小時 30 分鐘

-在分組活動前要核對集

合時間

-必須提學生注意安全

17:05 1.所有組別在完成活動後,返回香港大學校園集合

2.所有學生整理自己所收集的數據,將有須要分享的

資料上載至 Google drive 可共用的文件夾內

17:30 回程 收回 iPad

6

戶外考察分組情況及活動內容 :

組別 學生 老師 活動內容 備註

20 人

2 人

活動地點: 地鐵香港大學站及香港大學校

園 (公共空間位置)

活動目的: 了解地鐵港島西延線啟用後,香

港大學學生及教職員對的意見,以至生活習

慣的改變

方法: 以 Google form 製作電子問卷(附件

一 A)收集一手資料,訪問對象為香港大學

學生及教職員

目標: 完成問卷不少於 100 份,以達調查的

信度及效度,老師透過 Google form 自動匯

出的 excel 統計表(附件一 B)可知悉是否達

標。將最後結果以圖表(附件一 C)匯出作資

源分享。

兩位同學一組,一部 iPad

兩位老師各自攜帶一個 Pocket Wifi,

帶領約 5 組學生進行活動,老師要留

意活動範圍。

老師應預先將 Google form 調查問卷

的超連結製作成 QR code, 並派發副

本給每組學生,以方便學生在完成一

份問卷後可立刻開啟新一份問卷。學

生要運用應用程式 i-nigma 掃描 QR

code.

二 10 人 1 人 活動地點: 地鐵堅尼地城站各出口(地面

上鄰近街道)

活動目的: 了解地鐵港島西延線啟用後對

居民的影響,了解他們的意見,以至他們

生活習慣的改變

方法: 進行街頭訪問,找尋不同年齡或階

層的居民作訪問,並以錄音方式記錄訪問

內容作一手資料分享

目標: 每組完成不少於 2 個錄音訪問,合

共 10 合訪問,檔案存於 iPad 內待返回香

港大學集合後才連接至 Pocket Wifi上載至

Google drive

兩位同學一組,一部 iPad

學生應運用 iPad 應用程式 - 「錄

音」,檔案存於 iPad 內待返回香港

大學集合後才連接至 Pocket Wifi

上載至 Google drive

老師可提醒學生 :

- 將收音音量調至最大,否則會影響

收音效果(因學生可能沒有帶備收音

耳機)

- 訪問時要有禮及在錄音中展示受訪

者為相關地區的居民

- 可以的話邀請受訪者拍一張合照以

作記錄

10 人

1 人

活動地點: 地鐵西營盤站各出入口

活動目的: 西營盤站通車後,有報指站內的

佈置有展示中西區的地區特色,但由每個出

入口距離月台非常遠,要步行很長時間,尤

其不利長者使用,因此透過活動親身了解實

況。

方法: 分小組由各出入口步行至月台,拍攝

沿途實況並記錄所需時間,短片將作一手資

料分享

目標: 每組完成不少於2個實地考察及計時

短片,合共 10 個短片,檔案存於 iPad 內待

返回香港大學集合後才連接至 Pocket Wifi

上載至 Google drive

兩位同學一組,一部 iPad

學生應運用 iPad 應用程式 - 「攝

錄」,片段檔案存於 iPad 內待返回

香港大學集合後才連接至 Pocket

Wifi 上載至 Google drive

老師可提醒學生 :

- 將拍攝時將音量調至最大,否則會影

響收音效果(因學生可能沒有帶備收

音耳機)

- 拍攝期間不應對其他市民造成騷擾

備註 : 其他未有出席活動之同學,將需於 1/4/2015 晚上 11:59 或以前,將指定題材之二手資料上載

至指定的 Google drive folder 內

7

第三部份- 跨班互動討論活動

參與班別 : 中四級 70 人 (2 班,共分 16 個小組)

協作教學老師 : 共 3 位 (可以在不同環節擔任主導老師或協作老師工作)

學習範疇 : 議題探究、小組討論議題

主題 : 中西區的演變 (相關概念: 衡量生活素質、城市規劃、文化承存/保育、舊

區活化、交通網絡、集體回憶)

授課日期 : 2015 年 4 月 15 日 (星期三) *另相同活動於 2015 年 4 月 17 日進行

授課地點 : 本校 103 室 (大型活動室)

課堂時間 : 70 分鐘

學生課前預備及已有知識:

1. 在第二部份戶外考察活動的學生已將蒐集的一手資料上載至 Google drive 作分享;

而其他未有出席活動之同學,亦已將定題材之二手資料上載至 Google drive 指定的 folder

內;

2. 學生已在 Google drive 共享資源檔案中閱覽上述一手及二手資料;

3. 學生已懂得使用 Google drive 電子學習平台及 Google docs(word) 作討論;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技能方面: 態度方面

認識「今日香港」單元中有

關生活素質的概念 :

衡量生活素質、城市規劃、

文化承存/保育、舊區活化、

交通網絡、集體回憶、社區

發展、社區網絡

透過運用移動學習裝置

iPad 在 Google docs 作互

動交流討論,並分享學習

成果,提升學習效能。

運用多角度和恰當的思

考方法來分析議題,並清

楚表達自己的論據

自發地進行自主學習,對其

他同學的匯報作出有建設

性的評鑑

展示在處理不同議題時應

設身處地、了解他人立場的

態度

老師課堂前準備 :

預備移動教學裝置 iPad 20 部 (需裝有應用程式 Google drive) ,場地要提供 Wifi 足夠處理

預先以電腦編寫用作討論的 Google docs (word) 表格 (經過試驗後用電腦編寫的 shared

document,學生用 iPad 開啟只可表格上打字及轉行,而不能改動表格的基本格式)。

並在開始討論活動前方開啟投映機及屏幕展示,讓所有同學能清楚觀看互動情況。

確保分組椅桌妥善排好

8

教學流程 :

時間 主導老師的教學活動: 其他協作老師工作 備註

10 min 引起動機

1.回顧同學在 1/4/15 戶外考察時所收集的一

手資料及活動花絮 :

港大生問卷結果 (附件一 B 及附件一 C)

收聽街頭訪問錄音片段

觀看西營盤出入口實地考察片段

2.指出本課的教學目標 :

認識「今日香港」單元中有關生活素質的

概念

參考一手及二手資料透過運用移動學習裝

置 iPad 在 Google docs 作互動交流討論

儘快安排學生分

組就座

留意同學是否用

iPad 進行與課堂

無關的行為

座位安排 :

70 人 (2 班,共

分 16 個小組),

4-5 人一組,每

小組有一部

iPad 放在桌上

10 min 發展活動(一)

1. 觀看香港電台短片 (00:01 – 07:53) 影片名稱:《鏗鏘集–燈火的盡頭》

(詳細資料請參考香港電台通識網)

http://www.liberalstudies.tv/video/programme.php?

vid=tcs14-1581

2. 就短片的內容向學生提問,引起學生對稍後

討論議題的動機。

例如:

西環人如何應對及評價西環樓價飆升的

情況?他們的生活和看法反映了西環人

甚麼心態?

西環老店的經營者正面臨著甚麼挑戰?

鼓勵學生對短片發

表意見及回應老師

的提問

短片連結放在

課室電腦中,以

屏幕全體同學

一起觀看

10min 發展活動(二)

互動討論前準備

1. 簡介將討論的議題 :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

知,說明西港島線通車將對相關地區帶來什麼

影響」

2. 引導同學討論方向 : 改善交通問題 ? 帶

動經濟 ? 破壞原有社區經濟模式? 切斷社區

網絡 ? 文化保育 / 破壞 ? 生活改善 ?

3. 各組組長登入 Google 帳號,開啟討論表格

shared Google docs 「15/4 互動討論」(附件二)

留意是否有組別有

登入帳戶困難或未

能開啟 shared

Google docs

主持老師也在

電腦開啟相同

的 shared

Google docs 並

在屏幕上展示

讓所有老師及

學生也能觀看

全體同學的討

論結果

9

時間 主導老師的教學活動: 其他協作老師工作 備註

15 min 發展活動(三)

以 iPad 作議題互動討論

方法 :

1. 十六個小組以班別分為兩個不同立場作討

2. 每組先發表自己立場的論點,然後再觀看

對方任何一則不同立場的觀點,並作出回

應,回應不限次數。

開始討論:

1. 組長負責整合組員的意見以 iPad 在 Google

doc.表格上適當的位置輸入文字

2. 其他組員的責任 :除就自己立場提出論點

外 留意其他同學的觀點,即時作提問、質

詢或回應,提出觀點或意見。

結束討論 :

1. 老師叫停止討論後,先將 Google doc.表格

的模式由「編輯」改為「檢視」以避免學

生繼續輸入

2. 學生可先回顧一下各組已輸入的資料

觀察各組同學的

表現,留意他們

的觀點、措辭是

否恰當、有否過

激的語調、有否

就其他同學的論

據、提問、質詢

或回應,即時提

出觀點或意見。

鼓勵較少參與的

同學發表意見,

以提升互動交流

的效果

留意同學是否用

ipad 進行與課堂

無關的行為

主導老師可不

時提醒學生他

們所作的論點

是否正確,或提

醒已有同學作

出反駁。

15 min 發展活動(四)

檢討及回饋

1. 邀請學生作點評 (每班 2 組,共 4 組)

- 闡述自己組別之論點 或

- 評論另一組對自己組別之回應/反駁 或

- 點評其中一個較佳論點

2. 老師回饋

邀請學生參與

10 min 總結

1. 老師作課堂總結

2. 佈置功課

學生需運用當天互動交流所獲得的資料及

Google drive 上的二手資料,完成家課並提交

(附件三)

(家課問題 :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政府

在發展交通網絡及社區規劃時,應考慮那些因

素以減少對香港市民生活素質的負面影響 ? )

3. 請組長登出 Google drive 帳戶

4. 收回 iPad 點算後可以解散

派發工作紙

留意所有學生是否

已登出 Google drive

帳戶

由於通識教育

科的公開考試

是以筆試形式

考核,因此家課

的佈置應符合

學生考評能力

的實際需要,不

能因使用電子

學習而被忽略

10

附件一(A) 以 Google Form 製作的調查問卷(用於第二部份)

11

附件一(B)

調查問卷結果透過 Google form 功能即時以 excel 呈現 (用於第二部份)

(節錄)

12

附件一(C)

調查問卷結果透過 Google form 功能以圖表呈現

(節錄)

13

附件二

Google docs (word) 討論表單 – 學生完成示例(用於第三部份)

14

附件三

課堂知識鞏固家課 (用於第三部份)

裘錦秋中學(元朗) 通識教育科 中四級 時事議題練習

細閱以下資料 :

資料 A 綜合新聞報道(2014 年 12 月 03日信報通識)

港鐵西港島線本月底通車,處於港鐵站旁邊的南里因港鐵將至而獲發展商青睞,原來兩旁的整排唐樓僅餘兩

座,周遭大量豪宅拔地而起。有意見認為,政府於 2010年將強制拍賣高齡樓宇的門檻,由得到九成業權同意調

低至八成,為地產商打開收購重建的方便之門。

重建除了迫走老住客,鄰近街道亦因為發展潛力升值拉高租金,不少小店老舖因而結業。有街坊表示,西區

街坊本身有其消費習慣,商戶都樂於主動為顧客解決生活疑難,維持守望相助的關係,連鎖店根本無法做到。

如今港鐵延展至西區,令原來社區網絡以至社區經濟都變得支離破碎。

資料 B 西港島線效益摘錄 (資料來源:港鐵網頁)

• 減少路面車輛數目,紓緩西區交通擠塞問題;

• 推動各行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 提升沿線物業價值。

資料 C 短片

香港電台,通識網,影片名稱:《鏗鏘集–燈火的盡頭》

http://www.liberalstudies.tv/video/programme.php?vid=tcs14-1581

資料 D 相關概念 :

社區網絡 community networks

由社區成員經歷長時間觀察社區的變化和需要,通過互相協調平衡而自然形成的社群生態。這種生活模式必須

自下而上蘊釀,其優點在於人性化與靈活性,除有助建立親密而固定的友好關係,也為相關範圍建立公共性,

有助塑造社會精神面貌及人格素質,但很容易因地理空間發展而遭剷除。

社區發展 community development

目標是解決具體社區問題、改善居民間的溝通與合作、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和歸屬感。社區發展的發展策略

重視過程,通過合作、對話找出共同利益,解決分歧,強調互利共生發展。通過社區規劃可以令社區加以發展,

除了促進社區協調,也能保持良好生活環境,令社區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問題 :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政府在發展交通網絡及社區規劃時,應考慮那些因素以減少對香港市民生

活素質的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