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110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FEB070293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 课 2009 10 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 、、、、、 i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an-2020

4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科分类:德 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 年 10 月

课题负责人:谭秀森 山东理工大学主要成员:刘昕、王玉冰、邢强、牟海萍、潘国廷、林鹏

i

Page 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研究总报告摘 要

随着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环境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变量在学术界受到重要关注。本论文围绕“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这一主题,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视角探索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研究学生与环境互动的真实图景以及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构建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共分六章阐述。第一章为论文的导言部分,该部分陈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

义,综述了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界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第二章探索了与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有关的理论问题。在环境与人的发展关系

问题上,人类学、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等不同学科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传统。在人类学中主要形成了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和互动论三种理论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环境作用的解释形成了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和三方互惠论的理论观点。人类发展生态学将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研究放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中,探究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作用,以及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第三章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概念进行了再理解,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被看作是

那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的所有外部系统的总和。同时将高校学习环境划分为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实用环境三个结构要素,并研

ii

Page 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究了这三个结构要素的功能。第四章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对山

东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进行个案和调查研究,对不同性质高校、不同学科和年级的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感知、评价和利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五章运用 SPSS软件,采取典型相关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处理问卷调查的

数据,探索了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研究了高校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第六章为论文的结语部分,回顾了本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同时为高校

构建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环境;学生发展

A Study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a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BSTRACT

As education quality become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during the reform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caused great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Focusing o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dopting empirical methods, and tak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its study obj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ir own perspective, and studies the tru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nd,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and proposals are then put forward for colleges to create a favor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he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is an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It also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iii

Page 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and setbacks of existing studies, defines the range of the study, and determines specific study methods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paper.

Chapter two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rel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various traditional theori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different subjects like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and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anthropology, three major theories have been formed,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environmental possibilism, and interactions. In psychology, three theoretical points of view such as psychological dynamics, behaviorism and triple reciprocity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Besides, in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studies on the behavior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are integrated into a stable,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ive ecosyste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ecological factors of the ecosystem on the behavior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ecological factors.

Chapter three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sum of all external systems with great effor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eover,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 elements including academic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pragmatic environment, and their functions are also studied, too.

Based on the previous two chapters, in the fourth chapter,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is applied into a case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mong students who are in grades, taking different subjects or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Chapter Five, with the help of SPSS software,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processed by such means as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ding part, reviewing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conclusions, plus offerings of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and proposals for colleges to create a favor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v

Page 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内容结构图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状况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学习环境差异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v

研究的问题

学习环境现状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与讨论限制

多元回归分析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实用环境状况

学术环境状况

人际环境状况

不同层次高校差异性

不同学科差异性

不同年级差异性

学习环境大学活动

学生发展

Page 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vi

Page 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导 言.................................................................................................1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文献综述..........................................................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5三、文献综述.......................................................................................................7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17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一、研究思路.....................................................................................................17二、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18三、研究过程.....................................................................................................18

第二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探索......................................................20

第一节 人类学中环境解释的三种传统及其理论观点..............................20一、环境决定论..................................................................................................20

——二、环境可能论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传统.............................................................21——三、互动论 生态人类学的观点.........................................................................22

第二节 心理学中环境解释的理论传统及其理论观点..............................24一、心理动力学理论中关于环境作用的解释.............................................................24二、行为主义对环境作用的解释............................................................................25

——三、三方互惠论 社会认知论的理论观点.............................................................27第三节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28第四节 作为一种特殊环境的学校和教育...........................................31

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33

第一节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内涵...................................................33“ ”一、对 环境 概念的不同理解...............................................................................33

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内涵................................................................................35第二节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结构要素..............................................37

“ ”一、对 环境类型 的不同认识...............................................................................37二、学术界关于高校校园环境的类型划分................................................................38三、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要素和层次结构................................................................40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功能要素..............................................41一、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功能...................................................................................41

7

Page 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功能................................................................................42

第四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46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与工具............................................46一、调查目的与范围............................................................................................46二、调查工具与分析的方法...................................................................................46三、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49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发现..............................................................51一、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分析结果...................................................................51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分析结果...................................................................64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86一、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主要特点.........................................................................86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89

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92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92一、研究思路.....................................................................................................92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94第二节 研究变量及其调查结果......................................................95一、研究变量.....................................................................................................94二、学生大学收获自我评估结果分析......................................................................97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发现............................................................100一、典型相关分析结果.......................................................................................100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06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研究限制.......................................................110一、结果讨论...................................................................................................110二、研究限制...................................................................................................111

第六章 结 语..............................................................................................113

一、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113二、构建良好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议.................................................................118三、本课题的贡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24

主要参考文献...............................................................................................125

8

Page 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一章 导 言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这个主题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历

来是人们经常需要面对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当前,学术界将遗传、环境和教育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环境和教育被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因”,不过这种外因是否起作用,其关键还需要经过主体的内化过程。因为“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作用,加以改造、制作,消化吸收,决不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消极被动地去吸收”。1这些观点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是受到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支配的:它将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作为促进和构成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从而将教育限制在认知的范围内。这种教育观不但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施加在其身上的教育的内化过程,而且还忽视了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世界,从而将存在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的诸多因素排除在教育之外。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育和环境被人们孤立起来,而教育被视为是比环

境更能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教育活动不仅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正是由于人们将教育和环境对立起来,

1刘刚.教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1979第 1期。1

Page 1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从而遮蔽了人们对学习者所处环境的具体内涵以及学习者是如何利用、建构或内化其所面临的环境等问题的认识。本研究正是以人们认识上的这个盲区为逻辑起点,从理论上重新思考并梳理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动力,以实证研究的范式探讨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及与其发展的关系,在指出以往研究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尝试探究一个强调整体、开放、合作和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从而为高校建设自己的教育环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策略和设计程序概而言之,本论文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缘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背景:

(一)社会变革中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革。信息和知识爆炸、人口无限度地增长、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全球化的到来等,都对新世纪成员的素质提出一些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要求,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从而需要高等教育对此做出回应。本研究正是对于高等教育外在环境变革回应的一种尝试时代变革及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知识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高速增长使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学习

化社会理念要求从学校走出的学生应是终身型的学习者。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作为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步入人们的生活空间,并开始渗入学校教育制度。那种以在学校阶段学习的知识去应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这种变化,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必然因之而发生相应的转变,在这个时代里,简单的读、写、算并不是获取成功的必要基础,它更加需要批判性思考和推理的能力、终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动机等等。这些能力并不仅仅是被选拔出来的极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的

2

Page 1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创设学习的环境与机会,使学习者能从中受益,并对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第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典型特征,它改变了人们的

生存和学习方式,而且对每一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它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等。信息网络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善于利用它的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场所。在网络互联形成的交往空间中,物理空间的重要性受到了一定的挤压。整个地球成为人们的交往圈。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网络实体,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和微不足道的。这就要求人类自身必须互联,形成共同的主体,创造属于“我们”的学习环境,而一个群体只有在它的所有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身份,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协调,共同去面对其共同的环境和世界才能称得上共同主体。高等教育必须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既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发展的环境,更要寻求有效途径,以促使学生掌握成为共同学习环境中的成员的技能。第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变得越来越趋于整合,而且由于来自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的融合,社会变得更加多元。这就要求人们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往和工作。一切等级制度,无论是政治的还是体制的甚至法人的,都遇到了挑战。为了使人们能在这样的文化多元环境中工作和生活,高等教育应该营造什么样的环境以培养学生指导自己的学习、处理复杂且需要不同种类的专门技能才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必须关注的问题。第四,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环境影响强化,教育影响弱化的挑战。尤其是现代

传媒以丰富生动的信息和知识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过去的传统社会,由3

Page 1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于科技水平低,社会变化不快,环境对人的作用方式相对单一,正规的学校教育几乎构成对人的全部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之深甚至远远超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为回应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本研究试图从研究高校学生面临的学

习环境出发,探索一种能够将学生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发展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学习环境。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现代大学在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地位日益重要,它已经从居于社会边缘的“象牙塔”,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和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机构。我国在法律和政策上明确规定大学必须贯彻和实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和任务。2为贯彻和实现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针和培养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对高校以及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3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社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从现实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对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以及大学内部管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注重职业训练的大众化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 1章第 3条、第 4条。3这方面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可参见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1990)、《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献。

4

Page 1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高等教育对传统上培养完整的、有思想的人的理念形成了压力和冲击。由于学生自身成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者,学生参与管理与利益表达的诉求增强,学校在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力之间形成了新的权力体系,产生了新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和大学在高等教育体制、学科和专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举措,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然而,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国家和政府各种关于确定和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政策,高校关于加快内涵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的种种举措。另一方面,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人们对大学的诸多指责。人们认为现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会思考、缺乏生活的独立性、缺乏创新和想象力,而且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道德素质每况愈下。以上所述实际上表明,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尤其是随着

2007年 1月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质量工程”以来,高等教育质量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活动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注重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的环境、资源和条件的评估。一些官方、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教育评估机构都将高等院校的环境作为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譬如我国于 1985年开始研究,1994年试点和 2003年全面展开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非常注重对高校“教学的环境、条件及其利用”的评估。然而,在对高等院校环境的估价过程中,人们大多是以外在的“环境指标”评估环境的质量,而非从学生如何利用环境以及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去评说环境。本研究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高等院校的学生与环境互动的真实图景,并从这种真实图景中研究如何评价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驱动

5

Page 1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正如前文所说,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的理想诉求,更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更是在这一理论要求的驱使下所展开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发展问题,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所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对大学生发展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心理学的发展理论。这种理论主要将发展看作是任务和阶段的序列,包括个体在思维、情感、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量的变化。这种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埃里克森(Erikson,E)的发展的八个关键期和Arthur W.Chickering的学生发展的七个向量(vector)等。其二认知结构理论。它描述个体在思维上的变化以及个体价值观和信念的演进框架,主要有 Perry的智力和伦理发展模式、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其三,类型学理论。这种理论在学习风格、个性类型、品性或社会经济背景下等类型下研究学生的发展。主要有Kolb的学习风格理论等。其四,个人—环境互动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个体的特征与环境的互动,研究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主要有Holland的职业个性和工作环境理论。4

从这些研究来看,环境是人的行为及发展中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时空的变换,人们对于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以斯金纳为代表的一部分理论家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在这里,环境就是一系列刺激的综合,生活于环境中的人接受刺激,并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教育则只是“促使特殊形式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可能发生”的强化刺激。5这种观念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师处于学习环境的中心,起控制和支配的作用。不过,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人们在环境与人的发展问题上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部分理论家强调个体的“认4Ernest T. Pascarella & Patrick T. Terenzini.(1991).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findings and insights from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Inc. 15-61.5B.F.斯金纳.科学与人类行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378。

6

Page 1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知结构”对于环境的改造作用,从而催生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革命。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自身内部的成熟与完善以及个体接受外在环境的刺激,对个体的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个体已有认知结构不能解决的挑战和新信息时,就会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不协调、不均衡,从而使得个体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6

然而,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取向的“环境观”,它们在探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时,关注的是个体,研究的主要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而由此建构的环境所培养的学习者也只能是孤独的个体。对学生来说,其学习所面临的仍然是一些抽象知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情境是被剥离的。其实,学习者是身处文化和社会环境之网中的,这张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潜在的、更是关键的。如何揭示这张网,从而让被遮蔽着的心灵在对话、交流与共享的环境中分享活生生的知识,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丰满,更富有生命力。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人们提出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在从理论上探索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尝试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等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探究如何构建一种强调整体的、开放的和合作的学习环境观。综上所述,社会的迅猛发展,时代的急剧变革,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空

前的重要和显赫。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提高的要求与来自不同方面的对高校的质疑乃至责难,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诚然,高校作为教育机构,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其职责使然。然而有两点需要明确:其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国家的

6Arthur W. Chickering & Linda Reisser.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6.

7

Page 1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教育方针决定了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也不是“工具”,而是全面发展的人。其二,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高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包含课堂内外、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有形环境的塑造和无形氛围的熏陶等等众多复杂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都绝对不能够忽视对学生赖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

二、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探索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然后通过学生的视角审视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各要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其学校学习环境的评价,深入研究高校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从而以此为基础,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就如何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创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学校而言,即是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学校而言即是构建和谐校园,而学习环境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进行大学生学习环境调查与研究,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是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因而,从研究目的来看,本文的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运用学习环境理论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

8

Page 1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探索,对促进学习环境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本研究从多个层面解读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能够促进高校客观、理性认识学校环境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日益重视评估学校资源和环境的背景下,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评估机构改进对高校环境的评价方式,从而让人们在评估高校环境时更加关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注重学校环境是否作为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资源而被充分利用,而并非仅仅追求环境的优越。 由于缺乏实证数据和科学研究,人们对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对教育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等理论问题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处于直觉判断阶段,构建的相关理论也只是某种“猜想”。因而人们常常会感叹学校教育是一个“黑箱”,我们只是知道学生在经历学校这个“黑箱”后与原先的他相比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但学生的这种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人们还无从得知。而本研究将学生学习环境看作是有机的、系统的、开放的整体,看作是学生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而非学生改造的对象,在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将深化我们对大学生发展机制和有关理论问题的理解,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文献综述目前在教育研究领域里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关于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文

献。根据研究的主题与问题,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其一,国内外

9

Page 1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者有关高校学习环境的现状研究和理论探讨;其二,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其三,回顾国内外学者有关学习环境的研究范式。

(一)国内外有关高校环境的现状研究和理论探讨由于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因而,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很久以前就都有大量关于教育环境的论述。在西方文化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接触罪恶的形象,耳濡目染,有如牛羊卧毒草中,嘴嚼反自,近墨近黑,不知不觉间心灵上便铸成大错。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青年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花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7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尔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孟子认为环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又如荀子所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古今中外的教育建筑都注重良好的环境条件及具有深刻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烙印,并且始终与教育观念、模式交织在一起,具有鲜明的“建筑教育”现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学校环境的建设。意大利

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近代教学论体系的

7[古希腊]柏拉图著.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325。10

Page 1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奠基人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讲:“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他指出:“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8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把其教育理想与具体的环境有机结合,通过教育环境这一载体极好地贯彻了他全面和谐的教育理论。尽管教育环境的积极功能和作用早被人们所看到,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对教育环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教育中的自然、物质和建筑环境方面,人们关心更多的是高校校园的空间环境、建筑风格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这种研究理路大多在建筑学领域展开,至今仍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譬如:有人对我国当代高校校园环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9研究指出,面对高校扩招带来的拥挤问题,许多高校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1)在原校址增加建筑密度和层数,拆除部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建筑,有机更新;(2)向周边有机延伸,即在原校址的周围向外扩展;(3)多领域平面隔离式延伸,即另辟新址建分校。因而我国高校在校园地理和空间环境的再造过程中,高校在环境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功能区划与结构的重组(譬如:随着校园城市化的发展,比如社会化学生公寓的推进,在大学校园的功能分布中,原有的宿舍区功能已经被校外的宿舍群置换,原校园空间更多的承担着精神和知识的交流,创新和生产力的创造),逐步重视交流共享空间(譬如:为发挥教师的团队协作和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学习,各个教学楼和专业系馆甚至是实验中心更方便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各个专业院系8[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5。9宋明星.“群构”:整体化高校校园环境构成方法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7。

11

Page 2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自成一体),同时还重视校园环境的新旧交汇(譬如:为营造大学独有的文化气质,注重老校园历史建筑的保护,而为体现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则在新校园建筑建设上强调其开放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深入,逐渐对教育环境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人们不再仅仅关注学校建筑和物质环境的教育意义,而将教育环境拓展到了社会和关系层次。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环境也就没有教育,显然杜威对环境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物质环境,而将环境扩大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际环境的层面。对教育环境的这种理解在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那里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他在《教育学的无知》一书中提出了学校中的隐性课程概念,从而将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管理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学校环境与建筑等纳入到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范畴。目前学术界主要从校园环境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建设等方面探讨和研究高校校园环境。

第一,关于校园环境的内涵。学术界对于“校园环境”概念内涵的界定与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环境”直接等同于校园自然与文化景观,而广义的“校园环境”是指环绕着校园主体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的生活、学习的一切自然形成和后天人工营造的物质、能量的总体。10这里既包括可见的、有形的物质环境,又包括无形的、但却客观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精神环境,如校园文化环境、校园心理环境、校园舆论环境、校园制度环境等具体形式11。从育人生态环境的有机性与整体性考虑,广义的理解“校园环境”的科学内涵更接近于这一概念的本质。10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南方论刊,2006(10).11王发毅.浅论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辽宁教育研究,2000(4).

12

Page 2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二,关于校园环境的特征。有学者把校园环境的特征概括为三个12:一是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校园环境是一种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二是多项艺术的综合体。校园环境蕴含景观生态学、经济学、建筑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三是育人功能具有多面性。校园环境的各种要素组合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环境时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要注意校园环境要素的多样性与其教育目标一致性的统一。

第三,关于校园环境的功能。英国教育家阿什比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国内学者研究认为,校园环境有四项重要功能13:一是熏陶功能。高校教育环境以其特有的精神氛围、物质文化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完成着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二是导向功能。高校教育环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指导着受教育者正确地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体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教育目标上来。三是凝聚功能。由学校教育环境形成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集体意识。四是激励功能。学校教育环境能够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其内在活力,使之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第四,关于校园环境的建设问题。有学者提出校园环境建设的目的是建立生态平衡的校园环境;建立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建立具有人性化、整体和谐的校园环境14。关于校园环境建设的任务,有学者认为应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自然风景特色、绿化美化程度、环境整洁水平、设备现代化层次等几个方面15。12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南方论刊,2006(10).13张建华.论高校教育环境建设.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4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南方论刊,2006(10).15陈沛沛.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2).

13

Page 2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关于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有学者提出:一是形成校园环境建设的共识与气氛,二是举办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是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五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六是优化学校物质环境,七是指导受教育者建设好个体教育环境16。另外,还有一些文献从生态学视角对高校环境展开了研究,提出了教育生

态环境的概念和大学教育生态化的理论观点。研究者指出,教育生态环境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象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高校教育生态环境是高校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步形成学校的校风、学风,成为具有学校鲜明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传统,成为有别于他校的文化特征,并存在于大学人的潜意识之中,打上了学校的文化烙印。17高校若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研究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生态系统的整体、系统和平衡观来重新分析和构建教育的理论框架,作者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教育生态化的主张,并从教育内部环境、教育内外部环境关系以及教育目标和途径的生态化三个层面对该主张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和开放的创造的新型的教育模式,重视和突出学生这一主体,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最终形成学生培养的教育生态链和生态区。18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教育生态质量控制理念。19这样一些概念和理论观点的提出,主要基于人们对高校教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高校教16张建华.论高校教育环境建设.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7肖洲,马洪义,王国辉. 教育生态环境在促进高校学生精神生态良性发展中的作用. 怀化学院学报,2007.Vol26(5)。18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魏国孝.坚持生态教育思想,实现大学教育生态化.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26卷 2004年第 6期。洪世梅.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7.Vol.28(6)。等研究。19徐德生,李弘,张聚伟.教育生态质量控制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2006. Vol.25(9)。

14

Page 2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育生态环境之所以如此重要,乃在于它对学生精神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优良的教育生态环境能够促进高校产生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得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促成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0因此,高校要着力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研究者从人文环境、科研环境、学术环境、实践环境和制度环境的角度对怎样营造这样的环境提出了相关的理念和操作化的建议。21

(二)国内外有关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是提出了这

个领域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理性的反思。许多相关的文献主要涉及到高校环境与人才培养和道德教育、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及高校环境对学生行为和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等主题。这些主题中对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认识含有意见较为相左的两方面的观点。一方是在承认高校环境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有:第一,精心设计、创建良好校园环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前提。因此,不但要重视校园自然和物质环境的建设,而且要注意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22第二,在学校环境中,学校的建筑负有教育的使命,象征某种理想和精神。学校建筑的教育作用,反映在智育上是提供幽静的学习环境。反映在德育上,它能陶冶身心、涵咏性格。高品位的建筑设施能使学校物化为外在的形象,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3第三,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20肖洲,马洪义,王国辉. 教育生态环境在促进高校学生精神生态良性发展中的作用. 怀化学院学报,2007.Vol26(5)。21宫丽华.高校要着力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Vol.27(3)。22王伟,王建涛.高校教育环境分析与创新性构建.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23吴鼎福,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0。

15

Page 2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能力。24第四,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环境的这种影响作用主要通过教师、同伴、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教育方式等才得以充分发挥的。25第五,高校环境对学生道德养成的促进作用。高校物质环境作为大学生德性养成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而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能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而学校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习惯。26

在我国学术界有关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文献关注的是对高校环境的消极影响进行理性反思。譬如有研究者指出,如今许多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良环境的背后隐藏着人们不易觉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其一,由于片面注重环境同化作用的发挥,客观上弱化了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其二,对私密空间的忽视或无法满足在不同程度上突出了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可能性;其三,环境对共性人格的过度刺激使学生个性行为凸显 .群体内部成员关系紧张;其四,地方院校特别是新建院校中普通存在着的对学校认同感淡漠的现象,使学生的未来文化成长空间缺乏应有的基础;其五,校园环境所提供的单一的竞争领域,造成学生自我评价标准的单一和对主体能力的片面认识,而这是形成学生心理压力过载的动因之一。27

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学术界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在探讨大学生发展的理论问题上就已经关注到了大学环境的功能和作用。美国学者费德曼(Feldman, Kenneth.A)和纽康姆(Newcomb, Theodore M)1969年出版的《大学对学生的影响》一书从多个层面对大学环境与学生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证24田松君.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其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25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7-10。26王萍.论高校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德性养成的影响,文教资料.2006(5)。27王宇.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增刊,117-118。

16

Page 2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研究。自此以后,美国学术界围绕“大学是怎样影响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了许多理论上的探讨和经验研究。前文已指出,美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主要有心理学、认知结构理、类型学和个人与环境互动等四种理论和思维框架。在这四种研究传统的影响下,环境在学生发展中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当前美国学术界形成的几种关于学生发展变化的大学影响模型中可以管窥一二。譬如在阿斯汀(Astin,Alexander W)的“输入-环境-输出(I-E-O)”模型中,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除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所具有的特点之外,学生在大学里的发展变化主要受到大学环境的影响。这环境不仅仅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如:课程、政策、资源等),而且还指学生对这种客观环境的心理感知和体验以及对环境的利用、参与和浸入。28

而在帕斯卡瑞拉(Pascarella, Ernest T.)的大学生发展变化模型中,大学环境的因素得到了更为精细化的分析。在这个模型中,他提出了对学生学习产出和成长有影响的五套变量(如图 1-1所示)。学校组织特征和学生的背景变量构成了学校环境变量,这三套变量对学生在校园里与他人的交往变量产生影响,而通过学校组织和学生个体的特征以及学校环境变量和学生社会化变量发展出学生努力的质量这一变量。学生的成长受到这五个变量的综合影响。其中,学校的组织或结构特征和学校环境只是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而学生与他人的交往、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学生个体的特征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在这个模型中,学生的学习被假定为学生原有的背景条件(输入)、学校的环境或特征(规模、经济状况、师生比)、师生交往、学生对学校环境的理解与感知,以及学生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29

28Alexander W. Astin. (1991).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8。29Ernest T. Pascarella & Patrick T. Terenzini.(1991).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Findings and Insights from

17

Page 2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1-1.不同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和认知发展影响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型美国学术界根据这些理论模型,运用许多调查工具搜集实证资料和数据,

对高校环境和学生发展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在这个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尤其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增长,在 10个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中就有 9人能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的保有率(persistence rates)一直是令美国人头疼的问题,而且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并没有接受到真正的高等教育,也没有从大学的教育目的中获益,也就是说并没有取得“成功”。因而,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成为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实践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影响学生成功的大学环境和条件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部分。外部环境包括高等教育认证活动和联邦高等教育政策等;高校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学校的学术支持、校园环境、同伴支持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见图 1-2)。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Inc. 53-55.转引自:周廷勇.高等教育质量观:生成与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学校的组织特征招生规模师生比学校的筛选率学生住宿条件

学生背景智力入学成绩个性期望民族

社会化互动与教师的交往与学生的交往

学习和认知发展

学校环境学生努力的质量

18

Page 2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1-2.影响学生成功的因素30

(三)对国内外学习环境研究范式的回顾教育领域的环境研究主要从人们对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关注开始。迄今在

学习和教学环境的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所谓客观主义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从“实在”的性质看,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真实的、客观的,它外在于人的心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的心智是主观的,它受控于外部的“客观实在”。第二,从知识的性质看,客观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摹写或反映,它外在于认识者。知识应表征那个独立于认识者而存在的真实世界,只有当该知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时,它才被认为是真实的。第三,从人类交往的性质看,知识意义获得的工作主要由科学家来完成,芸芸众生只是接受和传播这些知识。第四,从科学的性质看,科

30George D. Kuh, Jillian Kinzie, Jennifer A. Buckley, Brian K. Bridges, John C. Hayek.( 2007),Piecing Together the Student Success Puzzle: Research, Proposi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Vol. 32(5).

19

Page 2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是一种发现客观真理的活动,他拒斥任何主观意志。31客观主义的研究范式主要强调应该形成以“教”为主的学习环境,在客观主义者看来“世界是真实的,是结构化的,其结构能够示范给学习者……学习是一个把那些实体或概念绘制给学习者的过程”。32

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环境的研究是客观主义范式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看来,教育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学习通过教材反映的现实世界,教师或教学的作用就是将教材解释给学生听,至于学生是否能够对其感知到的东西作出自己的阐释,则未能得到应有的鼓励。学习者被告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并要在他的思维中复制这个世界的内容和结构。在如此的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际上形成的是一个具有控制性质、传递固定的、程式化的客观真理的过程和环境。

20世纪 30年代,人们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关于心理动力场理论的启发下,开始对教学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勒温发展了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考夫卡的“行为环境”概念,提出了“心理环境”的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动力场中发生的,动力场包括人和环境两部分,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用公式‘“B=f(PE)”表示,其中 B代表行为,f是指函数,P代表人,E代表环境,即行为随人和环境这个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过勒温这里的环境实际上指的是人的心理环境。33起初,人们研究教学环境时只是关注学校教学的物质层面,主要指的是由学校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其中包括照明、色彩、声音设备等物理空间。随后,人们又将学校或班级的心理气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等纳入研究领域,并开始考虑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样,教31Wilson, B.G(1997). 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http://carbon.cudenver.edu/~bwilson/construct. html32Jonassen, D.H.(1991).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In: T.M.Duffy & D.H.Jonasser(eds.).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versa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 138.33勒温著,高觉敷译.拓扑心理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0。

20

Page 2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环境不仅包括与教学实践密不可分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了心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序教学以及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开发的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是这种学习环境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或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概而言之,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要使得学生积累大量有组织的信息和程序性知识与技能,支持由教师、教科书及其他信息源向学生有效传递信息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这种客观主义范式在建构学习环境时,希望根据人类加工信息的过程而努力打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系统——譬如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习者和情境的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和顺序,注重有效练习,重视反馈和强化,而且还注重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希望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完美的教学环境。而所谓建构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在建构主义看来,

“实在”是由我们所赖以生活的各种事物和关系的网络构成的。认识者在他的经验以及他与环境的交往的基础上,解释并建构了“实在”。因此,“实在”是一个经验的世界。第二,就知识的性质而言,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没有客观的或绝对的价值。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是个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认识主体与世界之间是双向建构的关系,在这种互动中,知识得以生成。第三,从人类交往的性质看,我们的交往依赖于共享的或相互间协商的意义,其本质是合作性的,而不是一种权威或控制。第四,就科学的性质而言,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意义的创造活动,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科学也是带有偏见的,是经由人的价值观做出筛选的结果。可以说,现代教育发生的由“教”到“学”的变革是由建构主义所推动的。

“教学环境”的概念逐渐淡出研究者的视野,而“学习环境”正逐步走向研究21

Page 3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舞台的中心。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观将学习环境看作是一个系统,其构成要素间相互关联,在与不同的个体及文化交互作用时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学习。34在这个环境中,人们能够利用资源来理解事物的意义并建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地方。它强调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在帮助学习者建构理解和养成解决问题技能时的重要性。35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充满着意义的理解、诠释和建构的环境,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的。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育目标主要是:第一,包容并滋养多种观点,培养学生寻求多渠道、多途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为学生提供体验知识建构过程的机会。第三,营造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第四,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确定学习的目标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五,提供合作的机会。第六,使用多种表征方式,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第七,鼓励元认知的和反思性的活动第八,置学习于社会经验之中。36乔纳森曾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一般特征作出总结性描述,他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知识生成过程中的个人的主动建构;强调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真实任务的学习,而非剥离于情境的抽象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的是诸如现实世界的场景或基于案例的学习环境,而不是预先确定的教学序列;它鼓励对经验进行深切的反思;使知识的建构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和内容;支持学习者通过社会协商合作地建构知识。

34Salomon, G. (1994).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Studying Computer 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S. Vosniadou, E. De Corte & H.Mandl (Eds.) 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x. NATO ASI Series 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 Vol.137. Berlin: Springer.35Wilson, B.G.(1996).What i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ilson, B.G.(E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 Desig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36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7。

22

Page 3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四)简要述评国内外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为本论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文献、方法和

理论基础。这些研究有的从理论上论证了环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高校环境的概念和内涵做出了较为明确的分析;有的从方法上以实证的研究范式探索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但从上文的文献综述来看,国内外主要是在客观主义的研究范式下开展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尽管美国学术界也关注学生对高校环境和资源的体认和利用,但最后还是偏向了从学生个体的视角审视学生发展,更多的是将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活动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相对忽略了学校环境的影响作用,并且对高校环境的认识仅仅局限于高校的规模、校园条件等方面而将高校存在的人际氛围等因素排除在高校环境之外。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实证的、科学的、规范的和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概而言之,在本文的研究主题上主要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一,需要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内涵和结构要素进行再理解。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将环境、教育与学生孤立起来,对高校环境的结构要素和层次分析和理解显得宽泛而不利于对之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其二,需要对我国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目前许多研究在这方面还基本上是空白,仅有一些理性的反思,而缺少实证的数据和资料。其三,需要以实证的数据深入探索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高校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

另外,已有研究在方法上只是以研究者的视野和思维框架去理解高校环境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缺少以学生自己的视角去反思高校环境。譬如: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评价?他们是如何

23

Page 3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利用和参与到校园环境中的?他们渴望自己能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他们对自己天天与之相伴的校园有怎样的期待?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还没有真正进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视野,因而也谈不上受到重视。其结果是我们在校园环境的研究以及建设实践上的种种努力往往是“一厢情愿”,甚至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本论文正是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学生的视角审视高校环境,对上文所述的目前仍待深入研究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从而为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为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研究的主题和问题,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五章。首先在第一

章的导言中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以及已有研究的进展和问题等。然后,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问题并分析和探究了高校学术学习环境概念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工具得出的数据对山东省高校学生就读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重点研究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最后本文对如何创建优良的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反思,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本论文围绕“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这一主题,以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为

24

Page 3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研究对象,首先陈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综述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界定论文的研究范围,明确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探索和研究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问题,从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概念和内涵、类型以及功能等角度厘清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以为调查研究奠定分析的框架和基础。再次,本文运用《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对山东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进行个案和调查研究,分析山东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本论文以前面调查研究的数据,运用 spss软件,采取典型相关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索了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最后,在前面理论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论文选择山东省高校为个案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有三方

面原因:其一,笔者本人自在山东省省属高校担任领导职务以来,一直以来非常关心山东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山东高等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山东高等教育大环境对高校和学生产生的影响等重要问题。其二,山东省高校的许多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山东不但是经济大省,而且还是高教大省,在高校学习环境方面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三,笔者本人与山东省内其它高校有广泛联系,能够确保获得坚实的一手数据和资料以保证调查和研究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正是基于上述三方面因素的考虑,本文在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时试图以山东省为个案,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层次本科院校学习环境的情况,掌握山东省大学生学习环境的有关信息,从而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有关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25

Page 3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确立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紧密相连。本文主要探究高校

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掌握前人的研究文献,而且需要在这些文献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数据探索和检验前人的理论观点并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因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试图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文献研究主要用于梳理前人关于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文献,分

析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问卷调查主要用于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现状和特点以及探索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是本次调查的工具,它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规划中心教授乔治 ·库( George D.Kuh)主持编定的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翻译而来,该问卷在中国的使用得到了乔治·库教授的授权。本文将在调查研究部分重点介绍该问卷的主要内容、功能及其与本研究的关系。最后,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和有关文献资料对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共性和差异有较为深刻的体认。

三、研究过程自确定研究主题和问题以来,本论文大致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是文献的梳理和分析阶段(2007年 9月—2007年 10月)。在此阶

段进一步明确了前人在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上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路径,从而

26

Page 3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形成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第二阶段是问卷调查及分析阶段(2007年 11月—2008年 4月)。在这一阶

段,通过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确定了问卷调查样本的来源问题。然后根据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结合笔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将调查范围锁定在山东省高校范围内的在读学生,依据部属重点院校、地方重点院校和地方一般院校三个层次的划分对山东省高校进行目的性分层抽样。问卷回收后,根据前期研究计划,主要研究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并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了不同高校环境的摆布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方式。第三阶段是论文的撰写阶段(2008年 5月—2008年 10月)。主要工作是:

整合前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形成文字。

27

Page 3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二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探索长期以来,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

等学科领域的学者们最有兴趣和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随着生态学学科的产生以及近年来学科之间融合程度的加深,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打破了各学科领域的界限,开始逐步渗透到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主题上来,从而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本章重点梳理和探讨了人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形成的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有关理论,其目的在于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分析和思维的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人类学中环境解释的三种传统及其理论观点对人类行为作广泛的比较研究,从而探求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和原则,是

人类学家的主要任务。为什么人类行为存在种种差异?这个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人类学家。西方的思想观念中就这个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论传统。

一、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是:物质环境在人类事务中发挥着原动力的作用。人

格、道德、政治和宗教、物质文化、生物等等都可以用环境决定论的这个观点来解释。在西方,这种观点的起源由来已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都认为,气候对人格和智力的影响决定着其他人类事务。他们把气候与政体相联系,认为希腊的温和气候是民主整体和产生适合于统治他人的民族的理想气候。另一方面,专

28

Page 3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制政体则适宜于热带,因为其民族缺乏志气和对自由的向往,而且偏激狂热。在寒带没有形成完善的政体形式,因为其民族缺乏本领和才智,并且过于偏爱个人的自由。显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开启了环境决定论的先河。这种观点一直影响人们到 20世纪初。

18世纪,法国人孟德斯鸠将环境决定论的推理方法运用于宗教研究,在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根据他的观点,炎热的气候容易导致人嗜好睡觉,因而在这种氛围下容易产生消极的宗教。在他看来,印度的佛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孟德斯鸠认为,在寒冷的气候下,宗教则受与偏好个人自由和能动性相适应的侵略性所支配。到 20世纪,仍有人相信孟德斯鸠的这种思想和解释方法。譬如:地理学家亨廷顿(E·Huntigton)在其所著《文明的主要动力》一书中认为最高形式的宗教均产生于世界的温带,因为温和的气候更有益于产生理智的思想。37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仍有相当多的学者拥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和方法。因为当时发展中的科学方法还是以探索简单的、单线的因果关系为标志,而尚未认识到形成当今科学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过程。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时,一些人主张环境而另一些人赞成传播,两者提出的都是与线性学科相一致的简单的、直向的解释。一些早期的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注意到在文化区域和自然区域之间存有普遍的一致性,因而认为是环境导致产生独特的文化区。其中,物质文化和技术被认为受环境影响最大。人类学家W·H·Holmes在讨论美国西南部史前史时论证道:“特殊血统的民族的能力和文化遗传在决定物质文化形式方面,和他们居住的环境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

37 E•Huntigton, Mainsprings of Civilization,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45。29

Page 3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要了”。38而且,人们还以环境解释非物质文化。另一位美国人类学家霍奇(F·W·Hodge)指出:“环境的作用会影响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生活方式和习俗艺术作品和题材、知识和符号的使用”。39

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的共同的相互作用,已经认识到环境只是起着一种“限制性的”但非创造性的作用。尽管环境决定人类生物差异的解释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已经表明,环境作为生物变异的一种动因,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在理论界受到诸多质疑和怀疑,其在解释人类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被逐步淡化。

二、环境可能论——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传统文化人类学作为研究文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详细记录和描述各种社

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人们日常实践的文化意义的深入了解,探索人类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这门兴起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兴学科促成了人类学界关于环境作用解释发生了从决定论到可能论的转变趋势。这种转变主要归因于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F·Boas)个人的影响。他提出特殊文化性质和形态的产生普遍基于历史传统而非环境。博厄斯对特殊文化的强调导致产生了所谓的“历史特殊论”派——一个常常被指责为反环境论的学派。但是博厄斯并非完全忽视环境:“我将始终不断地认为……环境变量是限制和改变现有文化的有关因素”。40他的确认为环境对解释文化特质的起源是无关的。然而,环境的重要作用在于解释一些文化特征为什么没有出现,而不是说明它们为什么一定会产

38 转引自:唐纳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文物出版社.2002年,3。39 转引自:唐纳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文物出版社.2002年,3。40 M·Harris,The Rise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y,Thomas Y.Crowell,New york, 1968.

30

Page 3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生。这便是可能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文化区”是环境可能论中的关键概念。尽管早在 1896年,Q·T·Mason就指

出,物质文化和技术的地理分布是由环境所“模化”而非由它所引起的。基于这一假说,他确立了 12个民族环境和文化区域。但是“文化区”的概念的充分发展和明确提出是在博厄斯之后得以形成的。博厄斯认为,“文化区”是将人类划分成许多文化群的自然群体。也就是把相连接地区的文化因素或文化特质的分布绘制成地图来证明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博厄斯的学生克鲁伯(A·L·Kroeber)和威斯勒(C·Wissler)承接这种传统,从文化作为自然区域的特色是否许可的方面来看待文化区域和自然区域之间普遍的相关性。无论如何,环境不能用于解释为什么一个文化区域表现为父系继承,而另一个文化区域又以母系继承为特征,这只能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因此,克鲁伯评论道:“文化根源于自然,要彻底认识文化,只有联系其根源的自然环境,这是事实;但是,像根植于土壤的植物不是由土壤制造的一样,文化并不是由其根植的自然环境所制造的。文化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其他文化现象。”41实际上,文化区的概念是一种介于决定论和极端的“文化”传播论观点及其他有关学派之间的折中物。文化进化论是环境可能论观点自然发展的逻辑结果。这种文化进化论认为:

一定的环境类型可以制约但却绝不能决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人格或某种先天的精神气质只不过是一种时髦的小玩艺,并不是文化起源和变迁的动力。因为“文化乃是事件的独特类型,乃是现象的独特的秩序”,作为一条事件之流,“文化的决定因素乃在于文化支流的自身之内,语言、风尚、信仰、工具和仪式41 A•L•Kroeber,Culture and Natural Areas of Native North Ame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39.

31

Page 4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乃是先前的和同时的文化要素和过程的产物……文化是自成系统的,它是依据自己的原则和规律而运行的一种事件和过程,并仅能根据它自己的因素和过程来加以解释”。42概言之,人们只能根据文化自身来解释文化。因此,当文化人类学朝向文化进化论方向发展时,环境在文化起源和变迁中的作用仅仅是一种需要证据的可能,甚至会遭遇被抛弃的命运。

三、互动论——生态人类学的观点尽管环境决定论和可能论有显著的差异,但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相通之处,

即都将人类和环境完全分开,两者决不相容。其目的在于确定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影响。决定论观点坚持环境能动地塑造人(反之亦然),而可能论观点则认为环境起着一种限制或选择的作用。根据人类学家 C•格尔茨(C•Geertz)的看法,“根据这一公式,人们只能提出这样最笼统的问题:‘环境影响文化的程度多大’、‘人类活动改变环境的程度多大’,而最笼统的回答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但不完全’”。43

随着人们对决定论和可能论的种种不满的与日俱进,在人类思维中曾原始存在的互动论思想崭露头角。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始终不断地发生,两者之间的明确的“分野”是不存在的。要理解一方就要了解另一方。这种原始思维和假设便是互动论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伴随着德国生物学家 E•黑克尔首创“生态学”一词以来,生态人类学的理论观点受到重视和亲睐。但人们反观其发展历程时,却发现生态学的讨论在 19世纪 C·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中早已得到了特别的表述。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所有生物在其“生存42 莱斯利•A•怀特,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2。43 C•Geertz,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63.

32

Page 4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斗争”中必须彼此相互适应。在论及这一关系时,达尔文提出了“生命网络”的概念,并举了生物界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大黄蜂在英国乡村担负着为草原传授花粉之职,但是黄蜂的数量受到田鼠的限制,因为田鼠毁坏蜂巢。由于蜂越少,得以受粉的草也越少,因而草原就不会尽其所能地繁盛。但是,达尔文观察到,靠近村庄和市镇的草原更丰饶,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居住区有大量家猫捕食田鼠,因而大大减少了田鼠的数量。随着田鼠的减少,黄蜂就兴旺草原也就茂盛。44

繁盛于 20世纪的生态学大多限于对动植物而非对于人的研究。然而,20世纪 20年代,随着 J·斯图尔德(J•H•Stewart)研究成果的问世,生态学进入了人类学的研究文献中。文化生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认识到环境和文化不是分离的,而是包含辩证的相互作用,或谓反馈或互为因果性。由此形成了生态学的两个基本思想:其一,环境和文化皆非既定的,而是互相界定的;其二,环境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不仅仅是限制或选择。在反馈关系中环境和文化的相对影响是不同等的。因此,有时文化起着更为积极的作用有时环境又占上风。斯图尔德认为,文化的某些部分比较其他部分更易受强大环境关系的影响,生态学分析只能用于解释这种“文化核心”方面的跨文化的类似性。社会经济部分——与生计活动和经济安排最密切相关的社会特征,构成文化核心。因而,文化生态学主要涉及到对“环境与开发或生产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模式与开发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文化其它部分的影响程度”等问题的分析。文化生态学的目的是“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文化模式的起源”,这种方法要求对地域群展开详细研究之前必须对其环境进行生

44 C•达尔文,物种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33

Page 4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态学概述。45无疑,这一重要问题推动了当前人类学中生态学研究的兴旺发达。文化、生物和环境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观点最终导致了生态学系统概念的产

生。从理论上说,生态学系统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关系的能动配置,通过它能量得以流通、物质得以循环,并且因为它,生存的其他问题得以解决。实际上,生态学系统是由一群植物和动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确立的,由此构成一个“食物网”,并对各自的生存机遇产生全面影响。对人类参与其中的生态学系统也可以作如是观并可以像那些无人类参与的生态系统那样加以研究。46总之,生态人类学的观点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平衡和恢复两种力量推动的。平衡力量用以稳定系统,使其不至波动太大,恢复力量则起到防止系统自毁,确保其一直持续下去的作用。

第二节 心理学中环境解释的理论传统及其理论观点如果说人类学是从更为宏观和广阔的层面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话,那么,

心理学则更注重从微观层面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无疑,人类思想中曾经产生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互动论的观点在心理学的不同研究中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现甚至我们可以说,心理学中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传统与人类学中的三种传统有惊人的一致性,只不过心理学的研究将关注的主题限定在人的行为的动力和差异等具体问题上,并不像人类学那样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文化”上。就心理学研究领域来说,在人的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题上主要形成了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论三种理论传统。

45 J·H·Stewart,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1955.46 唐纳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文物出版社 2002年,13。

34

Page 4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中关于环境作用的解释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进入心理动力学理论的

视线中。在心理动力学理论看来,人的行为普遍被认为是由各种内在因素,如需要、内驱力和本能所推动的。人的行为是个体内部力量相互作用的表现。而这些动力作用大多数处于无意识水平以下。另外,在心理动力学理论流派中还有另一条工作路线,它主张人的行为受个体特质的支配,所谓特质指的是以某些方式行动的广泛而持久的倾向,人的行为主要是某种倾向的产物。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观点曾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现在也仍

有不少的拥护者。动机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便是得益于这种理论观点的启发。这种理论将动机定义为“驱动有机体开始行动的刺激或者动力”,认为“动机”可以解释行为之间的差异。譬如:很多强烈的行为都是由高水平的动机而产生的结果,并且它能够解释行为的直接原因。依据动力是否与行为相分离,动机可以分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47内在动机是一种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作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这些需要潜伏于人的多种行为中,包括探究活动、学习甚至游戏活动中,它激起人们去寻求并努力征服一系列对其能力来说是最理想或最合适的挑战。因此,人类有机体的本性是积极的,这种积极性的体现是自发的、与个体行为一致的内部经验48

然而,心理动力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批评。根据班杜拉(A·Bandura)的研究,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反驳观点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49

47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台北: 华东书局, 1991.48Deci E L,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 New York: Pienum Press, 1985.49 班杜拉.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7。

35

Page 4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一,心理动力学理论对人的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的解释。因为内部决定因素常常是从他们假设的行为中推论出来的,对这种内部决定因素的描述成了行为的原因。譬如:敌意的冲动是从人的易发怒的行为中推论出来的,然后人们又将这种行为归因于敌意冲动的作用。第二,内部动因并不能很好解释一定行为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著变化。当变化的社会条件产生可以预见的行为变化时,所假设的原因不可能主要存在于机体的内驱力中,而且原因也可能比它的不同效果更复杂。已经有许多心理学的实验和研究都发现: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来自交互作用的推动,而不是单向来自无意识心理功能的动力流。第三,如果行为主要是某种倾向的产物,那么在不同情境和不同时期的行为应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人格特质通常与人的社会行为的相关性很低,测量某一侵犯性特质,对于预测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是否产生侵犯行为没有多大帮助。

二、行为主义对环境作用的解释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基本上可以说是环境决定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再现。行

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惠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Broadus·Waston)的工作,斯金纳(Skinner,B·F)进一步推动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在分析和探究人的行为的原因时,华生建立了“刺激—反应(S-R)”的分析框架,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得到解释,“知道了反应就可以预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50我们可以认为,由华生建立起来的S-R的分析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一种反叛。因为,华生不承认人的本能和情绪这样一些所谓“内部”的东西是人的行为和成

50 华生.行为主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6

Page 4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长的动力。在他看来,训练和学习等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刺激才是理解人类行为发展的关键。概言之,对行为环境的关注是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主要着力点。但是,这样一种刺激反应的分析方式受到许多批评。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

(Kurt·Lewin)的批评是这些批评中最有力度的一个。他指出,行为环境固然重要,但它不足以说明行为的全部事实。例如,在庭院里玩耍的幼儿的举止会随着母亲在家或外出而不同。人们不能假设母亲这个事实连续处于幼儿意识里。因此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个体行为当下意识到的环境,而且还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环境,即:个体当时虽没有意识到、但却“有影响”的事实。据此,勒温提出了B=f(PE)的行为公式。在这个公式里,B表示行为,f表示函数关系,P表示个体,E表示环境。该公式表明,行为是个体和环境的函数。行为随着个体和环境这个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同个体对不同环境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对于同一环境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51

在勒温的这个行为公式中的环境,不是指纯客观环境,而是指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是由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和准概念事实所构成。所谓“准事实”是指个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客观现实中对个体有影响的那些事实。所以,准事实同客观现实往往因人因时而不相对应。例如:同一个物理环境,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心理环境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对于同一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心理环境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是准物理事实,而不是客观的物理事实。比如,母亲以警察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孩子由于害怕警察而听从母亲,但是对于这个孩子实际发生影响的是在他头脑里的准社会的警察的权威,而不是警察对他所起的客观的社会的权威。

51 勒温.拓扑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7

Page 4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勒温进一步认为,对人的行为的动力的研究,必须考虑整个情境,即个体和环境两者的状态,这就需要设法用共同术语把个体和环境描述为同一情境的两个组分。由于心理学中的“情境”一词通常是指环境而言,故而勒温创造了“心理生活空间”这个术语,来表示确定个体在某一时刻的行为的全部事实。区域、边界和位移是理解“心理生活空间”概念的关键词。个体所存在和运动之处或进行位移所通过之处等都必须被描述为一个区域,甚至个体本身以及整个生活空间,也必须被描述为一个区域。区域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心理区域具有不同花样的边界。花园的栅栏是边界;母亲对于儿童的不能单独上街的禁令,也是边界。两个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边界地带。从一个区域运动到另一个区域称为位移。位移也是多种多样的。勒温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场的层次的变化

以及同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人们深入揭示了行为环境中的心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尽管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受到种种质疑,但它仍有强有力的发展趋势。斯金

纳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他比华生更为强有力地避免内因在人的行为中动力作用,认为行为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和环境相依性联合控制的产物,据此提出了 S-R-S三因素模型。S代表情境线索,它们为行为 R建立情形,其结果 S(刺激)塑造并控制行为。尽管斯金纳并不否认内部事件与行为相关联,但他对此也并不感兴趣。因为他认为这些事件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通过假定内部事件的传递但并不创造影响,行为就可以无视内部环节而借助外部刺激与行动的联系就能得到充分解释。可以说,斯金纳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和影响,将行为的动因置于环境的力量之中。

38

Page 4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三、三方互惠论——社会认知论的理论观点在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将环境看作一个自主的力量,认为环境对人的行

为具有绝对的、单向的塑造、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观点,已经受到许多质疑和争论这种单向决定论的观点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人们逐步体验到:通过改变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和个人的观点与只努力改变个人的观点而忽视改变养育他们的环境相比,人的状况能得到更大的改善。这样便将人们引向了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论的理论模型上,行为被描绘为是人和环境影响的产物。但这种相互作用观只是单方面的:人和情境被作为独立的实体对待,两者以未经特别指明的方式产生行为。然而,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不是作为独立决定因素起作用的。因而,这种观点没有注意到:人和环境是相互决定的,人们创造、改变和破坏环境,他们导致的环境状况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未来生活的性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班杜拉提出了著名的三方互惠性的社会认知论。班杜拉是在其早期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社会认知论的。

该理论首先承认人类具有符号表征、预测、替代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五种基本能力。在这种人性观的基础上,班杜拉进而指出,行为、认知和其他人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三者都作为决定因素相互起作用(见图 2-1)。

图 2-1.在三方互 惠的原因中三类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图解52

52 班杜拉.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2。

B

P E

39

Page 4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2-1中,P代表个体,B表示行为,E表示环境。在这个理论模型中,互惠指的是原因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该理论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认知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三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因素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主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三者作为某种影响因素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个体起作用的。某种因素要造成一定的影响,常常需要许多其他因素。也就是说,个体、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多重性。三者相互影响的模式和力量在互为因果方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环境来说,由三组相互作用因素所施加的相对影响将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相互影响的作用并不一定具有同时性。班杜拉指出,从个体和行为的相互作用来看,个体的思想、信念和所体验的东西影响他们怎样行动。而他们的行为的后果反过来又部分决定其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看,当通过模仿、直觉和社会说服改变人的思想和情感时,环境除了影响人的行为之外,也影响人本身。尽管班杜拉极力坚持这种三方交互决定论的观点,但班杜拉最终仍然还是

有所偏向,尤其注重行为主体的内部倾向和认知。在他看来,环境的存在及其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潜在的,并取决于主体的认知把握。正如他所说:“寻找行为的最终环境原因的普遍做法是一种无效的做法。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同一事件既可能是环境刺激、反应或者也可能是环境强化物,这要取决于人们在事件流中何时碰巧首先选择观察正在进行的交互作用的哪一个侧面”。53

53 班杜拉.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5。40

Page 4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三节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从上文的梳理我们发现,在论述文化的起源和人类行为的动因过程中,环

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极大关注。然而,这些学科却仅仅是从文化和个体的角度谈及环境,缺乏对环境更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发展的问题。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 U)对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吸取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将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研究放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中,探究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作用,以及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布朗芬布伦纳的这种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在理论上改变在人类发展的研究中所存在的对人和环境两个方面的不平衡的重视程度。布朗芬布伦纳指出,人类发展生态学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存在的更大环境的影响”。54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潜在的假设:第一,发展着的人不能被看作是环境在其之上任意施加影响的一块白板,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并时刻重新构建其所在环境的动态的实体;第二,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是双向的,呈现一种互动关系;第三,与发展过程相联系的环境不仅是指单一的、即时的情景还包括了各情景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这些情景所根植于的更大的环境。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从而提出了生态54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1

Page 5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环境的概念系统。生态环境包含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四个种类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包容关系,类似一种同心圆样式的结构。一些学者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编制了模式图(见图 2-2),该图较为清晰地表述了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 2-2.根据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建立的生态系统模型图55

所谓小系统指的是,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它最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强调个体“对环境的体验”是理解小系统概念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小系统的概念与上文所述的勒温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有类似之处。因为这两个概念都暗含着对研究者提出这样的任务:应该从经验上去发现周围情景如何被生活于其中的人所感知的过程。概而言之,小系统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它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或者他人正在参与的任务或行为;第二,小系统中个体能够真切地感知到人与人之间的内部联系;第三,小系统中还具有一种角色观念,它指的是人生活在社会中所联系到的与自己社会地位一致的行为和期望。55 Garbarino, J.& Abramowitz, R.H. (1992).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Garbarino, J.(Ed.), Children and Famli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awthorne, N. Y.: Aldine De Gruyter.

42

Page 5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对学生来说,学校、家庭和社会同伴之间的关系;对成人来说,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等。中间系统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一,复合环境指个体参与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境。其二,间接连结。个体在参与两个以上的环境时,它并不是直接参与的,而是由第三方建立起联系,充当了间接连结的作用。其三,环境之间是相互交流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次级网络中的信息,会以不同方式得到相互的传递和交流。其四,环境之间的知识,即在某一环境中存在其他环境的信息或经验。如果发展主体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前能够预先获取即将到来的转变的有关信息、建议和经验,那么个体在中间系统这样一个平台上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而中间系统的这四种不同类型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还离不开其所处的更大的环境。外系统是指外在的一个或多个环境,虽是发展的个体没有直接参与,但它

们的变化对个体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大系统是指各种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文化或亚文化水平上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将人的发展放在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对

个体所处的庞大生态系统做了条分细缕,所提出的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等概念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个体所处的环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使我们认识到学校不应该是一座孤岛,教育不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活动,而应该充分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如此才能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43

Page 5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四节 作为一种特殊环境的学校和教育从上文对各学科关于环境作用的解释理论的探讨中,我们深切地体验到有

必要再一次对学校和教育的概念及有关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思考。我们一般都认可学校是教育的场所这样一种观念。然而,当涉及到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时,便会有无休无止的争论。在我国教育界,在经过几十年的讨论之后,我们大体形成了广义的和狭义的教育概念。广义的教育概念认为教育是“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56在狭义的教育概念中,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观点影响最大。但是这两种命题都受到了理性眼光的质疑,“培养说”被认为是“教育即教育人的活动”的同义反复,而广义的教育概念则将教育做了泛化,混淆了教育和本能活动之间的界限。57

在对以上两种教育概念的批判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关系性”的方式对教育做出描述的观点,将教育看作是文化与人的互动,在文化与人的互动中,教育显现了三对关系:人造物-人;符号-人;人-人。在前两对关系中,文化与人的互动即相互作用是直接的,在后一种关系中,文化与人的互动是以一定社会关系的他人为中介的,这种情况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他人含有的内隐文化意蕴的言语或行为对人产生的影响;另一种是他人组织一定的文化材料来对其施以影响。因而,文化与人的互动中可以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这两种互动形式。58沿着这样的分析思路,人们发现,实际上在远古时代,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是具有教育性的。随着人类经验的增长、生活世界意义的扩大以及文字的出现,学校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与人之间无意识的互动给驱逐除教育的家园,56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57 周作宇,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58 周作宇,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

44

Page 5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而代之以有意识的互动,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理性化进程,这时,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教育明确地以“人造物”或是某种符号为媒介而展开。因而,教育被切割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生活化的教育世界或教育的生活世界,一个是理性化的教育世界或教育的理性世界。在理性化的进程中,教育的生活世界被理性化的教育世界挤兑、驱逐,人们以内隐的未经审查和言明的文化形式为媒介的自由交往被有目的有意识的以某种文化材料为媒介的有限制的交往所取代。这样一种状况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乃至人们极力呼吁:“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如果所获得的知识和专门的智力技能不能影响社会倾向的形成,平常的充满活力的经验的意义不能增进,而学校教育只能制造学习上的‘骗子’——自私自利的专家。一种是人们自觉地学得的知识,因为他们知道这是通过特殊的学习任务学会的,另一种是他们不自觉地学得的知识,因为他们通过和别人的交往,吸取他们的知识,养成自己的品性。避免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割裂,成为发展专门的学校教育的一个越来越难以处理的任务”。59

我们已然认识到教育的致命要害所在,但却没有意识到我们这种思维方式中的弱点。尽管我们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孤立的活动,认识到教育的要义在于“文化与人”的互动。但是,我们并没有突破思维的盲区。当我们认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时,显然没有意识到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环境,从而画地为牢,将教育与学校和社会分别对待,孜孜不倦地探讨孤立的“教育活动”及其本质,进而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教育系统的属性等问题。显然,我们在创造更多的教育理论和知识的同时,走了一些弯路。如果

59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5

Page 5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我们认识到,教育是在一种特殊的场景中进行的活动,而且这种教育活动自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景的话,我们的思维则会更为直接地关切教育与个体的发展的种种问题。因而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到,探索教育这种情境及其与它自身所处的另一种情境之间的交融对个体发展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意义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对教育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做出更为细致的分析,研究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探索教育环境的各要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

46

Page 5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本章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概念进行了再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其目的是为下一步的调查研究奠定思维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内涵一、对“环境”概念的不同理解在汉语语系中,人们关于环境的最普遍认识多源于《辞海》里的界定,《辞

海》中关于“环境”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指环绕所辖的区域:周匝。《元史·

余阙传》:“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另一种解释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60第一种解释是广义的环境概念,其环绕中心体可以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第二种解释相对于第一条解释来说是狭义的环境概念,指专门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客观存在。在英语中,有许多词语都可以被译为环境,其中 environment和 situation

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人们通常把前者译为环境,泛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后者译为情境或情景,特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目前,我国的学术研究中,对环境概念使用多的是environment而非 situation。作为许多学科共同使用的一个概念,环境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有不同的理解

和定义。环境在生物学上是指一切有机体生存所必须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在地理60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第 1519页。

47

Page 5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上是指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和;在环境科学上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61哲学上主要是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理解环境概念,而这个概念主要是指涉自然环境的;62在心理学中,环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对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与变化。63

在教育学中,人们通常采用《辞海》中关于“环境”概念的第二种定义和解释,即环境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譬如:在《教育大辞典》中关于“环境”的解释是:一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先天环境即胎内环境和后天环境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二是以人的主体为中心,围绕自我的事物。包括外部环境即先天环境和后天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即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64由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关注的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问题,以人为环境中心体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教育学中的环境概念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是指围绕在中心体外围的周边体,还包括中心体内部的环境因素。由上述对环境概念的不同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最初是从地域和空间

的角度理解环境的,它往往被视为是对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或条件作用的物理方面的特点。然而,当前对于环境的理解已经超越空间和物理特性的涵盖范围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具有包容性,它指涉了影响研究对象的所有条件。当人们把环境理解为外部条件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抛开主观的客观存在,而是从主体出发的客体指向。“环境(environment)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61郭建耀.新建本科院校学术环境状况及其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第 8页。62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版,第 922页。63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 272页。64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第 604页。

48

Page 5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间各种条件的总和。具体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65这个理解与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 J.)

的理解比较相似,他指出:“‘环境’、‘生活条件这些词,不仅表示围绕个体的周围事物,还表示周围事物和个体自己的主动趋势的特殊的连续性。当然,无生物是和它的周围事物连接在一起的;但是,除非用比喻的说法,周围的情况并不构成环境。因为无机物并不关心影响它的各种势力。另一方面,有些东西在空间和时间上和一种生物,特别是人类,相隔遥远,甚至可以比有些和他接近的东西更加真实地形成他的环境。一个人的活动跟着事物而变异,这些东西就是他的真环境。因而,天文学家的活动跟着他所凝视和计算的星星而变异。在他直接的事物中,他的望远镜是他最亲密的环境。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他的环境包括他所关系的人类生活远古时代以及他借以和哪个时代建立联系的遗迹、铭刻等等。总之,环境包括促进或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66

综上所论,上述对环境概念的不同理解,对于我们科学、全面地把握环境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看来,对环境概念的理解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环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事物或活动的外部存在。如果把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视为中心项,那么其外部的影响因素就构成了它的环境。其次,环境是中心项外部相关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统一体。中心项外部的因素和条件是多样化的,它们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生态关系。第三,环境是与中心项对立而存在的。一定的事物或活动是在相应的环境中存在的,并通过环境表现自己的特65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第 275页。66[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第 17页。

49

Page 5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征,一定的环境也构成了该事物或活动存在的条件和基础。第四,环境是动态的因为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环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总而言之,环境是一个由许多复杂混合的变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缠结而构成的完整实体,是包括物理环境和所有生物群体的生态系统。一个环境既有空间也有时间,更有鲜活的生命在其中活跃,它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一句话,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角色、活动、目标、关系、交往、工具、情境等因素交相辉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

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环境界定比较普遍的是学习环境的场所观和学习环境的

条件背景观,第一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发生的物理空间或场所,如美国教育技术学院Knirk ·F·G明确将学习环境定义为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及家庭环境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67第二种观点从学习需要满足与提供的条件出发来界定学习环境,如有的学者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教师、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设施和条件,它是完成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广义上也包括社会和家庭提供的学习条件。68上述两种观点把学习环境定义为支持学习行为的场所和条件。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同辈群体和高校各种资源以及高校自身在历史传承中积淀的人文精神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上述意义上来说我们将学习环境定义为那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67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5。68哲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1818。

50

Page 5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的)的所有外部系统的总和。对这样一个概念需要做出以下几点说明:首先,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学生学习环境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因为高校学生并不仅仅生活在学校的内部环境之中,而且他们还与校外的环境处于不断的交流之中。因而,学生学习环境又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学生学习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子系统,而学校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然而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本课题所讨论的“学习环境”是狭义的概念,即高校内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客观环境,不包括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区域环境和学生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的等方面环境的影响,也不包括学生个体内部即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学生学习环境并非仅仅指自然环境和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环境,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文化的各种环境要素构成了生动的、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发挥着影响。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个体和群体在目标导向下的行为成为一张意义之网。学习是连接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关联性的纽带。

最后,还需要注意区分学习环境与当前学术界运用的就读环境、育人环境和校园环境等概念之间的差异与关系:基于本课题运用《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作为调查工具,用于研究高校学生

学习环境现状和特点以及探索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学习环境与就读环境的关系。学生在高校不仅仅从事狭义的学习活动,还参与和个人发展有关的其它活动,学习就是学生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外,学生在学

51

Page 6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习的过程中与教师、同辈群体和高校各种资源以及高校自身在历史传承中积淀的人文精神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学习环境指学生所感知、体验到的与学习和个人发展有关的环境因素,注重学生个体和客观环境的有机互动。我们再来看看“就读”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某处读书”,它的主体也直接指向人,69所谓高校学生就读环境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为高校内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客观环境,是学生所感知、体验到的与学习和个人发展有关的环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环境与就读环境可以理解为完全等同的概念。第二,关于学习环境与育人环境的关系。有的学者对“育人环境”的界定是

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办学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形文化两部分,又分为校园的自然环境、物态环境、文化环境和学校的制度环境。70说明高校的育人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种层次和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校内一切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能力培养相关的因素综合构成了高校的育人环境。由此意义上讲高校的育人环境和学习环境其内涵接近,只是育人环境的论述角度更多的是强调高校在促进人才成长成才的环境营造,而学习环境则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强调学生所感知、体验到的与学习和个人发展有关的环境因素,注重学生个体和客观环境的有机互动。第三,关于学习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关系。学术界对于“校园环境”内涵的界

定与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环境”直接等同于校园自然与文化景观,而本课题所指的“学习环境”指学生所感知、体验到的与学习和个人发展69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6年,678页。70陈宗国.校园育人环境及其营造策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 7页。

52

Page 6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有关的环境因素,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还应该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环境,所以学习环境应该包含狭义的校园环境。而广义的“校园环境”是指环绕着校园主体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的生活、学习的一切自然形成和后天人工营造的物质、能量的总体。71这里既包括可见的、有形的物质环境,又包括无形的、但却客观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精神环境,广义的理解“校园环境”的内涵与学习环境内涵也较接近。

第二节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结构要素孤立存在的事物是很少见的,它必然与其他事物发生相互联系。一个事物包

含着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按一定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部表现形式。“不能只是孤立地研究部分和过程,还必须解决使它们统一起来的组织和秩序中发现的决定性的问题—来自各部分的动态相互作用,并使孤立研究与整体研究的各部分的行为有所不同”。72因此,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不能不分析其结构。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一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要素,二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层次。但在分析之前,还必须对人们关于环境的分类有所认识。

一、对“环境类型”的不同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归类就构成环境的类型。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

看,关于环境的分类存在许多不同意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关

71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J].南方论刊.2006年第 10期。72[美]贝塔兰菲著,秋同等译.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第 26页。

53

Page 6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于环境类型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二分法,这种二分法根据不同的主题又将环境分出不同的类型。譬如:按空间划分,可分为宏观环境(即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和微观环境(即小环境,通常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物质环境(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心理环境)。按性质划分,可分为良性环境(顺境)和恶性环境(逆境)。按状态来说,可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按作用域,可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按构成域,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化自然)和社会环境(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第二,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三分法。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划分是最为典型的三分法。也有在二分法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在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划分基础上增加“中观环境”,构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另外还有在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划分基础上增加“制度环境”,把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中影响人的环境因素统称为行为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人际环境、舆论环境、竞争环境等。第三,对环境类型的多元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二分法和三分法的批评越来越多,多分法顺势而出,如四分法,即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学校环境或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或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五分法,即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或课堂环境、班级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不难看出,多分法实质上是二分法或三分法中的内容在同一个层次上的展开。由于环境是多层次、多侧面、多要素的复合结构,所以无论多分法中将环境的列项如何延展,总还是会出现遗漏。因此,在分类时往往只能在末尾处用“……”或“等等”字样结束。

54

Page 6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学术界关于高校校园环境的类型划分尽管对环境类型有如此纷繁复杂的认识,但目前随着生态环境概念的涌现,

人们基本上比较认同如下环境类型,即作为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总和的人类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种类型。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里,人们倾向于将高校环境分为学校外部系统环境和内部系统环境,而学校的内外部环境都蕴含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三大结构要素。具体说来,人们主要将高校校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大类型。所谓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指“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

所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和布局等所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境,是围绕学生的需求的各类物质因素的总和”。73它包括校园和校舍建筑、道路、绿化,以及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家具、运动设施等等一切物质所构成的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环境的基础。而这种物质环境按性质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物态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就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各种物态的大自然以及经过改造的人化的自然风景;校园的物态环境是指学校各类建筑和各种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的道路桥梁等”。74时至今日,校园物质环境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学习、休憩、娱乐的景观环境;景观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校园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化艺术的灵感顿悟。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下,高校校园环境

73 吴文澎.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第 9页。74 陈宗国.校园育人环境及其营造策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第 8页。

55

Page 6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景观也建立了新的定义:它既是生态系统下的能量流、物质流的一个载体,又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源泉,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校园的文化环境,有人认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

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集体心理、校园氛围、校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及相应的校园物质环境等各种文化要素的综合体”。75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文化环境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内容,它倾向于精神层面,它侧重的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审美修养、文明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尽管人们对文化有几百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承认只要加入了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的活动)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是文化。因而,高校内部和外部系统中都存在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两个要素,虽然这两个要素在高校内外部系统中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正如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所说:“学校即社会”。物质环境是高校校园环境的显露性特征的各载体的集合,它是以实实在在

的客观存在的物而表现出的一种环境形态,它是高校校园环境的基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下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的文化水平、学校特色和历史及教育的价值。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隐含性特征的各载体的集合。它凝聚着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不可抗拒和持久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职业能力、艺术能力、分析能力和个人社会性发展能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同,物质环境一般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去感染人、引导人、启发人,文化环境一般以文化因素激励人、陶冶人、教育人,物质环境决定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物质环境有

75 贺幸平.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5(6),第 160页。56

Page 6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促进作用。物质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校园文化得以体现的物质条件,物质环境建设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化环境的层次,一个具有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的校园物质环境能增强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文化环境是以物质环境为依托的反映人们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行为场所,良好的文化环境能促使学生身心愉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知识信息的接受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他们对校园教学设施、自然风景等物质环境的利用率,让学校的物质环境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要素和层次结构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有其自身的要素和层次结构。尽管一个

系统不能简单归结为要素和层次结构,但又不能没有它们。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要理解一个整体或系统需要了解其要素和层次结构。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进行要素和层次结构的分析,是为了从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角度把握高校环境的构成,以便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供分析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上文所述的将高校校园环境看作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或是由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所构成的这样一种观点虽然对我们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启发,但这样的划分难免失之于笼统,不利于我们深入分析和查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基于这些想法,本课题从实用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要素和层次结构。首先,我们用“实用环境”来指称校园的物态环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校

园物态环境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娱乐和体育设施以及课程等,

57

Page 6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不仅能够被学生直接感知到,而且它还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总的来说,这种实用环境包括两方面:其一,学校的基本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娱乐和体育设施等。其二,学校对课程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发展学生职业或专业能力的强调程度。其次,文化概念的多样性导致的是人们容易从过于宽泛的视角认识文化环

境,因而大家可以随意将任何一种与人有关系的现象都归在“文化”这张大网下。为避开这种大而无当的概念,我们抓住人的活动这一作为组织的高校的核心将高校中的人在行动中产生的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人际环境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类型要素。因为,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人与人的交往是这个组织中的基本形态,而在这种交往情境中也就形成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中至为重要的要素——人际环境。高校学习环境中的人际环境主要包含的是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再次,大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是大学亘古不

变的理想。学术探究的氛围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样一种氛围形成的乃是一种学术环境。一般意义上的高校学术环境指对学术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既包括教师层面的,也包括学生层面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本课题所指的学术环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学生所感受到的学校对学科、学术、智力以及批判和分析能力的强调程度。其二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参与。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本身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要素和层次

结构并不是孤立的,对它们的区分也只是相对的。我们只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而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划分为实用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三个方面的,在现实中

58

Page 6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并不存在纯粹的某种环境类型。另外,不同的环境要素对学生各个层面的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环境要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可以感觉到的;有些环境要素对学生发展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和利用;有些环境要素则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宏观条件还有些环境要素是与学生发展直接紧密联系的;还有的时候,这些要素和不同层次的环境是以整体的、综合的方式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不仅是以人为中心和主体而被划分的,而且还因为人的参与和意识的萌芽才得以最终形成。

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功能要素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功能要素的实质是探究学生学习环境在整个教育

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这个个问题的探究需要在更为宽阔的背景中再思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将课题这些问题放在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去进行思考。

一、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功能结构功能主义的经典作家孔德(Comte,A)曾经指出,社会是一种有规律

的结构,它与生物有机体有极大的相似性,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这个基本思想在帕森斯(Parsons,T)那里得到了更为复杂的演绎。帕森斯将社会结构看作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次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这个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存在与维持,必须满足四种功能要件:(1)适应,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2)目标达成,制定系

59

Page 6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3)整合,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4)潜在模式维持,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四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体、政治体、社会共同体和信托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系统最典型的社会实体是市场、企业等,政治系统最典型的社会实体是政府机构,社会共同体最典型的社会实体是法律部门和公民社会,信托系统最典型的社会实体则是教会和学校。因此,在帕森斯的理论框架当中,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真正的涵义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信托子系统的一个子系统。76

而信托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基于理性、道德、意识形态以及信仰的系统,它通过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来保证社会系统的整合度,从功能角度看,信托系统相当于社会系统的价值维模子系统。依照AGIL模式,帕森斯又将信托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理性系统、目的系统、道德共同体(Moraleommunity)和构成性系统。其中,理性子系统又称认知子系统,其首要的社会功能是行动的理性化,或者维持理性的标准,在信托系统中承担适应功能。帕森斯认为,理性子系统显然指的就是教育或一般意义的学习。77学校教育是通过社会化和选择功能来实现其对于社会整合的需求的。所谓社会化就是将未来成人角色所必需的责任感和能力内化于学生,让学生从一个非社会的自然人通过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而选择则意味着在成人社会的角色结构中分配人力资源。78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根据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学业表现给他们分配相应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这76熊春文.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基于帕森斯理论视角的一个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7(7)。77Parsons,T(1973).The American Univers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78帕森斯.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它在美国社会中的某些功能.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06-530。

60

Page 6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意味着学校成了一个“过滤器”,它将不同的个体分成不同的社会等级和不同的社会群体。在现代社会,人们融入社会而又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正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正如帕森斯所揭示:学校是通过培育一种以学业成就或能力为基础的基本价值取向,使得分化成为可接受的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整合的功能的。79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才成为社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

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功能既然学校教育通过社会化和选择功能来发挥和实现其社会整合功能,那么

这种功能的发挥肯定是离不开对学校教育进行某种摆布和安排而使其成为制度化和模式化。教育环境的形成正是这种摆布和安排的结果与表征。进一步说,教育环境的形成是服务于学校教育的社会化、选择乃至社会整合的功能的。高校学生环境作为教育环境的特殊形态也同样是为服务于学校教育的社会化、选择和社会整合的功能而做出的物质、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安排。在一定意义上,由于整个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学生走入社会而被分化的最后一站,因而与其它形式的学校环境相比,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在社会化、选择和实现社会整合功能方面面临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和挑战。确实,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并不是以支离破碎的形象占据着学生的心灵而是

以整体的形象展现于学生的眼帘、履行其社会化、选择和社会整合功能。然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社会一样,尽管它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但它作为一个整体也是由各种要素所组成的。正如前文已述及,学术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最为基本的结构要素。因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服务于79帕森斯.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它在美国社会中的某些功能.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06-530。

61

Page 7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校教育的社会化、选择和社会整合功能是通过其构成部分在现实条件下分别发挥作用而最终形成某种合力的。如是,则需要更为仔细地探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功能进行大而无当的谈论。

(一)学术环境的功能培育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学习环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

的培育人才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展知识结构。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而言是一本优秀的无形的教科

书,它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底蕴、涵养、科学技术,有助于他们知识的拓展。二是培养能力素质。精心设计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

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陶冶道德情操。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他

们美好的心灵。四是提升审美情趣。高校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师独特的艺

术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引起学生美的感受,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美丑的分辨能力。五是促进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发

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这对于他们健全心理平衡机制,排解与释放郁结情感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激励他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

熏陶塑造:高校学习环境以其特有的精神氛围、物质文化于耳濡目染之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完成着对理想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塑造。按照既定目的精心创设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大学生从理智上受到启发,而

62

Page 7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且更容易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受到陶冶,形成价值取向和行为举止上的趋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改善知识结构、开发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满足社交需要,起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高校学习环境以其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潜在性、全面性、深刻性而持久地影响着受教育者。

指领引导: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思潮在这里汇集与碰撞,既使学生耳目一新,又难免会产生迷惑和仿徨。在这种情势下,大学生学习环境的指导引领功能就十分重要。这种功能的发挥是通过物质环境、文化环境表现出来的。学习环境深层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指导着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体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教育目标上来。指导引领功能的成功与否,标志着学习环境是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另外,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对社会文化也具有导向功能。因为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社会文化的总趋向和特征。同时,由于它以大学校园为基地,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因此它往往处于社会文化的前列,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从这一点来看,校园文化既为社会文化所制约、认同,又以其创新超前的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的动力。

(二)实用环境的功能保障限制:独立于客观环境之外的学习和生活是不可思议的,学校的物质

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各种场所、设备、物质和时空条件,使知识信息、实践性教学条件得到保证,使学生智能开发利用得到保证。环境为其提供的条件总是有限的,在许多情况下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活动相对显示出一种限制作用,如空间的限制、时间的短促、精力的不足、条件的有限等等,都会妨碍、制约学习目标或学习目的的实现。

63

Page 7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约束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通过学习环境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及行为模式,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使大家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明确的是非界限,规范自己日常的言行,从而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学生顺利成才。

调适激励:学习环境的调适激励功能体现在学校优美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折射出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反映校园的独特风貌和精神追求,不仅给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舒适愉悦的条件,又能调适激励他们的情绪,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其内在动力,使之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调适激励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和充满竞争的环境特别重要。竞争能够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培植上进心、创新精神和坚定意志;而和谐融洽的氛围能够保证教育效果的有效化和最大化。

(三)人际环境的功能凝聚整合:凝聚力反映了成员对自己群体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是一种情感

表现。这种情感越深,群体凝聚力就越大。学习环境的凝聚整合功能是指由学校环境形成的文化氛围,把师生员工分散的个体凝聚整合成具有引力内核的群体,特别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能够激发大学生对教育目标和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集体意识。不论学生毕业后走向何方、落脚何地,对母校的情怀永远根植于心中。凝聚整合功能的产生依赖于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目标、价值、理想和信念的协调统一的条件;为有效地解决学校内部各种矛盾提供正确的准则和良好的氛围;为受教育者提供满

64

Page 7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足发展需要的条件和机会。这些条件使得受教育者及其教育者组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团结如一人。

65

Page 7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四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在前文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本章运用《中

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试图以山东省高校为个案,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特点以及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与工具一、调查目的与范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实现科

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这不仅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能否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目前对大学质量评价最主要也是最权威的就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教学(人才)水平评估,这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本调查意在通过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学校的学习环境,对学校学习环境中的实用环境、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其学校学习环境的评价,以及学习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从学生层面建立一种新的学校质量评价体系,进而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改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创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提供借鉴和参考。山东省是高教大省,截至目前拥有各类本科院校 47所,但山东省的高等教

育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国内高等教育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山东省确立的建立高教强省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山东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66

Page 7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因此,本调查就是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层次本科院校学习环境的情况,全面掌握山东省的大学生学习环境的有关信息,努力改善山东省的大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

二、调查工具与分析的方法(一)调查工具本文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工具是《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

卷》。该调查问卷源自于美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 (CSEQ)。它是由美国的C.Robert.Pace教授于 20世纪 7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开发并引入到大学教育评价中来的,该问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他在 20世纪 50年代所开发的《学院特征索引》(College Characteristics Index)

和《学院与大学环境量表》两个工具,因为这两个工具的思想影响了 CSEQ的开发。因而,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实际上经历了 50来年的发展。其间它已经被修改了四次,1983年做出修订形成第 2版,1990年做出修订而形成第 3版,1998年做出修订而形成了第 4版。自该问卷开发之初到现在,美国至少有 400多所大学的学生接受了该问卷调查。在美国,仅仅采用 1998年第 4版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的学校就有 200多所,填写该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超过了 10 万。在此基础上,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界积累了非常庞大的关于大学生就读经验的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出版的学术论文、著作和博士论文有 250多篇,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层面的报告。80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教授将 CSEQ第四版引进到我国。为了保证80Gonyea,R.M, Kish,K.A,Kuh,G.D.,Muthiah,R.N.,&Thomas, A.D.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Norms for the Fourth Edition.[Z]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Policy and Planning.

67

Page 7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问卷的有效性,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互译”的方法,也就是将 CSEQ翻译成中文后,又请美国方面的研究人员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比较其与原始问卷的差异,从而对中文翻译做出修改和调整,最后又请国内教育界的有关研究人员召开了对问卷的结构、内容提出修改建议的小型研讨会,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的结构和内容(CCSEQ)。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有 8页共 150多道题目,问卷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

一部分为学生的背景信息,譬如有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学费来源、年级等共 17个问题。第二部分为学生的大学活动,其中将大学活动分为学生在图书馆的活动、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写作经验、与教师相处的经验、在美术、音乐、戏剧方面的经验、利用校园设备的活动、个人经历、学生交往等 13个大学生活活动层面,共有 110多个问题。另外,这部分还包括了学生所阅读的书的数量和写作文章的数量这两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感知,主要是学生对其所感觉到的与学习和个人发展有关的学校环境的感知。问卷的第四部分主要是从 25个与大学教育有关的方面来估计大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程度。从大学生对大学环境特征的感知和认识去描述大学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方法。人们一般是从学术、人文、实用或职业等几个层面去观察大学环境。因而,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在此基础上开发了 10个问题以评估学生对校园里存在的学习环境的心理感知。这种情况也适用于我国大学实际。前面 7个问题主要是要学生对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学术、人文、智力、创造性、批判性和分析性品质)的校园环境进行打分。将学生对这 7问题的评价的打分的赋值情况为:7为很重视,1为很不重视。后三个问题是学生对他自己与他的同学、行政办公室老师和教师

68

Page 7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的关系的评价。这种评价分为两极。一极是竞争的、刻板的、不可及的,另一极是友好的、有帮助的、可接近的。除此之外,本问卷还设计了旨在了解学生对大学的满意度的问题,即:“你喜欢你的学校吗?”和“如果让你从头开始,你会再选择你现在所在的学校吗?”两个问题。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各种活动情况和大学

生对校园环境的评估以及大学生对其大学收获的自我评估,进而以此为依据对大学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做出初步的评估,从而为改进大学教育实践提出政策性的建议。在美国,通过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调查已经产生了一套有效大学教育实践的国家标准,许多大学应用这套标准来估计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已经表明,不仅学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譬如,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和家庭背景等)和学生所处的大学环境对学生发展有影响,而且大学生在大学的各种环境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大学生的大学收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大学生就读经验的调查,管理者和教师就可能发现什么样的师生互动能够对学生收获产生影响,也可能发现学生在大学里的各种活动的参与频率以及这种状况对他们收获的影响。而且,美国的一些地方还将大学生就读经验的数据作为大学绩效的指标和其他质量认证的根据。总之,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的主要功能是:评估学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的

参与度,测量学生的学习收获及其与校园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学校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发展问题,从而为学校改进提供政策性建议。另外,本问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还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大学生活的咨询和指导。81

81http://www.iub.edu/`cseq

69

Page 7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与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

卷发放,我们将山东省高校分为教育部属、省属和地市属三个层次,从而在这三个层次的高校中以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0份,回收有效问卷 6715份。回收率为 95.93%。我们运用 Spss for Windows13.0 登录回收问卷,组建数据库,从而根据前文

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构成要素和结构的划分,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三、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样本选取山东省 18所本科院校。其中教育部所属高校 2所,分别

是: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省属高校 13所,分别是:济南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潍坊医学院、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市属高校 3所,分别是:德州学院、潍坊学院、临沂师范学院。调查对象来自上述 18所高校的 7000名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占 38.1%;二年级学生占 37.2%;三年级学生占 15.6%;四年级学生占 7.4%,研究生等其它学生占 1.7%;男生占57.1%,女生占 42.9%。参与学生共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农学、医学、哲学等 11个学科门类。所选 18所高校,由于隶属关系、财政体制及经费筹措能力、办学历史和大学

文化、办学条件、师资状况、生源状况等不同情况,存在较大差别。部属高校办学实力强,文化积淀深厚,装备条件优越。以山东大学为例: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

70

Page 7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建校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过 20

世纪 30年代和 50年代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学校总占地面积 5355 亩。现有 42个教学学院(含分校 11个院系),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18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6个,本科专业 112个,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近 4000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7人,双聘院士 2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6人,“泰山学者”19人;教授 959人,博士生导师 732人。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国家级重点学科 18个,省级重点学科 6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各 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6个;“985工程”二期国家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12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

71

Page 8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拥有 128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 11 亿元。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跟部属高校相比,省属高校在办学装备条件、师资状况等方面虽有差距,但

由于长期根植地方,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办学,省属高校也大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有生力量。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1952年建校,是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师院校。学校自创建伊始就有比较厚实的齐鲁文化基础,在“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激励下,学校尊重人才,汇聚人才,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本科专业由建校时的 9个发展到目前的 65个。1998年以来,先后实现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一级学科“零”的突破,拥有了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家“973”发展计划承担单位。全日制在校生由 1998 年的不足万人发展到目前的 29100 人。“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014项,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125

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 155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鲁迅文学奖 1项。2005年度科技论文被 SCI收录、国际引用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63位和第 55位。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90

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学校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培育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注重教育科学创新,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构筑服务网络,全方位服务山东基础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 13 万余名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山东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供了强有

72

Page 8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力的人才支撑,成为教育科学的创新基地、区域教育决策的智囊和服务山东基础教育的重要辐射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地市办高等教育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是高等教育

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山东省市属本科高校已达 8所。这些学校以其鲜活的办学理念、扎实的培养面向、灵活的办学形式,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1999年3月建立的临沂师范学院,作为沂蒙老区唯一的本科高校,根植沂蒙红色沃土,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为老区所需办学,用沂蒙精神育人,与沂蒙人民共同创业、与老区发展共生共荣。特别是本科办学以来,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向沂蒙人民郑重作出了“让更多的沂蒙子弟有上大学的机会,让在临沂师范学院就读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的两个承诺,确立了“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教育事业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既是沂蒙精神的继承者,同时也自觉担负起了反哺沂蒙人民、发展老区事业的神圣使命。学校立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实际,坚持体制创新,实施经营管理,突破资源约束,创造了“优化资源、市场运作、政府主持、学校管理”不举债建设新校区的全新模式,使学校不因新校区建设影响正常教学投入,能够集中精力和财力大力加强学生直接学习资源建设。目前占地面积 423.38 万 m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51.79 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9250 万元,建有 55个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 314.17

万册,中外文数据库 15个,折合图书 241.67 万册,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达到 33399座,教学用计算机 7963台,建有千兆光纤连接的校园网,体育场馆面积达到 12.79 万 m2。长期以来,学校共培养了 16 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布老区

73

Page 8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各条战线。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 26740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先后 100余次对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评价该校“为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区域大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办学实践经验”。选择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办学背景的高校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意图在于能

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山东高校学生的就读环境状况,并通过比较高校学生就读环境的异同,研究探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发现一、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现状分析结果从学生对大学环境特征的感知和认识去描述大学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

法。人们一般是从学术、人文、实用或职业等几个层面去观察大学环境。因而,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在此基础上开发了 10个问题以评估学生对校园里存在的学习环境的心理感知。这种情况也适用于我国大学实际。前面 7个问题主要是要学生对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学术、人文、智力、创造性、批判性和分析性品质)的校园环境进行打分。将学生对这 7问题的评价的打分的赋值情况为:7为很重视,1为很不重视。后三个问题是学生对他自己与他的同学、行政办公室老师和教师的关系的评价。这种评价分为两极。一极是竞争的、刻板的、不可及的,另一极是友好的、有帮助的、可接近的。除此之外,本问卷还设计了旨在了解学生对大学

74

Page 8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的满意度的问题,即:“你喜欢你的学校吗?”和“如果让你从头开始,你会再选择你现在所在的学校吗?”两个问题。 (一)关于山东省高校实用环境的调查分析 在实用环境的评价方面,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1、强调发展信息科技搜索能力(使用计算机、其他信息源);2、强调发展职业及专业胜任力;3、强调课程与个人的相关性及实用价值。通过这三个问题了解学生对大学实用环境中信息素养、职业能力、个人发展三个角度的感知和评价。上述问题的打分赋值情况为 7为很重视,1为很不重视。

4. 004. 104. 204. 304. 404. 504. 604. 704. 804. 90

1系列

图 4-1.学校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视程度平均值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的总体评价较高。信息素养、个人发展

和职业能力三个问题的得分整体上都比较高,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信息素养、个人发展和职业能力(图 4-1所示)。说明学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职业能力和个人发展比较重视。具体来说,本文对高校实用环境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学生对学校强调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搜索能力评价最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省各高校都加大了对校园基础设施的

投入,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在校园网建设、信息软硬件建设方面都取

75

Page 8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得了较大的发展。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目前学校拥有教学用计算机 7697台,(每)百名学生配有 23.91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达到 36239个,(每)百名学生拥有座位数为 112.60个,图书馆建设方面,学校拥有各类图书资料达到430.92 万册。82 同时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各学校也普遍加大了投入,通过建设高速、快捷、安全的校园网,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校园网所推出的信息检索、网络课程等内容,也为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对学生图书馆参与质量调查中,选择在图书馆学习、在检索中查找有用信息、利用数据库查找资料判断来自图书馆的文献质量占的比重较高(见图 4-2),而选择请图书馆管理员帮忙的比重较低,可见学生更多的将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图书馆由于具有环境优雅、信息资源丰富、查阅资料方便等特点,为学生检索资料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条件。在关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调查中,共设计了利用电脑或Word来准备报告或文章、利用 E-mail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联络、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某门课程、利用电子媒体参与课堂讨论、上网以寻找与某门课程相关的信息、利用电脑从校外图书馆获取资料、利用电脑制作信息的直观演示利用电脑分析数据、设计网页或多媒体图像等 9个题目,学生选择上网以寻找与某门课程相关的信息、利用电脑或Word来准备报告或文章、利用 E-mail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联络的比重较高,选择利用电脑分析数据、利用电脑从校外图书馆获取资料的比重最低(图 4-3)。可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行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但调查也反映出总体上我省大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还不高,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学习活动的能力还应加强;同时调查也反映出目前高校图书馆之间还存

82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76

Page 8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着信息壁垒,由于各大检索数据库都是收费运营,考虑信息安全和成本问题,高校图书馆大都面向本校校园网用户开放,学生很难通过网络从其他学校图书馆中获取信息,这就为信息的共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LI B1LI B2LI B3LI B4LI B5LI B6LI B7LI B8

经常常常

图 4-2.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注:LIB1=在图书馆学习,LIB2=在检索中发现有趣的信息,LIB3=请

图书馆管理员帮忙,LIB4=阅读指定参考书,LIB5=利用数据库查找资料,LIB6=为学期论文或其他报告列文献目录,LIB7=阅读别的作者列出的参考文献,LIB8=判断来自图书馆的文献的质量)

29. 7% 24. 0%33. 3% 17. 9%

25. 5% 11. 9%21. 1% 10. 8%

36. 5% 18. 2%24. 0% 11. 7%

21. 3% 11. 1%17. 3% 9. 6%18. 3% 11. 6%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 60. 0%COMPUT1COMPUT2COMPUT3COMPUT4COMPUT5COMPUT6COMPUT7COMPUT8COMPUT9

经常 常常

图 4-3.学生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活动上的参与程度(注:COMPUT1=利用电脑或Word来准备报告或文章,COMPUT2=利

77

Page 8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用 E-mail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联络,COMPUT3=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某门课程,COMPUT4=利用电子媒体参与课堂讨论,COMPUT5=上网以寻找与某门课程相关的信息, COMPUT6 =利用电脑从校外图书馆获取资料,COMPUT7=利用电脑制作信息的直观演示,COMPUT8=利用电脑分析数据,COMPUT9=设计网页或多媒体图像。)

第二,高校比较注重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要面向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同时学校也面临着竞争以及生存发展的压力。据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透露,2013年后山东省的高考生源将大幅减少,

由 2008年的 80 万,下降 50%,达到 40 万左右。83因此山东省各高校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内涵发展,在优胜劣汰中获得竞争优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必须明确。从山东省高校的现状来看,重点高校数量少,大多为省属普通高校,以教学型大学为主。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如山东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山东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则定位于在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必然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在对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的情况调查中40.3%以上的学生选择经常或常常参加学生社团的会议与参加校园委员会、学生组织或某些工作(图 4-4)。可见学生参与社团、学生组织的积极性较高。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渠道,由于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同时又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他人接触和交流,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交际和组织能力,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很多学生将“学生干部”经历作

83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透露 5年后高校将遭遇生源危机[N].大众网——齐鲁晚报,2006年 4月 25日。78

Page 8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为其大学生活的宝贵财富。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活跃了大学生活,又使一大批学生在组织参与活动中能力得到了提高。

0% 20% 40% 60% 80% 100%CLUB1CLUB2CLUB3CLUB4CLUB5

从未 偶尔 经常 常常

图 4-4.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的情况 (注:CLUB1=参加学生社团的会议,CLUB2=参加校园委员会、学生组

织或某些工作,CLUB3=参与校外委员会、校外组织或某些工作,CLUB4=与教师或辅导员讨论团体或组织的活动,CLUB5=管理、领导校内或校外的俱乐部组织)

第三,学校重视课程与个人的相关性及实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课堂教学无疑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主渠道。通

过系统学习某一专业的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打下知识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对课程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面临就业的压力,当代大学生较以往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从教学方式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素质教育的主题,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对学生课程学习参与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除了上课缺席和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的选择人数较少以外,其他如完成课堂布置的阅读任务;上课时做详细的笔记;积极参与课

79

Page 8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堂讨论、尽力发现不同事实和观点间如何相互支持;总结课堂笔记或阅读内容的主要观点;与其他同学一道完成课堂作业;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其他领域;运用生活中其他领域获得的信息或经验来参与课堂讨论或完成课堂作业;尝试向别人解释从课堂上所学得的内容;在完成一篇论文或一个设计的过程中,能综合各方面的观念等方面,选择的人数都较多,且较为平均(图 4-5),这说明学生大都能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按时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利用课堂开展学习讨论,加强学习协作,并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同时也发现,近22.7%的学生选择经常或常常缺课,33%的学生选择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案例研究,这说明山东省的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应加大力度,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应加强案例教学和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 60. 0% 70. 0%COURSE1COURSE3COURSE5COURSE7COURSE9

COURSE11

经常 常常

图 4-5. 课程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注:COURSE1=上课缺席,COURSE2=完成课堂布置的阅读任务,

COURSE3 =上课时做详细的笔记, COURSE4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COURSE5=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案例研究, COURSE6=尽力发现不同事实和观点间如何相互支持,COURSE7=总结课堂笔记或阅读内容的主要观点,COURSE8=与其他同学一道完成课堂作业,COURSE9=将课堂所学运用到

80

Page 8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其他领域,COURSE10=运用生活中其他领域获得的信息或经验来参与课堂讨论或完成课堂作业,COURSE11=尝试向别人解释从课堂上所学得的内容,COURSE12=在完成一篇论文或一个设计的过程中,能综合各方面的观念。)

(二)关于山东省高校学术环境的调查分析在学术环境方面,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四个问题:1、强调学科、学术及智力

品质;2、强调发展艺术、表现及创造品质;3、强调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品质;4、强调发展对人类特点多样性的理解与鉴赏力。这四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对学术环境中学术能力、艺术能力、分析能力和多样性的评价和感知(图 4-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术环境的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对多样性的评价相对较高,学术能力的评价次之,分析能力的评价较低,而对艺术能力的评价最低。目前山东省大学的学科门类大都较为齐全,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更能学习和吸收专业以外的知识,达到学科互通、交融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发展也多样化。学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学术氛围较为浓厚,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在学校中可以听到各种学科前沿的报告、讲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术能力不无裨益;但在学生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应加大力度应逐步引导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在科学上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艺术能力培养是学校应大力加强的方面,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必须具有的良好素质之一,但在目前情况下,学生的艺术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学校应积极为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第一,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不仅要及“表”,扩大参与的范围,更要及

81

Page 9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里”,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的调查中,分别设计了从“记住公式、定

义、专业术语或概念”这样较为简单的活动到“向别人解释某些人们关注的科学或环境问题”这样较为复杂的活动等 10个选项,调查发现,“记住公式、定义、专业术语或概念”、“运用数学术语或表达一组关系集”是学生经常性参与的活动,而学生在“向别人演示如何使用某件实验仪器”、“向别人解释某项实验过程”这样一些较为复杂的活动上的参与程度不高。(图 4-6)从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的角度来分析,开展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指出,中国高校在“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以较小的投入作出了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也强调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生的学术能力必然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各高校也在学生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给与政策支持,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行科研实践;同时以“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赛事的举办也为学生努力钻研,寻求真知提供了条件。

82

Page 9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0% 20% 40% 60% 80% 100%SCI 1

SCI 2

SCI 3

SCI 4

SCI 5

SCI 6

SCI 7

SCI 8

SCI 9

SCI 10

从未 偶尔 经常 常常

图 4-6. 学生在科学和数量的活动上的参与经验(SCI1=记住公式、定义、专业术语或概念,SCI2=运用数学术语或表达一

组关系集,SCI3=向别人解释你对科学或数学理论的理解,SCI4=阅读关于科学或数学理论或概念的文章,SCI5=用科学方法完成一个实验或项目,SCI6=

反复练习以提升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技能,SCI7=向别人演示如何使用某件实验仪器,SCI8=向别人解释某项实验过程,SCI9=将科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以获得知识,SCI10=向别人解释某些人们关注的科学或环境问题。)

第二,高校在学生艺术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学生对学术环境四个方面的评价中,对艺术能力的评价是最低的,并且

与其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显示出高校在发展学生艺术表现以及创造品质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上的原因。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中小学教育都是以文化课教育为主线,艺术教育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繁重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很难有足够精力投入文化、艺术活动;二是成本的原因。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以后,学校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大都将扩招的指标分配到教

83

Page 9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成本相对较小的学科。而艺术类学科投入成本高,招生规模并没有很大的增加这也导致了高校艺术类学科教师师资的相对短缺;三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高校的文化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仔细分析,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面并不广,扎堆情况比较明显,往往是一名学生经常参与多个活动,而对于绝大多数缺少艺术能力的学生来讲很难参与各种活动经受锻炼。四是学时上的原因。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其必修学时(学分)是有限的,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更多的设计考虑跟学生学业有关的专业课程,艺术类的课程大都是作为选修课出现,这也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对学生进行美术、音乐、戏剧的参与情况调查中,学生经常参与的相关活动有:参观校内或校外的美术展或美术馆;观赏一场校内或校外音乐会或音乐演出;与同学、朋友或家人谈论音乐或音乐家。但选择参加校内或校外美术活动和某些音乐活动的选项较少(图 4-7)。这表明学生在艺术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更多的是作为观众的身份介入的,而没有亲自去实践。学校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活动,但学生的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AMT1AMT2AMT3AMT4AMT5AMT6AMT7

经常 常常

图 4-7. 学生在美术音乐戏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注:AMT1=与同学、朋友、家人讨论美术或戏剧,AMT2=参观校内或校

外的美术展或美术馆,AMT3=在校内或校外参加美术活动,AMT4=与同学、朋友或家人谈论音乐或音乐家,AMT5=观赏一场校内或校外音乐会或音乐演

84

Page 9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出,AMT6=参加某些音乐活动,AMT7=阅读或讨论关于音乐、美术评论的观点。)

第三,学生对学校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品质方面的工作评价不高。通过图 4-1可以明显看出,同艺术能力一样都与其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说明学校在这一方面不够重视,需要今后逐步加强。提高大学生的分析能力不仅关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乎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现代统计科学之父卡尔·皮尔逊说过:“怀疑和批判是科学的生命。”爱因斯坦在科学工作中也常常以批判为先导,为自己开辟道路,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机械自然观和力学先验论的教条统治下,敢于批判,把矛头对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为创立相对论扫清了思想障碍。国内有学者从大学理念缺失、大学精神缺失、大学教师理想缺失、大学独立性缺失、大学制度缺失、大学行政服务缺失、大学教授话语缺失、大学特色缺失、大学学术评论缺失、大学信任缺失等方面对现代大学进行了评价,84提出了我国大学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学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进行科学上的发明和创造;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第四,对发展对人类特点多样性的理解与鉴赏力方面,学生整体评价较高。人类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其发展过程具有各自的特点。在世界多极化、文

化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文化思潮、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显著特征。大学应当具有包容性,蔡元培先生在他主持北大时,以其宽宏大度的胸襟,对于聘请教授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熔各种思想

84刘尧.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J].教育评论.2006年第七期。85

Page 9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于一炉,铸就了北京大学的精神,“兼容并蓄”也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传统,现代大学同样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发挥高校人才集中、学生思想活跃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类发展多样性的教育,引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辩证的看待人类发展的历史,进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加强学科渗透,广泛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智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鉴别能力。在对学生年度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对非指定的书目,有超过 8%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有 24.4%的学生读的数量少于 5本;对于指定的阅读材料,近 7%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32.1%的学生阅读数量少于 5本;对于教科书或指定书籍,学生的阅读情况稍好,近33.1%的学生阅读数量超过 5本,21.5%的学生阅读数量超过 10本。由图 8可以看出来,我省学生的阅读整体情况较好,60%以上的同学能够利用在校期间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内和课外读物、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同时也不容忽视的是近 8%的学生没有读过 1本非指定书籍,近 7%的学生没有读过 1本指定书籍,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见图 4-8)。

0. 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

教科书或指

定书籍

指定的课程

阅读材料

没有特别指

定的书目

没有一本 5少于 本 5-10 10-20 20多于

图 4-8. 学生阅读情况 (三)关于山东省高校人际环境的调查分析

86

Page 9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人际环境方面共设计了三个问题: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与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本问卷设计了一个旨在了解学生与他们的同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关系的 7分量表。在这个量表中,每个变量都有从负面到正面的描述性语言以表明学生和其他人的关系的质量。表 4-1描述了每个变量两极选项。图 4-9显示了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

表 4-1. 学生与他人关系量表表解关系量表 低(1) 高(7)

与其他同学 竞争的、不相容的、疏远的 友好的、支持的、有归属感的与行政及办公人员 刻板的、没人情味的、教条的 有帮助的、体谅的、灵活的与教师 不可及的、令人气馁的、没有

同情心的可接近的、有帮助的、理解体谅的、鼓励的

0% 20% 40% 60% 80% 100%

与教师的关系

与行政人员的关系

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低 2 3 4 5 6 高

图 4-9. 学生对学校人际环境的感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总体上看,学生对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是正面、

积极的,在与教师、行政人员和同学的关系变量上选择 5-7的学生比例都大大超过了 50%。具体说来,我们对高校人际环境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从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来分析,学生与他们的同伴的关系是最积

极、最亲密的。

87

Page 9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有 75.5%的学生(选择 5-7的比例)感觉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是友好的、支持的和有归属感的,而只有 1.7%的学生认为他们与同学的关系是竞争的、不相容的和疏远的。同学们在一起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因此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最积极、最亲密的。大学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思想积极,待人友善,加上他们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离家到外地求学,容易产生共鸣。在与同学交往的调查中,共设计了 12个活动项目,包括“结交不同兴趣、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龄的同学”以及“与具有不同价值观和学科背景的同学进行认真的讨论”等活动(图 4-10)。近几年来,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较为普遍,学生与恋人的相处也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调查中特别加入了“与你的恋人相处”这一活动项目。

0% 20% 40% 60% 80% 100%STACQ1STACQ2STACQ3STACQ4STACQ5STACQ6STACQ7STACQ8STACQ9

STACQ10STACQ11STACQ12

从未 偶尔 经常 常常

图 4-10. 学生在同学交往中的参与程度(STACQ1=结交兴趣不同于你的同学, STACQ2=结交家庭背景不同于你

的同学,STACQ3=结交年龄不同于你的同学,STACQ4=结交学科不同于你的同学,STACQ5=结交民族背景不同于你的同学,STACQ6=结交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STACQ7=与你的恋人相处,STACQ8=与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

88

Page 9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进行认真的讨论, STACQ9=与政治观点不同的同学进行认真的讨论,STACQ10=与学科不同于你的同学进行认真的讨论,STACQ11=与民族背景不同的同学进行认真的讨论,STACQ12=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进行认真的讨论)

调查显示,从交往对象来看,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经常愿意与那些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同学进行交往,而学生经常与国外学生的交往比例较低,为 30.1%。在交往过程中,有大约 4%的学生能够经常与不同学科以及生活哲学观点或个人价值观不同的同学进行认真的讨论。最后需特别指出的是,有 38.2%的的同学经常与他们的恋人在一起,选择从未跟恋人在一起的占 33.4%。可见学生与同学的交往并不过分看重兴趣爱好、年龄学科、家庭背景等先天因素,他们能够积极与持有不同生活、政治观点的同学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积极的、活跃的、纯洁的。超过 38.2%的学生经常与恋人相处,可见大学生的爱情已经不是一朵羞涩的玫瑰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爱意,并与自己的爱人积极相处,作为学校来讲,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第二,学生对与行政人员的关系评价总体上低于与同学、教师关系的评价。调查显示,在学生的关系圈里,排在最后的是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有

22.5%的学生(选择 1-3的比例)认为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是刻板教条而没人情味的,有 55.4%的学生(选择 5-7的比例)认为他们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是有帮助的和体谅的。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教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校管理的任务可见学校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能够从管理育人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与同学和谐相处,并能够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我们也注意

89

Page 9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到,在学生与同学、教师、行政人员的关系评价中对行政人员的评价是三者中最低的,可见学校部分管理人员未能摆正自身位置,不能将自身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反而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带到学校,影响了行政人员在学生中的形象。学生与行政人员的关系,往往是通过办理具体的行政事务来体现的,行政人员的言行举止、仪表仪态、工作作风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对与行政人员关系的评价。第三,学生对与教师的关系整体评价较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关系最主要的表现,教师不仅有教书的任务,更承担

着育人的重要责任。高校拥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他们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传道授业解惑,深深影响着学生,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成为构建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尽管在调查中,学生对与教师的关系给予了较高评价,超过 60%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关系是可接近的、有帮助的、理解体谅的、鼓励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16.4%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刻板教条而没人情味的,在各种名利面前,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是严峻和现实的考验。据《光明日报》2007年 2月 27日报道,国内某重点大学对该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最后一个问题“大学 4年中,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影响最大”?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空白,还有的学生“不符合要求”地填了小学或中学老师的名字。这不由得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90

Page 9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FAC1FAC2FAC3FAC4FAC5FAC6FAC7FAC8FAC9

FAC10

经常 常常

图 4-11. 学生与教师的交往程度(注:FAC1=向教师询问选课信息,FAC2=与教师讨论学术课程或选课方

案,FAC3=与教师讨论学期论文或其他课堂专题的想法,FAC4=与教师讨论职业规划及抱负,FAC5=从教师那里获得反馈后学习更加努力,FAC6=与教师进行课外交往,FAC7=在课外与其他同学一道参与有教师参加的讨论,FAC8=请任课老师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FAC9=需比自己想像的更加努力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和标准,FAC10=与教师一起做课题研究)

在对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调查中,由图 4-11可看出,学生经常或常常与教师进行交往的比例都没有超过 50%,大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比较缺乏。学生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最常讨论的话题是他们所选的老师的课程的有关信息以及他们的学期论文的写作的问题,而且许多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因为他们需要比自己所想像的更加努力,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和标准。另外,学生基本上很少与教师进行课外交往,也很少与教师一起做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学生一般都不会积极主动地请任课老师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现在高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年轻教师要承担较多的关于家庭、生活的责任,因此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往;教师有了课题,他们会首先考虑自己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来帮助其解决,而缺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很难进入教师的科研视野。这些情况

91

Page 10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不过,只要学生与教师进行较为深入的交往之后,他们会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学习起来会更加努力。

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分析结果在对山东省大学生学习环境进行概括分析之后,我们试图对不同层次高校、

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环境进行差异分析,了解重点高校、省属一般院校、地方院校等不同层次学校学习环境的差异,以及分学科、分年级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认同差异,由这三个切入点对山东省学习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 (一)不同层次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分析本次调查的高校中,部属重点高校 2所,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省属学校 13所,分别是:济南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潍坊医学院、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市属学校 3所,分别是:德州学院、潍坊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对三个层次的学校分别进行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人际环境的评价,结果如图 4-12和表 4-2所示。

92

Page 10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4-12. 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的评价

表 4-2. 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对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

从图4- 12来看 , 总的来说,在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方面,部属学校学生对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评价较高,对于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省属学校学生对职业能力、信息素养、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较高,对于分析能力、艺术能力、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市属学校学生对学术能力、信息能力、职业能力和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较高,对于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通过表 4-2可以看出,在人际环境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学生的评价均依次为同学关系好于教师关系和行政人员关系,结果比较一致。为了从总体上考察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的评价和认知情况,本次调查还设

计了两个题目,一是你喜欢你的学校吗?二是如果从头开始,你会再选择你所在的学校吗?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部属、省属、市属学校选择极为喜欢和喜欢的比例分别为:59.4%,54.8%和 39%,选择不喜欢的比例分别为 7.7%、9.5%和15.2%。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部属、省属、市属学校选择会、也许会的比例分别为:62%、56.6%和 40.5%,选择不会的比例分别为:12%、14.6%和 30.7%。通过第一个问题可以反映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以及学校整体情况的评价,结果可以

与他人关系的质量

同学 行政人员 教师

部属 5.41 4.40 4.94省属 5.38 4.67 4.91

市属 5.74 4.87 5.32

93

Page 10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看出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与学校的层次呈现正比例关系,市属学校学生的满意度较低。通过第二个问题可以反映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与整体情况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说明学生理想的大学和现实的大学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部属和省属学校的情况大体相当,但对于市属学校来讲,如何充分满足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和要求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高校实用环境的评价的差异学生对实用环境的总体评价较高。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评价要略高于信息素养

和个人发展。我们仍然采用对实用环境的三个问题分别按照部属、省属和市属学校进行归类、评分。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市属学校和省属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信

息科技搜索能力。在信息素养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的得分情况分别为

4.32、4.80、4.95(图 4-12所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选择学校很重视的比例分别为 8.4%、19.0%和 18.8%,在对学生进行使用电脑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收获测评中,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学生选择多、很多的比例分别为 54.1%、54.4%

和 53.6%,可见虽然学校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存在着差距,但这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原因可以归结为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并不过分依赖于学校创造的条件,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自身条件和自学来完成。除了学校提供的条件外,学校周边和学生宿舍都有大量计算机,为他们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第二,市属学校较省属学校和部属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

生的职业和专业胜任力具有一定的优势。94

Page 10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职业能力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的得分情况分别为4.64、4.85、5.04(图 4-12),从这个评价可以看出,如德州学院普通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保持在 90%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 80%以上,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 1/3左右考取硕士研究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高通过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逐步成为德州学院的办学特色。我省地方院校因为大多属于新建本科院校,与省属学校和部属学校相比,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整体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他们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上,并积极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努力提高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在与职业能力有关的收获测评中,关于获得可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一项,市属学校的得分为 2.58(4分制),明显高于部属学校(表 4-3),其中选择多、很多的比例占到 50.9%,选择很少的只占7.5%。但在关于获得在职业、科学或学术领域继续深造的背景知识和专门知识一项中,部属、省属、市属学校的得分情况分别为 2.50、2.50和 2.46,可见在学生进一步深造方面,市属学校还应加大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在这方面对学生的指导。

表 4-3. 获得可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知识和技能  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n Std.

Deviation

部属

人数 41 125 117 41 324 2.50 .861百分比 12.7% 38.6% 36.1% 12.7% 100.0%

省属

人数 653 2094 2024 931 5702 2.57 .891百分比 11.5% 36.7% 35.5% 16.3% 100.0%

市属

人数 42 234 199 88 563 2.58 .838百分比 7.5% 41.6% 35.3% 15.6% 100.0%

合计

人数 736 2453 2340 1060 6589 2.57 .889百分比 11.2% 37.2% 35.5% 16.1% 100.0%    

95

Page 10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三,市属学校较省属和部属学校更加强调和重视课程的实用性,更加注重课程对学生将来发展、就业的影响。在个人发展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的得分情况分别为 4.54、4.73和

4.89(图 4-12),通过在学生的评价看出,各个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分明显。但在对学生关于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的调查中,三个层次学校的得分分别为 2.49、2.42和 2.43分(4分制)(表 4-4),可见市属学校过多强调课程的实用性,但在课程的综合性方面却使学生缺少了受到各种知识教育的机会,因此学校在考虑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设置实用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方面的收获测评中,学校的得分情况分别为 2.71、2.70和 2.81,学生选择多很多的比例分别为 58.4%、58.9%和 63.1%。(表 5)这说明市属学校的学生较之省属和部属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压力,因而更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表 4-4. 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   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n Std.

Deviation部属

人数 40 124 128 33 325 2.49 .838

百分比 12.3% 38.2% 39.4% 10.2% 100.0%

省属

人数 771 2391 1920 615 5697 2.42 .847

百分比 13.5% 42.0% 33.7% 10.8% 100.0%

市属

人数 69 243 186 64 562 2.43 .853

百分比 12.3% 43.2% 33.1% 11.4% 100.0%

合计

人数 880 2758 2234 712 6584 2.42 .853

百分比 13.4% 41.9% 33.9% 10.8% 100.0%  2.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高校学术环境评价的差异

96

Page 10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高校学术环境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图 4-12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术环境的评价要低于对实用环境的评价。在学术环境的四个方面中,学生对学术能力的整体评价较高,其他三个方面的评价略低。第一,在学术能力方面,市属学校的得分较高,省属学校和部属学校的得

分相当。在学术能力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学生按照学校的重视程度的评价分

别为:4.74、4.77和 4.97(图 4-12),在对有关学术能力所作的收获测评中,设计了 3个题目:理解科学和实验的本质、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运用所带来的结果,三个层次学校的得分分别为:2.42、2.45、2.42;3.34、2.48、2.46;2.42、2.48、2.46,可见部属学校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省属学校学生在理解科学和实验的本质、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运动所带来的结果方面稍强。部属学校由于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比较前沿的科技知识;省属学校在科学试验、科研应用方面的优势,也使得学生从中受益。从整体上看,部属学校、省属学校在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方面要优于市属学校。

表 4-5.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  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n Std. Deviation

部属

人数 17 118 135 55 325 2.71 .816

百分比 5.2% 36.3% 41.5% 16.9% 100.0%

省属

人数 452 1778 2198 998 5426 2.70 .856

百分比 8.3% 32.8% 40.5% 18.4% 100.0%

市属

人数 22 186 229 126 563 2.81 .828

百分比 3.9% 33.0% 40.7% 22.4% 100.0%

合计

人数 491 2082 2562 1179 6314 2.70 .859

百分比 7.8% 33.0% 40.6% 18.7% 100.0%

97

Page 10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二,在学生艺术能力方面,市属学校的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学生艺术能力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学生按照学校的重视程度的评

价分别为:4.31、4.52和 4.63(图 4-12),通过对学生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的收获测评显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得分是最低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省高校普遍在学生艺术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具体的得分分别为:2.19、2.26、2.14(4 分制),学生选择很少的比例则分别占到了24.1%、22.4%和 23.8%(表 4-6 )。在这一方面省属学校要略强于部属学校和市属学校。通过结果也可以看出,市属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但学校的投入和学生的收获之间并未出现正增长,学校应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表 4-6. 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  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n Std. Deviation

部属

人数 77 136 81 30 324 2.19 .912

百分比 23.8% 42.0% 25.0% 9.3% 100.0%

省属

人数 1269 2270 1527 610 5676 2.26 .921

百分比 22.4% 40.0% 26.9% 10.7% 100.0%

市属

人数 135 254 118 54 561 2.14 .896

百分比 24.1% 45.3% 21.0% 9.6% 100.0%

合计

人数 1481 2660 1726 694 6561 2.25 .922

百分比 22.6% 40.5% 26.3% 10.6% 100.0%    第三,在学生分析能力方面,市属学校和省属学校得分相当,部属学校得

分较低。在分析能力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学生对这方面的评价分别为:4.17、

4.36、4.42(图 4-12),在对分析能力的收获测评中,设计了 3个题目,分别考察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数量性问题(理解概率、比例等)以及整合观念、理解观念之间的关系、相似性和不同点,三个层次学校学生的得分分别为

98

Page 10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2.57、2.57、2.61;2.41、2.41、2.34;2.55、2.49、2.44。可见在基本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市属学校的学生稍强于部属和省属学校;但在实际应用和更高层次的分析能力方面,部属学校学生要强于省属学校,省属学校要强于市属学校。由此可以分析出在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市属学校更加侧重于学生基本分析能力的培养,省属部属学校更加侧重于对有关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类和分析。第四,在多样性方面,市属学校的得分较高,省属学校略强于部属学校。在多样性方面,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学生的评价分别为:4.27、4.36、4.50

(图 4-12),在对多样性的收获测评中,设计了 3个题目:明白历史对理解现在和过去的重要性、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如亚洲、非洲、南美等)、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这三个题目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得分分别为:2.50、2.40、2.42;2.26、2.28、2.22;2.42、2.41、2.35。在对人类历史的理解方面,部属学校学生要高于省属和市属学校,在世界知识的掌握上,省属学校要略强于部属学校和市属学校,而在不同的哲学、文化、生活方式的了解方面部属学校、省属学校要强于市属学校。如在不同哲学、文化、生活方式的了解方面学生选择多、很多的比例分别为:43.7%、45.1%和 37.1%。(表 4-7)

表 4-7. 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  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n Std.

Deviation部属

人数 41 141 100 41 323 2.42 .869

百分比 12.7% 43.7% 31.0% 12.7% 100.0%

省属

人数 802 2315 1934 603 5654 2.41 .854

百分比 14.2% 40.9% 34.2% 10.7% 100.0%

市属

人数 63 285 147 59 554 2.35 .813

百分比 11.4% 51.4% 26.5% 10.6% 100.0%

合 人数 906 2741 2181 703 6531 2.41 .857

99

Page 10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计 百分比 13.9% 42.0% 33.4% 10.8% 100.0%

3.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对高校人际环境的差异如表 4-2所示,在对于高校人际环境的评价中,学生的观点是一致的、积极

的,对学校的人际环境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在人际环境方面的总体评价是最高的。我们仍然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行政人员、学生与教师三个角度对不同层次学校的人际环境进行分析。通过表 4-2可以看出,学生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评价最高,说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积极的。相对来讲,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要好于学生与行政人员的关系。第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方面,按照竞争的和友好的进行划分,学生

的评价都非常高。三个层次学校的得分分别为 5.42、5.45、5.75,这是学生评价最高的一项(见表 4-8)。

表4-8. 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竞争的 2 3 4 5 6 友好的 N

部属人数 1 1 19 58 74 107 64 324

百分比 .3% .3% 5.9% 17.9% 22.8% 33.0% 19.8% 100.0%

省属人数 111 184 296 761 1236 1678 1414 5680

百分比 2.0% 3.2% 5.2% 13.4% 21.8% 29.5% 24.9% 100.0%

市属人数 3 9 6 54 124 216 152 564

百分比 .5% 1.6% 1.1% 9.6% 22.0% 38.3% 27.0% 100.0%

合计人数 115 194 321 873 1434 2001 1630 6568

百分比 1.8% 3.0% 4.9% 13.3% 21.8% 30.5% 24.8% 100.0%

虽然在学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学习上的竞争,但在学生的眼里,同学之间学习上的竞争是前进的动力,是有意义的竞争,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未因这种竞争的存在而削弱。通过调查显示,市属学校学生的人际环境较省属和部属学校更加具有优势,这种优势同时表现在关于发展与人合作能力的收获测评中,在这个测评中,三个层次学校学生的得分分别为:2.75、2.72、2.83,市属学校学生

100

Page 10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与人合作的能力要高于部属和省属学校学生,说明市属学校学生的合作意识较省属和部属学校学生更为强烈,市属学校高达 64.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际环境使他们收获了发展了与人合作能力(表 4-9)。

表 4-9. 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          N Me

anStd.

Deviation很少 一些 多 很多部属

人数 11 125 124 64 324 2.75 .819

百分比 3.4% 38.6% 38.3% 19.8% 100.0%

省属

人数 401 1824 2395 998 5618 2.72 .834

百分比 7.1% 32.5% 42.6% 17.8% 100.0%

市属

人数 29 171 228 133 561 2.83 .856

百分比 5.2% 30.5% 40.6% 23.7% 100.0%

合计

人数 441 2120 2747 1195 6503 2.72 .839

百分比 6.8% 32.6% 42.2% 18.4% 100.0%    第二,学生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方面,市属学校的学生在与行政人员的关系

方面的评价最高。三个层次学校的得分为:4.39、4.76、4.89,学生通过与行政人员的交往,既

使他们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增强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能力测评中,市属学校学生的得分要明显高于省属和部属学校(表 4-10)。同时这一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层次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风格。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要坚持把育人为本摆到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作为对学校教师的根本要求,贯彻于教师育人的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85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包括行政人员在内都有育人的责任,从学生的评价来看,学生对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总体评价是好的,但仍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行政人员都要切实增强育人观念,承担育人责任,进一步增强服务学生意识,85袁贵仁.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N].中国教育新闻网,2006年 9月 28日。

101

Page 11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与学生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表 4-10. 增强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能力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n Std.

Deviation部属

人数 12 124 130 325 2.74 .800

百分比 3.7% 38.2% 40.0% 18.2% 100.0%

省属

人数 401 1791 2333 1119 5644 2.74 .853

百分比 7.1% 31.7% 41.3% 19.8% 100.0%

市属

人数 21 168 242 132 563 2.86 .812

百分比 3.7% 29.8% 43.0% 23.4% 100.0%

合计

人数 434 2083 2705 1310 6532 2.75 .850

百分比 6.6% 31.9% 41.4% 20.1% 100.0%    第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方面,从总体上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较

为和谐的。三个层次学校的得分分别为:4.95、5.06、5.32,市属学校和省属学校的得分

都超过了 5分,部属学校略低。说明了市属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学生与专任教师的关系整体上要优于与行政人员的关系。这也充分肯定了山东省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是良好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可接近的,并非不可及的。

(二)不同学科学生学习环境的认同差异分析本次参与学生专业共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

历史学、农学、医学、哲学等 11个学科门类,通过调查不同学科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同差异,可以从学生角度发现我省在各学科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更好的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的学科构成如图 4-13。

102

Page 11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4-13. 各学科参与调查的学生人数统计图表 4-11描述了 11个不同学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和评价的调查数据。通

过表 4-11可以看出,在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方面,文学专业学生对职业能力、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理学专业学生对学术能力、信息素养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工学专业学生对职业能力、信息素养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艺术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经济学专业学生对职业能力、信息素养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法学专业学生对职业能力、信息素养和学术能力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艺术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低;管理学专业学生对职业能力、信息素养和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教育学专业学生对信息素养、职业能力、学术能力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历史学专业学生对学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农学专业学生对信息能力、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

103

Page 11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性方面的评价较低;医学专业学生对信息能力、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多样性、艺术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低;哲学专业学生对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较高,对信息素养和艺术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低。在人际环境方面,学生的评价基本一致。

表 4-11. 不同学科学生学习环境的总体评价 环境学科

学术能力

艺术能力

分析能力

多样性

信息素养

职业能力

个人发展

同学关系

行政人员关系

教师关系

文学 4.75 4.76 4.54 4.54 4.78 4.91 4.88 5.32 4.76 5.02

理学 4.9 4.69 4.46 4.44 4.86 4.75 4.67 5.43 4.73 4.99

工学 4.62 4.36 4.24 4.27 4.69 4.73 4.62 5.38 4.62 4.86

经济学 4.67 4.49 4.19 4.07 4.72 4.79 4.62 5.4 4.66 4.89

法学 4.85 4.49 4.54 4.6 4.88 4.91 4.7 5.63 4.85 5.21

管理学 4.9 4.58 4.36 4.43 4.97 5.08 4.97 5.64 4.92 5.27

教育学 4.87 4.66 4.58 4.51 4.9 4.93 4.76 5.64 4.94 5.12

历史学 4.72 4.52 4.36 4.34 4.7 4.48 4.16 5.44 4.74 5.02

农学 5.16 4.53 4.47 4.33 5.42 5.21 5.05 5.74 5.11 5.53

医学 5.51 3.69 3.62 3.79 4.38 4.89 4.19 5.57 3.81 4.78

哲学 4.87 4.33 4.55 4.56 4.49 4.82 4.64 5.4 4.01 4.93

平均 4.75 4.49 4.33 4.35 4.76 4.82 4.69 5.42 4.68 4.97

在对“您喜欢您的学校吗?”、“如果从头开始,您会再选择你所在的学校吗?”两个问题的回答中,不同学科的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农学、理学、工学,后三位的是历史学、教育学、法学。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列前三位的是农学、医学、理学,后三位的是教育学、哲学、法学。从这个总体评价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我省高校在农学、理工学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评价较高,但历史学、教育学、法学学生的评价偏低,这也反映了我省高校在农学、理学、工学等学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历史学教育学、法学方面比较薄弱。通过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医学上升至第二位,可以看出我省在医学学科方面虽然从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来看,不占绝对优势,但是

104

Page 11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生依然会选择目前的学校,反映出我省医学学科布点较少,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不大。哲学的学生降至后三位,近几年这些专业的就业率的持续偏低应该是主要影响。

1.不同学科学生对高校实用环境评价的差异。第一,在信息素养方面,除个别学科外,不同学科学生差距不是十分明显。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农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理学

文学、经济学、历史学、工学、哲学、医学,农学的得分最高为 5.42分,医学的得分最低为 4.38分,认为学校重视、很重视的学生比例,农学学生达到 52.6%,医学学生仅占 26.8%。通过对这些学生在计算机及信息活动上的参与程度和图书馆活动的参与程度调查显示,在计算机及信息活动上的参与程度,除医学学生外,其他学科学生的得分均居于 2分到 2.5分之间,而医学学生的得分为 1.6(见图4-14)。

00. 5

11. 5

22. 5

3

图 4-14. 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活动平均分由图 4-14可以看出,医学学科学生在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活动上,参与的

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他 10个学科,除哲学学生得分稍低外,其他专业学生差距不是十分明显。在图书馆的参与程度上也有同样的结论。

105

Page 11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00. 5

11. 5

22. 5

3

图 4-15. 各专业学生图书馆活动量表平均分通过图 4-15也可以明显看出,医学学科学生在图书馆活动中,参与的程度

也不高,低于其他各专业的水平,在图书馆的参与量表中,农学、法学学生的得分较高,其他专业学生得分差距不大。在对学生进行的有关使用电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收获测评中,农学学生的得分最高,为 2.89分,医学学生的得分最低,为 2.41分。(表 4-12)由此可见,各医学类相关高校应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表4-12. 使用电脑及其他信息技术  很少 一些  多 很多 N Mea

n

Std. Deviatio

n

Std. Error

文学人数 70 337 343 155 905 2.64 .853 .028

百分比

7.7% 37.2% 37.9% 17.1% 100.0%

理学人数 51 243 214 132 640 2.67 .892 .035

百分比

8.0% 38.0% 33.4% 20.6% 100.0%

工学人数 246 870 1004 397 2517 2.62 .865 .017

百分比

9.8% 34.6% 39.9% 15.8% 100.0%

经济学

人数 44 159 130 60 393 2.52 .884 .045

百分比

11.2% 40.5% 33.1% 15.3% 100.0%

法学人数 19 73 107 41 240 2.71 .842 .054

百分比

7.9% 30.4% 44.6% 17.1% 100.0%

管理 人数 51 181 213 93 538 2.65 .875 .038

106

Page 11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 百分比

9.5% 33.6% 39.6% 17.3% 100.0%

教育人数 27 100 114 37 278 2.58 .841 .050

百分比

9.7% 36.0% 41.0% 13.3% 100.0%

历史学

人数 10 17 22 8 57 2.49 .947 .125

百分比

17.5% 29.8% 38.6% 14.0% 100.0%

农学人数 0 6 9 4 19 2.89 .737 .169

百分比

.0% 31.6% 47.4% 21.1% 100.0%

医学人数 26 60 54 18 158 2.41 .896 .071

百分比

16.5% 38.0% 34.2% 11.4% 100.0%

哲学人数 8 40 29 9 86 2.45 .807 .087

百分比

9.3% 46.5% 33.7% 10.5% 100.0%

Total

人数 552 2086 2239 954 5831 2.62 .868 .011

百分比

9.5% 35.8% 38.4% 16.4% 100.0%

第二,在职业能力方面,最应关注职业能力的工学学生差强人意。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农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

医学、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农学最高为 5.21分,历史学最低为4.48分。认为学校重视、很重视的比例,农学为 52.1%。文学为 30.4%。从总体上看来,各学科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分明显,从这一项测评可以看出,在就业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各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都比较重视,。但从这个结果中我们也有一丝忧虑。工学学生的得分为倒数第二位,为 4.77分。山东省高校学生的比例构成中,工科学生人数最多,据统计,我省工科学生占全部大学在校生总数的 30%左右,86但工科学生反映的职业能力缺乏,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工科学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生产企业,山东省提出制造业强省的战略,更加需要一大批优秀工科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学校从学科专业设置、面向企86 2005年山东教育绿皮书,第 117页。

107

Page 11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生涯规划、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对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能力方面进行的下列三个方面:(1)关于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用于专门的职业或工作;(2)获得在职业、科学或学术领域接受继续教育的背景知识及专门知识;(3)获得也许与某种职业相关的一定范围的信息的收获测评中,得分前三位和后三位的学科情况见表 13。农学的得分为最高,哲学的得分为最低,理学的得分也较低。在对不同专业学生参与社团及其他学生组织参与程度的调查中,医学、哲学学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历史学和农学学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其他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见图 4-

16)。因此我省高校应该在如何提高哲学、教育学、理学等偏重于理论学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其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医学、哲学等学科的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各种校园组织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00. 5

11. 5

22. 5

3

图 4-16.各专业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参与程度量表上的平均分第三,在个人发展方面,各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农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

理学、哲学、经济学、工学、医学、历史学。农学最高为 5.05分,历史学最低为4.16分。可见在课程的实用性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的课程学习活动的参与调查中

108

Page 11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医学、经济学等学科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法学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高,文学、农学教育学学科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较高。(图 4-17)作为一门实用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医学学科课程的实用性应该更强,但我省在这一点上明显薄弱。无论从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整体评价,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建议相关高校应该认真审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培养计划,努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表 4-13.关于职业能力的收获测评比较就读收获 前三位学科 后三位学科

1、关于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用于专门的职业或工作

农学、法学、管理学 哲学、医学、理学2、获得在职业、科学或学术领域接受继续教育的背景知识及专门知识

农学、医学、法学 哲学、理学、教育学3、获得也许与某种职业相关的一定范围的信息

农学、法学、历史学和文学(并列)

哲学、工学、理学和医学(并列)

2. 12. 22. 32. 42. 52. 62. 7

图 4-17.各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参与量表上的平均分2.不同学科学生对高校学术环境评价的差异。根据表 4-10的统计结果,总体上看,学生对实用环境、学术环境和人际环

境的评价结果显示,学术环境的评价是最低的。这说明学生所感受到的学校对学科、学术、智力以及批判和分析能力的强调程度还不是十分满意。第一,在学术能力方面,医学学科学生评价最高,工学学科学生评价最低。

109

Page 11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医学、农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其中医学最高为 5.51分,工学最低为4.62分,总体评价也较高,说明学校均普遍重视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其中认为学校非常重视的比例,医学学生选择的比例达到 44.5%,可见在这一方面,医学学科更加重视。但在这一方面的评价中,工学学科学生对此评价最低,说明学校对工学专业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应加大投入。在对学生科学的和数量的参与质量调查中,各学科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大体相当,除哲学专业学生的参与程度略低以外,其他学科并无明显差距(见图 4-18)。哲学专业应该加强对学生学术活动的参与力度。

00. 5

11. 5

22. 5

3

图 4-18.各专业学生在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量表上的平均分第二,在艺术能力方面,文学、历史学、农学学生参与的程度较高,医学、

哲学专业学生参与的程度较低。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

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工学、哲学、医学。文学最高为 4.76分,医学最低为 3.69

分。从学生在音乐美术戏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来看,文学学生参与程度较高,与音乐、美术等专业都划入该学科有一定的关系(图 4-19)。

110

Page 11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00. 5

11. 5

22. 5

3

图 4-19.各专业学生在美术音乐戏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学生艺术能力方面的收获测评主要调查两个问题:(1)对文学作品的熟

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2)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如表 4-14所示。在第二项收获测评中,医学、哲学类学生选择“收获很少”的比例分别占到了 30.1%和 29.1%。无论从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生的收获等各方面的结果都显示,医学、哲学专业学生的艺术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艺术能力。第三,分析能力方面,总体看比较均衡。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教育学、哲学、文学、法学、农学、

理学、管理学、历史学、工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最高为 4.58分,医学最低为3.62分。在这一方面,除了医学专业得分较低以外,其他学科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小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仅差距 0.3分左右,但在有关学术环境的四项指标中,该项指标的平均分最低的为 4.33分,说明我省高校在这方面都应进一步加强,医学类学科尤其需要加强。

表 4-14.关于艺术能力的收获测评比较就读收获 前三位学科 后三位学科

111

Page 12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1、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

农学、文学、法学 医学、教育学、哲学

2、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

文学、法学、历史学

医学、哲学、教育学

第四,在多样性方面,人文学科学生明显居于优势。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

理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工学、经济学、医学。法学最高为 4.6分,医学最低为 3.79分。在这一方面,,位于前列的法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等均为人文学科说明学校在人文学科方面的人文教育要强于理科。这个结果也同样表明了我省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多样性方面比较缺乏,从人的全面发展和通识教育的角度来讲,理工科学生更加应该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他们当中学校选择非常重视、很重视的比例仅占 24.4%。在对多样性进行的 3项收获测评中,比较如表 4-15。

表 4-15.关于多样性的收获测评比较就读收获 前三位学科 后三位学科

1、明白历史对理解现在和过去的重要性

法学、文学、医学 教育学、工学、农学

2、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

法学、农学、文学 医学、哲学、教育学

3、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

农学、法学、文学 医学、教育学、工学

112

Page 12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收获测评的第一项中,历史学学生的收获并不是十分突出,居于第六位;同样在第三项中,哲学学生的收获也不是十分明显,居于第五位。在历史知识和哲学知识的收获中,收获最多的是非专业的学生,说明我们在教育效果上要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教育和吸引力,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3.不同学科学生对高校人际环境评价的差异。如表 4-10所示,在三种环境的测评中,人际环境的平均分最高,如前所述,

学生对大学人际环境的评价是积极的。第一,在与同学关系方面,人文学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同学交往上存在

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农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医学

历史学、理学、哲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所有学科学生的评价均超过了 5分,其中 最高为农学 5.74分,最低为文学 5.32分。但在与同学交往的参与程度上,不同专业之间还是有差别(图 4-20)。通过图 4-20可以看出,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同学交往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他们的得分处于前三位,其次是文学、农学和教育学的学生。在同学交往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的医学和哲学、工学专业,他们在同学交往参与程度量表上的得分排在后三位。从这种差异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也就是说文科学生在人际活动上更为敏感、积极一些,而理工科学生在同学交往活动中更为被动一些。

113

Page 12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1. 81. 9

22. 12. 22. 32. 42. 5

图 4-20.不同专业学生在同学交往活动参与量表上的平均分第二,在与行政人员关系方面,文科专业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要好于理科

学生。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农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工学、哲学、医学。其中农学最高为 5.11分,医学最低为 3.81分。由这个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与行政和办公人员的关系上,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比来说,说明文科专业学生与行政办公人员的关系要好于理科专业。尤其是在医学专业中,认为与行政办公人员交往有帮助的比例仅占 2.4%,而认为是刻板的比例占 13.9%,由此可见医学专业学生与行政、办公人员的关系亟待改善。第三,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文科学生在同教师的交往中更积极、主动,交往

的频率较高。学生对此方面的评价按得分排序依次为:农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哲学、经济学、工学、医学。其中农学最高为 5.53分,医学最低为4.78分。从学生与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关系对比中,与教师的关系要明显好于同行政人员的关系,除了哲学和医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的评价均超过了 5分,差距也不是十分明显。与行政人员关系的比较类似,文科专业学生对与教师关系的评价要高于理科学生。在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的与教师交往的程度测评中,(图 4-21)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专业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哲学、医学专

114

Page 12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业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理科学生稍弱一些,与教师交往的频率较低。

00. 5

11. 5

22. 5

3

图 4-21.不同专业学生在教师交往活动参与量表上的平均分(三)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环境的认同差异分析本次调查中,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的感知情况见图 22

所示。(说明:由于调查的学生专业中有医学类专业和部分五年制本科专业,因此在调查中年级出现“其他”选项。同时,由于山东理工大学实行按文理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因此本部分的人数与分专业调查的人数有一定误差。特此说明)。通过图 4-22可以明显看出,在学术环境和实用环境方面,学生认为学校更加注重实用环境,包括信息素养、职业能力和个人发展,而相对来讲,学校对学术环境,特别是对学生分析能力、多样性以及艺术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对人际环境的评价见表 4-16。

0123456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研究生其他

115

Page 12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4-22.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的感知通过图 4-22可以看出,在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对信息

素养、职业能力、个人发展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多样性的评价较低;二年级的学生对学术能力、职业能力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的评价较低;三年级的学生对职业能力和学术能力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四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素养、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分析能力、艺术能力和多样性方面的评价较低。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同差异。通过表 4-16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学生对于人际环境的评价也是大体一致。

表 4-16.学生对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

1. 不 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评价的差异如图 4-22所示:在关于实用环境中信息素养、职业能力和个人发展的三个

方面调查中,总体的趋势是一年级学生评价最高,然后依次递减,四年级的学生评价最低,尤其是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方面。学生越是临近毕业,越是认为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实用性方面存在问题。但在信息素养方面,四年级的学生高于三年级。这主要是因为四年级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需要查阅大量的信息和参考资料,因此该年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对学校的评价较高。

与他人关系的质量

同学 行政人员 教师

大一 5.44 4.75 5.11

大二 5.45 4.60 4.93

大三 5.29 4.64 4.88

大四 5.47 4.80 5.11

116

Page 12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4-23.不同年级学生图书馆活动量表平均分第一,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在图书馆和计算机

活动方面利用程度较高。学生对学校的重视程度评价依次为: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其

中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评价结果大体相同。一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三年级的学生的评价最低。在图书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方面,不同年级学生也存在差异。图 4-23和图 24分别反映了不同年级学生在图书馆和计算机活动方面的情况,通过图表可以就看出,四年级的学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加经常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来开展信息活动,这与他们四年知识的积累和需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有直接的关系。

图 4-24.不同年级学生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活动平均分第二,在职业能力方面,学生对学校的重视程度评价依次为:一年级、二年

级、三年级、四年级,其中一年级最高,四年级最低。这是实用环境所有项目中,学生普遍认为最高的项目,各年级的学生普遍

117

Page 12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打出了最高分,说明各级学校在职业能力方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侧重,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图 4-25反映了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社团和学生组织活动的情况。通过图表清晰的反映了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的活动更加积极,但二年级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最低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生从一入校就感受到了强烈的竞争压力,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组织,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二年级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是经过了一年的锻炼,部分学生组织通过换届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继续从事相关工作,造成参与人数减少;二是经过了一年级的参与高涨期后,二年级的学生有了更多的理智,不是盲目的参加活动和学生组织,而是有选择的参加;三是二年级课业负担加重,同时要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使得学生在活动参与方面没有足够的精力,这是二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三四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基本熟悉,学习生活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他们的发展目标也趋于明确,因此他们会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

图 4-25.不同年级学生在社团和组织参与程度量表上的平均分第三,在个人发展方面,学生对学校重视程度的评价依次为:一年级、二年

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其中一年级最高,四年级最低。这表明,学生认为在课程118

Page 12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与个人发展方面,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和年级的增长,学生越来越感受到学校的课程实用价值不高,总体上讲,学校并不是十分重视课程与个人发展的相关性,这也是目前学校普遍面临的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高。图 4-26反映了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参与程度的平均分。

图 4-26.不同年级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参与量表上的平均分由图 4-26可以明显看出,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参与的

积极性更高,四年级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加主动与活跃。学生参与课程活动越多,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反映的问题越多,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高校需要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课程的实用价值,切实发挥好课堂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不同年级学生对高校学术环境评价的差异如图4-20所示,在学术能力、艺术能力、分析能力和多样性的评价中,相对

来讲学术能力的评价较高,其他三个方面的评价较低,其中分析能力的评价最低,说明学校在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品质方面重视不足。

119

Page 12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4-27.不同年级学生在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量表上的平均分第一,在学术能力方面,学生在科学和数量方面参与的程度较为平均,差

距不大,四年级学生的参与程度略高。学生对学校重视程度的评价依次为: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二年级评价最高,四年级评价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在科学和数量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见图 4-27。第二,艺术能力方面,二年级是个薄弱环节,出现了断档的现象。学生对学校重视程度的评价依次为: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并列)、四

年级,一年级评价最高,四年级评价最低。图 4-28反映了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美术音乐戏剧活动的情况。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参与的程度较高,其中一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二年级学生参与的程度较低,与其他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与前面在社团活动方面的论述类似,二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着大体相同的原因,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方面,二年级出现的断档现象,是造成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艺术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之一。

120

Page 12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图 4-28.不同年级学生在美术音乐戏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第三,分析能力方面,学生对学校重视程度的评价依次为:一年级、三年级

二年级和四年级,一年级评价最高,四年级评价最低。在这一方面各年级学生的评价中,波动并不大,显示了学生对学校这一方

面环境的评价观点大体一致。由于大学功能的逐渐演化,目前我国的大学在与社会相互趋同中逐渐失去其独立性,大学的批判功能屡遭削弱或淡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传统大学那种扮演绝对真理、社会公正和道德良心守护神的角色已经改变,大学日益远离神圣、崇高和独立,日益放弃社会批判。87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但大学和大学生批判精神的缺失造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大量缺乏。第四,多样性方面,一年级学生的评价略高,其他年级的评价差异较小。这

说明了学生对学校这一方面环境的评价观点基本一致,学校在强调发展人类特点多样性的理解和鉴赏力方面力度不够,需要加强。通过问卷设计的谈话话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在多样性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关于谈话话题,问卷中设计了一下谈话内容:近期的新闻时事;诸如和平、正义、平等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宗教;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人的思想观点;艺术(绘画、舞蹈、戏剧作品、电影等);科学(理论、实验、方法等);计算机及其他技术;与诸如污染、科技有关的社会道德问题;经济(工作、财富、贫困、债务贸易等);国际关系(人权、自由贸易、军事活动等),谈话话题量表的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4,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情况见图 4-29。通过图表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学生在谈话话题量表上的得分就会越高,这表明随着高年

87朱景坤.失落与重建:论大学批判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 6期。121

Page 13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级学生知识面和接触面的扩大,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他们经常愿意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对人类多样性的理解就更加深入。

图 4-29.不同年级学生在谈话话题量表上的平均分3.不同年级学生对高校人际环境评价的差异从表 4-15可以看出,在与他人关系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与同学的之间

的关系是最积极的,而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是最不积极的,需要改善的。第一,在与同学关系方面,总体上是十分积极的、融洽的。学生的评价结果

依次为:四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其中四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三年级学生的评价最低,略微呈现波浪形,各年级之间略有差别。评价结果说明了学生普遍都十分珍视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并且通过这四年,学生之间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久弥深。图 28反映了的不同年级学生在谈话话题上的情况,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呈上升趋势,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学生在谈话话题量表上的得分就会越高,这表明随着高年级学生知识面和接触面的扩大,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他们经常愿意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第二,在与行政人员关系方面,总体来讲分值较低,学生对与行政人员的

关系并不是十分满意。学生的评价依次为:四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和二年级,其中四年级评价最高,二年级评价最低,二年级的学生最需要改善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整体呈弧形上升状,这说明随着学生与行政人员的接触逐渐深入有改善

122

Page 13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的趋势。第三,在与教师关系方面,学生的评价结果依次为:一年级、四年级(并

列),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且相同,三年级学生的评价较低,且有一定的差距。三年级的学生最需要改善与教师的关系。四年级学生的评价最高,反映了通过四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工作,并且与教师建立比较友好的关系。图 4-30反映了不同年级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情况,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相比,他们与教师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图 4-30.不同年级学生在师生交往量表上的平均分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结论一、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实用环境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大学环境认知状况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学术环境和实用

环境的对比,学生普遍认为学校重视实用环境建设,重视课程的实用性,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从办学装备条件来讲,山东省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2004年达到 626026.2 万元,

123

Page 13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2000年为 214008.61 万元,增加 412017.59 万元,增幅为 193%,比 1998年增加246%;2004年山东省高校图书资料达到 6919.74 万册,比 2000年增加 3404.71

万册,增长 97%,2004年山东高校电子图书数量达到 5007.68 万册。88教学条件的改善,为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有力条件。2004年,山东省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发展目标,确定到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突破 1 万亿元,年均增长 15%,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高到 90%,占全省 GDP的比重提高到40%,实现利税 4000 亿元,年均增长 18%。这一目标提出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相关高校立即采取措施,推出了高校服务山东制造业的相关举措,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培养适应山东省制造业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从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山东省 211高校仅有 3所,大部分为省属普通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山东省的大学生不仅要面对本省的就业压力,更要面对来自其他省份大学生来我省就业的压力。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必须大力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山东省为此提出了“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的核心指标”89的要求,在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均增幅超过 30%,就业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本科生的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了 90%左右,说明我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这也和高校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无关系。同时,课程的实用性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根本前提。山东省通过开展“教学名师奖”、“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试点课程”等多项工程,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882005年山东教育绿皮书,第 89-109页。89王仁元.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

124

Page 13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改善了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了课程的实用性,提高了教育质量。(二)人际环境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山东省各高校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既注重硬件环境的建设,不断加大对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的投入,同时注重软件环境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要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到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调查和分析,山东省在学习环境建设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主题。首先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对学生进行的相关调查来看,学生对人际环境,整体上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这是高校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学生人际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有 22.5%的学生认为与学校行政及办公人员的关系是刻板的、没有人情味的、教条的;有 16.3%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关系是不可及、没有同情心、令人气馁的;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跟教师没有学习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象想,没有师生的良好互动就很难有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没有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和谐,就很难有校园的和谐,人才成长的环境就很难得到优化。因此高校仍然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特别是学生成长的人际环境建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着眼学生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125

Page 13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三)学生学习环境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群体呈现多样化态势山东省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学校角度来讲,

虽然学校的层次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但每一个层次的学校在学习环境建设营造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部属学校在学术环境方面拥有优势,省属学校在实用环境方面有优势,市属学校在人际环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二是从专业角度来讲,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存在差异,但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环境各个方面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三是从年级角度来讲,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阅历的增长,每一个年级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都存在差异,同样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学习环境多样化的特点是由学校办学条件的多样化决定的,这些条件包括

国家政策、学校地理位置、校园文化发展、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正是由于上述条件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学习环境不可能整齐划一,而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山东省大学生学习环境多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模式多元化,我省

高校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结构的调整和各项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调整和改革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各学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的多元化势必造成学习环境模式的多元化;二是目标多元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由于各高校之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学校学习环境建设的目标也会出现多元化;三是战略多元化,各高校在实现学习环境的目标上出现多元化,其战略措施也呈现多元化的取向。如山东大学在发展中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

126

Page 13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外知名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科研强校战略、人才兴校战略,努力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理工科大学;菏泽学院则努力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努力建设多学科、地方性、一流的普通本科院校。以上三个不同层次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学校发展战略的多元化,其中也包含就读环境建设的多元化。

(四)学术环境与学生发展需求存在较大落差,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专业教育是高校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学术探究的氛围是大

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最重要的特征。只有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学生的学术和智力品质才能得到提高,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在我们进行的实用环境、人际环境、学术环境诸项调查中,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术环境的评价,在上述诸项中排位最低。这显然与国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与大学承担的社会使命与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对强调发展人类特点多样性的理解与鉴赏力评价相

对较高,对强调发展学科、学术及智力品质的评价次之,对强调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的能力评价较低,而对发展艺术、表现及创造的品质的评价最低。而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学术环境评价,在学术和智力品质、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发展艺术、表现及创造的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不重视,不深入不平衡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各高校也在学生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给予政策支持,但是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亟待加强。

127

Page 13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学习环境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首先是学术环境、实用环境、人际环境方面的不平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

高校学生人际环境良好,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总体较好,在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的比较中,我省大学生的实用环境要优于学术环境,高校在学术环境的营造方面不尽如人意。同时,调查显示,在学术环境建设方面,学生的学术及智力品质、艺术、表现及创造能力较低,艺术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批判性及分析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实用环境建设方面,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应进一步加强,虽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从学生的收获测评来看,学生在学校获取的职业能力方面知识还不能完全满足其就业、创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人际环境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融洽,与教师的关系总体比较好,但相对来讲,学生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总体上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其次是学校学习环境建设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学校归

口管理不同,资金来源、发展历史等的差异,造成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同一学校内部各专业、年级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平衡现象。从学校隶属关系角度来分析,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在学术环境、实用环境、人际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学生专业角度来分析,不平衡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学校在专业建设上采取重点投入造成的资源不均衡现象,必然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不均衡现象。如前调查所示,在学术环境、实用环境以及人际环境等各个方面,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评价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其教育收

128

Page 13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获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二)在实用环境、学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偏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的总体评价较高。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

信息素养、职业能力和个人发展比较重视。与此相反,学生对学术环境的评价相对于实用环境,则存在着较大差距。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高校规模迅速膨胀;伴随高校办学筹资渠道多元化,学校可以通过贷款进行建设。为了满足扩招的需要,许多高校将财力集中投放,开展基本建设,重点加强土地、校舍、教学与实验装备条件等硬件建设。同时为了解决扩招后带来的大批学生就业问题,调整了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学生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与此相适应,学生实用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与实用环境建设不同,学术环境的建设则要复杂得多。一是建设的长期性。学术环境需要长期的积累;二是效果的不显著性。学术环境建设的效果往往不够直接或直观三是建设的滞后性。学术环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成效,而是具有滞后效应所以不会显得急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往往重实用环境建设,轻学术环境建设。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精神进行思考,用创新的眼光和思路分析、研究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勇敢地担负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学术文化的使命。增强学术环境的功能,使学生在优秀文化、高雅艺术的熏陶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质和人格修养,有助于学生实现自由与和谐发展。在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既强调实用环境条件建设,也要强调学术环境的建设,使实用环境与学术环境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9

Page 13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三)部分教职员工与学生关系淡漠,反映育人理念存在缺失学校教育,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学生为本,具体应该体现在:教师应具有具有博大的胸襟、厚重的文化底蕴、睿智的头脑,用人格感染学生,用睿智教育学生;干部员工应具有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辛勤劳动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路搭桥。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学习的人际环境总体上是积极的、和谐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对与教师关系的负面评价比例仍然偏高;尤其是学生对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包括院系行政工作人员的负面评价过高,反映了学生人际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反映了学校办学理念、高校教职员工的育人理念部分缺失。应当引起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四)人才培养的功利性倾向:重应用,轻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高校发展定位必然是多样性多层

次的。少量研究型大学,以传承文化和创新科学为己任,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而对于大部分高校,应当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对于后面大部分高校来讲,有时会带来两种倾向:一是急功近利主导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一味追求课程的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二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导致大学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人才实用化、片面化。本项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倾向。应当说,作为大学仅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知识和具备相应职业能力的个

130

Page 13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体是不够的,而应当本着人文与科学素质并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学生以国家振兴、民族富强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这是大学永恒的使命。

131

Page 14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文关于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已指出:在教育研究领域里,学术

界一般将人的发展的影响分为三方面,即遗传、环境和教育。这种观点认为,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对于环境影响来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观点把带有一定宿命论色彩的“遗传决定论”中对遗传作用的认识,改造成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在环境因素中,突出了社会环境的作用,摆脱了部分生物化倾向;对于教育则强调它在人的发展中定向、加速和强化的主导作用。90本文曾指出,教育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环境,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我们才能充分细致地探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已有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大多从理论上阐述了许多观点,但这些观点还需实践上的印证和经历科学研究的检验。基于这些考虑,本文在前文有关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的范式对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进行细致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探讨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的内涵。前文在高校

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已对高校环境做了学术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划分,在此不赘述。至于学生发展的内涵,在目前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90涂艳国.关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6):14-17。

132

Page 14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心理学上,学生发展更多的指的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譬如,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其一从实在世界发展到有能力形成抽象观念,其二从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发展到反思性的、内在化的认知方法。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91第一,认知结构。个体是通过“认知结构”来理解他所经历的事情的。这些结构由一套相关的假设所组成,它们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这种结构为个体解释事件意义、选择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框架。就像计算机程序那样,认知结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信息处理模式。第二,发展序列。个体的认知结构是不断发展的,它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综合性。思维的前一个发展阶段为下一阶段提供基础,后一阶段的思维方式比先前的更为充分。个体的发展序列是能够预见的,但这种发展的速度和步伐并不均衡。第三,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自身内部的成熟与完善以及个体接受外在环境的刺激,对个体的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个体已有认知结构不能解决的挑战和新信息时,就会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不协调、不均衡,从而使得个体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育研究领域,齐克瑞(Chickering, Arthur W.)等人提出了大学生发展

的七个向量。这七个向量分别是:取得自信、控制情绪、培养自治能力、认识自我学会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认识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确立生活的信念和价值观及其相应的行为准则。这七个向量中的每一个向量的变化都涉及到学生认知和行为上出现的差异及其整合的轮回,个体身份感的获得在他的理论中占重要地位,个体对自己身体状况、形貌、性别角色和行为的体认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心理事件,这种身份感的获得会形成固定的自我观。92

91Arthur W. Chickering & Linda Reisser.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6。 92Chickering, Arthur W. & Reisser, Linda.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33

Page 14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发展理解为学生在技能、知识、能力信念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1)复杂认知技能的形成,譬如: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在个体的职业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3)理解并欣赏人类的差异性;(4)决策、解决冲突和团队合作的实际能力;(5)自尊、自信、确立生活的价值观。而学生发展除了受到来自教育活动自身的影响外,它还受到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尽管对学生发展内涵有如此清晰的理解,但本论文还需要克服研究技术上

的难题。由于学生发展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因而实际上在本论文的三年时间里我们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研究的难度。从学术界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路子来看,大多是转换了一下思维,用学生在大学里的积极的收获替代学生发展。确实,学生自我报告在大学里的发展变化应该也是其发展的一种。因而,本文的研究也准备从俗。学生在大学里的收获取决于很多因素。以往的研究已经比较令人信服地指出

学生的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这样一些个体特征对学生的发展及其学习收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确实不可否认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这些个体特征和经验对其大学收获或产出的贡献或限制。但我们不能忽略以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为中心的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或产出的影响。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知指的是,学生对学校是否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或其他学习活动等这样的学校环境和氛围的感知和评价,这种感知和评价会影响他们在大学里参与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行为本身也可算作是一种环境。比如: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以及课程学习等行为中产生的情境,以

Publishers.38-40。

134

Page 14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及他们在大学里与同学和教师交往所形成的人际环境等。这样一些因素都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对学生大学收获有重要的影响。但尽管在理论上我们都比较一致地认为学生的个体特征、学生参与及其对校园环境的感知等因素对他们的大学收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现在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却是:这些因素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程度如何?谁的影响作用更大一些?对这些问题的清晰掌握可以使得大学当局懂得如何更好地整合这些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提升他们的能力,进而改进大学教育的品质。而这就是本章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为实现上文所述的研究目的,本文在统计分析方法上采用两条技术路线。其一是运用典型相关分析,以了解学生在大学里的 13个活动维度与他们在大学里的6个收获层面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感知与他们在大学里的 6个收获层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别将学生活动、学生对大学环境的感知作为总的维度去了解它们与学生在 6个收获层面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典型相关分析隐含的因果假设是学生的 13个活动和对环境的感知属于自变量,而学生的 6个收获层面属于因变量。因而,典型相关分析要说明的就是学生的 13个活动维度中,究竟哪个维度对学生在 6个收获层面的关系最大,或者说是这 13个活动维度的关系作用的排序。另外一条研究路线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因为在典型相关分析中,我

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只限于了解学生的活动与学生的收获这两个变量组之间的整体的相关关系,但我们无法了解这两个变量组中的变量的相关,也就是说,我

135

Page 14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们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或学生对环境的感知对学生的总体收获或者是在 6个层面上的收获的实际影响及其显著程度和作用大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作为一种观察随机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侧重解释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化的统计正好可以满足我们的这个需求。

第二节 研究变量及其调查结果一、研究变量本文关于高校环境与大学生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中自变量主要有:其一,学

生在高校里的行为而产生的活动环境变量,包括:课程学习、校园设备的利用和写作经验等(见表 5-1)。其二,学生对高校学术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评价。表 5-2描述了高校学生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变量的构成要素。因变量是学生对其大学收获的自我评估量表。

表 5-1.高校学生活动环境量表图书馆参与质量量表 图书馆活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量表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活动课程学习参与质量量表 课程学习写作参与质量量表 写作经验与教师交往的程度量表 与教师交往的经验美术、音乐、戏剧的参与质量量表 美术、音乐与戏剧的经验校园设施利用情况量表 校园设施学生社团和组织的参与质量量表 学生社团和组织的经验个人经历程度量表 个人经历与同学交往的程度量表 与同学交往的经验科学的和数量的参与质量量表 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谈话话题量表 谈话话题谈话信息量表 谈话信息

表 5-2.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136

Page 14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术环境强调发展学科、学术及智力品质强调发展艺术、表现及创造品质强调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品质强调发展对人类特点多样性的理解与鉴赏力

实用环境强调发展信息科技搜索能力(使用计算机、其他信息源)强调发展职业及专业胜任力强调课程与个人的相关性及实用价值

人际环境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与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

大学生收获的自我评估主要是要求学生反思他们在学校的整体经验和估计他们在与高等教育目标有关的 25个问题上所取得的进步和收获。这 25个收获测评的问题涵盖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全部内容,如:获取相关就业知识、清晰和有效的写作能力、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能力和获得分析性和逻辑性思考的能力等问题的选项采用了四分量表记分方法,如下所示:很多=4,多=3,一些=2,很少=1。通过对《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CSEQ)》搜集来的数据中关于大学收获测

评的 25个问题运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方法做了因素分析,从中提取出学生大学收获的 6个测量维度,主要是:(1)属于社会性发展的项目有 5项:形成自己的价值及伦理标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增强与不同人交往的能力;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适应变化。(2)属于科学技术经验的项目有 3项:理解科学和实验的本质;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运用所带来的结果(利益、灾害、危险)。(3)属于多样化知识的项目有6项: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明白历史对理解现在和过去的重要性;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了解不

137

Page 14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4)属于智力技能的项目有 6项:清晰而有效地写作;当和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效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信息;使用电脑及其他信息技术;分析的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数量性问题(理解概率、比例等);整合观念、理解观念之间的关系、相似性及不同点。(5)属于职业准备的项目有3项: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可用于专门的职业或工作;获得在职业(专业)、科学或学术领域接受继续教育的背景知识及专门知识;获得也许与某种职业相关的一定范围的信息。(6)属于身心素质的项目有以下 2项:养成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见表 5-3)。

表 5-3.收获测评的六个维度

社会性发展形成你自己的价值及伦理标准了解你自己、你的能力、兴趣和个性增强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能力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适应新变化(新技术、不同的工作或个人环境等)

科学技术经验理解科学和实验的本质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运用所带来的结果(利益、灾害、危险)

多样化知识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明白历史对理解现在和过去的重要性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如亚洲、非洲、南美等)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

职业准备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可用于专门的职业或工作(职业准备)获得在职业(专业)、科学或学术领域接受继续教育的背景知识及专门知识获得也许与某种职业相关的一定范围的信息

智力技能

清晰而有效地写作当和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效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信息使用电脑及其他信息技术分析的和逻辑的思维能力整合观念、理解观念之间的关系、相似性及不同点分析数量性问题(理解概率、比例等)

138

Page 14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身心素质 养成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

二、学生大学收获自我评估结果分析表 5-4列出了学生在这 25个题目上选择“多”和“很多”的比例大小的顺

序。居于前 10位的学生收获项目是:了解你自己、你的能力、兴趣和个性(67.3%),学会适应新变化(64.2%),增强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能力(61.4%),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60.6%),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59.2%),形成你自己的价值及伦理标准 (56.5%),养成锻 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55.0%),使用电脑及其他信息技术 (54.4%),分析的和逻辑的思维能力(52.1%),获得在职业、学术领域继续深造的知识(51.6%)。居于最后 5位的收获项目是:分析数量性问题(43.9%),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40.3%),清晰而有效地写作 (38.7%),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38.1%),美术、音乐及戏剧的鉴赏力得到发展(36.8%)。

表 5-4.学生大学收获排序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其他 总体了解你自己、你的能力、兴趣和个性

65.3%

69.6%

67.3%

68.9% 57.7%

60.6%

67.3%

学会适应新变化64.2

%66.0

%61.6

%63.9

% 57.7%44.1

%64.2

%

增强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能力61.7

%62.6

%62.0

%54.8

% 59.0%39.4

%61.4

%

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58.1

%62.4

%63.1

%60.2

% 59.0%46.9

%60.6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

57.6%

60.8%

59.7%

60.9% 52.6%

44.1%

59.2%

形成你自己的价值及伦理标准55.3

%58.5

%55.1

%58.6

% 51.3%26.5

%56.5

%养成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习惯

54.6%

54.7%

57.2%

52.7% 60.3%

48.5%

55.0%

139

Page 14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使用电脑及其他信息技术53.2

%54.7

%52.7

%63.2

% 55.1%38.2

%54.4

%

分析的和逻辑的思维能力51.0

%51.4

%54.4

%56.8

% 55.1%44.1

%52.1

%获得可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知识和技能

49.1%

51.9%

52.3%

61.0% 55.1%

41.2%

51.6%

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49.8%

52.6%

51.2%

54.6% 62.8%

52.9%

51.6%

获得在职业、学术领域继续深造的知识

46.8%

51.9%

50.5%

51.5% 66.7%

29.4%

49.8%

整合观念、理解观念之间的关系

45.8%

49.6%

50.7%

53.7% 64.1%

35.3%

48.7%

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运用所带来的结果

46.8%

49.8%

46.6%

54.8% 56.4%

32.4%

48.5%

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47.0

%47.5

%43.6

%43.5

% 60.3%35.3

%46.5

%

理解科学和实验的本质43.5

%46.3

%46.9

%51.2

% 51.3%38.3

%45.7

%获得与某种职业相关的一定范围的信息

43.6%

45.4%

45.1%

48.4% 66.7%

38.2%

45.1%

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

43.5%

44.2%

46.3%

48.5% 59.0%

38.2%

44.7%

明白历史对理解现在和过去的重要性

43.4%

44.6%

44.6%

47.9% 55.1%

29.4%

44.4%

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

43.6%

43.4%

42.8%

50.6% 58.4%

41.2%

44.1%

分析数量性问题43.0

%43.1

%43.7

%51.1

% 55.1%41.2

%43.9

%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

41.7%

37.9%

40.3%

43.5% 55.1%

29.4%

40.3%

清晰而有效地写作38.7

%36.9

%37.3

%47.9

% 59.0%35.3

%38.7

%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

39.2%

37.0%

35.2%

42.4% 48.7%

35.3%

38.1%

美术、音乐及戏剧的鉴赏力得到发展

36.7%

34.6%

38.9%

41.3% 55.1%

32.3%

36.8%

从表 5-4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大学收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之间在这 25个方面的收获上所呈现

的比例没有较明显的差异。从排在前 10位的大学收获项目来看,学生的收获主

140

Page 14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要集中在个人社会性发展(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智力技能这两方面。智力技能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中心任务,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都能起到提升大学生智力技能的作用,学生在这方面收获多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学生普遍认同个人社会性发展收获最大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中后期,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断乳期”,要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大学生向社会角色、社会成员的转变,两次转变的过程都是塑造大学生社会性的过程客观上,学生从高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从“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思维方式由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型向大学阶段的主动选择型转变,学生开始学习自己去选择,选择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甚至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由低层次理想化目标向高层次具体化目标转变,开始思考自我,他人,社会及未来发展等人生课题。主观上,大学阶段学生意识到即将踏入社会应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达到自我实现以及学会生存的能力,有意识的参加实践活动,加强人际交往,承担社会责任。大学就成为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大学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加深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培养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从排在后 5位的大学收获项目看出,学生在人文教育、艺术修养方面

的收获比例明显偏低。这一结果也与第四章中学生对学术环境的感知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学生对学术环境多样性的评价较高,对学术能力的评价次之,对分析能力的评价较低,而对艺术能力的评价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人文教育的欠缺。首先,政策上对人文、艺术教育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成本上艺术类学科投入高,见效慢。艺术素养的提高与否对学生的升学、就业没有显著影响

141

Page 15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最后,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多来自为职业做准备,所以更多得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证、考级和选择与专业、职业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克服大学教育功利化倾向,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仍然任重而道远。第三,当我们将大一学生与大四学生在这 25个收获层面上进行比较时,我

们发现除社会性发展项目收获水平基本无差异,大四学生显示的其他各个层面上的收获的比例都要比大一学生高,特别是职业准备、科学技术经验、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方面。这一结果能够部分的说明:学生在大学环境中待得时间越久,参与得越多,他们从大学里得到的体验和收获就越多。我们认为之所以在社会性发展项目中收获水平相当,可能源于大一学生正处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社会化过程的核心时期;而大四学生正处于大学生向社会角色、社会成员转变的社会化过程的核心时期,所以自我感知的收获水平均较高。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

社会性发展

科学技术经验

多样化知识

职业准备

智力技能

身心素质

1系列

图 5-1.六个大学收获层面上各项目平均值比较图 5-1描述了学生在社会性发展、科学技术经验、多样化知识、职业准备、智

力技能和身心素质六个大学收获层面上各项目的平均值。学生认为他们在大学里

142

Page 15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收获最大的是在个人社会性发展(其平均值为 2.75)和身心素质 (2.66)方面,其次是职业准备(2.50)、智力技能(2.48)和科学技术经验(2.46),收获最少的是多样化知识(2.36)。从每个维度下各个收获项目的平均值看,学生在个人社会性发展和身心素质上的收获的平均水平是“多”,而科技能力和通识教育层面的收获的平均水平是“一些”或“很少”。

图 5-2.不同年级学生在六项收获层面上的平均值比较图 5-2描述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性发展、科学技术经验、多样化知识、职

业准备、智力技能和身心素质六个大学收获层面的基本情况。各年级学生均在个人社会性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收获,而在科学技术经验和多样化知识上的得分不高。一般来说,在各项收获层面的自我测评上,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而大四的学生在各项收获层面的自我评价都要高于大一学生。

143

Page 15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发现一、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我们在研究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时面临的是两组多变量数据。正如前文

已指出,高校学习环境是多方面的,包含着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实用环境三个变量,而学生发展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性发展、科学技术经验、多样化知识、职业准备、智力技能和身心素质六个变量。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将各组变量作为整体对待,描述两个变量组之间的整体的相关形式,这对于本文探讨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目的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和有效的方法。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路是:93先设定两组观测变量,通过权数与观测变量

对应相乘、然后将各项累加,分别对每一组先建立一个线性结合,即:典型变式每一个典型变式的值构成一个新的典型变量。典型变式与典型变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典型变式表达观测变量与典型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解出的这两个典型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就是典型相关。表 5-5.学生大学活动层面与自我测评的大学收获层面的典型相关分析摘要表控制变量 典 型 因 素(X变量)X1 X2 X3 X4 X5 X6

效标变量 典 型 因 素(Y变量)Y1 Y2 Y3 Y4 Y5 Y6

1 2 3 4 5 6 SHFZ -.669 .710 .007 -.091 -.171 -.102X1 -.628 -.242 .058 .103 .397 .069 KJJY -.781 -.117 -.435 -.007 -.202 -.382X2 -.678 -.287 .028 -.277 .203 .427 DYZS -.872 -.121 -.418 .135 .124 -.134X3 -.706 .262 -.141 .000 .277 .260 ZYZB -.748 .043 -.096 .354 -.150 .530X4 -.711 -.065 .143 -.168 .309 .195 ZLJN -.888 .075 -.097 -.409 .155 .070

X5

-.716 -.371 .047 .087 .170 .311 SXSZ -.618 .455 -.353 .183 .464 -.194

X6

-.622 -.255 .484 .022 .234 -.138

X7 -.765 .119 -.089 .009 .349 -.082X8 -.650 -.293 .082 -.263 .078 .024

93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4

Page 15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X9 -.639 .457 .188 -.368 -.058 .021X10 -.771 -.179 .088 -.148 -.271 -.021X11 -.803 -.258 -.384 -.127 -.055 -.207X12 -.844 .131 .124 .122 -.144 -.212X13 -.787 .151 .030 .319 -.288 .209

抽出变异数百分比  抽出变异数百分比(组内代表比例) .519 .066 .039 .037 .059 .042 .591 .125 .085 .059 .058 .083重

叠.254 .011 .002 .000 .000 .000 重

叠 (冗余 指数)

.289 .020 .004 .001 .000 .000

.488 .163 .046 .011 .008 .003

.699 .404 .214 .107 .089 .051

尽管在典型相关分析中并不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但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把高校学生行为形成的环境,以及高校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作为自变量(或控制变量),而将学生的大学收获作为因变量(也称效标变量),主要将重点放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上,而并考虑在这两类变量之间做双向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主要结果分以下两个方面来叙述: (一)学生活动量表为预测变量,学生大学收获为标准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 6个典型变式。表 5-5呈现的是学生大学活动层面

与自我测评的大学收获层面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摘要。表中的数据有六类或六项分析指标。在第一栏中列出了当将学生在 13个大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作为控制变量时,控制变量与各个典型因素的典型负载系数(也称结构系数)、重叠量(也称冗余指数)和抽出变异数百分比。第二栏中的 1-6行和 14-16行列出的是将学生的 6

个收获层面作为效标变量(因变量)时,因变量与各个典型因素的典型负载系数、重叠量和抽出变异数百分比。第二栏的最后两行中 表示典型相关系数的平方,

145

Page 15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表示的是典型相关系数。典型负载系数是典型变量与本组观测变量之间的两两简单相关系数,也可以将它本身取平方后作为共享方差百分比来理解,从而将它看作是某个观测变量对某个典型变量之间的总影响。抽出变异数百分比也可以理解为某个典型变量对本组观测变量总方差的代表比例,简称为组内代表比例。重叠量也可称为冗余指数,它所表达的是一侧变式与另一侧所有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即一侧变式与另一侧观测变量之间的共享方差比例。从表 5-5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六个典型相关系数均达 .05以上的显著水准,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 ρ1

=.699(p<.01);第二个典型相关系数 ρ2=.404(p<.01);第三个典型相关系数 ρ3

=.214 (p<.01);第四个典型相关系数 ρ4=.107 (p<.01);第五个典型相关系数 ρ5

=.089 (p<.01);第六个典型相关系数 ρ6=.051 (p<.05)。13个控制变量主要通过六个典型因素影响效标变量(因变量)。

2、控制变量(自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X1)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Y1 )总变异量的 48.8%,而效标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Y1 )又可以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 59.1%,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部分为 28.9%,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一典型因素(X1与Y1 )可以解释效标变量总变异量的 28.9%。

3、控制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X2)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Y2)

总变异量的 16.3%,而效标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Y2)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 12.5%,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部分为 2.0%,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二典型因素(X2与Y2)可以解释效标变量总变异量的 2.0%。

4、控制变量的第三个典型因素(X3)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三个典型因素(Y3)

总变异量的 4.6%,而效标变量的第三个典型因素(Y3)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146

Page 15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的 8.5%,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部分为 0.4%,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三典型因素(X3与Y3)可以解释效标变量总变异量的 0.4%。

5、控制变量的第四个典型因素(X4)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四个典型因素(Y4)

总变异量的 1.1%,而效标变量的第四个典型因素(Y4)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 5.9%,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的重叠部分为 0.1%,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四典型因素(X4与Y4)可以解释效标变量总变异量的 0.1%。

6、控制变量的第五个典型因素(X5)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五个典型因素(Y5)

总变异量的 0.8%,而效标变量的第五个典型因素(Y5)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 5.8%,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已基本无重叠部分。 7、控制变量的第六个典型因素(X6)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五个典型因素(Y6)总变异量的 0.3%,而效标变量的第五个典型因素(Y6)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8.3%,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无重叠部分。

8、控制变量和效标变量在第一个至第四个典型因素的重叠部分共计 31.4%。换句话说,大学生的图书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写作、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等 13个参与活动经由第一、二、三和第四典型因素共可说明学生在社会性发展、科学技术经验、多样化知识、职业准备、智力技能和身心素质这六方面的收获总变异量的 31.4%,而这六个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释学生大学收获总变异量的 71.9%。

9、五组典型相关及重叠量数值以第一个典型相关较大,第四组的重叠量最小,可见 13个控制变量主要是由第一典型因素影响的。从因变量组观测效标变量与其第一典型因素之间的标准化系数比较,在 13个控制变量中与第一个典型因素(X1)相关较高的有:同学交往活动量表、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量表、谈话话

147

Page 15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题量表和谈话中的信息量表,它们的典型负载系数 (结构系数 )分别为:0.771、0.803、0.844和 0.787,或可以说这几个活动量表基本上可以代表第一典型因素,他们通过第一典型因素从而对效标变量的第一典型因素中的科学技术经验、多样化知识和智力技能这三方面的大学收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控制变量和效标变量的第一典型因素的典型负载系数的值全为负值,这表明,控制变量经由第一典型变量对效标变量有较高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生越少谈论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在谈话中很少或不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越不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和投入到科学及数量的学习活动上来,那么他们在科学技术经验、多科性知识和智力技能这三方面的收获就会越少。

(二)将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的评价作为控制变量,学生大学收获作为预测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表5-6.学习环境与学生收获的典型相关分析摘要表控制变量(X变量)

典型因素

效标变量(Y变量)

典型因素

学术环境 -.854 -.497 社会性发展 -.854 -.221人际环境 -.854 -.322 科学技术经验 -.720 .183实用环境 -.842 -.108 多样化知识 -.733 .616

职业准备 -.771 .005智力技能 -.830 .241身心素质 -.764 -.324

抽出变异数百分比

.723 .121 抽出变异数百分比

.608 .104

重叠 .096 .002 重叠 .081 .002.364 .121.132 .015

表 5-6是将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作为控制变量、学生大学收获作为预测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摘要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将学校学习环境与大学收获做典型相关分析时,获得两个典型变量。两148

Page 15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个典型相关系数均达 0.05水平显著。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 ρ1=.364(p<.01);第二个典型相关系数 ρ2=.121(p<.01)。学生感受到的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实用环境主要通过两个典型变量影响到六个效标变量。

2、控制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X1)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Y1)的总变异量的 13.2%,而效标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 60.8%。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部分为 8.1%,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一典型因素(X1与 Y1)可以解释效标变量总变异量 8.1%。

3、控制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X2)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Y2)总变异量的 1.5%,而效标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Y2)又可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 10.4%,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部分为 0.2%,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二典型因素(X2与 Y2)可以解释效标变量总变异量的 0.2%。

4、控制变量和效标变量在第一个至第二个典型因素的重叠部分共计8.3%,换言之,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实用环境三个控制变量经由第一、第二典型因素可说明社会性发展、科学技术经验、多科性知识、职业准备、智力技能和身心素质这六个收获层面的 8.3%。这两个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释学生大学收获总变异量的 71.2%。

5、两组典型相关及重叠数量以第一个典型相关较大,第二组重叠量很小,可见,三个控制变量主要是由第一个典型因素影响的,这三个控制变量与第一典型因素(X1)的相关大小分别为学术环境(.854)、人际环境(.854)和实用环境(.842),六个效标变量与第一典型因素 (Y1)的相关大小排序分别为社会性发展(.854)、智力技能(.830)、身心素质(.764)、职业准备(.771)、多科性知识(.733)和科学技术经验(.720)。

149

Page 15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第一个典型因素中,主要是控制变量中的学生对学校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感知而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智力技能,这二者的结构系数均为负号,这表明,学生越是觉得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厚,人际环境不和谐,学生在社会性发展和智力技能方面的收获就会越少。在第二个典型因素中,主要是控制变量中的学生对学校学术环境的感知而影响学生在多样化知识方面的收获。第二典型因素中的人际环境这一控制变量的结构系数是负值,多样化知识效标变量的结构系数是正值,这表明,学术环境与学生多样化知识的获得量成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学生认为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创新条件不充分时,他在多样化知识方面的收获会多一些。但因为第二组重叠量只有 0.2%,也可能由样本误差产生,不足以充分说明这一结果,我们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图 5-3.典型相关分析路径图

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是分析一个随机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用变量的观察数据拟合所关注的变量和影响它变化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检验影响变量的显著程度和比较它们的作用大小,进而用两个或

X2

X1 Y1

Y2

学术环境多科性知识

实用环境

人际环境

智力技能

社会性发展

职业准备

科学技术经验.364

.121

身心素质

150

Page 15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多个变量的变化解释和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回归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确定几个特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如果存在的话, 找出它们之间合适的数学表达式;(2)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 预测或控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 并且可以知道这种预测或控制能达到什么样的精确度;(3)进行因素分析。例如在对于共同影响一个变量的许多变量(因素)之间, 找出哪些是重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等等。在研究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大学收获与发展问题时,我们常常关心学生大学收获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问题,不仅如此,我们更关心如何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找到它们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等问题。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思路正与本论文关注的主题相契合。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首先,将大学

生在大学里的 13个大学活动量表作为自变量,而将汇总的学生大学收获作为因变量,探讨各个活动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程度。然后,将学生的 13个大学活动维度作为自变量,分别将社会性发展、科学技术经验、多科性知识、职业准备、智力技能和身心素质作为因变量,探讨各个活动对每个收获层面的影响程度

图 5-4.标准化误差直方图为了确保总体推断的正确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要求样本数据符合

151

Page 16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零均值假设、等方差性假设、误差项相互独立假设、总体误差项为正态分布假设。图 5-4显示了正态分布假设的检查结果。由图中可以看出多元回归的标准化

误差在 0值附近凸起,左右两侧聚集的案例大致相当,因而,可以判断方程误差呈正态分布。

420-2-4

Regression Standardized Predicted Value

4

2

0

-2

-4Regr

essi

on S

tand

ardi

zed

Resi

dual

Dependent Variable: 收获

Scatterplot

图 5-5.标准化预测值和标准化误差的散点图图 5-5可以用来检查回归误差均方差性的假设条件是否满足,也可以用来

检查是否存在特异案例。从图中可以看出横轴上散点的纵向分布宽度大致相等,说明基本上可以满足均方差性假设条件。另外,图中的标准化误差值基本上都集中在+2和-2区间,存在的特异值相对于整个样本来说较少,因而不会歪曲回归方程反映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另外从各变量的容限度来看,其范围一般都在 0.484-0.733之间,大大超过了常规的 0.1的容许界限。总的来说,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处理问卷调查数据时并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本文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复回归分析

方法之一,它结合了“顺向选择法”和“反响剔除法”两种方式的优点。所谓顺向选择法即是自变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入回归模式中,在第一个步骤中,首先进入方程式的自变量是与因变量关系最密切者,亦即与因变量间有最大正相关或最大负相关者;以后每一个次步骤中则选取与因变量间的净相关为最大之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式中。在每个步骤中,使用 F统计检验进入回归模式的自变

152

Page 16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量,如果其标准化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之 F值大于或等于内定的标准或 F值进入的概率值小于或等于内定的标准(0.05),则此变量才可以进入回归模式中。94

表 5-6呈现了将 13个学生大学活动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将学生的大学收获作为因变量的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 8个,包括谈话话题、课程学习活动、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对校园设备的利用程度、谈话中的信息、个人经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同学交往活动。多元相关系数为 0.685,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0.469,也就是说表中 8个变量能够联合预测学生大学收获 46.9%的变异量。

表 5-6.学生大学活动预测大学收获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选出的

变项顺序多元相关系数R

确定系数 R2

调整后的确定系数 R2

增加解释量ΔR

F值 净 F值标准化

回归系数

显著性水平

谈话话题 .584 .341 .341 .341 3315.769 3315.769 .224 .000课程学习 .641 .411 .411 .070 2238.953 766.275 .124 .000科学经验 .661 .437 .436 .025 1656.219 289.311 .107 .000校园设备 .671 .450 .450 .014 1311.811 157.352 .108 .000谈话信息 .679 .460 .460 .010 1093.424 121.330 .122 .000个人经历 .682 .465 .464 .004 926.598 50.350 .076 .000计算机 .684 .468 .467 .003 804.029 37.197 .056 .000同学交往 .685 .469 .468 .001 707.276 16.437 .060 .000

从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谈话话题变量的预测力最高,其解释量为34.1%,另外,课程学习活动、科学的和数量的经验、对校园设备的利用情况、谈话中的信息对大学收获也有较为良好的预测力,其解释量分别为 7%、2.5%、1.4%和 1.0%。同学交往对学生的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低,其解释量仅仅为0.1%。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

Y 收获=0.224×谈话话题+0.124×课程学习+0.107×科学经验+0.108×

校园设备+0.122×谈话信息+0.076×个人经历+0.056×计算机+0.060×同学交往94吴明隆编著.SPSS统计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01。

153

Page 16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表 5-7.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的感知预测大学收获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选出的

变项顺序多元相

关系数 R确定系数 R2

调整后的确定系数 R2

增加解释量ΔR

F值 净 F值标准化

回归系数

显著性水平

学术环境 .307 .095 .094 .095 682.243 682.243 .168 .000人际环境 .343 .118 .118 .023 436.302 172.457 .162 .000实用环境 .346 .120 .120 .002 297.031 16.428 .074 .000

当将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的感知作为自变量,将大学收获作为因变量,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时,其分析结果整理为表 4-6。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实用环境这三个变量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式,且显著水平较高(p<0.001)。多元相关系数为 0.346,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11.7%,也就是说,学校的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实用环境三个变量能够联合预测大学收获的 11.7%的变异量。在这三个变量中,学术环境对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高,其解释量为 9.5%,其次是人际环境,其解释量分别为 2.3%,实用环境对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低,其解释量为 0.2%。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

Y 收获=0.168×学术环境+0.162×人际环境+0.074×实用环境以上两种算法只是单独将活动层面的变量和环境层面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而

将大学收获作为因变量,从而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活动与校园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因而,为进一步探讨学生活动与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程度,我们将学生在大学里的13个活动层面汇总为学生的努力程度,将学校的实用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汇总为校园学习环境,并将它们分别作为自变量,将学生大学收获作为因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整理为表 5-8。

表 5-8.学生努力程度、学校学习环境预测大学收获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选出的变项顺序

多元相关系数R

确定系数R2

调整后的确定系数 R2

增加解释

量偏确定

系数R2

F值 净 F值 标准化

回归154

Page 16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ΔR 系数努力程度 .649 0.421 0.421 0.421 0.368 2223.842 2223.842 0.575学习环境 .690 0.476 0.476 0.055 0.093 1388.525 320.533 0.246

学生努力程度和校园学习环境都进入了回归方程,两者的显著水平较高(p<0.001)。多元相关系数为 0.69,确定系数为 0.476,表明学生努力程度和校园学习环境这两个变量能够联合预测学生大学收获的 47.6%。在这两个变量中,学生努力程度对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高,其解释量为 42.1%,而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评价对大学收获的解释量仅为 5.5%。为更为准确地判断学生努力程度与对校园学习环境的评价这两个自变量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大小,我们还算出了这两个变量的偏确定系数,偏确定系数表示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解释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努力程度和校园学习环境对大学收获的边际贡献分别为 0.368和 0.093,可见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而它们的共同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学生努力程度对学生大学收获的总影响大于校园环境。这实际上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和在典型相关分析中得出的推断。因而,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投入越多、参与的质量越高,那么他们的大学收获就会越高。该项分析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研究限制一、结果讨论总的来说,我们从上文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中发现和验证

了一个可以说是常识性、也可以说不是常识性的观点,即:学生的大学收获或发展确实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又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种

155

Page 16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动态循环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链条。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我们更为真切地了解到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感知、评价和利用,以及以学生行为而形成的情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具体来说,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对高校学习环境和学生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同学交往以及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谈话话题和信息对学生在多样化知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较大影响。这个结果表明,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交流环境(即人际环境)对于他们获得不同领域知识、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发展与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等与其社会性发展和获得多样性知识相关素养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学生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关注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在这方面的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浸入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的程度对他们的智力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学术环境大致包含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科学教育活动情境等方面,由此可知,学校的学术环境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智力技能和科技能力的收获方面,也即积极的学术环境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新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学生如果不能平衡音乐、艺术和戏剧活动与科学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在科技能力和通识教育方面的收获就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这对学校营造学术环境时的启示是:要注意协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4.如果学生感觉到学校不重视职业与专业能力和课程的实用性及其与个人的相关性,那么他们在写作、信息技术等智力技能方面的收获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156

Page 16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本文曾将学校对职业与专业能力、课程的实用性等界定为学校的实用环境,由此观之,高校实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阅读、写作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养成方面

5.当学生与自己的同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质量比较高时,学生在个人社会性发展方面就会有良好的表现。也就是说,高校人际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譬如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与不同的人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6.如果学生感觉到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创新条件不充分以及人际环境不和谐,那么会对学生在社会性发展、多样化知识和智力技能方面的收获产生负面影响。

7.与学生对高校学术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感知和评价相比,学生越是更多更深入地浸入高校的这些环境,对这些环境的参与和利用更多,那么学生个人在大学里的收获和变化与发展就显得更为丰富和全面。这在本文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学生与高校校园环境各要素的互动和他们对校园环境的评价两个变量对学生大学收获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占到 47.6%,而学生与校园环境的互动对其大学收获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占到了 42.1%,而他们对学校校园环境的评价对大学收获的解释量仅为 5.5%。

8.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评价对其大学收获的影响中,学术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高,其解释量为 9.5%,其次是人际环境,其解释量分别为 2.3%,实用环境对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低,其解释量为 0.2%。

9.学生对校园学习环境的评价及其与校园环境的互动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学生如果自身能正确理性地认识和评价校园学习环境,那么他们就更倾向于融入高校为他们营造的环境中去,从而从中受益;反之,学生在大学的

157

Page 16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发展变化就会受到许多消极因素的干预和阻碍。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积极地与校园环境互动,那么他们从中得到的益处越多,他们对校园学习环境的认识和评价就会往正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与校园环境互动的信念。

二、研究限制本文运用实证数据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进行理性的分析和

检验,不仅对于作者本人而且对当前相关研究领域来说,这都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因而不论在理论构想还是在方法运用方面,本文都还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由于本研究受时间、经费和精力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问卷来源和调查对象的取样上只是限于山东省高校,其代表性还有待改进。另外由于缺乏追踪调查的数据,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探讨属于静态而非动态的考虑。第二,由于本问卷调查的题目很多,尽管笔者在组织问卷调查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并对回收来的问卷做了认真仔细的剔除,但仍然不可避免由于学生填写问卷过程中的疲劳感而带来的数据质量方面的误差。

158

Page 16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六章 结 语本课题从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理论探索入手,分析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

的构成要素,从而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视角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各要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其学校学习环境的评价和利用程度,进而研究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系。通过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本课题希望获得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现状及其与学生发展关系的认识,从而为高校构建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和教育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意义。作为课题的结语部分,拟对本课题的基本结论作一整理、概括和回顾,并试着就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一)学校和教育自身就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特殊的环境在一般的观念中,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而在这三

大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被限制在认知范围内,人们认为只有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才是促进和构成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因素。这种观念不但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施加在其身上的教育的内化过程,而且还忽视了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世界,从而将存在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的诸多因素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教育和环境被人们孤立起来,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情境被剥离,教育被视为是比环境更能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文认为,学校和教育不仅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存在,而且它们自身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殊的环境,这

159

Page 16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样一种特殊的环境始终围绕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二)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而开放的整体,是学生发展可资利

用的资源而非学生改造的对象。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家认为,环境是一系列刺激的综合,生活

于环境中的人接受刺激,并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而教育则只是“促使特殊形式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可能发生”的强化刺激。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取向的理论家则强调个体“认知结构”对于环境的改造作用。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自身内部的成熟与完善以及个体接受外在环境的刺激,对个体的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个体已有认知结构不能解决的挑战和新信息时,就会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不协调、不均衡,从而使得个体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然而,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取向的“环境观”,它们在探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时,关注的是个体,研究的主要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而由此建构的环境所培养的学习者也只能是孤独的个体。本文认为,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系统而开放的整体和网络,学生一方面受到它的约束和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也有主动地利用它以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源。

(三)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包括学术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目前关于高校环境的构成要素的一般观点是认为:高校环境是由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或是由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所构成的。这种观点虽然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本文认为划分难免失之于笼统,不利于人们深入分析和查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因而,本文在已有关于高校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基础上,以活动和行为作为划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依据,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看作是由学术

160

Page 16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构成的一个动态开放的整体和系统。学术环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学生所感受到的学校对学科、学术、智力以及批判和分析能力的强调程度。其二,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参与。实用环境包括两方面:其一,学校的基本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娱乐和体育设施等。其二,学校对课程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发展学生职业或专业能力的强调程度。人际环境主要包含的是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本身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要素和层次

结构并不是孤立的,对它们的区分也只是相对的。我们只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而将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划分为实用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三个方面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纯粹的某种环境类型。另外,不同的环境要素对学生各个层面的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环境要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可以感觉到的;有些环境要素对学生发展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和利用;有些环境要素则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宏观条件还有些环境要素是与学生发展直接紧密联系的;还有的时候,这些要素和不同层次的环境是以整体的、综合的方式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不仅是以人为中心和主体而被划分的,而且还因为人的参与和意识的萌芽才得以最终形成。

(四)本文对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的主要发现1.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同高校、学科和年级

的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的认知、评价和利用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学习环境多样化的特点是由学校办学条件的多样化决定的,这些条件包括

国家政策、学校地理位置、校园文化发展、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161

Page 17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正是由于上述条件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学习环境不可能整齐划一,而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这种多样化的主要表现:首先,从不同类型高校来看,部属学校在学术环境方面拥有优势,省属学校在实用环境方面有优势,市属学校在人际环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其次,从不同专业和学科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的评价和利用程度来看,工学学科的学生对学校实用环境的评价较低,人文学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人际环境中去因而对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也更为积极一些,医学学科学生对学校学术环境的评价比其它学科学生更为积极,参与程度也更高一些。

2.高校普遍较为重视实用环境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大学环境认知状况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学术环境和实用

环境的对比,学生普遍认为学校重视实用环境建设,重视课程的实用性,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3.高校人际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不多根据调查结果,有 22.5%的学生认为与学校行政及办公人员的关系是刻板

的、没有人情味的、教条的;有 16.3%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关系是不可及、没有同情心、令人气馁的;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跟教师没有学习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想象,没有师生的良好互动就很难有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没有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和谐,就很难有校园的和谐,人才成长的环境就很难得到优化。因此高校仍然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特别是学生成长的人际环境建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着眼学生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4.学术环境与学生发展需求存在较大落差162

Page 17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在我们进行的实用环境、人际环境、学术环境诸项调查中,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术环境的评价,在上述诸项中排位最低。这显然与国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与大学承担的社会使命与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对强调发展人类特点多样性的理解与鉴赏力评价相对较高,对强调发展学科、学术及智力品质的评价次之,对强调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的能力评价较低,而对发展艺术、表现及创造的品质的评价最低。而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学术环境评价,在学术和智力品质、发展批判、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发展艺术、表现及创造的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不重视,不深入,不平衡问题。

5.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首先是学术环境、实用环境、人际环境方面的不平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

学生人际环境良好,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总体较好,在实用环境和学术环境的比较中,实用环境要优于学术环境,高校在学术环境的营造方面不尽如人意。同时,调查显示,在学术环境建设方面,学生的学术及智力品质、艺术、表现及创造能力较低,艺术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批判性及分析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实用环境建设方面,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应进一步加强,虽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从学生的收获测评来看,学生在学校获取的职业能力方面知识还不能完全满足其就业、创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人际环境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融洽,与教师的关系总体比较好,但相对来讲,学生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总体上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其次是学校学习环境建设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学校归

口管理不同,资金来源、发展历史等的差异,造成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不平衡;163

Page 17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另一方面,在同一学校内部各专业、年级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平衡现象。从学校隶属关系角度来分析,部属、省属、市属学校在学术环境、实用环境、人际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学生专业角度来分析,不平衡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学校在专业建设上采取重点投入造成的资源不均衡现象,必然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不均衡现象。如前调查所示,在学术环境、实用环境以及人际环境等各个方面,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评价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其教育收获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6.人才培养的功利性倾向:重应用,轻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高校发展定位必然是多样性多层

次的。少量研究型大学,以传承文化和创新科学为己任,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而对于大部分高校,应当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对于后面大部分高校来讲,有时会带来两种倾向:一是急功近利主导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一味追求课程的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二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导致大学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人才实用化、片面化。本项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倾向。应当说,作为大学仅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知识和具备相应职业能力的个体是不够的,而应当本着人文与科学素质并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学生以国家振兴、民族富强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这是大学永恒的使命。

(五)关于高校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1.同学交往以及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谈话话题和信息对学生在多样化知识和

164

Page 17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较大影响。这个结果表明,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交流环境(即人际环境)对于他们获得不同领域知识、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发展与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等与其社会性发展和获得多样性知识相关素养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学生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关注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在这方面的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浸入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的程度对他们的智力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学术环境大致包含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科学教育活动情境等方面,由此可知,学校的学术环境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智力技能和科技能力的收获方面,也即积极的学术环境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新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学生如果不能平衡音乐、艺术和戏剧活动与科学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在科技能力和通识教育方面的收获就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这对学校营造学术环境时的启示是:要注意协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4.如果学生感觉到学校不重视职业与专业能力和课程的实用性及其与个人的相关性,那么他们在写作、信息技术等智力技能方面的收获就会受到负面影响本文曾将学校对职业与专业能力、课程的实用性等界定为学校的实用环境,由此观之,高校实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阅读、写作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养成方面

5.当学生与自己的同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质量比较高时,学生在个人社会性发展方面就会有良好的表现。也就是说,高校人际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譬如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与不同的人的

165

Page 17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6.如果学生感觉到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创新条件不充分以及人际环境

不和谐,那么会对学生在社会性发展、多样化知识和智力技能方面的收获产生负面影响。

7.与学生对高校学术环境、实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感知和评价相比,学生越是更多更深入地浸入高校的这些环境,对这些环境的参与和利用更多,那么学生个人在大学里的收获和变化与发展就显得更为丰富和全面。这在本文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学生与高校校园环境各要素的互动和他们对校园环境的评价两个变量对学生大学收获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占到 47.6%,而学生与校园环境的互动对其大学收获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占到了 42.1%,而他们对学校校园环境的评价对大学收获的解释量仅为 5.5%。

8.学生对高校环境的感知和评价对其大学收获的影响中,学术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高,其解释量为 9.5%,其次是人际环境,其解释量分别为 2.3%,实用环境对大学收获的预测力最低,其解释量为 0.2%。

9.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评价及其与校园环境的互动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学生如果自身能正确理性地认识和评价校园环境,那么他们就更倾向于融入高校为他们营造的环境中去,从而从中受益;反之,学生在大学的发展变化就会受到许多消极因素的干预和阻碍。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积极地与校园环境互动,那么他们从中得到的益处越多,他们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和评价就会向正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与校园环境互动的信念。

166

Page 17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构建良好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议何为良好的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对良好的判断不能仅仅以教育者的标准,

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标准。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意味着高校环境建设与自身使命和理念的契合程度,另一方面意味着意味着这个环境是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能够利用的并能对学生发展的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的环境。因而,根据前文的研究,我们认为,对高校来说若要构建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学习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种层次和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复杂

系统。学生学习环境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教学及管理各系统各环节的协同配合,需要学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学习环境各要素的结合。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包括实用环境、学术

环境、人际环境,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习环境的整体。正因如此,学习环境建设绝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而是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环境的整体功能。第二,实现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结合。学校管理者、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创造

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是学习环境的受用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环境是否有益于学生,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是最基本的检验标准。只有充分调动管理者、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环境建设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167

Page 17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三,实现软环境与硬环境结合。一般说来,实用环境中的物化形态的环境如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以及教学、实验设施等,我们通常称为硬环境,与硬环境相对应,其它如校风、学风、制度等则称为软环境。学习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实也包含了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硬环境建设,忽视软环境建设的倾向。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因为高校资金短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而是反映了高校领导者对大学文化、学术环境的关注不够。“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是短缺的。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高等学校的设备、设施等硬件还有不少差距,还需要继续加强。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对学术环境、学术氛围等软件的建设,重视的更为不够,尤其需要加强”。95

第四,实现人与学习环境的结合。人是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环境的受用者、受益者,只有实现人与环境的充分结合,才能发挥环境的最大效能,也才能够实现人的充分发展。这其中,首先是学生与学习环境的结合。优越的环境固然是学生所乐见的,但仅仅依靠环境的优越,学生的素质、能力是不能自然提高的。只有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优越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是所有的环境创造者与就读环境的结合。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接受环境的改造。作为学习环境的共同的创造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在营建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在享用良好环境的熏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种结合是必然的,差别在于人是否自觉。

(二)学习环境建设应充分关注学生需求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个性

95蔡克勇.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53.

168

Page 17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和创造精神,有科学信仰和科学精神,能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对人类、他人社会有深切关怀,能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个体。高校学习环境建设应紧紧围绕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这是学习环境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体现在学习环境的创建上,应尊重、倾听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关心学生的发展,维护和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全面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常常讲教育以学生为本,那么学生之“本”究竟在哪?换言之,学生

到大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或者根本需求是什么?简言之,主要有两点:一是专业需求。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就业并胜任工作;二是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锻炼能力,激发潜能,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寻求更大的价值实现。因此,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建设应从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和发展需求出发,加强和完善学生就读环境。第一,良好的办学条件,包括优美的校园、充足的师资、良好的教学实验装

备、丰富的图书馆藏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第二,先进明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优良的校风学风,宽容民主的学

术氛围,豁达敦厚的人文情怀,和谐敦睦的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学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校教职员工普遍自觉的责任意识,创新的精神和进取心,积极的

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严格有效的管理,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够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现和开发自身潜能的需要。

169

Page 17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反映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富有创造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人类在过去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以及形成一般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而且要形成开拓、创新、不囿于成见的个性心理和内在品质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最高境界。”96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建设当以教育的终极目的亦即学生的根本需求为宗旨。

(三)实用环境建设要立足学生和学校发展实际,讲究实效第一,学校基本办学环境和条件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应

予保障。校园建筑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景观中蕴含的领会特定文化、情感和价值观,能够传递给人特殊感受,让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实用环境建设要突出高校历史的厚重与学术的崇高,科学布局,因地制宜,揉进大学特有的艺术气质和人文风尚。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各个高校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了校园基本建设,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学习实用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这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可看到。实用环境的改善固然必需,但实用环境条件的利用更为必要。因此,高校一方面要根据学校财力状况实事求是地、逐步完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应该通过加强管理,使校园设施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用环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效果。第二,加强信息条件装备建设,提高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利

用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人才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高校首先要加强计

96段小勇.浅谈当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第 2期。170

Page 17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算机硬件建设,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资金的投入,升级计算机的配置,适时淘汰、升级、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设备,合理配备硬件资源,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硬件需求,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践的环境,改善学生实习条件,保障学生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始终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次,建设高速、快捷安全的校园网和网络服务。为此,高校应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加大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的投人,建立校园网,提供学生宿舍的网络结构、能源、空间、设备等物质条件;提供一个服务中心,用于信息、数据的查询、浏览和软件的推荐应用,学生可灵活的选择学习软件;建立校园数据中心,通过大型服务器和企业级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为全校的网络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存储与访问、网络应用服务、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和安全保密的体系;建立获取学习资源的素材库和制作系统,为学生提供制作媒体、网页及课件的资料;校园网推出信息检索、网络课程等内容。再次,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和信息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为此,高校计算机教育应该以应用为出发点,使大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城。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实际,将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时适当地引入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网络技能的实践性培训。第三,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

形势,必须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有必要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建设方面应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171

Page 18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实践能力。当然,高校在考虑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设置实用性

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图书馆功能建设。高校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信息和人们终身接受教

育的场所。从学生学习环境建设角度看,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可以提高学生多样化知识中的“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及欣赏水平得以扩展;明白历史对理解现在和过去的重要性;获取世界其他地区及其他民族的知识;了解不同的哲学、文化及生活方式。”也可以启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为此,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共建与合作,拓展服务项目,消除信息壁垒,达到图书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学术环境建设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建设的重点学术环境的主要功能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

维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心健康。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如何,核心的标志是其毕业生是否受欢迎,是否具有竞争力。而作为一个优秀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综合素质、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等,则主要取决于高校学术环境和学术文化的塑造。研究表明,山东高校学生学习的学术环境,相对于实用环境、人际环境来说

总体上是不够优化的,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是目前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正因为如此,学术环境建设应当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环境建设的重点

172

Page 18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第一,加强学风建设。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质量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需要,也是学校内在潜质和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形式。问卷结果显示,近 23%的学生选择经常或常常缺课,这说明山东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加强学风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科学技术经验”、“多样化知识”等方面的收获,“形成自己的价值及伦理标准”,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创造性思维。第二,加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分析能力。许

多企业倾心于挑选一些有科研兴趣和研发经历的毕业生,尤其对那些在校期间参加过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学生更加“偏爱”。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学生,他们身上具有的钻研精神,恰恰是企业所看中的。为此,高校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校科研政策导向,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激励教师吸收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推动学术环境建设。第三,加强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问卷对学生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

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的收获测评显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得分是最低的,这说明了山东省高校普遍在学生艺术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加强对大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涉及不同领域知识的宽泛的综合教育,在美术、音乐及戏剧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方面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四,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学

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学校所有成员所共同创建,同时又不断影响和塑造着其中的每一位成员。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陶冶,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会耳濡目染,相应地提高。要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

173

Page 18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铺路搭桥。

(五)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第一,人际环境建设重在牢固确立大学”育人“理念,实现全员育人、全过

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全员育人,就是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示范、引导、参与作用,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落实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为各年级学生配备导师,实现“全程、全面、全员”育人工作的有效机制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教学,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恪守岗位职责,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教学辅助及后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职业道德,增强为学生服务的能力。第二,人际环境建设关键在于实现师生互动。“教育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之

间展开的,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这说明,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没有交往,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能进行”。97高校人际环境尽管还包括同学关系、学生与员工的关系等等,但由于教师在大学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际环境构建的核心无疑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以师德和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社会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人格的塑造和养成,也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形成。 师德建设,就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言行。为此,高校要注意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教师注意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教师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做到甘为人梯,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越

97李国先,马学霞.尊重与赏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宁夏教育,2003年第 1期。174

Page 18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是相互关心、相互负责,越富于支持性,学习的潜力就越大,只有基于积极的关系,学校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学习者共同体。”98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规范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和课外辅导;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作学生学业上的导师,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目前,高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年轻教师要承担较多的家庭、生活的责任,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外交往,学生一般也较少积极主动地请任课老师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这些说明师生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交流渠道畅通,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前提,是构建和谐、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关键,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第三,学校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育人的能力。学校行管和后勤人

员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实事求是地说,在高校,后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如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不足外,其他如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能力等还有相当的欠缺。因此,改善人际环境,学校行管和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应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有序、便利的学习生活条件。第四,学生应自觉承担起营建良好人际环境的责任。大学生活是人生旅途中

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环节。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状态去应对、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必然面对的课题。首先要学会尊重人,尊重教师、尊重他人。尊重的基本含义是尊敬和重视,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

98[美]戴维-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著,唐宗清等译.领导合作型学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175

Page 18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权利、名誉、生活习惯等,承认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也体现了公平待人。其次要真诚待人。有了真诚,同学之间才会觉得轻松、安全、舒畅,师生之间才会心理相融,情感愉悦,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体谅,相互扶持。再次,要善于沟通,求同存异。同学、老师相处,各人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只有经常地沟通交流,才能彼此加深了解,加深友谊,从而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包容对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最后,还要懂得交际的艺术,懂得交际的方式方法。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也是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是有利的。

三、本课题的贡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课题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本课题将教育看作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特

殊的环境,注重从学生的视角审视高校环境的现状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评价?他们是如何利用和参与到校园环境中的?他们渴望自己能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他们对自己天天与之相伴的校园有怎样的期待?等问题上,因而在立论上具有新意;第二,本课题以实证研究的范式探索高校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试图从环境的角度揭开学校教育这个“黑箱”的面纱,探索了高校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从而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在方法上的缺失。但由于我们精力和能力有限,本课题无论是在理论探索或是在方法运用上

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若要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学习环境构成要素划分的理论依据;第

176

Page 185: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二,需要进一步拓展调查研究的范围,尤其是关于高校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还需要更为全面而有代表性地进行数据搜集,以更好地发挥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177

Page 186: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一、中文文献1. [古希腊]柏拉图著.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

325。2. [美]贝塔兰菲著,秋同等译.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第 26页。3. [美]戴维-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著,唐宗清等译.领导合作型学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

4. [美]威廉 G 坎宁安 .保拉 A 科尔代罗著 .赵中建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第 17页。

6.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5。7. [西班牙]奥尔特加 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8. [英]约翰 享利 纽曼著.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9. 2005年山东教育绿皮书。10. B.F.斯金纳.科学与人类行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378。11. B.F.斯金纳.科学与人类行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378。12. C•达尔文,物种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13. 埃德加.莫兰著,阎素伟译,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30。

178

Page 187: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14. 班杜拉.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蔡克勇.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53.

16. 陈沛沛.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2).

17. 陈新.深化高校内部改革,优化高校育人环境.高等教育研究.1992(4)

18. 陈宗国.校园育人环境及其营造策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第 1519页。20. 段小勇.浅谈当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第 2期。21. 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23. 冯开甫.高校育人环境特点浅析.教育与职业.2005(12)

24.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版,第 922页。25. 宫丽华 .高校要着力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Vol.27(3)。

26. 龚孝华.教育评价主题: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27.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28.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第

604页。29. 郭建耀.新建本科院校学术环境状况及其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第 8页。

30.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9

Page 188: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31. 何关银.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度基础及其意义.探索.2003(6)

32. 何小陆 肖卫东.“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理论纵横.

33. 贺幸平.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5(6),第 160页。34. 洪世梅 .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

2007.Vol.28(6)。35. 华生.行为主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6. 黄 森.略谈人的发展的整体图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37. 黄明东.“完全人”教育观研究---论完全中国人及其培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8. 姜迎春 张亮.“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高校理论战线.2006(3)

39. 莱斯利•A•怀特,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2。40. 勒温.拓扑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1. 勒温著,高觉敷译.拓扑心理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0。42. 李彬.自我评价与大学生发展.江苏高教.2004(4)

43. 李朝东.教育理念的反思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44. 李国先,马学霞.尊重与赏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宁夏教育,2003年第 1期。45. 梁勇.创设和谐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北京教育.2003(6)

46. 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0

Page 189: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47. 刘刚.教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1979(1)。48. 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南方论刊,2006(10).49. 刘金星 李萃茂.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1)

50. 刘明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探讨—兼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理论学刊.2004(8)

51. 刘尧.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J].教育评论.2006年第七期。52. 龙进峰.关注学校原生态,关注人的发展---谈当前教育督导评估的几个实践问题及变革取向.决策与思考.2006(23)

53. 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第 275页。54. 吕一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5(7)

55. 南钢.人的发展的立体化模式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

56.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57. 帕森斯.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它在美国社会中的某些功能.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06-530。

58. 彭志武.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观照下的通识教育.现代教育科学.2005(4)

59. 戚艳萍 林向荣 .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若干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3)

60. 宋明星.“群构”:整体化高校校园环境构成方法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7。

61. 唐纳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文物出版社.2002年,3。181

Page 190: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62. 田慧生.教学环境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63. 田建国.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5(4)

64. 田松君 .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其构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65. 田霞.大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66.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7-10。67. 涂艳国.关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6):

14-17。68. 涂艳国 .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69. 屠海婷.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及对教育促动的思考.求索.2006(9)

70. 王德广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5)

71. 王发毅.浅论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辽宁教育研究,2000(4).72. 王萍.论高校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德性养成的影响,文教资料.2006(5)。73. 王仁元.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

74. 王伟,王建涛 .高校教育环境分析与创新性构建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

75. 王宇.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增刊。76. 魏国孝.坚持生态教育思想,实现大学教育生态化.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26卷 2004年第 6期。

77. 文新华.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182

Page 191: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78. 吴鼎福,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0。79. 吴福光.高等学校优化育人环境问题的探讨.江苏高校.1999(3)

80. 吴明隆编著.SPSS统计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01。81. 吴文澎 .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第 9页。

82.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6年,678页。83. 向来生,诸葛福民,郭加书 .高校育人环境分析与优化探讨 .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84. 项贤明.教育与人的发展新论.教育研究.2005(5)

85. 项贤明.论教育与人的发展资源.中国教育学刊.1996(1)

86. 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

87. 肖平 高等院校育人环境的功能及构建途径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6)88. 肖洲,马洪义,王国辉. 教育生态环境在促进高校学生精神生态良性发展中的作用. 怀化学院学报,2007.Vol26(5)。

89. 邢勇.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育人环境问题的研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90. 熊春文.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基于帕森斯理论视角的一个反思 .中国教育学刊.2007(7)。

91. 熊永年.校园文化生态与新世纪的大学理念.高教探索,2001(1)92. 徐德生,李弘,张聚伟 .教育生态质量控制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2006.

Vol.25(9)。93. 徐蕾 颜炳乾.美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183

Page 192: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94. 徐敏 李明.论高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95. 许庆书.关于高等教育育人环境建设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1(2)

96. 杨一鸣 .“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综述 .中国教育学刊.2004(2)

97. 袁贵仁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N].中国教育新闻网,2006年 9月 28日。

98.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99.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0.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台北: 华东书局, 1991.

101. 张建华.论高校教育环境建设.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102. 张全新.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的使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103. 张世梅.以创新为灵魂 营造高校整体优化的生态育人环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104. 哲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1818。105. 郑爱国.搞好校园文明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东北师大校园文明建设工作综述.吉林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1994(5)

106. 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7. 周廷勇.高等教育质量观:生成与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08. 周秀清.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之条件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184

Page 193: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会科学版).2006(3)

109. 周志鸿.以人的发展为本,营造最佳教育环境.教育发展研究.2005(2)

110.周作宇.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

111.周作宇.论教育发展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4)

112.周作宇.素质教育:主体对话与价值表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113.朱景坤.失落与重建:论大学批判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 6期。114.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 272页。115.邹勤.关于大学生发展能力的构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二、英文文献1. A•L•Kroeber,Culture and Natural Areas of Native North Ame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39.2. Alexander W. Astin. (1991).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8。3. Arthur W. Chickering & Linda Reisser.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4.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 C•Geertz ,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63.6. Deci E L,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 New York: Pienum Press, 1985.2001.2-7。7. E•Huntigton, Mainsprings of Civilization,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45。8. Ernest T. Pascarella & Patrick T. Terenzini.(1991).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Findings and Insights from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Inc.

9. Garbarino, J.& Abramowitz, R.H. (1992).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185

Page 194: 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 - nies.net.cn€¦  · Web view课题名称: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 课题批准号:FEB070293.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In Garbarino, J.(Ed.), Children and Famli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awthorne, N. Y.: Aldine De Gruyter.

10. George D. Kuh, Jillian Kinzie, Jennifer A. Buckley, Brian K. Bridges, John C. Hayek.( 2007),Piecing Together the Student Success Puzzle: Research, Proposi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Vol. 32(5).

11. Gonyea,R.M, Kish,K.A,Kuh,G.D.,Muthiah,R.N.,&Thomas, A.D.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Norms for the Fourth Edition.[Z]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Policy and Planning.

12. J•H•Stewart,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1955.13. Jonassen, D.H.(1991).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In: T.M.Duffy &

D.H.Jonassen(eds.).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versa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

14. M•Harris,The Rise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y,Thomas Y.Crowell,New york,

1968.15. Parsons,T(1973).The American Univers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6. Salomon, G. (1994).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Studying Computer 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S. Vosniadou, E. De Corte & H.Mandl (Eds.) 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x. NATO ASI Series 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 Vol.137. Berlin: Springer.

17. Salomon,G. (1994).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Studying Computer 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S. Vosniadou, E. De Corte & H.Mandl (Eds.)

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x. NATO ASI Series 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 Vol.137.

Berlin: Springer.

18. Wilson, B.G(1997). 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http://carbon.cudenver.edu/~bwilson/construct. html

19. Wilson, B.G.(1996).What i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ilson, B.G.(E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 Desig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