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刘剑峰 美术编辑陆轶 2018年12月6日星期四 a15 2018岁...

1
A15 文体 2018 年 12 月 6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刘剑峰 美术编辑 陆轶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文化动态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虽然岁末临近,各个机 构开始盘点今年的长篇小说创作。 也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猛然发现,其 实今年是一个十足的长篇小说创作 大年,很多作家,那些有名的和没名 的,都推出了自己的力作。不过,这 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今年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从年头 一直延续到了年尾。就在几天前,著 名70后作家徐则臣推出了新长篇 《北上》,而与其一同推出新作的还有 著名作家叶弥和刘亮程,他们分别推 出了《风流图卷》和《捎话》。这还不 是今年的终篇,很快,名家李洱的《应 物兄》也将亮相。 每年 12 月份通常是作家们总结 一年的创作成果,制定第二年创作计 划的时间。很少见到像今年这样热 闹的12月,名家们就像百米冲刺那 样,在年末还铆足了劲,争取最后的 胜利。据说,很多名家都将12月31 日作为新作上市的底线,明年1月的 长篇小说出版就会立刻平静下来。 对于很多作家来说,2018 年确 实是沸腾了的一年。在这一年,创作 力旺盛的作家依然推出新作,而那些 蛰伏已久的作家,竟然也有不少重出 江湖,老树结新枝。所以几天前当 《长 篇 小 说 选 刊》推 出 2018 第 三 届 “长篇小说年度金榜”时,人们发现这 份榜单空前辉煌且多元。经专家评 审团决选,贾平凹《山本》作为金榜领 衔作品,与肖亦农《穹庐》、王安忆《考 工记》、宗璞《北归记》、陈彦《主角》共 5 部作品登上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 榜。而彭荆风《太阳升起》、梁晓声 《人世间》、叶兆言《刻骨铭心》、杜斌 《天上有太阳》获得特别推荐奖。 文学评论家白烨说,今年确实是 一个长篇小说大年,长篇小说数量应 该达上万部,长篇小说现实题材作品 比往年增多。在盘点时,他认为比如 陈彦的《主角》、张平的反腐小说《重 新生活》、张炜的《艾约堡秘史》以及 李洱的《应物兄》,都是上乘的作品。 过去几年其实都是长篇小说的 小年,一年到头也没有几部有影响的 新作,那些佳作则更是寥寥无几。对 于作家们在今年的突然发力,一些评 论家对青年报记者说,首先这当然是 作家们厚积薄发的结果。过去一些 作家虽然没有作品问世,但这并不代 表他们没有进行创作,长篇小说从酝 酿到写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而今年正是收获的季节。 当然,还有一个作家们心照不宣 的理由。2019年是茅盾文学奖评选 之年,这个中国文坛最重量级的文学 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按照规定,此 次茅奖评选的范围为 2015 年 1 月至 2018年12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这 当然也就可以解释,一些名家之作为 什么要全程开绿灯,紧赶慢赶地赶在 今年12月份之前出版了,因为再晚 一步就赶不上此次茅奖的评选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今年成为了作家们 厚积薄发之后的集中收获期。 对于明年茅奖的热门,80后文学 评论家杨庆祥坦言,这几年的长篇小 说创作,在以往基础上平稳前行,没 有呈现出特别明显的趋向。如果说 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葛亮的《北 鸢》、张悦然的《茧》、刘庆的《唇典》、 路内的《慈悲》等应该都在此列。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漫画家陈磊(笔名二棍 子)与漫画家许先哲日前亮相美罗 城,做客Kindle阅读分享会。他们畅 谈的主题是如何“把自己喜欢做的事 情变成终身职业”。 陈 磊 著 有《半 小 时 漫 画 中 国 史》。在画漫画之前,他是上海大众 的汽车设计师。“我喜欢画漫画,喜欢 把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变成具体的画 面。所以当时在工作之余,我就把学 到的那些历史知识变成好玩儿的漫 画形式。这个爱好丰富了我的业余 生活。”陈磊说,有一次他将漫画放到 网上,受到追捧,他突然意识到漫画 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开始想,能不能 把我这个爱好变成我的事业。经过 一些自我确认之后,我决定放弃我在 大众那份非常体面的工作,把画漫画 当成我自己的职业。因为我觉得全 身心的投入,能把它做得再好一些。” 许先哲的经历有些相似。在画 漫画之前,他曾做广告和文学翻译。 “大概是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突然 感觉陷入迷茫,不知道我往后的人生 应该走向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 什么样的事情作为终身的职业。像广 告和文学翻译,虽然我也很喜欢这样 的工作,但它们并不是我真正觉得值 得投入一切去达成的一个事业。” 许先哲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心中就浮现出两个字 漫画。 “我就想要创作一部漫画,能把自己 的一些想法,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东西 给做出来。我开始用四年的时间筹 备这部漫画,它就是《镖人》,当我自 己觉得已经差不多、可以拿得出手的 时候就把它发到网络上。”许先哲把 作品放到知乎专栏,获得了很热烈的 反馈。之后就是他现在的合作伙伴 联系到他,开始了正式的连载。 在放弃一份稳定职业而选择创 作时,陈磊认为最重要的准备在于心 理准备。“真正地把我的爱好变成我 的事业,心理准备真的是我做的一个 最大的准备。当我在从事另外一项 工作的时候,我永远觉得自己还有一 门手艺,有一条退路。当我忽然把这 层保护层打掉以后,来到了前线,我 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所以个人是 需要承受很大心理压力的。” 跨界漫画家分享创作心得 把喜欢的事变成终身职业 影像中国中国影视节目巴 拿马开播仪式4日在巴拿马首都巴 拿马城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 广播电视总局、巴拿马国家广播电视 总署和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主办。 从12月2日起,中国电视剧 《温 州 一 家 人》西 班 牙 语 译 配 版 及 四川和哈尔滨等中国省市的宣传片 于每晚黄金时段在巴拿马国家电视 台播出。之后,动画片《星星梦》、 电影《西藏天空》《滚蛋吧!肿瘤君》 《推拿》和电视剧《儿女情更长》等优 秀中国影视作品也将陆续登上巴拿 马荧屏。 这些已经或即将与巴拿马观众 见面的影视作品或反映中国改革开 放40年发展历程,或讲述当代中国 百姓情感生活故事,或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为达到最佳播出效果,这些作 品均进行了本土化包装,用西班牙语 译制。 据悉,让这批作品进入巴拿马观 众的视野是中国影视节目规模化进 入拉美主流媒体平台的又一新举措, 将推动中巴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据新华社电 中国影视作品将批量登陆巴拿马 2018 岁末名家大作出不停 重磅长篇扎堆 只为冲击茅盾奖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日前,英国女子扶霞·邓 洛普来到钟书阁静安店获得了明星 一般的欢迎。她写的《鱼翅与花椒》 一书已是畅销书,被认为是外国人写 得最好看的中国美食书。 扶霞·邓洛普中文名叫邓扶霞。 她是英国牛津人,于1994年来到四川 成都,在四川大学学习少数民族历 史。此前她获得了剑桥大学文学学 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硕士学位。 邓扶霞表示她从小就对烹饪感 兴趣,和许多在中国的留学生一样, 她十分热爱中国菜。在四川大学交 流学习一年之后,她花了三个月的时 间,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专 业厨艺,然后走遍成都,学习技艺,尝 试各种菜肴和小吃,尝遍了街头餐 馆。她说:“刚开始我只把它作为一 种爱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记了 很多笔记,也会做中国菜了。”她 说:“外国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食物与 健康的观念密切相关,我认为中国文 化对如何吃得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不仅仅是为了味觉上的享受,还为了 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鱼 翅 与 花 椒》是 她 10 年 前 写 的,此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 版。这只是研究中国美食长达二十 年的扶霞为英语读者创作的许多有 关中国菜的书籍中的一本。而对于 中国读者来说,看看外国人眼里的中 国菜的样子,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鱼翅与花椒》: 一个英国作家舌尖上的中国记忆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A15文体2018年12月6日星期四责任编辑刘剑峰 美术编辑陆轶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文化动态青年报记者 郦亮本报讯 虽然岁末临近,各个机

    构开始盘点今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也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猛然发现,其实今年是一个十足的长篇小说创作大年,很多作家,那些有名的和没名的,都推出了自己的力作。不过,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今年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从年头一直延续到了年尾。就在几天前,著名 70 后作家徐则臣推出了新长篇《北上》,而与其一同推出新作的还有著名作家叶弥和刘亮程,他们分别推出了《风流图卷》和《捎话》。这还不是今年的终篇,很快,名家李洱的《应物兄》也将亮相。

    每年12月份通常是作家们总结一年的创作成果,制定第二年创作计划的时间。很少见到像今年这样热闹的12月,名家们就像百米冲刺那样,在年末还铆足了劲,争取最后的胜利。据说,很多名家都将12月31日作为新作上市的底线,明年1月的长篇小说出版就会立刻平静下来。

    对于很多作家来说,2018年确实是沸腾了的一年。在这一年,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依然推出新作,而那些蛰伏已久的作家,竟然也有不少重出江湖,老树结新枝。所以几天前当《长篇小说选刊》推出 2018 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时,人们发现这份榜单空前辉煌且多元。经专家评审团决选,贾平凹《山本》作为金榜领衔作品,与肖亦农《穹庐》、王安忆《考工记》、宗璞《北归记》、陈彦《主角》共5部作品登上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而彭荆风《太阳升起》、梁晓声

    《人世间》、叶兆言《刻骨铭心》、杜斌《天上有太阳》获得特别推荐奖。

    文学评论家白烨说,今年确实是一个长篇小说大年,长篇小说数量应该达上万部,长篇小说现实题材作品比往年增多。在盘点时,他认为比如陈彦的《主角》、张平的反腐小说《重新生活》、张炜的《艾约堡秘史》以及李洱的《应物兄》,都是上乘的作品。

    过去几年其实都是长篇小说的小年,一年到头也没有几部有影响的新作,那些佳作则更是寥寥无几。对于作家们在今年的突然发力,一些评论家对青年报记者说,首先这当然是作家们厚积薄发的结果。过去一些作家虽然没有作品问世,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进行创作,长篇小说从酝酿到写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而今年正是收获的季节。

    当然,还有一个作家们心照不宣的理由。2019年是茅盾文学奖评选之年,这个中国文坛最重量级的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按照规定,此次茅奖评选的范围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这当然也就可以解释,一些名家之作为什么要全程开绿灯,紧赶慢赶地赶在今年12月份之前出版了,因为再晚一步就赶不上此次茅奖的评选了。也因为这个原因,今年成为了作家们厚积薄发之后的集中收获期。

    对于明年茅奖的热门,80后文学评论家杨庆祥坦言,这几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在以往基础上平稳前行,没有呈现出特别明显的趋向。如果说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葛亮的《北鸢》、张悦然的《茧》、刘庆的《唇典》、路内的《慈悲》等应该都在此列。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漫画家陈磊(笔名二棍子)与漫画家许先哲日前亮相美罗城,做客Kindle阅读分享会。他们畅谈的主题是如何“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变成终身职业”。

    陈磊著有《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在画漫画之前,他是上海大众的汽车设计师。“我喜欢画漫画,喜欢把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变成具体的画面。所以当时在工作之余,我就把学到的那些历史知识变成好玩儿的漫画形式。这个爱好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陈磊说,有一次他将漫画放到网上,受到追捧,他突然意识到漫画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开始想,能不能把我这个爱好变成我的事业。经过一些自我确认之后,我决定放弃我在大众那份非常体面的工作,把画漫画当成我自己的职业。因为我觉得全身心的投入,能把它做得再好一些。”

    许先哲的经历有些相似。在画漫画之前,他曾做广告和文学翻译。

    “大概是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突然感觉陷入迷茫,不知道我往后的人生

    应该走向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事情作为终身的职业。像广告和文学翻译,虽然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工作,但它们并不是我真正觉得值得投入一切去达成的一个事业。”

    许先哲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心中就浮现出两个字——漫画。

    “我就想要创作一部漫画,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东西给做出来。我开始用四年的时间筹备这部漫画,它就是《镖人》,当我自己觉得已经差不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时候就把它发到网络上。”许先哲把作品放到知乎专栏,获得了很热烈的反馈。之后就是他现在的合作伙伴联系到他,开始了正式的连载。

    在放弃一份稳定职业而选择创作时,陈磊认为最重要的准备在于心理准备。“真正地把我的爱好变成我的事业,心理准备真的是我做的一个最大的准备。当我在从事另外一项工作的时候,我永远觉得自己还有一门手艺,有一条退路。当我忽然把这层保护层打掉以后,来到了前线,我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所以个人是需要承受很大心理压力的。”

    跨界漫画家分享创作心得

    把喜欢的事变成终身职业

    影像中国——中国影视节目巴拿马开播仪式4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巴拿马国家广播电视总署和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主办。

    从 12 月 2 日起,中国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西班牙语译配版及四川和哈尔滨等中国省市的宣传片于每晚黄金时段在巴拿马国家电视台播出。之后,动画片《星星梦》、电影《西藏天空》《滚蛋吧!肿瘤君》《推拿》和电视剧《儿女情更长》等优秀中国影视作品也将陆续登上巴拿

    马荧屏。这些已经或即将与巴拿马观众

    见面的影视作品或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或讲述当代中国百姓情感生活故事,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为达到最佳播出效果,这些作品均进行了本土化包装,用西班牙语译制。

    据悉,让这批作品进入巴拿马观众的视野是中国影视节目规模化进入拉美主流媒体平台的又一新举措,将推动中巴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据新华社电

    中国影视作品将批量登陆巴拿马

    2018岁末名家大作出不停

    重磅长篇扎堆 只为冲击茅盾奖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日前,英国女子扶霞·邓洛普来到钟书阁静安店获得了明星一般的欢迎。她写的《鱼翅与花椒》一书已是畅销书,被认为是外国人写得最好看的中国美食书。

    扶霞·邓洛普中文名叫邓扶霞。她是英国牛津人,于1994年来到四川成都,在四川大学学习少数民族历史。此前她获得了剑桥大学文学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硕士学位。

    邓扶霞表示她从小就对烹饪感兴趣,和许多在中国的留学生一样,她十分热爱中国菜。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之后,她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专

    业厨艺,然后走遍成都,学习技艺,尝试各种菜肴和小吃,尝遍了街头餐馆。她说:“刚开始我只把它作为一种爱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记了很多笔记,也会做中国菜了。 ”她说:“外国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食物与健康的观念密切相关,我认为中国文化对如何吃得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为了味觉上的享受,还为了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鱼翅与花椒》是她 10 年前写的,此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这只是研究中国美食长达二十年的扶霞为英语读者创作的许多有关中国菜的书籍中的一本。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看看外国人眼里的中国菜的样子,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鱼翅与花椒》:

    一个英国作家舌尖上的中国记忆